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1
认识到这一点,AMD开始将“价值云”作为在云计算领域开疆拓土的核心战略。“价值云就是说,云计算建设要从应用、终端用户、服务提供者的需求角度出发,满足这些需求。AMD要做的是,一方面提供更低功耗、更多核心、更高带宽、处理能力更强的服务器处理器来打造云中心,另一方面用低功耗、小体积、高综合性能的终端处理器来满足终端用户的应用需求,推动产业链整体发展。”邓元表示。
给用户带来价值
要打造价值云,就需要先了解用户的需求,云计算能为用户带来哪些价值。“对一般的终端用户,他们有看新闻、聊QQ、收发邮件、玩游戏、看电影等多元化的需求,让他们用各种不同的设备随时随地获得这些资讯,就是云计算为他们带来的价值。价值云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为用户提供不中断的服务。”邓元举例说明了价值云的概念。他认为,除了终端用户,政府、企业的云需求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之间的共性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都需要为用户提供价值。
“对终端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终端能够用很好的方式将所需要的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这些信息包括多媒体网页、高清视频、高图形需求的游戏还有图形化的报表,这需要更强的图形运算能力。而传统CPU计算在处理图形、处理多媒体方面不够有效。所以,AMD推动的是异构架构,将处理逻辑计算的CPU和处理图形计算的GPU结合起来,提高计算的效率。对数据中心管理者来说,能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处理器能耗降低一半,在供电能力不变的条件下,能支持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增加一倍。同时,电力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因此,AMD将低功耗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其次,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计算能力,因此服务器应该能够在不同的负载情况下灵活地调节运行模式,这需要处理器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另外,为了提高处理器核心之间通信的效率,AMD还收购了SeaMicro,通过结合两者的技术,能够提供更低功耗、更高核心传输带宽的服务器处理器。”邓元介绍了AMD针对不同用户所需要的不同价值而提供的技术。
推动产业链发展
要打造价值云,并不是AMD自身可以完成的。“在价值云建立的过程中,AMD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还需要在整个产业链上和各个合作伙伴推动云和端的发展,研发出更多的解决方案。”邓元表示。
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2
关键词:云消费 零售革命 企业 模式创新
引言
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的商业零售业多次重新洗牌。先是现代化的百货店取代了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供销社,成为零售市场的主流形态。后来是各种类型超市和家电大卖场为代表的专业专卖店崛起,并逐渐成为零售业的主流业态。现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信息技术引爆了零售业的又一次变革,它甚至改变了整个商业生态环境,改变了传统商业的基础和概念。
2012年主打网络超商概念的一号店实现销售额68亿元,较2011年增长250%,由网上超市购买日用品已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城市白领的日常购物选择,网上超市已开始威胁传统超市的生存。数据显示,过去的5年,中国社会零售总额增长了1.8倍,而网络零售总额则增长了19倍。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全年交易额4.5万亿元,增长幅度是GDP增幅的五倍,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已达到8.1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27.9%,占中国GDP的比例超过15%。2009年淘宝在11月11日发起“品牌商品五折”活动,此后每年“双十一”成为中国网络购物节,当日销售额从2009年的1亿元到2010年的9.36亿元,2011年的52亿元,2012年飙涨至191亿元,2013年已突破了350亿元。马云甚至预言,到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销售额将占中国零售市场份额的50%。以电子商务消费为基本特征的一个瞬息变化、发展活力倍增的新的商业时代正在全面发展,我们将其定位为“云消费”时代。
本文试从“云消费”理论基础入手,探讨云消费概念下商业零售业发展环境的新的变化,中小商业企业的新的发展机会,以及由此带来的现代零售革命。
“云消费”基本概念的提出
(一)信息化时代社会变革的基础研究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关于信息化时代社会变革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形成了诸如“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商业模式”、“执行客户时代”、零售“全渠道”等一批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概念。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概念,他在《大数据时代》(Big Data: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一书中前瞻性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一份名为《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的专题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誉称“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则提出了“数字化商业模式”的概念,认为如何在数字社会中创建持久发展的公司,并建立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是21世纪的创新型企业家面前的最大挑战。IBM公司在《2013年IBM全球首席高管调研报告》中,提出了“执行客户时代”的概念,认为在社交、移动计算、大数据和云计算“带领”下,客户主导权不断上升,企业正在迎接一场从“以客户为中心”向“客户主导型企业”的转型,首席执行客户时代已来临。近年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认识到零售业“全渠道”的概念,就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而非零售商的角度重新架构、打通商业渠道,使消费者随时随地能够获得充分的消费需求。“全渠道”也成为2013年1月美国零售联合会全球零售大会(NRF EXPO)的主题词之一。上述观点的共同点是,都认识到信息化社会对人类社会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从市场、企业的角度,看到如何应对这种变化的新的商机,认识到消费者正从过去的消费客体日益成为主体和中心。在此基础上,以消费为核心,我们提出“云消费”的概念。
(二)“云消费”以“云”为基础
“云消费”的基础是“云”,在信息技术产业专业领域指由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群,每一计算机群包括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就像成片的云连接成大片的云,在庞大的云系统中,用户可以共享资源、软件和储藏设施。以云为基础,在信息科技领域生发出一系列云概念,如云计算、云安全、云存储、云服务、云搜索、云应用、云设备、云处理等。其中“云计算”概念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正如谷歌前 CEO埃里克·施密特博士所指出的,云计算与传统的以PC为中心的计算不同,它将计算和数据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这使得计算力和存储获得了很强的扩张能力,并方便了用户通过多种接入方式方便地接入网络获得应用和服务。其重要特征是开放式的,不会有一个企业能控制和垄断它。自2006年谷歌推出了Google 101 计划,并正式提出云概念以后,亚马逊、微软、惠普、雅虎、英特尔、IBM等公司纷纷宣布了各自的云计划。目前,全球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内部80%的业务已经使用云计算。可以说,云计算是继19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巨变,代表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有无限扩展空间、具有大量虚拟化资源的新的IT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
(三)“云消费”的三大核心特征
电子商务服务的本质是满足消费。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跨时间、跨空间整合资源成为可能,商业信息传递突破时空障碍、物流网络逐步实现全通联,制约消费的一系列障碍正在逐渐消失,为此,使消费亦得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的成长机理,代表了现代商业的未来走向。笔者认为,基于现代信息互联技术,以无限扩展的云为基础,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现代消费方式就是“云消费”。“云消费” 在技术层面具有三大核心特征:“云内容”、“云终端”、“云支付”。
消费“云内容”即消费突破传统店铺存储、面积、陈列限制,突破线上线下、有形与无形的界限,突破商品与服务的界限,一切为了消费者,从消费者出发,消费者所想即所供;消费“云终端”即凡是消费者接触的任何店铺或智能电子平台(网上商店、交互电视、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都可以作为提供消费的便捷终端;消费“云支付”指消费者可以利用任何支付工具(储蓄卡、信用卡、智能公交卡、手机储值卡、支付宝网银账户、消费储值卡等),无障碍购买商品和服务,现金支付、信用支付、信贷支付一体化,支付便捷安全,且资金互通共享。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交易方式变化历程
本文试从交易成本理论入手,探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交易方式的变化。所谓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指“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罗纳德·哈里·科斯,2009)。通俗地说,只要存在社会交往,就会有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实质上是体现社会关系的成本。制度经济学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列佛·威廉姆森(Oliver Eaton Williamson)认为交易成本主要有六方面的成本,包括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成本和违约成本。在这一系列成本中,核心线索是信息的搜寻、获得及契约保障的成本。
应用交易成本理论,本文认为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内部交易阶段、外部交易阶段和“云消费”时代阶段。
(一)内部交易阶段企业内部交易效率高于外部交易
诺贝尔经济学得奖主罗纳德·哈里·科斯(Coase, R.H., 1937)在20世纪30年代撰写的《企业的性质》一文,在交易成本的框架下很好地回答了内部交易时期企业内部交易优于外部交易的基本问题。他认为:在企业内部处理交易,本身就比在企业外部进行交易有更高的效率,因为这样做可以省去中间商的费用,避免销售税费,并且可以保证稀缺的商品有更高的安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交易会固化到企业内部。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为保证企业保证内部价值链高效运作、应对及时的管理结构,会逐渐演变成层级管理制,这时,从外部市场进行采购会更有效率。在这一点上,通过规模扩张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成效会被冲淡,其他的公司将会有能力赢得并控制一部分市场份额,使得公司不得不中止规模扩张。在相对粗放的经济环境下,市场可选择的余地较小,企业内部扩张的成本低于向市场选择对接企业的成本,企业内部交易往往比外部交易具有更高的效率。这也可以解释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产业链相应配套服务不完善,电商企业为了更快、更经济地发展,也纷纷采用大而全的产业扩张模式,通常采取自建物流、自主开发全套应用软件、自建机房以及网络安全系统的方式,来支持电子商务交易的顺利完成。如当当网就在全国11个城市建设了20个物流中心,全国库房面积超过50万平米。卓越网在北京大兴建立了4.5万平方米的配送中心,还成立了自有配送公司(世纪卓越快递)。
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3
(一)云计算的概念 自从2006 年 Google 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后,各种和云相关的概念层出不穷,像云存储、云管道、云应用、云政府、云制造、云安全、云融资、云会计等等。“云”作为一种隐喻,来自于信息技术教科书中对远程环境的图片描绘。广义来看,云计算就是Internet上以服务形式提供的应用。通俗的讲“云计算”就是将大家手中空闲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化的配置。 从技术上看,云计算是虚拟化和网络计算等的延伸,但更为重要的是云计算理念本质上带来的是服务模式的转变。
(二)云计算的应用 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带动企业不断扩大规模以提升实力,这无疑会对企业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凡是需要使用信息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云计算的用武之地。云计算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应用之一,发展前景很广。(1)云计算在企业单位的应用研究。云计算使得计算资源成为一种专业服务,并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提供出来。随着云计算模式的提出和应用上的日趋成熟,企业也看到了云计算服务模式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张真昊(2013)从云计算对会计信息安全问题的影响提出了“云会计”、“云财务”的概念。(2)云计算在政府单位的应用研究。陈芳(2012)以历史制度主义的视域逻辑推演出成熟的信息社会的政府全新管理模式:网络平台型政府模式即云政府模式。将云计算应用于政府的运作管理中,组建政务云。建立了云端和点端的双层结构。其中,云端是以云计算为核心的决策、服务平台,点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执行、申请平台。武日嘎(2012)根据云计算的优势及关键技术,将云计算运用到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历程中,构造一个实现资源共享的基于云计算的云教育平台架构。云概念的引入较晚,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0年以后。现行的云计算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单位,为财务、融资、管理、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资源支持,由于技术等多方面的局限,现在的云应用大部分拘泥于理论研究阶段,云概念的应用除了计算机、网络公司外其他类型的企业涉及很少,在高校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更是少有。
(三)现行高校财务软件使用情况 从1999年、2013年两次规模较大的扩招以后,各高校的在校学生及就业人员也越来越多,随之带来的就是高等学院区域空间的扩充。各大高校纷纷从市中心往市边缘或周围地区转移,形成了总校区及各分校区的多地域存在,这样对高校的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带来了挑战。高校财务核算相对于企业简单的多,业务单一化,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高校比较常见的财务软件是天翼软件、天财软件、用友软件等等,在具体使用中存在很多的问题。(1)审批过程繁琐,效率低下。高校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财务审批有完善的规定流程,签字审批有先后顺序。票据的粘贴,签字都是人工进行的,所有的流程结束后最后在财务软件里进行记账核算。在具体执行中,往往出现前一个领导没有签字导致后续的流程无法进行,效率低下,业务总的办理时间冗长繁琐。(2)信息不透明,信息滞后,不能适时监控,不易于管理。现行的大部分高校财务软件主要体现为事后的核算,体现的是传统的事后监督,不能进行事前的以及事中的监控。
二、高校云财务框架构建
随着云计算的扩展应用,云财务的使用推广越来越广泛。现在的云财务主要实现在企业组织中,常见的云财务服务系统,主要是天道诚编制的云财务软件,它不同于用友、金蝶的财务软件在线应用+SAAS+咨询的做法,天道诚做了一块实时财务外包。每个工作人员可以实时上传自己的票据,不同权限的财务人员可以随时查看,随时处理。它通过客户端和云端,将手机与业务结合起来,充当远程财务资源和财务服务的财务中心。本文以天道诚云财务软件的构建模式为参考,来构建高校的云财务软件。
(一)构建原则
(1)及时性原则。会计准则的及时性原则要求对发生的交易性事项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信息。在构建高效云财务时也要遵循及时性原则,对发生的学校收入及支出要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像科研经费等管理涉及时间比较长的业务,在核算时应该分阶段进行核算,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做到实时了解实时掌控。
(2)重要性原则。高校的会计核算相对于企业比较简单。大体分为两块:收入模块、支出模块。在上述业务中不是每一个模块或单位都适合云操作的实现,在设置云财务的时候要根据重要性原则,对于学校经常性的、金额较大的业务加入云财务核算,相对的其他的非日常性的、金额较小的业务简单处理,可以仍然采用原有的财务软件系统。
(3)统一性原则。一是总校区与各分校区在管理上要统一。总校区与各分校区在财务管理上、日常管理上规章制度要一致。不能因为分校区的个体特征出现特殊化,从而能够保证网络信息的流通,操作程序的流畅。二是纸质文本信息与电子信息进度上要统一。报销票据可以扫描,生成电子版的数据,进而进行下一步的审批。为了统一进度,要求网络电子版在审批后,纸质版的票据及要及时汇总到会计核算部门,作为及时记账的基本依据。三是网络需求与手机信息传递时间上要统一。审批及其他需求通过网络,比如QQ、微信等,传递给审批者,同时为了能够保证审批信息的及时传达,网络信息传递与手机信息传递要做到同步,不至于出现信息传递空缺导致业务办理滞后。
(4)成本效益原则。高校云财务的建立不仅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撑,更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撑。高校云财务的生态环境包括网络层、云平台、服务层、用户层,各层次环境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存储系统、提供新型数据中心服务的 Amazon、GoGrid,电信运营商 AT&T、Verizon;在云计算的环境之下一切都是服务,软件是服务,平台是云平台的服务,基础架构是云架构的服务,提供运营的服务。 系统、平台的建设是要付出成本的,所以在构建高校云财务时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要考虑沉没成本的发生能不能带来相应的效益。
(二)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1)云计算理论。云计算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2)局域网。信息的传递收发、云平台的建立、信息的共享……无疑都要用到网络。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建立云财务要在各校区之间建立局域网络,连接各校区的信息设备,共享信息,无线处理,提高效率。
(3)扫描仪等电子设备。高校云财务的构建将会计核算处理全部虚拟化,网络化,所有的资料要通过网络上传,电子化处理。根据会计处理原则的真实客观性,会计核算需要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由此在进行业务审批时需要上传原始票据。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扫描仪等电子设备,将纸质的原始票据变成电子版并上传云平台。
(4)财务软件。云财务建立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节省核算成本,并不会改变财务的目标。云财务最终要形成反映业务的会计信息,要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些仍然需要一定财务软件的支持。
(三)构建思路及过程
(1)建立局域网络――资源的共享平台。云财务的实现需要网络服务,需要信息的传递。在各校区之间建立局域网络,将各校区办公、学生上机、上课用的电脑以及学校员工手机链接在一起,共享服务信息。
(2)建立云平台――信息的收发中枢。云平台是云财务的核心部分,是虚拟化的数据中心,也是财务核算信息的收发平台或中间环节。云平台的建设根据财务核算的目标及操作流程,分为公有云与私有云的建设。公有云是局域网络服务信息发送及接收的平台,针对学校业务相关人员包括业务办理人员、领导审批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通过网络方式提供可扩展的弹,对公有云信息的操作不需要专有的软件解析。私有云是学校数据中心内的专用云,是为财务部门人员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其提供的服务能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形成最有效的控制。私有云的建立需要高校拥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对私有云信息的操作需要专用的软件解析,譬如专业的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等。私有云的构建可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也可以将它们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
(3)建立用户端――操作者的平台第一是业务执行方。业务执行方是高校相关业务办理的相关人员,不包括财务人员。以出差报销为例,业务执行方是指出差的人员,归程后按照及时性、真实性原则,按照规定流程审批签字报销的人员,是业务的实际参与者。业务执行方按照需求端的要求出示相关票据,票据等的信息要经过扫描仪等工具扫描上传至需求端(图示②),经需求端审核(图示③)无误后向审批方发送审批请求。第二是审批方。审批方是按照学校规章制度有权利对相关业务进行审核签字的负责人。审批方通过微信、邮件、或手机提醒接收信息(图示④),执行其审批权并反馈回需求端(图示⑤)。
(4)建立需求端――财务核算的主体。需求端是高校的财务人员,是整个云财务核算的主题。是联系各用户端的中介,也是提供云财务信息提供的终结者。会计人员按照学校规章制度以及会计相关法则负责向业务执行方发出业务办理信息(图示①),在收到业务执行方上传电子信息后审核,无误后上传至各审批方进行签字审批,反馈回无误后进行会计核算,登记凭证、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提供财务信息(图示⑥)。根据会计核算流程,需求端可以分为三个端口:全控方―― 一般由会计主管人员担任),审核方――负责相关电子数据及审批文件的审核,核算方――负责最后信息汇总记账。
高校云财务构建图示如下:
(四)高校云财务使用实例――以科研经费管理为例 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了解科研的进度,掌控科研经费使用目的、用途及限额,要求在构建高校云财务科研经费管理模块时抛开传统的“三七报销”模式,采用分阶段的适时报销模式。假设现在有一个科研项目经费一共是2万元,根据科研经费使用预算,对预发生的各种可能的费用做出规划,譬如说会议费2000元,交通费1000元,参考资料费3000元,调查问卷等5000元……等等,科研项目历时2年,根据与科研负责人沟通,将科研报销分为3个阶段,在每一阶段末期或者发生相关费用时进行报销申请并核算。具体步骤如下:
(1)发出信息。高校财务方向科研负责人发出第一阶段报销信息,科研负责人根据第一阶段的各项经费支出记录对各经费支出经手人下达指令。
(2)上传信息。各经费经手人将各自的原始凭证(发票、收据等)扫描并上传。
(3)审核信息。财务人员收到上传票据信息后审核其合法性、合理性,并作出下一步指示。如果审核无误,交予下一步签字审批;如果全部或部分不合要求,退回业务方重新处理。
(4)签字审批。审批方根据需求端传递的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虚拟化签字盖章并返回财务人员再次审核。
(5)再次审核。财务人员根据返回的审批方签字信息再次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汇总记账会计端,进行最终的会计处理;如果审核有误,返回审批方重新处理。
(6)会计核算。财务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审批材料进行报销处理。出纳支付款项,会计人员记账,输出信息。
三、结论
高校云财务的构建是在“云计算”的理论基础上,结合高校现在的软件运行情况进行。本文仅仅是提出了有关的构思,具体的实施有待于进一步在的技术上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一)高校云财务的优点首先,分工协作,提高效率,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其次,通过云平台各分校、各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平台,避免了相关部门及单位之间信息不透明以及信息传递的不及时;最后,传统的费用报销过程是先收集发票,签字,审核,报销,通过云平台的财务报销模式能够根据发生的事项及时扫描传递相关票据,及时审核,较快发现问题,并且能对相关业务进行实时监控,监督。
(二)高校云财务的不足之处 一是云平台的建立需要各个环节相关人员均要参与在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人员素质参次不齐的问题,导致在操作中出现原则或方法不当的问题,所以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及相关的操作培训辅助。二是云财务概念的提出,需要有较强的信息平台技术支持,网络支持和软件支持,成本大。需要随时更新。高校可能会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选择不采用或不完全采用云财务模式。三是不能完全脱离纸质化,两种模式需要共同存在。
参考文献:
[1]张真昊、孙:《基于云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设计―― 以费用报销流程为例》,《财务与会计》2013年第7期。
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4
作为一项有望大幅降低成本的新兴技术,云计算正日益受到业界厂商的追捧,亚马逊、IBM、英特尔、微软、雅虎、EMC、Google等大型IT厂商都已涉足该领域。现在,随着云计算理念推广的逐步深入,云计算在资源最大限度利用、IT成本可精确量化、实现更广泛信息交付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多数用户的认可。毫无疑问,云计算正在成为IT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它的影响将会逐渐渗透到整个产业以及用户的应用中。那么,对于国内IT企业和用户来说,云计算会带来哪些机会呢?
三大影响
计世资讯认为,云计算将对互联网应用、产品应用模式、IT产品开发方向等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云计算将赋予互联网更大的内涵,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模式,通过云计算,更多的应用能够以互联网服务的方式交付和运行。云计算的先驱者之一―谷歌甚至强调,未来几乎所有的软件应用都可以搬到互联网上,以服务取代软件。
其次,云计算将扩大IT软硬件产品应用的外延,并改变软硬件产品的应用模式。目前,业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将云计算模式比喻为发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也就是说,通过云计算,用户可以不必去购买新的服务器,更不用去部署软件,就可以得到应用环境或者应用本身。对于用户来说,软硬件产品也就不再需要部署在用户身边,这些产品也不再是专属于用户自己的产品,而是变成了一种可利用的、虚拟的资源。
再者,IT产品的开发方向也将发生改变以适应上述两种变化。英特尔曾表示,未来的技术发展将会与“云”里的应用发生很大关联,英特尔设计的服务器平台会去顺应这种改变,在技术发展的目标中也将增加关于“云”的新内容;IBM对云计算更是投下了重注,并为此命名为“蓝云”计划。此外,现在甚至已经有专门定位于云计算应用的终端设备,其被称为“云计算计算机”。
综上所述,云计算作为一种应用模式,它的出现以及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必将对产业链的上下游产生重要影响。
用户怎么看
在云计算被认为是业界重要发展趋势,并已经受到业界厂商大力追捧的同时,手握IT投资决策权的CIO们真的了解“云计算”了吗?他们会为这一新概念埋单吗?
一项针对CIO的调查结果显示,55%的CIO表示听说过“云计算”的概念,但对其具体含义并不清楚;25%的CIO表示比较了解;16%的CIO表示很了解,并且很有兴趣。虽然有一多半的CIO仅限于了解“云计算”这一概念,不过,我们仍然很欣喜地得出这样的结论,绝大多数CIO已经开始了解和认知“云计算”的理念。
在多数CIO仅限于了解概念的发展初期,有高达58%的CIO表示云计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是目前还并不成熟;29%的CIO表示云计算将彻底改变IT技术的发展现状; 同时也有8%的CIO表示云计算虽好,但却并不适合于企业应用; 仅有8%的CIO认为云计算只是厂商昙花一现的炒作。可见,CIO们对云计算的发展前景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当然,云计算能否真正被CIO们所接受,概念的认知只是第一步,能否真正落地到企业应用中才是关键。此次的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CIO表示没有计划或者不清楚是否会采用;仅有12%的CIO表示会在1到3年内考虑应用;29%的CIO表示正在积极研究中。看来,从概念到落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被问及云计算能给企业带来哪些机会时?39%的CIO看中降低成本;34%的CIO表示云计算带给企业的是对市场的快速反应;25%的CIO认为云计算能提高业务的灵活性;也有29%的CIO表示不清楚。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CIO们对于不用再自己设立数据中心以及IT随取随用还是表现出了很大的期待。
两个着力点
不过,目前还只是云计算发展的初期,像发电一样提供IT资源,并让用户实现随取随用还只是愿景。计世资讯认为,在云计算的初期推广中,IT厂商应抓住两大着力点,即市场的两端:高端企业级用户和消费级个人用户。
在高端市场,企业级用户会逐步开始尝试构建自己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也就是现在业界所说的“内部云”。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企业级用户建立自己的云计算平台,是在对企业内部的IT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关键业务与核心数据仍运行在企业内部的计算平台上。因此,对于这部分高端企业级用户来说,接受云计算基本上就是接受一种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在低端市场,消费级个人用户更易于接受“云计算”服务。目前,诸多网站正在推出价格合理的数据在线存储服务,甚至是免费的无容量限制的存储服务:微软宣布Windows live skydrive向用户开放;谷歌正式推出了升级版的付费存储服务。相对于企业核心业务数据来说,消费者的一些普通个人文档、照片和视频等非机密文件对敏感性的要求要低得多,现在已经有了大量的个人用户正在享用云存储的服务。
链接
云计算从操作系统开始着陆
在一次与某位CIO的交谈中,他半开玩笑地说:“云计算的名字起得‘好’,真的是有点像天上的云,飘忽不定。”的确,现在“云计算”需要的是“落地”。 不久前,VMware了首款云操作系统―VMware vSphere 4,相信云操作系统的会让“云计算”走出真正“着陆”的第一步。
作为VMware Infrastructure 3的升级,却并没有沿用Infrastructure 4的称谓,而是改名为vSphere 4,那么其究竟有哪些与“云计算”相称的功能和特点呢?虽然说云计算是一定要建立在虚拟化的基础上的,但仅仅具备虚拟化的功能,肯定是不能够被称为完备的云操作系统的。那么,较之此前的虚拟化产品,VMware此次的云操作系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VMware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张振伦表示,如果说上一代的虚拟化技术重点应用在节省用户投资,通过服务器整合有效减少数据中心的物理服务器数量上; 那么,作为新一代的云操作系统,其应用对象的范围则从单个服务器整合,扩展到了整个服务器集群,其重点集中在构建高可用、精确的动态资源分配、提高运行效率和降低成本等多个方面。“虚拟化的价值已经从节省投资成本逐渐扩展到了降低运营成本,也就是说,更专注于商业价值的创新。” 张振伦说。
此外,VMware vSphere 4更强调帮助企业构建内部云。“现在,业界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外部公共云,希望利用新的应用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而VMware希望能够从帮助企业构建内部云开始让‘云计算’落地。”张振伦表示,“当然,在构建内部云之后,内部云和外部云如何协同,如何跨越内部云和外部云,如何形成一个虚拟私有云,这就需要另一个层面的功能去完成,而这部分功能我们计划在下半年的产品中会有所体现。”
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5
关键词:云计算 基础构架 结构 层次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241-02
云计算技术被认为是继个人电脑 、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互联网革命”,诞生伊始就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下面我们从云计算的概念、类型和基础架构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是利用本地或远程服务器(集群)的分布式计算机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包括计算、存储、软硬件等服务),它是对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及分布式数据库的改进处理、融合和发展。
通俗的讲,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服务方式,将传统的以桌面为核心的任务处理转变为以网络为核心的任务处理,利用互联网实现自己想要完成的一切任务处理,使网络成为传递服务、计算力和信息的综合媒介,真正实现按需计算,多人协作。通过云计算的大规模应用,未来计算资源或许像电和水那样可随时获取,并按使用量进行计费。
2 云计算的类型
从部署方式来说,云计算可以分为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公有云是互联网上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私有云则是一种专有的云环境,是针对一个组织单独构建的互联网服务,该组织拥有基础设施,可以在此基础设施上部署应用程序,并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提供有效控制。混合云,也可称为虚拟私有云,它提供的服务运行在一个公共的云基础设施之上,但通过虚拟专用网(VPN)限制对它的访问。
IaaS,指的是将硬件设备等基础资源封装成服务供用户使用,在此环境中,硬件及网络资源可以被划分成一个个的逻辑计算单元,IaaS管理工具可以保证多个逻辑单元协同工作起来。
PaaS,是对资源的抽象层次更进一层,它提供用户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
SaaS,是将某些特定应用软件功能封装成服务。
3 云计算的基础架构
云计算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服务,解决云进化、云控制、云推理和软计算等复杂问题,其基础构架可以用云计算体系结构、服务层次则和技术层次来描述。
3.1 云计算体系结构
云计算平台是一个强大的“云”网络,连接了大量并发的网络计算和服务,可利用虚拟化技术扩展每一个服务器的能力,将各自的资源通过云计算平台结合起来,提供超级计算和储存能力。云计算体系结构如图:(见图1)
云用户端:提供云用户请求服务的交互界面,也是用户使用云的入口,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可以注册、登录及定制服务、配置和管理用户。
服务目录:云用户在取得相应权限(付费或其他限制)后可以选择或定制的服务列表,也可以对已有服务进行退订的操作,在云用户端界面生成相应的图标或列表的形式展示相关的服务。
管理系统和部署工具:提供管理和服务,能管理云用户,能对用户授权、认证、登录进行管理,并可以管理可用计算机资源和服务,接收用户发送的请求,根据用户请求并转发到相应的应用程序,调度资源智能地部署资源和应用,动态的部署、配置和回收资源。
资源监控:监控和计量云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以便做出迅速反应,完成节点同步配置、负载均衡配置和资源监控,确保资源能顺利分配给合适用户。
服务器集群:虚拟的或物理的服务器,由管理系统管理,负责高并量的用户请求处理、大计算量处理、用户WEB应用服务,云数据存储时采用相应数据切割算法,采用并行方式上传和下载大容量数据。
用户可通过云用户端从列表中选择所需的服务,其请求通过管理系统调度相应的资源,并通过部署工具分发请求、配置WE应用。
3.2 云计算服务层次
云计算的服务层次是根据服务类型即服务集合来划分,体系结构中的层次是可以分割的,即某一层次可以单独完成一项用户的请求而不需要其他层次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
3.3 云计算技术层次
服务接口:统一规定了在云计算时代使用计算机的各种规范、云计算服务的各种标准等,用户端与云端交互操作入口,可以完成用户或服务注册,对服务的定制和使用。
服务管理中间件:在云计算技术中,中间件位于服务和服务器集群之间,提供管理和服务即云计算体系结构中的管理系统。对标识、认证、授权、目录、安全性等服务进行标准化和操作,为应用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程序接口和协议,隐藏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和网络的异构性,统一管理网络资源。
虚拟化资源:指一些可以实现一定操作,具有一定功能,但其本身是虚拟而不是真实的资源,如计算池、存储池和网络池、数据库资源等,通过软件技术来实现相关的虚拟化功能,包括虚拟环境、虚拟系统、虚拟平台。
物理资源:主要指能支持计算机正常运行的一些硬件设备及技术,可以通过现有网络技术和并行技术、分布式技术将分散的计算机组成一个能提供超强功能的集群用于计算和存储等云计算操作。
4 结语
云计算作为下一代IT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推动和蓬勃的发展,但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国内在云计算领域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不足,目前国内所建设的云计算中心,更多的投入是在硬件建设的部分,缺乏在基础软件设施层面对云计算模式的支持。同时信息系统和网络设备使用的关键芯片、核心软件和部件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存在着安全隐患。总之,虽然云计算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服务和计算模型。它展示了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涉及了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人们,并将最终彻底影响和改变改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范文6
服务管理是企业IT项目的重点之一,而在业务变更迅速、虚拟化大行其道、云计算离用户越来越近时,服务管理又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今年2月,Pulse 2009在美国落幕,IBM在大会上隆重推出了它构建智慧地球的核心理念之――动态架构。服务管理、虚拟化、高效节能、资产管理、信息基础设施、业务弹性和安全性是构成动态架构的七大元素。而服务管理则是其动态架构的核心。
在之后的Pulse巡展北京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IBM大中华区Tivoli开发部总经理及IBM中国开发中心云计算总监谭瑞忠说道:“IBM的服务管理,要解决的首先是企业遇到的一些迫在眉睫的挑战:我们知道,Server Room里85%的计算资源被闲置,而投资方面,有80%的投资用来维护运作,并不是带来创新。这种浪费是可观的。”
那么,从业务到IT,服务管理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作为一个数据中心的管理者如何把这些企业想要的东西串起来,是IBM Tivol服务管理要做的工作。谭瑞忠打了个比方:“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海港的概念,现实物流中研究的就是怎么样把货物集中到一个港湾,怎么样负责调配各种资源来支持轮船。在计算中心也有相似的理念。而这种IT‘港湾’的有效运作就需要依靠服务管理,需要从业务到IT的资源整合。”
在这种整合中,存在两项核心技术:数据库和事件管理平台。首要就是数据库技术,业务种类的增加和变更,随即便会有对应的数据库数据的增加,所有设备的电子化也形成了大量的数据,需要技术将这些数据整合。这其中,性能分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做一些对于性能的分析,向商务靠拢,通过数据分析转化成对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可以返回到IT部门,重新管理环境。另一个技术核心是事件管理平台。企业的现实活动中,很多数据是通过一个事件产生,这样,任何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或者任何一个应用出现故障都会产生事件,如何让这些事件联系起来?
谭瑞忠举例道,“比如,一个服务器宕机了,对于业务和应用的影响,可以通过不同的数据服务器把一个事件和其他事件关联起来,一个事件是网络宕机的,但是另外一个数据源,可能因为去年发生了海啸或者地震把数据中心损坏了,最后反映到管理人员的数据是一个完完全全跟他相关的最终的原由,并不是一个数据。”事件管理是Tivoli提供的一个重要技术。
把IT资产和非IT资产整合在一起,给业务领导全面一致的视角,对于CEO、CIO、对于业务领导怎么实现更快的业务创新是有相当大的帮助。与IBM今年侧重行业的战略一致,Tivoli的服务管理也开始给重点行业打包解决方案,在电信等行业有比较成功的应用。
云计算是IBM2009年的重点之一,而服务管理更是在云时代有了新的挑战。在企业客户环境里面,云计算和动态架构是一致的――它们提出的特性,实现动态架构和实现云计算达到的特性是相吻合的。它们都要求实现动态资源的部署,要求运用虚拟化,优化技术,能够达到快速管理的功能。
以运用虚拟化技术为例,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Tivoli软件总经理许伟利说道,“如果是一台机器服务一个应用,那么比较容易调配和监控。但在―个虚拟的环境里,就可能会出现不可控的情况,都是虚拟化所产生的复杂度。当企业中―个服务器服务十个或十五个应用,它的复杂度就会越来越高。怎样把虚拟的参数在仪表盘里清晰地显示出来?怎样把虚拟环境下面的应用占用资源的数据能够总结出来?IBM也正在跟VMWare等厂商合作,提供一些解决方案,能够把它的环境参数显示到我们的服务平台上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