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范文1

关键词:传统园林;现代园林;传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世界极度开放的时代里,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经受着时代的洗礼。中国园林如何在顺应新时代的要求下。以现代人的审美观去打造富有我国传统韵味的景观,使中国园林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现代化,不是对历史、对传统的忽视、割裂和遗弃,但亦非是对西方园林的全盘照搬。

传统造园,其艺术手法、造园理念等,是世晃园林史上的精髓,其天人合一的思想、筑山理水的手法、对空间时序的安排、诗画意境的表达、巧妙的技术手法等都是造园家心血的凝结。尽管现代人的需求变化了,私园的布局、营造方法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诗情画意的写意手法与现代的建筑体量、材质以及铺装等会显格格不入;筑山理水以及对山石、小品、木结构建筑的模移、应用等因资源的缺乏也使之成为不太可能。纵使有很多不足,但其造园的技法、思想等对现代造园一样有着启示作用。

1 和谐、自然的追崇

不同的园林系统,是不同的文化体系的产物。不同阶段的园林也可以说是当下社会文化的实体表现。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文化是我国文化、意识形态的主体。儒家文化崇尚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主张自然天成,讲究师法自然,如筑山,讲求再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理水,讲求虚掩、隔破;植物,讲求自然,不做过多的人工修饰:建筑,其体量、色彩、布局与环境、园区整体布局相协调,因地制宜,因地而置,因景而成。中国古典园林就是利用自然的元素、通过精巧的构思和艺术的加工,去体现人造的天然之美。

如今的造园,虽不是以在狭隘的空间营造私密、安静的庭院为主流。但是作为造园,一样会注重场地的选择,同时尽可能的保留和保护优美的自然原貌和古树名木或巧妙的利用和借用自然地貌,顺势而建,尊重自然而不做过多的人工改造。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日益恶化,生活被五颜六色所冲刺着,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希望在自然中获得解放和宁静。由此人们渴望自然之色,希望在自然中寻找自我。现在的郊野公园、风景区、森林公园等的开辟,生态农业观光园等的兴起都是对自然追崇最好的表达。

2 意境的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是诗画的表达,是山石、水体、建筑、植物通过艺术的提炼加工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意境的情感表达。古典诗词楹联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翡翠,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最精炼的感情表达方式。中国园林以诗词为意境,以匾额、石刻、楹联等点景的方式,通过对自然山水、环境的模拟和再创造后,呈现出中国园林特有的含蓄的意境美。

现代园林,是新时代、新需求的表达。现代园林受西方园林的影响,呈现出来很多新时代的特征,如科技的再现、新材质应用、新形态建筑的设计、大园林城市的构想、植物绿化形式的延伸等,无不是新时代的体现。意境是没有国界、不分区域、种族和先后的。西方园林一样有着意境美,只是同我们对意境的感悟有所差别而已,他们通过绘画、迥异的建筑风格、夸张的表现手法,去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我们的现代园林,一样有着意境的表达。只是现在的表达,应用了现代的语言、现代的形式、现代的素材,以现代人的审美观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意境,创造意境或再现历史。

3 感情、文化的表达

古典园林,无论江南私园还是北方皇家园林,都包含着人情感的表达。文人雅士,淡名薄利,追求清净、自然,他们将自己的情感追求赋予到了造园中,园内布局、山石的营造、植物的配置,无不是自身心境的含蓄表达。皇家园林,气派恢弘,那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是威严、尊贵的表达。

现代园林,是大众的园林,越是远离自然,人们就越渴望回归。人们对自然的渴求、对现代科技的膜拜、对感情的释放都是可以通过现代的造园手法去满足、去张扬、去表达的。

4 巧于因借的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巧在于“借”。借就近地形地势、借远处苍翠欲滴的树木、山峦、烟波、云雾。借山水景物或自然环境入园,收四时之烂漫以丰富园内景观和视域。或巧借为主景,或为背景,使园内园外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巧借”又在于“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的选址、布局,因地制宜的选择植物、建筑形态和体量。

在现代造园中应把握好“巧于因借,因地制宜”这一基本原则。意在笔先,相地为先。依势就地,通过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安排,利用巧妙的造景手法,借助可观的外部环境,使景观空间变换、婉转,达到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

学习传统园林,不在于把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硬套用在现代造园中。或许旧的园林形式已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新的园林形式逐渐代替旧的园林形式而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忽视传统造园的精髓,那是我们造园史上的精髓,其很多造园理念、园林文化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并发扬的。而古典园林中所存在的不足,更是对现代造园的一种警示。辩证的看待中国古典园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加强对外交流,开拓创新,在创新中体现中国特色、张扬中国园林文化。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范文2

关键词:现代园林;古典园林;传承;应用

1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崇尚“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现代园林受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严重影响,过于讲究整体布局的对称性,在景观中强加线条,并以构建几何比例关系达到造园布局的统一,失去了园林本该具有的自然韵味。现代园林应当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师法自然”,树立人与生态、自然和谐统一造园观念,将尊重自然视为园林设计的重要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园林设计方案实施后,是否能够真正体现设计的意图。

2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因地制宜”,不仅要使创造的景观符合基址特点,更要使景点布置从园林整体需要出发,处理好主配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结合场地特点造景是设计师们惯用的设计手法,但是却往往忽视了根据园林项目性质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地造景。园林设计的目标应是对场地中所赋予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行整体设计,创造出赏心悦目、风格独特的园林作品。现代园林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造园精髓,不仅能够体现节约型园林的设计理念,节省改造地形地貌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能够避免出现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园林的现象,减少“产业化”园林景观的呆板式设计。

3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小中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象征手法的运用,除皇家园林外,均着重于体现“小中见大”的思想意境,如“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以有限面积,营无限空间”。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在以自然为师的原则下,拓展有限空间中所展示的广袤地域景观,从而给人以空灵的园林空间享受。首先,对微地形进行错落有致的空间设计。地形表面显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高低、尺度、大小、比例、形态、外观等方面,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托载体。在面积较大的场景中,可以通过配置大型草坪、平坦的绿地或疏林草地来衬托宏伟壮观的意境。在面积较小的场景中,可以通过利用微地形处理的设计手法,突破水平、垂直两维空间的感官限制,创造出多层次和多空间的效果;其次,设计蜿蜒曲折的步道。古典园林中对游览线路的安排体现了“宜曲宜长则胜”的理念,现代园林可以借鉴这种设计手法,营造出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观意境。

4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山水诗画的影响颇深,力求使园林能够体现出“诗情画意”的深邃意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茂林幽泉、奇山怪石,这些造景基本素材的运用使狭小的空间可以表现出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势,进而表达造园者的人生经历、审美情趣。园林中的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景点都强调意境的展现,追求画面的立体感,使园林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局部设计,都呈现出浓浓的诗画情趣。在现代园林中也要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根据场地所蕴含的内在精神特征,利用一系列造景手法来突显园林主题,通过安置小品雕塑、展示平面构图、创作匾额和楹联等方式,准确表达场地文脉。

5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季相之美”

季相之美是指一年四季中气候炎凉变化以及山水花木形象先后交替所呈现的美感。中国古典园林将季相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利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景色来创造不同的园林空间意境,使景观受时间和季节的支配而瞬息万变、体态万千。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春英、夏阴、秋毛、冬骨”,即在春季以连翘、迎春、绣球等植物显示生机盎然,在夏季以广玉兰、枫杨等植物显示郁郁葱葱,在秋季以枫、乌柏、柿等植物突出凋残之美,在冬季以白蜡等植物突出枝条姿态之美。现代园林应当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季相之美”的造景手段,通过掌握季节变化中植物形态的不同特征,使植物构造的景观与时间相互交融,让人在具体的景观空间中感悟到时间的流程,深深体会到现代园林因季相变化带给人们的美感享受。

6 结论

总而言之,现代园林设计应当在追求造园“维理”性、整体性、对称性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对园林人文精神、思想意境、自然环境的体现。现代园林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大力弘扬和发展本民族的园林美学文化,设计出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范文3

关键词:古典园林、大观园、造园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很多设计师回溯到古代,去追寻古人的园林设计理念和方法,其中中国古典园林因其独到的造园手法,对于自然、人类、环境三者关系的独特见地,在世界园林发展中独树一帜,并得到现代园林界的大力推崇。

中国古典园林,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因其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的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其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的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着眼于自然美[1]。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1713-1763)先世三辈任清政府江宁织造,宦居金陵。明清时期造园实践与理论的成熟,让曹雪芹得以用自己的大手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在小说中为中国古典园林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观园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文人的花园情节,成为后人无法跨越的高峰。明义的《题》绝句二十首中第一首就写大观园:“佳园结构类天成,‘快绿’‘怡红’别样名。长槛曲栏随处有,春风秋月总关情” [2]。作为省亲别墅的大观园既有北方园林的富丽堂皇,又有南方园林的曲折幽深,通过研究大观园,从而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之处,使其成为计成所著《园冶》外[3],[古典园林的又一重要文字著作,为现代园林建设如何更好的吸取古典园林的精髓提供了参考。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清代园林最完美的代表,无论是从造园设计思想、建筑布局、景点设置、植物配置、装修陈设到油漆彩绘都达到了最高境界。大观园是曹雪芹创造的纸上园林,反映了我国明清时代的造园理论、造园艺术和造园手法。为我们再现了清代初年园林建筑鼎盛时期的贵族园林。中国造园营建中的建筑设计是园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曹雪芹设计的大观园中的各组建筑,件件布置得宜、各适其用。曹雪芹继承与发展、创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论和实践,使得大观园成为一座融合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建筑、园林等精美的综合艺术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包括园林植物造景。其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朴素的自然观成为造园者们遵循的重要原则。“天人合一”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认识,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在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体现了古代造园这一重要的哲学思想,从而达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统一” [4]。

在古典园林中,植物不仅仅是为了绿化,而且力求能够如画,其中绘画中的“三境界”观―――生境、画境、意境――对植物造景的影响最大。曹雪芹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随处是画,步步是景的大观园,为我们在现代喧嚣的都市中需找一所有文化底蕴、宁静而又诗情画意的去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 大观园、古典园林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无论红学专家还是爱好者,从评点派的琐屑直观却时有珠玉的批点,到索引派的“想入非非猜笨谜”,再到考证派的历史还原,大观园的研究不停纠缠于地点、图示与原型中,在北京、在南京、在西安……随园说、制造署说、恭王府说、成亲王府说……其自身的文本研究反倒湮没无闻了。就像“红外学”越来越壮大一样,大观园也几乎要脱离《红楼梦》文本,成为建筑学、园林艺术的一部分了[5]。

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现状中可以概括为:对中国园林史的研究,对园林景观物质构成要素的研究,对造园名家及造园理论的研究。

2.1 对中国园林史的研究,可以概括为:

2.1.1 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脉络的研究。

涉及到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低潮的研究。现存的园林绝大部分是明清的遗构,是发展脉络的尾声,明清以前的园林基本只能依赖考古发现和文献考证。

2.1.2 对某一种类型的园林史的研究

按照园林的从属关系,可以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名胜风景区。

2.1.2.1 皇家园林历史的研究。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古籍里称之苑、宫苑、苑圃、御苑等。对皇家园林历史的研究可以概括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2.1.2.2 私家园林历史的研究

私家园林属于除皇帝以外的王公、贵族、地主、富商以及士大夫等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按地域划分,可以分为:江南私家园林,岭南私家园林,徽州私家园林,扬州私家园林和北方私家园林。

2.1.2.3 寺观园林历史的研究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2.1.2.4 名胜风景区历史的研究,

2.1.3 对具体的某一个园林的历史的研究

对具体的某一个园林的历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园林的空间环境,物质景观,意境等,更有助于我们客观真实的了解该园的历史。如:浙江绍兴沈园,由于对文献的错读,导致我们对沈园的错误理解,曹汛先生的“陆游《钗头风》的错解错传和绍兴的错解错定”,指出了我们对沈园认识上的错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如:刘叙杰的“南京瞻园考”,赵景逵,陈尔鹤的“北京‘半亩园’考”等。

2.2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物质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建筑,山石,水体,植物。这些要素彼此水融,密不可分,共同构筑了园林的艺术空间。

2.2.1 .园林建筑

作为造园要素之一,不仅满足了游憩,园居的种种实际需要,同时她的富于绘画意趣的形象也是重要的景观要素。对园林建筑的研究可以概括为:对园林建筑与环境的研究,对园林建筑布局的研究,对园林建筑空间的研究,对园林建筑类型的研究。

2.2.2 山石

以山石,土为材料,以自然界中的山川形态为模本构筑的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之一。叠山手法在古代造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的演变,成为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段和独特技艺。

2.2.3 水体

无论是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水体在园林景观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则山环水转,小则山池皆备。因此有“无水不园,园因水活” 的说法。水体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景观功能。

2.2.4 植物

在古典园林以人工塑造的自然环境中,植物素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植物的种类和形象丰富多彩,不仅具有画面美,而且分布极广,无出不在,将山石,水体,植物等景物连成一个整体。

2.3 对造园名家及造园理论的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水准的出现,除了基本的物质景观达到相当的艺术高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造园理论体系的成熟和造园理论专著的出现[6]。

3 古典园林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国外的园林建设,而是要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在中国,古典园林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7]。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8]。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老子有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遂有“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宇宙观,认为对立物的统一,则有创新,能够有新生事物的出现[9]。我相信,中国古典园林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新要求的冲击下,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定能使中国的园林和文脉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主要参考文献

[1]唐学山等,《园林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8,8―13

[2]王慧, 《大观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23-56

[3](明)计成 《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6-48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30-45

[6]陈从周,《说园》,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1-79

[7] 童, 《园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62-72

[8]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55-56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范文4

【关键词】古典园林 现代园林 风格

1.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萌芽阶段,转折阶段,兴盛阶段,成熟阶段。园林兴起之初主要是为皇宫贵族提供狩猎等场所,具有一定的原生态特征,仅仅属于功能性园林。园林的转折阶段即中国历史上分崩动乱的年代,园林艺术脱离了打猎的原始作用,而转移到以游赏为主。隋唐时期国力更加昌盛,形成了像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等风格的园林。此时的诗人、画家也逐渐参与到造园活动中,形成了鲜明的文人园林风格。成熟阶段则从北宋到清初,这一时期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其在保持庞大规模的同时,也吸收了私家园林的造园风格。园林建筑已经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界。

2. 现代园林

早在 1969 年, 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 哈格(IanMcHarg)在其经典名著 《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在保护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更注重采取一些工程技术措施来保护生态成分。中国的现代园林不仅延续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优秀风格,还融入了西方的造园艺术,将大自然与现代科学、艺术等有效结合,形成了当今园林风格多样的新格局。

2.1西方造园思想的影响

西方造园思想的哲学体系主要是来自古希腊发展而来的“维理”学说。它基本的思想是把造园艺术建立在数理关系上,在造园过程中上否定大自然,追求纯粹的几何结构关系。这种哲学思想一直影响着欧洲园林主体设计思想,并对现代造园设计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现代园林造园手法

受“维理”思想的影响,现代园林更加突出实用性和功能性,更注重对建筑、雕塑、植物和人工喷泉等因素的引用。在景观性格上,相对于古典园林的内向性格,现代园林更体现出以建筑为中心的外向性格。但其在空间设计上,脱离了人与景之间的交流关系,仿佛是在观赏一幅画品艺术,失去了一些景观带给人们的感官趣味。

3. 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

园林建筑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因此在园林设计上会融入设计者的思想理念,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思想和功能方面强调的都各不相同。

3.1思想方面

园林在各个时期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近年来,西方园林建筑风格逐渐进入我国园林中。西方园林追求对称效果,更有甚者将花草树木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在形式上均衡对称,强调人工美。中国现代园林不仅延续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秀传统,还融入了西方的部分优秀造园艺术,整体上结合了自然社会和现代科学及艺术,形成了当今园林建设特点众多的新格局。

3.2功能方面

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它们的共同功能都是观赏。二者最大的不同点是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古典园林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宫廷和贵族代表的极少数人,实际上脱离了大众化,暴露出了古典园林的局限性。而现代园林讲究更多的是大众化,在保持园林观赏性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人的行为心理需求,注重对人的种种行为现象的研究,来确定不同户外设施的选用设置。现代园林在功能方面,脱离了古典园林风格的单一模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3.3建筑设计

百华先生曾如此评价园林建筑:“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由此可见,园林建筑的美学精神还是拥有很高的境界的。在建筑设计上,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追求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古典园林强调尊重自然和追求自然,在古典园林中,建筑是居于次要地位的,主要追求的是自然的原生态,在局部格式上,它往往又成为构图中心。而现代园林则注重景人结合,追求景外之景。又注重体现出人工美,以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的目的。

3.4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方面,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古典园林中雕塑的材料一般都是由石头这一单一的元素组成,现代园林则加入了各种材料的园林雕塑,极大的丰富了园林文化内涵。在园林照明方面,古典园林中照明设施的作用只是在夜间提供光亮,现代园林在照明方面不仅拥有同古典园林相似的作用,还能利用夜色的朦胧与灯光的变幻等一系列效果,使园林表现出来的意境更加深刻。

4. 古典园林思想对现代园林建筑的影响

4.1现代园林的包容性

相对于古典园林,现代园林风格的多元化和边缘化已成为其区别于古典传统园林的重要标志,它更多考虑到社会需求以及确保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它在满足传统艺术美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的建造元素,造园的形式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因此,现代园林在吸收和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自身,具有更加强的包容性和创造性,整体风格上也更加多变。

4.2古典园林的指导性

目前,西方造园理论逐渐融入中国现代园林中,不断的的冲击着中国现代园林,许多设计者往往只讲求构图曲线的美丽以及明确的几何关系,而不能在空间上取得创意的效果。而古典园林注重对场地的考量,其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代设计者要更加深刻的体会古典园林中的精髓理念,在造园过程中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设计出不仅平面构图优美,同时空间更加合理的优秀园林作品。

5. 结论

古典园林因为受时代的限制和时空的局限,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但若仔细品味,古典园林还是散发着浓厚的诗情画意。我们不应一味的仿照西方的造园艺术,而是应该认真地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科学地将其优秀理念与现代造园理念相结合。只要能有效地吸取古典园林的精华,不断进行改造创新,必定能走出一条极富特色的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宋丽娜,陈亮明,唐丽.浅谈古典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J].山西林业,2008,(02).

[2]刘勇,杨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3]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1,(11).

[4]董漪微,刘华.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02).

[5]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范文5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既不能片面照搬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又不能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一、我国古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园林效法自然,凿池开山,栽种花木,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风景,常以假山、漏窗为屏障分割视线,有移步换景之妙,成为“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式山水风光。

1、园林的景观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园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拟而成,却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在园林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体现着自然天成之美、自然天成之理和自然天成之趣。

中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取胜,配以适当的植物,其山石采自太湖流域的太湖石。山体自然,神似真山,一些山石还具有“透、漏、瘦、皱”等特点。园林中花木的品种繁多,具有季节性、地方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色,如拙政园的紫藤,留园的银杏,网师园的桧柏等有着数百年树龄的古木,尤为珍贵。园林通过亭、台、楼、榭、轩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树木的映衬,体现出近景远景的层次。

2、 园林的空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她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让山水风光、自然气息渗透入园林建筑,使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天趣。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上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将形成空间的各要素糅合在一起,分别表现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使人们看到了空间局部的交错,以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空间,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假自然之景,创造真山水之趣。

3、园林的建筑群体

中国古代园林除了有自然的趣味,还有密集的建筑。为了使园林成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造各种相应的建筑,如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且应该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的有机融合。在使山、石、水、植物和建筑之间协调融合时,应顺其自然、追求大趣,使人与自然十分和谐地溶入建筑环境之中,让人们虽然身处有限的人造环境中,却能够感受到一种天然环境的无限情趣。

4、淳厚丰富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匾额、雕刻、碑石、文学、书画、音乐等不仅表达着中国古代哲学理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还承载着淳厚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是综合性地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二、外国园林设计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西方造园艺术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

1、 西方园林的布局构造

西方园林的建筑物体积巨大,矗立于园林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建筑物为基准,使其成为整座园林的主轴。将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分别布置于园林的主轴线旁的几条副轴上,并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建筑物等点状分布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布局严谨,构图强调秩序美,通过对称、均衡和秩序来表现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

2、西方园林的景观配置

西方园林讲求人工化,整座园林全都统一在单幅构图里,树木、水池、台阶、植物、道路等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关系都推敲得很精致,连道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很好的比例。植物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出其各自的形状,完全被一丝不苟地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等几何形状。,水池、草坪、花圃。水池、草坪和花圃追求对称性和整一性,也被严格地规划成矩形、圆形、方形、椭圆形、菱形等几何形状以达到自然的和谐。西方园林造园之美就在于其所有要素之间比例协调,总体构图明晰和匀称。

三、风景园林发展分析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抄袭,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园林设计师应对中国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她的造园精髓,保留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设计出的现代园林作品应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

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生搬硬套中国古典的园林形式,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西方园林的造园模式,而是应该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典型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从而将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范文6

关键词:意境;山水画;园林意境;营造

1 意境的由来

“意境”是由“意”与“境”两者结合的美学范畴,“意境”指艺术家通过观察、认识并亲身体验和感受客观事物,从而产生了感情,再经过特殊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塑造,在创造出动人意境的同时,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老子》《易经》等先秦著作中最早出现了“意境”的思想。“大象无形”说、“立象尽意”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些均出自《老子》《易经》,这也为之“意境”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

1.1 文学中的意境

在汉魏六朝,提出构思规律的妙处是“神与物游”出自于刘姗的《文心雕龙》。主体因为客体所产生的情感,并看作为事物的性质,可以称之为意象。此外,由于佛教的传入也催化了文学中对于“意境”的表达。

1.2 山水画的意境

到了唐代,“意象”作为标示艺术的范本,已经被美学家广泛使用了。晚唐时期司空图对“意象”和“意境”作了详尽的阐述。王昌龄写的《诗格》一书,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镜,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这是诗歌创作中“意境”第一次被提出。宋朝时期中国山水画高度发展,形、神、气韵和主观精神的表现更多地出现在山水画论中。

综上所述,在哲学上从先秦时代开始,就已经产生了“意境”。经历过一段混沌状态后,又由佛学、玄学的补充,诗词、绘画艺术实践的相帮持,以及画论的不断提高而从此形成。

1.3 园林意境的形成

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居住、避暑、宴客等园林都可以满足这些功能的需求。造园家们能创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也是从一开始的喜爱自然、模仿自然上升到重现自然的阶段,达到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从而能造出园林景观所独有的意境。

园林所表达出来的意境也是造园主的感情寄托,是人生观念、哲理的理想表达。每个园林都是在表达造园家的人生经历以及理解,通过创造想象、联想等手法,把自己的意识结晶通过景象物态化。

简言之,我国的传统园林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离不开文学艺术以及山水画的影响,园林景色之所以富有诗意同时又给人自然的亲切感受,是因为它们相互借鉴,相得益彰。

2 《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是记述关于明末散文家张岱所亲身经历过的杂事的著作,“不二斋”选自其中,它描述了明代江浙地区的社会生活,以及张岱对生活的闲情雅致、浪漫生活的描写。不二斋这个小环境的美学本质就是表现老庄哲学的“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然精神。

“不二斋”中意境的表现手法:

2.1 不二斋中“天人合一”自然观的体现

中国园林造园手法将人工美同自然之美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审美理想就是“天人合一”,园林的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的是人在犹如自然的园林场所中,从有限的园林景境中通过感受能体悟到无限的宇宙精神。

2.2 不二斋中实中有虚,虚实相济

“不二斋”这个小小的空间院落,其意境的表现离不开整体的空间环境,但小斋所特有的意境突出体现在后窗,所谓“后窗墙高于槛”者,窗大概比例高而阔,类似中国画的“横批”,窗后定有隙地,所以数竿方竹可以种在其中,从而与室内构成一幅郑子昭的“满耳秋声”图,画用耳听有联想生动之妙,但这是一幅活的有“生命力”的图景,并与窗后的天空流通而联系,正是这小斋的“动”将有限的室内空间的虚与“静”的外部的无限自由的空间融合起来,使人从有限的空间到达无限的空间,又归之于有限。

2.3 因时造景,四时景色不同

“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浸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想。春时,四壁下皆山兰……”(引用不二斋原文)这几句描写了院内各种花木的生长、盛开(如夏日的建兰、茉莉,秋天的,寒天的蜡梅)随着季节和时令的变化,各种花木将会盛开,也会伴随着时间而凋零。这些景象都是能化为诗的意境深深感染着游人的精神世界。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也很有讲究,绘画意趣是植物选配是要充分考虑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都有其象征意义,漫步在园林中,每个季节的景色都不相同,以画设景,以景入画,令人赏心悦目。

2.4 文因景成,景借文传

“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批一幅”数竿方竹,满耳秋声,为不二斋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气氛,同时抒情喻志。为了烘托园景主体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在,园林内的诗文、匾额、碑刻等,并形成古朴典雅的气氛,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体现。

总之,体现自然乐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致追求,园林意境追求的是典型同时又表现自然意趣。在园林中能使欣赏者身心得到洗涤、心灵能够返璞归真,体会自然天地中的宇宙精神,达到精神上的自由,达到对有限人生的超越。

3 结语

园林意境的造园手法是经过漫长时间的文化积淀和历代造园匠师的经验总结而形成的,在许多方面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比如“天人合一”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诗情画意”与文化与山水的完美结合,结合环境营造不同的意境,对我们的启示是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要在传统中学习古人的智慧与理念及造园意境营造的手法,并能继承和发扬园林意境营造的精华。随着现代景观的发展,对造园的要求也会有稍许变化,所以在造园过程中我们更应符合时展的要求,满足让灵魂回归本我的需求,对传统园林景观的传承并不是一味地简单模拟,而是更多的表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和优势,融合各种新科学、新技术,反映时代性、社会性、科学性的特征,创造出既能合理的继承传统,又符合时代精神的现代意境园林风格。

参考文献:

[1]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张家骥.中国造园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3] 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 陈巍.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美学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17(1):65-69.

[5] 薛红艳.中国古典园林的阴阳美[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1):52-56.

[6] .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7] 吴承学.晚明小品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8] 吕明伟,胡晓雷.传统园林艺术中文人园的隐逸精神[J].中国园林,2003(12).

[9] 张振.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M].中国园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