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下水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下水现状范文1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317-01

1 有关地下水资源相关概述

(1)地下水定义。地下水就是赋存并运移于地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含水岩土分为两个带,上部是包气带,即非饱和带,在这里,除水以外,还有气体;下部为饱水带,即饱和带,饱水带岩土中的空隙充满水。狭义的地下水是指饱水带中的水。

(2)地下水利用的利与弊。有利的方面是①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使用;②洁净、不易被污染,水质普遍较优;③不占用地表空间;④动态比较稳定;⑤供水量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具有较大到调蓄能力等。有弊的方面是①不合理的灌溉可造成次生盐碱化;②过量开采,可造成:在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地面沉降,使区内建筑物失去稳定,不同含水层之间诱发水力联系,产生水的混合作用,使水质恶化,岩溶区地面塌陷;③其它,如矿坑涌水、基础及边坡的稳定问题等。

(3)地下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全国地下水淡水天然补给量8837亿立方米/年,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我国农村普遍饮用地下水,地下水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全国660多个城市中,利用地下水供水的400多个;全国城市总供水量中,地下水供水量占30%,华北、西北城市分别高达72%和66%。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地下水的开采量以平均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说明经济发展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2 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地下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逐年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通常以地面入渗补给量(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补给量)计算其数量。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一般不应超过补给量,否则会给环境带来危害,使生态条件恶化。

(1)地下水资源污染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及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日益增大,而这些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2)持续过量开采,降水漏斗不断扩大。由于持续高强度的过量开采,使得地下水资源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使得降落漏斗不断扩大,甚至造成含水层的疏干。石家庄市由于长年过量开采地下水降落漏斗逐年扩大,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989年为36.06m,1999年已发展到为39.98m,并形成区域性水位下降。

(3)监控体系不完善与预警应急缺位。资料显示,由于管理、维护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在几万个监测点中,能够正常运转的不足一半,国家级监测点仅有1422个,监测范围仅为国土面积的10.2%,与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严重脱节。同时,各级部门监测能力与监测项目严重不足,无法为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4)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但是,都不够系统和具体,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体系很不完善,至今没有一部系统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规。

3 对策

(1)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是水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基础,它为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我国已经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应用于我国地下水的评价工作。2005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了《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并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地下水监测规范》对我国的地下水监测起到了指导性的意义,是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的一个新的转折。目前国内对地下水监测的研究很多,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监测布点的优化、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地下水模型的建立与研究等方向。

(2)要进一步完善节水管理的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真正做到依法管水。各地方也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授权,结合各地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法规和地力方政府规章。应当在现有基础上,并根据当前的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和配套,同时要加强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首先要严格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保证依法行政,才能做到依法管水。

(3)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水环境意识。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水环境问题的宣传、普及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开展和做好保护地下水资源工作。

(4)严格规定破坏、超采地下水资源行为的法律责任。对于污染地下水资源的行为,要按“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环境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有机结合,严格规定法律责任,充分发挥法律责任的威慑力。既制止现有污染者破坏地下水资源行为,又可起到有效防止新污染者的出现。而对于超采地下水资源的行为,可采取“恢复原状”的原则,对其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规定。

(5)做好地下水库建设工程、地下水回灌工程和污水净化等地下水环境治理工程。应当具体明确规定上述地下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实施等内容。可以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筑建地下拦水坝修建地下水库,也可以利用地下废弃的矿井、巷道构建地下水库。

参考文献

[1]杨林,伍雪南.地下水资源现状及基础工程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1):30.

地下水现状范文2

地下水资源水质保护建议与措施: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监测和保护,发展绿色农业。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 现状 保护措施

一、沈阳市地下水环境现状

根据水文土质条件,我市东部山区、新民市东北部及康法两县低山丘陵区为贫水区,东部山前倾斜平原、康法两县的波状平原为中等富水区,中部平原的浑河、辽河扇地为强富水区、西部浑蒲、辽蒲、辽绕河间区属富水区。

沈阳市地下水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根据沈阳市水资源评价结果。沈阳市地下水水质质量以较好-较差为主。其中单项评价指标总硬度、氨、硫酸根、氯离子等多数为Ⅰ-Ⅲ类,个别为IV类,硝酸根多数为V类,一般为Ⅲ类。地下水水质超标项目主要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铁锰、矿化度等,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并全部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地下水中氨氮超标说明区内地下水水质已受到人为污染,主要来源于有机质的污染,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有机化肥等都是污染源;地下水中总Fe超标,可能是地下水原生状态中Fe离子含量较高造成的,并非人为污染。

水质明显恶化趋势的地下水,其中重点是被污染的水质已达到IV和V类的地下水。区内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地下水污染主要表现为潜水含水层中氨氮含量超标。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随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导致的有机化肥使用量的大幅增加并使地下水中氨氮含量持续升高;另外城市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也是导致氨氮超标的原因。

二、环境地质问题及动态分析

沈阳市城市供水主要以地下水资源为主,在地下水开采集中的地区,地下水位连年持续下降,使得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过量开采地下水,改变了局部地区状态下地下水的均衡关系,从而也诱发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

1. 沈阳市由于多年对地下水的集中开采,使得我市出现了几处超采漏斗区。(超采漏斗分布变化情况详见下表)

2.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供水工程问题

由于我市地下水超采区水位的持续下降,导致局部含水层上部被疏干,供水工程开采量少,部分机电井报废,需重新打深井。造成局部地区开采井越打越深,水泵扬程越来越大,地下水位越来越下降的恶性循环现象,给城市及地方工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失。

3. 工农业银汉水矛盾加剧,用水成本提高

我市部分地区,由于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中,工业和市政水源井相对较深,连续开采时间较长且开采量较大,产生了与当地农业争水的问题。致使许多农村生活用水井和农业灌溉机电井报废和掉泵,影响了农业灌溉和农村生活的正常用水。如:新民市罗家房乡、三道岗子乡等地区,农村生活用水的压把井多数报废,农灌井开采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石佛寺水源供水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由于地下水资源量的不足,不但给市政水源造成经济损失,也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4. 地下水污染问题

沈阳市局部地区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使地表水污染入渗速度加快,地下水污染程度加重,改变了地下水各种状态下化学成分含量的比例。同时,地下水污染范围也随着地下水超采面积的扩大而扩大。特别是沈阳城区及近郊区,没有很好的粘性土防护层,或局部地表覆盖层被破坏,致使地表污水排放后直接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多项指标超出背景值或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三、地下水资源水质保护建议与措施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但是地下水资源量的合理开发利用,更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水质保护,地下水水质的恶化使水淘汰的可利用量更加减少,从而加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开展地下水水质评价工作是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也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科学依据,对保护现有地下水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沈阳市地下水资源水质保护工作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地表水污染的防治

河水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之一,防止地下水污染首先要控制地表水污染。各城镇工业及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导致城镇附近河流污染,污染的地表水入渗补给,使浅层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必须控制污染源,治理“三废”,使之达标排放。对于生活污水应尽快完善城市给排水管网,加强排污设施建设。

2. 发展绿色农业是保证水环境良好的关健

近年来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不合理的施用农药化肥的现象越发严重。盲目大量的施用化肥,不仅难以推动农作物增产,反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更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因此现阶段除应提倡科学合理的施用农药化肥,更应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化肥,鼓励发展绿色农业,引导、改善水环境逐步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3. 禁止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地下水的污染

通过地下水水质评价分析可知,部分地区潜水已受到人为污染,出现水质恶化现象,因此要严禁有污染的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混合开采,造成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相通,水质混淆,污染深层地下水。对已停止使用的深井要及时封闭,禁止通过井孔污染深层地下水。

4. 加强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工作

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是水质分析评价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工作。应建立一定数量的专用承压水水质监测井,用以加强对深层承压水水质的监测;按不同环境水文地质单元分别布设水质动态监测井,并应在重点点源污染地段增加监测井,以达到从点到面全面了解地下水环境现状。定期对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及预测预报,向有关部门通报,有针对性地对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科学治理。

5. 积极预防与科学治理相结合

地下水现状范文3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 监测 现状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211.1+2[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384-1

作为唯一一种获取地下水水量水质动态的方法,这些年来,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地下水动态监测是我国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必须针对目前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予以解决,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地下水动态及监测目的分析

对于地下水动态而言,其主要指的是地下水质量及数量等多项要素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其中,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了水流量、水位、溶质组成及其含量、开采量、温度以及其它物理性特征。

监测地下水的动态对于科学评价地下水水量及其水质、合理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情况下,地下水动态能够对地下水的埋藏及其形成条件进行全面的反映,因此,可以以地下水动态的监测结果为依据,对其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埋藏及水量、水质形成等条件进行充分的认识。此外,可以通过地下水动态的相关资料对其均衡性要素等进行计算。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在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中,必须注意维持观测站网络的稳定性,确保所监测数据及结果的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及其可靠性,以便对地区水文及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认识,对水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 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现状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以下具体进行分析。

2.1 监测站网缺乏稳定性,布局方面也有欠合理

虽然,对于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而言,其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但是相对较为分散,多数监测站都是雇用观测员对地下水的动态进行观测,此项工作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很难维持监测站网的长期性及稳定性。此外,近些年来,各地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的数目存在着一定的下降趋势。造成监测站网缺乏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如下:

1)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站多数是民用井,因而测站很难获得专业化的管理及维护,若观测站存在损坏情况,将无法继续观测,只可以对监测站点进行更换,这就使得原本的观测资料被迫产生了中断;

2)多数监测站所雇用的观测人员为当地地区的村民,并通过主管部门进行少量观测费用的支付,因而观测员的队伍十分不稳定。

3)此外,由于城市地区及水源地的布井相对较少,因此,很难对地方区域性的地面沉降、裂缝等次生环境灾害及地下水恶化等相关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握,再加上可用的研究资料较少,因而为地下水的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2 地下水监测项目不统一,缺乏专用的监测站

目前,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多数仍是以水位监测工作为主,只有很小一部分的监测站同时进行了地下水开采量、水质、水位、水温等指标的监测。其中,水位等的监测多数也只是对浅层水进行监测,能够对深层地下水的动态进行监测的站点相当少。此外,不少监测站在检测水质时仅仅进行简单的分析,检测的项目很少,无法对水中的微量元素、细菌及其污染成份进行检验。再加上监测仪器较为落后、检验耗时长,因此,一旦出现突发水质等情况,很难及时有效的作出反应。如今,我国现有多数地下水动态监测站仍采用落后的农用灌溉井,这些灌溉用井多数还是封闭性的钢管井,井上部存在弯头,因而很难将水位测盅插入,为监测过程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由于多数机井一遇灌溉季节需较长时间进行抽水,因此,所观测到的水位多数是动水位。

2.3 动态监测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进行地下水水位等的监测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仍为测绳,这不仅导致测量的精度相当之低,且测绳容易受到磨损,需常常进行更换。当采用测绳进行地下水埋深相对较大的监测站点进行测量时,测盅很容易同抽水泵发生缠绕,并为监测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再加上埋深大时很难对测盅到达水面与否进行有效的判断,因而所测量的数据准确性及真实性不够。此外,不少落后地区的监测站同水文站之间的信息传输方式仍以电话方式为主,所需传输的时间较长,传输时信息容易出错或丢失,因而也严重影响了地下水动态监测信息的时效性及其准确性。

2.4 监测经费不足,资料管理不统一

由于观测员所得到的观测费用相当少,因而导致其无法对监测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甚至觉得费用太少而放弃了这项工作,为地下水监测管理工作造成了诸多麻烦。此外,由于水文、水利、地质、环保等部门各自进行地下水动态的监测,其间也缺乏交流及协作,因而导致监测标准及资料管理不统一,重复进行监测站点的布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员及资源。

3 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应对措施分析

1)进一步增加经费的投入。应将动态监测费用纳入到有关部门的财政预算中来,提高观测员的费用,根据我国各地区的具体情况逐年进行投入比例的增加。

2)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应注意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力度,例如,岗位及新技术的培训工作,以便全面提高其业务素质。

3)采用多种监测手段,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进行多个监测点的布设,由专业人员对低、高、平三个水位期进行监测,以便对当地的地下水动态趋势进行了解。

4)确保监测点布局及规划的科学性。应以监测需要及规范为依据,对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并将重点放在超采区、水源地、生态环境脆弱区及水资源重点保护及管理区域进行监测点的建设。

5)建立健全信息监测系统。应全面引入现代化监测技术,推动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改变人工监测的不准确性、资料传输不及时等多种问题,实现监测站的全面自动化。

参考文献

地下水现状范文4

关键词:地下水;水资源现状;综合评价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valua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fuzzy matrix, through a series of judgments, reasoning, demonstration, a method of evaluation from the best membership to draw reliable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 Hohhot as an example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the water quality, so as to achiev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Keywords: groundwater; water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U9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全国地下水资源中,按面积统计,有63%的地下水资源可供直接饮用,12%为不宜饮用但可作为工农业供水水源,约8%的地下水资源不能直接利用,需经专门处理后才能利用。南方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可供直接饮用,但部分平原地区的浅层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北方地区的丘陵山区及山前平原水质较好,中部平原较差,滨海地区水质最差。北方丘陵山区分布着与地方病有关的高氟水、高砷水、低碘水和高铁锰水等。约有7000多万人仍在饮用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地下水。正是由于水资源具有战略性、有限性和脆弱性,当今全世界范围都出现了水资源的危机,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而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186.43亿立方米,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934.15立方米,而且分布极不均匀,与降水量和地表水的分布趋势大致相似,南方多,北方少,并且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北方,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南方。

地下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我国地下水水资源分布及人均占有量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其中南方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的71%,而占全国国土面积60%的北方地区仅占到29%,尤其是约占全国三分之一面积的西北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分别为1100108m3/a和300108m3/a,只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13%,但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却分别为2600108m3/a和800108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的30%。

从目前的供水情况看,全国地下水的利用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其中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其地下水供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52%。预计在21世纪,我国淡水资源供水需求矛盾突出的地区仍是华北、西北、辽中南地区及部分沿海城市。目前城市地下水的使用主要包括为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三个方面。以往工农业用水往往占据主要部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许多地表水饮用水源容易遭受外界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镇居民对饮用优质地下水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使得城镇用水中生活用水的比例正逐步增大的趋势。 因此,水资源已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二、我国地下水的污染状况

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只及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并且随着人口密度加大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步扩大,地表水体的严重污染也使地下水逐步遭到污染,而浅层地下水的无法使用迫使许多地区大量开发深层地下水,又带来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缓变地质灾害。据环保部门统计,199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约1356亿吨,江、河、湖污染严重,并呈加重趋势,50%的浅层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已不适宜饮用。并且,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只及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目前,国内七大地表水系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污染也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这对我国本不充裕的水资源来说无疑更让人忧虑。据环保部门统计,199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约1356亿吨,江、河、湖污染严重,并呈加重趋势,50%的浅层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已不适宜饮用。

三、我国地下水的污染途径来源

城市地下水受污染的途径很多,分别列举如下:

3.1 工业废水、污水严重污染地下水

我国地下水主要的污染源就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其中工业废水的污染占首要地位,任意排放的工业废水和污水能够通过污染地表水而严重污染地下水体。据统计,在我国污废水排放量200万吨/日以上的城市有6座;100-200万吨/日的城市3座;50-100万吨/日的城市26座。这些污废水只在个别城市有少量是经过处理后排放的,而绝大部分是未经处理以各种方式排放,直接或间接地污染着城市及其下游地区的地下水。城市地下水中“三氮”和硬度指标呈加重趋势,致使综合超标状况逐渐加重。到1992年我国废水和污水排放量高达366.5亿吨,其中63.8%为工业废水,导致全国82%的河湖水体和90%的城市附近水域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水的污染进而影响了沿岸地区地下水水质。著名泉城济南市,曾经就是因为严重污染的护城河水通过干涸泉口进入含水层,使岩溶水质恶化,导致细菌数超标和铬含量剧增。

3.2 大气污染物通过降水污染地下水

各种大气污染物质通过降水,尤其是广泛出现的酸雨更加重了地下水体的污染,它往往能引起地下水的酸度增加;由于技术力量和资金设备的不足,以及对污染放任的心理状态,导致对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不当,特别是防渗措施的不当,会形成淋滤渗入,使地下水中有毒有害组分超标,如酚、砷、氰化物等超标。同时,城市近郊的污水灌溉及长期使用农药和化肥,也会引起地下水的污染。尤其是农田使用氮肥,会有相当于氮肥施用量的12.5%--45%的氮从土壤中流失,下渗并污染地下水体。

3.3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污染

随着石油的大规模勘探、开采,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及其产品的广泛应用,石油及石油化工产品对于地下水的污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经常以非水相液体(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层和地下水。当NAPL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污染物将穿过地表土壤及含水层到达隔水底板,即潜没在地下水中,并沿隔水底板横向扩展;当NAPL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污染物的垂向运移在地下水面受阻,而沿地下水面(主要在水的非饱和带)横向广泛扩展。 NAPL可被孔隙介质长期束缚,其可溶性成份还会逐渐扩散至地下水中,从而成为一种持久性的污染源。

四、地下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以呼和浩特市地下水问题为例进行简要分析概述。

4.1 农业用水情况

农业用水量较大,水的利用率低,是造成呼和浩特市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要症结。1988年呼和浩特市农业取水量1.74亿立方米,约占全市总取水量3.20亿立方米的55%,据预测2000年呼和浩特市农业用水量将达到2.19亿立方米,约占2000年总取水量的50%左右,可见农业用水量已超过全市各类用水量的一半,节约农业用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目前呼和浩特市农业灌溉工程不配套,大部分灌溉渠道无防渗漏措施,损失水量严重、灌溉方法落后,现基本上还采用漫灌的原始方法,喷灌和滴灌等先进方法很少被采用;这样农业用水将浪旨40%—50%的水资源。

4.2 工业用水情况

目前,呼和浩特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单位产品耗水量大。特别是小型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路不上,单位产品耗水量更大。国外先进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可70%—80%,主要工业领域内已达到95%。呼和浩特市1988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28%,现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只有40%—50%。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率,引进清洁生产新工艺,不但能节约新鲜用水而且可减少工业污水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虽然需投入一定资金,但比修建新的引水工程要经济的多。同时工业用水价格较低,限额用水指标控制不严,也是不少企业忽视节水,不愿花钱建设循环设施的症结所在。

4.3 生活用水情况

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口近80万(包括外来人口) ,按国家建设标准计算,每年需用水量0.43亿立方米。近几年来由于超采地下水,水位下降严重,出现供水紧张情况,每天高峰供水时间,一些地方楼房发生水压不足或不能供水,给生活带来好多水便。但由于宣传不够,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发生水资源危机的严重性,对节约用水的作用并没有充分认识,浪费水、不爱惜水的现象大量存在,加之生活用水不定限额,水费相对较低 ,成为人们不重视节水的主要原因。

五、我国地下水污染的基本对策

5.1 地下水管理中应该注意的环节 地下水管理中还有四个重要的环节。在地下水发展的低级阶段,这四个环节还不很明显,但是随着对地下水的利用和依赖性增强,这些环节显得越来越清晰,在实际的分析和管理过程中不能将其割裂开来。 第一个环节是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关系。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早期的地下水开采都与地表水有重要联系,即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互相转换,例如,通过沼泽、泉、河流、湖泊等互相转变。因为地下水集中利用的主要影响经常以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的减少导致生态系统恶化为表征,这一环节才被发现。然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认知必须转化为管理政策。

第二个环节是地下水水量和水质之间的关系。尽管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用地、集约耕作、工业及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和随意排放,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地下水流量和水位的改变在本质上会改变地下水的化学组成,当地下水用于某一特定用途时会产生有害影响。此外,地下水系统中的很多污染问题并不是直接造成的,而是来源于地下水的二次污染。其中的相关因素和过程很复杂,虽然普遍的机理和因果效应方面的知识已为人类所知,但是,了解特殊的现场情况和特殊的化学物质的性质仍然是必要的。第三个环节是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比农村快,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也更加明显。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家庭用水和工业用水迫切需要优先满足,而这会影响到附近、上游农村地区及城市周围地区的农业用水。 因为城市人口比较集中,城市用水的一个特点就是单位面积需水量较大,另一个特点是消耗性用水较少,大量的城市用水可以通过某些途径回归到地下水系统中,大多数城市中,这部分水都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其它用途了。城市的扩大必然导致需水量增加,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这就需要从附近的地下水源地或者远处的地表水库进行调水,而这些水量本来是用于农村地区的。结果,城市周围地区或下游的农村地区得到的水都是废水,其成本和收益情况很模糊,因为那时农村需要解决水质问题和供水问题。第四个环节是地下水资源的物理特性过程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后者可以支配人类的决策:如何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并最终克服过量开采和资源退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认识到人为(制度)因素和物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其实际的和潜在的驱动力可以指导人们开发地下水资源。科学家和社会经济实体应该合作开发共同语言、综合工具和方法、专门的多学科工程和数据库。 5.2 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针对污染源的不同,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生活、生产污水以及大气污染所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一定要从根本上认识和预防污染源。对于石油及石油化工产品的污染应采用水动力学方法,通过抽水井或注水井控制流场,可以防止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污染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对抽取出来的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含水层的处理难度很大。向土壤注入压缩空气,可去除污染物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就地生物处理方法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治理措施,它可以比较彻底地去除污染,国内外都在进行研究。如果受污染的土壤和含水层范围不大,也可以将其挖除或采取截流工程措施将其封闭。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对地下水污染的治理费用很高,而且报复杂,因此更应当以预防为主。例如,禁止在水泥地保护区设置油库、加油站,对油库、加油站和输油管线采取严格的防渗漏措施等等。但是,事故性的污染不可能完全杜绝,因此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也不能停止。

同时,中国地质调查局最新公布的我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量每年为3530亿立方米,目前我国地下水开采量每年超过1000亿立方米。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滥采引起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和地面沉降问题,所以严防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也是对地下水的保护措施之一。

结语

由于人们思想上存在一定误区,总是把水资源,尤其是地下水资源认定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忽视了对其的保护和节约,导致地下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和浪费,所以必须要在公众中广泛宣传有关知识和保护意义,使其真正认识到水资源对今世和后代的战略意义,并牢固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做到珍惜每一滴水。

参考文献

[1]陈梦熊、马凤山著.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337—338

陆雍森.环境评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地下水现状范文5

Abstract: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blem, and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ingxia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view of the existence question,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关键词: 农村饮用水源地;现状;问题;对策;宁夏

Key words: rural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present situation;the problem;countermeasures;Ningxia

中图分类号:TU99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318-03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受自然、地理、经济和社会等条件的制约,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突出[1],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农村饮用水源保护问题[2]。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投资力度。“十一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先后投巨资用于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下达资金13.58亿元建成农村集中饮水工程182处,分散供水工程5.3万处,完成7项重点人饮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15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2010年共完成投资28702万元,建设中小型集中饮水工程47处,集雨场4200处,解决41.7万困难群众饮水安全,计划至2013年将解决全区2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1 宁夏农村饮用水源的类型

宁夏农村饮用水源地依据供水方式不同可分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分散式饮用水源地(表1)。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指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和具有一定供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农村饮用水源地;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地指供水小于一定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在1000人以下)的现用、备用和规划饮用水水源地,可分为联村、联片、单村、联户或单户等形式。宁夏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157.7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36.06%,其中地下水供水人口129.23万人,地表水供水人口28.5万人;分散式供水人口267.93万人,占农村总供水人口62.94%,其中有供水设施的人口总数为196.33万人,无供水设施的人口总数为71.6万人。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2006-2010年完成的宁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调查报告[3],宁夏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供水覆盖面已占城市总人口90%以上,即城市生活饮用水基本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覆盖,宁夏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已由原来37%提高至55%,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 宁夏农村饮用水源地现状

2.1 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现状 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以“加强农村重点水源地管理,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中心,对36处重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有效保护,对新增的试点县(区)52处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制定了保护规划。2009年,对全区110处农村重点饮用水源地采取措施进行了有效保护,制定《宁夏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4]。2010年对230处农村重点饮用水源地通过水质监测、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设置标志碑、警示牌和界桩,逐步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以保障农村群众饮水水源安全。

2010年8月-2011年11月间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对230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水质监测、环境状况评估。调查评估结果表明:

①参评的230处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48.23%。参评水源地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总大肠菌群、锰、氨氮、铬(六价)、铁、pH值、硝酸盐氮等。超标原因以环境地质因素为主,人为污染物以氨氮影响为辅,此外部分集中式水源地毒理性指标六价铬、砷、镉有超标现象。

②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及审批滞后。226处水源地划分保护区并已批复仅有4个,仅占参评水源地总数1.77%;初步划分的142个,占62.83%;未划分80个,占35.40%。超过90%参评水源地尚没有设置保护区标志;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工作未得到有效开展,水源保护仅限于供水设施管理,多以县水利(务)部门为主,占水源地总数的89.82%。保护区划定、水质监管工作滞后。

③参评水源地保护区(调查范围)内年排废水122.7147万吨,化学需氧量455.02吨,氨氮100.08吨,主要污染源为生活和农业面源。

2.2 分散式饮用水源地现状 宁夏分散式饮用水源地域特征鲜明。沿黄灌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位埋深浅,银川、石嘴山、吴忠地区的黄河两岸以及中卫沙坡头区、中宁县等地多以小型地下水供水设施、手压井为主;中南部干旱带水资源短缺地区则以收集雨(雪)水和拉水(黄河水、水库、泉水)的水窖、圆口井、泉水为主。泾源县和隆德县降水量大,泉水、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以截引泉水、窖水、圆口井为主。①灌区手压井:采水层均为地下潜水,井深5-10米左右,为上世纪70-80年代农村供水方式。目前沿黄灌区人口相对分散区域和交通不便、尚未接通自来水的村户仍在使用。由于水源水口周边环境差,总大肠菌群超标率高;受地下水污染影响,氨氮、亚硝酸盐等项目有超标现象,受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局部地区铁、锰、硬度、氟化物等超标现象较为突出;水源包气带防污性较差。②窖水:多位于干旱、半干旱的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位低,周边环境人为活动少。水质受到积水场地土质、岩性及来水水质影响。由于长期存放,卫生指标普遍欠佳。③黄河水:来水均为引黄河水工程,分散式饮用水主要用于水窖水的补水,一般直接从引水渠道取水,没有沉淀、消毒处理工艺,水质受到黄河来水水质及沿途环境影响,居民普遍反映口感不佳,且受季节限制。④南部山区截潜(山泉):多处深山大沟,生态环境良好。但由于取水口缺乏必要保护,夏天极易滋生藻类及蚊虫;受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影响,部分地区水质中硫酸盐、硬度本底值高。⑤圆口井:多为严重缺水地区零星散布地下深层水源,水量有限,水质主要受当地自然背景影响,局部地区氟化物、硬度甚至六价铬有超标现象。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村水源地整体环境禀赋较差,水质达标率低

由于宁夏当地优质水资源匮乏,水质受自然环境影响氟化物、硫酸盐等较高;农村水库型水源地水量受限于降水量影响,供水保证率较低,河流型水源绝大部分为引扬黄河水,水质、水量受限于黄河来水水质和提水设施影响,水源地区位条件较差;地下水水源地,南部和中部饮用水资源严重短缺,苦咸水、高氟水广布,灌区水源地防污性能较差,水源地整体环境禀赋较差。

3.2 面源污染加重,卫生防护堪忧,饮水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近年农村水源地保护研究结果表明,以“三氮”污染为主的面源污染现已成为宁夏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并呈逐年加重趋势,特别是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由于受到农业种植、养殖、生活污染源的直接影响,水质普遍较差;此外由于没有较好的防护设施和卫生隔离带,部分农村水源地卫生条件较差,因畜禽饮水、生活污染造成的大肠杆菌等细菌学指标超标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用水安全已成为农村上访案件的突出问题。

3.3 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滞后 宁夏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工作整体滞后,亟待提高。目前虽然多部门均有相应管理职能,并开展工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及硬性管理指标,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水源地管理依然处于多头管理状态。环保部门对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能力较弱。目前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缺乏科技支撑,划分完成率较低,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严重滞后,至今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严重制约农村饮用水源地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4 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加大 一是随着各地城市人口持续增加、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建设用地挤占水源地保护区用地现象普遍存在;二是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周边的设施农业、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水源地的污染威胁远大于传统农业;三是农村排水管网、生活污染物的处置设施缺失直接影响地下水水源地安全;四是水源地周边的墓地、排水沟和工业园区对水源地影响亟待评估;五是区域地下潜水的大面积污染加大了水源地保护风险。

3.5 水源地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滞后 宁夏至今尚未出台自治区级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缺少针对各类水源地保护的措施及规定,导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难以依法有效开展,保护措施也难以依法落实,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农村水源地尚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4 对策及建议

4.1 完善水源地管理机制,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农村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应从水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入手,加强节水、综合水污染防控和生态保护工作,建立统筹城乡与区域的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和体系。加强部门协调,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及管理权限,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彻底杜绝管理盲区;提升农村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落实经费和人员编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强化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联防机制,推动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村饮用水源环境管理及安全保障工作。针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薄弱、人民群众水源地保护意识淡薄,建议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册等多种媒介普及有关知识,研究促进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公众监督对策,推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转变成社会参与、人人有责的全民行动。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使更多的人参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逐步形成公众参与机制。在严格的监管和强大的社会压力下,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逐步迈入轨道,有效的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和安全。

4.2 完善政策法规建设、解决立法滞后问题

尽快建立和完善地方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强化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利用法律约束机制调节各方利益冲突,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

4.3 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完善水源地标识与防护建设

全面建立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常规监测体系,尽快完善农村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设立与完善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标志,是保障农村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举措。对于较大范围农村饮用水源供水区应按规范要求划分水源保护区范围,设置水源标识、警示和宣传牌,告之公众保护内容。通过在保护区周围建设防护林带,采用物理隔离和生物隔离等措施避免水源水质受到污染。

4.4 全面规划,加强污染源防治

建议按照国家《水污染防治法》中对水源地保护区的相关规定,对农村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违章建筑限期拆迁,将保护区内的住宅、养殖、旱厕等违章建筑通过搬迁、置换等方式迁出保护区,确保保护区内无违章建筑、无排污口。对保护区内短时期内无法置换的耕地,严控作物种植种类,严格限制引排水量。积极推行生态农业,无公害种植,测土施肥,严控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少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区监管力度,加强水源地保护区卫生防护隔离带建设,严禁畜禽直接饮用,保障饮用水的卫生安全;严禁地下水源地保护区内进行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和畜禽养殖活动,确保水源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铁光,宋实,潘丽雯.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2).

[2]李仰斌,张国华,谢崇宝.我国农村饮用水源现状及相关保护对策建议[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1).

地下水现状范文6

【关键词】 地下水环境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 水质污染 地下水水位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 地下水功能区划及评价执行的标准

根据《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可知,矿山所在地地下水功能属浅层地下水功能区中的北江韶关始兴地下水资源涵养区。本项目地下水水质目标执行为《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2 评价保护的目标及地下水评价因子

根据矿区的环境特点和工程排污情况,本次评价保护的目标主要为矿区地下水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确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的因子为:PH、高锰酸盐指数、可溶性固体、氨氮、硫酸盐、氟化物、Cu、Pb、Zn、Cd、As、Hg、Fe、Mn、Tl。

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根据分析可知,矿山在建设、生产、服务期满三个阶段,在正常状态下,采矿活动只涉及矿石的采掘和机械运输,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有:地下水位下降;在事故状态下,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有:地下水水质污染、地下水位下降。

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矿山在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也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故评价工作等级为Ⅲ类三级。

5 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

综合分析考虑,本项目评价范围:以围绕矿区的地表分水岭为界所包括的范围,评价区面积约为2.85km2。

6 拟建项分析

(1)水位变化分析;根据调查分析,245中段、318、380、410中段位于潜水面以下,地下水主要为承压裂隙水,含水层主要为龙头寨群变质岩、石英斑岩及石英脉壁的裂隙水,一般表现为坑道滴水。坑道之间水力联系性很差。(2)废水污染源、污染物分析;2011年12月,韶关市环境监测站对现有矿坑出水、300m标高、410m标高废石场处进行采样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所取水样水质基本达到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地下水标准。(3)固体污染源、污染物分析;韶关市环境监测站将矿区的三个废石样品送国土资源部放射性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采用光谱半定量法对各样品进行成份检验,另外,韶关市环境监测站对同期所取废石样品按《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进行酸浸,按《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水平振荡法》(HJ 557-2010)进行水浸,并分别对浸出液进行分析。

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可知,本项目废石属于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7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及监测

现状对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位及涌水量进行了监测。水质监测分布在315、380平硐基岩裂隙水与300、410废石堆场浅层孔隙水。

8 地下水水质各元素超达标情况分析

根据监测数据,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各水质因子均未超过规定的水质标准。

9 矿坑涌水量预测与评价

未来矿山开采采用与以前相同的开采方式(地下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基本相同。坑道涌水量估算采用过往矿山开采采矿坑道控制面积,水位降低、坑道排水量等水文地质参数,用比拟法预测未来矿山开采矿坑涌水量。则经过计算,未来矿山开采的矿坑涌水量约为1246m3/d。

10 地下水水位影响预测与评价

由于本矿山已有开采历史,矿山以后采用的开采方式与以往一样,故“矿山以往开采时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场条件”、“矿山以往开采的工程特征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与以后矿山开采时基本没有变化,所以采用“矿山过往开采”作为类比分析对象是可行的。故本次地下水影响评价对地下水水位影响预测与评价采用类比预测法。预测时段主要为矿山基建、运行及闭坑阶段。矿山过往开采矿坑排水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的降深较大,但降落漏斗的范围也局限于矿区内,故预测今后矿山开采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的降深不大,地下水降落漏斗影响半径约为0.32km,降落漏斗的范围局限于矿区内,对下游当地居民生活及农业用水影响小。

11 地下水水质影响预测与评价

根据分析,采用趋势分析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预测与评价。根据矿山现有的监测资料,选取2011年12月所取矿区下游200m标高浅层孔隙水水质分析结果、380m标高基岩裂隙水水质分析结果、300m废石堆场浅层孔隙水与2008年所取的浅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与废石堆场浅层孔隙水作为本次地下水水质预测评价的分析资料。预测时段主要为矿山基建、运行及闭坑阶段。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矿山停止开采的情况下,评价区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是逐年改善或者是处于稳定状态的,随着以后矿山重新开采,矿坑排水的地下水水质出现恶化趋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由于矿坑排水的地下水水质本就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地下水标准,故须采取措施使矿坑排水水质稳定在Ⅲ类地下水以上再外排,以保护矿区地下水环境。

12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井下排出的酸性废水集中排放硐口附近的沉淀池,经处理检验合格后,再排入地表水体,防止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废石场上游布置截水沟,拦截坡面径流;下游设置挡渣墙,对废石进行有效拦挡;闭矿后,对废石场进行全面的场地清理和植被恢复工作。

主要监测措施分述如下:(1)矿山生产期依托各中段出水点建立长期地下水文监测点,以掌握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变化,为保护地下水环境提供数据支持。(2)矿山生产期在矿区范围内布置专业人员2名监测地表是否发生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3)在315中段排水口设置矿坑排水量监测点,每月监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