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学感觉对比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学感觉对比的概念范文1
关 键 词:听觉训练 练习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历来重视学习过程的研究,学习原理为教学提供了最有力的科学依据,视唱练耳是一门专业技能学科,其技能的形成最主要是靠“听”来完成的,而所有的“听”又是通过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听的练习”获得的,“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1]各种练习伴随着视唱练耳教学,尤其是练耳教学的始终,本文不讨论“听”的有关规律,而是试图借鉴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为“听的练习”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原则,从而为听觉训练中练习的呈现,练习的选择和编排提供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奥苏贝尔在他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中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2]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便产生了意义学习,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同化的理论核心是:1.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2.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3.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认知同化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每一个新的听觉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已有的听觉基础上的;新的听觉能力的获得必须通过与原有听觉经验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的听觉经验纳入认知结构,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根据同化理论,奥苏贝尔提出了两条安排学习内容的原则:1.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2.要有渐进性。这两条原则对听觉训练中练习的安排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
一、先行组织者——听觉训练中的“预备练习”
所谓的先行组织者,是奥苏贝尔为贯彻学习理论而提出的具体应用策略,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的,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事实上,在听觉训练过程中,教学者为帮助学生掌握新内容,都会有意无意地编写一些练习,这些练习可能是音程的、和弦的、节奏的、旋律的,人们通常称之为辅助练习、过渡性练习、前期准备练习、预备练习等,这些练习就是先行组织者。“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即使已经学到相当难的程度,也都应该有一个前期准备。”[3]预备练习的呈现是符合认知同化的心理机制的,它们使学生在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了桥梁。
那么,什么样的先行组织者——“预备练习”才是有效和必需的呢?根据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归纳出以下四个原则:
1.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中逐渐分化的原则表明:学生从整体知识中掌握分化的部分,要比从分化部分中掌握整体知识更容易,因此,在预备练习中,对节奏、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的特点结构、特征等的分析和陈述应放在感性的听觉之前,这种整体的陈述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新知识。如和弦听写之前对和弦结构的分析,对音响色彩的描述;学习和声调式特征音程之前对四个特征音程的总体分析。这种整体陈述也可以是感觉的,比如先向学生描述大三和弦明亮、小三和弦暗淡柔和后听辨,比听辨结束后再描述效果会更好。从整体到局部呈现教学内容的顺序是与人类习得认知内容的自然顺序相一致的。
2.区分对比的原则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中整合协调的原则表明:教师如果能识别出学生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产生混淆的根源,能使学习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学者寻找设计原有听觉经验中与新内容最需要区分的部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如听写副三和弦调内连接,它是在学生经过正三和弦的阶段练习后开始的,由于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可能性,在听写时会产生混淆,混淆的根源是对功能属性的区分度不够,因此选择编排预备练习时应注意区分对比。
①用延伸功能进行对比,从听觉上感受副三和弦所属的功能圈。
④经过上述的区分对比的预备练习之后,再进入各类副三和弦的练习。
3.优化充实的原则
认知同化心理机制表明: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取决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这种概念越稳定、越清晰,为新知识提供的支持就越强。也就是说,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越巩固,与新知识的区分度就越清晰,为新知识提供的背景就越全面。因此,在预备练习中优化充实旧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新内容。如旋律听写前的抄谱、默谱练习,节奏听写练习,使学生在旋律听写中的基本能力更完备;从调内主音到各音,属音到各音,各音到导音,调内音组的听写,使学生的调式调性感更稳固;模进的、音阶性质的旋律片断听写,使学生对调内音级关系更加明晰,这种对原有知识的充实优化都为顺利进入旋律听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关联的原则
认知同化理论表明:新的听觉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与原有听觉经验的相互作用,因此预备练习的内容应该是与新知识有密切关联的,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事实上,一个好的预备练习并不只具有上述原则的某一方面,这些原则也并非各自独立,互不关联,而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
事实上,预备也是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安排的原则之一,如学习了大小二三、纯四、纯五度音程后引入大小三和弦;学习了大小六度音程后引入大小六和弦;学习了大小七度音程后引入属七和弦;学习了增加减五度音程后引入减三和弦,在这里,音程教学是和弦教学的预备。再比如:学习了视唱后做相应调的各种听写,在这里,视唱是听觉训练的预备,这种教学内容的编排是符合学生认知同化心理机制的。
二、固定点——听觉训练中的“渐进练习”
所谓的固定点,是指学生认知结构与新信息之间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可以是概念的,也可以是能力的、经验的,这个固定点越稳定、越清晰,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区别就越牢固。认知同化理论表明:新知识的习得是在一个连续同化的过程中完成的,只有连续不断地把新知识作为后继意义学习的固定点,才能使新知识保持下去。这就告诉我们:新知识的习得具有渐进性。一个新的听觉能力的获得有一个过程,要不断地把先听的材料作为后听材料的固定点,在内容的安排上要有渐进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新的听觉能力的建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学者在练习过程中反复比较、辨别、修正,将其不断细化、深化,从而使其越来越精确。
渐进是听觉训练掌握新知识过程中练习编排的主要原则。如在听写四部开放七和弦时:
①首先练习听辨和弦的外声部
从上述循序渐进的练习中,每一层次的练习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练习目的和要求,每层练习都为后面的练习提供支持,从而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听辨能力得到积累。
渐进练习确保了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的转换,同时又使学生处在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之中。
三、定势与迁移——听觉训练中的“后继练习”
“音乐心理定势也叫音乐心理觉醒,它是一种音乐心理的准备状态,这种音乐的心理准备状态,可以在刚刚发生过的音乐知觉影响下形成,也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由某种音乐刺激作用形成。”[4]“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转第59页)(接第57页)对新的学习的影响。”[5]定势和迁移都有好的作用也有坏的作用,当学生习得新知识后,应充分利用定势和迁移的正效应,鼓励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发散性,因此,听觉训练后做一些后继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后继练习的编排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1.深化的原则:它应对新内容进一步深化,如听写完练习后进行唱弹,就是对听觉能力的进一步深化。
2.归类的原则:适时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使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如学习了音程之后,对其协和度进行归类。
3.多角度的原则:后继练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编写。如旋律听写后的后继练习可以从音高、节拍、节奏、和弦、调式、调性的任何一个角度进行编写。
4.多手段的原则:在练习的方法上,它不一定就是听的,可以是唱的、说的或奏的。
如听写完例8旋律后,可做以下后继练习:
③将旋律配上和弦弹奏,请学生听写和弦级数。
④请学生将配有和弦的旋律在琴上弹出。
总之,后继练习的方法可以是灵活多样的,主要根据学生的当前程度量身定做。
视唱练耳是一门内容丰富、教学环节众多的基础学科,听觉训练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积累过程,教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但“教是为了帮助学生的学,必须随学习过程的变化而变化。”[6]从学习的心理机制出发提出的听觉训练过程中的“预备练习”“渐进练习”“后继练习”及练习编排的相关原则,既是教的方法,也是学得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邵宗杰 心理学教程[G].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2]转引自施良方 学习论[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将维民 听觉训练十二讲[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张凯 音乐心理[J].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心理学感觉对比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照明(Lighting)商店照明(Shoplighting)普通照明(Genarellighting)商品照明(Merchandiselighting)重点照明(Accentlighting)照度(Illuminancelevels)色温度(Colortemperature)显色性指数(Colorrendering)照明质量(lightingquality)照明设计(Lightingdesign)重点照明系数(Accentlightingfactor)照明的变量(Lightingariables)亮度对比(Contrasts/homogeneity)视觉印象心理情感方面的活动光辐射能水平光谱敏感度亮度水平短波辐射长波辐射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平衡消费行为和心理休闲广场(Leisureparcs)购物广场(Shoppingmalls)商店中的商店(Shopinshop)大量购物(Runshopping)娱乐性购物(Funshopping)顶级商品专卖店(Superspecialistshop)消费行为和心理需求(Need)渴求(Want)刺激(Excitement)
一、商店类型、消费行为和心理活动
1.变化趋势
基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高收入人群的增长,加之互联网推动的全球商业和文化的交融渗透,商品零售市场的细分、相关联的商店形式和种类,以及人们购物消费的模式,都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大体上与欧美有着共同特点。消费模式方面,由单纯购物向休闲、享受购物;由计划购物向随机的冲动的购物转移。按社会学家桑巴特的理论,这种变化趋势是:由必要消费向奢侈消费(超出必要程度的任何消费)的转变。购物场所方面,由传统的百货商店(Departmentstores)向大型休闲广场(Leisureparcs)、购物广场(Shoppingmalls)即商店中的商店(Shopinshop);由传统的临街店铺向超大型连锁超市(Hypermarkets);由商品范围广的商店向单一商品的品牌店(Exclusivenessimage)、专卖店(Specializedshops)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趋势:一方面人们去大卖场(Largeshopping)大量购物(Runshopping);一方面去专卖店、品牌店娱乐性购物(Funshopping)。在社会学的范畴内,可以把这种变化趋势概括为“购买行为的异化”,即购买这一行为中,享受、娱乐、刺激等心理体验是主体,买东西本身成了客体。
2.商店类型
这个变化和趋势的结果,就是重新划分了商店类型。根据飞利浦照明在欧洲和中国市场的调研,以价格水平(Priceclass)、内部设计(Interiordesign)、产品范围(Productrange)和销售风格(Sellingstyle)四个主要变量为依据,并归纳为“四角理论”,把商店概括为四个主要类别。由低档到高档分别是:(1)价格便宜、商品陈列简单、带社区服务特点的商店;(2)价格较便宜、商品陈列多、自助式服务的商店;(3)有一定档次的、价格较贵、讲究商品陈列和质量、注重店铺的装饰性,购物是一种享受的商店;(4)商品档次高价格贵的顶级商品专卖店(Superspecialistshop),它具有独特的讲究风格的环境和高水平的服务,提供最顶尖和奢侈的商品。如Gucci、Zegna、Fendi、Diro、Cartier等世界顶级时装和奢侈品专卖店。
基于“四角理论”建立的市场细分模型—商店,使这四种类型的商店表现出各自鲜明的风格、形象和个性特点。前两种商店在顾客的概念中,是一种功能性很强的商店,以满足基本的购物行为为典型特点;后两种尤其是高级品牌专卖店,突出的特征是时尚、高雅和精致的,满足顾客想寻求时尚和刺激的心理,表现自己高雅的品味。
3.消费行为和心理活动
消费行为本身的基本功能是满足生活“需求”(Need),这很类似建筑的基本功能是“庇护”,心理反映简单直接,譬如,鞋子穿坏了就要去买一双。这构成了购买行为和心理活动的“金子塔模型”的基础;金子塔的腰部是“渴求”(Want),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过程是:非常希望拥有某一件商品,且它大部分不是生活必须的,经过一段渴望的时间,攒够了购买这件商品的钱,去商店把它购买下来,接下来是持续一段时间的满足感。举个例子,一个工厂的工人,辛勤工作一年积攒下一分一毫,最后终于买了一块欧米茄手表,实际上一块便宜的电子表足以提供精确的计时,但重要的是他的购买让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得到了提升;塔尖的购买行为和心理是最复杂的,属于典型的“购买行为的异化”,在这类购买行为中,享受、娱乐和“刺激”(Excitement)等心理活动是主体,购买行为是客体。譬如一个人,在给女朋友一次购买十双不同颜色的名牌鞋子的时候,对他来讲这是一种刺激和享受,商品不仅变成了“异化”的客体,爱情本身也随着这种心理活动,成为附属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亦如此。
二、商店照明的作用和发生作用的机理
1.照明的重要性
通过第一部分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零售市场的这种变化趋势和细分面前,在消费行为和心理活动日趋复杂化的情况下,零售商、商店如何树立和强化自己的品牌形象,以使自己的品牌形象、概念和特点区别于其它的商店,怎样吸引、取悦和留住客户,就成了现代商店最为关心的问题。为达到这种目的,作为零售商、商店有多种选择,但照明(Lighting)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和相对便宜的投资,并且它最容易吸引和引诱目标顾客驻足、流连在你店铺的橱窗前。以国际著名时装品牌专卖店Fendi和Diro为例:这两家专卖店在广州柏丽购物广场一层的名店街都有自己的店铺,它们的照明给我留下了最为鲜明的赋有个性特点的印象,透过他们不同的照明就可以感受和感知到它们各自的品牌特征:Fendi的店铺氤氲在柔和的暖调子的光色中,通过视觉印象判断,它的普通照明(Genarellighting)的照度(Illuminancelevels)应在100Lux上下,气氛是宁静甚至略为幽暗的,而商品却在非常明亮的灯光下显得亮丽动人,具有“合乎比例”的明暗对比;它的普通照明和重点照明(Accentlighting)的色温度(Colortemperature)大体一致,应小于3000K,进一步强化了宁静感。这种氛围让人联想到成熟、性感、奢华和尊贵这样一些概念,并由此推断它的目标顾客是“贵夫人”(在这里我使用这个概念的前题是,中国也已经产生了这样一个类似阶层,可能还不相对稳定)。Diro的店铺被穿透力很强的白光笼罩着,期间还隐隐约约透着一丝粉红(紫味红),气氛是张扬的,它的普通照明的照度应在300Lux左右,色温度应是4000K上下,重点照明和商品照明(Merchandiselighting)的色温度又相对温暖些,突出了光色的对比。它的品牌特征和时装特点应该是突出时尚、紧随潮流和性感的,目标顾客是讲究时尚和潮流的人群。为了验证我的判断,我查找到了一些这两个店铺的相关资料,印证我通过光色印象所下的结论是基本正确的。
2.照明的具体功能
商店照明的具体功能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吸引、引诱顾客;(2)吸引购物者的注意力;(3)创造合适的环境氛围,完善和强化商店的品牌形象;(4)创造购物的氛围和情绪,刺激消费;(5)以最吸引人的光色使商品的陈列、质感生动鲜明。最根本的商店照明能够帮助零售商、商店强化购买行为分析中的“驻足”(Stoppingpower)、“吸引”(Attraction)和“引诱”(Persuasion)这一“三部曲”,这三部曲是最终完成购买的前奏。正如我们在第一部分“变化趋势”一节所指出的,人们已经由计划购物向随机的冲动的购物转移,由必要消费向奢侈消费(超出必要程度的任何消费)转变。这种转变是因经济富足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所说的作为高技术的代偿,而产生的只要我喜欢,就买回家去的“高情感”,也许家里已经有了几件类似用途的东西。这有点象社会学家经常调侃的那样,说女人在购物时,理智常常瞬时短路,明明衣柜里被20条长裙塞满,偏偏还要再买第21条。在这样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心理条件下,用照明“吸引”和“引诱”顾客,创造迷人的购物氛围,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3.发生作用的机理
现代商店照明(Shoplighting)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是基于物理学的对于照明质量(lightingquality)和效果的客观评价,这是经过实验以后被量化的物理量,即有关照度、色温度、照明的均匀性、显色性指数(Colorrendering)等照明标准;另一方面是视觉印象的,以及由视觉印象所唤起的情感、趣味等非量化的对照明的主观感觉和评价。大量的视觉心理学试验成果表明,在实际的光环境中照明质量似乎控制着数量,并决定着感觉和趣味的评价。因此,照明设计和研究重点不应局限在传统的基于电气工程学的照明科学了,应该向光的视觉生理学、心理学、色彩心理学以及照明美学等方面转移,并展开交叉研究。否则,我们对光的知识就是一堆残缺不全的碎片,无法圆满地解释一个好的照明能够影响人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心理。
就象闪电的光辐射让人恐惧,而彩虹和北极光却抚慰和鼓舞人们的灵魂一样,光以各种方式介入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和精神。在此,我们借助视觉生理、心理学、色彩心理理论的研究成果,概括地解释:照明是在怎样的机理下发生吸引和引诱顾客购买这种作用的。(1)一般说来,消费者进入购物中心时,首先他要进行“视觉观察”。视觉生理学告诉我们,眼睛的感色能力(实际是感光能力),主要决定于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系统的光线感受能力和处理、传递光刺激的能力。换句话说,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接受观察对象反射光的能量刺激,消费者在购物中心观察时,哪一个品牌的店铺,能够被“注意”,取决于商店橱窗的光辐射能水平的高低。这是我们研究商店橱窗照明的基础。(2)科学研究发现,人眼的光谱敏感度与亮度水平有依赖关系,在低亮度水平下这条光谱敏感度曲线将会向短波方向平移,使人眼对短波辐射的光色变得相对地敏感起来;反之,则向长波方向平移,对长波辐射的色彩变得敏感。这是光色品质偏于暖白色的商店照明,能够在照度水平普遍较高的购物中心,吸引顾客的秘密。(3)商店照明中强调亮度对比,在相同的平均照度下,高对比度的商品,更容易产生良好的视觉,商品更生动好看。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是为了适合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平衡的需要。从生理上讲,视觉器官对光色和明暗具有协调与舒适的要求,凡满足这种条件的光色和明暗关系,就能取得生理和谐的效果。关于这一点,较早先的研究色彩生理、心理学和色彩美学的科学家如歌德、埃瓦尔德·赫林都有类似的结论,伟大的艺术教育家、理论家和画家约翰内斯·伊顿在他的《色彩艺术》中指出:“如果我们观察黑底上的白色方块,然后把目光移开,这时作为视觉残象出现的是一个黑色方块,反之亦然……眼睛倾向于为自己重建一种平衡状态……因此,我们视觉器官的和谐意味着一种精神生理学的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物质的异化与同化是相等的。中性灰色就能产生这个状态。”较新的科学研究报告,更进一步地通过对“视网膜上锥体细胞的变化”和“感光蛋白元”等神经生理层次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合乎比例”的亮度对比、明暗对比使视觉满意、和谐,这种和谐导致愉悦的心情,这样的情绪容易作出购买的决定。这是在视觉印象的层次上,恰当的光色和光环境对顾客作出购买决定的非直接的作用。(4)当光色激起了我们的视觉兴趣,当我们被光环境和谐的明暗对比所打动,当光与影的变化和明暗对比表现出深度和广度……由光色气氛给顾客带来的视觉印象,能够唤人喜爱的、迷人的等心理情感方面的活动。约翰内斯·伊顿同样是在他的《色彩艺术》中说:“在眼睛和头脑里开始的光学、电磁学和化学作用,常常是同心理学领域的作用平行并进的。色彩经验的这种反响可传达到最深处的神经中枢,因而影响到精神和感情体验的主要领域”。浪漫的、精致的、高雅的,等等带有情感色彩的审美评价,这是促成顾客决定购买商品的高级心理活动。固然我们至今对这种由视觉印象到情感、趣味、审美等层次的心理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有谁能否认月光会自然地挑起我们思乡的情绪呢。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断言:现在,在心理学领域内“联想”理论再也不能令人满意了。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当然,在情感、审美这个心理层次上,因人的出身、环境和教养的不同,会表现出群体和个体的差异来。但这恰恰适合目标顾客非常清楚的高级商品专卖店。
4.现代商店对照明的要求
根据飞利浦照明对欧洲市场的调研,在所征询的七个样本中,零售商最关心的排在最前面的三个问题依次是:(1)通过照明改进商品陈列的效果;(2)节能;(3)更多的光吸引更多的顾客。这个调研的结果和我们在第二部分“照明的具体功能”一节的论点是互为印证的。由此可见,零售商、商店也已充分意识到商店照明的重要性,它在商品销售上的非直接的作用。
三、商店照明设计与应用
1.照明方式
现代商店大都采用混合照明的方式。主要包括:(1)普通照明,这种照明方式是给一个环境提供基本的空间照明(Spacelighting),用来把整个空间照亮。他要求照明器的匀布性和照明的均匀性。(2)商品照明,是对货架或货柜上的商品的照明,保证商品在色、形、质三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3)重点照明,也叫物体照明(Objectlighting),它是针对商店的某个重要物品或重要空间的照明。比如,橱窗的照明,应该属于商店的重点照明。(2)和(3)通常提供有方向的、光束比较窄的高亮度的针对对象的照明,采用点式光源并配合投光灯具。另外还有:(4)局部照明(Local/Localisedlighting),这种方式通常是装饰性照明(Special/Decorativelighting),用来制造特殊的氛围;(5)作业照明(Tastlighting),主要是指对柜台或收银台的照明;(6)建筑照明(Architecturallighting),用来勾勒商店所在建筑的轮廓并提供基本的导向,营造热闹的气氛。本文主要涉及商店混合照明方式中的重点——普通照明、商品照明和重点照明。一个商店的照明设计(Lightingdesign),是否能够切实地帮助商店实现商店照明的目的和效果,主要是由这三种照明方式的照明变量所控制的。
2.控制照明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变量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发生作用的机理”一节,我们指出现代商店照明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是经过科学实验已验证过的量化指标;另一方面是视觉印象的,以及由视觉印象所唤起的情感、趣味等非量化的对照明的主观感觉和评价。本节主要依据飞利浦照明的研究成果,给出各种类型商店的照度、色温度和显色性指数以及和普通照明相比的重点照明系数(Accentfactor)。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不涉及照明的其它变量。
(1)普通照明:照度,根据本文第一部分“商店类型”一节对商店类型的划分,1和2类商店的照度值为600-1000Lux;3类商店为300-700Lux;4类商店为100-300Lux。色温度,1和2类商店为大于4000K;3类商店为3000-4000K;4类商店为3000K左右。显色性指数,1和2类商店为Ra=70-80;3类商店为Ra=80-95;4类商店为Ra=90-100。
(2)商品照明:照度,1和2类商店的照度值为700-1200Lux;3类商店为500-800Lux;4类商店为400-600Lux。
(3)重点照明系数(和普通照明相比):1和2类商店很少重点照明;3类商店为5:1;4类商店为15/30:1。
在商店照明设计中对这些量化指标,设计单位宜反复演算,电器工程师和照明美学设计师应通力协作,有条件的要借助照明设计软件,进行机上模拟和验算。这些量化指标的相对确切,不仅涉及到照明质量和效果的评价,而且涉及到用户成本。另外,在光源的选择、照明器和电器附件的配套方面,亦要通盘考虑。目前商店照明设计和工程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大型连锁超市的管型荧光灯裸装缺少配光,这不仅造成光效和能源的浪费,而且有眩光;一些时装专卖店由于设计单位不专业,普通照明和重点照明不明确、混乱,普通照明的照度太高、灯布置得太密,这不仅浪费,而且重点照明也无法突出;橱窗用太多的卤钨灯,而未采用光效更高的金卤灯;还有的商店竟然把节能灯露在灯具外一截;普遍存在光色的选择不当,气氛可疑,等等。
3.照明应用中的若干技巧
(1)在上一节给出的指标范围内,越高级的商店基本照明的照度可设计得越低些,顶级商品专卖店,尤其是顶级时装专卖店基本照明甚至可以低于本文给出的最低值100Lux,但不能低于75Lux。在这个基础上把重点照明系数拉高些,使明暗的对比度加大。但由于视觉健康的约束,重点照明系数不能超越本文给定的最高值。本文第二部分“作用的机理”一节详细分析了明暗对比对视觉和心理的意义,特别指出:“合乎比例”的亮度对比、明暗对比使视觉满意、和谐,这种和谐导致愉悦的心情,这样的情绪容易作出购买的决定。
(2)增强光影的戏剧性表现。对于重要商品、贵重商品和陈列品,一定要避免被照明商品光亮度的平面化、平均化,在被照对象上应该有局部的或点状的照明。
(3)橱窗照明是非常重要的,要用最亮的照明。并且要遵循本节(2)所指出的要点。特别要强调的是,如果商店是临街的,不是商店中的商店,那么橱窗应该设计和安装两套照明。一套是针对晚上或夜晚的,一般的用卤钨灯就够亮了,另一套是针对白天的。橱窗的照明要和日光形成反差,就要采用反射型金卤灯了。这是好多商店橱窗照明都碰到过的问题,通常以为再加多几个卤钨灯就可以了,结果还是不行。
(4)要重视显色性指数。在初期投资和用户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显色性高的光源产品,这是保证商店具有丰富而饱满的色彩的前提。
本节讨论的虽然是“若干技巧”,但实际上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在第二部分“发生作用的机理”一节,所讨论的照明的非量化的涉及人情感心理和趣味的评价方面,值得我们在照明设计中加强探索和总结。
四、欧洲零售商店的照明趋势
1.更加注重光源的质量
主要表现在:(1)要有更高的照度水平;(2)更多的重点照明和明暗对比;(3)更高的显色性,没有频闪;(4)减少对商品褪色的影响。
2.追求自然光的照明效果
主要表现在:(1)改变光源的光通量、光强和颜色;(2)人造日光和动态照明。
3.绿色和环保
主要表现在:(1)增加对环保的考虑;(2)政府加强照明的立法;(3)首选可循环和利用的产品包装;(4)节能,非常注意灯的功率和热损耗与冷却成本的考虑。
4.关注维护成本
主要表现在:考虑光源的寿命以及替换的成本;(2)照明的灵活性,最好能在必要是,容易随时对照明进行调整。
五、附录
1.为高级时装专卖店推荐的光源
(1)普通照明:飞利浦CDM-TD/942系列双端陶瓷金卤灯,功率有70W和150W供选择。(2)商品照明:飞利浦ALUIII系列的大直径防眩光低压卤钨灯,功率有50W、75W和100W供选择。(3)重点照明:飞利浦CDM-R/830系列的反射型陶瓷金卤灯,功率有35W和70W可供选择。
2.陶瓷金卤灯的优点
心理学感觉对比的概念范文3
基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高收入人群的增长,加之互联网推动的全球商业和文化的交融渗透,商品零售市场的细分、相关联的商店形式和种类,以及人们购物消费的模式,都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消费模式方面,由单纯购物向休闲、享受购物;由计划购物向随机的冲动的购物转移。按社会学家桑巴特的理论,这种变化趋势是:由必要消费向奢侈消费(超出必要程度的任何消费)的转变。购物场所方面,由传统的百货商店向大型休闲广场、购物广场;由传统的临街店铺向超大型连锁超市;由商品范围广的商店向单一商品的品牌店、专卖店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趋势:一方面人们在大卖场大量购物;一方面又在专卖店、品牌店娱乐性购物。在社会学的范畴内,可以把这种变化趋势概括为“购买行为的异化”,即购买这一行为中,享受、娱乐、刺激等心理体验是主体,买东西本身成了客体。
这个变化和趋势的结果重新划分了商店类型。根据以价格水平、内部设计、产品范围和销售风格四个主要变量为依据的“四角理论”,可以把商店概括为四个主要类别。由低档到高档分别是:1.价格便宜、商品陈列简单、带社区服务特点的商店;2.价格较便宜、商品陈列多、自助式服务的商店;3.有一定档次的、价格较贵、讲究商品陈列和质量、注重店铺的装饰性,购物是一种享受的商店;4.商品档次高价格贵的顶级商品专卖店,它具有独特的讲究风格的环境和高水平的服务,提供最顶尖和奢侈的商品。前两种商店在顾客的概念中,是一种功能性很强的商店,以满足基本的购物行为为典型特点;后两种尤其是高级品牌专卖店,突出的特征是时尚、高雅和精致的,满足顾客想寻求时尚和刺激的心理,表现自己高雅的品味。
消费行为本身的基本功能是满足生活“需求”,譬如,鞋子穿坏了就要去买一双。这构成了购买行为和心理活动的“金字塔模型”的基础;金字塔的腰部是“渴求”,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过程是:非常希望拥有某一件商品,且它大部分不是生活必须的,经过一段渴望的时间,攒够了购买这件商品的钱,去商店把它购买下来,接下来是持续一段时间的满足感。塔尖的购买行为和心理是最复杂的,属于典型的“购买行为的异化”,在这类购买行为中,享受、娱乐和“刺激”等心理活动是主体,购买行为是客体。譬如一个人,在给女朋友一次购买十双不同颜色的名牌鞋子的时候,对他来讲这是一种刺激和享受,商品不仅变成了“异化”的客体,爱情本身也随着这种心理活动,成为附属物。
商店照明的作用和发生作用的机理
在零售市场的这种变化趋势和细分面前,在消费行为和心理活动日趋复杂化的情况下,零售商、商店如何树立和强化自己的品牌形象,以使自己的品牌形象、概念和特点区别于其它的商店,怎样吸引、取悦和留住客户,就成了现代商店最为关心的问题。为达到这种目的,作为零售商、商店有多种选择,但照明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和相对便宜的投资,并且它最容易吸引和引诱目标顾客驻足、流连在店铺的橱窗前。商店照明的具体功能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吸引、引诱顾客;2.吸引购物者的注意力;3.创造合适的环境氛围,完善和强化商店的品牌形象;4.创造购物的氛围和情绪,刺激消费;5.以最吸引人的光色使商品的陈列、质感生动鲜明。最根本的商店照明能够帮助零售商、商店强化购买行为分析中的“驻足”、“吸引”和“引诱”这一“三部曲”,这“三部曲”是最终完成购买的前奏。正如前文提及的消费模式转变所说的一样,这种转变是因经济富足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所说的作为高技术的代偿而产生的只要我喜欢,就买回家去的“高情感”,也许家里已经有了几件类似用途的东西。这有点象社会学家经常调侃的那样,说女人在购物时,理智常常瞬时短路,明明衣柜里被20条长裙塞满,偏偏还要再买第21条。在这样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心理条件下,用照明“吸引”和“引诱”顾客,创造迷人的购物氛围,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现代商店照明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是基于物理学对于照明质量和效果的客观评价,这是经过实验以后被量化的物理量,即有关照度、色温度、照明的均匀性、显色性指数等照明标准;另一方面是视觉印象以及由视觉印象所唤起的情感、趣味等非量化的对照明的主观感觉和评价。大量的视觉心理学试验成果表明,在实际的光环境中照明质量似乎控制着数量,并决定着感觉和趣味的评价。因此,照明设计和研究重点不应局限在传统的基于电气工程学的照明科学了,应该向光的视觉生理学、心理学、色彩心理学以及照明美学等方面转移,并展开交叉研究。否则,我们对光的知识就是一堆残缺不全的碎片,无法圆满地解释一个好的照明能够影响人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心理。就象闪电的光辐射让人恐惧,而彩虹和北极光却抚慰和鼓舞人们的灵魂一样,光以各种方式介入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和精神。在此,我们借助视觉生理、心理学、色彩心理理论的研究成果,概括地解释:照明是在怎样的机理下发生吸引和引诱顾客购买这种作用的。
1.一般说来,消费者进入购物中心时,首先他要进行“视觉观察”。视觉生理学告诉我们,眼睛的感色能力(实际是感光能力),主要决定于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系统的光线感受能力和处理、传递光刺激的能力。换句话说,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接受观察对象反射光的能量刺激,消费者在购物中心观察时,哪一个品牌的店铺,能够被“注意”,取决于商店橱窗的光辐射能水平的高低,这是我们研究商店橱窗照明的基础。
2.科学研究发现,人眼的光谱敏感度与亮度水平有依赖关系,在低亮度水平下这条光谱敏感度曲线将会向短波方向平移,使人眼对短波辐射的光色变得相对地敏感起来;反之,则向长波方向平移,对长波辐射的色彩变得敏感。这是光色品质偏于暖白色的商店照明,能够在照度水平普遍较高的购物中心吸引顾客的秘密。
商店照明中强调亮度对比,在相同的平均照度下,高对比度的商品,更容易产生良好的视觉,商品更生动好看。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是为了适合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平衡的需要。从生理上讲,视觉器官对光色和明暗具有协调与舒适的要求,凡满足这种条件的光色和明暗关系,就能取得生理和谐的效果。关于这一点,较新的科学报告,关于对“视网膜上锥体细胞的变化”和“感光蛋白元”等神经生理层次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合乎比例”的亮度对比、明暗对 比使视觉满意、和谐,这种和谐导致愉悦的心情,这样的情绪容易作出购买的决定。这是在视觉印象的层次上,恰当的光色和光环境对顾客作出购买决定的非直接的作用。
当光色激起了我们的视觉兴趣,当我们被光环境和谐的明暗对比所打动,当光与影的变化和明暗对比表现出深度和广度,由光色气氛给顾客带来的视觉印象,能够唤人喜爱的、迷人的等心理情感方面的活动。浪漫的、精致的、高雅的等等带有情感色彩的审美评价,这是促成顾客决定购买商品的高级心理活动。固然我们至今对这种由视觉印象到情感、趣味、审美等层次的心理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有谁能否认月光会自然地挑起我们思乡的情绪呢。当然,在情感、审美这个心理层次上,因人的出身、环境和教养的不同,会表现出群体和个体的差异来,但这恰恰适合目标顾客非常清楚的高级商品专卖店。
商店照明设计与应用
1.照明方式
现代商店大都采用混合照明的方式。主要包括:⑴普通照明,这种照明方式是给一个环境提供基本的空间照明,用来把整个空间照亮,要求照明器的匀布性和照明的均匀性。⑵商品照明,是对货架或货柜上商品的照明,保证商品在色、形、质三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⑶重点照明,也叫物体照明,它是针对商店的某个重要物品或重要空间的照明。比如,橱窗的照明,应该属于商店的重点照明。⑷局部照明,这种方式通常是装饰性照明,用来制造特殊的氛围;⑸作业照明,主要是指对柜台或收银台的照明;⑹建筑照明,用来勾勒商店所在建筑的轮廓并提供基本的导向,营造热闹的气氛。⑵和⑶通常提供有方向的、光束比较窄的高亮度的针对对象的照明,采用点式光源并配合投光灯具。本文主要涉及商店混合照明方式中的重点――普通照明、商品照明和重点照明。一个商店的照明设计,是否能够切实地帮助商店实现商店照明的目的和效果,主要是由这三种照明方式的照明变量所控制的。
2.控制照明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变量
前文指出现代商店照明是非常复杂的,本节主要依据飞利浦照明的研究成果,给出各种类型商店的照度、色温度和显色性指数以及和普通照明相比的重点照明系数(Accent factor)。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不涉及照明的其它变量。
⑴普通照明:根据前文对商店类型的划分,1和2类商店的照度值为600-1000Lux,色温度大于4000K,显色性指数为Ra=70-80;3类商店为照度值300-700Lux,色温度为3000-4000K,显色性指数为Ra=80-95;4类商店照度值为100-300Lux,色温度为3000K左右,显色性指数为Ra=90-100。
⑵商品照明:1和2类商店的照度值为700-1200Lux;3类商店为500-800Lux;4类商店为400-600Lux。
⑶重点照明系数(和普通照明相比):1和2类商店很少重点照明;3类商店为5:1;4类商店为15/30:1。
在商店照明设计中对这些量化指标,设计单位宜反复演算,电器工程师和照明美学设计师应通力协作,有条件的要借助照明设计软件,进行机上模拟和验算。这些量化指标的相对确切,不仅涉及到照明质量和效果的评价,而且涉及到用户成本。另外,在光源的选择、照明器和电器附件的配套方面,亦要通盘考虑。目前商店照明设计和工程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大型连锁超市的管型荧光灯裸装缺少配光,这不仅造成光效和能源的浪费,而且有眩光;一些时装专卖店由于设计单位不专业,普通照明和重点照明不明确、混乱,普通照明的照度太高、灯布置得太密,这不仅浪费,而且重点照明也无法突出;橱窗用太多的卤钨灯,而未采用光效更高的金卤灯;还有的商店竟然把节能灯露在灯具外一截;普遍存在光色的选择不当,气氛可疑等等。
3.照明应用中的若干技巧
⑴在上一节给出的指标范围内,越高级的商店基本照明的照度可设计得越低些,顶级商品专卖店,尤其是顶级时装专卖店基本照明甚至可以低于100Lux,但不能低于75Lux。在这个基础上把重点照明系数拉高些,使明暗的对比度加大。但由于视觉健康的约束,重点照明系数不能超越前文所列的最高值。
⑵增强光影的戏剧性表现。对于重要商品、贵重商品和陈列品,一定要避免被照明商品光亮度的平面化、平均化,在被照对象上应该有局部的或点状的照明。
⑶橱窗照明非常重要,要用最亮的照明,并要遵循本节⑵所指出的要点。特别要强调的是,如果商店是临街的,不是商店中的商店,那么橱窗应该设计和安装两套照明。一套是针对晚上或夜晚的,一般的用卤钨灯就够亮了,另一套是针对白天的,橱窗的照明要和日光形成反差,就要采用反射型金卤灯了。这是好多商店橱窗照明都碰到过的问题,通常以为再加多几个卤钨灯就可以了,结果还是不行。
心理学感觉对比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 色彩设计 商业环境 生理 心理
在现代商品经营的环境中, 色彩扮演着个性化、人性化的重要角色。它起着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导人们消费欲望的作用,是色彩在商业环境设计中的关键。
一、商业环境中的区域与色彩设计
色彩本身的物理作用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反应,在商业环境装饰中要有目的的使用色彩,要与使用功能和商品的特性相适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大厅区域:是顾客获得第一印象的场所,它与经营特点和商业品种密切结合,能够给与消费者高中低档的判断。因而色彩设计易富于特色、简洁明快,具有庄重、华丽的感觉, 并强调和突出经营的商品特点, 同时还应具有欢快热烈的气氛,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增强人的购物欲望。
2.经营区域:由于商品琳琅满目, 色彩极为丰富,因而就必须采用某种特定的色彩将其统一起来,并更大限度的突出商品的色彩。例如:墙面色彩就应采用比较素的颜色, 衬托商品、突出商品,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3.洽谈区域:是接待客人和介绍商品的地方, 色彩的设计要呈现亲切和谐、舒适幽雅的气氛, 浅黄、浅红等暖色做主色调恰好呈现了这种良好的氛围。
4.休息区域:是人们轻松温馨的地方, 色彩设计应着重强调安静、舒适的感觉, 一般可用乳白、浅蓝为主色调, 给人以舒适之感。
色彩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到功能的要求和商品本身的形态特点, 不能只从概念出发,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首先, 要分析经营空间的性质和用途, 在处理造型的同时还要处理好色彩的明度、色相之间的关系。 使色彩设计更加科学化、艺术化, 得到一个统一、和谐、丰富的色彩环境。
二、商业环境中色彩对人们心理影响
所谓的物理作用, 指的是通过人的视觉系统在人的大脑中所产生的距离、温度、重量感的视觉效果。 高明度和暖色有向前的突出感, 反之则有后退感。红橙色使人联想到炎炎的夏日, 青蓝色让人想到海洋和水。色彩上随着明度、纯度的降低, 重量感增加,这些感觉是我们营造良好室内空间气氛的重要手段。
所谓的心理作用是指它的视觉和情感两方面, 色彩本身无任何情感可言, 但对人来说,由于在不同的民俗、时代和个人的文化修养的影响下, 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情感。心理学家近年提出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放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往往能借助色彩的运用和配置,引起人们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
三、色彩在商业环境装饰中的应用
在商业环境装饰设计中,物体的形状、空间的位置和区域界限都是通过色彩和形态的不同而反应出来。视觉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色彩的感觉,色彩作为设计整体的重要因素与组成部分,具有审美性和功能性的双重作用,它既装饰、美化设计物,同时又调节设计物的功能性视觉效应,起到一定的示意,协调使用者的生理感受与心理平衡,从而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需要。
1.色彩与商业环境装饰风格的关系。色彩与装饰风格在形式上也有内在联系。西方传统风格与东方的传统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 各个时期又有着不同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色彩多采用暖色为主色调,具有和谐、华丽的特点, 巴洛克、洛克克时期, 装饰色彩极尽华丽, 大量使用了金色和柔美的线条, 华丽的色彩给人以光辉耀眼的感觉。传统风格常给人们以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它使商业环境突出民族文化的形象特征。
现代商业环境重视功能和空间的组织, 注意发挥空间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追求实用,反对过多的修饰, 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 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提倡装饰色彩简洁明快、层次清晰、彼此衬托、协调统一的整体关系。
自然风格倡导“回归自然”, 认为只有崇尚自然、结合自然,才能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 使人们取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装饰色彩以天然材质色为主调, 富于变化, 使整体色彩更具有自然美, 其格调清新、淳朴、自然、极具个性。
我们从各装饰风格中分析得出,形式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色彩, 正是这些色彩的作用才能使形式的特征更加鲜明。
2.色彩在商业环境中的整体性。色彩设计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 取决于能否正确处理色彩之间的关系。其中, 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协调与对比的问题, 只有当色彩符合统一中有变化, 协调中有对比的原则, 才能使人感到舒适, 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美的享受来源于把握好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整体性。色彩设计是商业环境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把握好色彩对比与和谐的规律, 掌握好色彩在设计的整体性, 才能够设计出好的装饰作品来。
3.商业环境个性化的色彩特点。色彩的选用应尊重和注意色彩的特性与环境的结合,选择一种独特色调是营造个性化色彩氛围的关键。色彩用于商业环境装饰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种气氛,体现一种风格,形成一种感觉。其风格特征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庄重的还是活泼的,华丽的还是朴素的,温馨的还是高雅的,均要体现出个性化的特色。包括经营设施、柜台、展示架以及墙面、柱面也应具有统一的独特色调。有时为了达到特殊的空间效果,可以打破六面体的空间束缚,不依天花、墙面、地面的界面区分与限定,而是自由地、任意地突出某种抽象的色彩构图,从而模糊原有的空间构图,也能达到个性化的效果。近年来,室内的色彩组合呈多元化的变化,尤其在表达“回归自然”的感觉中,各种图案面料的纺织品以及木头、石头、藤制品、皮毛、不锈钢金属、玻璃制品等一起成为商业环境设计的元素,同时,其纹样、色彩、质地变化,能产生更多的个性化效果。
4.色彩设计中的节奏变化。色彩的创意表现在既简洁又丰富上,如何运用色彩的重复与呼应、如何处理好色彩的节奏便是关键。将表达设计概念的颜色用在关键性的几个部位,从而使整个空间均被这些色彩所控制。如展示货架、家具、接待台等设计成同一色相,只是在明度或纯度上有差异,而使其他色处于从属的地位,整个商业空间就会形成一个多样统一、色彩又相互联系的空间。色彩的重复与呼应,能使人的视觉取得联系与运动的感觉。当将色彩进行有节奏的排列与布置时,同样能产生色彩韵律的感觉。这种节奏不一定安排在大面积上,还可以运用在相关的或较接近的物体上,色彩的面积和数量也可灵活多变,如形象墙的设计、地砖与墙面砖的排列,货架、货柜,办公家具等色彩上既有统一又有变化,都可创造极佳的色彩效果,从而在视觉上产生相应的凝聚力。
5.商业环境中无彩色系列的运用。黑、白、灰色称之为无彩色系,与红、黄、蓝这些色彩不同,与其他色彩的搭配作用,其本身表达的情感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室内装饰中,能很好地对各种色彩起衬托、稳定、明度强化的作用,其本身之间的对比与组合,也常受到人们的欢迎。很多商品,如电器、机械等商品的展示,常采用无彩色系列的柜台与货架,才能更加突出该产品的特性。当运用一些纯度较高、对比强烈的色块对比时,就必须使用无彩色系进行分割,才能更好地突出效果。如商业空间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就必须加入鲜亮的色彩,使其和谐统一。
四、商业环境中光与色的协调
商业环境中的光与色同样重要。当空间宽敞、光线明亮时,色彩可选用明度较低的色彩;当室内空间窄小时,可选用较浅的色彩以便增大空间的感觉。商业空间比较空旷,则顶棚、地面、墙壁的色彩便是商业空间的主要色彩;如果商业空间比较狭小,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中应尽量增加光线的布置。因为光源与照明方式都会带来色彩的变化,灯光照明下的商品会产生光源色的倾向,例如:食品类应给予暖色光源,日用类光源应采用日光灯照射,主要商品应给予单独的光线和色彩,这些处理方法都是为了用色彩更加衬托主题。对室内环境的色彩影响不大的区域,可采用中性色彩进行表现,使其室内的整体气氛更加协调一致。商业环境中的色彩运用除要考虑上述因素外,还要考虑与环境中其他关系的协调,如室内空间的构造、商业环境整体风格的特点。同时在选用装修材料时,也要了解材料的色彩特性,有的材料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褪色或变色,这些都应予以注意。
不同的色彩对人们的商业经营有着不同的影响,关键是对于各种色彩特性的充分认识及对其积极意义的探索。要与商品的特性和经营手段完美的结合,才能设计出一个舒适愉快的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胡国正:色彩构成.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6
心理学感觉对比的概念范文5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工程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边缘性学科,它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学科,即它必须尊重人的自然性和自然的自然性。人文因素是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社会整体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个体的行为需求。其中个体行为的需求包括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其中环境心理学是支撑这个专业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于“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建筑与室内中的活动及人对这些环境的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和室内设计中去,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它一方面研究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另一方面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对环境提出的要求,进而根据人的心理需求,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人的行为也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人的环境行为就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心理活动和在表现,环境行为和环境心理是对应的。
谈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不提的就是在环境设计中形态与色调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下面就这两方面为主论述一下这个问题。
1形态对心理的影响
研究人对环境的心理感受,需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寻求最佳刺激点,再根据心理需求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人的感觉属性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也主要是以人的认知图形为前提,并加以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其次是环境的空间属性,空间的利用与使用者的文化有关,同时还受着信息交流和感觉的影响。
人对建筑环境的需求是广泛、具体而细致的,而且因人、因地、因时、因目的要求而异。建筑环境在人的交往中起到了场所、背景及媒介作用。建筑环境设计心理的“场所”观强调人在场所中的感知、情绪和行为。以人的自身为中心,其行为和情绪事件所规定的位置就是场所。环境场所具有物质基础,也含有精神因素。人有感觉、有思想,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广阔无际的天地,人的需求是丰富而且永无止境的。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越大的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就越强烈、越重要、越迫切。人的精神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增长是与社会的文明程度及其发展速度成正比的。同时,我们必须创造一种既能满足人类情感的物质需要,又能激发人类精神需求增长的物理环境。人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反过来也对人产生影响。要使建筑环境创作既有“情”又有“理”,既有高度的科学性,又有浓厚的人情味,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是丰富复杂的而不是平淡单一的,这样才能符合人对环境的心理需求。
在我们视觉能感知到的世界里,五官和肌肤能感知到的一切均以形态存在,甚至大脑的幻想和心灵感应中也伴随着形态。什么是形态?形态是形体内外有机联系的必然结果,是人精神之外的物体,是外貌和结构特征,是视觉和触觉能感受到的物体形象。
建筑环境是与物质形态和知觉相联系的,是与人的活动相联系的,是与人的经验和生活幻象相联系的。在形容一个人性化的空间时,不仅使人联想到一定的人与空间的功能关系,还包含了审美、想象、浪漫、充满人情味的感情空间。人置身其中,必然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心理产生情感的波澜。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形状也会调整空间感觉,如虚实的比例会给人带来错觉;圆形令人感觉柔和;多棱形状则给人压迫及危险的感觉;高的东西令人觉得庄严,矮的东西则较平易近人。客厅中沙发排列的方式也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U”字形排列有利于谈话,“一”字形排列降低沟通效果。不同的设置都会影响家人之间、主客之间的感情交流与沟通。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表现和各具特色的构造细部,在创造空间时应对表层选材和处理十分重视,强调素材的肌理,暗示动能性。
除了形状与材料的影响外,光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环境的设计中,光不仅起照明的作用,而且还是界定空间、分割空间、改变室内空间氛围的重要手段,同时光还表现一定的装饰内容、空间格调和文化内涵,趋向于实用性及文化性的有机结合,成为现代装饰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2色调对心理的影响
在环境设计中,除了环境形态以外,还有许多元素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感受,色调就是其中之一。在空间的设计上除了形态的合理外,颜色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比如说:书房、办公室是需要冷静思考与精神专一的地方,所以大部分的书房与办公室都会采用一些白色、灰色、黑色,尽量采用中性色彩,减少环境的存在感,增加工作或阅读的效率。相反的,儿童房却要表现出亲情之间的温暖,彼此可以感觉很轻松的环境,因此就比较适合使用一些暖色彩,像金黄色等。
人们总是用视觉来最先感受环境,而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最先闯入人们视觉的是色彩,色彩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着视觉美感,而且影响着人的情绪及工作生活效率。例如研究发现,人置身于绿色的环境中,皮肤温度可降低1至2度,脉搏每分钟减少4至8次,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心脏负担减轻,表现出一副安静自若的神态,促使人更加冷静地对待现实。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医院手术室的颜色都是绿色的,同时人们也在居室中使用越来越多的绿色来装饰环境。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有差别。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次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夏日,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凉爽的感觉。颜料也是如此,在冷食或冷的饮料包装上使用冷色,视觉上会引起你对这些食物冰冷的感觉。冬日,把卧室的窗帘换成暖色,就会增加室内的暖和感。暖色系列能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而青、灰、绿色等冷色系列则使人感到清静,甚至有点忧郁。白、黑色是视觉的两个极点,研究证实: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瞳孔极度放大,感觉麻木,久而久之,对人的健康、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把房间都布置成白色,有素洁感,但白色的对比度太强,易刺激瞳孔收缩,诱发头痛等病症。
以上的冷暖感觉,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温度,而是与我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总的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需要暖色,又需要冷色,在色彩的表现上也是如此。
冷色与暖色除了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一般说来,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由于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细长的空间中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上感到更接近方形。
除去寒暖色系具有明显的心理区别以外,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明亮的暖色给人活泼感,深暗色给人忧郁感。白色和其它纯色组合时会使人感到活泼,而黑色则是忧郁的色彩。纯度与明度的变化给人以色彩软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
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同一家庭,在色彩上也有侧重,卧室装饰色调暖些,有利于增进夫妻情感的和谐;书房用淡蓝色装饰,使人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研究;餐厅里,红棕色的餐桌,有利于增进食欲。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运用不同的色彩也可一定程度地改变环境气氛。在严寒的北方,人们希望温暖,室内墙壁、地板、家具、窗帘选用暖色装饰会有温暖的感觉,反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采用青、绿、蓝色等冷色装饰居室,感觉上会比较凉爽些。
色彩在设计构图中常可以发挥特别的作用,分为以下四点:
(1)可以使人对某物引起注意,或使其重要性降低。
(2)色彩可以使目的物变得最大或最小。
(3)色彩可以强化环境的空间形式,也可破坏其形式。
(4)色彩可以通过反射来修饰。
现在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色彩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大胆的运用色彩来调节空间的环境气氛,创造舒适的环境以利于身心状态的调节。
3结论
心理学感觉对比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家具设计;和谐;色彩设计
[中图分类号]TS664.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729(2007)02-0071-03
色彩是一种富于象征性的元素符号。在家具设计经历了从复杂的曲线型向直线型转变、从框架式结构向板式结构发展后,似乎就没有了更进一步的变化,这与人们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不相适应。为解决这一矛盾,设计师们提出了色彩造型的概念。当形体造型能力逐渐消弱时,代之而起的是色彩这一造型要素。色彩可提高家具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人们选购家具首先注重的是家具的色彩,对于造型、材质、做工相同或相近的家具,谁的色彩受到人们的喜爱,谁就会占领市场而成为畅销商品。和谐的色彩能够提升家具的审美价值。人们普遍要求家具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还要有更大的观赏价值,而色彩的感觉在一般美感中是最大众化的形式。因此,家具色彩的和谐化设计十分重要。
一、家具色彩的设计语意
1.色彩传达的结构语意
色彩的功能是指色彩对眼睛及心理的作用,包括眼睛对它们的明度、色相、纯度产生的对比刺激作用,及在心理上留下的影响、象征意义及感情意向。色彩依明度、色相、彩度而千变万化,而色彩间的对比调和效果也就更加丰富:同一色彩及同一对比的调和效果,均可能有多种功能;多种色彩及多种对比的调和效果,亦会有相近的功能。恰当地应用色彩及其对比的调和效果,可使家具的形象塑造与美化效果相统一、外表与内在相统一,使作品的色彩与内容、气氛、感情等的表现要求相统一,使配色与改善视觉效能的实际需求相统一,从而使色彩的表现力、视觉作用及对人的心理影响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家具设计要通过其造型形式传达给人们“是什么”或“怎么用”的信息,色彩的运用是一种有效手段。如图1所示的椅子设计,鲜艳的红色和黄色部分代表了椅子和人体接触的部位,而黑色的部分则作为其支撑部分。这样,设计者通过不同的色彩传达出了各部分不同的功能。
许多家具,其部件的接合处采用某种色彩加以区分和强调,以便人们看到各构件的交接关系,这是典型的表达结构技术的色彩手法。如图2所示的著名的红黄蓝椅的设计,设计者在扶手等的转折面用纯度高的黄色来提示结构的变化。
2.色彩传达的情感语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业已由关心家具的功能性转向关心家具的情感意义,而色彩正是表达家具情感的重要元素。如红色+白色+粉红色的色彩搭配显示出青春的动感与活力:红色是最抢眼的颜色,与在视觉上起收缩效果的蓝色相比,红色更能对视觉起强烈的冲击作用;粉红色不像红色那样强烈,但印象鲜明,在表现可爱、成熟的时尚时都可以使用;白色则对另两种颜色起到衬托作用。图3就是用纯粹的大红色进行设计的效果图,它给人以兴奋愉悦的感觉,也给人以拥抱生活的热情。图4是用黑白两色进行设计的效果图,时尚、简约被这两种纯粹的色彩诠释得非常到位。
单纯一种色彩能够给家具带来视觉情感的刺激,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同样也能体现出家具的性情。如红色与灰色搭配时,在统一的鲜亮色调中加入素雅的暗调,会显得格调高雅、富有现代感,给人一种“在安宁中透露华丽”的享受。
二、家具色彩的和谐化设计探讨
首先,家具的色彩设计应注意其适用性,以满足特定功能的需要。家具颜色的选择和搭配组合要能满足家具使用的目的。家具的属性虽然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但实用性是第一位的。如果家具的色彩设计妨碍到其实用性的实现,给消费者带来某种不便,那么家具色彩无论设计得如何美观,从整体意义上看,都是失败的设计。反之,家具色彩设计若能遵循适用性原则,则会增添家具的审美价值,因为“功能的最佳体现本身就是一种美”。以餐桌为例,餐桌的使用目的是为了进餐,但色彩学告诉我们,灰色、黄色、紫色和青绿色等可能会使人减小食欲,甚至倒胃口;蓝色、绿色可能使人减少进食,但不会影响胃口;棕色、棕黄、肉色则能增进食欲。因此,在进行餐桌色彩设计时,应遵循适用性原则而选用后两种颜色及其组合。
其次,家具的色彩设计要注意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在进行家具色彩设计时要有整体意识,注重发挥家具色彩的整体效应。根据消费心理学,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消费者会随着对商品知觉程度的提高而确定相应的购买策略,而人的知觉具有整体性特征,所以家具色彩设计须从整体着眼以提高消费者对家具商品的知觉度。家具色彩设计要表现的整体效果有三个层面:其一,就单体家具而言,各个组成部分的色彩要形成一个整体。如图2所示的红黄蓝椅就运用了单纯的三原色和中性色,椅背为红色,坐垫为蓝色,木条全漆成黑色,木条的端面漆成黄色,以引起人的联想,把各部分木条看成一个整体。其二,就同一个使用空间而言,不同家具色彩应形成一个整体。这是在前者之上所要考虑的更为广义的整体,主要是针对成套或系列家具设计而言的。其三,就家具色彩与企业的品牌形象关系而言,应将家具色彩设计与企业品牌形象恰当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地传达出企业的理念和宗旨。
再次,家具的色彩设计要富有创造性。为使家具色彩设计富有创造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灵感:一是自然色彩。自然色彩是自然存在的色彩形态,对于人们的心理来说,总是最和谐、最完美而又最亲切的。二是艺术色彩。各门艺术形式尤其是绘画的色彩表现形式都可能对家具配色有很大的启示价值。三是民族色彩。各个民族由于其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等不同,所形成的色彩语言不尽相同,人们对色彩的感受也有很大差异。四是设计色彩。服装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都可能对家具色彩的设计有所启示,近年来尤其是服装设计色彩的影响颇大,家具的流行色彩几乎与每年的国际服装会的色彩流行趋势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