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外贸易存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外贸易存在问题范文1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贸易壁垒;现状分析;解决对策;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78-02
一、中国对外贸易理论概述介绍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对外贸易不仅把商品生产发展很高的国家互相联系起来,而且通过对外贸易使生产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也加入到交换领域中来,使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深入到他们的经济生活中,使这些国家和民族的劳动产品日益具有商品和交换价值的性质,价值规律逐渐支配了他们的生产。
二、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
1 宏观现状分析
(1)经济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但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实质出口产品,工业附加值不高。中国对美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的格局已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信类产品出口份额在上升。但是结合中国商务部的统计可以看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仍然是加工贸易类,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
(2)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我国的贸易伙伴仍相对集中在欧亚和美洲,特别是有限的几个国家,如排前3位的分别为日、美和欧盟,对这三者的贸易额占到总额的近一半。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3)传统的优势产业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近几年,这些产业商品的国际市场出现萎缩现象,主要是:①一些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冲击;②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限制进口;③随着中国经济能力的增强,外国取消对中国的优惠政策。
2 微观现状分析
(1)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方面的人才缺乏使企业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有专家预测过,中国入世后外贸及金融方面的人才缺口大概在20万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取得进出口许可权,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将会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总会有一些企业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人才,并因此要承担两方面的额外风险即由于不熟悉WTO规则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以及金融知识的匮乏所要承担的风险。如果不能规避这两方面风险,企业就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
(2)信息不对称导致无序竞争。比如说,中国的一家企业想对美国出口家具,它是不清楚全世界会有多少家具制造商将向美国提供家具的,但美方则不同,假如它想从中国进口家具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正常的信息渠道调查清楚中国家具产业的产能。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行业的无序竞争。
(3)研发能力不足阻碍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的外贸企业由于技术达不到要求被拒之门外的事屡见不鲜。而且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我国的产品很难挤入高档次系列。研发能力的不足也使我国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经济环境不稳定
在后危机时代的今天,国际货币体制和信用体系缺乏约束、全球生产一消费结构以及贸易的失衡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多数国家经济回暖短期内无望,全球经济回暖时间和力度“在相当大程度上不确定”。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超前消费将受到一定抑制,新的全局意义的技术和产业进步还在酝酿,新的增长点还没有出现。因此,全球经济复苏可能会比较乏力,不排除再次减速的可能性。
2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上升
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各国政府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技术贸易壁垒严重。我国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已超过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贸易摩擦和纠纷也势必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将日益加剧。
3 贸易结构不合理将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失衡很明显,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过去十几年消费率持续下降,累计达十几个百分点。2008年、2009年经济遇到的困难直接原因是外需萎缩,背后的原因是内部结构失衡。随着消费需求比重下降,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外需,2007年净出口占到GDP约9%。但是高顺差态势不可能永远持续,需要靠内需拉动经济,短期靠投资没有问题,长期来看要将全力集中在启动国内消费上。
4 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利润空间
2008年,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我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
四、改善我国贸易实施对策分析
1 提高国内消费率
我国消费率一直较低,甚至低于某些新型市场经济体,更低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这是我国特殊国情造成的这使得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外需,过度依赖投资我国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普通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而提高居民消费率。在世界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使消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我国应进一步推进以内需为主的发展方式,使消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保障我国经济正常运行,不受外来环境的过度干扰。
2 优化产业结构
服务业可以降低一个国家对外贸的依存程度,提高国家贸易竞争力,在扩展GDP的经济规模的同时,优化一国的产业结构。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所致,但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很大,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我国服务业的空间,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的状态,优化我国现有产业结构。
3 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
欧盟作为是中国对外贸易第一人合作伙伴,美国作为中国第二人合作伙伴,当二者经济运行偏离正常轨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负而影响。这从美国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我国外贸受到的影响可以清晰的看出。所以,为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加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扩大我国出口产品的规模,分散贸易风险,摆脱传统市场的限制,同时减少贸易摩擦,我们应该在巩固发达国家市场为主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市场,这也是我国迈向贸易自由化不可缺少的一步。
4 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我国应该努力增强人民币在区域和国家中的影响力,提高人民币在一些经济合作组织和贸易联盟中的地位,开展亚洲货币之间的合作关系。我国采取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仅包括了美元、英镑、欧元,还包括一些亚洲货币。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合作货币,我们可以适当提高欧元的权重,减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与欧盟的外贸活动所造成的冲击。
对外贸易存在问题范文2
一、我国文化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中国的文化企业懂得了如何去有效地利用国际平台,如国际电影节,国际书展、国际文化艺术节等国际化商业推广平台来展示自己。文化贸易出口方式已经从简单的劳务和产品输出,转向更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版权输出。中国完美时空等网络游戏公司的海外分公司在国外销售的产品逐年递增,国产网络游戏产品在俄罗斯、越南等国家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在电影和电视剧方面,国际合拍是一种较好的商业策略,通过与美国、德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公司合作,内地公司在项目策划和市场把控方面的不足逐步得到弥补。中国文化企业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愈发频繁,法兰克福书展等大型国际书展、柏林国际电影节等各种国际影展、法国里昂国际动画电影节等动漫展会上,均不乏中国企业的身影。中国不再简单地追求成交额的增长,而开始放眼长远,逐步借助这些国际平台,增进中外了解,力争逐步建立全方位的国际合作。
二、我国文化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贸易逆差严重
我国文化贸易的增幅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核心文化产品贸易绝大部分呈逆差状况。在图书版权方面,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贸易的逆差约为10:1。在演出方面,我国的表演艺术团体和人员数量堪称世界之最,而国外商演的年收入不及1亿美元。在电影方面:我国电影出口主要集中在功夫片,其他能体现我国文化特色的各种影片出口极少。在电视节目和电视剧方面,我国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比差距很大。在动漫方面,“洋卡通”称霸国内市场。
(2)缺乏优秀的品牌文化产品
目前我国出口的文化产品绝大部分是游戏、文教娱乐和体育设备及器材等硬件,而文化服务和文化内容的软件贸易是我国文化贸易的薄弱环节。我国文化贸易出口缺乏缺乏品牌效应,有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的原创作品太少。在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仍停留在以展示剪纸、泥人、刺绣、大红灯笼之类的民俗作品和兵马俑以及其他出土文物等为主的阶段,缺乏文化产业的知名品牌,使得我国文化贸易整体竞争力不足。
(3)文化贸易缺乏有效的营销模式
我国的文化贸易对世界文化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国际营销意识薄弱,缺乏行之有效的国际营销方式。我国的文化产品大都是以粗加工的面貌出现,包装不精良,宣传不到位,缺乏专门针对国际市场需求而产生的文化产品和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规律运作的文化中介机构,使得世界对中国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此外,我国文化产品在国外的营销主要靠政府在主导,推广形式简单,大多以展览、演出的形式,不能从战略高度规划整个宣传进程。
(4)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严重
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赖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将我国列为假冒知识产权和侵权的重点国家,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执法力度较弱,缺乏应有的效力,现行法律难以起到威慑作用,司法诉讼渠道不畅,原告举证的责任太重,缺乏知识产权管理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合作与协调不够,执法中仍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三、我国文化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1)支持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应鼓励非公有制资本参与文化产业,这将有利于活跃文化市场,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能力和竞争能力。政府应进一步对现有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支持非公有制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市场准入程度应扩大。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强化文化市场主体的竞争意识和程度,加大市场机制对社会文化资源的调配作用。
(2)注重品牌效应
我国文化企业应重视创建自己的优秀品牌,注重衍生产品的开发。我国文化产品最大的优势是中国特色,因此在文化贸易战略中要实行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 现今的国际文化市场已进入了一个文化品牌的竞争格局,品牌已经成为一种产品,甚至已成为一个企业打入国际文化市场的根本保障,文化产品的品牌效应比文化产品的销售更为重要。
(3)重视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运作
要想改善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严重逆差形式,就必须重视和发挥文化中介的作用,大力发展和扶持文化经济机构和营销机构,吸引国外优秀的经纪机构进驻中国市场。鼓励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组建演出中介机构,或在境外实行跨境合作。另外,人才的发展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我国也应大力培养优秀的具有国际营销能力的管理人才。
(4)加强对国家文化安全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对外贸易存在问题范文3
关键词:品牌营销;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
中国自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对外贸易开始蓬勃发展。1997年中国以3250亿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成功跨入世界贸易十强之列。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对外贸易的规模屡屡实现重大突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但是中国外贸企业要想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仅仅依靠传统制造业的低成本、低价格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不仅利润微薄,还不断引起各种贸易摩擦。反观国外各知名品牌凭借其品牌优势强势占领市场份额,高价垄断市场。如何挖掘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打造中国品牌,是当前我国外贸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取得品牌胜利的迫切要求。
1.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1.1商品品牌化程度低。我国每年出口的商品中,标有我国自己品牌的商品仅占35%左右,有30%的商品没有品牌,有35%的商品打的是外商的品牌。国外市场上有很多印有“Made in China”的中国廉价商品,但用中国品牌的却不多见。品牌作为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没有自己品牌的商品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即使进入国际市场,其竞争力也远远不如别人,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久的发展。在我国,很多企业在对外出口中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往往依附于“洋品牌”,成为外商产品的“加工厂”,只能从中获得低廉的加工费。
1.2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商标抢注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屡屡受挫。许多企业患有“商标短视病”,没有长远的投资眼光。国家商标管理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的案件每年超过100起,抢注者开出天价商标转让费,令众多国内企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另外,不少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品牌。中国最大的本土牙膏“中华”早在1994年就被联合利华控股;2008年,“大宝”以23亿元高价被美国强生公司收入囊下;2000年,达能收购家喻户晓的“乐百氏”92%的股权……
1.3品牌的附加值低,商品竞争力不强。品牌的附加值即品牌通过各种方式在产品的有形价值上附加的无形价值,它带给消费者的不只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附加值体验。长期以来,我国出口品结构低端化,以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为主,另外,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导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产品品牌附加值低,直接表现为产品档次低、价格低、市场占有率以及超额利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爱她,就送她卡地亚珠宝!”现在,卡地亚珠宝已经成为全世界有情人的梦想,其经典的红盒子早已成为奢华与真爱的象征。可见“卡地亚”给消费者提供的较高的附加值。
1.4品牌的营销手段单一。我国许多企业大多单独利用利用广告轰炸、打价格战、服务营销等方式想把企业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甚至称霸行业,这种单一的营销方式不可避免的存在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而综合运用广告、公共关系、互联网、营业推广和人员促销开展品牌营销的企业却是少之又少。我国企业尚未树立全球品牌营销的理念,营销手段不能适应品牌全球化。
1.5品牌缺少准确的定位。最终的品牌定位最好是可以将最终的消费者群体与自己的产品生产结合起来。对于我国大部分的外贸企业来说,品牌定位依旧存在许多问题,许多企业对于自己的品牌定位不清晰,甚至连最基本的概念也没有,仅仅是“走一步看一步”的盲目观念。此外,企业容易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即认为流行什么就做什么,欠缺对市场调查及自身实力的评估,而盲目追逐潮流发展,一段时期过后发现营销失误,在进行战略调整,很难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信赖。
2.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品牌营销的策略
2.1质量第一,品牌延伸策略。品牌以质量为基础,名牌的生命力在于可靠地质量保证。卓越的质量是塑造品牌良好信誉的关键、是品牌产品占领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因此,要想创造国际品牌,企业要贯彻实施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9000系列标准及“第三方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增强企业参加国际竞争的能力。在质量保证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将现有成功的品牌,用于生产国际市场上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或修正过的产品,不仅实现品牌无形资产转移,还能够以新产品的形象延续品牌的寿命。另一方面,品牌延伸策略要求企业事先在相关领域注册同一商标,否则商标可能被其他企业恶意抢注,这样可以增强企业商品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使我国的名牌产品在国际上获得相应的法律保护。
2.2细分市场,多品牌策略。在竞争不断升级的现代,任何一个企业根本不可能获得整个市场,或者至少不能以同一方式吸引住所有的购买者,每个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力,做好市场调查,找到最适合她的那一块蛋糕。例如,在美国冰箱市场已经比较成熟,海尔发现了大学公寓市场,发明了能用来当作书桌的冰箱。另一方面,企业对应不同的市场细分应发展多品牌策略。多品牌策略提供一种灵活性,不但有助于企业培植、覆盖市场,还能在价格大战中利用次要品牌有力打击发动价格战的竞争者,捍卫主要品牌的竞争中不可或缺,有效的限制竞争对手,降低营销成本。
2.3修正定位,品牌更新策略。品牌更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国际经济环境在发展变化,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多样化,这就要求企业要充分做好市场调查,设计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品牌,这样的品牌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品牌更新策略要求企业在形象上、技术上、管理上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努力做到塑造品牌新形象、保持技术创新、完善管理体系。此外,企业应随竞争环境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修正定位,或者发现现有产品的独特卖点,挖掘品牌新的生命力,从而实现产品品牌的再定位。
2.4手段多样,品牌传播策略。多样化的营销手段是企业拓展新市场、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保障。对企业而言,首先,传统的营销手段应继续有效运用,在国际市场上以国际博览会、国际展销会等渠道为主。其次,推广互联网整合营销,互联网信息量大、资源共享、信息传递迅速的特点使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利用互联网建设品牌,不仅低投入、高回报,而且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最后,综合运用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传统营销是为了让消费者感知企业产品的直接方式,网络营销则是为消费者提供购买、产品质量对比以及深入了解的平台。所以,多样化的营销手段,促进企业品牌传播的渠道多样化。
2.5出奇制胜,新闻公关策略。品牌走向国际化,“公关牌”必须打好。新奇事件犹如导火索一般,一旦点燃某个话题,必然引起高度关注,最终在消费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新闻公关作为一种低成本扩张的品牌策略,可以使企业在真实、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办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如公益活动,树立品牌良好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国际口碑。另一方面,企业要正确处理与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谋求紧密、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合作共赢。
3.结束语
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国际市场营销的核心问题。因此,我国品牌想要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政府有关部门应有明确的政策导向,扶持有市场、发展前途较好的民族品牌产品,为企业创建国际名牌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企业要放长远的目光,高度重视创建品牌及营销策划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泽毅.论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策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0(31)
[2] 袁辉,沈涛.品牌营销――对外贸易新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33).
对外贸易存在问题范文4
【关键词】电子商务;对外贸易;应用
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电子商务也快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电子商务主要是依靠计算机互联网传递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信息,它相对于传统的商务活动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便利。电子商务的应用为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提供了便利,赢得了客观的利润。
1.电子商务的优势
1.1 节省商务活动的开支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营销,简化了传统营销的复杂环节,从而大大节省了营销活动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就节省了商务活动的开支。
1.2 提高交易时间
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沟通、洽谈、订货、网上支付、电子纳税等,与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能减少人员疏忽可能犯下的错误。
1.3 方便客商之间的信息反馈
商家在互联网上为顾客提供24小时的全天客户服务,为顾客随时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及相关数据,及时接受顾客的反馈意见并回复,从而在客商之间建立友好信任的桥梁。
1.4 提高市场竞争力
电子商务的开放性和全球性逐步摆脱了大企业说了算的状态,许多中小型企业在互联网上与大企业拥有同样的机会和信息资源,市场信息更加的透明化,有效的控制了个别商家的恶意垄断。
2.电子商务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因此电子商务在我国对外贸易方面的应用才刚刚兴起,而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将电子商务广泛应用在对外贸易中,为了跟国际接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许多企业已经率先改变以往的传统贸易方式,快速的进入电子商务状态,他们不仅仅在网上广告、介绍产品信息,还经常通过网络或可视电话进行商务洽谈,在网上签订合同、交换文本、支付货款等等。具体来说,目前电子商务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网上买卖信息,物色贸易伙伴
传统的对外贸易活动下,企业要通过“广交会”、“华交会”这样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产品的优势,进而寻找自己的交易伙伴和合作对象,这样既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财力。而利用电子商务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和不变,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借助相关机构的网络商务平台向全世界的潜在客户产品或服务的供应信息,国外有需求的企业或个人就可通过网上的信息与企业取得联系,进而展开洽谈,得到更多的商机;同样,国内的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搜寻需求信息的买家,进行沟通筛选,寻找到理想的贸易伙伴。
2.2 网上洽谈、订购
在没有电子商务的时候,买卖双方要共同约定一定的时间和地点见面,然后展开协商洽谈,这样一来,给双方的交往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还延时较长。而电子商务就没有这样的烦恼,国内企业可以借助E-mail或ICQQ跟国外客户洽谈交易事务,发送对方需要的产品样本图片和使用性能,与对方进行讨价还价,在双方意向取得一致后就可以在网上接受外商的订单,签订合同。若遇到大型的交易,甚至可以借助网络可视电话来面对面的交流,进而促使交易的成功。
2.3 网上交单、支付
在我国当前的网络技术水平和法律制度下,国内企业将商业发票、提货单、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货运单等数据以标准化格式,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递,转换处理,与外商互换电子单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合同履行的最后环节就是支付货款,我国国内银行和许多国外银行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买卖双方可以通过银行进行网上支付。
3.电子商务在我国对外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电子商务在我国外贸应用中有着显著的优势和便利,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利润,但由于我国电子商务水平与国际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我国对外贸易领域应用电子商务仍存在诸多不足。
3.1 应用电子商务进行对外贸易的意识未普及
目前,积极应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的企业仅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由于经济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缺乏国际竞争与创新意识,应用电子商务对外贸易的观念薄弱。多数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仅仅停留在信息查询阶段,能够进行网上洽谈的不多,能够完成网上支付的更少。
3.2 电子商务系统不够完善
对外贸易过程既复杂又繁琐,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若要将贸易程序都通过电子商务完成,那就需要所有涉及的部门实现标准数据对接,可是相关部门的配合还未形成网络体系,有许多方面还不能完全依赖网络。
3.3 电子商务影响税收征收
国际互联网流动性强,隐匿性严重直接阻碍了税收部门征税。因为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可以匿名,制造商也可以隐匿其住所,税务部门就无法掌握真实的电子交易信息;另外企业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变换站点,可以将其站点设立在税率低或免税的国家,进而达成避税的目的。
3.4 国内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不健全
西方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的较成熟,其相关法律体系也较完善,而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立法相对迟缓。立法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而国际上也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这就为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增加了阻碍。
3.5 网络安全问题有待提高
在网上进行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电子支付,大量的电子信息在网上传递,大量的资金在网上流动,如果遭到恶意黑客的侵袭,很容易被窃取商业机密和资金,因此建立强有力的电子商务网络卫士来加以防范是相当必要,也是刻不容缓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的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积极投身于电子商务的大潮,各级政府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健全相关法律,面对网上交易税收征收问题采取合理的举措,对外贸易的各个环节加强信息沟通与联系,早日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对外贸易存在问题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 对外贸易 出路
我国中小企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由传统经济模式向现代经济模式转变过程中,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依然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中,为跻身对外贸易提供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虽然我国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就企业本身而言,其经济发展仍存在问题,影响其长远发展,为此,积极寻找出路是必要的。
一、中小企业参与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随国际市场的开放性与竞争机制日益完善迫使我国中小企业调整经营战略,走向对外贸易的发展道路。国际市场的趋利性可以使许多进入对外贸易的中小企业在追逐利润与壮大自我的过程中,赢得长远的发展。通过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出口退税或减税等政策作为外销产品的激励,可以鼓励中小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投放到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其是决定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对外贸易这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国际市场中占领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问题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随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向前,为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1、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由于以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为主,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外贸出口发展速度与效益增长不协调、贸易发展环境趋紧等,使我国中小企业的贸易结构失去平衡。2、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积极转型,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引起国外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摩擦。基于某些国际规则不够明晰,一些贸易大国存在国际贸易规则滥用的单边行为,无论是在程序方面,还是在进口对国内产业损害或威胁的认定方面,都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3、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仍停留在“物美价廉”的传统观念上,仅仅把价格作为对外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而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上投入甚少,造成长期的低价销售行为,使企业基本处于低水平对外贸易管理状态。4、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管理者素质及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出口产品的种类都比较少,有些企业仅有一种。
三、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出路
(一)战略联盟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合作模式处于分销协议的初级阶段,在对外贸易的合作关系中,双方保持相互独立的状态,但互相合作以共同获取利润为基础。在国际市场上,双方共同享受资源、承担贸易风险,中小企业参与双方产品的设计项目,对客户资源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满意程度以及市场盈利方向设计出更符合市场竞争的产品。因此,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联盟能促进双方发展力量,避免中小企业和合作方因各自利益趋向不同而造成诸多影响。
(二)专业的贸易中介
基于我国中小企业因自身实力不足,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导致出口产品的种类极其匮乏。为提高对外销售量,设立专业的贸易中介是有效的策略,其作用在于使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不断走向规模化,从而扩大企业来源收入,同时也调动了企业内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专业的贸易中介对企业销售人员的素质、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监督,以确保企业实现预期服务与质量的目标,从而促使企业对外贸易的过程中获得高效发展。随贸易中介专业化的不断深入,能在相当程度上降低销售质量的风险,使法庭纠纷的机率随之降低,也可维护企业的声誉。目前,各国都重视专业化的贸易中介,因其不仅能降低对外贸易方与合作方的成本,也能降低双方人员成本,这是一种达到双赢的发展策略。
(三)全面的监督体系
目前从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部门主要有监督局与监事会。监督局与监事会缺乏有效的配合,且当监督局与监事会出现摩擦与歧义时,通常监督局会处于优势地位,而监事会的约束力与申辩力则受损,此类不对等的监督系统也即对监督本身提出挑战。片面且不规范的监督体系,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将会面临崩塌的危险,因此,合理而全面的监督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得意继续发展的保证。在全球经济新形势下,应明确划分中小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使各部门的工作有责任可依,从而完成对外贸易工作的相关内容。随国际市场竞争拓宽产品的种类及销售路径,运用有效的销售策略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克服一切困难与问题。中小企业凭借自己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应不断努力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充分发挥战略联盟的发展力量,从而提高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徐人生,葛学,田原源.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策略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13):195-196
对外贸易存在问题范文6
关键词:对外贸易 中部六省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065-02
位于中国大陆腹地的六个省份: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市场,依靠全国10.7%的土地,创造全国约22%的GDP。2004年,总理提出促进中部崛起,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作为中部崛起主体区域的中部六省,其经济发展情况在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东西部融合,南北部对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研究内陆中部省份对外贸易情况,有利于中部六省对对外贸易发展进行正确的定位,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实现带动经济增长和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
一、中部六省对外贸易相关指标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的规模、结构、外贸依存度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的主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中部六省对外贸易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外贸结构和外贸依存度的测度,分析中部六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1.中部六省对外贸易规模分析。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六年来,中部六省GDP显著提高,从2007年的6947.9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8453.54亿美元,增长2.66倍。对外贸易额也从2007年的743.33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934.28亿美元,增长2.60倍。从表1中可以看出,GDP和对外贸易额的增长率具有正相关性。2009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全球购买力下降致使六省对外贸易额下滑,GDP的增速放缓,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转变生产方式,到了2010年,对外贸易反弹式增长,且以后两年的外贸额不断增加,GDP不断增长,显示出对外贸易对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和拉动作用。
中部六省对外贸易规模较小,占全国比例不高,且六省的对外贸易规模存在一定差距。由表2可以看出,中部六省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虽然不断增加,但仍未突破5%,这与六省2012年GDP占全国22.6%的经济规模不相称。同时,近年来各省对外贸易发展程度不同,对外贸易规模差距逐年拉大。河南省在2010年以前六省中排名徘徊在第三、第四位,但近两年随着全球智能手机产业基地的发展,2012年已跃居六省首位,发展潜力巨大。江西从2007年不到100亿美元规模的六省末位,到2010以来一直居于六省第三位,发展速度较快。安徽、湖北外贸发展平稳,保持一定的年增长速度。山西、湖南对外贸易发展步伐较慢,一直处于六省后列。
2.中部六省对外贸易结构分析。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出口贸易结构方面,2007年中部六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仅占贸易额的22%,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近年利用承接国际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到了2012年,加工贸易已超过一般贸易成为中部六省的主要贸易方式。商品结构方面,2007到2012年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大幅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54.93和61.59倍,表明中部六省在出口产业结构方面逐步向制造业和高新产业发展。
进口贸易结构方面,2007年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比例约为4:1,全国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比例约为1:1.6。2012年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比例有所提高,约为1:1.8,与全国平均水平1:2的差距缩小。商品结构方面,2007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86%和0.81%。2012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4.89%和4.9%。可以看出,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有所增加,但仍有需求空间。
3.中部六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外贸依存度是对外贸易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分别是出口额和进口额占GDP的比重,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由表4可以看出,2008年以前中部六省的外贸依存度保持着正增长,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出现下滑,但在以后年度逐步恢复,这与全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基本一致。另外,中部六省经济外贸依存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经济外向度不高,这与中部六省所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随着国家将中原经济区、山西综合改革实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提升为国家战略,中部六省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将具有较强的实力和潜力。
二、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外贸规模不高。中部六省对外贸易额从2007年的743.33亿美元,占全国21738亿美元外贸额的3.4%,增长到2012年的1934.28亿美元,占全国38668亿美元外贸额的5%,外贸规模偏小。这与中部六省地处内陆不无关系。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沿海沿边城市的国际贸易最为发达。在我国,具有天然区位优势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外贸额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外贸对经济的贡献率在50%以上。中部六省可以依靠政策优惠降低内陆到港口的成本,以发展内陆外贸,形成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外贸发展不平衡。中部六省内部的外贸发展水平不平衡,对外贸易发展较好的省份是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近年来对外贸的重视使对外贸易取得较快的发展,江西省处于中等水平,而湖南省和山西省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另外,贸易方式不平衡,从2007—2012年六省贸易方式的数据来看,中部六省的对外贸易一直以一般贸易为主,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可以获取技术溢出的加工贸易中去。近两年随着安徽、湖北、河南积极承接东部沿海省份产业转移,三省的贸易方式逐步向加工贸易转换,河南省近两年的加工贸易超过一般贸易,比重近2.5∶1。
3.外贸龙头企业少。中部六省外贸龙头企业较少,中国外贸十强企业中难觅六省企业身影,而在百强企业中东部和沿海企业占绝对比例的优势。2012年中部六省年进出口总值超过10亿的企业不到5家,进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也仅100家左右。龙头企业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例如,2012年河南省对外贸易额跃居中部六省第一,其很大部分是由富士康旗下的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公司贡献的,该公司全年进出口总值占全省进出口的54.6%。中小型外贸企业生产能力分散,抗风险能力较弱。随着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等不利因素,中小企业风险抵御能力较低,发展后劲不足。
4.外贸结构不合理。中部是我国农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农业是中部六省的主要产业,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工业制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是反映出口竞争实力的指标,中部六省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制品为主,附加值较低,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2012年,中部六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全国比重的5%和5.6%,比2007年中部六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全国比重的1.8%和1.6%有一定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东部和沿海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
三、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建议
1.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在中部六省所占的份额较低,其对经济的贡献度不高。中部六省应充分重视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外贸因素,融入到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中去,利用国际市场,扩大外部需求,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例如,河南省近两年重视外贸发展,政府出面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进富士康智能手机生产项目,扩大了当地就业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全球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带动相关产业和经济的进一步提升。
2.利用口岸建设的辐射作用。中部六省不占国际贸易的先天区位优势,但各省的保税区、综保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具有一定政策优惠的特殊经济区域为各省加工贸易发展提供了平台。各省可以借助口岸中加工贸易企业的建设发展相关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实现就业和经济的双增长。2013年3月,国家批复建立郑州航空港区,发展临空经济。为中部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突破口。同年6月海关总署批复郑州航空港区可以开展跨境E贸易,发展全国首家跨境电子贸易。电子贸易是科技发展的所趋,跨境电子贸易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满足了消费者跨境需求,是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利用好口岸建设的契机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后发优势明显。
3.注重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中部六省可以继续发展传统农业,并依据本地区优势和特色,培养农业优势产业集聚,加大对深加工农产品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例如:发展花卉产业,利用航空港和劳动力的优势,打造地方品牌,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继续深化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新产品研发,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将产品优势体现在质量方面,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1] 陈子曦.我国主要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9)
[2] 郝娜.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J].市场论坛,2008(9)
[3] 雷朝阳,资树.河南省与中部四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比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