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高考改革的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谈谈对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谈谈对高考改革的看法

谈谈对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1

变化一:考查内容变化

1.考试内容以五本必修教材为基础的同时,还加上了选修教材五个模块的几个内容:诗歌与散文、语言文字运用、小说与戏剧。

2.10篇诗词新“入围”。在考查的知识点上,名句背诵部分减少了必修中的一部分篇目,如《陈情表》,增加了《师说》《望海潮》《醉花阴》《琵琶行》《秋兴八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周》《小雅・采薇》《春江花月夜》《旅夜书怀》《定风波》。试卷中就有首次入选的课文《春江花月夜》《望海潮》,共4分。

变化二:试卷结构变化

1.“试卷结构”的变化:2012年“试卷共22题,选择题10题,占30分;非选择题12题,占120分”;2013年“试卷共22题,选择题9题,占27分;非选择题13题,占123分。

2.2012年“语言文字运用,8题左右,约28分”;2013年“语言文字运用,7题左右,约24分”。2012年“古代诗文阅读,6题左右,约31分”;2013年“古代诗文阅读,6题左右,约32分”。2012年“现代文阅读,8题左右,约34分”;2013年“现代文阅读,8题左右,约34分”。

变化三:能力层级目标增加

从考试能力来看,原来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五个能力层级,现在为六个能力层级,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第7、17、18题都是新增的探究性试题。探究评价题及个性阅读题首次出现。主要是大阅读的文学类或实用类最后一题。探究题便有第7、17、18题等。第7题“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保护与传承传统节日的看法。”这是一道探究性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和现实来谈:一是要阐明为什么要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二是要提出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变化四:字音字形变化

字音字形选择题减少。字音字形题部分,原来为两道选择题共6分,今年整合为一个题,分值为3分。试题中第一题便如此。

变化五:主客观题变化

1.原来的客观题(选择)有10个,现在为9个。在主观题部分,诗歌增加约1分,大阅读题增加1分,且大阅读题由原来的4个小题变为5个小题,小阅读(论述类)变化最大,由原来的3个选择题变为2个选择题加一个简答题。

2.主观试题没标准答案。某些主观性试题甚至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能得分。这也体现了语文试卷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比如,21题. 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

此题引入了“中国式过马路”社会热点话题,要求考生结合该话题,拟写“宣传语”,借以劝勉公众珍爱生命、提高文明素养。

又如第7题,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保护与传承传统节日的看法。此题第二问就是联系现实生活(举例)。没有标准答案。

“17题,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和尊严?”第二问也是考查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再如18题“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中第二问也是没有标准答案。

变化六:语文更“生活化”,难度趋稳

今年是我市全面推行新课改后高考的第一年,重庆卷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而最大的特点就是“语文生活化”,题目也更加灵活。如19题中的漫画,考查理解漫画的内容和寓意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比如,还可从“弄巧成影”“山寨”等角度去思考和答题。体现生活化,难度值不大。再如21题,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内容生活化、社会化,问题设置宣传语,还是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变化,笔者以为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对策如下:

1.基础知识与主观题两手抓。重视基础知识,理清主干知识。高考考的是主干知识,要多做典型试题,不必过分纠结于细枝末节。对基础知识要反复巩固,保持良好的“题感”。要化整为零,与遗忘作斗争,保证记忆的质量。

2.注重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要多读多想多积累,增加自己的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训练自己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这是增分要诀。

谈谈对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2

随着素质教育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越来越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凸现地位。想要获得高考现代文阅读高分,审准题意是非常重要的。审题从本质上说是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的体现,审题是前提和基础,直接决定着作答试题的效果。就题目本身而言,许多隐藏在“要求”这一表层之下的“言外之意”,可称之为“隐性信息”,由于其隐蔽、费解,往往为考生所忽略,从而造成解答不准或不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复习中,我们必须规范学生的审题行为,把好审题关。

那么,怎样才能全面准确地审题呢?如何进行语文阅读的审题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我根据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复习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三种。

审清题目隐含的关键词(题目内的中心语),体现着对考生要求的重要内容,而那些具有隐性信息的关键词语,容易被忽略,但它常常是解题的钥匙,提示了解题的角度和方向,甚至规定了答题的内容。如2012年北京卷第19小题: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树林)。“有人认为,文中殉难的登山者有如追日不得的夸父,是当代社会中的悲剧英雄。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这道题目隐含的关键词分别是:结合原文、联系现实、自己的看法。答案正是按照这三个关键词来组织的:未能登上绝顶,被风雪埋在攀登的途中,这些人恰如追日的夸父,是悲剧英雄,值得世人敬重,因为我们不能只以成败论英雄(结合原文)。屈原爱国,九死而不悔,孔子执着,知其不可而为之。在生活中,人们都盼望一帆风顺,也赞赏一帆风顺的成功人士,但人们更赞赏那些屡遭失败不改初衷的人(联系现实)。这说明成功与否不是人生价值的根本体现,只有勇于追求,不向命运低头,才能彰显出追求者的生命强力和人生价值(自己的看法)。

审清题目隐含的修饰词:阅读题的解答要特别关注对概念进行修饰、判断的词语。对重要概念理解要以准确判断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章有关的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简单概括,然后一一对照选项仔细分析,找出选项与材料具体内容的区别,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阅读题的审题可以用“两个辨明”来概括。“两个辨明”是指辨明“正确”或“最为准确”,辨明“不属于”与“不符合文意”。“正确”是指该选项所表达的内容没有知识上、事理上的错误;“最为准确”是指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特征与作用等,作出了科学规范而周密的解说;“不符合文意”是指该选项与文本信息有不相吻合的地方;“不属于”则是指不管该选项所表达的内容是否正确,只要他不属于该重要概念的范畴之内,就应该选定它。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第1小题;辽宁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小题,都采用类“下列对小说(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的问法,考生在答题时应特别注意。

审清题目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题干是标准,文本是依据。解答阅读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提干要求,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把握题目要求,弄清题干问了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考查什么、分值、字数要求,弄清问题是针对全文还是部分,是分析综合还是提炼概况,明了题干中的每一个信息,把握出题人的设题方向。然后认真思考,纵向理清题目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因为试卷往往按照文段的先后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内来设置题目。最后再锁定答题区间,准确把握答案的有关信息,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和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当然这就要求考生能够明晰全篇的结构层次,并能概括结构特点;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并能理清层次之间的关系;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体会文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等。总之,在准确把握文章行文脉络的基础上,审清题目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就会在答题中有的放矢,一语中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谈对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3

关键词:课堂冷漠现象 美术新课改 实施不力 不重要 教师自身 脱节

普通高中美术课堂上的冷漠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美术课堂冷漠现象具体表现为:对课堂信息接收不良,反馈不畅,麻木不仁(该思的不思或少思,该说的不说或少说,该做的不做或少做);甚至课堂纪律混乱等。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美术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笔者就此谈谈几点个人的看法,愿和大家商讨。

一、美术新课程改革实施不力

美术新课程改革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主要在于其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内容与选课方式满足了学生美术学习的需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切实加大推行课程改革的政策力度则是美术新课程改革工作得以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

在美术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由于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学校的领导同志对课程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以及长期以来美术学科的地位低下,导致新课程改革有诸多工作没能切实到位,美术新课程改革出现了实施不力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第一、美术的学科的开课课时得不到保证。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学校以占用部分或全部美术课的教学时间,来增加高考学科的学时,以获得可能高的升学率;第二、多个模块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尽如人意。由于硬件设备和师资的不足、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有些学校勉强开设,以敷衍上级。相当多的一些学校依然故我地只开设了操作相对容易的美术鉴赏,更有一些学校则干脆按兵不动;第三、学分管理不到位。高中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学生在高中三年中必须修满3个美术学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无视新课程方案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存在课程不落实和送美术学分的情况,等等。

美术新课程改革暴露的实施不力的现状,一方面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制约了学生主体的多元发展;另一方面也挫伤了广大美术教师的积极性,无助于美术学科健康发展,为课堂冷漠现象的继续存在创造了条件。

二、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美术课程不重要

“认为美术课程不重要”这一看法,是造成课堂冷漠现象重要的思想根源,也是进行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阻力。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只要把语文、数学、英语等参加高考的学科学好就可以上好大学,美术课又不算高考成绩,上不上无所谓。甚至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任务很重,还不如用不参加高考的美术学科的学习时间来学其他学科。很显然,学生和家长首先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其次不了解美术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致使对美术课程认识上的偏差。

作为一线教学的美术教师,一方面,要坚信高中美术课程从无到有必然有个过程,无论是教育大环境还是学校小环境都会逐步改变,付出我们的辛勤工作的努力;另一方面,必须主动配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继续加强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和家长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最终达到“上好美术课同样重要”的共识,以全新的姿态来学习美术课程,从而,有效改善高中美术课堂上冷漠现象。

三、美术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外在的教学环境,但是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却可以正视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在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上狠下功夫,为美术课堂能真正地、持久地“热”起来做好充分的师资准备。

长期以来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使得美术教师存在“先天不足”,不利于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首先,没能重视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这便直接导致其输出的美术教师文化素养不高,专业理论知识欠缺。要想胜任中学美术教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应对美学、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以至文学、历史、哲学等文化学科有多方面的了解,同时还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第二,针对性不强,导致美术教师虽然有专业擅长,但擅长的面相对狭隘,这使得美术教师不能在相对多的专业方向上有较高的发展,因此不具备开设多种模块课程的能力,即使开设了也显得底气不足,使得美术课堂的魅力降低不少,令学生大失所望,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这些都需要美术教师靠后天的努力,在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上积极弥补,从而能更好地胜任高中美术的教学。

四、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不足

此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应该说是在高中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主要在于长期以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很多学校未能持续有效地开设美术学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的脱节。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的不同程度的欠缺在高中的美术课堂上就会凸显出来,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补差补缺”。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挫折的痛苦相对多了一些,成功的喜悦相对少了一些。这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术课堂上的冷漠现象。

谈谈对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4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励志教育 三维目标 社会实践

励志,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意为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汉朝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其中,“励”即激励、鼓励之意,“志”,一指志向、抱负,亦即理想、目标;二指意志、决心、态度,亦即对理想、奋斗目标追求的强烈程度。“励志”,意为振奋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实现远大目标。

励志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成功学等知识,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全面培养学生的成功品质,唤起学生潜能的教育。就此而言,励志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下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方法,对当代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励志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必要性

1.体现思想政治教学新课程改革理念,促进第三维目标的实现。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是传统教学合理的部分,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而新课程改革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拓展。正因为如此,对很多思想政治教师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是一个新课程改革之后产生的新生事物,而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传统知识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不能够通过讲解的方式,“教”给学生。一般说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教”的。本质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一种主观选择,是受教育者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第三维目标的实现,就成为每一名思想政治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励志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励志音乐、励志电影,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学生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和看法,最终能够形成对某一事物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较好地促进第三维目标的实现。

2.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成绩。

高考是任何一所中学无法回避的现实。著名教育家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说:“我们要正确认识高考。素质教育不是不要高考成绩,高考成绩好也不是应试教育的结果。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抓高考,这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通过高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是学生梦寐以求的,代表了广大考生及其家长最根本的利益。”思想政治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强,最终导致学生成绩下降,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难题,励志教育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一次教学实践中,因为某班学生作文不够认真,学习态度较差,班主任请我利用班会课时间给学生做一次讲座,我给他们做了一个以《谈谈作业》为主题的带有励志性质的讲座,用特色作业导入,一个小学教师给学生留了一个奇怪的作业,让大家拿一个生鸡蛋,护蛋一周。学生们小心翼翼、担惊受怕地过了一周,老师告诉他们,你们的父母就是这样呵护你们的。一个生鸡蛋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询问学生喜不喜欢这样的作业,学生都表示喜欢,接着又与学生达成谅解,我们不太可能布置这样的作业,因为有着高考的压力,将作业与高考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打好基础,在将来的高考中正常发挥,考上理想的大学。最终,这节班会课取得圆满成功,甚至其结局令我有些意想不到,在一周后的学年段模拟考试当中,该班虽然是一个理科班,但是学生的思想政治考试成绩突飞猛进,甚至超过了文科重点班。从中可以看出励志教育所能发挥的激励作用。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膨胀的同时,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风靡一时,人们过分追求金钱、利益、权力,导致了精神家园的荒芜。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信仰,沉迷于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这时,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尤其显得重要。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德育功能,通过励志教育,则是一个由外烁到内生的反思过程。它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坚持教育形象化、生活化。通过丰富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增强爱心行动,建树完整的人格,最终可以净化心灵,唤醒良知,激发潜能,回归人性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开展励志教育的方式

1.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

课堂既是传授知识的殿堂,又是思维火花碰撞的场所。比如在《经济生活》板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中,我就引用了李嘉诚的案例故事,香港巨富李嘉诚在乘坐汽车的时候,把一枚一毛钱的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滚向阴沟,他便蹲下来准备捡,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员便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诚把硬币放进口袋,然后从口袋中取出一张100元作为酬谢交给他。有记者曾问起这件事,李的解释是,若我不去捡那枚硬币,它就会滚到阴沟里,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员100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费。我觉得钱可以去用,但不能浪费。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一案例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言甚至争辩,教师进行引导,无形当中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这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2.在励志教育校本课程中深化。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确实可以渗透励志教育,可是课堂教学毕竟还是学校开展应试教育的主阵地,无法充分发挥励志教育的作用,因此开设以励志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则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思想政治老师以校本选修课为载体,前期在学校里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然后安排课程内容和活动,之后撰写课程纲要,利用网络、励志书籍、生活体验搜集素材,设计课例,以励志讲座、名人讲坛、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电影欣赏、辩论赛等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组织课堂。上完课,应撰写教学反思,进行课堂评价,总结成果,反思论证,提高励志校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内化。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励志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学校要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学习相结合、与励志教育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的效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另一方面,学校应通过素质拓展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校内活动中体验励志,从而实现认知上的内化。

思想政治老师上课所教授的思想政治原理、方法论,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很容易遗忘,但思想政治老师通过励志教育所给予的积极暗示和正面激励是难以忘记的,这在毕业生返校交流中得以证实。事实证明,励志教育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而思想政治老师不可推卸这一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词条:三维目标.

[2]马静,刘利才.论当代大学生励志教育.团学术论坛,2008.8.

谈谈对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高考地理;复习;综合题;答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08-02

前言:高三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进入高三以后很快的就会面临高考,很多的同学都是会感觉到地位这个学科在高考文综的成绩中是一个较大的障碍,尤其是地理的综合题,综合题看着比较是简单,答案也写可很多,可是就得不到高分。

1要认清综合题在地理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在高考中,综合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在描述以及阐述事物、论证等等主要能力,同时还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总结、判断等能力的考察,这些能力的考察归根到一点都能在综合题上有所体现。在高考中,综合题在设置上一般都是比较新颖的,所采用的素材都是比较新,从新的角度来进行设置问题,试题的难度是比较大,这是能够充分的体现出高考试题在选拔上的特点。例如,在山东高考文综试卷中,地理一共是78分,在这78分中综合题就有3个大题,一共是46分,题目是不多,可是所占有分值还是比较大。在高考文综考试说明中,“在给一定的时间里,充分的完成每一种的地理计算还有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通过综合题的答题才能够很好的展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是对于地理的知识还有地理答题技能掌握情况,因此,这样题目才能够非常好的检验出学生思维的广度,以及学生表述地理问题能力的作用。

2提高综合题的解题能力的方法

2.1认真审题、充分获取有用信息。

认真审题审图可防止答偏题,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审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备用。高考地理综合题目中有好多关键词,比如:因素和原因:影响巴西人口分布在巴西高原上的因素是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是气候,但我们的学生的答案往往是,巴西高原地处热带,平原地区潮湿闷热,高原上却气候凉爽。这样回答显然不得分,就是没弄清因素和原因的区别。再比如,变化:基本上历年高考题都考某些地理事项的变化。如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随着城市发展城郊农业比重降低的土地利用类型,这是选择题,学生一般不存在会而失分的情况。换成一道综合题,如根据图表说出某地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如果回答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同样也不得分。回答该题的关键词是变化不是比重,所以学生的答案中要体现出变化的字眼,如上升或下降。另外还有许多关键词,如不利和有利,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等等。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高考地理综合题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形成超强的能力。第三步审赋分:做综合题时,要根据分值确定答题的要点数量。一般情况下,每个要点的得分是 2分一3分。如果是10分的问题,那么,至少要考虑有4个~5个要点。当然,这些要点不能是重复的内容,应该是不同角度的,符合地理专业性、科学性的要点。

2.2善用地理规律、精心组织答案。

审题后,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来解答试题,明确分析解决该问题所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全面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今后高考的主要趋势之一。因此,在巩固基础、了解教材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还应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纷繁复杂的地理基础知识进行知识重组,以突出重点和主干。例如,2010年山东高考文综的第26题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3幅图综合回答关于德国鲁尔区与我国沪宁杭地区有关气候、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相关问题。要成功解决该题,学生除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相关基础知识外,还应能运用系统的地理原理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进行综合分析。如:德国鲁尔区的工业发展历程特点、原因、现状与我国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发展的区位特点、成因的比较分析等。

2.3加强答案表述能力的培养。

所答的答案要语言要精炼,一定要做到专业和科学等。我们所说的专业就是指用地理语言来回答问题。简洁就是指所答出的题就是不说废话,不离题,避免语言过于生活化或者不简洁;科学就是要求答案准确,关键词要做到准确无误,在语言表达上一定要准确,逻辑性,即文字表述前后是连贯的,有层次的,有因果关系的。高考阅卷采取的是流水作业的形式,要让阅卷老师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试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寻找关键词,“踩点”给分。建议同学们在答题时一定要出现关键词,使用地理专业术语,最好套用课本的语言文字描述,这样答题很有“地理味”,也容易得分。

参考文献

[1]程乐清,韩德和.从近三年高考“文综大综合题”看地理复习.地理教学.2009.02

[2]蔡玉霖 .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第Ⅱ卷地理试题答题评析及教学对策.福建地理. 2003.03

[3]刘国宝.地理综合题规范解答思路[J].成才之路.2010.07

谈谈对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6

高考数学真有这么难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数学不再成为同学们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呢?当然有,那就是研习高考题.

高考题是各省市的命题专家经过深思熟虑和严密讨论命制出来的,每道高考题都有明确的考查目标,具有很高的练习和研究价值. 2005年北京市文科状元易萌的高考数学成绩是147分,在分享高考经验时,她说:“我认为做题应立足高考,与其费尽心机搜集各种新题怪题,不如老老实实地将手中的《十年高考》做透.在高考复习期间,我将近年高考题的分类汇编资料做了三遍.”

当然,研习高考题绝不等同于做题,我们还应该充分了解和分析试题的来源、考查的重点和解题的方法.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全面研习高考题后,我们就能掌握高考复习的全局,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这么说似乎有些抽象,那我们就来具体地谈谈研习高考题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吧!

从高考题中寻找重点复习资料

高考题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高考题分为改编题和背景题两大类.

所谓改编题,就是以陈题为蓝本,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或对原题进行类比、推广与拓展后形成的新问题. 改编题的来源主要是教材、历年高考试题以及历年竞赛试题.在浙江省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有不少是源于教材的改编题.比如2011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理科)第5题考查了线性规划中目标函数的最优解问题,该题就改编自人教版A版必修5第89页的例6.

所谓背景题,就是以问题所具有的数学性质为背景命制的题目,或者是把高等数学中的一些知识背景移植到初等数学中来命制的题目.高考数学中的创新题大多具有高等数学的知识背景.比如2009年浙江卷(理科)第15题就是以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选修2-3第35页的拓展素材《“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为背景来命制的.

通过研究高考题的来源,我们就能知道,在复习时到底应该研究哪些资料.毋庸置疑,教材应该是我们的首要关注点,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习题体现的数学规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各种丰富的数学素材,都能使复习更高效!我们也可以将历年的高考试题分类整理,找出考查的重点,还可以适当地涉及一些高等数学知识,尝试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待问题.这样一来,在复习时就不会被市面上的《××宝典》《××密码》搞得晕头转向了.

从高考题中寻找重点考查知识

从2004年起,浙江省高考踏上了自主命题之路. 这几年来,高考数学题一直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这种变化看似扑朔迷离,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试卷总体还是比较稳定的,每一份高考试卷都系统而全面地考查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

分析这几年的高考试卷,我们可以了解一个重要问题:命题老师到底要考查什么?只要找出高考中重点考查的知识,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比如三角函数这块内容,题目不难,但公式多、内容分散,很多同学感到十分头疼. 分析历年的高考数学卷,我们发现三角函数内容基本占两道题:一道选择题或是填空题,再加一道解答题.选择题或填空题主要会涉及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答题则往往考查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常常涉及正余弦定理以及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有了这个整体认识,在复习三角函数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了.

从高考题中寻找重点解题技巧

解题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解题思路也不会从天而降.仔细分析并比较历年高考试题,我们可以总结出高考中必备的解题方法、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等,然后进行重点复习,提升答题能力.让我们一起回顾2010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理科)第15题.

设a1,d为实数,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S5 S6+15=0,则d的取值范围是

解题时,我们用等差数列的基本量a1,d来表示S5,S6,从而得到2+9a1d+10d2+1=0,把该方程看做关于a1的一元二次方程,由该方程有实数解可得Δ=(9d)2-8(10d2+1)≥0,解得d∈(-∞,-2]∪[2,+∞). 这种求公差d的范围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判别式法.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浙江卷(理科)第21题第(2)小题,2010年浙江卷(理科)第16题、(文科)第15题,2011年浙江卷(理科)第16题、(文科)第16题都涉及了判别式法. 由此可见,判别式法在高中数学中十分重要,我们在复习时应注意掌握和运用.

从高考题中寻求解决创新问题的思路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历年高考题中均会出现一些创新题.比如2012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理科)第16题、(文科)第17题:

定义:曲线C上的点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曲线C到直线l的距离. 已知曲线C1:y=x2+a到直线l:y=x的距离等于曲线C2:x2+(y+4)2=2到直线l:y=x的距离,则实数a=

这个问题利用我们熟悉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了“曲线到直线的距离”. 解题时,我们应先理解“曲线到直线的距离”这个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用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观察、猜想、归纳、类比、概括和证明是解决数学创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研习高考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多进行对比、总结、提炼,那么我们做的就不止是一道道孤立的高考题,而是一道道有着内在联系的高考题,它们虽然表现形式迥异,但本质却一样朴素,都体现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果能这样研习高考题,那么当我们遇到新的问题时,解题灵感自然会频频闪现.

看到这里,想必你已经明白了——研习高考题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抓住知识重点,学会解题方法,最终成就完美高考!

在接下来的九期内容中,我们将一起研习高考题,讲一讲它们的来龙去脉,品一品它们的深刻内涵!

·我们爱创意·

“去非洲”做作业

夜色深沉,书桌上还摞着一叠未完成的试卷,今晚的第三杯咖啡仍然冒着热气,苦逼的学习生活啥时是个头?暂时放下沮丧的心情,让心灵感受一下非洲大草原的自由气息吧!打开台灯,衔着灯泡的长颈鹿出现在你的面前,抽象简约的造型俏皮而有趣,让静态的灯具也呈现出一丝动态的趣味。这个长颈鹿灯具会不会给你带来一份好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