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货膨胀解决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货膨胀解决措施范文1
摘 要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研究通货膨胀的理论也由来已久。研究2007 年以来,我国市场物价呈现明显上涨的态势,通货膨胀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本文从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出发,进而提出具体对策,以应对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我国 通货膨胀 原因及对策
一、对通货膨胀的认识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一般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国外的经济学家一般将其分为四类:需求拉动型。当一国的经济处于持续增长阶段,国内投资热情高涨,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处在上升阶段,容易造成商品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样就会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由于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导致商品的价格上涨,这样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成本推动型。结构变动型。这是由于一个经济体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导致商品物价的上升,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结构变动型。货币供给型。当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货币供给型。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根据我国目前各项指标显示物价在普遍上涨,有通货膨胀的趋势,逼着认为,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造成经济过热。投资、消费、出口时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中国当然也位列其中。金融危机的发生,我国出口的数量要和受到了影响,而政府为了保持8%的经济增长目标,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市场的消费。我国政府“四万亿”的投资使国内的投资市场进一步扩大,再加上近年来“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措施的实施也都扩大了国内市场,拉动了国内需求。此外,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国内投资环境良好,进一步刺激了国内市场。以上措施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的压力,但同时,这些措施也是造成经济过热、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2.国际市场生产成本的提高导致我国国内市场物价上涨。近几年来,国际市场上原油、粮食、铁矿石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上涨幅度较大。而我国对石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的需求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中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我国国内市场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有所增加,这样导致商品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3.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固定投资过热。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通过固定投资的高速增长实现的。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局部过热现象,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高速增长、固定投资过热的同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日趋严重。在这样的状态下,过高的经济增长和过快的投资增长会成为出现通货膨胀的动因。
4.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国际游资来华投资,加剧了国内经济过热。由于我国近年来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国际上普遍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在人民币较小范围的升值的影响下,导致国际游资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产生了误差,他们以为人民币会大幅度的升值,这一点加大了他们来华投资的信心。大量国际游资涌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也同样加剧了国内经济过热,造成需求过剩,供不应求,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三、解决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解决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中国人民银行应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热情,缓解经济需求的高涨。
2.增加自身供给,隔绝外部输入性通货膨胀。首先、调整经济结构。作为石油等能源消费大国,我国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落实节能减排的有关措施,加快建立节能型的经济结构来应对油价等能源产品价格上涨。其次、石油、天然气市场民营资本准入。我国在不少竞争性领域已经实行市场开放,但在部分重要领域(如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公用事业等)仍然实行较为严重的市场限制,民营资本难以进入市场。这就人为降低了供给。
3.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通过利率市场的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让市场寻求合理的利率水平。把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回流到银行体系之中,降低过剩的流动性对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冲击。适当的提高利率,不仅可以增加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货币的创造,而且利率的提高将造成投资成本的加大,从而减少私人部门的投资,减低需求。此外,利率的提高会使居民减少消费,将货币存人银行为获得高利率,此途径也可以减少需求。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4.人民币升值,缓解国内物价水平。人民币升值有两方面的原因来平抑物价。首先、人民币升值会调节国际收支平衡,调整我国一直以来的顺差状态,减少外汇储备,平抑物价。其次、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对国内市场物价祈祷平抑的作用。
四、结束语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鸿沟,任何国家、任何经济体都不可避免地经历它的阻碍。但是以什么样的态度,以什么样的反应机制来进行合理的解决及调控这一常见的经济现象,显得尤为重要。在如今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金融管理机构必须居安思危,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可能带来的影响,力图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让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少一份阻碍,多一份助力。
参考文献:
[1]赵晓威,郭宁.关于我国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经济师.2010.
[2]王曼舒.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治理对策.经济问题探索.2009.
通货膨胀解决措施范文2
[关键词] 结构性通胀 流动性过剩 通胀治理
一、CPI与通货膨胀的形成
2007年我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成拉升趋势,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加大。 2007年CPI物价指数上涨4.8%,比上年+3.3%,为1997年以来最高。2007年3月份以来连续10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8月份以来又连续5个月超过6%,11月份达到6.8%,2008年1月7.1%,2月8.7%。以07年11月份为例,我国食品类同比上涨18.2%,居住类上涨6.0%,而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都有所下降。结构性的部分失调是现今市场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对人们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从07年以来的年度分析结果可知,潜在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体现开来。同时,我国与其他国家的CPI构成权重相比,居住类比重偏小。通货膨胀率大小有低估的倾向。
当今,我国处于一个开放经济之中,CPI的变化情况和国内外众多因素有较大的关联。此次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国际上某些上游产品的物价上涨。国际粮价、原油价格、有色金属价格下跌后有所反弹上涨,这些都在某些程度上导致了在部分部门的成本增加较大。在价格成本拉动的进一步推动下,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有愈趋愈烈的趋势;第二,金融市场的投资过热股市的流动性过剩和以资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格的上涨,在极大程度上促成了这次的通货膨胀的发生;第三,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影响下的巨额外汇储备的闲置,货币出现流动性过剩的情况。推究其根本原因,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失衡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就是储蓄率居高不下,有巨额的投资拉动,同时又以出口加工型贸易为主,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导致大量闲置外汇储备的闲置,同时,高的储蓄率又导致国内消费拉动严重不足,四处寻求高回报率的资金大量涌入资本和房地产市场。而房地产又兼具投资和消费的双向作用。在引起投资房价迅速上涨的同时,人们消费用房的预期价值也跟着盲目上涨,同时二者又相互影响抬高价格,让其居高不下。结论:我国的通货膨胀绝不仅仅是因为某一点原因所引起的,而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体现出我国在现阶段发展的宏观经济状况的矛盾和问题。
二、政策和建议
自97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至今,它为我国面对亚洲经济危机提供了好的途径,配合其他的宏观政策一起,合理把握金融市场的调控力度,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现今,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是要防止经济增长由迅速变成过快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我国必须制定货币、财政以及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来稳定价格的波动,防止通货膨胀的进一步恶化。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关乎民生的消费品价格,采取必要的控制手段。由肉类食品等推动的CPI的上涨在实际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稳定,国家应该重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共同作用,关注人们生活的切身利益,可以考虑定向补贴农民和低收入者,从而保证在物价上涨的大环境中,国家的安定和市场的正常发展。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在国际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也不能强行控制价格的上浮,压制制成品的价格上涨,因为在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的条件下,中间的加工商必然会承担期中的费用,减少进口和加工,这会造成市场上有求无物的隐性通货膨胀现象。而国家若是采取补贴的方法降低价格,实际上是用所有纳税人的钱去满足少部分人对某些产品的需求。对此,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就能减小价格上涨的趋势,让其逐步上升,在不触及厂商根本利益的同时,又要保证价格不会短时间内上涨过多,减少消费者对物价上涨的感觉。
3.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控制经济过热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减少资本和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控制信贷规模,央行不断调高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适当的控制投资的规模,现在很多人的资金充裕,将其投放到市场之中,无形之中,加重了流动性问题。对此,我们已经采用了调整股票市场佣金和印花税的措施。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盲目的投资的热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解决市场上过多的货币,首先,提高准备金和加息已经成为控制的手法之一,然而现今在多次加息以后,还是无法满足人们对回报率的预期,但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其次,在中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盈余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外汇市场上的盈余对中国本身已经投资过热的经济状况又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只有正确处理好巨额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升值的关系,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这个问题。
4.针对我国严重的结构性通胀问题,抑制房地产市场的飙升。住房对于大部分中产阶级来说,是重要的消费品。作为成本推动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以住房贷款为主的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多增较多。9 月末,居民户贷款同比增长30.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1.8%,比年初增加1.1 万亿元,同比多增5164 亿元。”抑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不如增加有效需求的门槛,增加首付和利息,会是降低人们有效需求的方法。减少由投资引起的,增加自身消费住房需求也是一个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传谌 刘凌波:对当前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的几点认识》财贸研究2007.5
通货膨胀解决措施范文3
关键词: 通货膨胀会计;内涵;必要性;会计模式
随着商品市场的日趋成熟,通货膨胀作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不良经济现象,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同时也对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质量带来了影响。如何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会计领域给予解决的课题。本文针对通货膨胀会计的内涵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思考和探究分析。
1.通货膨胀会计的内涵及渊源
通货膨胀会计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根据一般物价指数或现行成本数据,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加以调整,借以反映和消除物价上涨因素对传统会计报表的影响,或彻底改变某些传统会计原则,从而更真实的反应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
相对于物价变动会计来说,通货膨胀会计反映的是物价上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而物价变动会计则是从双向反映物价升降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因此,通货膨胀会计是物价变动会计的一个方面。
通货膨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断过渡的过程中产生了周期性经济危机,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平衡和稳定,通货膨胀成为经济危机深刻化与复杂化的一种反映形式。由于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会计带来的多种冲击和影响,致使传统的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彰显了许多弊端,在企业资产、负债和收益受物价变动影响的通货膨胀时期,仍以币值不变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去编制会计报表,必然不能实际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真实性。为了克服和解决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问题和影响,各国针对消除通货膨胀以及如实反映通货膨胀影响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了深入性探索,从而产生了通货膨胀会计。
2.通货膨胀会计的模式分析
通货膨胀持续情况下,人们根据物价变动对财务会计数据的不同影响,探索出了通货膨胀会计的不变币值会计、现行成本会计、现行成本/不变币值模式三种模式,构成了通货膨胀会计的基本内容。
2.1 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不变币值会计是采用价值稳定、购买力一定的单位货币作为会计计量单位来揭示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影响的会计模式,其显著特点在于用不变币值货币单位取代名义货币单位进行会计计量。通过采用适宜的物价变动指数把财务报表各个项目的历史价格金额进行换算和调整,可以比较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财务报表具有可比性,增强了可审性,物价指数客观性强,易于监督管理,有利于反映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财产的实际情况。
2.2 现行成本会计模式
采用公允价格为计量基础,资产计量和收益确认改变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要求对待资产账面价值按现行成本予以调整,再计算出现有资产由于现行成本变动而产生的尚未实现的利润或损失。资产按现行重置成本进行计量,能准确反映个别物价变动影响,企业资产信息和经营收益情况相对可靠,现行成本会计模式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正确评估企业业绩能够有效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能力,有利于保全资产投入。
2.3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模式
通常来讲,不变币值会计模式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的影响,现行价值会计模式消除特定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的影响。从理论上看,将这两种会计模式相互融合,能够有效解决物价变动带来的会计问题,既能反映一般物价变动的影响和货币性项目的实际购买力,又能反映个别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确保企业维持现有生产经营的能力,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更精确,有利于企业正确决策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3.当前实施通货膨胀会计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开放与发展,社会经济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实施通货膨胀会计,意义深远:
3.1 推行通货膨胀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市场结构的逐步完善,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货膨胀条件下继续采用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模式进行会计核算,将会导致资产计价不准确,造成资产价值不准确,利润虚增,成本补偿不足,致使会计信息失去准确性、相关性和有用性,不能实际的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相关信息使用这的决策失误。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3.2 推行通货膨胀会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
当前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加剧,成本推动,拉动需求以及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国内原材料产品价格上扬的连锁反应。面对目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我国制定了约束经济下滑的相关政策,同时也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引起的通货膨胀风险,无论是防范输入性通货膨胀还是降低贸易,货币政策引起的风险,推行通货膨胀会计都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3.3 推行通货膨胀会计是国内外会计接轨的需求
通货膨胀对于会计产生的冲击很大,为尽量减小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各国普遍采取了不同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处理方法进行规避风险,相关国际会计组织也颁布了相关会计法规。当前我国的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水平正在逐步成熟和深化,推行通货膨胀会计是实现我国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各国制度相互融合的时代需求。
4.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选择应用
4.1 相对而言,金融性企业的货币性项目占资产、负债份额比重较大,受货币购买力变动影响也较大,可以采用财务资本保全为基础的不变币值会计模式,年终按现行购买力重新编制基本财务报表补充。
4.2 对于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其存货占资产总额比重最大,且存货资产重置的可能性大,只需对存货资产进行重估计价,同时考虑固定资产,年终在基本财务报表中反映存货与固定资产等主要项目的重置成本作为补充资料。
4.3 大型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机器设备在总资产中比重较大,物价上涨时资产账面价值往往会严重低于其实际价值,可以采用以实物资本保全为基础的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年终按现行成本重新编制基本财务报表补充。
通货膨胀解决措施范文4
关键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特征;差异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经济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通货膨胀现象更是成为了各大学者研究的焦点。虽然二者是相对概念,但同时也有一定的联系。如何有效的规避经济风险是经济学中应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通货膨胀概述
1.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指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了物品在流通中的需求量,这样纸币就会不值钱,而物价也会随之上涨,是一种不正常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是当今社会的特殊现象,因为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时代才会出现通货膨胀,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时代下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要判断是不是通货膨胀现象,首先要看物价上涨的情况,如果是一种商品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就只是个别物品的供求情况;如果只是一时的物价上涨,也不能说明这是通货膨胀现象。只有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持续上涨,纸币持续贬值时才断定为通货膨胀现象。
2.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对于出现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其对社会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会促进经济的增长,政府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加大财政的投资,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通货膨胀发展得过于持久,就会对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货膨胀现象一旦爆发,那么对于社会上那些固定收入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那些收入不固定的人员却可以从中受益。而债权人也会因为通货膨胀受到损失,相反,债务人就会从中受利。
3.通货膨胀的成因
社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大概分为四点。
(1)需求扩张成因
在社会供求关系中,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话,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那么势必会造成物价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造成社会供求关系紧张的局面可能是因为货币的发行。如果货币大量发行,流通在市面上的纸币不值钱,那么势必会出现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进而引发通货膨胀。如果总需求持续增长,但是总供给服务却在增加,那么供需矛盾紧张也势必会爆发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成因
当人们要求提高自己的工资,那么企业的雇佣成本提高,势必会让商品的价格提高,如此一来,物价上涨也势必会引发通货膨胀。还有可能市场出现了垄断行为,一些利益商为了谋取高额利润就会垄断商品的价格,当价格的上涨速度超过了其成本支出的增加速度时,也容易引发通货膨胀现象。
(3)结构性原因
所谓结构性原因,不是因为供求矛盾和成本推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经济结构的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现象。例如,一种关键性的商品由于供求比例失调,导致商品供不应求,这样一来,该种商品的价格势必会大幅度上涨,由于关键性的商品的价格变化也会带动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这样一来,那些发展较快的部门的工资也会上调,而其他部门为了赶超其步伐也同样上调工资比例。但是企业的成本投入增加,生产率却没有提高,物价水平也会随着增加,经济结构失衡最终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4)货币供给量过多
在通货膨胀现象的研究领域中,有些学者持现代货币主义通货膨胀理论,该种观点认为如果货币供给量过多的话,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这对社会的资源配置以及市场运行的规律都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通货紧缩概述
1.通货紧缩的概念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的经济现象,指的是流通货币减少,而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却普遍降低。对于通货紧缩的概念,经济学家们各执己见,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对于其含义可以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即流通货币减少,供给量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且物价也随之下跌,经济衰退;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货币现象,主要的表现就是货币供给量减少,物价下降;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主要就是指物价的全面下降。无论哪种观点,总之通货紧缩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商品和劳务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的现象。
2.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对于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人们并没有像通货膨胀那样重视,认为该种经济现象的危害较小,实则不然,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同样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危害。
通货紧缩会加速经济的衰退,由于物价全面下降,各种商品的价格也随之下降,势必会让各大企业损失惨重,企业没有赚取足够的利润,会让很多商品停产,长此下去很多企业将倒闭,社会经济也必然受到影响。通货紧缩还会导致很多人员失业,企业倒闭,必然会遣散一些员工,造成人员闲置。商品价格下跌,物价下降,那么对于债务人来说也无疑是个重大打击,债务负担也会影响他们正常的投资活动,一定程度上也对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长此下去,可能还会引发银行危机。因此,其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一旦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国家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及时应对。
3.通货紧缩的成因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比,其成因较为简单,主要是货币供给量引发的不正常经济现象,大致概括为以下两点。
(1)供给方面
通货紧缩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物价下降,商品价格严重下跌主要是由于供大于求,企业生产的产品被闲置,人们对此的需求与产业生产的供给发生了严重的不平衡,供给过剩势必会导致物价下降,引发通货紧缩。尤其在2002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的现象,当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很多企业盲目投资和建设,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剩。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当时并没有很好的解决,长期下去,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和闲置,经济效益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2)需求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开放起来。但是,我国居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从消费角度分析,大多数居民都将目光放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对于其他产品的消费仍然比较保守。居民的消费需求与商品的供求不成正比,也势必会引发通货紧缩的现象。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供给能力过剩也会减少其投资需求,商品大幅度降价会让很多企业受到严重的损失,其经济利益不能很好的实现,势必也会影响企业的投资需求。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异同
笔者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均做了上述的相关阐述,虽然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个特殊的经济现象,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1)含义不同
二者的含义不同,是两个不同的经济学理念,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是货币发行量大于社会商品所需的数量,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通货紧缩则是由于物价持续下降,导致的货币升值的现象。
(2)实质不同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通货紧缩则恰恰相反,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3)表现不同
二者的表现明显不同,通货膨胀最主要的表现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通货紧缩则是物价持续下降,货币相对来说升值。
(4)产生的原因不同
出现通货膨胀现象主要是社会需求方面出现变化,供不应求时自然会引发通货膨胀。当各种成本增加时,产品价格也会随着上调,物价也会上涨。货币发行量过多,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均会引发通货膨胀的发生。
而通货紧缩的发生原因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主要由于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因而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此外,国外经济危机以及货币的供应量增长乏力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因素。
(5)危害性不同
二者的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的发生,对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增长都有了很大的影响。人们手里的钱不值钱了,其实际收入也会减少,生活水平自然下降;而债务人从中得利,债权人损失严重。通货紧缩发生时,在短期内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物品价格下降,人们购买力也就增加。但长此下去,就会大大减少投资方的投资需求,生产投资减少,社会经济也不会发展,对社会和居民生活都会造成影响。而此时,债务人负担加重,债权人从中受利。
(6)解决方法不同
由于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性质不同,其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必须要实行相应的从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的发行量,控制信贷规模。而对于通货紧缩,国家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应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
①抑制通货膨胀的相关对策
首先,国家应积极调解和控制社会的总需求。其中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只有合理的调解,以达到供求关系平衡,才能很好的控制通货膨胀的现象。政府部门应合理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收支平衡,控制货币的投放,让货币供给量与商品流通的货币量相适应,避免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其次,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国家在相应控制社会总需求的同时,也要注重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不能一味的控制需求量,而减少供给量,这样治标不治本,还会引发通货膨胀的现象。政府和相关企业都要合理控制成本的投入,减少成本,扩大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②抑制通货紧缩的相关对策
针对通货紧缩的现象,国家也应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促进企业的投资需求。同时扩大内需,积极促进居民的正当消费。还要适当增加货币的供应量,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
目前我国是市场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应遵循其发展规律,有效地实行宏观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对于那些损失惨重的企业积极扶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减轻其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完善我国各项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让居民可以正当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
2.联系
二者虽然含义不同,性质不同,危害不同,但也有必然的联系,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转化。首先,二者都是社会的供求关系出现了不平衡而导致的不正常的经济现象,都与货币发行量息息相关。其次,二者的不正常的经济现象均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此下去,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需尽快抑制。
虽然二者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周期的两个阶段,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转化是在一段时期内,国家全面的、持续的、大幅度的价格上升转化为全面的、持续的、大幅度价格下降的过程。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呈上升的趋势,美国工业开始了飞快的发展,经济进入了繁荣期,直到1929年美国出现通货膨胀现象。但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股市暴跌,物价也全面下降,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
而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化的过程也是在一定时期内,国家一旦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各国政府会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抑制形态的恶性发展,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复苏经济,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也会随之到来。
因此,二者虽然是不同的经济学概念,不同的经济现象,但是二者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互相转化,联系密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焦点话题,二者是在供求关系不平衡条件下出现的不正常的经济现象。本文阐述了二者各自的相关概述、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对策分析,并分析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可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很多因素不受控制,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因此,一旦发现任何苗头,国家应及时采取措施抑制,避免其严重危害社会的经济。
参考文献:
[1]齐晓安,李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轨迹、特征及差异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22~23.
[2]杨林.中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周期性循环研究――基于经济制度扭曲的视角[J].兰州大学学报,2011(22):55~56.
通货膨胀解决措施范文5
2003―2007年,中国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围绕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正确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节奏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既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地调整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避免了出现大的起落。
2007年下半年,根据当时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压力较大,价格上涨的压力较为突出,200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双防”目标,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通货膨胀。
进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加深,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许多国家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国内接连发生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大地震灾害和洪水灾害,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适应形势变化,7月份中央及时提出了“一保一控”方针,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尽管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多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我们高度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较好地把握了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增长速度较快、价格涨幅趋缓、结构有所改善的较好态势。
但是,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蔓延加深,对我国经济影响逐步加大,外部冲击使正在抑制经济过热、减缓增长速度的中国经济增速回落步伐较快。经济增速从2007年第二季度的12.7%下降到了2008年第二季度的10.1%,下降了2.6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只有9%,下降近3个百分点。从年度看,可能下降2个多百分点。
对此,我们既应该高度重视,又不要反应过度。这既是挑战,又是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
二、关于2009年的经济形势
预计2008年全年中国GDP将增长近10%,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2个百分点左右。据估算,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为50%左右,约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53%左右,约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和对GDP增长的拉动可能是负数。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2009年的世界经济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9日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08年全球经济增幅仅为3.9%;该组织7月份的预期增幅为4.1%。IMF还将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3.9%下调至3%,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IMF将美国2008年经济增长预期由7月份时的1.3%小幅上调至1.6%,将2009年美国经济增幅预期由之前的0.8%下调至0.1%。IMF将欧元区2008年经济增长预期由7月份的1.7%下调至1.3%,并将2009年经济增幅预期由1.2%下调至0.2%。IMF预计,经物价因素调整后,日本经济今年将增长0.7%,低于7月份预计的1.5%,IMF还将日本2009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1.5%下调至0.5%。IMF将对中国2008年GDP增长率的预期维持在9.7%不变,但将2009年增幅预期从7月份时的9.8%下调至9.3%。
受次贷危机影响,2008年及2009年发达经济体的内需将进一步下降,进而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造成影响。美国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根据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近期数据(2002―2007年)粗略测算,中国出口增长率与美国GDP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美国GDP增长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长率平均将下降5.2个百分点。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程度将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减速的程度。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受次贷危机影响,如果2008年美国GDP增速下降到IMF所预测的1.6%,则2008年中国出口增长率将比2007年下降3.1个百分点左右;如果2009年美国GDP增速下降到IMF所预测的0.1%,则2009年中国出口增长率将比2008年下降7.8个百分点左右。
初步判断,2009年虽然仍然存在重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是只要我们宏观调控措施及时得当,在外需增长显著减缓的条件下,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稳定投资,适度增加非生产性投资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关键性领域改革步伐,则2009年GDP增长率虽然可能将继续有所回落,但仍有望保持9%以上的增长,同时可以把通货膨胀控制在5%以下。
三、采取灵活审慎的态度搞好当前的宏观调控
在新形势下,为了促进经济继续又好又快发展,应采取灵活审慎的态度和方法搞好当前的宏观调控。调控的重点应由主要防通胀转为主要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为此,财政政策要从稳健转为适度扩张,货币政策要由从紧转为适度放松,并注意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作用。防通胀虽然仍是宏观经济政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但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虽然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但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这样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当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过高时,通货膨胀率会上升;相反,如果要把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迅速降下来,通货膨胀率肯定也可以降下来。但是,在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加深、国际经济不确定性显著加大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让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过快,因此,我们只要能够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即可,不必苛求把通货膨胀率过快降下来。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实际情况来看,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9%左右较为合适。经济增长速度过高会加剧许多结构性矛盾,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速度过低不利于增加就业,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可能引发通货紧缩。在充分吸取以往历次宏观调控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今后我们应更好地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保持经济适度的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第二,处理好农民增收与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中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扭转了农民收入一度低迷徘徊的局面,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今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影响了农民增收。
受石油价格高企推动的谷物燃料化、新兴国家粮食需求上升、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已显著上涨。虽然近几年我国粮食价格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但在限制粮食出口等政策的作用下,目前我国粮食价格仍然显著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粮食食品价格上涨有合理性的一面,有利于农民增收。我国农产品价格显著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为我们进一步理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提供了外部条件。逐步理顺农产品价格,兼顾消费者承受能力和生产者利益,使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在通货膨胀压力趋缓时,逐步提高粮食价格。因此,要处理好粮食涨价与控制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把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粮食涨价后,对城镇低收入者的影响可通过加大补贴力度来解决。
第三,处理好理顺资源要素价格与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今年初开始实施的价格管制是应急的措施,对成品油、电力实施的价格管制以及对食品、钢材、水泥等商品实施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于短期抑制高通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长期持续的价格管制,不仅不利于消除通胀压力,而且还会导致供给短缺与资源配置不当。在全球化的环境中,资源要素价格扭曲相当于我国对全世界的补贴。从长期来看,一旦通货膨胀压力趋缓,应抓住机遇,理顺资源要素价格机制。
理顺资源要素价格、逐步消除价格扭曲,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内在要求。当前,要处理好理顺资源要素价格与控制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把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在通货膨胀压力趋缓时,应继续有步骤、分阶段地理顺电力、煤炭、液化气、天然气等资源要素价格,不断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在防止经济增速过多过快下滑,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时,还必须十分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就业较为充分,居民、企业、政府的收入增加较多,许多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被掩盖下来。当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过快发展时,即使总量供给能够满足需求扩张的需要,结构性供需矛盾也能产生通货膨胀问题。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加剧而采取的紧缩性政策将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进而使原先在高速增长时期被掩盖下来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暴露出来。因此,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减慢是解决经济增长过快时期积累的问题的机遇。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利用增速减缓时期价格涨幅同时减缓的条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速度一定程度的减慢具有积极意义。
在目前外需有所放缓的条件下,处理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关系具有尤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通货膨胀解决措施范文6
【关键词】通货膨胀;影响;建议
每次去肯德基都点了大份炸鸡,小份薯条和大杯百事可乐这三样。所以如果涨价,我就能发现。一年前,我在肯德基的标准餐价格为21.5元,两个月前涨到25.5元。今天,竟然涨到了28.5元。这样计算的话,一年内涨幅竟达32.6%。这就是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本人在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中,对于通货膨胀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很多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之中,因此在课堂之外继续查阅通货膨胀相关资料、请教专家,并结合自身的了解体会写作了本文。
一、通货膨胀相关知识
1.含义
所谓的通货膨胀即是社会商品与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或是平均价格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从概念可以看出,一种或者儿种商品的涨价,商品某一时间段的涨价,都不能够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长期整体水平的提升。通俗来说就是,在一段既定的时间内,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2.类型
可以根据通货膨胀年平均上涨率的高低将其分为以下四大类:一是温和型,这类型的通货膨胀,膨胀率起伏比较稳定,总体上涨率低于10%,对社会经济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二是加速型,其膨胀率比温和型要剧烈得多,总体上涨率在10%以上,对经济生活会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其崩溃;三是恶性型,这类型的通货膨胀年平均上涨率都在三位数以上,如若不对其进行控制,则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完全崩溃;四是受抑制型,该类型通货膨胀,往往经济中往往存在着比较巨大的压力,但是由于政府的干预,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的朝着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1.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使得人们使用同样的钱,但是买到手的东西却变得越来越少,举例而言,原本0.5元一杯的豆浆,现在需要2元到3元才能买到,原本十几万元一套的房子,现在都超过百万,这就是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持续的物价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没有变化,但是生活水平却明显降低,从而容易造成社会生活秩序的混乱,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2.导致财富分配不均
财务分配效应也是通货膨胀带来的另一个重要影响,低收入群体的福利受到损害,而高收入群体则可以从中获取利益;在通货膨胀中以工资、利息、租金作为主要收入的群体则会受到损害;而以利润作为主要收入的群体则可以从中获取利益。同时财富的分配效益还在私人以及政府就财富重新分配上有所体现,通货膨胀就政府而言是有利的,但是对私人而言确实有弊的,政府可以从其中获得通胀税。通胀对于借款人有利而对放款人有弊端,比如小李10年前向小张借了10万元,但是小李时隔10年后才还给小张,这就小利而言绝对是有利的,而10年后的今天,10万元的购买力是不能和十年前相比的。
3.导致收入下降
通货膨胀势必会导致人们的实际收入有所下降,对于大部分工薪家庭而言,收入有名义与实际的区别,名义收入是指收入的绝对数,而实际收入则是在剔除通胀之后的收入,同样的收入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购买力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们的收入由于通货膨胀而有所降低。而同样的金额在通胀的条件下,能够买到的东西将会大大减少,举例而言,比如月薪为3000的白领,在前些年日子可以过得很不错,而在这些年,就会感到十分吃力。
三、对通货膨胀的几点建议
1.加大调整收入分配,让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有所保障
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利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人们个人收入的增长速度却十分缓慢,再加上通货膨胀对人们的生活水平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此,有必要加大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则显得异常重要。详细而言,就要建立起完善的居民收入的增长与保障机制,以提高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积极实行创业、就业政策,促进就业率,尤其是针对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应改变以往的扶贫模式,致力于为他们创造就业与创业的机会,引导帮助其将自身的各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健全并积极实施最低工资的保障制度。
2.增加个人实际收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就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还有很高的上升空间,应科学、合理提高个税的起征点使居民的实际收入有所增加。此外,还应该加快推进与改革社会保险的制度,加大对农民工很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的社会保险力度,从而有效解决退休人员、困难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从而加大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采用多种方式以不断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健全的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
3.运用宏观政策,调整通胀预期,强化价格管制改革
善于运用宏观政策,通过稳健的货币、财政政策来对调节供给,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来促进币值的稳定、通货膨胀的消除;在通货膨胀下,由于居民对货币以及货币政策的不信任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对此,政府在防治通货膨胀上要切实维护自身的权威性,以改善收入差距的恶化态势;当前采用的价格管制措施对通货膨胀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隐形的通货膨胀还十分严重并迟早会显现出来,因此,政府应强化价格管制改革。
总而言之,通货膨胀的产生使得原本收入就不平衡的经济结构更加不平衡,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地进行宏观调控,并及时做好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注重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以尽可能减少对人们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骆波,沈志宏,常虹.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思考[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0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