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范文1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ecological return to become the urgent request of people to improve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village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and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the design concept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and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住宅和人居环境是人们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市和区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绿色生态住宅,它不仅要满足居住者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的需求,而且更注重营造健康、卫生、和谐、文明的居住环境与人文环境。这是人类居住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住宅建设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对于提高我国住宅建设中的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总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生态小区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对生态住宅小区的定义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进行设计、组织住宅建筑室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无污染、生态平稳的建筑居住环。所谓的生态小区,主要有三个要素,即以人为本、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

2、生态小区的特点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首先要协调发展。生态小区内营造自然与人共生的人居环境,将自然融于小区,小区环境融于自然,使人们回归到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的理想居住环境。生态小区不仅要营造优美的环境,还要达到环境、人、建筑、自然的和谐,使社会、经济、环境三者整体协调。其次,生态小区的绿地率(包括景区和水面) 须达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应在28m2以上。采用自然排水系统,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强调建筑基地的渗水保水能力及透水性能。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再次,要经济环保。应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应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节约能源。在小区建筑与景观设计中导入雨水利用或净水系统的设计,在小区内实行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是生态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水资源的利用为例,可将低洼地带设计成连通水系,既形成了重要的景观小品,又形成了生态的排水浇灌系统。雨季时存积雨水作为浇灌用水,并通过严格的水源保护措施保护自然系统,恢复土壤和地下水的渗透、净化和储存功能。应提倡以高效率滴灌系统将合理的水量直接送入植物根部的方法进行灌溉,对草坪、灌木和乔木应该分别使用不同的供水方式,并避免在干旱期内施肥或剪枝,以减少植物对水的需求。

3、生态小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3.1资源能源紧缺,浪费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的建筑95%左右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3倍。此外,我国是仅有的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其生产消费量占世界的1/3以上。高能耗的建筑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居住小区的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用地规模过度膨胀,用地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土地长期处于低效利用状态,闲置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3.2认识不到位,曲解生态小区概念

在部分开发商的心目中,小区的绿化、美化就等同于绿色生态,而没有充分考虑小区的自然、环保、健康、舒适和效率的实质内涵。显然这是一种误导,环境生态小区不仅仅是美化、绿化环境问题,它涉及到大环境、能源、生态的概念,其涵盖面是较为广泛的。所以,要尽快制定环境生态小区的技术指导原则,这对于指导开发企业的活动、明确环境生态小区的概念和界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没有真正体现人、自然与构筑物的和谐统一

很多小区建设还普遍存在景观生态系统内外的不一致,即小区外部是原真、本地化自然景观,而小区内部则是统一的洋式景观;建筑单体的设计也多崇尚异域风情,忽略了本土文化特色,缺乏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合,没能真正体现人、自然与构筑物的和谐统一。

4、生态小区建设的措施

4.1以人为本,改善居住环境

人性化的设计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是建筑设计者们努力的方向。例如在道路流线的安排上,尽量利用融合设计,使道路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均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提供宜人的使用空间。只有将人们物质层面的安全健康问题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本,体现出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有机统一。

4.2做好规划设计,避免盲目开发

在城市生态小区的建设中,各项工程的实施均需要全面的规划,开发建设中充分利用该城市的自然资源和条件,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要因地制宜、合理选址,尽量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开发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就势造景,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并做出有利当地生态平衡的规划,绝不能照搬,否则生态小区建设的良好初衷反会带来破坏该地区原有生态环境的后果。

4.3提高生态意识,推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做好科学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全民对生态小区建设的认识,让老百姓认识到自己在自然中所处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以及环境保护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其次,应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大力动员公众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营造健康社区的活动和建设中来,稳步推进生态小区的建设与发展。

4.4引入新思想,构筑绿色生态环境

沿环路布置集中公共绿地,供居民休闲活动,注意以休闲活动的绿地为主,只设少量观赏绿地,追求立体空间绿化。小区入口处放置大片高差4m多的斜坡绿地,兼顾人车分流的上下两个空间;中水站、垃圾站、消防站坡顶的檐口高度接近小区自然地平,坡顶上以硬塑绿地格子板植草皮,构成几片小景点;选择能净化空气及吸音的树种植。

5、结束语

总之,生态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在做小区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因势因时,充分虑到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协调关系,在景观设计中综合的进行环境和生态分析,努力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空间。

参考文献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范文2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

Abstrac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garden, ecological design of urban landscape, urban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Keywords: urban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园林的生态景观,是城市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景观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景观设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生态的观念,从而在对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设计中,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另外,对已建成的绿地要做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城市绿化生态效益方面的基础控制数据,为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对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理论依据。

1 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a.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b.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c.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它的主要功能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三个方面。

2 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生态设计的原因

2.1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生态设计的意义

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系统之一,对城市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充分利用环境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环境空间,调节平衡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其次,这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促进人们更加重视生态性,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一定规模的景观环境还能成为常住或迁徙途中鸟类的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另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增加土壤的蓄水度,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

2.2园林景观进行生态设计的原则

2.2.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2.2.2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

2.2.3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这些都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必须注意的。

2.2.4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化程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们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应尽量多造针阔混交林,少造或不造纯林。

3 城市景观进行生态设计的方法

3.1保持自然系统的完整性

在对自然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的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的完整性。调查研究原有环境是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大程度的理解之上。对原有环境的调查,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调查和对周围居民情况的调查,都是做好一个园林景观设计的前提条件.

3.2植物配置生态设计

3.2.1改变观念,精心设计

这一点对城市绿化建设来说相当重要。分析当前城市绿化的现状,最大的误区是为了美观而种树,随处可见在水泥板的包围中种一棵树,建一花坛等,给人一种造作的感觉。要走出误区,就得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将森林引入城市。从设计上把关,抛弃陈旧思路,参考当地的生态特点。而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且不可把设计仅仅当成是在图纸上作画,更不能只重视“艺术性”而忽落了其他的功能性。也不要为了迎合少数人的心理去做违心的设计。

3.2.2合理选择树种,努力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态。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的配置设计是环境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对园林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在植物的配置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对景观功能的处理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具体地说,植物的配置设计,从层次上考虑,有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之分,将这些各种层次上的植物进行搭配设计;从功能上努力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态,保持环境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带来良好的生态效果;而在进行精心配置的多层次性还能给整个景观创造一种自然的美.

3.2.3加强城市绿化设计的规范化管理

长期以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对绿地的生态效益基本不予考虑,只重视单一的景观效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设计入手,在提供设计条件时就要对生态效益的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城市绿化生态效益量化分析研究的是园林植物及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性和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性包括释氧、吸收CO2、蒸腾吸热增湿、滞尘、减菌、减污、涵养水源、防风固堤、保持水土、储存能量等。生态适应性包括耐阴、抗寒、耐盐碱、抗污、耐旱涝、抗病虫害能力、自肥能力、植物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适应性等。随着对自然景观作用的深入认识,景观设计也逐渐从纯粹的绿化设计过渡到对环境自然系统的设计和改造。在进行城市的景观设计时,应结合美学,注重突出生态。

4 结语

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是当前各地十分关心的问题,该文对生态概念及内涵作了详尽的概述,对现有园林景观做了具体分析,为生态规划设计提出了构想。提出:生态园林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景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祥荣. 《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城市规划汇刊.2007.5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范文3

关键词 生态园林;概念;功能;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7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园林城市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建设与改造也越来越关心,但如何打造一个真正的生态园林城市,还需要园林专业人员的努力、民众的配合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为促进园林建设事业的正常发展,打造更切实际的生态园林,笔者结合自身工作,通过不断调研、学习和参观,对生态园林相关内容加以总结分析,以期为园林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即遵循生态学规律所建造的植物群落和谐共处的环境系统。其中各种类别的植物形成层次结构多变、功能统一、科学发展的稳定园林体系,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高水平目标,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好家园的最高体现。但由于当前社会和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密度增长、高楼林立、交通拥堵、工业发达、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污染等使城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空气污染、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下降、噪音污染、光化学污染、酸雨、城市热岛效应等种种问题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活。因此,建设生态园林,强化城市绿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研究和了解生态园林的含义,如何建设生态园林也已成为广大园林工作者的必修课。这就需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了解生态园林的概念,对建造生态园林进行详细的规划并认真开展建设工作,打造美好的城市生态园林。

2 生态园林的功能

生态园林有多种功能,例如有调节人类生活与植物生长的环境气候、改善生态质量、美化生活环境等作用。园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自然中的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储藏在植物体内。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还能调节环境空气的湿度,改善环境质量,实现良好的生态循环。夏季城市热岛效应显著,植物叶片能吸收太阳辐射,从而降低温度,冬季植物又可以降低风速,起到防风的作用。生命力强的植物为城市带来了生机,也为美化环境增添了色彩[1-2]。

3 生态园林的建设

生态园林的建设需要园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来打造,园林设计者、施工者和养护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建设城市生态园林。

3.1 把生态和谐作为打造生态园林的建设方向

科学规划园林植物体系的生态和谐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不少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城乡一体化整体规划、公路道路与周边环境结合规划、公园游园与住宅区整体规划,河道与花圃、农作物与自然地形整体规划等建设[3],使城市与生态绿地不再是不相融的2个方面,而是将自然融于城市,将城市发展于绿地,强调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科学布局,注重自然条件与城市功能的共同建设,着眼于人与自然的整体发展,构建和谐城市生态园林。

3.2 以生态位作为建设指导标准,合理布置各类植物

生态园林的打造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植物物种的生态位特点,挑选适宜的植物种类,构建搭配合理、功效完善、各种植物良好共处的综合群落系统,如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植物等有机结合配置,阳性树种与阴性树种、旱生树种与湿生树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生态位配置,以及游乐场、公司、疗养院等场地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综合群落配置等,有利于各物种之间的互利互补。在特定的化工区,可以栽种夹竹桃,高大乔木下可栽种八角金盘、常春藤等,既能够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又能够美化环境,形成优美的绿色景观。

3.3 根据植物互惠共生的原则,良性调整植物间的关系

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物种互惠共生的特性选择园林植物搭配,如白蜡与七里香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豆科与根瘤菌共生、香樟与爬山虎共生、朴树与薜荔共生等。像这样2种植物共同生存发展,彼此间相互依存,相互获利的形式即称作互惠共生。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园林设计者应考虑多增加这样的景观设计,以实现生态平衡,保持原生态,形成立体绿化模式。

3.4 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在园林建造过程中要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生态群落的模式。大千世界本来就是由多元素组成,而且植物世界也同样是由多种植物组成。强调生态园林的多物种不仅仅是因为大自然中的生物本来就是丰富多样的,物种的丰富也体现了各物种之间的总体动态平衡性,以及不同的生态条件下不同物种之间共存发展的关系。根据生态学原理,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系统,各个物种在环境资源与生态利用等方面应是互利互补的关系,物种越丰富,种类越复杂,则结构越稳定。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应提倡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避免单一物种或纯品种的绿化模式,才更有利于生态园林的建设和打造[4-6]。

4 加强生态园林建设的建议

打造“生态园林”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城市规划设计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阻力与难题。例如公路属于交通部门,河道属于水利部门,在生态园林建设中所涉及到的各个部门若各自为政、互不沟通,则必然会给园林建设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这就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整体规划,共同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便利[7-8]。而市民住宅区、农居住宅区等这些公共绿地的建设又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理解与支持。为更好地打造生态园林,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方式来加强绿化宣传力度,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名人、政府各部门领导、社会团体、群众志愿者等都来积极参与到城市园林建设的宣传中来,全民共同努力,为建设美好城市,生态园林而努力奋斗。

5 结语

为把城市园林建设事业发展得更好,早日实现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目标,需全民参与,共同携手,为生态园林建设贡献力量。

6 参考文献

[1] 顾磊,李红彬.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环境保护[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26-29.

[2] 郑云宁.城市中生态园林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28):707-708.

[3] 董雅文.城市景观生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4] 夏希纳.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5] 许慧,王家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6] 王浩,赵永艳.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概念及思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5):85-88.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范文4

关键词: 城市生态景观 设计自然

一、关于城市生态景观的概念及涵义

景观是指地表空间的景色、景物或风景。而我们中国的景观常常与园林联系在一起,当今的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及涵义已极为扩展,不在局限于简单的“造园”或“造景”,而是一项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的致力于改善和创造城市生态景观的系统工程。

城市景观是在自然要素基础上叠加了人类活动的因素,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综合体现。城市生态景观内涵丰富,形态多样,有人们普遍认识的视觉生态景观,即物质性的景观,也有包括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性的景观,它是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和感知。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内日益受到重视。

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目标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主要是为加强城市生态景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美观度,促进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为了维护城市景观的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这既是生态目标,又是社会目标。

2. 舒适。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要能充分将技术和自然融于一体的,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满足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的需求,愉悦身心,通过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来提高市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这是生态目标。

3.安全。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要考虑能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生态景观场所应能在重大灾害(如地震、火灾中)中作为居民疏散和避难的场所,确保广大市民生命安全。城市生态景观还要具有一定的容纳、吸收和分解城市各种固、液、气态污染物的功能,保障城市的生态安全,这是社会目标。

4.便利。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要考虑居民在居住区或居住小区范围内,步行可方便到达景观地点,游憩不用乘公交车,确保城市生活、游憩的方便。这是社会目标。

三、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景观设计都要体现对人的关怀,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一个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它满足人类户外活动的需要的程度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程度。

2.生态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建设的不断扩展,使得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景观退化,滋生城市病。景观规划设计对象不再局限于一定的人群,应上升到景观生态学层次上,这为解决日益尖锐的城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要遵循生态的原则,注重环境容量,保护环境敏感区,加强对自然景观的保护,促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增加绿化空间。

3.尊重历史、地域、文脉的原则。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城市的历史性和地域性,突出自身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特色,切不可对其他城市的景观设计照搬照抄,应保持自己的城市风格,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基础。

4.整体性原则。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要要符合城市的基调和整体风格,体现城市形象和个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特征,城市中各景观元都拥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市民也有共同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所以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既要确保城市景观的整体性,又要保证各景观元的丰富多彩,做到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有变化。

5.多样性原则。设计时应针对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少的特点,增加景观的自然成分,但要注意避免绿地建设中物种单调、结构简单的状况,保持物种多样性。

6.结合自然的原则。景观设计应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特征,促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7.系统性原则。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时要用系统的观点从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在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为基础的情况下,加强与城市水环境、市容卫生、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制定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

四、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内容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规划设计廊道、斑块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组合和空间分布情况,使景观不仅具有一定美学价值,而且符合生态学原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城市景观设计、生态绿地空间规划设计和景观敏感区的保护规划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景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充分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城市景观生态问题。

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要考虑城市风貌与建筑景观的总体规划布局,创造优美的城市生态景观,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要适应城市自然条件,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特征和自然斑块,并加强景观设计与这些元素的联系。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城市的地形地貌,保留场地的起伏或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堆土成山,积水成池,形成局部的自然生态景观。在建筑群体景观上,尤其是商业建筑追求标新立异,建筑间的不同形态丰富了视觉环境,营造了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景观设计还应结合城市规划,加强对主要特殊点、主要道路和街道、中心广场和步行林荫道等处的景观控制,使建筑物的轮廓、色彩和绿化、小品等要素更符合审美和生态的原则。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些都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加强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能有效缓解各种城市生态问题,并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休闲和娱乐场所,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而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范文5

关键词:林木种苗;防护林建设;技术要求;基础地位

防护林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重点建设的项目,对保护水土、维护生态、预防自然灾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地区在防护林建设过程中急于求成,注重防护林建设速度与规模等方面的筹划,而对林木种苗缺少相关研究,没有正确意识到林木种苗与防护林建设水平之间的关系,忽略了在中占有基础地位的林木种苗的重要性,因而导致防护林建设水平低,作用发挥效率低,林业保护能力低,合理运用林木种苗对防护林建设水平提高至关重要。

一、防护林概念及技术要求

1、防护林概念

防护林的作用有很多,如:防止水土流失、防止风尘暴发生、防止土壤沙化、提高气候质量、保护水源、降低空气污染等等,属于一项具有服务性、系统性的天然林及人造林,防护林作为预防自然灾害、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建设项目,在结构特征上有着严格的要求,林种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对防护林的建设非常重视,并对防护林的类型也有不断的研究与应用,如常见的网状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每一种防护林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网状防护林中还包括:连片林、林带和林网,这些防护林的形成基本是由人造林而来,而另外两种类型的防护林基本是由自然林中划分规定而来。针对防护林国家相关部门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严禁一切乱砍滥伐的行为,已经发展需要接受相关的处罚,同时对防护林的建设也需要根据相关研究制定科学的造林规划与计划,保证建设合理,做到因地制宜、因需设防,以此改善对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

2、营造防护林的技术要求

树种的选择以及混交的类别,最好是选择生长较为稳定且寿命较长的、抗灾害性能强的树种,在土壤选择方面优先选择乡土种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地理条件,打造灌木混交类型以及阴阳树种的混交类型的混交林。关于防护林的配置问题,根据防护的具体目标和地貌的类别,对防护林带进行具体配置。水源林木及水土保护林木的配置呈片状、带状或者块状,以形成最为完整的水土保护林体系。抚育管理方面:在防护林地区选择性的进行砍伐,清除一些病死的林木,并更新木林。

二、种苗在防护林建设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1、种苗在防护林建设中的地位

植树造林、绿化土地,要用到的基本的材料是种苗,没了种苗这一基础,防护林的建设营造就是纸上谈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防护林之所以能如此发展迅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种苗这基础牢牢抓住。近十年内,某些先进防护林建设省份年均育苗的面积可以达到3000hm2,年产的各种种类的木苗达到近5亿株,达到了造林绿化土地对种苗的需求,为全国早日实现“消灭宜林荒山,绿化国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防护林建设的工作更加艰难、更加繁多,种苗的基础的地位也就显得愈加重点和突出。种苗工作如果出现失误,其影响也是非常长远的。

2、种苗是科技兴林的重点

防护林的建设是一项生物工程、也是生命工程,种苗的科技含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防护林的发展质量和防护林效益作用的发挥。从这个方面来说,种苗如果没了现代化,防护林的现代化也就是空谈。据专家推算,目前的林木良种对地球的绿色资源的贡献度达到20%,是第一的,并且也会随着科技能力的增加而越来越高。

三、提高林木种苗的基础地位要解决的问题

1、解决认识问题

树木的生长过程都有各自的自身特点,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为目标,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功能发挥,从林木的种苗培育开始,就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及调研,关于相关工作人员,要对这个工作科学性,合理度有足够的认识,能够将树木的类别以及其特征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做好针对意外的应对准备,同时政府方面也要大大加强对防护林建设工程的财政投入,做好经济工作,是提升工作的效率,减少不必要投入的有效举措。

2、解决尊重科学的问题

林木种苗本身是具有地域性质的,随着地域的不同,适合其种植的林木的种类也会有区别,所以,要使防护林能够达到最佳的防护功效,就要依据其地域的不同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进行不同树木种苗的选种以及培育。防护建设在林木种苗的工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所以,加大它的科技化投入,是很有必要的。贯彻实事求是、善用科学、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等方针,以防护林的生产计划设计为依据。应该加强发展乡土种植,并做到就地培育树苗、就地裁剪腐败植株,以避免远距离的远程调拨。关于从别的地区引进优良的品种,要确保从北向南,逐步引种。小面积的进行实验,在成功后再大面积的推广。实施此项工的时候确保不能盲目的引进种苗,不实地考察调研,而造成大量的浪费以及损失。

3、解决L效机制问题

林木的种质资源是生物的多样化的基础,是保证生态平衡的根本保障,其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态系统的安全,同时种质资源也是繁育林苗优良品种的最原始的材料,是提升林地生产力的推动力。所以说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以及利用、林木优良品种的生产以及林木的种子储蓄等方面的工作及相关事宜关系着种苗和防护林建设事业的发展局势,应当引起政府和相关主管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戚馨方.解析防护林建设在林业重点工程中的思考[J].中国林业产业,2016(7).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范文6

关键词:绿色景观;生态设计;人居环境;综合应用

为了缓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而“绿色景观”作为当今景观设计领域对可持续发展潮流的积极响应,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该领域的具体体现,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景观是一个综合整体,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必须满足社会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景观设计作品如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定是在总体上达到了这些因素的互相平衡,它们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吸收了历史的精神、但决不模仿固有的风格,符合科学的原则、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技术的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

1绿色景观设计概念及其设计原则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RachelCarson的“寂静的春天”把人们从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唤醒;Lynn White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来自西方文化的根基,即“创世纪”本身,而Garrett Hardin的“公有资源的悲剧”则揭示了资源枯竭来源于人类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Donella Meadows则计算出地球资源的极限,警示了人类生存的危机。所有这些都把设计师们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设计师开始懂得用植物而非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微生物而非化学品能更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太阳能比核裂变更安全;泥质护岸比水泥护岸更经济而持久;自然风比人工空调更健康。在此背景下,产生了In McHary的“设计尊重自然”(Designwith Nature,1969),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包括建筑的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工业及工艺大生态设计等。本文将着重讨论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真正全面地融合,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人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2生态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Sire Van der Ryn和Stuart Cown(1996,p18)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最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类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师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Newton,1971,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那么,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whitec-ture)的核心。

绿色景观是生态化的城市可持续性景观,是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城市景观中的沉淀,由于其跨学科的研究性质决定了难以形成一个共同的概念框架。地理学家侧重于研究绿色景观的区域自然特征,生态学家侧重于研究绿色景观的生态要素,城市设计师侧重于研究绿色景观的空间形态和游憩作用,在这里,结合本专业特点及生态、地理观念,笔者认为可以这样来认识:绿色景观是指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人为自然环境,其主体是区域或城市自身的各种自然要素,辅之以必要的硬质设施;其功能主要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提高城市景观的审美价值,提供广大市民游憩娱乐的环境空间,并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和各种文化活动来陶冶市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同时也起到防灾避难,蓄水防洪,保持水土等作用。

绿色景观空间与城市空间、建筑空间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生态作用。作为城市中各种自然生态要素较为集中的场所,绿色景观对于保护城市环境,防止污染,调节城市生态平衡有着调节气温,节省能耗,通风防风,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降低城市噪音,安全防护的作用。

3生态设计原则

(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再现自然,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高度统一。(2)以植物、草木花卉、水体、阳光和风、地形造景为主,硬质景观造景为辅,充分发挥植物的景观功能,结合住宅区内环境空间地形的变化,形成具有当地气候特征的植物景观。(3)以园林景观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植物造景的主题手法,使景观系统规划达到平面上成系统,空间上有层次,时间上有序列。(4)坚持住宅区规划空间布局与景观环境空间布局相互结合,本着建筑局部服从景观环境总体的原则。(5)环境景观设计应满足形式美的艺术法则:变化与统一的法则;对比与微差的法则;韵律与节奏的法则;比例与尺度的法则;稳定与均衡的法则。(6)自然之美存在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和谐平衡之中,环境景观设计应本着尊重自然,保持本土文化景观特色的原则。(7)环境景观设计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的原则,既要善于利用我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对景、分景、框景等手法;又要善于利用新的材料要素组景。(8)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便于分期建设及经常的经营管理。(9)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追求材料的绿色化和可持续性。

在整体设计中,要把人居环境看成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其中的人和自然生态要素当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认为景观空间质量由自然生态要素中相互依赖且呈动态的各部分和整体特征所决定。在进行整体规划时要注意功能分区,满足住宅区总体的功能布局要求和景观用地的生态功能应满足人居环境的基本物理要求。

在具体设计时要注意地方性原则,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尊重自然,展现自然的原则。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心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等。总而言之,景观就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