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淡水资源概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1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度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万千米,其中王岛面积约540平万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氚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王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中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原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人,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人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凋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一、试题评价
1 信息呈现方式
文字材料和地理图像相结合的组合式信息呈现方式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并且信息被逐步呈现,体现了高考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其中文字资料包括对某国自然和人文的基本介绍、图像的相关说明、必要的限定或提示等。比如本题在题干中用到的“简述”“分析”“说明”“提出”等行为动词,就是对学生答题进行限定的文字资料。图像信息主要以区域地图、复合统计图和景观图的形式呈现。其中区域地图中包含了经纬度、图例、注记、各种地物的分布状况等信息,统计图表现了当地的气候特征,这些图像为我们确定当地的地理位置、区域特征等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2 知识层面的考查
根据提供的信息,试题在知识层面主要考查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对应的解决措施。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过的知识,比较容易解答。但第z小题关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的分析就比较有新意,因为此水坝与学生平时学到的水库大坝的作用有不同之处,这就需要学生整合大坝和成潮两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
3 能力层面的考查
①有效提取和运用信息能力。
本题通过考查学生发现和收集信息的敏感度来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考查学生分析和解读信息的精确度来检测学生对基本原理和规律是否理解。因此学生必须首先能够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到经纬度、气候、地形、河流、人口、面积等有效信息,确定该国为新加坡,然后能够根据新加坡的地理特征来分析相关问题。
②对空间概念、空间联系、空间规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题中的经纬网、海岸线、河流等图像信息和关于该国基本概况介绍的文字信息构成了比较全面的地理定位系统。学生可以通过对经纬度、空间距离、区域面积等数据型地理位置信息和文字材料、图表等描述型地理位置信息的分析,把握该区域的基本地理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回答试题中的一些设问。本题通过这样的试题设计理念来体现对空间概念、空间联系、空间规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③对知识的迁移、整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在充分获取试题信息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第2小题通过展示一幅水坝景观图和关于该水坝作用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和试题要求迁移、整合平时所学的水坝和咸潮相关知识,分析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够结合问题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平时所学的知识。
4 问题呈现形式
问题的呈现采用环环紧扣、层层追问的形式,与往年的命题方式类似。首先通过第1小题中关于气候方面的设问引导学生了解新加坡的自然环境特征,并提出新加坡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水资源紧张问题。然后通过第2小题让学生了解新加坡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并让学生用所学地理原理分析这一措施的有效性。第3小题让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体现了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特点。整道试题围绕水资源问题从不同角度设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失分原因分析
1 审题不清,造成问题遗漏
主要表现在空间位置不明,区位要素错乱,地理概念不清,问题解答错位,审题丢三落四,信息提取不全。如第1小题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但有些学生却丢掉了第一问,只答了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另外就是答题时脱离材料,根本不管该国是哪儿,生搬硬套平时学过的水资源问题。第2小题要求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学生要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问题第一,要求学生必须答“变化”和“原因”两个问题,第二,要求学生对建坝前后进行对比,第三,要求学生注意空间位置是坝内而不是海域。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出现的问题是答题角度不全,甚至有些学生答的是海水盐度的变化。
2 对题干中指导用语的理解不到伍,扣不准得分点
本题主要指导用语有简述、分析、说明、提出等。由于学生对上述指导用语理解不到位。所以对试题答到什么程度把握不好。如第1小题第一问要求简述该国气候特征,答案要求简明扼要,深度要求不高,分值也不会太高。而第二问要求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此时学生就必须结合平时所学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试题要求详细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是如何影响的。只列举各要素而不进行简要分析或分析得不全面都不可能得到高分。
3 不使用地理专业术语,答题的有效性欠佳
主要表现在概念混淆、原理模糊、规律不清,思路混乱、盲目堆砌、缺乏逻辑,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表述随意、缺少术语、常有错字。由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较差,所以答题时出现条理不清楚,使用“大白话”,甚至有语句不通顺的现象。而高考阅卷采取流水作业的形式,阅卷教师要在短时间内阅完一定数量的试卷,因此学生在解答地理简答题时,应该尽可能做到逻辑严密,思路顺畅。这样阅卷教师就比较容易判断学生的答案是否“踩点”或“踩了哪些点”。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2
也是世界淡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国目前面临着自然资源的缺乏和生态危机的问题。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3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同样,世界的近几年来,不少地方连连发生水荒,使淡水资源的短缺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果现在还不提倡和有效的实施节约用水,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市居民家庭用水量
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注:有4份答卷未写明用水量)调查家庭总数为91家。
家庭月收入</B><B>内容500-1000元1000-2000元2000-4000元
家庭总数为24户)49户)18户)
三、目前市居民是否具有节水意识
1.对本校13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
只有10.5%人知道,1就是否知道你家每月用水量的问题。其中有写每月用水量为1吨的
有26%人知道,2就是否清楚当前北京市水价的问题。其余大部分持不能肯定的态度。
有15%人回答是可以的3关于是否可以重复使用水的问题。
有96.7%青少年认为有必要。4关于目前节水是否有必要。
有95.7%人认为应马上拧紧。5就将如何处理正在滴水的水管问题。
具有节水意识的人占2.26%6整个问卷统计下来。
2.对92名学生的家长进行调查
有66.3%家长知道。1就是否知道目前市水价问题。
有63%人认为比较紧缺,2有33.7%人认为北京市水资源很紧缺。也有3.3%人认为丰富。
有70.7%人认为自己可以节约用水,3当水价提高到平均每月为30元左右时。当水价提高到40元至70元时,有17.4%人认为自己可节约用水。有1.09%人水价需要提高到100元以上。
也有5%人在问卷上注明节水意识的有无与水价无关。4有58%人认为加强宣传节约用水就可人人增强节水意识。
市居民的节水意识很差,通过调查表明。知道节约用水,但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这一点。多数人并不关心中国以及世界目前的淡水资源问题,认为只要多加宣传节约用水,就可实现。但毕竟人的自觉性还是比较差的尤其是还没有真正发生水危机的时刻,认为淡水是随处可见的资源。并不知道,淡水在某些极为缺乏的国家里已成为了商品。以前,并不是没有尝试过加强大力宣传这种手段,广告画也贴了不少,但作用并不是显著的可见,对于我来说,必须采取强硬的措施和强制的手段来提醒人们要节约用水。这样,节水才不是一句空话。
具有较强的节水意识,只要在用水过程中。就可以不同程度的减少用水量。因此,节水意识是节水的重要环节、先决条件。
一个家庭的家庭收入与其用水量是比较相应地,据家庭一月平均用水量的资料表明。也与有无不同程度上的节水意识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当家庭收入低时,用水量也会相应地减少,以致不使水费占家庭消费的比例较大。相反,家庭收入较高时,用水量也会上升。所以说,一个家庭的收入与用水量的多少是有联系的
四、培养节水意识的措施
超出则加倍甚至更高的收费。这种方式可以有区域性,1大范围的实行在标准用水量范围内的普通水价。但方式要全国推广。
也可通过电视或在重要的场合内提出来,2不仅仅以贴广告画作为宣传节水的手段。要使人们觉得节水也是一种义务。
中国的城市居民用水的方式也可改成投币式或读卡式。将水表换成带有感光仪器的投币孔,3进入21世纪以后。投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硬币后,水管里会自动流出相应的用水量。这种硬币需要人们自己购买。也可将水表换成读卡机,读人磁卡内的信息后,才会流水直至磁卡上的水用完。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3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水资源;水质;水量;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1、概况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衡水市每年用水量在17亿m3左右,地下水开采量约占用水总量的85%左右,每年超采地下水5.6亿m3,成为河北省地下水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市之一[1~3]。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促进衡水市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全面掌握衡水市地下水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水资源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2.1 深层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2.1.1评价区及测井的选择
评价分区以行政区(市、县、区)为评价单元,评价以各年度所辖区的不定期深层地下水水质调查资料为依据。采用2001~2010年10年的地下水调查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涉及监测井311眼,共计472井次监测成果(见表1)。评价方法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使用年平均值对各测井水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即按照上述评价标准,分别计算各监测井的综合评价分值,对照“F值分级表”,可评价出各单井的地下水水质状况。
表1各行政区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统计表
2.1.2深层地下水水质变化规律分析
此次选取具有较长系列监测数据的一眼深层地下水井为例,进行相关规律分析。此井为2004年设立的饶阳县水务局监测井,每年5、9月取样监测,全年共监测2次。此次趋势分析选用此监测井2004~2009年共6年连续监测资料,监测项目共涉及pH、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等共30项。
图1:深层地下水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趋势图
由图分析可见,综合污染指数多年来无明显变化趋势,深层地下水污染状况变化不明显。
2.2 浅层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通过衡水市2001~2010年十年的监测井水质评价结果看,水质属优良的井次16次,占总数的5.4%;属良好的井次38次,占总数的12.8%;属较好的井次36次,占总数的12.2%,属较差的井次为86次,占总数的29.1%;属极差的井次120次,占总数的40.5%(详见图2、3)。从衡水市范围上看,衡水市浅层地下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区域分布上看,安平、饶阳两县的浅层地下水埋深较大,污染程度相对较轻;其他县市的浅层地下水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虽然存在部分年份变好的现象,但总体水质还是逐年恶化。各测井的污染物主要有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氨氮、锰、总硬度、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氯化物等。
图2:浅层地下水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趋势图
从年度水质变化趋势上看,桃城区、冀州市污染逐步减轻,而安平县、武强县污染进一步加重。其它县市变化较小呈污染缓缓上升趋势。从衡水市整体看,浅层地下水污染程度呈上升趋势。
图3:浅层地下水分县市污染指数变化趋势图
3、环境地质灾害评价
近30年来,由于地下水的连续超采,已造成多项环境地质灾害。灾害明显的有: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疏干、地裂缝、地面沉降、咸水界面下移、咸水入侵、地方病等。
3.1 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
2006~2010年6月末漏斗中心一直位于景县县内。衡水市区东部分水岭己逐渐消失,漏斗底部越来越开阔、平展,己呈整体向纵深发展态势。
3.2 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疏干
浅层水开采区,上部含水层部分被疏干,2006~2010年5年总疏干量7.04×108m3,比2001~2005年总疏干量增加了1.57×108m3。
3.3地面沉降
至2009年,衡水市全区地面沉降特点是整体较严重,局部发展迅速。其累计沉降量大于l000mm的沉降面积为285.52km2。
2005至2009年,地面沉降最快的区域集中在武强县和阜城县东部靠近东光县区域,最大速率达93mm/a;衡水市市区平均沉降速率44.79mm/a。
3.4 地裂缝
2006~2010年衡水市发生10起地裂缝,2006年以前发生的地裂缝仍明显继续活动的有2条,主要原因为过量开采地下水,。
3.5 咸水入侵
浅层水矿化度小于2g/L面积缩小,矿化度大于2g/L的各区面积呈增大的趋势。咸水区深层淡水由于咸水下移呈咸化趋势,第二含水组深层淡水年均咸化率为0.0~5.1%/a。衡水市南部深层淡水咸化较严重,年均咸化率为1.0~5.1%/a;衡水市中部为一般咸化区,占咸水区面积的38.6%;衡水市北部为基本未咸化区,年均咸化率<0.5%/a。第三含水组深层淡水年均咸化率为0.0~2.5%/a。
3.6 地方病
衡水市地下水高氟区分布较为广泛,主要的地方病就是高氟地下水所致。本区高氟水的成因为第四系沉积物中有含氟量高的母质矿物磷灰石、萤石、云母等,由于地下水长期溶滤作用,使氟以离子或络合物的形式富存于水中,随地下水运动而迁移。本区地下水PH值多在8左右,属弱碱性水,阳离子以钠为主要成分,地球化学环境利于氟的富集。当地群众受地方性氟中毒危害也较为严重,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己迫在眉睫。
4、深层地下水量评价
4.1衡水市深层地下水开采现状
由于衡水市地表水资源匮乏,而上游入境水量和城镇排放水均为劣Ⅴ类,无任何利用价值,而每年的外流域调水多限于补充衡水湖,石津灌渠来水仅用于少数县市的农业用水;而浅层地下水多为苦咸水,因此深层地下水开采是目前支撑衡水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深层地下水被持续超量开采,造成一系列环境灾害和水资源问题,限制开采势在必行。
4.2 衡水市深层地下水资源均衡分析
4.2.1 深层地下水均衡分析
深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方式为越流,主要排泄方式为开采。全区深层水5年总补给量310704.O×104m3,总排泄量439452.5×104m3,补给量小于排泄量,从而使全区均为水量亏损区,亏损水量129571.2×104m3,水位下降3.97m,年平均水位下降0.80m。2006~2010年地下水开采总量434372.3×104m3。
与2001~2005年相比,总补给量增加了3009.1×104m3,总排泄量增加14257.2×104m3,亏损水量增加63791.5×104m3(见表2)。
表2衡水市深层地下水2001~2005年与2006~2010年均衡计算结果对比表(单位:万m3)
4.2.2 均衡计算结果
衡水市全区:2006~2010年,浅层地下水属亏损状态。全淡水区浅层水亏损30456.6×104m3,水位平均下降1.10m/a;有咸水区浅层地下水亏损34015.O×104m3,水位平均下降0.27m/a。深层地下水亏损水量129571.2×104m3,水位下降4.15m,年平均水位下降0.83m。全区5年地面累计沉降为194.85mm。
衡水市市区:深层地下水5年总补给量22433.8×104m3,主要为夺取浅层越流量,其越流量占补给量的57.0%,侧向流入量占补给量43.0%。总排泄量22740.3×104m3,亏损水量364.8×104m3,水位下降1.34m,年降速0.27m/a。5年累计地面沉降量223.96mm,平均地面沉降量44.79mm/a。
预测2015年、2020年本区需水量分别为168343.15×104m3、171439.36×104m3,2015年、2020年实现引江水后水资源可利用量147484.4×104m3/a。预测到2015年、2020年全区缺水量分别为20858.8×104m3/a、23955.0×104m3/a,供需比分别为87.6%、56.0%。
5、浅层地下水量评价
5.1浅层地下水开采现状
衡水市浅层地下水开采分为全淡水区和有咸水区的淡水区。全淡水区面积为577.0km2,包括安平、饶阳及深州的少部分;有咸水区的淡水区主要分布在故城、景县等县、市,呈零星型分布。全淡水区地下水开采因成井往往为通天管,深浅地下水开采界限不很明显。2010年,衡水市浅层地下水供水量为(包括少量微咸水)5.25亿m3,占地下水总供水量的35.0%。其中浅层淡水开采4.62亿m3,占浅层水总开采量的88.0%;浅层微咸水开采量0.62亿m3,占浅层水总开采量的12.0%。从用途看,浅层地下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生活和工业用水没有采用浅层地下水。从各县市用水情况看,安平县开采量最大为1.06亿m3,武强县最小为0.07亿m3。
5.2现状年地下水利用水平分析
衡水市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地下水是衡水市的主要供水水源,特别是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几乎全部靠开采地下水。2010年,总取用水量为11003.76万m3。在农业灌溉方面,井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衡水市达到587.58万亩,地下水灌溉用水量为13.09亿m3,平均用水定额处在中等水平为223m3/亩。2010年衡水市城镇人口102.74万人,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为4843.15万m3,人均日用水量处于中等水平为129L;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为5098.26万m3、农村人口为337.46万人,人均日用水量处于较低水平为41.4L。
6、结论与建议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以可持续利用为核心,以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为原则,科学划定地下水超采区与禁限采区,为衡水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遏制超采区扩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基础支撑。
1 加强水资源监督管理力度,控制部分地带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严格限制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以减缓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地裂缝、咸水下移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2 加快地表水调蓄工程建设,大量蓄积降水和地表水,重视外流域调水,实行人工回灌等方式增加地下水补给量。
3 大力开展节水工程,实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农业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倡种植耐旱经济农作物,大力推广生活节水洁具,最大限度节约用水。
4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等法规,制定“三废”治理方案,加强对污染企业管理检查,严禁超标排放,对新建厂要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不符合规定不予审批投产。
5 加快污水回用步伐,建立健全污水回用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付学功.衡水市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及发展趋势分析[J].水资源保护,2001,(1).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4
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我们不能说化学使环境恶化,同样,说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也不妥。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并不能对世界做什么改变,只是人们掌握了化学原理之后,在进行生产和使用其产品的过程中,让这个世界发生了某些人为的改变,让人类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对自然界造成了一些破坏,而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反过来又危害人类。
比如,农药化肥的使用,确实提高了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但其弊端不容忽视。土壤中的农药化肥残留物随雨水和灌溉水进入江河湖海,造成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水华,使水质发臭、鱼虾死亡,被污染的水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食物中残留的农药等有害物质常常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农药化肥的使用还会破坏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使生物生存受威胁。
又如,塑料等合成材料制品的使用,虽然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利,但废弃的这些物品却让环境遭到污染。由于不能降解,废弃在环境中的这些物质将长时间留在环境中,并威胁动植物的生存。有些动物因为误食了塑料薄膜之类的物品,阻塞消化道,最后痛苦死去,而植物可能由于土壤中塑料制品的阻碍,影响其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枯萎。
最近频繁曝光的“癌症村”事件,让人们看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这些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人类行为失当;另一方面也说明化学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物质对人类和自然生态会有很大的危害。
总之,我们开山采矿获取生产原料,会破坏地质地貌和森林植被;我们开足马力地生产,会排放大量有害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危害人类健康,危害动植物生长;我们生产出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影响着地球生态。当我们呼吸着雾霾弥漫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时,不会感觉世界绚丽多彩。
所以,在绪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在介绍化学这门学科应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应介绍一些给人类带来危害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有利有弊的。在科学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如何让利发挥到最大,弊降到最小,则需要人类的智慧。如果不想在一开始的化学教学中介绍化学学科应用造成的弊端,那也不必做些粉饰,以免教学过程中前后矛盾,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引起学生反感。建议删除“绪言”二字之后的“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并删除绪言内容中的最后一句“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二、“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资源,广义上是指地球上的总水量,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通过水循环得以不断补充和更新,人类利用这些水资源,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5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 可持续发展 水法
1、水资源保护的含义
水资源保护是一个国家为了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维护水资源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影响水资源的经济、生态属性的各种行为进行干预的活动。
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讲包括水量保护与水质保护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在水量方面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展水资源的多种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过量开采。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改善的需要。在水质方面,应防治水污染,维持水质良好状态,要养活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监督。
2、 我国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的迫切性
2.1、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2.2、我国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
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9%。其中黄、淮、海、辽四河流域内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2%,然而水资源才占全国的9%。从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少,水量有多余,北方耕地多而水量少,水资源短缺,因此改变水量的空间分布,使水资源合理地被利用充分发挥其效益就被提到日程上来,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就是一个很好的特例。
2.3、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受季风影响,在年内年际之间有很大变化,汛期四个月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占全年的60%—80%,集中程度超过了欧美等国家。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6
[关键词] 水资源 水环境 水利创新 水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 TV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327-1
0引言
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不平衡。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水资源的保护也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
1水资源概况[2]
1.1世界水资源概况
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003%左右,而且分布不均。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
1.2我国水资源概况[1]
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1.3我国的水资源危机
(1)我国的水资源总体偏少,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轻度缺水国家;(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这是造成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3)水资源的污染比较严重,尤其以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最为严重;(4)浪费现象严重,群众节水意识淡薄;(5)地下水过度取用,造成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第六,水利工程设施技术落后,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1.4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首先,要加强立法,将水资源的污染和治理写入法律,同时强化监督和执法,增强居民节水意识,最终保护我们的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我们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要预防污染,要对工业、农业以及城市污染的源头进行控制,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还要大力倡导节水型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最后,水资源的使用过程中要实现循环利用,在缺水地区更应大力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处理后的废水拿来开展市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缓解水资源的矛盾。
2水利施工新技术与水资源保护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水资源的保护采取了诸多措施,随着科技的进步,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在逐步完善,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明显提高。一大批引水灌溉工程、节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防洪抗旱工程、蓄水发电工程等先后兴修,原有的水利工程进行了翻修加固,新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到了水资源保护的工程之上[3]。
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以华北地区为例,该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该地区工农业的发展,国家先后建设了引滦入津、引滦入唐等跨流域调水工程,但是城市间调水还是不能很大程度上缓解华北地区的缺水压力,而国家正在实施的大型“南水北调”工程,将从根本上缓解华北地区的缺水情况。当然,后者跨地域输水工程与前者跨城市输水工程相比,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更大,这就要求工程设计及施工人员在工程技术方面要不断完善与提高。
我国的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仍以华北地区为例,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这两个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另外该地区年际降水量也不同,修建蓄水工程是解决季节性降水的主要办法,因此该地区各条河流的中上游应大力修建水库。建国初期,华北地区修建的水库蓄洪能力不强,降雨较多的季节容易诱发洪涝灾害,而在降雨较少的季节又容易引发干旱灾害,因此,随着施工工艺的提高,在原有水库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加固翻修,提高水库的蓄洪发电能力,使得该地区枯水期的水资源得到了补充。先进的施工设备是高质量水利工程的基本要求,先进的施工工艺是高质量水利工程的进一步保证,而高质量的水利工程是水资源保护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包括水利工程的基础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常态混凝土坝工程、碾压混凝土坝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等,各项技术都已经趋于成熟。以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为例,该技术就是使用填筑土石坝的大型运输,振动碾压机械,压实非常干硬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大体积,薄层碾压上升的浇筑方法,该技术速度快、投资小、效益高,目前已经被世界广泛采用。正是由于这些施工技术的提高,才促进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使得我们可以按照生产生活需要,人为地控制和分配水资源,从而能够确保水资源在旱涝季节的合理使用。另外,施工技术的创新,降低了工程修建难度,方便我们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充分开发水资源,避免了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同时保护了水环境,维持了“水资源—经济—环境”三者的平衡与协调[4-5]。
3结语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水资源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由于水资源利害的双重性质,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尤其强调合理利用、有序开发,以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体现,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我们要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当前各国都强调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必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既不能够过度开发又要保证生产生活正常用水,所以通过水利施工技术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至全世界目前的广泛共识。
参考文献
[1]万仪,杨娟.我国水资源的严峻性及其治理对策[J].福建水土保持.2001(01).
[2]谢宗惠.加强水资源保护.综合利用水资源[N].中国水运报.2006-03-13.(008).
[3]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