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范文1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造园; 自然; 含蓄; 意境

一.追求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

中国自然山水园的创作原则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哲学观念与美学意识在园林艺术中的具体体现,即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模式。中国园林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为园林艺术生命的体现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的同时仍旧遵循自然规律。

1.山水构架

没有哪一座古典园林不是山水园林,哪怕是人工的假山以及微小的盆池。秦汉宫苑运用蓬莱神话系列提供的仙海神山想象景观,在上林苑太液池中营建了象征海上仙山的瀛洲、蓬莱、方丈,开创了“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和以山水构建神仙氛围的经典模式。山水构架这一造园手法,对后世园林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创作宫苑池山的一种传统模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隐士思潮流行人们对大自然的审美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寄情山水之中,或者也可以说二者互为因果,人们对于大自然的舍内日趋成熟,其标志就是山水艺术的大新盛,造园艺术所采用的山水文学、诗画、园林等盛行。以至于“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民间营建山水园林竟成一时之尚。

2.自然布局

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在整体布局时一般采用自然的、没有整体中轴线的、不对称式均衡的布局形式,给人以真山实水的空间感。

私家园林是一种彻底的自然式布局,山水环绕,“景到随机”,极具自然之致。在中国古典园林里,建筑的人工痕迹却被减至最低,其形态、选址、组合方式无不遵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在园林中,景观构图的主题通常是以山水为主建筑为辅的构成方式,动静结合相宜,园林建筑类型非常繁多,有亭、台、楼、阁、舫等众多形态不一的建筑形式,以合适不同的自然环境,在建筑选址上,园林建筑也是更一步融入自然之中。

3.曲线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所呈现的更多的是一种阴柔的曲线美、自然柔和美,彰显着无欲无争的自然风韵。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空间常以建筑围合,而建筑平直的立面势必产生空间的生硬感,对比,中国造园师们自有一套娴熟的处理方法。通过建筑错落有致的布局、墙体虚实对比、屋顶立面高低 错落的形态,园林边界由此变得曲折有致、生趣盎然。此外贴墙而设的曲廊也能打破园林边界规则。方整的生硬感。

二.追求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含蓄的艺术心理审美偏向于平缓、延续、内敛的造景方式。包括中国的文化传统习惯以及园林建筑的造景艺术都追求着这样的一种唯美意境。它的含蓄,表现在它是深藏不露的壶中天地,表现在那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表现在那含蓄深远的环境意向。

1.欲扬先抑的空间处理

园林的造景效果通常会采用欲扬先抑的空间处理方式进行空间组织,将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运用在园林景观之中,有意识的在进入园区内的主景观之前安排若干的小空间,来产生强烈的空间视觉对比,从而突出主要景区让其凸显的更加自然、明朗、开阔。即使是大规模的皇家园林,为了突出主要的山水景观,也会常用到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如颐和园的入口处仁寿殿建筑群、避暑山庄主入口处的澹泊敬诚殿建筑群的处理,均是利用入口处规整、封闭的空间反衬主要苑林区自然、开敞的山水景致。

2.简约凝练的造园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是含蓄的,不仅表现在寓意的引而不发,也不仅表现在景致的藏而不露,更表现在构建景致时“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以少盛多”的简约凝练的造园手法。

园林中不仅山水如此,建筑也能具有“言简意赅”的效果。其中,最有简约凝练写意特色的是一种看不出画舫形象一种意构的旱船,也无需水体的映衬,加上文字题名的启示,就可以产生 泛舟湖上轻松、悠扬的意境。这些凝练的手法无疑使园林写意风格发挥到极致。

3.含蓄深远的环境意象

园林的环境意向是人们游历园林时所获得的环境实际状况的心理描述,它有赖于园林景观元素本身的属性以及各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取决于它们在人们以往生活经历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借花木倾注深沉的感情,以它们的自然属性比喻人的社会属性使其成为精神寄托,这些植物被人赋予各种象征和比拟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营建丰富的景观意境。

三.追求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同中国的山水诗、山水画一样,以追求意境为本质特征。中国古典园林也因此而饮誉中外、经久不衰。意境被奉为评价园林审美价值的主要标志。中国古典园林在创作时常用的写意手法如下:

1.园林布局的写意

关于园林布局的写意,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及中国园林的萌芽期。秦汉时期开创的“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通过山水布局营建神仙氛围,是中国园林最初的朦胧写意。而这种写意手法在历代皇家园林中运用非常广泛,如隋代的西苑、清代的颐和园等池中布岛的布局就是沿用中国传统的“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

2.园林景物的写意

园林中景物可分为实景和虚景。实景包括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其中,通过对山石营建意境是园林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掇山叠石最基本的是能营造宛若自然的山林氛围,山林因石而幽谷,当人与这般悠远的环境融为一体,便有放怀澄虑之感。此外,通过山石的形态、布局、构筑方式甚至题词命名,可形成各种意境。山水,山水,有山则有水。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的意境和手法,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大多取其意境的联想,体现“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写意创作原则。

在传统文化中,植物往往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属性和人文内涵。造园师往往会借植物的人文含义来表达自己的理想,点明园林的意境。

3.园林装饰的写意

园林装饰的象征性的表达有几种常用的手法,以谐音寓意,如,蝙蝠,取其谐音为“福”,故园林中多有以蝙蝠组成的图案:蝙蝠、仙桃相组合,表示“幸福长寿”;五只蝙蝠环绕,表示“五福临门”。

借形寓意。《礼记・礼运》篇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即把这四种或传说中或现实中的动物视为瑞兽,并赋予它们吉祥的文化色彩。

所谓音、形交互寓意只指对一些类容复杂、含义多元的主题,往往采用谐音、借形结合使用的表达手法,以便能准确地全面体现其中的含义。

结 语

中国古典园林自然山水园的创作原则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及道家所注重的“道法自然”哲学观念与美学意识在园林艺术中的具体体现,中国古典园林是含蓄的,不仅表现在寓意的引而不发,也不仅表现在景致的藏而不露,还表现在一种彻底的自然式布局,山水环绕,“景到随机”,使园林的特殊艺术风格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袁学汉,龚建毅.苏州园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3] 冯忠平.中国园林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 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范文2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中国古典园林;关系;同源

与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更高的社会认同感和时代优越性,这种独特魅力形成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归因于中国山水画的作用和影响,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古人对山水的热爱形成了山水画,对山水的创造导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出现,两者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这种对山水的追求使得古代文人雅客一直心存好园者好画、好画者好园的艺术心结。

1 一致的艺术理念

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尽管丰富多彩,而绝非随意而成,其核心理念是古人的天人合一观念,非常重视用画造神,尤为注重自然与人类的统一、和谐。中国山水画这一核心理念经过长期的实践,终于内化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精髓,并一直都是其价值观念的核心要素。园林一方面成于面画,是画卷的重要体现方式;另一方面“立体的画卷”又为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有效的素材粉本。

天人合一艺术理念的影响,使得中国山水画以其独到的视觉形式传载着人类的思想情节,其不但需要表达艺术的空间形式,而且还体现着“坐究八荒”、“周游四海”的精神情怀。不仅要有延续时空的艺术形式,还要有承载“千里画卷”的艺术意蕴。而中国古典园林则是动态的、连续的景观形式,是时空概念的综合体现方式,它用时间的意象代替了空间的物象,既追求物景的实在,又讲究物景的虚拟,最后体现的却是意境的整体顿悟。

2 构图方法的关系

2.1 立意

绘画的基础在于立意,中国传统山水画讲究“成足在胸”、“先意后笔”。中国山水画在绘画中不但需要模仿自然景物,而且更需要对自然进行艺术总结,既要注重绘画的整体美感,又要讲究艺术的生命,这与中国古典园林非常相像。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规划思想的“因地制宜”就是所谓的立意。立意规划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设计出的园林有长有短、有度有势。成功的园林景观背后是明确立意的支撑,这种明确的立意使得园林设计和建设中的任何元素,都需根据立意的规划重组资源和因素,并最终实现不着痕迹、浑然一统的设计效果。

2.2 构图

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都是自然景观的“图景”,是一种灵奇的艺术创作形式。中国古典园林是三维的,中国山水画是二维的,因而理想模式的中国山水画往往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范本”。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很多构图均是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注重构图的层次感是中国山水画的一大特色,要求山水画的画面铺陈能够满足可望、可行、可游和可居的要求,达到“能容其身”、“能养其神”和“能瞩其视”的效果。在这一方面,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可谓是如出一辙,古典园林设计要兼顾层次和深远,并通过景物特点的有效运用安排布局。

第一,在构图的具体方式上,山水画的山水相错、前水后山、岛立水中等已成为一种构图的代表性符号,并广泛用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象设置。第二,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层次变化、高低错落,是一种非常有序、和谐统一的构图关系,这与中国山水画的空间丰富、变化连续的特点一脉相承。第三,中国山水画注重主次分明的布局安排,山水、地形需要占据布局、造景的突出位置,并在次要位置用各种桥梁、小路和树木等装饰地形山水。一旦主次不明,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效果,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原则是一致的。

2.3 意境

在中国古典美学品味中,“意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其绝非是孤立物象的直观表现,而是虚实结合的韵味体现。是自然景观的生动气韵,是美学范畴的重要特点。在中国古代艺术领域,意境是艺术爱好者非常偏爱的一种艺术境界,以中国山水画来说,绘画者笔下的山水与真实、客观的山水不同,其是绘画者脑海中思想意识可精神反映的一种体现形式,是具有美感的艺术。例如,古人常用梅花、竹子和松柏等表现绘画者思维意识的自我抱负和情感色彩。

在美学意境上,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古典园林追求自然景物的情画追求,山水画既讲究自然物景的客观描绘,又注重画者情感的自我抒发,由此来看,两者都注重意境的情景交融。山水画不受物象的限制,追求有限透无限的效果。园林的意境同样也是讲究用有限的物景布置营造意外之景。

3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传统山水画都是利用静物元素进行有效重组,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自然之美,并以此体现创造者的价值观念。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范畴中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而山水画的有效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园林的发展和成熟,两者相互影响、互相渗透。

参考文献

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范文3

关键词:古典园林;自然;文明;精神内涵

1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

当今最值得借鉴和继承的造园思想:①“天人合一” 的理念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其主要观点是追求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创造出宜人的和谐的园林生态。在工业文明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当今世界,这种思想理念的本身就蕴含着某种解决的途径和哲学道理,很值得后人的学习与借鉴,特别在现代园林的规化和设计中,将会进一步继承这一伟大的思想。②集诗字画与文学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和追求“诗情画意”的造园手法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最独特的艺术风格之一,在现代造园领域中应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应用。③追求立意,塑造神似,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功的关键所在。缺乏“立意”的园林将无生命力,失去“神似”的园林更无艺术感染力可言。

2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古典园林造园的要素不外乎山、石、水、植物、建筑。在具体的园林布局中, 这些要素互为补充、彼此关联、有机组合成为和谐的整体,体现为山与水,阴和阳,山环水抱,形成园林的山水骨架;山石、建筑与空间,实和虚,相互穿插,以小见大,创造无限空间;山石、建筑与植物,硬和软,相互交织,浑然一体;建筑与水,刚和柔,相互塑造,相映成趣;匾额题名,画龙点睛,揭示场所内涵与人文精神。

3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3.1 自然山水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3.2 建筑风格

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3大类型:①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②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如拙政园、网师园等。③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汇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越秀公园。

3.3 艺术风格

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4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色

①审美文化。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构成的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②民族文化。中国古典园林还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统统表现了出来,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它使人足不出户而能领略多种风情,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③艺术文化。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

5 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性和局限性

①优势性。尊重场所,与场地特征相协调,强调设计的主题构思、解决问题的途径来源于场地自身,主张设计的过程就是与场所交流、协调和延续场所精神的过程,通过选用具有关联性、互补性的景观元素,构筑有机的空间结构,创造健康、优美、宜人的人居境域,促使场所生态、人性、文化和谐统一地发展。②局限性。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都是由高高的围墙封闭,供少数人游玩居住的。这便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封闭性和私密性。古典园林与现实的大众需求产生了矛盾,而这一需求恰能被开放几何形划分的西方园林所满足,从而造成近现代营造西方园林的狂潮。中国古典园林的服务人群和内向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范文4

关键词 古建古典;园林作用;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057-02

0引言

我国的古代建筑,不仅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而且还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代建筑不仅仅是建筑,还代表着一种思想内涵,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艺术表现力, 所以古代建筑一般都拥有非常优美的外观形象,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古建筑在我国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建筑景观设计中,中国的园林则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建筑物,只是凭着种植的植物来对我国的园林进行修饰, 那么对于我们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时至今日辉煌的古典园林艺术,也就更加没有现如今活生生摆在世人面前的美景苏杭二州和北方园林。因此,园林建筑之于园林犹如鱼和水一样,都是紧密相关的。 从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所展现古代建筑的美,这种美在而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是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我们去学习其中精华的价值性的,其中的精华需要我们去挖掘,更需要我们去大胆的去革新。当然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如果没有把握好原则,还是很难将古典园林的美和巧妙的设计完美的结合,就会出现表里不一的奇怪感觉,弄巧成拙。

2古建筑在中国园林中的著名代表

在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特色中,他们很擅长运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来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例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等,它们与自然的石、水、花、木等组成的各类园景,颇有情意。当然,他们的所形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在园林设计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亭,比较知名的就是苏州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北海公园的五龙亭,苏州西园的湖心亭。它的形状是丰富多彩的,它在园林中起到的就是"引景”和"点景”的作用。加入画廊,则在花园的中心起着引导游客游览路线、空间划分、结合风景的作用。 人们漫步在北京颐和园的长廊,可以尽情饱览昆明湖的美景,还有比较著名的就是苏州拙政园的水廊,人行其上,则当凌波走;苏州怡园复廊,以花墙为阻隔,特别是漏窗巧妙设计,其广泛应用于江南古典园林,使公园有界非界,景中有景,变化多端,这也是古代建筑匠师的伟大创造。 最突出的当属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十七孔桥。而我们苏州拙政园的廊桥、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又是另一种风格,所以成为古代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园景。以上所说的这些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的古典园林,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它为我国的古典风格的园林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3古建在古典园林中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古建可以说是古典园林的灵魂,要是没有这些具有特色的古建筑,古典园林的风格就很难被人看出来,达不到古典的风格,古典园林就失去了其相关的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是人工构建的自然风光的使用,主要是对自然的模仿,以创造出一种虽然是人工打造的,但是却又像是自然界天然形成的一般。 此外,在参考了诗歌的意境的同时,加以大量的房屋和花园建筑,凿池山,种植花草树木,人工模拟自然景观,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如同水墨山水风景画一般的景色, 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深深的爱上古典园林设计的艺术风格。 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观,可居,另一方面还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不但如此,古建筑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不仅是人们对审美要求的高度体现, 还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也是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还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这些都可以被称为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特定的历史价值。

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多样的古建筑,使得古典园林更具观赏性,而我们古代建筑的高观赏性不仅源于风格迥异的建筑单体, 而且建筑的群体组合所形成的建筑也大大的增加古典园林观赏性。 我国的古代园林建筑本身拥有优美的线条和独特的造型,能够和周围的布局形成虚实相生的作用,形成不同的游赏空间,为游客创造更多的园林景观, 同时也带给人们无穷的园林艺术魅力和乐趣。

在古典园林中,古建筑的布局主要是说很多建筑所形成的组合,或者是多座建筑组合所形成的格局,这在整个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上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是园林整体布局的重要部分,但是尽管古建筑物的布局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且还是必须要满足整个园林设计风格的特点, 方能打造出一个和谐统一的古典园林,否则就会出现格格不入甚至别扭的风格,影响了整个园林设计的艺术气息。 古典建筑的布局要和园林中的环境和艺术风格相结合,服从于环境的具体特点,才能在古典园林中增加魅力,让人为的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统一感。

4结论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是中华历史上的艺术瑰宝,是古代园林师的智慧结晶,而作为古典园林中的代表作,古建作为一个载体,它不仅客观真实的反映中国的朝代更替的历史背景、工程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兴衰,而且更加鲜明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变化,同时也受到了儒学、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影响,所以在中国古建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表达了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参考文献

[1]秦岩.中国园林建筑设计传统理法与继承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09.

[2]苏晓毅.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魅力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

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范文5

【关键词】古典园林;园林建筑

一、前言

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园林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是园林景物之一;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但是园林建筑的艺术性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有观赏价值,更要求富有诗情画意。古典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任何建筑在设计时都应考虑环境,而园林建筑更甚,建筑在环境中的比重及分量应按环境构图要求权衡确定,环境是建筑创作的出发点。

从我国发展史来看,园林中建筑密度越来越高,生活居住气息越来越浓。建筑也不纯粹作为居游的生活需要来设置,它本身也是供人欣赏的景物的组成部分,融合在园林的自然景色中。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

二、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

(一)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

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是园林景物之一。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给人们更多的精神上的感受。

(二)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

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是格外突出的。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明与暗、虚与实、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三)园林建筑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是充分结合的

在园林建筑中,建筑在环境中的比重及分量是按环境构图要求权衡确定,环境是建筑创作的根本出发点。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也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四)园林建筑独立性和组合性

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由于大小、形状不同,普遍具有 不同的功能,因此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既可以独立设置,又可以将不同的建筑组合成一个群体,从而使建筑及风景相得益彰。

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

(一)表现含蓄

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含蓄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其意境是含蓄的;二是从园林整体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的全景,这就会引人暇想,使人对了解园林景色更有兴趣。当游人游览时,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横生。

(二)强调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追求的是“意境”二字,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园林中的自然山水虽然多是人作,但也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在园林中,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

1、“意匠经营”的过程

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再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园林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

2、“体物”的过程

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此外,还应该体察入微,善于发现。在体察过程中,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

(三)平面布局应该简明有规律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四、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两者在风格上存在明显的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

(一)突出其实用性

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

(二)强调其独特性

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达不到的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

(三)提升其园林意境

我国园林通常能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表达的意境来。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这就营造出了园林意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作为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对我们的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在古典园林中,建筑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保护好我国古典建筑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参考文献

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范文6

【关键词】山水画;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理念;创作手法

一、创作背景

(一)历史渊源

综观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这二者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先秦两汉时期,山水画尚未出现,此时缺乏二维理论支撑的中国古典园林,也处于探索萌芽状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山水画意趣理念的出现促成了山水画的独立与形成,同时也推动了以意趣欣赏为主的私家园林的涌现。唐以后山水画迅速发展,以其多姿多彩的风格充实了古典园林的艺术源泉,山水画更是为画坛之首,于唐末至宋初进入到高度成熟期。与此同时,山水画于北宋中、后期进入变异期,抒情写意山水画成为绘画的高峰。而古典园林的发展进程与山水画相互对应,相继出现了园林规划设计的新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而对园林的规划设计又反作用于山水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因景成画”的造园艺术传统。由此可见,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的历史渊源之密切。

(二)画家的双重身份

圣人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谓追求山水为追求良好的德行,一些文人画家亦以园林为载体寄托个人情怀,而亲自参与到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去,以二维的绘画理论支撑三维园林的创建,使古典园林充满“诗情画意”,达成“形外之意,象外之象”的效果,具有独特魅力。如辋川别业“水墨渲染”,艮岳“括天下美”、退思园素净淡雅、狮子林清淡简远……诸多种种难以尽言。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文人画家在古典园林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山水画稿为建园粉本,山水画论为造园理论。画家的双重身份在无形中极大地推动古典园林发展进程。

二、创作理念

(一)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古人构园置景,以立意为先。立意即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而得出的主题思想,在绘画中体现为对自然的艺术概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园林中则表现在对自然的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由此可见,这二者在表达主旨上的一致性,都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崇尚自然而妙造自然。在山水画的创作中,画家将胸中意气赋予笔端,于挥毫泼墨中展示自然山水的灵气,在抒情达意中揭示自然风光的美妙,达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效果。同时,造园之理与绘画之道极其相似。中国造园首先从属于绘画艺术,是一幅壮丽的三维风景画,“虽由人造,宛自天开”是每个园林设计师的艺术追求。在传统自然观的影响下,古典园林将自然美与人工美巧妙地结合,显得浑然一体,呈现自然的质朴美感。

(二)营造“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的共同艺术追求,营造“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亦是这二者所关注和实际运用的内容。山水画追求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审美享受,以“胸有成竹”“意在笔先”的绘画手法,于挥笔自如中表现造化自然的生动气韵,于描绘有致中展示自然的理想图景。山水画的创作,并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而讲究发散思维,充分利用想象力,于无形的空间中显示出有形的独特韵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在绘画中,既描绘自然景物,又寄托个人情思,充分利用自然景物进行巧夺天工的布局,创造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独特意境,使身之所容、目之所瞩,即意之所游。古典园林建造中亦如此。园林的规划设计充分吸收了山水画中的艺术源泉,“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中”,古典园林的意境不仅体现在自然的原有景物的格局中,更是体现在对细微之处的精确变动,哪怕一树、一花、一水、一草的细小摆动,都蕴含着特殊的美感,体现着园林设计者的缜密思绪,形成一幅有机和谐的构图画面,浑然一体。

三、创作手法

(一)虚实结合、有无相生

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中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在古典园林中,格局为实,画景为虚。在山水画创作中,山为实,水为虚;景为实,物为虚;近为实,远为虚……在此不一一而论之。山水画的画面层次表现离不开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如画面中会有留白,此处的“留白”表面上为虚,其实为实,以无的空间描绘出有景的画面,虚实中自为一体,不着点墨,而意味悠长。在园林建筑中亦如此。作为三维的物化形态,古典园林亦借助“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表现手法,构建一幅壮美的三维立体画。在山水景致中,山实水虚;在颜色搭配中,亮为实暗为虚;在排列布局中,密为实疏为虚。依据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在对自然山水的真实展示中,也有意识地呈现出虚幻的景致,以求得以假成真的效果,给观赏者以独特的审美享受,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主次分明、动静有序

绘画之道与造园之理有其相似的成分。在山水画中,画家往往注重格局的分布排列,力求与自然融为一体,洒脱自然,妙不可言。绘画者将自己对壮美山川的主观意识聚以笔端,辅以个人的情感,探究自然的特征,构建整体的和谐统一之美。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也遵循山水画讲究主次分明的布局特点,高低有致、错落有序。在建造中依据原有地形基础,而进行有意识的修整与规划,对自然进行概括展现自然的美感。中国古代匠人利用独具特色的理景手法,动与静、高与低、远与近、俯与仰,各种手法层层递进,甚至于不同植物的配置也暗含着时季的不同变化,在纷繁杂乱中蕴含着错落有序的韵味,在园林营造中推进层次空间的变幻。画面的内容与园林的整体构成要素具有一致性,“择成馆舍,舍构亭台”。顺应自然之势,布局山水之利,参差有致,构建和谐的共生之境。

(三)小中见大,咫尺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