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影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通货膨胀;会计信息;应对措施

一、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

1.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通货膨胀直接影响到企业资产的计价。资产可以区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是指以本项目的货币额表示的资产,包括现金和可以迅速变换为现金的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在通货膨胀期间,货币性资产的名义价值不变,但其实际价值会因购买力下降而受到损失。如某企业因赊销一批商品而产生应收账款100,000元,9个月后收回这笔款项,如果这一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12%,则收回款项100,000元购买力价值仅为89,286元,损失了10,714元。通货膨胀对非货币性资产也会产生影响,表现为资产的账面价值严重偏离市价。通货膨胀对负债的影响与它对资产影响相反。如果企业拥有货币性负债,则企业在未来将以较便宜的现金支付其债务。

2.虚增经营成果,导致虚利实分。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取得的收入是按当时的货币购买力反映的,而与之配比的成本费用,却有很大部分反映的是过去物价较低时的货币购买力。这样高估收益,低估成本,势必导致利润虚增,计算出来的利润不能正确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按历史成本配比的存货成本、折旧费用不能在实物上补偿其实际损耗,从而使企业连简单的再生产也难以维持,自然更谈不上扩大再生产了。如企业于5年前购进一台设备,价值200万元,估计可使用10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计提20万元,等到10年期满计提满200万元折旧额时,那时同样的设备可能因物价上涨而需500万元才能购买到。这样仅凭折旧是难以更新设备的,企业的生产规模势必萎缩。

3.使报表资料缺乏可比性,增大了报表使用者理解的困难。可比性原则不仅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而且要求同一企业的会计指标在前后各会计期间也要可比。但是在存在较高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仍以历史成本原则和币值稳定假设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而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则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大大打折扣。如建造一幢相同的大楼,1986年的成本为300万元,而2006年则需1500万元,尽管两幢大楼的实际经济价值是一样的,但后者的账面价值却高出前者4倍。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如果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则很容易导致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

4.对投资决策的影响。通货膨胀不仅对财务会计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影响到管理会计。通货膨胀增加了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程度。在币值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决策相对比较容易,只要根据投资回收期,会计报酬率等指标就可作出决策;如果采用贴现的分析方法,也只需用市场平均利率作为贴现率即可。但在物价上涨阶段,投资决策的非贴现方法显然不再可取,而贴面方法也因通货膨胀的影响增大了难度。同时,通货膨胀容易导致资金流向物价上涨较快的产品或行业,如果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和约束,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浪费。

二、通货膨胀对会计影响的应对措施

1.重编财务报表。重编财务报表,就是按报告日的购买力货币或现行重置成本等重新编制企业的财务报表,以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重编财务报表的方法有三:一是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即采用政府公布的一般物价指数,将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项目进行调整、换算,使其按当前的一般购买力重新表述,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二是重置成本会计,即以现行重置成本作为资产计价和损益取决的基础,从而脱离了历史成本,以现行价值而非历史成本计价。三是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重置成本会计结合起来。上述三种方法中,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最为可取。

2.采用可以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会计核算方法。一般认为,在物价上涨期间,对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或不提折旧法,对资产定期重估价值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但笔者认为,在以上几种方法中,只有对资产定期进行重估价值较为合理。因为在通货膨胀期间,对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可使当期成本与当期营业收入配比,可以避免虚增营业收益,但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则以早期的低成本列示,与其当前成本相差更大。而加速折旧法,同样也是以歪曲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净值为代价来避免虚增营业收益,也不可取。定期对资产价值进行重估,按重估后的价值入账,资产重估增值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对固定资产则按重估后的价值计提折旧,这样既可以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能反映其现时价值,也可以使损益表比较正确地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

3.在报表或报表附注中揭示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向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通货膨胀降低了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也降低了其有用性。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帮助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揭示其影响,这些方式包括括号、附注或附表。如对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报表项目,例如短期投资、存货等,可以在反映其历史成本的同时,用括号注明其市价或当前重置成本,而毋需重编财务报表。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可以列明物价变动的情况及其带来的影响,如由于产品售价提高而导致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加了多少,由于进货成本增加而使产品销售成本上升了多少,企业的利润增量中有多少是由于价格因素变化引起的。还可以用附表的方式来揭示通货膨胀的影响,即在用历史成本编制会计报表时,还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或重置成本会计编制补充报表。这样用补充性的揭示方法,可大大方便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而毋需付出多大的代价。

4.用贴现的方法进行投资决策。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下,非贴现的投资决策方法是不可取的,如会计报酬率、投资回收期等。但在使用贴现方法时,也存在一个难点,那就是如何确定贴现率。因为对同一个项目而言,贴现率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其取舍。在物价基本稳定时,可以市场平均利率作为贴现率;而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可用市场平均利率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之和作为贴现率,即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未来通货膨胀可能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外单位进行投资时,要求的投资报酬率不应低于市场平均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如果未来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很难估计正确,则可采用内含报酬率指标来进行分析决策,以替代净现金流量与净现值指数这两个指标。

参考文献:

[1]林静.通货膨胀下的会计处理问题[J].财会研究,2009,(4):40―42.

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通货膨胀;居民消费;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通货膨胀问题是困扰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的重要原因,各国经济学界都在探讨这一问题,也曾提出过一些解决办法,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西方国家由于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波及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通货膨胀的一般特征及产生原因

(一)通货膨胀特征

现代社会不断的高速发展,物价水平也随之得到了快速上涨,不仅影响到居民的日常消费,而且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笔者经过总结分析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以下几点特征为:(1)物价上涨幅度过高,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西方发达经济体一般上涨3%―4%就处于通货膨胀状态,而中国一般上涨5%―6%,才算处于通货膨胀,然而人们的感受能力往往高于此数值;(2)城乡物价不同步增长,经济发达地区物价涨幅高于不发达地区,农村高于城市;(3)消费品价格高于生产资料价格的涨幅;(4)经济高增长往往伴随高通货膨胀;(5)泡沫经济膨胀,金、银、珠宝、文物等涨幅肆无忌惮,严重扰乱市场秩序;(6)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犯罪率上升。

(二)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各国经济学界都在探讨通货膨胀这一问题,笔者针对通过膨胀产生的原因进行下文简述:(1)货币发行量过多,形成供过于求的金融市场,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过多过快,是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经济发展失衡,生产资料供需矛盾突出,是诱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3)信贷结构及投向不合理,金融市场秩序混乱、资金大量流失,安全性减弱;(4)社会上集资热、炒股热、债券热、房地产热、稀有物品拍卖热席卷全国,多元化融资造成市场货币超量流通、泡沫经济膨胀,推动通货膨胀;(5)产业结构失调、农业和实体经济投资不足、产品市场特别是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不足,推动物价上涨;(6)价格改革、调价幅度过大;农产品、能源产品、原材料调价幅度过大,造成下游产品成本上升,从而推动物价上涨;(7)收入分配不公,导致阶层分化严重,消费基金增长过快、购买力增强,拉动物价上涨;(8)外汇汇率改革,美元贬值,推动人民币升值,吸引外国游资进入中国,搞乱本国金融市场,推动通货膨胀;(9)外贸体制改革,进出口贸易出现大量顺差,外汇储备过量增长,推动物价上涨;(10)流通市场秩序混乱,牟取暴利成风,导致物价暴涨而失控。

上述综合原因,必然导致通货膨胀泛滥成灾、社会秩序混乱、人民幸福指数下降,经济发展受阻,严重者更是会导致经济危机出现。

二、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通货膨胀使人们的生活负担加重,生活水平降低。民以食为天,消费物价上涨的核心是食品价格,它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在总消费中所占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均有大幅度提升。食品支出份额增大,其他消费必然受到挤压,物价上涨短期内影响到消费结构改善以及消费层次提高,降低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

(二)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通货膨胀使人们支出加大,收入水平缩水。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增加,从收入角度而言,意味着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口现金纯收入不同程度缩水。通货膨胀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降低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三)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预期的影响

通货膨胀使人们需求减弱,消费预期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以食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欲望,制约了消费档次的提升,城乡居民消费信心普遍受挫。不少中低收入家庭不得不精打细算,在日常消费品选择上更趋向于经济实惠的替代品,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欲望受到抑制,对开拓我省城乡消费市场、刺激和扩大内需、发展经济极为不利。

三、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及建议

(一)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保证农产品的正常供给

物价上涨源于农产品价格的大幅走高,教训和经验告诉我们,稳定物价的基础是稳定农产品价格。要从资金、税收、保险、防病防疫等多方面扶持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给予农产品生产者必要的优惠措施,使生产者有利可图。必要时动用政府储备政策和收购政策调节农产品供给,保障生产者利益,稳定价格。同时,要尽快建立保护农、牧业生产的长效机制,达到“双安全”,即既要实现粮食生产安全,也要实现畜牧业生产安全。

(二)采取灵活机动的调控政策,促进总体物价相对稳定

物价上涨对居民日常消费影响最大,依靠居民自身能力来消化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政府可以利用转移支付等手段来帮助居民抵抗物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要保持整体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要立足国内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刺激和扩大内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尽可能地减轻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对国内市场造成的压力。

(三)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货币供应量的超速增长是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对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进行调控。政府要加大公开市场业务力度, 对冲外汇投放的基础货币,对金融机构进行“窗口指导”, 提高金融机构资产的质量, 适度控制贷款规模。要解决长期机制问题,单纯的加息并不能抑制通货膨胀,只有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市场化,才能消除国际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进而防范市场泡沫而带来的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秦海林.政府消费、城乡居民消费与通货膨胀[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2]邵霖.浅议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07).

[3]贾洪文,颜咏华,白媛媛.市场纪律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04).

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3

    通货膨胀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的剧烈的上涨。通货膨胀虽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它影响到消费者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的实际效用,并间接地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货膨胀一直是学者和消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因为保险消费的特殊性,即保费以货币支付,并持续到未来某一时期;保险保障也以货币形式兑付,并且发生在未来,因此,保险消费以及保险业的发展无疑将受到通货膨胀的更大影响。而通胀预期是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测。通胀预期将直接影响保险消费者的消费、储蓄和投资行为;影响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投资决策和资产负债管理等经营管理行为;影响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等。因此,研究通货膨胀与通胀预期对保险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由于保险消费具有明显的跨时期性,通货膨胀将会对保险消费及保险业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研究通货膨胀对保险业的影响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通货膨胀对保险业的影响,可以使消费者更好地规划个人及家庭的保险投资,从保障结构和保障数量两方面满足保险需求,获得全面稳定的保障。另一方面,从保险经营者的角度,掌握通货膨胀对保险业的影响机制能促进保险公司开发合理的保险产品,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保证充足偿付能力,促进保险业健康稳定发展。

    有关通货膨胀对保险业的影响,已有学者进行过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通货膨胀对寿险需求的分析;二是通货膨胀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及经营结果的影响;三是通货膨胀对保险公司经营成本的影响。等等。综上研究,学界和实务界有关通货膨胀会对保险需求和保险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对这种不利影响的程度还存在分歧,对影响机制的探究还不完善等。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通货膨胀对保险业发展影响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当前持续走高的物价指数加重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使得经济刺激计划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不仅资产市场陷入低迷,对保险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保险消费领域,一方面,居民购买保险特别是投资长期保险产品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居民又面临在通货膨胀时期如何安排合理的保险保障的困惑。因此,进一步研究通货膨胀对保险发展的影响,使保险业在通胀条件下实现稳步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研究通货膨胀与保险业发展的关系。着重从历史的角度掌握我国通货膨胀与保险业发展的变化规律,理清影响通货膨胀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我国通货膨胀与保险业发展特点的历史分析;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变量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保险定价、准备金、资金运用及相关政策的评析,提出保险业应对通货膨胀的关键制度体系。

    二、我国通货膨胀与保险业发展特点的历史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周期特征

    物价水平的上升和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被认为是通货膨胀的主要表现,在名义货币数量给定的情况下,二者即为一枚硬币的两面。宏观经济研究中常以不同价格指数来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这些价格指数包括批发价格指数、零售价格指数、生活成本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等,虽然这些指数在构造上所包含的具体商品范围和权重不同,但在变动趋势上往往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指数构造时所包含的商品和权重的不同,不同价格指数对实际价格变动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在有关通货膨胀的研究中,国民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被认为很可能是最能表示经济整体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指标①。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主要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

    将中国1969-2011年间CPI年度同比增长率曲线表示在图1中,由于采用的是年度CPI指数,因此曲线的光滑性较差,但还是可以明显看出通货膨胀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正像对通货膨胀的严格界定存在分歧一样,学界对通货膨胀周期的划分也不一致。Artis等人(1995)利用状态空间计量方法对英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周期进行了划分,并对利用通货膨胀时间序列进行周期划分的标准提出了建议。张成思(2009)根据Artis等人(1995)对通货膨胀周期划分的建议,对我国1978-2008年通货膨胀的周期进行了统计描述,并依据“低—高—低”为一个周期的基本定义,将其划分为通胀周期。但这种对通胀周期的划分可能会忽略一些值得关注的因素,比如通货膨胀并非完全由CPI的绝对大小决定,例如美国长期处于2%的通货膨胀率水平,而新型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水平普遍较高。再比如推动通货膨胀水平持续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没有变化,如果连续两次的通货膨胀率走高是源于同一个主要因素,则倾向于将其划入同一个通胀周期。

    

    图1 1969-2011年中国CPI增长率与CPI增长率三年移动平均曲线比较

    注:2011年通货膨胀率为1~8月平均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出版的《经济景气月报》。

    考虑到这些因素,在图1中引入CPI三年移动平均曲线。移动平均曲线是将相邻三年CPI增长率进行平均后得到,通过平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原数据中由于偶然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差异,更好地显示通货膨胀在较长时期的基本发展趋势。根据CPI增长率的三年移动平均曲线显示,1986年CPI增长率的低点是通货膨胀上行过程中的一个暂时低点,不构成一个通胀周期的临界点。根据周期划分中习惯使用的“低—高—低”划分法,我们将我国1969-2011年的通货膨胀周期波动划分为如下四个完整的通货膨胀周期:

    第一个通货膨胀周期为1969-1982年,时间跨度为14年;

    第二个通货膨胀周期为1983-1990年,时间跨度为8年;

    第三个通货膨胀周期为1992-1999年,时间跨度为8年;

    第四个通货膨胀周期为2000-2009年,时间跨度为10年。

    另外,从2010年开始,中国可能已进入了下一个通货膨胀周期,该周期会持续多久,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周期性特征

    我国自1979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1980年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年保费收入4.6亿元人民币,发展到2010年底已有保险公司146家,保费收入14 527.97亿元,年均保费增长率达31.76%,保险公司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保费收入的高速增长也使得人均保险资源快速提高,1980-2010年,保险密度 从0.47元增长到1 092.75元;保险深度也从0.1%提高到了3.7%,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三十年来,我国保险业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也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图2 1980-2010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年鉴。

    受宏观经济条件以及保险业自身发展因素变动的影响,保险业在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波动性,了解和掌握其周期性特征及影响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把握保险发展同通货膨胀周期波动之间的联系,对于制定保险业发展政策,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以1980-2010年保费收入作为反映保险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分析其随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特征。从年保费规模可以看出,三十年来我国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如图2所示)。但增长速度反映出一定的波动性,最小的增速为2000年的10.74%,最大增速为1981年的69.57%。同GDP增长率的变化相比较,我们并未发现明显的顺周期性或逆周期性,(如图3所示)。而GDP增长率与保费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68 7)显示,保费收入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但相对较弱。

    

    图3 中国1981-2010年GDP、保费收入和CPI增长率的比较

    资料来源:GDP增长率、CPI增长率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出版的《经济景气月报》。保费增长率根据《中国保险年鉴》保费收入数据计算。

    保费收入增长率的另一个特征是其波动程度比较大,总体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1981-2010年保费增长率的标准离差为16.4%,相对于平均增速的变异系数为0.517。同期GDP增长率的标准差为2.83%,变异系数为0.281。较大的波动性主要是因为我国保险业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市场不尽完善,市场化经营能力较为薄弱等。将这三十年等分为三个十年,期间保费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4.93%、25.19%和25.15%,保费增长率的平稳降低,可以部分解释为我国保险业已逐步从简单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

    三、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变量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在本节中,我们可能将通货膨胀所界定的物价上涨条件放宽,即包括温和的物价上涨的情况。温和的物价上涨往往不太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若累积较长的时期,对保险业所造成的影响仍然是不能忽视的。本节主要分析通货膨胀对保险业发展的长期影响,以及通货膨胀与通胀因素对保险业发展的短期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保险业发展的长期影响

    货币数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但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货币数量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另外,现实经济中货币往往是非中性的,通货膨胀往往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下降。通货膨胀率较高,或者持续时间较长,对于寿险来说,将会导致固定保额保险的实际保障能力下降,从而降低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导致保险需求下降。对产险公司来说,由于未来价格的上涨,将导致保险公司赔付压力的增加。

    通货膨胀将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造成较大压力。当前我国保险公司资产(保险资金)主要以货币资产和资本市场金融资产为主,实物资产比重较低,资产贬值压力大。在治理通胀的过程中,主要基础宏观经济变量和货币市场工具的变动较大且频繁,比如税收的调整、利率的调整等,一方面给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的匹配造成困难,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增加了经营决策的难度。

    通货膨胀将导致保险公司经营成本的增加。通货膨胀表现为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从而推动工资上涨,而工资下调具有一定的刚性,使得保险公司在较长时期内面临人力成本的增加。其他经营费用如场地租金等也会上涨。而对于财产保险业务和寿险中以费用赔付为主的业务,会因为价格上涨造成赔付成本的提高,降低保险公司利润。

    (二)通货膨胀与通胀因素对保险业发展的短期影响

    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影响保险业发展的路径之一,是通过改变人们对未来的盈利预期,从而改变人们当前的投资和消费行为。通货膨胀将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因此,倾向于更多的消费和投资,从而可以促进保险需求。保险需求的增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保险的直接消费的增加,二是由于消费其他产品而产生的互补型保险消费,比如汽车保险消费、家庭财产消费的增加等。通货膨胀也是导致退保率升高的原因之一。随着通货膨胀的持续,被保险人会对所缴保费与未来的保障从购买力角度进行权衡,会认为持续缴费将损失更多的购买力,从而可能选择退保。

    四、保险定价、准备金、资金运用及相关政策评析

    保险公司应对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产品的定价,二是保险资金运用。对于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保险业,在这两个方面还面临较为严格的监管。这种监管在规范保险企业行为,控制防范风险,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和保障被保险人利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可能由于政策方面的约束,使得保险公司经营不能对随时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做出及时的调整,造成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分析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和资金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面临的政策约束,并加以完善,将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应对通货膨胀的能力。

    保险定价的基本要素包括标的损失率、利率、费用率以及定价模型等。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利率和费用率都会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对于利率的变化规律,在通货膨胀的初期往往表现为利率的逐步降低,这主要是受较为宽松的投资政策影响;而在通货膨胀高企阶段,货币当局往往推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表现为利率的逐步提高。保险定价中如对两种方向的变动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都可能给保险经营造成不利影响。银行降息可能使保险公司产生“利差损”,而银行加息可能使保险产品特别是投资类产品相对其他理财产品失去优势,从而降低保险需求。费用率在通货膨胀时期会因为工资、办公费用等成本的上升而提高,调整或控制不及时将使保险公司的利润率下降。损失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损失发生的频率,二是损失的程度。通货膨胀主要影响以货币衡量的标的的损失程度,使得平均损失程度增加。例如,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上涨导致健康保险赔付额增加,汽车配件和维修工时价格的上涨导致车险事故赔付增加等。因此,在保险产品定价的过程中,应建立通货膨胀与损失率、利率和费用率之间的量化关系,间接将通胀因素作为定价要素,建立扩展的精算定价模型,提高定价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

    保险准备金是对未来可能发 生的保险赔付的准备,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体现。准备金可能因为利率、索赔膨胀等因素与最终的偿付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在建立准备金时将利率和索赔膨胀作为动态因素加以考虑,可以提高保险公司准备金计提和管理的准确性,增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资金保值增值、保证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货膨胀增加了保险资金运用的复杂性和风险。导致通胀、通胀后果以及治理通胀的因素互相交织,相互影响,使得投资决策更加困难。目前,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及公司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等货币资产和金融资产上,使得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保险资金面临较大风险,投资管理技术薄弱,综合投资收益率低。抵抗通货膨胀的能力低。

    从监管的角度,在注重控制保险经验风险、保障偿付能力的前提下,开始逐步放宽产品条款费率和保险资金运用等方面的限制,例如将财产保险险种分为主要险种和其他险种两类。主要险种的非基本条款和费率及其他险种的条款和费率由保险机构拟订,报保监会或其省级派出机构备案②。逐步扩大备案制人身保险产品的范围,缩小审批范围。实行多年的车险统一条款也在酝酿市场化改革,赋予保险公司更多根据自身经营数据进行保险公司产品创新开发的自主权。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逐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优化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特别是逐步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商业银行等股权,间接投资基础设施。2010年并实施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明确保险资金可以进行不动产投资,包括土地、建筑物及其他附着于土地上的定着物。使得保险资金通过有效地投资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对我国通货膨胀周期性特征以及保险业发展特点的分析,通货膨胀对保险业的影响将可能涉及保险经营的各个环节,影响机制也较为复杂。全面应对通货膨胀对保险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保险业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发展:

    一是加强保险业的全面信息化建设。由于通货膨胀对保险业的影响较为复杂,涉及因素较多,保险业必须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对保险发展过程中的通胀因素进行有效监控,做到及时感知、有效防控、增强经营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还要借助于信息系统对保险经营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获得定价、营销、管理及风险控制决策的充分信息。

    二是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货膨胀对保险业的影响是复合性的,保险业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应从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出发,否则可能造成措施之间的互相冲突,不仅降低管理效果,还可能引发更多的风险。

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4

一、文献综述

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现象,其成因于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缺口。现有研究国债规模与通货膨胀的文献集中讨论国债规模对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效应,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种思路。

第二种思路是从国债应债来源的角度来考察国债发行与资金运用对基础货币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将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这方面的文献比如高培勇、宋永明(2004),刘华(2004),类承曜(2002)。

第三种思路是把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讨论赤字规模与通货膨胀率水平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论述比如斯蒂格利茨(1997)。

从以上讨论不难看出,研究者以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体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国债发行就会造成货币供应增加进而引发通货膨胀。要找出国债发行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对二者进行量化分析,寻找出二者间数量的因果关系,才能对两者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基于国债资金运用效率视角分析国债发行对于通胀率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上市公司价值;净资产收益率;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货币数量增速大于实物数量增速,普遍物价水平上涨,于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是实物交换过程中的媒介,货币也就代表着所能交换到的实物的价值。在理想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长应当与实物市场实物数量的增长相一致,这样物价就能稳定,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当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实物数量的增长速度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的固有属性,对一个国家经济而言,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其一经济增长;其二通货膨胀;其三失业率。经济增长是大国最关心的,而通货膨胀则伴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更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

通货膨胀,这个既直接牵动着宏观调控政策,直接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还直接影响投资者预期和股价估值的重要指标,可以成为判断股市趋势的一个基本关注点。而通货膨胀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这要从两方面来看,温和的通胀是经济的剂,也有利于上市公司的生产和扩张,提高效益。但是恶性的通胀则对上市公司不利,当严重通胀出现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因为恶性的通胀必然导致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成本提高必定会导致产品价格的提高,而这种价格的巨幅波动必然会导致客户的忠诚度的下降和产品的风险增加。另外,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稳定,股息分配也不确定,由此,风险预期增大,再加上货币迅速贬值,人们更多囤积商品,购买房屋以求保值,从而分流了股市的资金,导致股价下跌,这更反映在上市公司的短期流动资金,应收账款、存货上。严重通胀又通过经济结构变化影响股市。各类商品价格上扬并不是同步的,因此不同行业所受影响不完全一致,有些企业利益严重受损,有些则获得好处。当然通胀延续并进一步恶化时,所有股票都会受到影响。

下面我们就通货膨胀对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想要提高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可以主要从改善ROE来源和提升利润率两方面着手。

一、改善ROE来源

为了提高资本回报率,企业需要至少下面的其中一项:1)提高周转率,也就是销售额与总资产的比。2)更低的借款利率。3)更高的债务杠杆。4)更低的所得税。5)更高的运营利润率。我们主要就前三项做出分析。

1.周转率分析

为了分析周转率,我们必须考虑三个主要类型的资产:应收帐款、库存和固定资产,如厂房和机器。

(1)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应收帐款随销售额增加成比例增加。而以美元计的销售额增加是由销量增加或通货膨胀引起。在这里没有改善的空间。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应收账款数额大、账龄老化、关联方应收账款急剧增多等都是现在上市公司中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杭萧钢构。成立于1994年,2003年11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属于建筑行业,主营业务为建筑钢结构工程的设计、制作与安装。公司发展规模居国内同行业首位,02年到04年应收账款每年都在增长,而且速度非常快,其中02年到03的增长了130.5%,03年到04年为72.79%,05则回落为9.77%。另外我们也看到这三年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都比较高,其中04年的比重最高,达51.56%。从2003年到2005年杭萧钢构的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在逐年减少,由2003年的6.49次到2005年的3.04次,并且相应的周转天数在逐年增加。这说明杭萧钢构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在减慢,可能存在资金周转的隐患。

(2)库存周转率

库存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从长期看,计件的实体库存数量趋势跟随销量趋势。但是从短期看,实体库存的周转率会上下波动,原因可能是空间影响、成本预期、或者生产瓶颈。

在通胀时期,使用后进先出库存估值方法会提高报告的周转率。当由于通货膨胀引起销售额上升,使用后进先出方式的公司库存值要么会保持不变(如果销量不增加),要么会跟随销售额上升(如果销量上升)。无论哪种情况,以美元计的周转率都会提高。

在70年代早期,公司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转向“后进先出”会计方式(这样做有降低公司报告的盈利和降低税的效果)。这一趋势目前似乎有所减缓。但是,很多“后进先出”公司的存在,加上很多其他公司也可能加入“后进先出”这一行列,会使未来报告的库存周转率提高。

由于在1973年出现了原材料价格超乎寻常的上涨,而且出现了1974年会继续上涨的信号,我们选择采用后进先出法进行存货计价。这种存货计价方法会使现在的成本和现在的收入更加匹配,使包括在报告利润中的存货‘利润’减少到最低限度。在通胀的影响下,2009年存货周转率为1.8次,比去年同期减慢0.4次。

(3)固定资产周转率

在固定资产方面,假定对所有产品的影响是相同的的情况下,任何通胀,在一开始会有改善周转率的效果。这是因为销售额会立即反映新的价格水平。但固定资产会逐渐反映价格的变化。当前的资产逐渐消耗掉,新的资产反映新的价格水平。很明显,一个公司的固定资产替换过程越慢,固定资产周转率上升的越多。但是当替换过程完成后,这一上升就停止了。假定通货膨胀率是固定的,那么销售额和固定资产将随通货膨胀率一起上升。

我国国有企业总体的资产周转率每年只有0.4~0.7次,其中工业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仅有0.4~0.7次,而商业也仅维持在0.9~1.7的水平,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较低。我国投资量的持续高增长与建成后的资产使用效率低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将可大大地节省资产的投资量,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我国,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当务之急。

通胀将引起周转率在一定程度的上升。如果通胀加速,由于销售额增速超过固定资产增速,也会改善周转率。但是,所有这些改善都是中等程度的,没有达到明显改善资本回报率的程度。从1965到1975这10年间,虽然通胀总体加速,企业广泛应用“后进先出”会计方式,财富500强企业的周转率只从1.81比1提高到了1.29比1。

2.降低贷款利率

存贷款利率是市场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变量之一,对经济运行具有重大影响。高通胀通常导致借贷成本昂贵而不是便宜。快速增长的通胀创造了快速增长的资本需求。但是发放贷款的一方越来越不相信长期合同,变得更苛求。即使通货膨胀率不进一步上升,债务杠杆也会变得更加昂贵。因为目前公司帐面的借贷成本低于替换成新的贷款后的成本。而替换新的贷款需要等目前的贷款到期。总的来看,未来的债务杠杆成本的变化会轻度压缩资本回报率。

面对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中出现的温和通货膨胀的现象,2006年8月19日,央行把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个百分点,主要是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情况。1988-1989年、1993-1995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央行通过提高利率并对存款实行保值贴补,同时辅之以贷款规模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如,以五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为例,1988.09.01以前的贷款基准率为10.08%;而此后的一段时间内,贷款基准利率逐步上涨,由13.32%直至1989.02.01日的19.26%。当93年再一波通胀逐渐掀起时,贷款利率也有93年5月15日的12.24%上涨到95年7月1日的15.3%。而在最近一次的高通胀影响下,贷款利率也由2010年的6.14%上涨到2011年7月7日修改的7.05%央行对于贷款利率的调整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到通货膨胀上的。近几年我国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的现象,这种过度投资也是使得通货膨胀率上涨的原因之一。贷款利率是影响投资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3.增加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简单的说就是利用负债来经营,财务杠杆越大,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但同时股东权益回报也越大,如果权益相对债务而言较小,那么在公司盈利的前提下,产生的利润将导致高的股东回报率。在衰弱时期,高财务风险公司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支付利息。无论在好的年成还是差的年成,债务都扩大了这种利润对权益回报的影响。当资产回报率和权益回报率之间出现较大的差异时,投资者就应该认真的考察一下流动比率和财务风险比率了。通过增加杠杆的方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通货膨胀给我国上市公司带来的冲击。

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轮通胀,从上市公司的报表上得知,每次通胀都会导致企业的负债水平明显上升。虽然许多人认为负债是个危险的经济信号,但在通胀时期,若合理运用债务这个杠杆放大投资,适当转嫁些风险,或将获得更大收益。

二、提升利润率

通货膨胀期间产品价格的上涨速度通胀没有材料、人工、利息、实际税率上涨的速度快,导致利润率可能下滑。

从中国上市公司通胀的历史经验看,高通胀难以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的利润率。1965到1975年的10年是一个通胀相对较高的时期。而这一时期年平均税前利润率为8%。虽然通胀显著提高,利润率却降低了。而在最近的通货膨胀的影响下,上市公司利润率大幅度下滑,对于市场的伤害不断加深,市场的恐慌心理也进一步加剧。从目前来看,行情还要再下一个台阶,从2007年10月以来,指数已经走下了3个台阶。

并且通胀时期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没有提高。例如2007年,在1393家上市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幅在50%以上的公司只有66家。说净资产收益率也许抽象了,但说到巴菲特大家一定知道。巴菲特正是利用这一指标辅以其他指标,来寻找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进行投资,每每获得不菲的长期收益。但是1393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表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不过7%,且六成多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低于这一平均水平。通胀背景下,不少中游产业链的盈利空间将受到极大影响。比如中国铝业(601600.SH),2007年,中国铝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9.91%,但同比增长为-33.22%,近三年的增长率为-27.15%。通货膨胀显著影响行业盈利能力。通胀可能增加企业的收入,但也会增加企业运行的成本,如果收入增加不足以抵消成本增加并影响企业的投资,那么长期增长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更加关心通胀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并一般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衡量指标。

部分行业的ROE受CPI显著影响,而多数行业ROE对GDP增长率变化不敏感;ROE对通胀弹性最大的行业分别为家用电器、农林牧渔、信息设备、电子元件、银行、建筑建材,其弹性都在0.5以上,因此通胀将改善这些行业的盈利能力;ROE对GDP增长弹性最大的行业分别为黑色金属、化工、机械设备、交运设备、交通运输、房地产和采掘业,GDP增长率的上升会显著改善这些行业的盈利能力,这部分行业的ROE具有显著顺周期特征。

高通胀不仅影响着上市公司,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必须及时地进行分析,以便做出更准确、更合理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沃伦巴菲特.股票市场的资本回报率会随着通货膨胀而上升吗?[J].财富1977,5.

[2]李蕾.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总体水平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09.2(下).

[3]熊峰,郭圣勇.上市公司价值运动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9,5.

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 通货膨胀;财务管理;资金

我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9%,曾有人预计,我国2008年通货膨胀率将达到7.2%,我国企业已经切实体会到通货膨胀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不断上涨,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通货膨胀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资金需求量增加,资金的供应量反而减少

通货膨胀的发生,使得资金需求量增加。一方面,由于物价的上涨,使采购同等数量的物资将需要占用更多的资金,企业为了减少原材料不断涨价所产生的损失,或想在囤积原材料中获得利益,企业就会提前进货,进行超额储备,造成了资金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会导致少计成本和虚计利润,使得资金补偿不足,企业必须通过追加资金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与之相反的是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企业资金的供应量将会大大减少。在通货膨胀期间,绝大部分企业都会发生资金紧张,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会更加严重,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降低,从而引起经营资金供应量的减少;在物价波动剧烈时,投机利润大大高于正常的生产利润,这时,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囤积商品、抢购黄金等投机活动,使闲置资金转化成信贷资金的过程受到严重阻碍,大大减少了民间信贷资金的来源;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国家会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会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水平。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使银行的信贷规模大大减少,这也迫使银行在进行贷款时特别谨慎,贷款的条件也会更加苛刻;通过提高利率,使得企业的资金成本不断升高。物价上涨,引起利息率上涨,使股票、债券价格暴跌,增加了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资的困难;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资金的供应量受到多方限制,使得企业资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二)企业持有货币性资产遭受购买力损失,持有货币性负债获得购买力收益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货币性资产的金额是固定不变的,付出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获得较少量的商品或劳务,因而持有货币性资产必然遭受到一般货币购买力下降所带来的损失。货币性负债,意味着债权人收到的款项没有期初借给借款人的款项值钱,反之,也就意味着企业归还货币性负债时获得购买力收益。非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负债的价格一般是变化的,它们所蕴含的购买力不随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变化。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是个别物价变动和币值变动交叉影响的结果,个别资产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通常情况下是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趋势一致。所以,当物价水平上升时,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也随之上涨。

(三)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受到损害

在通货膨胀发生时,按历史成本确认的会计收益,将会造成低估成本、费用,高估利润,使得盈亏不实,最终也将损害到企业的再生产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其一,成本补偿不足。销售收回的补偿资金难以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使生产资金在物价上涨时处于萎缩状态;其二,负担不必要的税赋。在通货膨胀下,企业高估收入低计成本,导致利润虚增(甚至明盈实亏),从而引起企业应税所得增加。例如,当通货膨胀率为8%,税前资产收益率为10%,如果企业以25%交税,投资者的税后收益仅仅为7.5%,甚至不够补偿通货膨胀成本,该企业的税后实际收益是-0.5%,从而损害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其三,当企业利润增加时,股东要求分配更多的股利,但此时的利润是虚增的,这种虚利实分的现象,将会削弱企业的财力。这种情况的存在使企业丧失了补充存货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无法保持简单再生产的能力。

二、在通货膨胀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对策

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笔者认为在通货膨胀期财务管理应该采取以下相关对策:

(一)现金管理的对策

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是为了满足三个方面的需要: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由于现金属于非收益性资产,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期,持有的现金会遭受购买力损失,若现金持有量过多,势必使企业遭受损失。然而,由于通货膨胀期货币的供应量减少了,而货币的需求量却增加了,如果企业缺现金,不仅难以应付日常的业务开支,坐失良好的购买机会,还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期,企业面临着更多不确定的因素,企业临时短缺现金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现金来应付燃眉之急。因此,在通货膨胀期,企业现金的管理目标首先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维持正常生产经营, 而后再考虑持有现金所遭受的购买力损失。

(二)存货管理的对策

存货是企业日常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存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及时供应公司经营中所需要的存货。持有存货会发生储存成本、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存货的磨损等相关的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希望尽量减少存货。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一方面企业要充分考虑物价上涨对存货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要考虑由于国家实施通货紧缩政策,社会投资、消费、出口等方面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会减少。因此,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需要储备适当数量的存货。除此之外,企业应该与客户签订长期购货合同,以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在通货膨胀期,应收账款属于货币性资产,会遭受购买力的损失,而且由于企业间的资金紧张,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企业应该制定更严格的信用标准和缩短信用期间,要设立专人催收账款,让应收账款尽快转换为现金,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四)投资的管理对策

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无需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一般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因此短期投资是现金的暂时存放形式,其流动性仅次于现金,具有很强的变现能力。在国家经济结构稳定下,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还不足以影响投资的赢利,短期投资就不必考虑通货膨胀。长期投资需要充分考虑通货膨胀。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或不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拟超1年的投资。一般包括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必将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能够精确的预测通货膨胀率对投资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中,都必须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并对其影响加以调整,以免导致错误的投资。

(五)减少税赋的对策

为了减少当期的税赋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或是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对存货可采用后进先出法,对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期限的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应收账款计提更多的坏账准备等方法。由于在纳税范围和应纳税额的界定上,法律都赋予税务机关一定的职业判断,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应该及时与税务部门联系与沟通,使得税务局认可企业在通货膨胀下的这种变更,从而达到减少税赋的目的。

(六)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

为了让企业在通货膨胀下有足够的财力进行再生产,企业要对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机器设备,按重估价值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对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原材料物资,按现行价格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只有这样才能使资产消耗与补偿平衡,保证企业再生产能力,使资本得以保全,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七)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谷继建等. 通货膨胀现状及其对投资影响探究. 特区经济,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