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营销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区营销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区营销论文

景区营销论文范文1

[关键词]棠溪源风景区;营销策略;7P营销组合

一、棠溪源风景区概况

棠溪源风景区位于河南省西平县城西南,距离县城42公里,南边紧邻嵖岈山,西北边与之乡泌阳交接,西边靠近舞钢市的石漫滩水库。景区附近的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路过西平境内。因为它是棠溪源头,所以得名棠溪源。该景区共分为棠溪湖、棠溪峡、跑马岭和蜘蛛山4个游览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融为一体,自然景观有金牛泉、蝴蝶泉、千层岩、仕女图、卧狮石、仙人洞、老君洞、水帘洞等;人文景观有韩非试剑石、酒店冶铁遗址、鬼谷子演兵场等。这些景观遗迹还各自存在着一些神奇独特的传说。

二、景区营销问题分析

(一)产品定位较模糊

产品定位是营销策略中最核心的问题。棠溪源风景区共分为四个具体功能不相同的景点,各景点自身产品定位不清晰,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到混乱。同时各个游览区的服务分工不明确,使景区的旅游价值大打折扣。另外,该景区旅游产品在营销工作中,完全采用无目标的大肆宣传,缺乏对产品清晰的定位。

(二)宣传方式较传统

景区的宣传方式主要就是旅行社广告和广播电视,渠道较为集中,这样的方式导致景区的宣传范围也是有限的。以景区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对景区的宣传将会是营销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宣传是否做到位,直接影响景区的客流量和知名度。因此,传统意义上的这种简单的宣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景区成长的需要。

(三)价格制定不合理

经过对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发现,在附近的城市中,与棠溪源景区同类型且比棠溪源发展更早、发展更成熟的景区有很多,较近的比如舞钢市的石漫滩景区,驻马店市的铜山湖景区,这些景区目前的门票价格为20元/人,而棠溪源景区如今的门票价格就已经定在了30元/人,由此可见,这样的价格对于像棠溪源这样的起步不久,想要开拓市场的景区来说并不是明智的决定,很可能会被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所淘汰。

(四)缺乏专业人员

景区内的工作人员并不少,但保洁员占到很大数量,而拥有专业知识或者说旅游相关专业出身的人员极度匮乏,这也给景区营销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五)服务内容空白化

营销工作中,景区一直未提及与景区服务相关的内容。要知道景区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景区在游客心中将会留下怎样的印象。所以,服务项目空白化问题,对景区的营销过程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三、棠溪源风景区7P营销组合策略

(一)产品策略(Product)

1.现有产品清晰定位通过分析研究对景区的四大主要游览区进行简单定位。(1)棠溪湖景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冶铁炉等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资源丰富且观赏度高,吸引力强。主题:文化景观游;功能:学习,游乐,健身;形象:剑之魂。(2)棠溪峡景区山峰险峻、飞瀑流泉、植被茂密、原始洁净、植被覆盖率高,兼具山、水、洞、林、池、瀑等资源。主题: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功能:观光、登山、农家乐;形象:平原氧吧。(3)跑马岭景区是旅游区东部的边界,海拔可达500米左右,是一长方形山岭,山顶较为平坦。主题:自然风光、游玩寻乐;功能:登山、烧烤、夏令营;形象:儿童乐园,健身强体。(4)蜘蛛山景区地处整个景区的中心位置,庙址及古寨尚存。主题:宗教遗迹游;功能:观光、登山、朝拜;形象:始祖之山。2.产品层次合理设计旅游产品在设计上应该把游客的需求作为主要出发点,从三个层次上来考虑整体旅游产品的设计。第一个层次是核心层,就是旅游者所需要获得的最主要的利益。棠溪源风景区的核心层就是它自身存在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以及各个景点的独特景色,构成了这个拥有核心旅游价值的景区。所以,棠溪源风景区只需要将它所拥有的资源开发出来,就足以给游客带来他们需要的核心利益。第二个层次是形式层,包括旅游产品质量、风格、特点、式样、品牌和包装。棠溪源风景区是祖之源、剑之源、水之源,可设计一些独具特色的产品,比如,针对祖之源,允许游客在始祖庙上香,悬挂始祖画像,讲述始祖生平事迹,开设历史讲堂;在冶铁遗址处,将铸剑现场重现,使游客真切地感受到古时候的铸剑冶铁场景。至于水之源,只可以在旅游全程,在森林中,在小路旁,隐蔽的放上一些音乐播放器,播放一些轻音乐,尤其是一些水声,如果可以,可收录棠溪峡的水声搭配上森林的风声再加以鸣蝉谷的鸟叫声,感觉应该会很不错。第三个层次是附加层,这是指景区为旅游者提供的额外的利益和超出所值得服务。比如相关的信息咨询、优惠措施、福利折扣、细致入微的服务等,景区工作人员应贴心地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尽量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二)渠道策略(Place)

1.旅行社与网络相结合。首先将景区推荐给各地的旅行社,与各地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的营销渠道,由旅行社对该景区做进一步宣传。由于西平县的旅行社很少,所以景区应将合作的旅行社范围扩大。另外,为了弥补西平县自身的这一不足,景区应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为游客提供各项服务和景区相关信息和折扣,且将旅行社信息与网站信息相链接,信息共享。2.旅游宣传片。为了更好地使景区走进旅游者的视线,旅游宣传片具有不错的吸引性,同时也在音像店开辟了渠道。景区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和西平电视台的相关工作人员来协助完成宣传片的制作,可以采用嫘祖或棠溪宝剑方面的题材。如果开销过大,景区也可以考虑由景区内部工作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视频的制作过程,时长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最长不要超过十分钟,突出重点,留有悬念,给游客遐想的空间。

(三)价格策略(Price)

1.渗透定价策略。由于棠溪源风景区目前的客流量还不是很多,知名度还比较低,最重要的是维持经营,等待市场转机,企业管理人员应采用渗透定价策略,采取低价售票,以此来低价吸引游客,获得发展机会。在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提高或维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短期内打打价格战是很有必要的,在获得更多旅游者关注的同时,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创造新的旅游价值,虏获旅游者的心,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费者和回头客,更好地开拓景区的旅游市场。2.适当折扣策略。常见的折扣定价策略主要有数量折扣、季节折扣、现金折扣、实物折扣、促销折扣等,棠溪源景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折扣方式,可以以淡旺季为主要因素选择季节折扣,也可以采用赠送旅游纪念品的实物折扣方式等等。

(四)促销策略(Promotion)

1.旅游广告。根据棠溪源风景区的发展现状,需要设立的旅游广告目标应该是告知型目标,也就是告知旅游者新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新特色、价格情况、各种的旅游服务项目、景区形象、位置等基本情况,运用简洁且生动的话语吸引旅游者的注意,从而起到广告的作用,使得景区的宣传工作取得一小步的成功。2.旅游营业推广。以棠溪源拥有的资源来看,在景区开办节事活动将是不错的选择。节事活动即是一种旅游吸引物,最通用的定义是:有主题的公众庆典。对于景区而言,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有利于景区关于节事旅游理念的创新,有利于加深景区中节事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扩大节事活动的营销作用来吸引更多不同类型和需求的旅游者。通过对棠溪源风景区的研究,初步设计中认为该景区在现有的条件下至少可以开展的节事活动可以归结出两大类,一类是文化庆典,另一类是音乐节。

(五)人员(People)

1.出色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是整个景区的指路明灯,所以,一定要足够的出色,至少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储备,能够应对市场的变化,制定景区的相关管理规定,有较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2.专业的营销人员。营销工作的进行必须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参与,一个景区的营销工作的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景区的经营,所以,在人员配备上应严肃对待,不走关系,面向社会聘请一些有专业知识或营销经验的员工,然后对相关的营销工作人员进行一定时期的培训,并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的考核,确保营销工作的成功。3.高素质服务人员。服务人员是景区工作人员中与游客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机会最多的人员,素质一定要高,要有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游客热情,真诚,为游客提供最贴心的服务。除此之外,为了使服务更加个性化,在不同的景点服务员着装应有所不同,例如,在嫘祖庙等庙宇处,工作人员应采用嫘祖时期的装扮或古装,在战国冶铁炉处,应穿铸剑工人的衣着类型等等。

(六)有形展示(PhysicalEvidence)

1.制作景区模型。可以结合景区的外观,特色,制作出一款能够涵盖棠溪源景区布局的全景展示模型,并以此实物来向游客介绍景区的大致情况,从而实现一定的营销目的。由于景区的各个景点分布有序,更有特色,制作模型相对容易且有影响力。2.设计图片效果。对于棠溪源这样一个有山、有水、有树、有鸟的景区,可以通过设计图片的动态或是其他效果,将景区的宣传图片制作成影集或是画展的照片展示,或者发放一部分的由景区各景点中具有特色的图片组成的旅游纪念册,使游客眼前一亮。3.录制视频引导。由于该景区的森林面积比较大,为了使旅游者更好地在景区中参观、游览,不至于在景区中迷失或在游览过程中感到迷茫,景区工作人员可以简单的录制一段游览景区的路线引导视频,并对该视频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使其只显示景区道路和景点名称,具体的景色图像还需要游客进入景区,亲身体验景区内的美景。

(七)服务过程(Process)

1.亲和性。景区为游客提供的各种服务应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前提,针对不同地方的游客采取不同的对策,如对于驻马店市的游客,工作人员可直接以方言与之对话,更显亲切。主动地多与游客进行交流,向游客推荐景区的特色、魅力景点,若游客感到困惑,则主动询问,认真解决游客遇到的问题,耐心、细致的解答游客的问询,关心游客的感受,使其感到宾至如归。2.专业性。相关服务人员应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和考核,应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为游客提供一些专业性的解答,传播专业的文化知识,使景区的服务质量整体上升。同时,考虑到景区的实际情况,服务内容应紧紧围绕景区资源及其塑造的文化氛围进行,更加鲜明地表现出各个景点的形象定位。3.全面性。不只是在导游讲解、问询窗口处,在游客需要的其他方面也应有相应的服务,比如停车场、茶水间、洗手间等。景区应在各需要处都设置指示标志和解说系统,包括全景图、指路牌、忠告牌和服务牌,统一颜色和字体,中、英文对照。另外,满足游客好奇心,在一些娱乐项目上设计游客参与的活动,如让游客参与体验铸剑过程,参与进行节目表演,参与一些植树活动,参与体验养蚕缫丝的过程,这一亲身的经历有助于增加游客的兴致,获得更多的关注,从而提高游客满意度。

作者:王涌涛 单位:平顶山学院旅游与规划学院

参考文献:

[1]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莫里森.中国旅游的国际营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景区营销论文范文2

关键词:扩散效应;增长极;哈大齐工业走廊

增长极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地区纷纷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力图打造区域增长极来带动经济发展。学术界对极化效应的著述较为丰富,对扩散效应的研究则较少。虽然打造区域增长极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会带来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从而对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一、扩散效应的发生机制

(一)增长极概述

根据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理论,由主导产业中的创新企业在某些大城市进行聚集而形成的产业之间密切协作关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这些企业通常是位于城市中心,具有生产、贸易、金融、信息、运输、服务和决策等多种功能,就像一个“磁极”,能够对周围地区的生产要素产生吸引作用,同时也能将自己的生产要素扩散到周围地区,从而既促进自身的经济增长,又推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佩鲁将这样的“磁极”成为增长极。增长极包含了两方面内涵: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的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分别指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生产要素的吸引作用和扩散作用。前者容易造成核心地区与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后者使得增长极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2]。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是同时并存的复合过程。在经济开始起飞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占主导。当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扩散效应占主导。关于生产要素,笔者认为,不应仅包括资本、劳动力和科学技术,还应包括信息、制度和文化习俗等更广义的范围,它们共同作为扩散效应的载体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扩散效应的发生机制

扩散效应的发生主要可以概括为在中心地区影响下以区域生产要素量的聚集和质的优化等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增长。本文中笔者从产业带动和区域环境改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产业关联带动扩散效应的发生。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关联的方式主要有产品劳务联系、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劳动就业联系和投资联系。当中心区的产业经济处于发展时期,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扩大,但由于运输成本的问题生产企业只利用当地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对周边地区产业的前向关联效应很弱。另外,创新企业获得的高额垄断利润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造成了周边区域内资本和劳动力的净流出,进一步延缓了当地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整个区域内极化效应占主导,扩散效应不明显。

当中心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处于成熟阶段,众多厂商的进入使得市场竞争性增强,新产品的生产趋于标准化,中心区的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为进一步获得竞争优势,厂商增加了对区农业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需求,甚至将生产线转移到区,使得中心地区产业对当地产业的前向关联效应增强。前向关联效应的增强又进一步带动了资本和劳动力从中心区向区的回流,促进了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整个区域内的扩散效应不断增强。

2.区域环境的改善促进扩散效应的发生。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经济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水源、矿产、气候等等。人文经济条件包括人口、能源、法制、行政效率等等。不同要素禀赋的地区受扩散效应波及的程度和方向都不同。扩散效应具有选择性。从扩散效应的空间方向来说,扩散效应的强弱和距离成反比,并且通常沿着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输送,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从扩散效应的波及程度方面来说,扩散效应受到区不同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政策措施的影响。一个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拥有较高的市场效率和投入产出水平,使得扩散效应回流的生产要素能够在当地得到更优的配置,从而带来区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而这样的地区往往成为新的增长极。总而言之,一个地区受扩散效应的影响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综合经济环境相关,与前者成反比,与后者成正比。

二、“哈大齐工业走廊”概况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简介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指由黑龙江省的省会哈尔滨经大庆到齐齐哈尔,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为837.1平方公里的新型工业经济园区。这三个城市形成一条直线,从哈尔滨到大庆,从大庆到齐齐哈尔,各100余公里,沿途包括位于哈尔滨和大庆之间的安达和肇东两个县级市。“哈大齐工业走廊”位于松嫩平原腹地,该地区以肥沃的黑土著称,草场广阔。走廊内及周边地区盛产玉米、大豆和中药材,奶牛等畜牧业发展迅速;食品和药材加工原料充足。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市是黑龙江省装备、石化、食品、医药工业最为集中的地区,科技人才实力较强。走廊绵延280余公里,三市之间高速公路基本贯通,基本上形成了以大庆为中站的两小时经济带。

(二)“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经济情况分析

2006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市的GDP分别为2094.1亿元、1620.3亿元和481.6亿元,人均GDP分别为21374元、60493元和8860元。从GDP角度可以看出,哈尔滨、大庆两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要大大高于齐齐哈尔市。三市的产业结构总体上呈现重化工业特征,第二产业产值占到三市总产值的55%。其中大庆市的第二产业最为发达,2006年产值为1387.7亿元,占该市GDP的85%,第一、三产业产值分别为50.8亿元、181.8亿元,分别占该市GDP的3%和12%。哈尔滨市的第三产业最为发达,2006年产值为1010.8亿元,占该市GDP的48%,第一、二产业产值分别为312.4亿元、770.9亿元,分别占该市GDP的15%和37%。齐齐哈尔市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为121.1亿元、141.9亿元、218.5亿元,分别占该市GDP的25%、30%和45%。①

三、“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扩散效应分析

黑龙江省在“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规划中将重化工业作为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从短期来看,笔者认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会产生巨大的极化效应,而扩散效应相对较弱。但从长期来讲,扩散效应将会逐渐超过极化效应,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

(一)短期内“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在省域内的扩散效应较弱

1.投资环境的巨大差异使得资本和劳动力向走廊内净流入,区的经济发展暂时难以获得足够的生产要素支持

“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经济基础要优于省内其他市区。政府在用地政策、财税政策、科技与人才政策、投资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优惠措施。经济基础和政策环境的不平衡使得工业走廊的经济规模在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前,生产要素不可能向区大规模流出。区在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情况下难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使得在发展初期,“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扩散效应较弱。

2.将重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短期内对地区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

“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产业发展定位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除食品工业以外,其他产业都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周边县市的经济结构以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缺乏足够的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经济基础的巨大差异使得“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产业链条难以迅速延伸到周边地区,对区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强。另外,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业特征使得“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创造的就业数量有限,难以有效解决周边地区的就业问题。

3.市场垄断的存在限制了扩散效应的延伸

扩散效应的发生需要在中心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一个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需要存在一个专业化分工和彼此竞争的企业群体。笔者认为,扩散效应与区域内市场的垄断程度成正向相关。垄断使得市场交易内部化,厂商数量变小,市场规模萎缩,创新能力弱,从而对区域内产业带动作用小。垄断企业发展产生的扩散作用较弱。

首先,垄断企业内部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削减了同行业企业的市场空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规模庞大,并且原材料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大部分环节在企业内部完成。这种企业内部一条龙式的生产方式虽然可以节约成本,但也阻止了各个环节上外部企业的进入,造成市场垄断,挤压了区同类企业的生存空间。

其次,单一的产业结构和稀少的企业数量限制了服务行业的发展。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数量较少,并且产业结构单一。结构和数量的特征使得这些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以直接为主,从而市场中介等生产服务类企业无法发展,市场交易不活跃,对周边地区就业机会的创造较少。

最后,社会保障的不平衡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内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水平要高于非国有企业职工,更高于周边县市的劳动者。社保水平的差异使得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区内国有企业高素质劳动力过于密集,即使人力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下降也难以将其配置到资源稀缺的县市。区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本支持,经济发展缓慢。

(二)长期内“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在省域内将带来较强的扩散效应

随着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区内的人力资本价格和土地价格将会上涨,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等城市化问题将会凸显。生产和生活成本的上升使得工厂和劳动力外迁,生产要素流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并有能力承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市的产业转移。

1.“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扩散效应将首先沿着滨州铁路沿线传递

滨州铁路是贯穿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市交通的主动脉,又有哈大高速相伴随。三市处于广阔的松嫩平原上,交通十分发达。随着“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进一步开展,三市的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由于滨州铁路沿线经济基础优于其他地区,扩散效应的发生必然沿着滨州铁路进行,带动沿线肇东、安达、杜尔伯特三市县经济的发展。三地产业将被纳入到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市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条中,进而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2.“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扩散效应将率先依托周边县市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实现

工业走廊内部及周边地区发展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正因为如此,“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规划将食品加工工业作为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农业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地区农业生产也将呈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特征。伴随市场消费需求的扩大,一些从事食品加工生产的乡镇企业将会涌现和聚集,从而使得食品加工业将会先于其他产业形成规模,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将会加速当地资本和劳动力的积累,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扩散效应与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同步扩大

“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首先将促进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座城市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市区建成面积的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市民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其次,将促进市郊及乡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市城市化进程必将对其他地区产生示范效应,使得当地的软、硬环境建设向现代化建设的标准看齐。环境的改善不但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也会产生新的聚集效应,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扩散效应与城市化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四、提高“哈大齐工业走廊”扩散效应的政策措施

在可预期的时间范围内,“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将对区域内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但如果政策措施处理不当,有可能加剧极化效应,大规模的扩散效应则无法实现。二者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凸显,收入差距扩大,影响社会稳定。这些可能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与中国目前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相背离,因此必须合理规划,把握正确的经济发展方向,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1.要结合地方特色大力发展农牧产品加工工业。“哈大齐工业走廊”内拥有肥沃的黑土和广阔的草场,但长期以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产值一直不高,就业效应和财富效应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资金和技术,以及科学合理的规划。当地政府应该将农牧业的发展提高到和工业发展同等的地位上来,将农牧业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定位为面向全国以及世界市场,并加强政策和资金、技术的扶持力度。应该加快食品工业产业升级步伐,实施标准化生产,对农牧业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开发新产品,注重营养价值的提高和口味的改善,加强品牌建设,建成以绿色食品为特色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

2.加快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对国有企业负担的社会职能进行剥离,如学校、医院等机构通过资源整合让其自负盈亏,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减少国有企业在生产链条各环节的垄断程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市场竞争。对企业的福利制度进行改革,由免费发放生活用品向提高资金补贴转变。创造良好的环境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改变资源型城市单一的产业结构,促进各城市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3.加强学习交流,开拓渠道促进人才流动。可以组织各级地方领导到市党校进行集中学习,提高执政水平。同时应当选派专家学者到基层,对当地劳动者进行技术培训,大力发展适合当地产业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水平,建立各地学校教师间的交流机制。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将农村纳入到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当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待遇水平,想方设法留住人才。

4.加强地方信用环境建设,建立有效的融资体系。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政府官员和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其次,加强执法力度,对于欺诈、违规经营以及恶意欠款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再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确保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获得真实可靠企业信息。最后,大力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鼓励邮政储蓄在农村地区增设网点,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同时应当鼓励农村地区金融创新,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融资体系。

参考文献:

[1]茶洪旺,李健美.区域经济管理概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0-165.

[2]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经济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4-256.

[3]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6-87.

[4]孙久文.区域经济规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8-167.

[5]胡欣.中国经济地理[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50-365.

景区营销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环境;创新绩效;重庆市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区域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该区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各区域间区域创新能力不同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我国的现实情况是:西部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远远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欠发达地区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必须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着手,将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作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而从系统学的角度来看,区域创新能力又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系统各部分必须协调、均衡发展,任何一个部分的薄弱都将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课题组的同志推出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将区域创新能力定义为: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并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划分为五个要素: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这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区域创新能力系统。因此从研究区域创新能力体系的内在作用机制着手,对于协调发展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给定资源条件限制下,区域创新环境是决定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与区域创新环境密切相关,创新绩效方面的差别并不能简单地由投入方面的差别来完全解释,创新环境的影响也相当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着手对区域创新能力内部关系做初步探讨。

目前国内有些学者关于创新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有所研究,如王树林(2002)区域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盖文启(2002)论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环境;刘顺忠(2002)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官建成(2003)区域创新机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唐厚兴(2005)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分析与评价。但关于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方面,少之甚少,赵付民、邹珊刚(2005)区域创新环境及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将区域创新环境用政府主导的环境因素、市场主导的环境因素、区域价值观与文化来表示,用创新产品产值来表示创新绩效,得出结论:由政府、市场、价值观与文化三个层面构成的创新环境解释了区域创新绩效差异的大部分,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影响。本文试图采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里面的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的定义和构成要素,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1重庆市区域创新能力及创新环境总体概况

自2001年以来,重庆市区域创新能力总体排名一直呈上升趋势,重庆市2005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l0位,5个分指标中,知识创造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都保持了与2004年持平的位次,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两个指标对比2004年有所上升,而创新环境对比2004年却下降了4个位次,在五个指标体系中属于劣势,就创新环境而言,在全国处于中等以下的水平,对整体排名起到了负面的影响。除了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有直接影响外,我们认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也有直接影响,因此,本文对重庆市创新环境各变量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

由图1可以看出,2005年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创业水平综合得分都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与全国最高的差距很大。2005年金融环境综合得分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并且是这五个指标中排名最靠前的指标。创业水平综合指标是这五个指标中排名最靠后的指标,在全国排名28位,在西部也是非常靠后的水平。

可知,创新环境各项分指标的低投入是导致创新环境综合得分低、全国综合排名低的主要原因,直接的办法是提高各指标的投入,但是创新环境中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创业水平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究竟如何并不清楚,下面实证研究这五个变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2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利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的区域创新环境指标体系,

如表1,创新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的发达程度,市场需求水平,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和创业水平5个方面。其中,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如有限和移动电话,互联网,计算机的发展水平,物流的载体,如公路拥有量,4种运输方式形成的客流量和货流量;市场需求用政府财政支出,商品进出口差额,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居民消费水平这四个方面来衡量;反映劳动者素质的指标包括教育投资水平,地区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重,当年新增大学生毕业人数,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图书消费量;反映金融环境主要的指标是技术创新基金和企业在进行技术开发时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情况;反映创业水平的指标包括民营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新注册企业的发展情况。

3实证研究

3.1假设及变量选择

根据系统论,要把握一个系统,必须了解它所处的环境对系统的影响。结合区域创新能力体系,要分析区域创新经济绩效的好坏,必须要考察区域创新环境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健康运行。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能促成健康发展的区域经济。如区域内基础设施的条件好,信息交流顺畅,交通便利使得物流顺利流动,降低了信息和物质的交易成本,提高了指标的流动效率,自然就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区域内劳动力素质高,就容易获得创新人才,可能创造出更多地创新成果。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创新中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所有的创新活动都是以人为主的创造活动,高素质人才是创新能力最关键因素,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市场的需求是拉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之一,当市场出现新的需求,会促使企业抓住商机主动进行研发活动,而企业的创新必将投入市场,促进市场的繁荣,所以,市场需求大大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经济绩效。创新活动是一项经济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充足,金融生态环境优越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使得区域创新能力加强。而资金的短缺,金融生态环境脆弱,会降低创新能力,也因此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一个区域内如果有良好的创业文化和传统,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使得创新活动通过创业得以实现。一旦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变成了产业将大大地推动创新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创新的效率。因此,创业水平越高,创新能力越强,进而创新绩效越好。

因此形成如下假设:区域创新环境越好,区域创新的经济绩效越好;即创新环境五指标: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劳动力素质、金融环境和创业水平越好,区域的创新绩效越好。

3.2模型介绍

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Mode1)是用来描述一个总体中给定样本在一段时间的情况,并对样本中每个样本单位都进行多重观察。这种多重观察,既包括样本单位在某一时期(时点)上多个特性进行观察,也包括对该样本单位的这些特性在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既能反映某一时期各个体数据的规律,也能描述每个个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集合了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的共同优点。伴随经济理论,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方法的发展,Panel—data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逐渐被经济计量学家推广。

为了进行实证检验,对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进行量化,本文从2002年一2005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选取区域创新绩效指标,创新环境的五指标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力素质、金融环境和创业水平等一系列的指标的数据,并认为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滞后期为一年。即环境投入五指标为2002年—2oo4年,对应产出的年份为2003年—2005年。并建立模型如下:

是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力素质和金融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统计误差。

3.3实证结果分析

在确定模型之后,用Hausman检验进一步确定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根据检验结果我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对式(1)进行回归可得结果如下:

模型拟合度=0.73607,实证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者素质对区域创新绩效在1%的显著水平下有显著的影响,金融环境、创业水平区域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者素质的系数分别为0.173293、0.610474、0.200429,这说明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者素质分别提高一个百分点,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依次为提高0.173293、0.614074、0.200429个百分点。同时,实证结果也说明,对金融环境、创业水平的投入对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甚微。

反观图2中,2005年重庆市在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者素质、创业水平的投入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与全国最高水平相差甚远。而金融环境的投入却超出了全国平均水平的1/3。显然,这种创新环境的投入结构显得相当不合理,这是造成创新环境相对其他四个指标在全国的排名落后的最主要的原因。

4结论及建议

(1)提升劳动者素质总体水平。近年来,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这些方面大大刺激了市场需求,拉动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高,市场需求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教育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重视,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下岗工人再培训工程、对农民工培训等的实施,使得劳动力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对创新绩效有重要的驱动作用,但相对东中部来说,重庆市知名高校较少,优秀生源不足,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仍然不高。因此,未来重庆市要进一步培育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重点要合理调整创新环境投入结构,改善各指标的投入比例,加大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显著的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者素质等指标的投人。

景区营销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旅游业,应用

 

0引言

旅游行业向来存在旅游信息数据量大,涉及方面广,信息筛选繁杂,管理决策困难等特点[1],而对处理与空间地理类有关信息有着强大能力的地理信息系统来说,它在旅游业的应用无疑是一个十分方便且实用的工具。GIS在旅游业的应用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管理查询、专题地图制作、旅游线路设计等。同时,GIS与其他高新技术的结合应用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1 GIS的功能及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1]。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分析、决策和管理问题。

2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TGIS)的应用

TGIS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上专门为旅游者服务而作的二次开发的系统,专门为旅游者及旅游管理服务的管理系统[2],其主要功能如下:

2.1地理信息的管理、查询、检索

旅游资源信息具有较强的地理空间特性环境保护论文,旅游区的景点分布、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交通信息等都存在地理特性,而发展旅游地理信息系统(TGIS)则可以完全摆脱传统管理手段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对旅游信息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3]。

TGIS可将各方面的信息整合在电子地图上,完成各种信息的定点查询,以及实现人机交互为游客选择旅游线路,提供途中所涉及的各项服务。

2.2 客源市场分析以及竞争分析

旅游景区设计是以游客的类型、爱好、兴趣为依据的,缺少了对目标游客的研究会使景区规划陷入误区,脱离实际。应用GIS来对客源市场以及景区周围其环境研究分析,可为景区旅游营销策略提供服务,促进景区发展[4]。

对景区内的游客的信息进行统计,例如根据旅游者的分布范围,年龄段,出游时间,出游方式等做出景区的吸引力等分析结果,针对不同分析结果推出不同的旅游计划来满足其需求[5]。

2.3 旅游线路设计

旅游线路设计是游客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路线的好坏影响到游客游览经历的质量,也影响着景区的经营。TGIS中有强大的网络分析功能(Network Analysis),能够通过游客对其设定的条件为游客找到适合其出游的“最佳路径”[6]。

系统可根据用户选择的交通方式结合景区间的交通情况得到景点间的通达时间,再结合用户事先设定的每个景点的停留时间得到符合用户需求的线路安排[7]。

3 GIS 在生态旅游方面的应用

生态旅游是指是指人们为了了解和观赏自然风景、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地区的文化风貌以及娱乐休养、探险、科研等目的,而到具有较完整生态系统或未扰污染的自然区域的旅行[8]。GIS 在生态旅游方面有以下几点应用:

3.1 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及保护

生态旅游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保持自然环境的原生状态不受人为影响,对环境的监控保护则需要多种技术和GIS技术的结合使用。例如,对遥感数据经对图像的分析、分类处理,得到生态旅游资源数据,再将分类好的图像导入GIS系统结合实地考察获取的其他相关数据作进一步分析。从得到的图中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景区内植被种类、分布范围等详细情况的变化,以便及时反映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9]。

3.2 环境容量监控及可持续发展

景区环境容量指的是景区内可容纳的最大的游客容量[10]。对于生态保护区开发为景区必须要考虑环境容量问题,如果只注重旅游效益而忽视环境承受力则会对风景区内环境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因此,分析园区内的环境容量环境保护论文,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园区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在GIS应用中,可以将景区内部的各种要素分图层进行缓冲分析,由原先建立的点、线、面图形得到缓冲后拓展而成的多边形,根据各图层叠加运算生成景区的生态敏感区,生态敏感区是生态园区内需要重点保护的地区。再将由面积法计算得到的环境容量值与GIS得到的结果结合,对园区的各地块的划分及布置做统筹安排。

4 GIS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4.1 专题地图的制作

专题地图指的是将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完备的表示出来的地图[10]。将GIS应用于地图的制作可以大大提高制图的精度和效率,能有效避免传统地图制作的缺点。

在地图制作过程中,GIS可以使用矢量处理和栅格处理交替使用,使制图快速精确[5]。不同的专题信息建立不同的图层,分层存储,用户需要哪方面的信息便可以快速的将该图层在同一张地图中叠加观察,方便有效。

4.2 旅游规划模型库的建立

GIS虽然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但在规划中常有众多的规划问题需要将系统结合数学模型解决,对系统的二次开发则显得十分迫切。若将这些以模型的形式开发出来则可以给规划带来很大的方便。例如,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等,不同的情况只要向其输入相应数据便可得到适合该地区的结果[9]。

在建立模型库的基础上,建立专家知识库,将本专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理,与规划模型结合使用,使规划智能化,用以解决复杂的规划问题。

5 问题及展望

现阶段对GIS在旅游业上应用的研究趋向于泛化,在各个方面均有学者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但真正实现的较少,有些方向已经完全偏离了旅游服务业的主题,只是单纯的地理研究。我国GIS与旅游业结合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多数研究还停留在介绍专业知识层面,深入钻研环境保护论文,挖掘潜在价值的非常少,多数只起到只是普及的作用[9]。

GIS相关软件种类繁多,通过不同软件建立起来的数字资料门类多样,数据之间实现共享和相关十分困难。例如在旅游规划中,需要从全局着眼,不可避免需要从其他途径获取其他地区的资料,但获取的资料和本地区建立的数据库不相容,对规划工作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11]。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对于业内数据共享十分重要而迫切。统一数据标准后,可以大大减少因数据不统一引起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也为GIS用于旅游业的宏观规划和调控的实现提供可能[9]。

7 结语

GIS以其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方面体现的优势在旅游业中独领,无论是在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生态旅游还是旅游规划中均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将深入探讨其与其他高新技术结合,更好的为旅游业,乃至其他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亚民,赵捧未.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M].西安:先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朱炳贵.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02,3(53):72-73.

[3]李君轶,马耀峰.基于GIS的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

景区营销论文范文5

1、少林景区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1.1、少林景区外部环境机会

1.1.1、经济环境。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状况有极高的关联度,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对旅游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2007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至今,这些经济政策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2009年,河南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近3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跨过了中等收入地区的门槛。随着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预期河南省将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快车道,为少林景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1.2、政治环境。中国人世以来,我国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正朝着更符合WTO规则的方向发展,为旅游企业创造了更为公平的环境。河南省委、省政府已将有着数十处世界一流旅游资源的嵩山主要所在地登封市确定为全省八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其总体定位是打造“中华文化圣山”、“世界功夫之都”.登封市委、市政府多次邀请旅游界专家研究嵩山大旅游圈的规划,重点围绕嵩山建一条环形旅游观光通道,把玄奘故里、杜甫故里、龙门石窟、少林寺等文化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环绕大嵩山的旅游圈。

1.1.3、社会文化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在加快,工作压力在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在不断提升,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都有了很大转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更强大的经济支柱使得人们更注重身心的享受,希望有更多的娱乐文化活动,旅游自然而然成了不错的选择。

1.1.4、技术环境。这些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少林景区的宣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为游客了解少林景区信息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有助于各地方的人们更好的了解少林景区,从而打破地域限制,吸引更多的游客。

1.2、少林景区外部环境威胁

1.2.1、经济环境。从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到现在,全球经济仍未完全回升,失业率虽然稍有缓解,但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通货膨胀、房价高涨、发展不平衡,还有物价近期也不断升高。这些现象的存在必将影响人们的出行,进而影响少林景区旅游的发展。[ LunWenData.Com]

1.2.2、政治环境。国际局势的不稳定对人境旅游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中东剧变、论文格式、欧债危机、南海危机、日本与中、俄韩三国岛屿之争等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另外,各种灾难和恐怖事件的出现,如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乌鲁木齐“7·15”事件、2010年玉树地震等等,这对于旅游的发展存在着巨大威胁,人们在选择出行时会有更多的顾虑。

1.2.3、同行业的竞争。近些年,旅游业蓬勃发展,景区景点开发与13俱增,从无等级到5A级景区遍地开花,而客源市场争夺也都各显奇招。在河南省几家5A级景区中,云台山可谓是营销成功的典范,市场宣传开拓力度大,营销方式灵活,通过近些年的打拼,从一个不知名的荒山成为了我国首批5A级景区,知名度、美誉度节节攀升。少林景区在客源上面临着同行业的竞争。

2、少林景区营销内部环境分析

2.1、少林景区的优势

2.1.1、资源丰富。少林景区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公布的5A级景区,也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嵩山风景名胜区中最负盛名,集禅武文化、地质科考、山水风光揽胜为一体,是理想的大型综合生态游览区。少林寺院地处少室山阴,群山环峙,少溪南流,翠柏蓊郁,景致幽雅;三皇寨地质遗迹丰富,自然风光秀丽,融峰奇、路险、石怪、景秀为一炉,是休闲度假、避暑游玩的最佳胜地。少林寺的佛事、养生、地质勘探等旅游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旅游氛围,促进了少林景区旅游事业的发展。

2.1.2、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景区资源是游客产生旅游动机的主要吸引物,而旅游经济是一种服务经济,服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要靠基础服务设施来保证。少林景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景区内部基础设施已较为完善,主要有大型生态停车场、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游客购物中心、游客休闲凳、椅、公厕、索道、各种导引牌、指示牌等。

2.1.3、景区可入性强。交通是旅游业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在整个旅游业发展史上,交通始终起着重要支配作用,景区的发展要靠便利的交通来保证。少林景区地处中原腹地,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网把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四朝古都安阳、曹魏古都许昌紧密相连,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成熟和理性化、家庭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自驾游成为外出旅游的时尚和主力,可人性强的少林景区为自驾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少林景区的劣势

2.2.1、管理体制不顺。少林景区作为旅游业,主管部门为旅游局,同时,少林景区是历史遗迹,拥有大批文物,又归文物局管辖,其中的关系若是协调不好会影响到少林景区的良性发展。从少林景区内部来看,景区管理局应该负责景区的一切经营管理,而实际上,景区的核心景点少林寺寺院由僧人单独负责,武术表演很大程度上又归武术馆和武校管理,景区营销及管理中很多的政策措施需要更多方面的协调,这就给景区管理局的工作增加了不便和难度。

景区营销论文范文6

关键词:淡季营销;张家界;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开始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新兴消费活动,而张家界也因其独特的自然地质风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消费。从目前逐年递增的旅游观光人数来看,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是势不可挡的,但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发现,张家界旅游景区存在着一定的淡旺季之分。虽说此类问题是大多数旅游景区都存在的行业通病,但是,在张家界旅游景区淡季时,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不重视淡季旅游产品的开发,从而使得淡季时期旅游人数相对于旺季来说有较明显的差距,不仅导致了旅游工作人员(尤其是导游)工作量的严重失衡,也影响了张家界地区由旅游带来的GDP的膨胀和缩水,为了使整个张家界旅游市场发展更持续、资源更优化,经济收入更稳定,那么旅游景区所面临的淡季问题就亟待解决了。本文通过对张家界旅游景区淡季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参考了国内一些成功的旅游景区淡季营销案例,提出了相关的有效对策。

一、张家界旅游现状及原因分析

1.数据

以下是张家界景区近7年游客的数量和资料,对此数据进行相关的分析。

由图可得知,张家界旅游人数年年攀升,然而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现状分析得到,在旅游旺季(尤其是黄金周旅游阶段)旅游人数占年旅游人数的80%左右,所以张家界亟待解决淡季旅游现状。

2.张家界旅游景区淡季营销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分析

(1)现状

首先,企业为了减少开支,而不去了解市场的需求从而缩减成本。其次企业传统的淡季营销思想占主导地位,不与经营活动中的关键者(旅行社、目标市场等)保持积极的联系。再加上企业内部人员管理松散、消极怠工,比如,一线员工不再像旺季时那样积极的工作,而是消极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因此当旺季到来时企业还是处于松散状态。最后企业为了减少人力,景区不再定时检查基础性的设施和清扫。

(2)原因

首先是受气候的影响(张家界淡季是在11月中旬至次年的2月底),在淡季的时候,张家界温度低,景区的可见度差,不是很适合出行。其次淡季时,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与限制,旅游景区游玩的项目没有旺季时那么丰富。同时张家界旅游资源的季节性也较强。最后,根据一级市场的出游规律:冬季时温度急剧下降,旅游者不愿出去游玩宁愿呆在家里或者附近走走,对张家界景区旅游有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

1.积极营销

为了应对旅游淡季,企业应该采取积极营销。比如内部营销,只有领导者做好企业内部的观念管理(没有景区不景气,只有营销不争气),这样以后员工才有更好的心态去营销;

关系营销,旅游景区要与经营活动中的关键者(政府、旅行社、游客等等)建立令人满意的长期相互合作关系,加强沟通,只有这样景区才能因地制宜的开发出独特并受游客欢迎的产品出来;社会责任营销,企业要正确看待自己以及自己的营销活动在社会中的作用,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与景区居民保持友好的往来;整合营销,企业应该与政府、旅行社讨论,根据市场部的深入调查(客源地的需求)与市场的动态、趋势,设计营销活动(事件营销等),并整合全部营销计划,投入部分客源地看看效果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而不只是纸上谈兵;其中网络营销也是必不可少。

2.价格战略

(1)价格优惠

首先,企业可以根据一级市场的出游规律,来细分市场,挖掘潜在游客,从而制定出优惠政策。其次,第一线员工与游客保持很好的交流,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并完善现有价格优惠的体制。第三,企业可以制定出符合时宜的价格套餐,如家庭折扣价、学生折扣价(二、五、六人票的优惠等等)、网友折扣价、老乡折扣价等等。最后,增值门票,企业可以在原门票价格的基础上增加附加利益,以便更好的吸引游客。

(2)捆绑套票

首先,淡旺季套票,游客在淡季购买旅游产品可以获得旺季优惠旅游的机会,这样即可以增加回头客,又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其次产品线套票,景区可以和旅行社、酒店、商店合作,把景区内的参观、娱乐和餐饮项目捆绑起来一起销售,给予旅游者附加利益,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3.旅游项目升级

(1)旅游产品种类的变化,企业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研发出适合淡季的旅游线路,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组合;企业应适当的引导消费者消费而不是被动的适应市场。(有待调查与研究)

(2)开发反季产品,适合当地的环境开发出主题产品。(有待调查与研究)

(3)由现在的自然观光产品线路转化至休闲娱乐康体旅游,并进行各方面的产品项目升级;从现今旅游市场的发展来看传统的自然观光型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因为游客在对自然旅游资源进行观光游览时总会受到某些方面限制而且同一资源经过长年的开发也无法突现其创新性所以张家界由自然观光型产品线路向休闲娱乐康体旅游线路发展是时代所趋。

综上所述我们要想应对张家界景区的淡季营销问题就可以在中心城区修建大型的娱乐休闲场所。

关于成功转型的案例:河南栾川结合龙浴湾森林公园打造的“生态旅游地,山水休闲乐园”――休闲栾川,四川青城山都江堰――中国式养生之源

在开发的时候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设施中包含的项目不仅要针对淡季旅游者同时还要吸引本地居民的消费;②从不同年龄段层次设计适宜的娱乐项目;③结合当地已有的温泉资源打造品牌消费。

(4)尝试着在淡季开放体验型旅游产品

首先,开发民俗文化体验类产品,以张家界历史沉积悠久的土司文化作为游客主要的民俗文化体验。(1980年至1998年起我国大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文化热”,而这也使得土司物质遗产作为现实的民族文化遗产开始受到重视。而后1999年至现今土司文化作为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进入政府保护开发之列,政府的这种取向也为“土司文化旅游”这一概念渐入人心劈开了道路。所以我们应该顺应市场需求的发展,利用好张家界优厚的土司文化环境开发新的体验型旅游产品,一改景区淡季营销的现状。)

由目前张家界民俗文化游的现状来看从地域来看,民俗文化是比较散的;以张家界永定区土家风情园这一民俗文化游为例,经过历年的旅游数据及实地调查发现其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

①园内的民俗文化韵味不浓厚也就是旅游文化地的“客观真实度”不够“商业化”太浓作为旅游地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园内的设施建筑并没有很强烈的历史重塑感。

②园内的东道主“居民”生活的表现程度淡也就是旅游地文化的“象征真实”,作为地域文化重要活性承载体的东道主“居民”应最大限度的将这一真实感体现出来。最后园内活动与旅游者的互动性不强游客常常只能视觉上感受所以并未能达到其内心的旅游期望值。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将“土司――没落的贵族”这一文化主题重新打造一个民俗氛围浓重的旅游地着重推出本土的土司文化。

Ⅰ选择一个极具代表的文化主题口号给旅游地形象定位.(土司――没落的贵族)

旅游地形象成功定位的案例

形象口号类型 示例

Ⅰ理想理念 马尔代夫: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

Ⅱ升华的旅游地 苏州:东方威尼斯

海南:东方夏威夷

Ⅲ广为人知的文化符号 云南:彩云之南

乌镇: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布达拉宫:离天堂最近的圣殿

杭州宋城:给我一天换你千年

Ⅳ知觉的概念 香港:动感之都

上海:精彩每一天

Ⅱ对园内建筑进行一定的翻修整改(建筑不一定要宏伟但必须突出当时土司背景下的古老贵族感)。

Ⅲ对景区内工作人员进行一定培训,在人员服装礼仪及相关的细节上都应谨从文化背景情况。这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的工作上是一项关键的举措。

其次,在核心景区地带(建设区)开设由点至线式的小集体旅游项目(如森林温馨木屋聚居旅游丛林探险摄影采风等等)。

项目要求:

Ⅰ景区的可进入性一定要有所保障

Ⅱ景区必须具备专业的领队从业人员

Ⅲ景区要严格控制安全应对措施

4. 品牌化战略

(1)产品品牌战略,给每一个产品一个独有的名字,并给予它们各自的定位,占领特定的细分市场。

(2)产品线品牌战略,即一个主景点带动周边景点。

(3)伞状品牌战略,在不同产品门类上冠以一个相同的品牌名称。

(4)双品牌战略,先对产品进行直接命名(子品牌),再拥有一个共同的母品牌,因而每个产品具有两个品牌。

参考文献:

[1]何珊.浅谈旅行社淡季中的营销策略[D].河南经贸职业学院,2011

[2]张稳住.如何让淡季不淡――以活动营销带动旅游淡季市场[J].旅游时代,2008年01期

[3]张群师晓华.旅游景区淡季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03期

[4]张爱琴.论淡季营销的误区与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5期

[5]何莉萍.旅行社在旅游淡季的促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1年03期

作者简介:

[1]马香艳(1989~),女,汉族,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学生。

[2]贺阳芷(1991~),女,汉族,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学生。

[3]张丽娟(1990~),女,汉族,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