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范文1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一、当前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不统一,且很少体现出经济学的特色

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学术界主要有这样几类: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口与资源、环境及其相互关系,或者研究经济过程和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总之是将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关系作为研究对象。(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上述关系中将经济纳入相互关系的研究中。

2.学科体系不严谨且缺乏整体性

从目前已经出版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教材和著作来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由于在上述基本问题上的认识尚不统一,因此在其研究内容上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由于学者们的研究背景和基础不同,以及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学科对象的认识不统一,因此在研究体系构建上差异极大。

3.缺乏应有的基础理论支持

任何学科的形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理论基础。但是从目前来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除了借用已有的人口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各种现成理论,没有自己本学科独有的理论。或者在各学者所建立的体系中,有意识地忽略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本文试将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首先,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渊源上看,该学科主要由原来的人口经济学学科发展而来,而非从经济学内部分化而来。从事人口经济学的大多是当前活跃在人口研究领域的学者,而随着很多大专院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博士学位点的建立,一些环境学科和经济学科也都出现了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和科研的学者队伍。这些学者研究背景差异很大,而真正从事经济学主流方向研究的学者反而较少涉足这个新的学科领域。

第二,学科涉及的领域跨度过大,学者受学科背景局限对该学科比较难以驾驭。如前所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横跨人口学、经济学、环境学、资源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因此从事该学科的者需要具备或基本具备这几大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基础。然而,在现实中很少有学者能同时经受这几个方面的专业培训,或有精力同时对几个学科进行潜心深造。因此,这是阻碍该学科发展的一个现实原因。

第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几大学科之间的真正交流和沟通远远不够,尤其是经济学界对本学科的关注、实际参与比较缺乏。从国务院学位办设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以后,由一些著名大学牵头,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召开过四次本学科的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

组织者邀请了全国范围内主要博士点和部分硕士点单位参与,对学科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就会议参加者而言,主要集中在人口学和资源环境学领域的学者,真正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学者非常少见。除了这样一个平台的交流以外,该学科在其他方面的交流就很少。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资源环境方面的专家,很少能一起对有关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更别论展开争论了。

三、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经济学视角思考

1.关于研究对象的经济学表述

如前所述,一些学者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或矛盾作为研究对象。本文认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应当是本学科的研究客体,而不是真正的研究对象。再说,这也不是经济学的表述,而且很难将这样的两维交叉的关系直接纳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因此,需要有一种经济学视角的表述,将人口与资环境关系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视野中。研究对象的确定,应该有一定的抽象过程。尤其是在我们将人口、资源、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时。

2.关于用经济学外部性原理来分析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矛盾与问题的思考对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的主要研究客体即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能否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解释和分析呢?本文认为,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就是一种很好的分析工具。

四、基本结论及探讨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必须进一步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框架将其统一起来,该学科才能得到顺利健康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经济学、人口学、资源与环境学领域学者来共同协作,将其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对中国和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学科。

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用经济学的理论加以抽象,以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和矛盾为研究课题,从人口与环境资源的共性加以抽象,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表述为“研究在可持续发展系统(而非传统的经济增长)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稀缺性资源的合理调配(或配置)的学科”。这样的表述,既符合经济学的惯例,同时又能充分体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与问题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性和关联性,并具有超越传统经济学的更广阔的视野。

3.采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用基本分析手段,对人口资源环境关系与矛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也有着广泛的前景。当然,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经济学角度和视角远非这几个方面所能囊括。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将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视角以及分析方法,借鉴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和问题分析中去,这应该是本学科需要做出极大努力的方向。而且,将人口、资源、环境等作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共同引入经济系统之中,这不仅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也将带来宏观经济理论的创新。

参考文献

[ 1 ]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23.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范文2

关键词: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和谐发展

一、 绿色会计的概述

(一)绿色会计的涵义

1.绿色会计的概念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绿色会计的特征

绿色会计的特征具有以下几点特殊性:

1. 不确定性。环境问题具有多样性,在资源利用方面也非常复杂,由此绿色会计的经济业务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 周期难以计量及综合性。涉及环境因素的经济业务不像一般的经济业务周期很短、业务较为单纯,环境经济业务的周期很难计量,并且具有很大的综合性。

(三)绿色会计的目标定位

1.基本目标: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基于对环境宏观管理的要求,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尽量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具体目标: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的耗费、环境保护的支出、改善资源环境所带来的收益等进行确认和计量,为政府环保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和规划等有关资料。

二 、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绿色会计信息计量及披露缺乏规范

绿色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

2.绿色会计信息自愿披露的企业比例偏低

中国政府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像环保局、证监会等都没有提出对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必须披露环境信息,像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些大公司都是环境敏感行业,也没有主动做这些事。

3.政府机构监管松散

我国政府对于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像环保局、证监会等政府机构都没有提出对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必须披露绿色会计的信息。总体来说,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公布环境报告的企业寥寥无几。

4.绿色会计专业人员才人缺乏

目前我国培养会计人员还是以传统会计为标准,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相关专业即使了解也只是审计,税务,财政等。很少在生物、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所以真正的绿色会计专业人才实际是个空白领域。

5.绿色会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或相关规定,在企业会计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在会计实务中,还没有系统的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的制度和规范。

(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对环境问题比较敏感

由于社会公众还没有树立很强的环境意识,企业主要受到政府如环境法规及行业政策的压力而披露环境信息,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而且披露的绿色会计的信息以强制性披露为主,使得披露信息的说服力较低,容易造成企业逃避环境问题。

2.现有的会计科目不能满足确认和计量的需要

现有的绿色会计科目并未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的辨认和确定过程之中去。

3.缺乏操作性强的会计准则

我国尚未形成具备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使得当前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导致环境会计实务还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出现盲点。

三、发展我国绿色会计以促进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加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理论,对绿色会计进行深入的探讨,解决成本确认、计量等基本理论问题,完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体系。

(二)建立健全绿色会计准则和制度

绿色会计是环境学、环境经济学与发展经济会计学相结合的产物。绿色会计除了要秉承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之外,它同时要吸收、借鉴其它学科和领域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一套绿色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三)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首先,从最基础的绿色教育和观念培养做起,改变在校学生的课程结构和学校的授课方式,在高等院校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将绿色会计作为一项专业课程进行推广与传授,。其次,要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要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五) 提升企业管理层的环境责任意识

对于企业管理层,提升他们的环境责任意识,也能起到一个榜样的形象,带动企业其他从职人员更明白环境责任意识。

(六) 建立审计与披露制度

我国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需要加强环境审计,建立完善的披露制度,同时加强与环保部门的联系,共同监督,鼓励上市公司自愿、充分而真实地披露环境信息,并建立更加科学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七) 发展和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点在于向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应以会计报表为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是会计的三大主要会计报表,它们也正是环境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霄霄.绿色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前景分析[J].中国外资,2012,20:114.

[2]李淑丽.绿色会计实施存在的阻碍因素及其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6:19

[3]赵晶.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04:138.

[4]王敬理.浅析绿色会计在企业发展的实际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214.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范文3

哈利·波特的书太畅销了,几乎占据了所有书店的抢眼位置,令人忍不住要翻一下,魔幻的情节带来超越现实的轻松和愉悦,难怪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这种愉快的体验,显然比阅读枯燥、生涩的法律专着要兴致盎然得多。其实,十年前,就有类似的读物流行,这是美国女作家黛安娜·杜安的系列小说——《少年魔法师》。该书主人公要打败的巫师首领是熵的制造者,而熵则是环境污染、能量损耗、生命死亡和宇宙衰老的罪魁祸首。1尽管坊间学者对环境法的研究现状颇有微词,但就贴近普通大众的感性认识而言,环境法研究者做得还是令人称道的。当前,环境法的研究主流恰恰就是生态平衡、人类共同的环境利益,甚至子孙后代的福祉和命运。

人类的文明史实质就是一个不断挣脱自然和神灵——或者是自然和神灵的糅合体——控制的过程,同时也是理性不断张扬的过程,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再也不像野蛮人那样相信神秘力量的存在了,凡事不再祈求神灵,而是依赖技术和计算,这意味着理智化,韦伯将其这一过程称为“除魅”。2 然而,对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而言,人类理性又带来了什么呢?纵观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过程,它的发展大致沿袭了两条思路。一是人类出于对自然神秘性的恐惧而产生崇拜,襁褓之中的人类3 渴求自然的怜悯和恩赐,以求得自身福利的增加。二是认为人乃万物之灵,凭借人类的力量完全可以改造、驯化自然为我所用,事实上,人类的实践活动也一直沿着这一条思路进行。可是,人的理性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自然界的演变规律呢?进化论已经告诉我们,人类的产生就是自然界本身演化的结果,这是人类自身根本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如果人类自恃对局部的、有限的自然规律的掌握,而大肆奴役、掠夺自然,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使人类的命运更加前途未卜。韦伯由衷地感叹,人类在寻求理性的祛魅中,非但没有获得自由,相反却成了理性的奴仆。4 这是人类文明——包括法律文化——祛魅的意外馈赠。

反思人类理性的缺憾,环境法学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从方法论上开始了复魅的历程,迷恋了上可持续发展的神话,并取得了环境法基础理论的绝对统帅地位。次之,环境法学过分青睐与环境问题相关的学科,开始演变成多学科的杂糅体,渐渐远离了法学。

一 环境法学的出走

在所有部门法学中,也许只有环境法最急于寻找自身独特的理论基础,期望获得与其他部门法不同的法理基础。因此,环境法学也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包容性,几乎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所有学科都堂而皇之地被吸纳,可是事与愿违,环境法学非但没有找回自己,却失去了自我。

(一)泛化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环境法学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是绝对性的流行话语——至少当前如此。从生态保护的迫切性、生态农业到西部大开发等现实需要,再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伟意义,最终拔高到环境法的发展方向,即可持续发展理论使环境法发展到可持续发展时期或可持续的环境法时期,相关论述蔚为大观。然而,环境可持续性能够量化吗,其标准到底是什么?它由哪些具体指标组成,又如何确定其科学性?环境法律是否能够为这些目标提供可操作的制度供给?很可惜,我们没有看到可操作的制度设想。5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选择,对于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都有指导意义,不能从可持续发展中发现环境法律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导,其实,并非研究得不够深入,而是这一社会发展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模式,本身并不包含环境法律制度供给的理论源头。

首先,可持续发展是矛盾目标的妥协统一。可持续发展实质解决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矛盾。6 这三项指标的协调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但是目标不等同于问题本身,目标的相互冲突才是可持续性的实质,经济发展是主导性事项,7 环境保护只是其中的一个问题。原则是处于理念和制度之间的一个范畴,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理念,环境保护服务于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相反。如果为可持续性确立一系列原则,那么环境保护才应该作为一项。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法的原则,实质上颠倒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自然不会为环境法律制度的建设提供任何理论来源。其次,具体目标的多样性和实施策略的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由很多子目标组成,这包括消除贫穷、改变消费和生产模式、缩小贫富差距、消除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8 为了谋求这些目标的实现,其路径也是多样的。主要有促进科技发展、建设开放性的经济制度、强调妇女和青年的参与以及和平的作用。9 可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环境法所能及,它们是其他部门法学——或者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即使环境法学宁愿做饕餮之徒,恐怕也力所不及。过分强调可持续发展对环境法的意义,除了使其停留在大词的层面,也只能强加给环境法过多的负担,最终淹没了环境法的基本使命。另外,可持续发展侧重的是国家的国际义务,强调在谋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国际合作,例如自然资源的国家权利、跨国环境损害的预防与赔偿、消除不适当的贸易壁垒、维护受压迫、统治和占领的人民利益、10保障人权等人类尊严等。11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各国承担的使命只是其国际义务的附带要求。

然而,通说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似乎凡是有利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都应当成为环境法律的选择,这只能给环境法研究的方法论造成混乱。

(二)环境法学,还是环境问题学

环境法研究方法的混乱表现在,生态学、环境政策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开始大量涌入环境法学,并认为“生态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为当代环境立法所重视……生态学研究已经发现和解明了许多环境问题中的‘自然法则’……应当成为人类处理环境问题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成为指导环境政策和环境立法的基础。” 12 然而,生态学方法如何转化成法学话语呢?在生态学指导下的环境管理中,如何划分相应的义务,谁承担这种管理的经济负担呢?显然,生态学不能提供答案。实质上,生态学方法的指导意义,仅限于环境管理而已,但对于平衡管理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还是法学的任务。

环境法学汲取营养的学科众多,尤其是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几乎没有遭到任何质疑,就全盘接纳。环境经济学从使用环境公共物品的外部不经济性出发,提出理论构建和制度设计的,最典型的当属科斯定理。科斯认为,之所以出现对环境物品的滥用,就在于环境公共物品产权的模糊性,只要明晰环境物品的产权,不管产权初始配置如何,就“可以在没有政府直接干预的情况下解决外部性问题”。13 如果交易费用不是零,则交易费用最低的产权配置最优。这分别是科斯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法律确认科斯所说的环境产权,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产权所指的环境要素明确,并要在法律上可以控制,否则,当环境物品被侵害时,法律就不能提供救济;二是交易费用能够接受。需要置于产权控制之下的是自然要素本身,还是这些要素所具有某些特性呢?例如,需要明晰产权的是空气和水体呢,还是它们的清洁性呢?又如何将其分配给不同主体呢?无法通过物理手段置于某一主体的控制之下,这恰恰是环境公共物品的悲剧所在。试想,法律能够为空气某种程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范文4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变化,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及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我们在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一)课程体系的层次分类第一层次:通识教育模块(综合性基础理论与技能———理工科学生基础平台)。环境科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是具有完整性与包容性、独立性与交叉性的特色鲜明的学科,与人口社会、人文地理、公共卫生、医学伦理、社会安全、国际法规等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广。因此,大学生需要具有宽厚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即具有扎实的数理化、计算机及外语基础,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法律、国防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达到理工科学生的基本素质。这也是对理工科专业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是一、二年级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第二层次: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与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因此,环境科学可分为多个研究方向,属于自然科学方向的有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工程学等;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有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我们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成果,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学、环境评价学)、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环境管理学、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学),符合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精神,专业核心课程要求涵盖规范指定课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完成这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环境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备从事该专业领域工作的基础专业知识与素质。第三层次:专业选修模块(实用性选修课程及实践环节)。在学习了基础人文及自然科学、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理论与技能,对环境科学专业有了基本了解,许多学生有了专业偏好,甚至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或就业或深造,呈现出自身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多样性特征。此时,每个学生可选择适合个体需求的不同课程群。比如,环境规划管理与法律方向、矿区环境污染与修复方向、清洁生产与环境质量认证、环境统计等等。学校在这一阶段提供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培养的对策方案,是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的提高与深化阶段。

(二)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教育环境科学新理论和新技术随着全球科技的突飞猛进而不断涌现,而这些内容在教科书中难以及时体现。为弥补不足,我们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环境科学新技术讲座”,由校内外、国内外专家学者主讲,介绍最新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拓宽视野,紧跟国际化潮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涵盖多个方面,既有理论也有技术,例如氯代脂肪烃污染土壤地下水修复、CO2气地下储藏处置、煤泥水处理、矿区生态修复、环境生物技术等等内容。

(三)强化双语教学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教育逐步走向国际化,国际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大学都十分重视专业双语教学,加之学生综合素质和英语水平普遍提高,许多学生选择继续到国内外科研院所求学深造,因此开展专业双语教学是必然的,必要的,有利于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拓展国际化视野。开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英语课程,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熟练掌握环境科学专业思想体系和表达方式,既满足学习需要,也有利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研究领域向来具有全球化的特点,校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环境防治项目国际间合作日趋频繁。为此,学校、学院、专业内举办了大量的国际学术会议,比如,国际矿山测量学术研讨会、中国国际矿山酸性和含金属废水治理研讨会、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会议等,这就为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平台和保障,有利于学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开展高深研究工作,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四)拓宽专业知识面,开设科研相关课程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交叉渗透普遍,而在人才市场上,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学生发展前景就好。因此,除了核心课程之外,我们鼓励引导学生选修非环境类相关专业的内容,以拓宽知识面。比如,根据自己的兴趣,部分学生选学了给排水、建筑、化工、地质、安全、法律等等多个专业领域的课程。这一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归纳总结的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增开了科研培训课程,如环境科学创新课,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研究方向,阅读大量文献,熟悉最新的研究成果,直至写出研究报告,全程独立完成。这种形式的锻炼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术能力效果明显。

二、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环境科学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对人才培养举足轻重。多年来,我们一直努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对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大幅度提高实践学时,增加集中实践教学独立小学期(第8学期)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我们大幅度提高了实践教学课时,实践学时占比升高了20%~30%,增加了综合性、自主性实验内容。原来的第7学期分为第7、第8学期,第8学期作为集中实践教学学期,开展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设计包括环境评价、环境规划、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等内容,几乎涵盖了环境科学专业所有核心内容,是一个综合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的集中环节。

(二)双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探索出适合于不同学生学习要求的两种培养模式:一是面向所有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统一模式”,即保证所有学生完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完整的学习过程;二是面向有志科研创新学生的“特色模式”,即满足部分学生的创新研究需求,开展科技训练。1.面向本专业所有学生的“统一四阶段”培养模式认识实习(第4学期)———课程学习(第5学期)———生产实习(第6学期)———毕业(再认识)实习(第期)在二年级末,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开课之前,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到地表污染水体、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场地进行直观认识,认识我国城乡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的严重危害和严峻现状,了解环境技术在净化废水废物中的巨大作用,认识生物对废水、废物的强大的净化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将带着种种问题进入下阶段即课程学习之中;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学生自然而然地将专业内容与认识实习的现象联系起来,对理论的理解不再感到抽象,而变得很具体;学习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再到基地开展生产实习,进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阶段,理论付诸实践,完成了由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再感性认识的升华;在完成全部环境专业课程学习之后,毕业实习是将环境微生物学、环境检测、水污染控制等专业理论有机地运用于实践的关键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高,为其以后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面向所有学生的统一实践教学模式,能使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达到对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2.面向部分学生的“新老演替特色创新”模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有各自的学习诉求,不少学生对科研创新实践越来越感兴趣。虽然从学校到专业都很重视创新意识和科研技能的培养,但在各类大学生科研训练中,我们还是发现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以往大学生科研训练多面向已学过本课程的大三、大四学生,高年级学生专业基础及实验技能扎实是主要优势,但由于学习专业课程任务繁重,加之准备考研究生或找工作耗费时间精力较多,而用于科研实践的时间有限,通常独立完成一个科研项目需要1~2年的时间周期,这使得很多科研项目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任务,有些只能草草了结。为此,我们将实践环节由高年级向低年级延伸,组织不同年级学生共同合作开展科研训练,以老带新。虽然有些低年级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薄弱,但在指导教师和高年级同学的带领下,初期可以锻炼科研素质和实验方法,即使高年级学生因考研、毕业离开团队,科研进程也不会中断。这种新老演替向上下游延伸的模式,有利于创新团队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科研任务,避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范文5

关键词:目标与假设 确认与计量 信息披露 对策

环境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规为依据,研究发展与环境绩效,以及环境活动对财务成果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也无一达成共识,这显然不利于环境会计的进一步研究。因此,建立科学的环境会计基本理论体系显得尤其重要。

一、环境会计的目标与假设

(一)环境会计的目标

环境会计目标是在环境会计目的指引下设定的对环境会计职能作用的要求,是环境会计目的的具体化。环境会计目标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协调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使它们能够均衡发展;具体目标是向环境利害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状况和环境行为方面的信息。综合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环境会计的目标可概括如下:

1.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效益。

2.确认和计量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的环境经济效益与经济损失。

3.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各部门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环境规划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义务、贡献等方面的环境会计信息。

(二)环境会计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以会计主体为环境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对其核算范围从空间上进行有效的界定,有利于正确反映一个经济实体的环境资产及其承担的债务,其环境收益或可能遭受的环境损失,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环境会计的主体假设应注重会计主体的行为特性,而非所有权特性。仅将会计核算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已不适宜,而应将这种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包含在会计的核算对象之内。

2.可持续发展与会计分期假设。可持续发展与会计分期假设是在环境恶化的条件下,作为环境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受到其影响而提出的一种制约条件。它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不面临破产清算,它所持有的环境资产将按原来的目的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它所承担的环境负债也将按原来的承诺如期清偿,以及环境资源的消耗、补偿循环是可持续的,即假定环境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不断补偿的前提下实现良性循环,从而保证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必须符合国家的环境政策,其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保证环境资源的良性循环。否则,如果其环境表现恶劣,无力承担环境责任,那么,它面临的环境风险将迫使其关门停业。只有在此假设下,才能建立起环境会计计量和确认原则,解决环境资产计价等问题。当然,为了充分发挥环境会计管理的作用,及时提供环境信息,必须认真地把持续经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确定和分析会计主体的环境责任履行情况。

3.环境资源稀缺性与环境价值假设。在现有的条件下,良好的环境是稀缺的,根据稀缺性标准,环境和资源应具有资本性质。一般来说,自然资本随着人造资本的产生而减少,这些资源环境并非都可替代,即使可替代,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因而环境会计要计量两种资本的转换过程,并确定最佳的比率。同时,要进行环境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它不适用于劳动价值理论,但适用于边际价值理论。

4.货币计量的多元计量假设。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主要提供定量的信息,因此,必须选择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环境会计核算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很大一部分在计量上具有模糊性特征,如森林覆盖率、草场质量、水资源的含沙量等,若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因此,环境会计的计量单位应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指标,甚至是文字说明。总之,环境会计的计量可采用定量计量和定性计量相结合、计量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相兼容的办法,以使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会计对象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具有较客观的认识。多元计量表现能够互相补充,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信息,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二、环境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一)环境会计的确认

环境会计的确认是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一项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会计要素正式计入会计载体的过程。企业环境会计的确认与传统会计的确认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其基本的确认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定义性。在企业的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活动有关的经济活动中,凡是能用货币、实物、指数等计量或用文字叙述的信息都属于企业环境会计确认的范围。在具体工作中,将这些信息具体化为环境会计要素或能用文字等说明的资料,按照这些要素的定义和特征及文字说明中包含的内容等加以确认。

2.可计量性。即在可定义的基础上,将环境信息和信息用货币、实物量、文字等进行计量或描述。其计量标准具有多样性。

3.信息的相关性。是指要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具体地说,是要针对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排除不相关的数据,增加有用的信息。如在财务报表中增加补充使用方面的资料。

4.信息的可靠性。环境必须如实、完整地反映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活动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事项。在环境会计确认时,不仅要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所记载的事项是否真实,还要审查环境信息的文字记载等是否全面、可靠。由于企业环境会计要素不同,因而其确认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针对具体进行具体。

(二)环境会计的计量

环境会计对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效益等各会计要素的核算都需采用一定的折算为货币进行计量。但环境会计货币计量单位的货币含义不完全是建立在劳动价值基础上的,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财务会计计量方法难以对环境会计诸要素进行计量。随着环境管理的发生、,对环境会计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但由于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始终得不到解决,致使环境会计一直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其实务始终得不到发展。因此,环境会计必须采用有关计量方法来计量非交换、非人类劳动物品的价值。随着环境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为建立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体系提供了很多可借鉴之处。主要方法有: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意愿调查评估法等。

三、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传统财务报表只披露

能用货币计量的会计事项,反映的是以成本为计量标准的信息,且格式、项目排列以及填列方法都较固定等等,其现状约束了环境会计信息的充分揭示,显然不能满足环境会计的需要。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增添有关环境会计的核算资料,再辅之以报表附注、文字说明等,揭示企业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如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最后应增列“资产”、“自然资产损耗”科目,负债方应增列“应付环保费”科目,所有者权益下面增列“自然资本”科目等;在损益表中应增列“环境收入”、“环境治理费”、“环境损害费”,以及“环境利润”等。

此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还应客观揭示企业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资源、环境污染的程度及所造成的责任成本、罚款等情况。同时,还应反映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发生的支出和收益情况,及其对未来环境的,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环境经常性支出的数字等。使企业的会计报表不仅能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而且能更充分地反映环境会计信息,以此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最终实现会计的绿色革命。

四、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对策与建议

在我国会计体系中创建环境会计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客观要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自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需求,同时又是会计发展和改革的需求。建立我国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也是一个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1.大力宣传环境会计,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在建立环境会计的过程中,应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指导我国环境会计实践。促使环境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以提高环境会计的核算水平,为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发展环境会计需提高环保意识,大力宣传环境会计的优越性,只有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才能促进更多的人去研究和发展环境会计,推动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提高。

2.加强环境会计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法是会计工作最高层次的规范,将环境的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无疑以形式确定了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是将环境会计理论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手段。会计准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将会有效地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短期行为。会计制度应逐步对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作出具体规定,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3.进一步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环境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企业对社会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全面、如实地进行揭示。因此,环境会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应由政府或有关社会机构,依据国家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会计法规、制度,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督,以促使企业加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措施的改进和发展,环境管理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环境管理就必须首先使财会人员树立起环保观念,同时,环境会计还是一门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学科,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增强会计人员环保意识的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环境会计的专业水平。

1.林万祥,肖序。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2(6)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范文6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人均GDP;工业“三废”

1.引言

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经济发展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过渡,环境问题成为社会焦点。本文立足河北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两者关系进行深入的解剖,选择适当的相关指标进行计量分析,推出具体的结论,并结合河北省环境与经济现状提出政策建议。

2.河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模型分析

本文选取1995-2010年河北省人均 由上表可见,三条拟合曲线的R2都较大,可见河北省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关性显著,对EKC曲线的解释意义充分。三条曲线有各自的形状,与传统的库兹涅茨曲线并不一致。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曲线a1>0,a20,为倒“N”型,随经济的增长人均废水排放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曲线是a10,a3>0,人均废水排放量随经济的增长先下降后上升,环境保护的压力在持续增大。人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曲线各系数的t检验均通不过且R2与DW值也都不符合统计要求,改用二次函数拟合曲线,系数的t检验很显著,判定系数R2的值也高,可见经济增长加剧了人均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与EKC曲线左半部分特征吻合。

3.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思考

3.1建立跨地区水域质量监察体制

对各地区河流上的重点污染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控,要求其各项指标均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管理相关污染企业,淘汰、关闭与国家产业政策相悖的污染企业,并建立跨地区水域质量监察体制。

3.2改革治理模式,完善环境政策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环境政策,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并从总量上控制污染物。加强对外资政策的把控,以防外商借国际贸易之便,对河北省进行污染产业转移。

3.3发展环保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推进产业结构向高技术、低能耗、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培育环保产业。(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董娴等.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陕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关性分析[N].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4)

[2] 曾昭法,陈青云.湖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定量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08)

[3] 刘婷婷.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与预测—以宁夏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03)

[4] 李春生.广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生态经济.2006(08)

[5] 龙丽莲.上海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0(03)

GDP数据和工业三废排放量数据,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作为衡量河北省经济增长的指标,环境污染的指标选取工业废水排放量(tw)、工业废气排放量(tg)、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tp)。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指数平减以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得到以1995年价格计算的不变价。由于可能存在异方差,需对数化处理时间序列,新序列为lnpgdp、lntw、lntg、lntp。

2.1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

在进行两个时间序列做回归检验之前,必须要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单位根检验来检验平稳性。通过eviews操作,得出所有变量的ADF检验结果,从检验结果得出,lnpgdp、lntp、lntw、lntg均为非平稳序列,却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只要序列为同阶单整序列就可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lnpgdp和lntp、lnpgdp和lntw、lnpgdp和lntg均存在协整关系,即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有长期影响关系。

2.2EKC曲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