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生物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生物学总结

微生物学总结范文1

【关键词】生物技术 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014-02

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受益面宽、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和发展迅速等特点,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越来越受重视,在整个学科设置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长沙医学院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开设于2010年,是一门新开专业,如何结合医学院实际情况及生物技术专业特点和科技发展的要求,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是目前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特点,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点滴体会,期望能够对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 明确课程地位、合理修订教学大纲

1.课程地位

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微生物学作为生物技术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微生物学课程的作用,一是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二是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提供丰富的微生物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学生只有具备了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到与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科研和管理工作。

2.教学大纲

在教育改革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专业特点,我们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重新修订了医学院“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在大纲中明确了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对某些章节内容的学时数进行了一定调整,突出了重点内容,减少讲授时数,增加自学、研讨时数;对每一章内容都从“掌握、熟悉、一般了解”三个层次进行分解,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每章结束后安排15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总结和讨论章节内容,调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例如,“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中“细菌细胞壁组成结构”等重点内容更为突出,所占课时比例增加;学习“真核微生物”时,让学生查阅文献,写出“酵母菌/霉菌在生产中的应用”的综述并安排小组讨论;在学习“微生物遗传”内容中补充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在实验教学大纲中,笔者对实验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将“培养基的配制”和“消毒灭菌”实验分别作为第一、第二个实验;将“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如“革兰氏染色”和“微生物菌落的观察”等实验进行有机组合,形成连续、系统的综合大实验。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中还加入了自主设计性实验,由学生分组进行。教师提供几个可选主题,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最后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大纲中明确规定,实验考核不及格不能参加理论课考试,实验技能考核占微生物学总成绩的20%。

二 合理选择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更新

目前,国内出版的微生物学教材很多,但真正适合生物技术专业的微生物学教材却少见。另外,我国教材建设明显滞后国外,出版周期长。为此,在准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根据专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国内外优秀教材,同时要随时关注和紧跟学科发展动态,及时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系统性和合理性。

1.教材的选择和调整

教材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教与学的基本依据,选用具有系统、完整的微生物学学科知识体系和反映当代微生物学领域最新成就的优秀的教材,是确保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选择了袁生教授主编的《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作为教材进行试用。该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结合精品课程建设,汲取、借鉴和参考国内外一些优秀教材的长处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微生物现代分子生物学前沿、微生物多样性等知识,以及当前热点问题的介绍,并且在教材编排比例上做了新的尝试,是一本内容全面、简明扼要、结构合理,并适用于综合性大学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教材。同时,笔者将周德庆先生编写的《微生物学教程》、武汉大学沈萍教授编写的《微生物学》等作为参考教材,这两部教材内容较新、知识性强,汇集了学科近期研究进展,资料翔实、信息量大。既避免了单纯靠一本教材所带来的局限和不足,拓宽了学生在微生物学领域的视野,又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还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课外学习的参考资料和网站(如《微生物学通报》、生物谷论坛等),让学生自主地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沿与动态,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根据教学需要,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课程由于其内容庞杂、微观形态学内容较为抽象,在有限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学中容易出现主线不清、体系不严谨等问题,而且如何在学时相对减少的条件下,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经典内容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最前沿的研究内容间的关系是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首先遇到的问题。为此,首先,要深入研究和领会教学大纲,仔细钻研分析教材,理清脉络,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突出重点和难点,与实际应用统一起来,然后再系统地、有侧重点地传授给学生,完成大纲的要求。其次,避免课程间内容交错重叠。笔者对交叉内容进行了适当的优化整合。例如,“微生物的代谢”一章,生物共同的代谢途径部分为生化课的重点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点讲解微生物特有代谢途径及其作用和应用意义,如乙醇发酵、乳酸发酵、生物固氮等。又如“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章节,对于在分子生物学课程重点“遗传物质及基因表达调控”等内容仅作简要概括或让学生自学。此外,适当补充微生物学在工业中的应用等相关教学内容,如在每讲完一大类微生物时,补充相关微生物工业和产品相关内容,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又注重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三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选择正确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反映微生物学课程“听得懂、理不清、记不住”。因此,继续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只会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地将微生物学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过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归纳、对比式教学法

对于知识点零乱、分散且容易混淆的内容,可以通过归纳与比较其间的异同,使知识点层次清晰、分明,也可减轻学生记忆的难度。如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比较;真病毒与朊病毒的比较;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的比较;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菌落特征的比较;消毒与灭菌的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等。比如,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的比较可从四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和说明:细胞壁结构;肽聚糖含量与单体结构;革兰氏染色反应;磷壁酸、LPS的有无等。归纳和比较法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列表比较,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又能提高其自学能力。

2.实例教学法

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多引入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或有趣事例。例如,讲到“蕈菌”的时候,可以查阅最新文献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蘑菇的培养过程,引出真菌繁殖的生活史;开始“病毒”一章的学习时,通过简单介绍当时SARS流行情况,引出其病原体—冠状病毒,讲到“亚病毒”时引入疯牛病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病毒的兴趣。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对学生起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3.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与当前热点问题有关,可以提前几周布置作业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写成综述或总结。如讲到细菌耐药性时,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当前细菌耐药性研究的进展,包括耐药菌种、耐药机理及可采取的措施等,上课时分组派代表发言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的能力,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4.多媒体课件的合理利用

微生物的微观形态特点使得微生物学的教学变得抽象、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在显微镜下的影像信息搬到教室中,使课堂教学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细菌、真菌、病毒的显微世界及鞭毛运动、噬菌体复制、担孢子形成的过程可以通过色彩丰富、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再配有优美的音乐和解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讲课效率。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板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避免多媒体画面富于变化而带来的讲授内容条理不清晰的弊端,在板书清晰的主线框架的前提下正确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

四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根据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为搞好课程教学而进行的一些改革实践和探索,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微生物学课程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教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今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同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思考、总结和深化,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微生物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精品开放课程;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精品开放课程是由名校提供的免费开放的、数字化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学习者通过网络以视频、文本等形式获取学习资源,进行自我提升[1]。自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迄今已经建立国家级精品课程3 800多门,并带动16 000多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近千所高校。微生物学课程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主干课,是生物学科多个专业的必修课,在微生物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笔者通过国家精品课程网站查询到微生物学相关的精品课程有44门,其中国家级6门,省级22门,校级16门,包括武汉大学沈萍教授主讲的微生物学以及南开大学李明春教授主讲的微生物学。本文在总结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理科基地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开放课程背景下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 充分利用资源,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我校生物理科基地微生物学课程的参考教材以国际上经典的、最受欢迎和再版次数最多的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教学资源,包括微生物学视频、微生物图库、微生物名人堂、微生物学热点、著名杂志文章、著名大学和研究所的微生物网站等。在教学实践中,描述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自学。教师在课堂上仅介绍知识点和关键内容,为开展案例教学节省了课堂时间。

2 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以近年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微生物学相关SCI论文为案例。教师在学期初给出若干个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名词,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成3~4人的学习小组。每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使用信息学课程上学习到的文献检索方法查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学术论文。通过论文的翻译和学习,先进行学习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达到对论文所涉及知识点的掌握和贯通,然后将论文的主要内容制作成poster(墙报),最后每个小组推举1人参加全班的报告交流。学生学习了课堂之外的内容,他们制作的poster还成为教学案例,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查找文献,制作poster,答辩等各种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思维,对培养高素质的生命科技人才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3 鼓励科研训练,提升教学效果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申请和答辩的情况可以分别给予国家级、北京市级及校级资助。在校本科生可以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申报,项目人数1~5人,选择指导教师,进入指导教师实验室开展研究。另外,学院还根据国家理科基地文件精神,为确保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项目的严格执行,使理科基地大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得到有效提升,鼓励本科生积极申报理科生物学基地2012~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J1103516)子项目。为了给本科生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学院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利用国家理科基地的建设经费,购置了常规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包括超低温冰箱、高速冷冻离心机、紫外光谱仪、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显微成像系统、万分之一电子天平、pH计、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培养箱、摇床等。通过微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培养了本科生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兴趣。目前每年微生物教研室(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指导立项的本科生创新项目有3~4项,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科研训练的本科生有10~15名,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累计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多数本科生在外校或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从事微生物学研究。除了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我们还同步开设了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在实验课程中设定开放实验,学生自己调研实验原理和方法,与教师交流讨论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通过对学生的文献调研能力、科研思路、实验技能、实验成果总结等环节的训练,全面提升所有学生的实验和科研能力。

4 重视学习能力,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本课程教学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采用“6211制”,即总成绩为100分,期末考试成绩为60分,案例教学占20分,平时作业占10分,学习态度(考勤、讨论和答疑等)为10分。期末试卷用全英文考题,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也可以用中文回答。案例教学的成绩由学生自己评定,具体做法是学生在做poster演示和答辩时,其他学生都作为评委对答辩同学进行评分,全班同学打分去掉5个最高分和5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值。

5 结束语

学生通过微生物双语课程开阔了视野,掌握了国内外微生物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培养了英文阅读的习惯,提高了用英语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环节获得了学生的肯定,这个环节的培养让本科生能获取第一手的文献资料,为提前进入科研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通过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在微生物双语课程教学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如少数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对双语课程学习有畏惧心理,对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一个难点;英文授课速度慢,而课时有限,在精讲和泛讲的内容选择上比较难以把握等,这些问 题还需要在不断探索中调整,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宋存江,王淑芳,李国强.开放课程背景下的微生物发酵工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1):3-6.

微生物学总结范文3

关键词 水产微生物学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quatic Microbiology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ZHENG Lanlan, LIU Bianzhi, GAO Chunshe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Aquatic Microbiology is a major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bes and aquatic animals' professional courses, includ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wo par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som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ir feelings and experience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Key words Aquatic Microbiology; teaching; reform

水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在研究动物微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上,着重研究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环境、水产动物疾病及水产品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目的是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利用和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改造和消灭有害微生物;为淡水养殖、水族学及海水养殖服务。水产微生物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设置与内容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水产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首要目标,而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微生物也必将在农业的大发展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跟随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脚步,水产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必须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笔者结合近几年在水产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对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思考,形成以下几点想法。

1 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

结合水产微生物学教材的实际编写情况,我校水产养殖本科专业目前采用的是2004年出版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水产微生物学》,教材的编写距离现今已10年整。对于一门生命学科来讲,10年的发展是非常巨大的,有很多新的、前沿性的内容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补充。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应该更多地和实践、和当前的微生物学研究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挖掘学生中存在的创新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课程内容较多、学时设置少的矛盾,按照教学日历的授课计划,在绪论第一堂课的讲解中,应以微生物的发展简史为时间主线,将微生物的相关重要事件、经典的实验设计、划时代的人物给同学们一一展现,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水产微生物学的兴趣。此外应突出课本中重点知识讲授,如细菌、真菌、病毒这些重要的微生物,并和实验课紧密结合,努力使学生达到能熟练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①而对于其他种类的微生物进行讲解时可压缩内容。同时,要紧扣水产微生物学的范畴,着重讲述特殊的水产微生物种类,及水产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为水产养殖业服务的现状与实例。

2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计算机在大学应用的日益普及,目前的大学授课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在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使水产微生物学这门略显枯燥的课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如在讲解细菌的二分裂繁殖时,通过动画的设计,使学生既明白了二分裂繁殖的概念,同时也对细菌强大而快速的增殖过程有了深刻而形象的记忆。同时,学院尽量保证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或者从网上下载水产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视频录像,上传到专门的课程网站中,提前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解,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增加实验课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②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后,要注重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当面指出老师教学中的问题或者说出自己在上课过程中的困惑,因此,通过QQ、微信、邮箱等方式收集学生课后的反馈意见,可以及时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或者给学生以及时、恰当的反馈。此外,现在手机进课堂的情况十分普遍与严重,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为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集中听课注意力,就要加强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两种方式:(1)在每次上课前5分钟,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检查回顾,督促学生课下的复习与笔记整理,及时了解学生对已讲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在课堂中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或者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要及时进行提问,使他们能迅速回归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下转第224页)(上接第192页)

3 实验教学形式的补充

水产微生物学是分支于微生物学,隶属于生命科学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对于实验教学的高要求是致力于提高水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不二法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农业大学的水产微生物学课程针对水产养殖专业大三学生开设,课程设置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实验课为20学时,所占比重较大,也凸显了学校在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视。在实验课的设计过程中,实验课教学内容应突出实验的连贯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将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为两大部分:③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基础实验主要包括培养基的配制、高压灭菌消毒、无菌操作、微生物的划线分离、微生物的培养等常规操作技能,是水产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操作;综合实验可以设定为未知水样的综合检测,将前期学习的基本实验技术进行综合运用,自行进行试验设计,对未知的试验结果进行判定与分析。实验内容与在安排时间上与课堂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迅速应用到实际中去,④进一步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参与实验课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性与动手能力,力争培养合格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微生物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微生物知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网络的普及,学生所处时代的不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水产微生物学教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进行水产微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顺应时展,进行水产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致力于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吃苦耐劳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力争为我国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注释

① 谭凤霞,彭本英,罗静波.水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8):270-272.

② 林旭吟,黄瑞,曾瑞娟.水产微生物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308,310.

微生物学总结范文4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实习;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132-02

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院校改革的核心目标,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1]。《食品微生物学》作为食品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实习是加深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2-3]。

1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实习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微生物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事件频繁发生,高校都加强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实践教学,塔里木大学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安排10d的课程实习,并把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实习列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程。然而,在食品微生物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实验内容过于简单、陈旧;学生对掌握这些基本技能的意义认识不够;综合型实验与当前热点问题结合不紧密;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4]。因此,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我们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在前期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新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2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趣味性问题的提出和筛选

塔里木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实习安排在理论课程教学完成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主动思考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能用微生物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在选择题目时,任课老师可以主动提出一些和自己科研有关的小项目,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食品微生物的认识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异想天开、不切实际,但是由于没有受到思想的约束,会出现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问题。另外,选择的题目要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比如食品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微生物的拮抗作用与生物保鲜问题、新疆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的变化问题、功能微生物产品的开发问题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基础性的技术可以解决一些时间的问题。

食品微生物课程实习的目的就是要求掌握显微镜技术(包括染色制片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分离纯化技术、纯培养技术及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为此,教师和学生在设计和筛选趣味性课题时要尽可能围绕这些操作技术展开。如新疆穆萨莱思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数量及种类分析,苹果表面生防酵母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凉拌菜中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的检测等。在教师与学生协商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条件和实验内容确定项目,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实习的积极性。

3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趣味性项目的实施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实习教学内容包括: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的观察(主要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技术、染色技术及显微镜尤其是油镜的使用技术);微生物计数及测微技术;霉菌的形态观察等,这些都属于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为接下来的综合性项目奠定基础。综合性实验包括: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及菌种保藏;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技术等[5]。在此阶段,将独立的实验项目组合成一个大的综合性实验来组织教学,学生自由组成4~5人的小组,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题目,如有学生从事果蔬表面拮抗酵母菌的筛选的项目,他们可以在完成所安排的穆萨莱思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分离的基础上另外准备筛选果蔬表面拮抗酵母菌的培养基及各种用具,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灭菌,并将从穆萨莱思发酵过程中分离的酵母菌中筛选拮抗酵母菌。还有学生从穆萨莱思中筛选到产酒精能力和产色素的酵母菌菌株。在后续的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实验中,可以将这些分离的筛选到的菌株与标准模式菌株一起进行生理生化鉴定,为鉴定该菌株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这样,我们就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小课题融合到了食品微生物学实习的教学过程中。

在实施过程中,尽管在项目的选择和实验的设计方面考虑到了学时有限的问题,但是,仍然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抽出大量的课下时间来完成,为此,指导教师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课程实习结束后,以组为单位进行了总结汇报,因为,所涉及的项目与当前学生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这与之前的普通课程实习结束后的讨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总体上讲,趣味性课题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食品微生物技能的兴趣。

4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趣味性项目实施后的评价体系

将学生提出的应用性科研小项目融入到食品微生物课程实习教学过程中的目的依旧是为了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和探索的积极性及创新性,在已有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6],在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时引入以下评定内容,没有提出科研项目的学生的成绩按照已制定的评价体系进行评定,对提出科研课题的学生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评价加分,主要根据学生提出的创新性的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和题目的创新性,项目的可行性,结论的可靠性等进行评定。由于综合性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在组内的区分主要是根据讨论的深入性及全面性进行区分,因为,实验结果在同一小组内可能相同,但是,对结果的分析就能区分出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5 结语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表明,在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和日常生活相关的趣味性的小科研项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贺江,焦凌霞,郭春秋,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7(1):92-94.

[2]杨波,王欣.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254-1255.

[3]王蔚新.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地方师范院校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J].2015,44(16):176-177,179.

[4]王玲,伍彬.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微生物学杂志,2013,33(5):106-109.

[5]樊明涛,赵春燕,朱丽霞.食品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微生物学总结范文5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教学 体会

微生物技术是现代高技术之一,对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以低耗高效、副产物和副作用小、安全性好,而在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技术的交叉渗透过程中,将微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到环境工程中,为微生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解决目前人类所遇到的人口、能源、废物处理等环境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显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国内许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开设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并将课程的重点放在了介绍微生物的生态与微生物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应用上。但同时《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在内容与研究方法上和环境工程的其它课程又有较大的差别,所以该课程的教学有它的独特性。

我校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开始招环境工程本科生以来,一直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目前,我有幸成为这门课程的主讲老师。如何对待该课程的教学? 如何使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紧跟学科发展步伐,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防治环境污染、改善与提高环境质量的微生物学原理、技术和方法?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工作,感受颇多,特将我对讲授这门课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请批评指正。

1 加强绪论部分的教学

有些人认为绪论没有什么具体内容,在教学上可有可无,有些老师往往是让学生们自学绪论部分。但实际上绪论是一门课程的序曲,又是一门课程的缩影和向导。在绪论的讲授中,授课教师应该介绍微生物的发现及其与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对于我们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介绍微生物学的奠基、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是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介绍显微镜的发明者列文虎克、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等为微生物学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启迪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1];介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多联系生活和实践,努力使抽象深奥的内容变得具体简单。例如,在讲授微生物发酵时,联系酸奶的制作,告诉学生各厂家生产的酸奶呈现不同的风味就是因为不同厂家选用的菌种不同,因而发酵产物不同所致,使学生深刻了解了发酵的不同类型。

2 更新教学内容,加大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传授

环境微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随着生物学、微生物学及环境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呈现出新的内容。特别是日新月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渗透到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与微生物学关系密切,这更加促进了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为了紧跟时代和学科发展的步伐,培养高质量人才,教师需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变化的动态,将新的知识和新技术及时增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学科前沿性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为他们将来深入开展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可以讲解有关dna重组技术、基因扩增技术、dna测序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2,3],为学生将来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还可以把一些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知识,例如adis的传播及预防,sars、禽流感的爆发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等等,以科普形式介绍给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另外,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引入教学中,也可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机,帮助学生认识发现真理的过程,培养其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和勇气。

3 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驱力,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只有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参与能力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力。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通常情况下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其教学内容是一些微观的、抽象的、阐述性的内容,并且涉及到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前沿学科,具有较强的广度与深度。如果不能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这些繁杂的内容就会使学生感到味如嚼蜡,毫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如果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就会增加学生课后查找、阅读参考资料的主动性,这对学生后续内容的学习也是一种鞭策和鼓励。

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主要学习了数学、物理和基础化学等课程,专业课程学习尚未展开,所以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学习微生物目的缺乏认识,在他们思想上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即解决环境问题必须用物理化学的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将工程实践中一些有影响的或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实例,如:一般的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资源化系统等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明白微生物在处理环境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还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前几个章节主要讲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化过程,具有概念多、微生物种类多且形态多变的特点,而且由于微生物形体小,无法从日常生活中得到直观的印象,学生普遍感到“看不见,摸不着”。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利用一些典型微生物的图片或三维动画形式,描述其形态与生长发育过程,这样既方便讲解又生动活泼,利于学生理解,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采集微生物,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自己去观察体会,并通过查资料,关注学科进展,采取互动形式,增加学生从课外获得相关知识的能力。

4 加强实验教学

微生物学是来源于实验的科学,所以我们应着重加强实验教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原理性、概念性、实践性、操作性难度较大的课程。比如显微镜技术、制片和染色技术、培养基的制备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纯种分离培养技术、菌种保藏技术、大气及水中微生物监测技术等。这些都需要特殊的设备和独立的训练,如果没有足够的课时及仪器支持,掌握其中的操作技术是很困难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前期准备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精细和繁琐的工作,工作量大,连续性强,即使是微小的疏忽也可能造成实验的失败。在做实验准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细致才能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这就对实验室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态度提出严峻的考验。

还有,实验操作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最好的过程。实验中,我们应该采取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大胆探索,教师积极引导、注重启发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做“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时,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完成3个不同类别典型细菌的正确鉴别染色片,从挑取菌种、涂片、固定、染色、调试显微镜,直到观察到染色的微生物形态,鉴别出正确的菌种为止,整个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而且实验的每一步都要非常认真仔细,稍不注意就得不到正确结果[4]。实验中,学生对涂片后固定细菌时的温度高低、洗片环节、酒精脱色的时间等精心分析,反复实验摸索,并在教师的启发下,找出问题症结,直到得出满意的结果为止。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应对学生操作时的习惯性问题和错误作重点提示和讲解,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及时指导纠正动作,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实验课的讲授过程中,我们还应尽可能地开一些综合性地实验。综合实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实验的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是过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实验过程印象不深,理论掌握不牢,动手能力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验课题,如水、室内空气、土壤和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分布等应用于实验教学,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由指导老师指导和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巩固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微生物学博大精深,微生物在处理环境问题时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如何使环境工程专业的微生物教学进行得更合理,如何使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微生物学综合素质,相信通过对教学经验的不断总结和改革,通过主讲老师地不断学习提高,最终能够使《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适应时展要求,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环境科学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洪勋,王晓谊,齐鸿雁.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进展[j].生态学报,2003,23(5): 988-993.

微生物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积极性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海洋微生物学)建设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5-02

海洋是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领域,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一直以来的伟大构想和长远的目标。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海洋类高校之一的上海海洋大学,有义务,有责任为国家输送大批量专业的、高素质的海洋人才。海洋微生物学是海洋类专业本科生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现代与未来人类的生活、生产及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海洋微生物学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两个部分。实验课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当中,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海洋类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但是就近些年的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实施情况来看,其课程内容更贴近于普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内容枯燥无趣,课堂氛围不活跃,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也存在已久,这样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因此“如何通过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积极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丰富海洋微生物学实验内容、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的考核观念三个方面对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在海洋微生物实验课上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切实掌握实验技能,成为实践能力强的海洋专业人才。

一、丰富海洋微生物实验内容

海洋微生物学隶属于微生物学,因此海洋微生物实验内容既要包括传统微生物学实验,又要具有海洋特色。一般,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由显微镜的使用、细菌等形态的观察、革兰氏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等基本实验构成[1]。而海洋微生物学作为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实验的对象就不能是普通的模式菌,而是海洋中的细菌、硅藻、单细胞藻类等海洋微生物。在课程内容方面,笔者所在团队也针对海洋特色做了相应的改革,将实验内容的重点集中在海洋微生物的纯种分离与保种、海洋细菌与硅藻的培养及计数以及海洋细菌DNA的提取及检测等方面[2]。这些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先后次序的安排基本上能够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研究海洋微生物的实验流程,而具有一定难度的海洋细菌DNA的提取及检测也是研究海洋微生物最基本的分子手段。另外,在实验内容上还增加了海洋硅藻的形态观察,自然微生物被膜的叶绿素测定等,使整个实验体系更加丰富,完善。这样的内容改革,将海洋微生物学基础理论课与实验课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海洋微生物的概念,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同时,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了解并掌握PCR技术、细菌分离技术、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等热门技术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直都是老师所要攻克的一个难题。在海洋微生物学的理论课堂上,笔者所在团队通过多媒体平台的辅助教学、开放式讨论课程的加入,以及前沿研究介绍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3]。而实验课在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空间较小,不易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与进程。想要在实验课上也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起来,需要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老师和学生相配合。在排课时,需要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穿插安排。实验课前的理论课上,老师对实验课所要涉及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将实验课的研究内容告知学生。学生根据实验课的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学生需要根据理论课上布置的实验课内容,结合自己所学知识点,查找资料,并整理出实验课所做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汇总成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到了实验课时,老师的授课方式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将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照着葫芦画瓢的完成实验即可。而是应该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例如,在开课前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将自己小组所设计实验方案打印出来,分发其他的小组。然后再课堂上给学生们发表讲解实验方案的机会,通过各小组讨论以及老师的指导与修正确定最终的试验方案。如果有坚持己见的小组也没有关系,就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实验成功,则总结其原理及意义,如果不成功,则总结其原因并找出解决的方法。这样灵活而充满自主性的实验课授课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支配实验的进程,在实验的过程中巩固理论课知识,锻炼其组织能力,调动其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实验中,老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加鼓励学生踊跃发问, 让他们敢想、敢怀疑、敢问。即使某些问题非常可笑, 某些发现、探索是错误的, 老师也不要进行冷嘲热讽,而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 并帮助学生分析他们错误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对海洋微生物实验的兴趣大增。与此同时,本实验课程的完成是建立在学校提供的公共实验室平台和个人实验室平台上的,这样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经典的实验,也能够开展一些相对前沿的实验;既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助选拔具有优秀科研潜质的学生。在课堂以外,鼓励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和老师、研究生等一起研究并探讨海洋微生物学实验的奥秘;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实验项目,以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自己的勤奋完成实验的项目,同时,增加自己的实验兴趣和提高自己的实验综合能力。

三、改变传统考核观念

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一直存在问题。一般,实验课的考核方式都是以实验报告主,这会导致学生之间经常会出现相互抄袭、敷衍了事的现象,同时也让老师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实验细节的把控,改变以往只注重结果的报告形式,突出实验过程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真实的反映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加以解决,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当中。此外,课堂上回答问题、小组讨论、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等也纳入考核范围,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也能更好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4]。

四、结语

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海洋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更好的学习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这是一个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过程。为此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起主动性和探索性,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质量的海洋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延红. 关于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J]. 科技教育,2011,26:217-219.

[2]杨金龙,许丹,吕利群. 海洋类高校海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8):360-361.

[3]梁箫,杨金龙. 刍议如何提高海洋微生物课堂的学习兴趣[J]. 高教学刊,2015,25(4):37-38.

[4]孟建宇, 李衡. 微生物学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套索[J]. 中国细胞生物学报,2014,36(9)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