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航天科技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航天科技的知识

航天科技的知识范文1

航天科技连着你和我——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是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11年~2013年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开启天宫的梦想”——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之一。该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宇航学会承办,旨在以我国发射神舟九号飞船并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和我国载人航天发展二十周年为契机,组织部分航天院士、专家走进各地中小学校,以讲座、报告、座谈的形式,讲授航天科技知识,宣传我国航天科技成就,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航天科技知识学习热潮,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航天科技知识的兴趣。

作为2012年全国活动的第一站,广西迎来了为八桂学子们传播科普航天知识的焦维新、田如森、潘厚任、吴国兴、金声、刘登锐6位航天科普专家。22日的南宁烈日如火,刚刚洗去前一晚赶路千里的劳累,航天专家们就迎着南方的高温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在广西的航天科普校园行。从5月22日至26日,广西科技馆、广西青少年科技中心的工作人员陪同航天专家们转战南宁、柳州、桂林三地,行程近千公里,与上万名师生分享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嫦娥探月工程以及我国深空探测的现状和未来等载人航天科技知识,为广大学子们带来了航天科普知识的甘露,更为广西的航天事业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正如焦维新教授行程单上的安排:5月21日北京到广西;5月27日广西到上海,再到宁波;6月初宁波到广东惠州、中山;再由广东到贵州……六、七十岁的老教授,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各地不停奔走演讲,一场、两场、三场……这是一种怎样的忘我舍我精神?这是一种怎样的无私奉献情怀?然而焦教授说他不累:“我身体和精神都很好,能为孩子为学生多讲几场、让他们更早立志成为有用的人、更多更好地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是更有意义吗?”

听,那是谁洪亮有力的嗓音在报告厅里久久回荡?看,那是谁挥舞着有力的臂膀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是他,是他们……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他们别无所求,他们舐犊情深,白发遮挡不住他们饱含激情的脸孔,劳累击打不倒他们高大伟岸的身躯,距离更阻挡不了他们为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的爱心!因为,在他们日渐老去的身体里永远跳动着一颗年轻火热的心!不能忘记身材单薄的刘登锐老师包含深情地话语:“只要看到孩子们那渴望学到更多知识的期待眼神,只要能为他们讲到讲好航天知识,只要能让他们听清楚弄明白我所讲的知识,就是对我保持高昂激情大声讲课的最好回报”;不能忘记某天晚饭后,我们计划一起去湖边散步,金声老师却说他还有事要做,大家都纳闷了,原来是因为力求每一堂报告会都精益求精的金老师要回房间为第二天的报告会修改课件;不能忘记讲台上循循善诱妙语连珠、讲台下“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书画一绝的田如森老师的话:“让每一个听我们报告的孩子都能听懂,都能学到知识,都能有所收获,这就是我们这群人一直坚持为孩子演讲下去的不竭动力”……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这是一群怎样的专家啊!因为有这样一群可爱的老人,所以我们因他们而感动,我们为他们而骄傲!

是谁伸出稚嫩的双手为爷爷系上鲜艳的红领巾?是谁用最真诚的声音在说着“您辛苦了”?又是谁在每场报告会结束之后总围绕着航天专家提问而久久不肯离去?是他,是她,是他们……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最热情的是孩子,最真诚的是孩子,最让人感动的也是孩子。当几百个学生一排排静静地坐在报告厅里聆听着演讲的时候,当一个接着一个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认真举手提问的时候,当一个个学生为航天专家精彩无比的报告而掌声轰鸣的时候,当学生献上每一束鲜花每一个敬礼每一个拥抱的时候……我们的航天专家们一定都欣慰地微笑了吧?因为,学生们感恩着每一位专家,感恩着我们的专家让他们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感恩着我们的专家教给了他们立志做人的道理。柳州第十二中学的蓝天阳同学说:“报告会以轻松、趣味的方式让我清晰地认识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我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了希望与期待,报告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拉近了我们与高科技的距离,令人深思和回味”;柳州景行小学的焦小妍同学说:“报告充满了趣味性和知识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很容易就能记住报告内容,也让我对太空知识充满了兴趣,对太空充满了向往,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自己长大了也能上太空”;桂林逸仙中学的桂雨梦同学说:“虽然我的眼睛近视为600度,当飞行员或航天员的梦想实现不了了,但是眼睛近视并不影响我对航天和飞行的兴趣,当不了飞行员、航天员,我还可以做航天事业上的技术人员,一样能实现我的飞天梦!”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虽然6位航天专家在广西仅仅停留了短短的5天时间,但是他们行程近千公里,在20多所大、中、小学校开展了近30场航天科普报告,上万名在校师生到现场聆听了他们的报告,而受到教育和影响的更有千千万万的广西青少年。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曾在短文《年轻》中写道:“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上一丝痕迹。”坡也曾留下“鬓微霜,又何妨!……谁道人生在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样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正是这些老当益壮的专家们用迟暮之年的光和热,无怨无悔地奋斗在科普教育第一线,挥洒着幽默与睿智,诠释着爱心与奉献,引领着无数青少年学生走进充满神奇魅力的科学世界中。

航天科技的知识范文2

神舟七号放飞中国梦想

航天科技似乎和普通人相去甚远。为何我们每个人却对神七发射投以巨大的热情和期待?这是缘于共同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缘于对科学知识的渴望,缘于我们从未和航天如此“零距离”。航天事业是尖端科技,更是一场全民的“科技盛宴”。从神五、神六到神七,乃至以后的“神八”“神九”……我们期待航天科技带给我们更多的荣誉、进步和欢乐。

美国国家航天局局长曾撰文指出,现在体现一个国家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体育,另外一个就是航天。如果说体育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那么集中了国家最尖端科技力量的航天工程,则是展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硬实力。神七问天,不仅是国家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的又一次展示,更是民族自豪感、荣誉感的助推器。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之际,一位老华侨曾对总理说:“我们期盼成功,因为你们的卫星打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这也是每个国人的期待。正如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带给我们13亿国人莫大的自信和自豪一样,神七问天,在划破浩瀚无边的夜空之际,也是一次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是一次民族自豪感的凝聚。

如此关注神七,还因为我们不愿错过如此鲜活的科普机遇。我们的航天技术走在世界前沿,科普教育却是我们的软肋。对于我们普通人,航空科技总是充满着神秘感,很少有机会感受这份科技魅力。而从神五开始,开放的发射模式,让普通民众也有机会参与其中。我们看到,在神七报道中,电视直播、媒体探营、幕后花絮……大量的航天知识进入公众的视野,为公众所熟悉。从宇航员的训练过程,到他们在太空如何吃喝睡玩等充满生活趣闻的报道都被媒体广泛报道时,民众的科普热情骤然被激发出来,从互联网上网友的踊跃提问,就能感受到民众对科技知识的渴望是多么强烈。而身在青岛的我们,听到电视中不时传来的“青岛准备完毕”“青岛跟踪正常”的声音时,是不是会突然感觉到,原来神七离我们如此接近呢?

航天科技的知识范文3

参观学习,感受探索的乐趣

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科技馆,到钱学森青少年科学院参与体验载人航天模拟发射。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兴致勃勃,积极动手,在游戏中体验科学探索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参观后学生感慨地说:“通过参与体验载人航天模拟发射,我感受了火箭在发射腾空一瞬间的紧张和激动,体验了航天员太空生活是那么的神奇,感受到宇宙星空的背后有无数值得探索的世界。”

专家讲座,激发探索的欲望

孩子们普遍崇拜科技专家,因此,我们经常请专家进校给孩子们讲解科技知识。专家们结合时事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进行细致的讲解,使高深的科技知识变得鲜活生动、充满神奇与乐趣。

神舟九号发射前夕,我们请尚增雨研究员结合此次对接任务以及神九的相关亮点给学生讲解。讲座中,他还特别提到了进行飞天任务的女航天员的故事,使在场的每位学生都很兴奋。

神舟九号发射之后,我们又请来钱学森四大弟子之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颐黎来校和学生们对话交流,并为学生做了“神九开启天宫梦想”的专题讲座。

专家的讲座,为学生们打开了探索宇宙的大门,激起了他们探索的欲望。

动手实践,体验探索的过程

在科技活动中,我们还注重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我校老师带领学生设计并制作的“我心中的空间站”,得到航天院士的指导。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超重、失重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机械地记住超重、失重的现象?我和学生们一起设计了《超重与失重的科学实验》。利用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知识,通过实验、分析、归纳、讨论等方法得出结论。在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爱科学、爱航天事业的情感,提高了学生动手与合作能力。

参与竞赛,提高探索的能力

学校以“科技节”为载体,开展科技小制作比赛、模型比赛、金鹏论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探索的能力。

为拓展学生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我还带领学生制作了“海盗船”。通过制作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了科学实验的快乐,提高了探索的能力。这项活动还参加了北京市青少年TTS技能与创新设计大赛,获得小学生组一等奖。

关注航天,引领探索的境界

我校地处东高地,这里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源地,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领孩子们关注航天,进行航天精神的教育。

航天科技的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园区;产业聚集;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6-0122-04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西部省份如何充分利用本地雄厚的国防科技资源,实现当地经济的发展与腾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西安作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基地,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拥有特殊的地位和声誉。2002年麦肯锡的战略咨询结果和专家论证表明,航空航天产业是西安市应该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有资料指出,航空产业的投入产出在10年之后就是1:80,就业拉动是1:40。一个机型将有500多个企业单位与之配套,二级配套的厂商更达到3000-5000家,形成一条金字塔式的产业链。西安发展航空航天高技术产业在全国具有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

一、高技术产业园区的阐述

高技术产业区域(Hi-Tech Jndustry District)主要是指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连绵形成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带(以下简称为高技术区域),是高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科学与工业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形式,包括高技术中心(Technopole)、科技工业园(Hi-Tech Industry Park)和科学城(Seience City)。

产业聚集是高技术区域的成功特征。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在其内部聚集过程中的优势获得。波特(Potter,1998)以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业聚集可以从三方面影响企业和区域的竞争:一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三是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聚集本身。

实际上,新时期的产业聚集更强调在柔性聚集过程中知识、技术等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创新,强调本地工程师、技术工人等要素的集中以及本地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各种知识型的资源优势越来越成为各国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高技术区域发展中,产业聚集更多的是依重于创新,聚集的方向是选择具有大量高技术人才和良好创新环境的区域。因此,可以说高技术产业的聚集是以高级知识、技术要素为主形成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动态竞争优势。这也是高技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技术产业区域的聚集功能是指高技术区域凭借其具有的区位优势,将各种社会资源聚集在一起协同发挥作用的效应。从其内在实现价值看,聚集是高技术区域的重要区位特征,高技术区域的聚集功能是表现在人才、资金要素的资源聚集和创新的聚集,并最终体现在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益的聚集;从其外在表现分析,高技术区域的聚集功能会造成对外部和其他区域人才、资金、技术的抽吸效应,从而使其取得聚集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形成技术、经济优势的高势能区位,反过来又对外部和其他区域产生波及影响和带动作用。

二、高技术区域产业聚集的创立、成长与发展

产业聚集可以反映出一个高技术区域的竞争优势和条件,但是它并非一开始就以完整的面貌出现,必然要经历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硅谷的发展可以辨识出,高技术产业聚集可以产生聚集效应,但最初的产生肯定是一些非聚集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是一些区域的结构性因素,也是触发性因素(如斯坦福大学、政府投资含军事投资、企业衍生等),它们与其他的区位优势(如自然禀赋等)结合,就会产生指向性区位因素,形成最初的企业进入动力。而这些企业又会吸引其他企业进入,区域的功能性因素起聚集的主要作用,形成动态的聚集因素(如风险投资、企业家精神和协作文化等),促进产业聚集的自我发展。这个演化过程可以从下图表现出来。

高技术区域也可以看作是为产业聚集创立的一种区位优势。技术创新理论认为,在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存在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门槛,如果此类门槛过高的话,经济发展有时会因为小的历史事件而被锁定在某低级技术水平上。如果技术的创新和扩散是多数采用者都随着它“走”而引发的,那么优化选择的机制和环境就能提供有效的通道。为了帮助高技术小企业克服创新门槛的阻碍,并防止经济发展水平在某个低水平上锁定,高技术区域便应运而生,并以提供区位优势因素来帮助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不完全是出自自发的。高技术产业群的形成无疑需要企业有较低的进入门槛。创业企业能自由进入聚集产业,其进入会带来新技术、新思维、新的竞争方式,有利于促进竞争与创新,为产业聚集带来活力。

高技术产业区域的发展模式对园区发展至关重要。Walt,Whitman.Rostow在《经济成长的阶段》(1960)一书中认为正确规划某一时期的主导产业、确定其发展模式是制定区域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是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提高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林金忠(2001)认为,聚集经济本质上是空间意义上的外部规模经济。他把规模经济分为两类:单个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众多企业在局部空间上的集中而产生的聚集经济。他提出了三种聚集经济的类型:多层次聚集(企业间横向联系而形成的聚集):企业纵向关联而形成的聚集(产业链);由于区位优势而形成的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的聚集。在科技园区的建设中,涵盖了三类的聚集活动。三种的聚集活动在园区中处于不同的层次,和园区的发展阶段紧密相连,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促成不同阶段的企业的聚集活动,这取决于园区发展模式的选择。

本研究认为高技术的产业聚集最适合选用的模式为“龙头+网络”的形式。“龙头+网络”形式也被称为混合式聚集,是由多核式与网状式混合而成的产业聚集。聚集内部既存在几个核心企业及相关的小企业,又存在着大量没有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例如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工业园。

高科技产业聚集以高科技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大量的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为配套,以科研院所为支撑,实行政府退出,行业协会运作的机制。高科技产业聚集生产高科技产品,经营风险大,产品的技术层次高,附加值往往也很大,要求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这类产业聚集在科技资源高度密集,传统工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容易形成规模,如东莞的计算机硬件产业聚集,西安的航空航天产业聚集,长江三角洲的先进制造业聚集和北京的信息产业聚集等。

三、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一)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的基本内涵

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一大批配套、协作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聚集。其主要特点包括:(1)多核式与网状式聚集并存;(2)核心企业不仅带动了配套企业的发展,也为散存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3)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依靠品牌为核心竞争力,散存的中小企业主要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4)技术创新是聚集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行业内龙头企业带动因素

1.龙头企业与产业聚集的关系。在任何一个产业聚集中,小企业都占多数。从产业聚集内部各类企业的数量来看,有完全以众多小企业组成的“原子式”产业聚集和以少数大企业为中心(龙头企业)、众多小企业为而形成的“轮轴式”或“中卫式”产业聚集。在两类产业聚集中,尤以中卫式产业聚集最为普遍。在该类聚集中,大企业处于整个企业聚集的支配地位,小企业聚集处于或下层,主要为“核心企业”进行特定的专业化加工。并且核心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的最终组装与生产技术难度高、附加值大、对规模效益反应敏感的配套产品,小企业多是分工生产技术要求低、批量小、专业性分工度高的各种零辅件与半成品等,参与聚集的小企业往往又有一次承包、二次承包甚至更多次承包之分,即把核心企业委托的生产业务根据专业分工要求分包给其他小企业,从而会形成多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中卫式产业聚集的形成往往是少数大企业首先产生,然后众多小企业逐渐聚集在其周围。因而相对于众多小企业而言,政府首先吸引大企业聚集更有目标性,也更容易成功。吴旺延(2[)04)认为,处理好大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的关系是西部地区发展中小企业聚集的基础。龙头企业是产业聚集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当地政府应当为龙头企业保驾护航,要注意发现和培植聚集龙头企业,注重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在计划体制下,西部地区建立了一批军工企业和重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是按照全能型模式创建的,集企业管理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为一体,是基建、供应、生产、销售、生活服务自成体系的,大而全的企业组织结构。由于体制的原因,这些大企业迫切需要“瘦身”并和其他企业“牵手”,才能恢复活力。

2.龙头企业对产业聚集发展的带动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产业聚集龙头骨干企业在加快产业聚集,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龙头企业促进产业聚集。一是龙头企业都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实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总是首先流向那些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大企业。这也就是说,大企业拥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更好地发挥产业聚集主角的功能。二是龙头企业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品牌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是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拥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条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能力。三是龙头企业具有自己核心优势。对于参与产业聚集的企业主体来说,核心优势包括核心技术、专利产品、管理技能、市场网络等诸多方面。一个企业只要在上述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就会对上下游产业产生强大的拉动和聚集作用,从而与其他相关企业形成产业聚集。龙头企业作为区域内领头羊,一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其次,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延伸。龙头企业能适应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新形势,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并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人自己的供应网络,而专业配套企业的大量进入,又会带领上游原材料供应和加工企业,下游销售企业的不断涌现,从而促进产业聚集内产业链的延伸。

再次,龙头企业加速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为了保持行业内的领先地位,龙头企业会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引进。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与国际大企业合作,引进国外成熟的先进科技,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不遗余力。研究表明,拥有龙头企业或知名品牌的产业聚集,科技经费投入规模较大,龙头企业科技投入也较大。

最后,龙头企业提高产业聚集内的组织化程度。龙头企业按市场导向,进入某一产品或产业领域,组织专业生产,为了自身产品的保证和竞争力的培养,龙头企业虽然会发展很多的配套企业,将一些生产环节分离出去,但还是会通过协作,把产前、产中、产后作为一个体系来运作,激活各环节的生产要素,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连锁效应。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配套服务的综合功能。只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把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组织起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聚集,改进工艺、提高技术,带动整个产业水平提高,就会最终形成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有影响的产业品牌。

(三)模式中龙头企业所需条件

1、龙头企业有足够大的规模。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较大,经营效益较好,有能力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并能持续为配套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2.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可拆分。龙头企业的产品产业链较长,并且每个生产环节可以拆分,使配套企业的独立存在成为可能。

3.龙头企业产品的外协性。龙头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可以由配套企业生产或加工,不涉及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

4.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要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产品生产方面要有合理分工,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不能成为竞争对手。

5.原料取得的便利性。为龙头企业配套的企业所需的初级原料要很方便取得,能够承受运输费用。

(四)应注意的问题

1.龙头企业要持续稳定发展。龙头企业的发展是整个产业聚集存在的基础,只有龙头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才能为整个产业聚集提供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2.龙头企业的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应为配套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扶持,使配套企业能够跟上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步伐,保证配套企业的健康发展。

只要培育好龙头企业,引导好配套企业,协调好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就一定能促进龙头企业作为带动型产业聚集的形成和发展。

四、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园区模式

(一)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可行性分析。地区间的产业竞争集中体现在产业聚集的竞争,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就要增强产业聚集的竞争力,进而要求搞好产业聚集的空间载体即产业园区的建设。产业园区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和建立相关支持产业配套,聚集和整合大量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组建信息交流和知识扩散的网络,发挥其外部经济效应,形成了创新的系统环境,使各个主体能实现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同时产业园区通过建立使地方政府、企业、服务机构之间实现互动合作的对话机制,协调聚集之间的地域、产业分工和合作,从而促进聚集的不断成长并提升产业组织的竞争力。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产业园区是形成、承载和促进产业聚集发展的空间载体,产业聚集是提升

产业园区和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产业价值链理论来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Value Chain)”理论。在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中,价值链中的关键制造者一般控制关键技术,扮演协调各个环节的角色。在这里,生产商负责协助它们的供应商和顾客的效率。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是那些大型的、通常由跨国制造商发挥中心作用来协调的生产网络(包括它们的前向和后向联系),这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例如汽车、飞机、计算机、半导体和重型机械产业为典型。

所以,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形成产业链,进而形成网络化集群是可行的。而且通过发展和完善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聚集的空间聚集和产业链交织优势,更是增强地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模式是围绕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产业链、产学研相结合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其中,西安闫良航空产业园结合优势产业培育龙头核心企业、拉长军民两用科技园区的产业链条。即以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为中心,在支持龙头核心企业的科研活动及其成果的产业化,注重培育相关配套的企业,拉成产业链。西安韦曲航天科技产业科技园区是以龙头军工企业为核心形成的园区,即围绕大型军工企业形成军地两用型产业园区,以航天科技产业为主导,其产业定位是以发展航天科技产业聚集及民为支柱产业,发挥航天高科技的优势,促进航天科技企业的民用产业发展。

(二)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现状。西安的阎良、韦曲作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基地,具备了发展高技术航空航天科技产业的基本条件。其中阎良拥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型企业集团,如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飞行试验研究院,以及毗邻的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是全国唯一的集飞机设计、生产制造、试飞鉴定、教学培训为一体、产业体系最完整的航空产业基地;韦曲以研发和制造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中国航天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基地为依托,兼具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等32家航天和高科技产业,充分发挥业已形成的航天科技资源对科技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西安市航天航空产业的实际情况及特点,作者对航天航空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其产业聚集最适合选用的模式为“龙头+网络”的形式,即是由多核式与网状式混合而成的一种混合式产业聚集。

航天科技的知识范文5

作为第四届专家委的新晋委员,杨海成加入专家委的时间并不长,却令他“收获很大”。“航空航天是我国高新技术的集中地。能够把航空航天的发展和信息化密切结合起来,对我来说是最好的人生机遇。”

航天是一生的选择

杨海成是目前国内研究两化融合最权威的专家,几乎每一场演讲都座无虚席。很多人却不知道,杨海成对两化融合的理解来源于他所深爱的航天事业。

年轻时的杨海成下过乡、插过队,以知青的身份考上大学,一步跨进了航天事业。“我们这代人没有资格谈选择,只想有一个学习的机会。一旦进入到这个行业,就是热爱、投身其中。”

1990年,杨海成获得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两年后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年,杨海成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并于1998年起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

如果没有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杨海成的人生可能是另一种轨迹――走在校园里,迎面而来的学生尊敬地称他“杨校长”。

2003年,杨海成放弃了副校长的职位,来到航天科技集团。从理论研究到工作在第一线,面对这样的转折,杨海成只是形容“非常自然”。

在负责航天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杨海成组织推动了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信息化、院所设计制造过程数字化、航天软件产品产业化进程。作为主要成员之一,杨海成重组成立了神舟航天软件公司,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神舟AVIDM数据管理软件和神舟OSCAR数据库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

“航空航天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一生的选择。”正是出于这样的信念,杨海成一直在为国防科技、国民经济重大关键技术、国家高技术发展(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开发、组织、管理和产业化孜孜不倦。“十五”期间,作为863/CIMS、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组长,他致力于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全面推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加入专家委无疑是杨海成的又一次转折和飞跃。“专家委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机制,让我可以为更多关注航天发展的专家介绍经验,促进航天在各个领域影响力的扩大;我也可以把航天多年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传播给更多行业。”杨海成说,专家委能够了解当前国内外各个领域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流观点,并学会站在国家高度进行思考、提出建议,这对他而言又是一次全面的提升和蜕变。

拨开两化融合的迷雾

在专家委中,大部分专家来自信息产业,工业领域的专家并不多,深谙工业领域、又熟悉信息产业便成了杨海成的标签。

在杨海成看来,我国目前还处于两化融合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改造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

为此,杨海成一直在为“两化融合”不知疲倦地呐喊着。以专家委委员的身份,杨海成承担了关于推动制造业两化融合战略对策的研究,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的重要批示;两化融合实验区、调研、评估体系,几乎在全国各地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会议上,都能看见杨海成站在讲台上的身影――最晚一班飞机到,第二天演讲完就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很多人不知道,由于患有气管炎,杨海成很容易咳嗽,为了不影响演讲,他常年出差都带着中药。

“虽然总是忙忙碌碌,但我却乐此不疲。因为我对两化融合寄予了很大期待,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推动感。”杨海成这样说。

一直以来,业内对两化融合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困惑,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信息化专家认为,两化融合是IT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工业部门则希望将信息化纳入到工业中,变成其中一部分。到底信息化能否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又如何促进信息化,一直众说纷纭。

航天科技的知识范文6

高技术是对一般传统技术而言的新兴尖端技术。以高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为主导的产业,叫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步伐的需要。

据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2月29日举行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授牌仪式,西安跻身国家6大高技术产业基地,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这充分彰显了西安的综合科研实力和发展潜力,是推动西安又好又快发展社会经济、带动大西北、实现东西互动的良好契机。

四大开发区(基地)成高技术产业聚集地

西安市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4个国家级的开发区(基地),这4大高技术产业聚集区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90%,是西安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其中,西安高新区的综合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并于2006年6月,被国家列为重点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国家高新区之一。

西安高新区已完成35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截至2007年底,累计注册企业达到10734家,初步形成了包括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通信设备等为骨架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西安市最大的经济增长极和我国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2007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壮大,园区外向度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创二次创业五年来最高增速,连续五年实现了30%以上增幅。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益逐步显现,四大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35亿元,同比增长34%。

其次,西安经开区的生产总值也位居西部经开区第一位。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企业2500多家,引进工业项目450项。三菱、日立、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项目及陕重汽、贵航、西航莱特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入住,促进了区内高技术产业发展。

商用汽车产业成就了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第一个产销超百亿的龙头企业――陕汽集团。西门子、日立、ABB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以及西电集团、山西永济电机等企业,构成了经开区电力电子产业的骨干,启源机电、西玛电机等项目也相继建成投产。从2003年开始,西安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保持在40%的增长态势。商务部的2006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西安经开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等3项指标在西部1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一。

此外,西安阎良航空基地向着打造一流航空高技术聚集地的目标迈进。该基地是我国第一个以发展航空高技术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产业基地。航空城西安阎良被称为“中国的西雅图”,阎良航空产业基地位居中国航空工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充分整合西安、陕西甚至是全国的航空资源,正在成为我国航空高技术产业的聚集地。

截至目前,西安阎良航空基地已注册航空企业115家,其中外资企业15家,内资企业100家。在发展航空高技术产业中,已经成立了3家整机制造企业、11家航空新材料企业、6家航空电子企业和60余家航空零部件企业。航空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初步形成了以航空高技术研发、整机制造及航空装备生产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一个以航空产业为特色、产业链完整、优势突出的航空专业园区正在形成。

还有,西安民用航天基地也站在了高技术产业的最前沿。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由陕西省、西安市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作成立,是西安市最年轻的国家级产业基地。

依托西安现有的航天科技资源优势,西安航天基地科学规划,按照与既有园区错位发展的思路,航天基地重点发展以航天运载动力和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移植推广为主导的民用航天产业。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国家对航天器的需求、重大航天工程的启动,航天高技术的先导作用在基地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正在显现。目前西安航天基地筛选储备了40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航天科技产业项目,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正在成为我国民用航天产业聚集化发展的重点区域。

五大高技术产业 成为重点领域

航空产业:航空产业是西安市的特色支柱产业,西安航空产业以干线飞机为长线,以支线飞机为中线,以通用飞机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整机制造主导产业。以大型飞机为产业发展重点,承担大型运输机设计、总装、大部件制造、零部件加工、试飞鉴定等主导工作。以支线飞机为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推进ARJ21支线飞机和涡桨支线系列飞机的设计、研制和生产。通过自主创新,推进通用飞机的研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适用性强的通用飞机项目。

航天产业:西安航天主导产业围绕国家航天战略,以航天运载动力发展为核心,实现航天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研发生产满足国家航天战略需要的航天产品。

信息产业:西安高新区共有电子信息企业800多家,已形成以大唐电信、海天天线、彩虹资讯、爱尔、英飞凌等龙头企业为核心,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