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文化知识讲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文化知识讲解范文1
关于西塘导游词
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帮,嘉兴。我呢,是大家此次西塘之行的导游。我姓张,大家叫我小张就行。在这里呢,我首先要代表我的公司,嘉兴假日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敬意,希望大家能有一个愉快的旅程。同时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向我提出。现在呢,我们正在前往嘉善西塘的路上,先给大家介绍下我们的司机师傅,小王。王师傅呢,是土生土长的嘉兴人,对这条线路是非常的熟悉,而且他也是公认的技术第一,服务第一。
那么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嘉兴的大致情况。嘉兴,别称嘉禾、禾城。古称“由拳”,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一个县,但是由拳之名,同“囚拳”,主要为关押囚犯之用。而在三国时期,孙权称帝后的第三年,由拳县内长出了大面积的野稻,一片生机勃勃之象。这在孙权看来是一个很祥瑞的兆头,他感到这是上天在护佑着吴国,预示着这里的农业将会蓬勃发展、兴旺发达;同时也会给吴国的国运带来好兆头。于是龙颜大悦,将象征囚犯流放地的“由拳”改名为“禾兴”,把第二年的年号改为“嘉禾”。后来,因为要避孙权之子孙和的讳,“禾兴”又改名为“嘉兴”。从此,“嘉兴”这个名称就流传了下来。嘉兴简称“禾”,便是由此而来。时至今日,水稻仍是嘉兴地区最主要的作物。
廊棚是沿街商店房屋的延伸部分,西塘的街道大多有廊棚覆盖,使商人贸易、行人过往无日晒雨淋之忧。廊棚沿河一侧有的还设有靠背长椅,供行人休息。以前,西塘镇这样的廊棚大约有数千米,廊棚多为砖木结构,一般宽2-2.5米,现在保存最好的是北栅街、南栅街、朝南埭等商业区,总长有1000米,在古代是商业闹市,这条石板路上不知直过多过名人学士、商贾农夫和行人游客。既可遮阳又可避雨。最具特色的,当属临河的那些,在静悄悄的晨昏时刻,漫步在廊棚下,只有自己的心跳声还有一些很怀旧的心情。
西塘古镇以“桥多,弄多,廊棚多”的特色吸引了大批的游客。西塘现有水乡古镇的小桥、古街、石巷,又有它独特的乡韵。说道桥呢,西塘最着名的桥就是永宁桥。也就是在我们脚下的桥。这里是西塘观景的最佳地点。河北岸朝南埭长廊如一条逶迤长龙臣伏在水边,行人和自行车都在廊下行走,其风味为其他古镇所少见。河南岸是西街的后面,沿河有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群,大多为清末至民国年间,大宅的风火墙高高耸起,青砖黛瓦和石河桥尽收眼底。这里的景观最得摄影家和画家们的青睐,是他们创作的猎景之地。而在晚上,站在桥上迎着微凉的风,看两岸的大红灯笼,还有河里波光粼粼的倒影,这种水乡才有的美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所感悟吧。大家现在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去寻找你眼中西塘的美丽吧。
走过永宁桥,现在我们去位于北栅街的中国酒文化博物馆 。中国酒文化博物馆是在原有古镇西塘黄酒陈列馆的基础上,充实了来自西部的酿酒世家刘西明先生几辈人收藏的酒文化实物而重建的。西塘在历史上就是酒镇,“酌好酒,吟好诗” 。在清代,镇上名酒梅花三白闻香百里,民国初年的柳亚子多次醉饮镇上,西塘的酒文化,可以说与古镇同步,与古镇齐名。
现在已经临近中午了,离开酒文化博物馆大家是不是想喝酒了呢?回到烟雨长廊,大家除了采购水乡古镇的特色纪念品呢,我想江南的美食也是大家不可错过的好东西。在西塘吃饭,大家跟我去一些朴素的店铺。因为在这种并不高档的小店里,才有品尝江南美食的那种氛围。六千年的农耕文化和西塘淡泊的天人合一的处世习性,造就了它饮食与文化的同一主题。西塘的菜肴美味而不奢侈,好看而不强求做作,不拘形色,而讲养生,求新鲜、好美味、重文化,从现在营养学的角度看也更具科学性。 你问我西塘有什么好吃的呀?呵呵,清蒸白丝鱼、馄饨老鸭煲 、菜花鱼蒸蛋 、毛豆菱角 。。。。大家是不是已经忍不住食指大动了呢?那还等什么?!action!~~ 吃完午饭,是大家在商业区的购物时间。要买的东西,那可是多了去了。喝的有黄酒,吃的有八珍糕、“六月红”、五香豆,用的有“蓝印花布”、,看的有“农民画”、“灶头画”、“水墨画”。除此之外呢,在这里呢也能买到我们嘉兴其他地方的特色,也可以为大家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从现在开始到14点都是大家的购物时间。
饭也吃了,东西也买了,但是我们的游玩之路还未完成哦。跨过永宁桥,前面就是西街,西街呢,有比较多的民居古建筑。西塘民居大多建于明清年代,三、五进极为平常,六、七进也不少见,且都有宅弄相连,形成“雨天不湿鞋,照样走人家”的景象。这些深宅大院“前街后河”或者“前河后街”,院宅之间又有较多的露天弄堂。据统计,全镇有长短不一的弄堂共122条,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条。这些幽深窄长的小弄为西塘镇压增添了古朴与神秘。最有特色的一条露天小弄名叫“石皮弄”,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是镇上王姓家族子孙宅院之间的一条小弄。弄长68米,最窄的地方只有0.8米宽,是一条“独行弄”。人站在这里,是不是有一种“一线天”的感觉呢?“石皮弄”是168块簿簿的石板铺成平整的弄面,石板下是排水沟。小弄两边是高高的宅墙,由于年代久远,墙面已斑驳陆离,让人沉浸在古朴的历史之中。
石皮弄东侧的“种福堂”,也称“王宅”,是目前镇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之一。它是宋朝王渊的子孙们的宅院。相传王渊随宋康王赵构南渡时到江南。元朝末年,为了躲避战乱而定居嘉兴,后又移居到了幽静安宁的西塘镇。“种福堂”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这幢宅院共有七进,第三进就是“种福堂”正厅,东西各有两条“备弄”。正厅对面的砖雕门楼是保存最完好的古门楼。门楼上雕刻有“兰、石、竹、菊”和“维、和、集、福”的字雕,既显示出大户大家的气派与主人的信仰,又使整个小院呈现出祥和的气氛。
而在西街地段除了这些呢,我们不得不去的还有“纽扣博物馆”,也称“薛宅”。好,前面就是“薛宅”了。“胸腹为君添异彩,容颜使妾日憔悴。”这是纽扣博物馆正厅门口的一副对联。读到这句,你是否和我一样想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位江南水乡的女子为丈夫做衣服缝纽扣,那样一副辛苦但是又充满着幸福感的画面呢?西塘是中国纽扣之乡,纽扣博物馆馆位于西街上,共有六个展厅:古代纽扣展示区、近代纽扣展示区、现代纽扣展示区、贝壳纽扣生产工艺流程展示区、纽扣应用区、中国结展示区。 纽扣是服装上的一种固结件或作为装饰点缀的饰物,纽扣虽小,可其历史十分悠久,花样也十分繁杂。 从汉代到现代,从最古老质朴的贝壳纽扣,到华丽精美的饰物类扣子,在西塘的这座纽扣博物馆收藏了各个时代的纽扣约千余种,同时还有纽扣起源、发展、演变的专题介绍。这里既有实物,又有图片,内容丰富翔实,资料齐全。纽扣的种类很多,仅以质地来分就有玉、宝石、珍珠、玛瑙、钻石、贝壳、牛角、象牙、骨、竹、木、布、革、瓷、塑料、玻璃、珐琅、椰壳、核桃壳、水晶、赛璐珞、金、银、铜、铁、铝、铅、铂、不锈钢等30多种,因此你要全面了解纽扣历史与发展过程,就要仔细品味这些珍贵的历代纽扣了。在这里还展出大量形式多样的腰带钩和腰带扣以及与纽扣有关的中国传统服饰等。令人注目的是两楼正厅中还陈列着世界最大的一颗纽扣,该纽扣用泰国红木制成,直径1.8米,厚0.18米,重420.2公斤,被称为“纽扣王”。
酒文化知识讲解范文2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 教学改革 导游证考试
导游证考试是旅游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最基本、最重要的考试。通过导游证考试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今后从事旅行社经营管理与导游工作的导游打下基本知识基础,并在有指导的前提下通过考试。我在两年来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中,初步形成了对导游证考试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与认识。
一、合理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全国导游证考试中每个省都必考的课程。课程的性质是集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课程综合涉及广东各地区历史、文化、地理、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等领域,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知识涵盖面广,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基于这门课程在专业和考导游证方面的重要性,且国内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理念,因此,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课程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在应试考试方面顺利通过考试;(2)树立导游服务意识,形成导游服务综合动态思维;(3)培养学生的导游词讲解技巧、导游应急服务技巧、旅游路线的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导游实践能力,具备最基本的导游职业素养。
二、科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考证考试的课堂比一般课堂更需要注意的是在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有相当清晰的记忆和掌握。另外高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所以,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尤为重要。针对此类课程,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在不同情况下可将课堂设计为三种形式。
(一)教师讲授形式。这种课堂形式主要是在做大量备课准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园多媒体教学设备资源。《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讲授需要大量的图片、地图、视频、音频等材料。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象牙球雕刻工艺时,仅仅凭借书本上的文字描述无法让学生形成具体的直观印象。特别是广东的45层象牙球雕刻的精湛工艺,只有借助视频和图片综合讲授才能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我国伟大的艺术瑰宝,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图文音像并茂,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科学知识,从而大大节约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及劳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组课堂形式。小组课堂形式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课堂,可以让学生建立起“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主动自觉意识。小组课堂的开展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小组进行导游词讲解。每个小组利用团体合作的方式,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方式搜集景点相关资料,撰写景点导游词,制作幻灯片课件,在课堂进行现场脱稿导游词讲解。
2.小组制作国内游游旅游路线。小组围绕课程内容为主题,集体讨论、分析,制定出一条合理的旅游路线,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路线进行评价总结。
(三)师生互动形式。这种形式的互动包括以下几种。
1.师个互动。教师就某个问题跟某个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阐述自身的观点。教师可在这一环节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激励学生自动来参与互动。
2.师组互动。课堂单位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个讨论的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呈现小组的讨论成果给教师。
3.师班互动。教师不针对某个同学和某个小组,直接向全班同学进行集体授课、统一要求、集中评价等。
三、加强教学的实操实践环节
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要求高职教育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此外,由于导游证考证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相关专业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导游证考证课程要以导游职业为导向,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结合导游证考证课程实际,多样化实践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实践案例教学法。旅游实践教学案例是专家、行业经验丰富者、经营管理实践者们经过长期摸索,从特殊事件当中挑选出来的大量丰富、生动和有价值的实践,其中包含最新行业前沿知识、操作技巧和方法。专业教师通过从教学角度加以科学归纳、提炼和总结,配合图文声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案例形式升华成为教材。例如,关于中国古建筑的艺术和特点,通过相关具体实践案例的介绍,将北方皇家宫廷建筑和南方私家园林建筑形成对比,让学生了解在导游工作过程中,如何掌握不同风格的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区别,如何将这些不同融入导游讲解中,从而懂得在讲解古代建筑时如何去引经据典,采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展现出让游客满意的讲解。
(二)情境模拟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课堂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中具备导游人员的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和获取渊博的知识。情境教学是教师预先进行情境设置,提供一个模拟实践的情境。这种方式能让学生迅速地记忆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学习。学生在模拟实践的环节中,扮演导游的角色,亲自实践,能培养组织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诸多社交技能,为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导游员打下良好基础。如在讲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酒文化章节时,教师预先设置一个模拟导游环境,即要求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给团队游客讲解白酒的酱香型、窖香型、清香型和米香型的特点和区别,同时推荐游客每一种香型的知名白酒品牌。每个组选择一位同学扮演导游的角色,其他组员扮演游客,配合主要成员进行情境的模拟。学生通过这种实践课堂,就能清晰地掌握酒文化知识和导游讲解技巧。
(三)演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常常给课堂教学带来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导游证考证考试可以采用的演示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物演示。导游知识多是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风物特产等,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抽象的文字描述很难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印象,所以有时候要配合实物演示的方法。如茶叶按照制作工艺的方式和程序的不同,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和白茶。通过教师的口头讲授和书本的文字介绍,学生难以掌握辨认几种茶叶的技巧。教师可以将几种茶叶带到课堂,并且当场冲泡,当场品尝,让学生充分了解茶叶应该如何在色、香、味、形上去区分和辨认。这样的课堂形式不仅会让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地图演示。自然景观知识是《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非常重要的章节,在介绍中国大量的名山、名川、名城及各天象景观、地理位置等知识的时候,地图演示能直观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四)重视室外实践教学,利用开放式教学。导游的工作性质决定这个职业是户外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传统的室内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户外导游技能的培养,所以根据导游证考试课程的特殊性,应该开展户外实践课堂。室外实践教学开展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校园模拟导游。将课堂从教室扩展到校园,将学生最熟悉的校园作为学生的模拟景点。这种课堂形式比较适合初步训练学生导游技巧讲解阶段。学生对自身非常熟悉的校园展开训练,逐步向课堂外部延展。
2.景点实地参观。到校园周边比较容易到达的景点进行参观,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预设为旅游团参观的场景,将整个参观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学生代表轮流担任导游的角色。如在去景区的途中,学生在旅游大巴上进行导游欢迎词的训练,在参观过程中学生对景点进行讲解,最后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综合性的评价。同时,在景区学生可以向景点对现场导游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观摩,学习导游带团的技能和技巧。
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鉴于旅游相关专业偏重实践操作性的特点,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远远达不到相关的职业标准。所以,将相关的学习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校方与景区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现今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依据自身所在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周边风景区,与其达成合作协议,形成校企合作的关系,将景区形成校园的实训基地。这样学生就能获得更多的与企业一线岗位接触的机会。
(二)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去相关企业部门实习。在寒暑假期间,学生可以主动向企业申请实习的机会,亲身体验一线岗位,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当中再学习,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导游证考试课程兼备了考试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任务,在教学方法上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实践实操环节、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只有在教学方法上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创新方式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通过考试和培养职业素养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丁玉莲.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06,(9).
[2]杨静敏.浅议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0,(4).
酒文化知识讲解范文3
一、实用性
国际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尤其是涉及到日常交际的内容。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文化知识的讲解上,应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尤其是那些与中国文化有差异的交际规则及言语行为习惯,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操练,做到举一反三,熟练掌握。
二、循序渐进性
根据认知规律,学生的语用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现行教材正是根据这一规律,以螺旋式循环往复的方式编写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中不同的语言功能,在不同语境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逐步渗透,把握英语语言文化,进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三、 思想性
中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中,教师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思想性的原则。教师要多介绍主流文化,在课外阅读中多向学生介绍积极健康的内容;涉及到颓废的、不健康的或不同意识形态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批判地认识。总之,通过文化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无所谓孰好孰坏,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多样性的,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培养世界意识。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是依据“结构——功能大纲”编写的,每个单元有一个话题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每个话题均反映了中外不同的文化,每个单元的对话和阅读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既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又体现了知识文化。英语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现行英语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语用意识,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因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及国际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词汇教学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中的成语、典故、谚语等更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归纳、总结、对比这些词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含义。比如, dragon( 龙 ) 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将自己比作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常被看作邪恶的象征。因此,在译亚洲四小龙时,就不说 Asian Four Dragons,而要经文化转义而译成 Asian Four Tigers。比如,在学习第二册 Unit 10 Lesson 39 时,可就汉语里的“酒”字进行文化渗透。英语中不同的酒类有独自的名称,如 spirit,wine,beer,brandy,champagne 等。而汉语里没有分别表示不同酒类的单独名称,而要在统称的“酒”字前加上其他的词来区分种类,如白酒、葡萄酒、啤酒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引申出中外不同的饮酒文化。对于英语中大量的成语、典故、谚语等,在学到相关词语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如 to shed crocodile tears( 掉鳄鱼泪,猫哭老鼠 ) 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一个幸运儿)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等等。告诉学生对一些词语切不可望文生义,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特殊处理。 转贴于
二、对话教学
高中教材中的对话课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为了达到在某一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交际目的,除了必要的语言知识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现代外语教学的观点认为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更为严重。沃尔夫森( M.Wolfson )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为了实现交际的得体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及误解,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一定要将语言形式与语用、文化形式结合起来。自然对话教学中的语言呈现、反复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真正掌握某一交际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的交际方式上,更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交际技巧,诸如语言的场景、说话者的交际风格、交际策略、交际意向等。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各种交际训练。如在学习第一册 Unit 8 Lesson 29 时,教师可就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进行引申: 西方人主张吃好,但吃得简单,平时一顿饭只有一两个菜,请客时也不过三四个菜。这和中国人准备很多菜待客有很大差别 。
西方人请客不像中国人喜欢给客人夹菜,他们不喜欢某道菜或已吃饱了,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碍于情面而不好意思拒绝,他们会直接说:“No, thanks. I’ve had enough.” 这样,学生在情景对话训练或与西方人的实际交往中就可以避免犯文化错误,达到了交际的得体性。
三、课文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诸如英语国家的地理( B1 Unit22 Britain,B3 Unit13 USA 等)、语言( B1 Unit 3 American English )、饮食( Book 1 Unit 8 Food around the World;Book 2 Unit 15 Healthy eating )、音乐 (Book1 Unit 11 Country music,Book 2 Unit 2 Music,Advertising) 等。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学习第三册 Lesson 49 NEW YORK 时,我先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有关纽约及美国的相关材料,在课文学习后进行小组竞赛 ( 互相提问有关纽约的知识,以问得多、答得多的小组为胜者)。自然学生的问题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当中,还提了诸如 Why is New York called a big apple? 和 Do you know what NASDAQ is? 这样的问题。 通过这种交流信息的方式,同学们既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又加深了对文化的了解。课后我还印发了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的目的。再如,在学习第二册 Unit 21 Music 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强文化习得,在音乐老师的帮助下我从多张CD、VCD 及 DVD 中截取不同的音乐形式,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音乐,了解什么是 Classical music, 什么是 Country music,什么是 Rock,Jazz,Blues 及 R& B。 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对西方不同的音乐形式及音乐流派有了感性的认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喜爱的乐器、音乐形式及歌手等。在课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基本背景文化及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外,我认为对英语语篇模式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除了对语篇模式进行分析外,对课文中出现的习语、典故等需要教师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了解言外之意,这一点在词汇教学中已有论述。课文中还包含着西方文化不同于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如强调个性的张扬,每个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等人文思想,需要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加以点拨。比如,在学了第一册 Unit 3 Abraham Lincoln 和第二册 Unit 19 A freedom fighter 等课文之后,可结合史实及时事就西方社会的自由、民主,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