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范文1
关键词:创意产业;民间传统工艺;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287—01
一、创意产业背景下,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意义
我国政府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思路,希望通过竞争模式的改变将创意产业打造成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都市型产业。但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由文化理念、情感投入、创新设计等多种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产业形式,要想有长远和稳定的发展前景,需要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文化特质,从世界各国发展创意产业的实践看,他们都十分注重从民间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挖掘内容,通过各种保护和生产方式,将民间传统工艺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一方面积极通过对多样性、高文化附加值的产品开发,不断的以特色开拓本国乃至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在积极发挥产业发展对民间传统工艺保护传承以及对本民族文化沿袭弘扬的带动作用。
二、创意产业背景下,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思路
(一)对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方式进行有效开发
民间传统工艺植根生长于传统农业社会,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民间传统工艺正逐渐随着旧有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消失而越来越举步维艰。尽管近几年来民间传统工艺由于政府和民间机构的努力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对其展开的工作大多还停留在静态保护、单方面投入的层面上,未能真正提高其自身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因此,如果能以民间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和工艺技术为基础,进现代产业化开发,在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之间形成有效沟通,既可以使民间传统工艺借助新的载体传承延续,又能为新兴的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项目。
(二)对民间传统工艺的设计创新进行有效探索
目前国内民间工艺品的生产工艺、材料选择、外观样貌大多仍然停留在古老传统的原始传承状态,并没有沿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进或是变化,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民间传统工艺小众式、少量化的生产状态已经不能满足工业社会规模化、批量化的产品开发需求;另一方面,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思想的变化,给民间传统工艺提出了新要求——既要体现本土元素,将传统理念、民俗文化和人文情感融入其中,又不能忽视时展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因此,要对民间工艺进行行之有效的开发,就需要特别注重在材料选择、工艺开发和外观设计上进行再在思考,将民间工艺的传统样式和现代产品的设计理念结合,积极开发出适合现代生活和现代审美的新产品。
(三)对民间传统工艺的市场化实践进行有效探索
创意产业作为一项具有强大创新资源和创新动力的现代产业模式,对市场资源、文化理念、工艺技术等有着极强的整合能力,将民间传统工艺作为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生产力纳入到创意产业的发展体系中,使其成为一种可以批量生产的文化实践,以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促使其在设计创新、生产管理、销售推广等方式进行变革,民间传统工艺才有被市场和艺术创作重拾的可能,也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和延续再生的价值。
目前虽然已有不少民间工艺品已经进入了市场,但是大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产业机制。一方面,进入市场的产品大多较为盲目并且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民间传统工艺在从单纯的民俗文化向市场资本的转化中,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一个难于把握的平衡——过度追求经济价值容易使其文化扭曲变质;而只注重保护不注重开发又容易使其偏离民众生活,所以在这个开发过程中,正确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探索非常重要。
三、结论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使得人们对精神审美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倾向。将民间传统工艺作为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发展的媒介载体,也作为一种在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特色的生产力参与到创意产业中加以发展,才会使我国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创意产业中保持鲜明的个性,提高国际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保护传承民族艺术,传播繁荣民族文化,塑造发展民族品牌。
本文章来源于2011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意产业开发研究——以青阳腔为例”课题编号 :YG2011037
参考文献: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范文2
一、金融与文化产业对接的现状
随着《“十一五”时期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公布实施,各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和创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产品与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间接融资方面,各大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创新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如北京银行推出的“创意贷”,包含文艺演出贷款、出版发行贷款、影视制作贷款、动漫网游贷款等10项子产品,可满足文化企业不同项目的融资需要;工商银行推出的“融慧贷”,为中小文化企业开通审批的绿色通道;民生银行针对中小型企业开发了“商贷通”信贷业务;交通银行实行了版权质押贷款。这些举措对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很差钱”的困境有很大帮助。
在直接融资方面,文化类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我国A股市场有文化类上市企业近30家。有多家文化企业登陆国际资本市场。截至2010年6月末,文化类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55只,募集资金428.2亿元。
此外,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及北京市等,与银行签署授信协议或联合召开银企对接会议,签署了一批投资项目协议。如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银行每年为北京文化创意企业设立100亿元的专项授信额度,重点支持文化创意企业聚集区和重点文化项目;文化部与中国银行签署部企合作协议,中国银行给予文化部所属企业授信额度200亿元。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与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举行了“中国电视剧导演集体授信签约仪式”,通过对优秀导演的批量授信,共有23名电视剧导演获得1亿多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用于投资制作电视剧。
综上所述,金融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但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才刚刚开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大,远远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及其对资金的需求。一些中小文化企业仍然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或以政策性融资为主甚至难以融资。这既有金融机构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也有文化产业发展阶段和自身的原因。实现金融与文化产业有效对接,还有一些难点问题有待破解。
二、金融与文化产业对接的问题与难点
(一)文化产业投资风险高
文化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不仅生产周期长、制作成本高、资金回收慢,而且大部分文化企业属于民营中小型企业,缺乏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投资风险高,致使金融机构不愿意介入前期内容和创意的开发,而把注意力集中于项目成熟后的投融资方面。
(二)融资渠道不畅
在现行金融体制、结构下,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文化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经营模式和运行状况等问题,即使在创业板的规则下,也难以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而文化企业普遍具有固定资产较少的轻型化资产结构特点,缺乏厂房、土地、设备等银行认可的传统抵押物,虽然拥有创意、智力、版权等无形资产,但其价值很难评估。因此,文化企业在争取银行信贷过程中,往往面临资产抵押不足的障碍。
(三)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长期以来,文化属于公益性的事业部门,与金融机构缺乏业务关联。金融机构也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观念淡薄,导致相关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缺少针对文化产业的信贷产品安排和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缺少对固定资产抵押要求较少、申请手续灵活便捷的小额信贷产品。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已经展开,亟待金融机构在杠杆融资等方面提供支持。
(四)缺乏专业化的文化投融资人才
我国文化产业是在缺乏人才储备的情况下发展的。对于文化企业来讲,大多数管理者都是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员,缺少投融资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也不熟悉金融和资本市场。文化企业融资,除了向银行贷款外,对创投、风投、产权交易、上市等融资方式还缺乏了解。而对于银行来说,也缺少一批既懂金融专业、又懂文化创意及其开发和运作的专业化人才。二者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和信息不对称,成为影响金融与文化产业实现有效对接的难点之一。
三、推动金融与文化产业对接的思考和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实现社会化、国际化和与相关产业融合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文化产业置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平台之上,促使二者融合发展、合作共赢,实现无缝对接。
金融与文化产业对接是基于金融市场和财税政策两方面来实现的。一方面,金融市场要用“无形的手”来配置资金和资本资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用“有形的手”来实现政策倾斜的资本扶持,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性作用。除了财政全额投入的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外,要通过少量的财政资金投入,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运用孵化器、创投、风投、引导基金、投资基金等多种投融资工具,以及法律、保险、会计、资产评估等多种中介服务,构成金融与文化产业对接的基本体系,对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项目从创意孵化、产业化开发直至市场化运营,给予全过程、综合配套的金融支持,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文化产业与金融和资本市场平台脱节的局面。当前,《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已经对如何构建和完善金融与文化产业对接体系作了周密、系统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中介机构应全面理解政策内容,落实政策要求,并就其中的若干难点、重点问题继续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创新。
(一)拓展和完善融资渠道
1.加大间接融资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是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尤其是流动资金的主渠道。《指导意见》指出:商业银行要“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在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创新信贷产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措施,探索专利权、著作权以及经过评估的文化资源项目、销售合同、现金流量等作为信贷抵押的途径和方式,使文化产业发展得到更多的间接融资支持。
2.扩大文化产业直接融资的规模。《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努力挖掘资本市场支持文化产业的潜力,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力较强的国有和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经济的大型文化企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其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这是各地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工作重点。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在创业板以及知识技术产权交易所的融资申请给予积极支持。特别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机构积极进入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文化业态,并建立顺畅的风险资本退出通道。
3.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目前,我国民间资本十分充裕,从境外直接流入国内的资金数额巨大,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社会资本和外资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要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合资、项目融资、并购等多种形式进入一般竞争性文化行业。同时,关注外资和社会资本在文化产业结构中的变化,引导外资和社会资本投向,发挥非公有资本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
一方面,政府要增加公共财政的扶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财政投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是引导相关资金跟进,所以要把金融市场上的投资主体都纳入财政支持和引导的范围,包括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目前,中央及地方财政使用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主要是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扶持有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希望通过财政投入的“杠杆效应”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包括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
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组织协调,促进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协商合作。如河北省文化厅与省工商银行决定共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合作机制,联合印发了《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工商银行关于建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合作机制的通知》。根据合作机制,各市的文化产业贷款项目经当地文化局会同当地工商银行评审后,向省文化厅推荐,由省文化厅汇总后,向省工商银行推荐;融资额度超过1亿元的文化产业贷款项目,其申报材料经各市文化局会同当地工商银行初审后报省文化厅,由省文化厅会同省工商银行复审后向文化部报送,经文化部评审后向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推荐。
(三)建立和完善投资风险规避机制
1.构建文化产业金融投资保险机制。构建文化产业金融投资保险机制,不仅有利于文化企业正常融资和金融机构规避投资风险,而且丰富了保险公司的业务品种。按照《指导意见》提出的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的要求,政府应该鼓励、支持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文化产业投融资保险业务,支持保险公司开拓创新业务品种,提倡金融机构或文化企业在项目投资前积极投保,化解投资风险。
2.构建文化产业信用担保机制。根据《指导意见》要求,要完善金融机构的授信模式,建立文化知识产权认定和评估体系,着力解决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在认定和价值评估方面的规范化、制度化问题,以使文化企业能够以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与此同时,要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构开展文化项目担保业务,建议借鉴各地的农业融资投资担保公司的制度模式,以地方财政出资成立文化产业专项投融资担保公司,探索文化产业担保业务的新方式。
(四)文化企业要提高自身竞争力
文化企业要按照风险投资的要求与金融对接,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首先,对融资项目要进行反复的可行性调研,选择发展潜力大、成长快、前景好的项目,科学决策,避免盲目性和随机性;其次,要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财务制度,形成富有活力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加企业信息的透明度;第三,要加强信用管理,塑造良好企业信誉形象。当然,这一切的推动工作都需要由专业人才构成的敬业团队来展开,所以文化企业要培养、引进各方面人才,特别是专业化的投融资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范文3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既有利于引领时代风尚、陶冶情操、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又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壮大经济实力。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动漫产业。2006年,国家出台了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对加快发展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作出了部署。从当前情况看,尽管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产量上已经跻身世界动漫大国之列,但是产品质量、技术档次和发展效益等都不高。促进动漫产业高水平发展,当前应特别注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提升发展质量。速度固然重要,质量尤为关键。从增速和产值等统计数据看,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可以说“如火如荼”,已经进入快车道。但如果从发展质量和水平看,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可以说刚刚起步。提升动漫产业发展质量,需要在这样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拓展产业链条。着力改变部分动漫企业主要搞外包、做代工和进行简单模仿加工的现状,在形成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一体的运作模式的基础上,以生动的生产生活为基础,努力增加风俗、时尚和文化、艺术、科技等元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系列产品。二是提升产业内涵。紧紧扣住时代脉搏,紧密联系人民生活,不断丰富动漫产品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表现形式和艺术水平,推陈出新,多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三是增加科技含量。一方面,加快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动漫产品设计制作水平;另一方面,强化动漫产业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大幅提高动漫产品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效果。
优化体制环境。促进动漫产业高水平发展,必须在优化体制环境上做文章。首先,建立有效推动机制。通过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规范发展市场组织等,形成政府与市场、国有与民营、专业部门与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促进的机制;着力形成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动漫技术与产品创新机制。其次,完善配套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财政、税费、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全面建立促进动漫产业发展创新的支持体系;积极探索运用风险担保、基金支持、证券融资等手段促进动漫产业加快发展的机制与途径。第三,形成良好的法律保障。针对动漫产业的特点,立足于保护产权、鼓励创新、优化环境制定一整套法律规章,努力营造有利于动漫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
加强人才支撑。动漫产业的核心是创意,而创意的主体是人。眼下,一些地方规划建设了一批动漫产业园区和基地,为动漫产业发展奠定了硬件基础,但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软件环境,特别是吸引和培育人才的环境。经验显示,大部分创意的产生来自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而持久的创意来自于创意人才的不断学习与进取。应把人才培养放在动漫产业发展的突出重要位置,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通过有效机制,加快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市场规则、掌握实用技术的人才队伍,特别是注重培养具有战略思维和开创意识的领军人才,增强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范文4
关键词:动漫;产业;发展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国内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中除了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得到进步之外,一些新兴的文化产业如动漫产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动漫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动画更是一项具有辉煌前景的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制作完成了大批电视动画,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据数据显示:2010年,动漫产业总产值达到470.84亿元,相比2009年增长27.8%,其中广东省以168.67亿元排名第一,上海、湖南分别以50.90亿元、46.55亿元名列二、三位。从细分市场来看:2010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85部220530分钟,同比增长19.57%和28.35%。2010年,网络动漫市场规模已从2005年的1000万元增长到7900万元,增长率由25%攀升至93%。一些动画形象,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大耳朵图图系列,蓝猫系列,熊出没系列等等,已经家喻户晓,而且走向了产业链的延伸,在玩具、服饰等领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和日本、美国等发达动漫国家相比,我国的动漫产业起步依然比较低,而且在产业化发展前景上依然不够明朗,距离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越拉越大。这已经成了制约我国儿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利于我国儿童的成长,因此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研究势在必行。
1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1 产业链断裂
一个产业的良好循环发展应该是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来支撑的。动漫产业的特点之一是容易与其他产业相联系,但品牌形象需要一套完整的商业运行模式来进行推广。前期的动画制作成功只是代表了初级阶段的成功,随后从玩具、文具到服装等产品的后续开发与运营才是动漫获利的主要来源。这种产业发展模式在国外已经得到了证明,像动漫第一大国――日本,玩具市场充斥的便是各种动画形象,而美国市场也不例外,以动画片《狮子王》为例,其投资成本大约在4500万美元,而通过电视播放、转播权销售以及玩具市场开发等已经收回了7.5亿美元,利润可谓是极为丰厚。而我国在这种动漫产业链建设上才刚刚起步,原有的像是黑猫警长、美猴王、葫芦娃等一系列形象都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1.2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动漫产业属于创意型产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比较高,这方面的制约也是导致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现代动漫技术与电脑技术结合紧密,这也要求动漫人员既要懂电脑又要有艺术素养,还要有能够吸引人的创意。而我国长期以来在动漫专业上投入的经历不多,多数都是自己根据兴趣发展而来,一些电脑技术掌握不够,造成了这方面高素质人才的缺乏。
1.3 国内市场受到美、日等动漫巨头的大量侵蚀
整体来说,我国动漫市场依然处于成长初期,这就与处在成熟期的日本、美国等动漫大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们的产品无法与之进行全面对抗。技术上的缺失与落后导致我们的产品大多只能在国内进行销售,能够回收的资本有限,而美日动画大多都已经在国内收回了成本,这样为了进入和抢占中国市场就可以采取低价策略,使我国的动漫公司面临形势更为困难。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美日动画的侵蚀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现象之一。像米老鼠、机器猫等动画每年从中国获取的利润也都在亿元以上。
2 发展动漫产业的对策与思路
2.1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动漫产业的崛起都有国家政策扶持的影子,不论是欧美诸国还是较发达的日本,多是通过国家政府制定长期发展策略并一步一步落实而来,这些支持政策包括为动漫产业提供无息贷款、免税甚至政府补贴,优秀创意还可以由政府出面进行推广等等。我国在这方面也可以适当借鉴,鼓励电视台播放国产动画(现在已经实施),鼓励企业与动漫原作进行交流,开发相关产品或者进行投资等等。
2.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尽快推出原创性的动漫形象
动漫产业属于典型的文化产业,投入和风险都比较高,知识产权是其最大的保障,其主要回报方式也是书刊、音像制品以及动漫形象的使用。一旦遭受到盗版,其回报则必然会大幅减少,甚至难以收回成本,必然会极大地打击原创者的信心,对整个产业的危害也极为巨大。像蓝猫系列就曾经遭遇大规模盗版,导致出现了过亿元的损失,不利于我国动漫的持久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保护力度,普及民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严格打击盗版等现象,为动漫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3 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加速人才培养
人才对于国产动漫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没有人才梯队做基础,动漫产业的发展只能是空谈。我国动画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动漫产业的需求是很不相称的,市场需要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而事实证明,加速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在这方面全国各地区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例如湖南省采用本省动漫企业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的方法成立培训中心,为本省培养高复合型的动漫实战人才。如三辰卡通集团与全球知名的多媒体软件公司欧特克合作,创办了动画技术教学培训中心,目前此中心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动漫技术培训实习基地之一。
参考文献:
[1] 徐朝.中国动漫的发展现状[J].艺术研究,2010(02).
[2] 李红梅.中国动漫产业现状与设计教育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范文5
2007年,上海徐汇区主办了“儿童文化事业与儿童文化产业研讨会”,这是国内首次正式研讨儿童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并为上海建立全国首家儿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出了很好的方案。到2009年,对儿童文化产业问题的关注,已经成为媒体和一些学术刊物的重要话题。如《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就从2009年第1期开设了“热点聚焦:关于儿童文化产业的讨论”,这些文章就儿童文化产业的定义、儿童文化产业与儿童研究、儿童文化产业与产业链、儿童文化产业与产业集群、儿童文化产业与文化安全、儿童文化产业中的道德问题等,进行了比较清晰的论述,可惜在其他一些重要文化类媒体上,极少看到有专家论述这一问题。
北京儿童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发展势头好,如北京游乐园的更新扩建、儿童艺术剧院的改革及欢乐谷的儿童游乐场所的新建,等等,都为儿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案例。但对北京儿童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研究的人还很少,只是业内人士发表过一些观点。如《北京观察》2006年第7期上发表过石向阳的《打造北京儿童文化产业链》的短文,认为现在北京最缺少的是有创意的儿童产业,作者提出了要研究制订促进北京儿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调查了解北京市儿童创意资源,整合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等文化艺术单位资源,扶持儿艺的产品动漫化、市场化、国际化,还建议设立北京市儿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采取多种方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北京市的儿童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还有,乔东亮等对北京动画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已涉及到了北京儿童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问题,给北京儿童文化创意产业具体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理论。
国外对儿童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以美国、日本和韩国为例,随着美国好莱坞电影、迪斯尼文化与日本动漫文化及韩国游戏文化的巨大发展并风靡全球,他们关于儿童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一些高校的课程资源。而且日本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在研究儿童文化产业的模式,并影响到了我国台湾的台东大学、花莲大学等以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研究为优势科学的大学,如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开设了“日本儿童文化产业探究课程”,花莲大学艺术学院还开设了图画书的创意设计课程。相反,我国内地的大学里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只是个别从事儿童文学研究的人士会提及而已。
但儿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是刻不容缓的,我们不能坐视欧、美、日、韩的儿童文化产品占据我国儿童文化消费市场,更不能忽视儿童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与发展的如下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首先,儿童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顺应了当前儿童文化艺术单位体制改革的趋势并将推动改革的深入。从去年到今年,全国30多家专业少儿出版社和200多家少儿报刊由事业单位到企业的转制,就是儿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少儿出版文化的路怎么走,少儿报刊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兼顾,儿童文化环境及创意品牌的打造如何运作,等等,都是值得我们用心研究的。
其次,儿童文化创意产业受众广,研究与发展它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我国有3.67亿少年儿童,儿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就北京而言,发展儿童文化创意产业有着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北京有300多万少年儿童,同时,作为首都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其消费购买力居全国之首,且作为人才的聚集区,其拥有儿童动漫、儿童出版、儿童媒介、儿童影视戏剧、儿童文学、儿童游戏娱乐和儿童玩具业的大量优秀人才。北京还有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有影响也创效益的儿童文化艺术单位,还有数百家科研院所、诸多国营的或民营的文化公司和少年宫,为北京发展儿童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技术、创业资金和市场消费环境。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范文6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工艺美术;人才培养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美术作品缺乏创意、复制现象严重等,都阻碍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美术创新需要美术人才来支撑,如何培养美术人才,提高美术人才的专业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建立特色化教学,提高教育水平,设置专业课程,能够促进高校对美术人才的培养,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更好,传承我国的工艺美术。
1 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以创新为主要竞争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动漫产业、传媒产业、工业与设计产业、影视广播产业、广告装潢产业等方面。霍金斯教授在其著作《创意经济》中曾提到,文化创意产业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必将创造出非常高的价值,且发展前景非常好。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作为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同时,这一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非常高。
文化创意产业对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带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创造了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并且文化创意产业也促进了我国艺术行业的发展,挖掘了美术创意人才的潜力,培养了美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发挥了美术人才的最大价值。
2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美术人才教育现状
在我国美术人才教育中,美术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多方面:理论性、实践性同时具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从原来的单一性人才向高质量人才转变。
首先,我国美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明确。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并没有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设定专业课程,多数高校都只是教授理论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创新意识比较缺乏。其次,高校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美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很多的问题,学生所学的知识过于杂乱,没有系统性,学生的知识结构混乱,对于美术作品也只是表面的了解,对于其功能性、设计性和艺术价值毫无概念,学生不具备独立设计的能力。最后,学生评价方法单一。高校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来源于老师,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教师只负责教授知识,对于学生却一点都不了解。课程设置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
3 文化创意产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
3.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美术人才的支撑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让文化创意产业对于美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受到非常大的考验。只有具备非常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备非常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才能够很好地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水平。创意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同于其他产业,美术人才的基本能力是创新能力,这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非常重要。创意产业的人才服务意识比较高,能够不断地进行创新,并且对本行业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有这样的创意人才作为支撑,才能够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急需综合性人才,既要了解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又要懂得商业运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符合市场需求,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2 培养美术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现今是信息技术和知识文化的新时代,知识社会的重要构成就是创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需要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美术人才。创意产业就是将创意出来的艺术品通过加工推广到市场中去,如果创意产业没有创意,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创意产业中,人才是创意的灵魂,理念是人才的核心。在文化需求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创意是产业中最为需要的亮点,拥有创意型人才为创意产业提供保障,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
4 文化创意产业下的美术人才培养建议
4.1 改善教育观念,确定培养方向
美术是一项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艺术类别。美术类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多以从事创意产业为就业主流。文化创意工作要求从事者必须要根据市场状况、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来进行。这就要求美术教育上必须与市场接轨,改变传统美术教育中强调自我感觉和张扬个性的教育方式,引导美术学生研究消费群体的审美观和需求心理,将美术技能同市场需求相结合,使创意作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生共鸣。
4.2 优化教学内容和体系
通过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改善教学内容为文化创意产业下的美术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依据。首先,对课程的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根据整个课程内容知识来归纳总结,进而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整合,使之符合现今人才教育需求。教学内容作为贯穿整个知识链中的主要载体,优化过程中一定要符合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良好的课程体系是教学的重要支撑,通过将课程教学优化整合,为人品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4.3 构建实践培养工作室
对于现今美术人才教育的培养中,工作室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工作室中以社会实践岗位职业要求来进行针对性培养,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对于低年级的美术生,可以先进行理论教育巩固美术基础。高一届的可以进行简单的模式设计培训,将要踏入社会的年级美术生可以根据学生所想发展的方向进行灵活教学。工作室在培养方向和风格特点上一定要有明确的划分,这样让学生才能明确的、有目标的进行学习和锻炼。同时可以通过与校外实习基地结合,以校企合作模式扩展学生实践培训空间,满足美术教学中实践训练的需要。
5 总结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为我国的教育模式带来一次新的改革,我们应将从设计技能、思维创新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来对美术人才进行全面培养。将培养创新型和能力型人才目标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下的美术人才培养主要方向,注重发掘具有个性化的文化特色,让我国美术教育走出中国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周斌.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思考[J].装饰,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