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的魅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文化的魅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文化的魅力

酒文化的魅力范文1

【关键词】乡村文化;文化传承;研究;现状

一、乡村文化内涵

一谈到文化,首先会想到文化的涵义,因为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词汇,它包含的范很广,当提及美丽乡村文化时,美丽乡村的文化又有那些呢?接下来本文会解释乡村文化的涵义。

其实,乡村之所以称为乡村,不仅因为与城市相比,乡村具有独特的居住形态,更在于具有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乡村是产生先进文化的土壤,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谈到很多古老而传统的文化都是在乡村中,那里淳朴的村民一直遵从宗族的遗留下来的训,保持传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文化融合,挖掘文化特色、寻求文化融合点、彰显文化元素,充分发挥文化对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内涵,使群众建设美的环境、拥有美的心灵,共享美的生活,让“美丽乡村”更具魅力

二、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的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村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市场文化。

1.文化传承对旅游文化的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多,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从世界旅游业趋势来看,乡村旅游比例不断上升。就美国举例,至2030年美国乡村旅游业所创造的GDP将占全国的50%,因为城市去乡村旅游的人数将达到90%,除了乡村旅游业的效益以外,还推动了三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乡村旅游业文化除了包括农、林、牧、渔业以外还包括农耕文化、森林文化、垂钓文化、休闲文化等。

2.文化传承对饮食文化的意义

注重饮食文化已成为人们的时尚。不少人从过去的温饱阶段、讲求色味香阶段,向保健阶段迈进。而乡村所提供的土鸡、土菜等有机产品对身体是有益的。现代人的饮食越来越多样化,但也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既有健康食品也有对人们身体有害的食品,有害食品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环境的污染,又有饲料添加剂添加过量的问题。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环境,都是环境比较优美的地方,水果蔬菜都是不打农药的,生物都是放养的,所以做出来的饭菜非常可口,这些条件都为发展饮食文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文化传承对于民俗文化的意义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那就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展现会让人们回忆起岁月的沧桑,让人们深入其中细细体会美丽乡村的美好,还可以让年轻人接受到传统的教育,内心有不忘本心的意识。民俗文化的保留不仅有入乡随俗的意识,还可以融入农村的文化,感受乡村的气息。

4.文化传承对于市场文化的意义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提高,美丽乡村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日趋紧密,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市场经济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的建设美丽乡村,所以在美丽乡村中人们可以利用旅游业来发展市场经济,可以收取一定的住宿费。也可以利用饮食来发展经济,在饮食中可以收取一定的餐费,建设一些文化馆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水果采摘园等等这些都是美丽乡村建设中带来的市场经济,对村民的生活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

三、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发展现状

每件事物都会有其两面性,美丽乡村建设同样也是有利有弊,接下来谈一谈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的问题有以下:

1.物质文化遭到破坏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会出现与自然景观,空间肌理等相冲突的时候,虽然会努力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或多或少会影响农村的原貌,有些地方由于保护重视程度低,片面一村貌整治或者经济发展为目标,大拆大建,严重影响对历史风貌的原样和文化价值,而且建起的楼房与原建筑或者旁边古老建筑出现不协调的场景。

2.农耕文化渐行渐远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已经渐渐淡出农业生产生活,农业用具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也只有一些年纪大的老人知道传统的农耕用具和耕作方法。许多原来随处可见的民风民俗也渐行渐远。美丽乡村建设中应该去保护这些古老文化防止流失而不是用现代化取代。

3.民俗风情经历变迁

乡村中的传统民俗风情文化异常丰富,风土习俗众多。但是近几年来一些民间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乡村中的社会,经济,政策环境发生的变化,使得乡村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原本邻里间和睦的关系,乡里间的节庆活动都渐渐消远,大部分非物质类民俗在民间实际生活中正在被逐步抛弃。

四、乡村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1.乡村文化传承内容比较狭隘,文化传承选择的渠道较少

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单个的建筑保护占主要的方法,这样比较单一,政府支持较少,没有具体的科学的文化传承渠道

2.传承方式缺乏探索性

在文化传承方式中,主要把眼光集中在了古城古镇以及物质遗产上忽略了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主要集中在环境的改造,村貌的整治这些外观而忽略了内在,没有真正理解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实际上这样只是注重外观忽略内在是对文化毁坏,对村貌进行整治很多会毁坏一些古建筑,这种历史文化资源是无法修复的。

3.传承路径没有得到规划的保障

在文化传承中使得一些路径没有得到确切落实,由于对于文化传承的认识不够方法失当等问题加上缺少统一的规范标准,导致乡村文化传承路径也不顺畅,虽然总体规划中会提到但是没有具体的做法和实施,缺少是实际性指导乡村文化保护和管理也不到位,需要通过规划来完成规划体制,使文化传承的管理与规划更好的融化。

4.资金投入不够

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由于资金渠道单一、社会参与不足、资金整合难度较大等原因,致使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缓慢,进展程度并不明显。

5.管理者和农村社区居民ο绱逦幕建设认识不足

农村社会自古是一个相对较封闭的社会,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小乡村里,使农民受现代文化的熏陶较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同时,受近年来片面追求GDP发展以及对官员政绩的考核重经济而轻文化等思想的影响,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轻视文化建设。而且,文化建设的考核标准,主要是依据建设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送电影下乡等的数量,对于成效缺少回访。

五、美丽乡村文化传承的对策分析

1.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文化传承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也是生命力所在,只有将文化植入乡村旅游才有可能发挥出更大的竞争力才会更有魅力,美丽乡村的建设才是可持续的。传承历史地域文化,支撑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是乡村旅游生命力所在,让乡村旅游散发着古老的文化气息和时代文明风采,把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把文化传承发在乡村旅游这个“活态”而自然的整体环境中。

2.文明创建,提升素质

发挥宣传、妇联、团委、老干部等群团体组织作用,加大试点村精神文明创建力度。开展多项文化娱乐活动、竞赛,请村民当评委,加大参与度。加强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所。加大古村落开发保护力度,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3.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建立地方遗产名录

目前对于文化的保护主要表现在实物的保护,或者对已经列入文化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保护,对本土乡村文化所蕴含的风俗人情、礼仪习惯和信仰等方面的保护还是存在盲区,鼓励各类的文化进行申报,建立相应法律,进行法律保护。

4.加强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

调查显示,资金不足是制约新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是美丽乡村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认为,市、县(区)、乡镇二级政府应提高对美丽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在财政预算中应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文化事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努力争取专项经费,用好经费;乡村管理人员可与企业合作,争取企业赞助乡村文化娱乐活动,拉动文化消费的双赢。

5.培养、引进多方面专业人才,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强化乡村文化服务

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在人才引进上给予扶持。通过大学生村官热,录取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人才,充实到美丽乡村文化干部队伍中,带来工作新气象;鼓励文化能人积极参与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积极培训文艺精英,并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等的奖励;还可以开展社区居民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行为规范宣传活动、自愿者服务活动等。

参考文献:

[1]边建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2011(10).

[2]刘秀英.农村建设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9).

[3]张军.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浙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综述[J].今日浙江,2010(21).

酒文化的魅力范文2

[关键词]新教伦理;儒家文化;文化差异;跨文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061-01

1.研究背景:

中美合资企业是跨文化经济组织,在华的中美合资企业由中国本土企业和美国跨国企业构成,双方在企业实力和企业文化上的差距势必会导致管理思想、管理体制上的冲突,从而产生跨文化管理问题。这些问题是关系到跨文化经济组织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跨文化管理不力会导致企业内耗加大,生产经营效率降低。

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文化伦理和企业经营发展策略的不同,中国文化是在儒家伦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注重亲缘与人际关系,注重群体和道德力量;而美国文化则是传承着新教伦理,注重理性与平等,注重个体和科学法制。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促进文化融通,做好跨文化管理是在华中美合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美国文化特点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2.1理性化与法制化

美国人的理性意识和法制意识根深蒂固。这种理性意识沿袭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理性化特征,往往借助于数学与精确的实验来达到提高企效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种务实的理性化管理使美国很多企业都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以最大的利润回报股东”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

美国企业普遍依靠着严格的法规进行管理,管理者认为只要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按照相关的法规规定完成本职工作,就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节省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因此企业在组织开发中更重视系统性、规章制度化、法制化、程序化,以及职责明确、重规则而轻人情。

2.2个人主义与自由创新

西方文明中的个人主义由来已久,是一个神圣的概念,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宪法体系,政治体系和各类制度的制定都应该以个人为基点。美国更是这方面的代表,他们鼓励建立在个人思考基础上的个性自由和我行我素,更强调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求得生存。无论家庭富足与否,美国的孩子从幼年时期就被教育应该善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不应依靠他人。历史的沿袭和后期的教育形成了美国崇尚个人主义的文化。

个人主义的观念体现在企业管理中就是给予个人充分的自由创新空间,以创新引导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行动力。提倡鼓励个人主义、英雌主义、尊重个体、给予个体创新空间,因而美国的现代企业岗位职责分工明确,权责利一体化,使个体决策能力,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意识都得到了提高[1]。

3.中国文化特点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3.1人本主义与义利兼顾

中国企业文化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孔子提出了“以人为本”,强调了儒家思想中“人”的重要性,尊重个人的存在价值,强调爱护人与尊重人。在企业中,管理者只有做好人的工作,通过伦理约束与道德规范培养相同的价值观与向心力,才能使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共同发展;同时创造真诚宽松的企业环境才能吸引与保留人才。儒家的人本思想体现在企业管理中就是利用人性潜能的理性自觉。

在儒家传统社会,在宗族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了家族制企业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中以“伦理纲常”为核心思想的“义”成为了管理过程中的主导思想,并且维持着组织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式的长期影响下,管理更注重组织间、人际间的相互关系,管理关系和个人关系也经常相互渗透于影响。但随着西方管理学说的广泛传播与深入,近代知识分子提出并倡导义利兼顾的管理思想,即在维持企业稳定和和谐的基础上,消除部分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人际裙带关系,促进管理效率、利益与利润的提高,将利益创造的多寡也纳入管理的评判标准之中。义利兼顾是中国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思想。

3.2集体主义与敬业乐群

在中国集体主义的文化氛围内,人们认为在一个企业中只靠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工作任务的,只有所有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从而达到个人目标的体现。儒家提倡的敬业乐群要求企业中的职工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强调职工通过工作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职业抱负。在中找到自我的价值,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

4.中美合资企业中的跨文化管理

4.1管理差异

4.1.1管理思想的差异

从中美文化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企业推崇个人能力,而中国企业强调集体力量。因此在中美合资企业里,管理思想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美方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往往愿意将工作任务明确分配,划清权责;而中方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更愿意相互探讨,共同解决。一方面,美方人员会觉得中方人员的工作方法效率较低并缺乏责任感,而另一方面,中方人员会认为美方人员只顾“自我”,人情淡薄。

在管理观念方面,中美双方在时间、年龄、成就、上下级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4.1.2管理规范的差异

美国企业强调理性与法制,任何管理行为都尽量做到有理有据,强调“法、理、情”的次序,而中国企业强调以和为贵,认为和谐稳定的组织关系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因此往往遵循“情、理、法”的次序。美国企业认为凡事都遵循法理法规,因为“人情”可能导致腐败,“权金交易”,破坏司法公正性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2]少讲人情,可以节省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润,但如果忽略了中国企业根深蒂固的“人本”思想,往往会招致反对和抵触,反而不利于了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4.1.3管理行为的差异

在企业管理实际中,由于中美文化的差异,管理中的表达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美方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习惯直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这种管理行为可以减少误解,更明了直白地传递管理意图。而中方管理人员出于维护组织关系与人际关系和谐的目的,表达意见和建议时往往比较内敛与委婉。

同时美方人员更注重个人利益,强调个人对企业的贡献,利用绩效评估等手段进行薪酬奖励,以区分个人对企业贡献的不同;而中方人员受中庸之道的影响,相信大部分员工“不患寡而患不均”,悬殊的薪酬差距会成为企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中美双方在激励机制上仍存在很大的误解和差距。

4.2管理对策

4.2.1尊重彼此文化传统,促进管理文化相互融合

要消除跨文化管理中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障碍,首先合资双方都应认识到,文化无贵贱高低之分,只有历史渊源的不同。充分认识这一点,有利于双方在管理过程中相互理解,,在共同目标的驱动下,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其次,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融合中西文化,去糟粕、取精髓,利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影响,在遇到管理问题时,可以从不同文化角度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方法,达到创新与优化的目的。

4.2.2建立人本与法制相融合的管理体系

在华中美合资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员工一般为聘用形式,他们既不是企业主人又无法分享利润,单纯利用以“和”为核心的人本管理是无法约束员工并提高员工责任心和积极性的;把管理活动纳入制度体系当中,一味地使用法律法规进行管理,管理范围相当有限并且缺乏有效的人际伦理关系,不利于员工的忠诚度。只有二者深入有机地融合,才能真正建立高效的制度管理和和谐信任的企业人群关系。

4.2.3跨文化培训

管理人员的本土化是解决跨文化管理相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实现管理人员的本土化,跨文化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美方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语言培训、文化敏感度培训、跨文化沟通等培训项目,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适应和理解,更好地在管理过程中解决文化差异造成的各类问题。

5.结语

在华中美合资企业在跨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源于文化的差异,认真分析差异原因不难发现,差异主要来源于新教伦理对美国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儒家思想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正确认识并处理文化差异是做好跨文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相互理解,促进融通,建立共同的经营观和价值观,建立人本与法制相融合的管理体系,利用差异促进创新,文化差异通过正确管理可为企业带来优势,成为资源而不是障碍。[3]

参考文献:

[1]韩承敏.跨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乐国安.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酒文化的魅力范文3

高校媒体文化软实力大学文化大学文化软实力,是以大学自身文化为基础的文化软实力,包括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方面的内容及其所产生的教育力、凝聚力、创造力和领引力等综合竞争力,这些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大学综合实力构成的两翼之一,是高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高校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高校要站在大学的发展高度自觉地重视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在推动学校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事业中充分彰显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魅力,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增强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搞好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依托,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但是,决不能忽视大学文化宣传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媒体承担着导向作用、培育作用和传播作用”。当前,一些高校在实施大学文化建设工程中对自身媒体建设重视不够,文化宣传工作跟不上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步伐,从整体上影响和制约了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这也是目前大学文化建设普遍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深化高校媒体改革,加强高校媒体建设,进一步做好文化宣传工作,从而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高校当前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宣传工作,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为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高校党委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宣传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必须站在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来认识加大文化宣传的重要意义,正确引领文化宣传工作的发展,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进一步明确文化宣传的指导思想,把握文化宣传的正确导向,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在校园网、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引导师生关注的文化动态,用强大的正面声音占领文化宣传阵地,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向上的舆论主流。

文化宣传要主动开辟并占领校园网、校报、电视台、校园广播等校园传媒阵地,自觉抵御现代传媒给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充分利用校园各种媒体及时报道、广泛宣传、深入挖掘具有大学文化内涵、大学精神实质的传播内容;要利用传媒的优势全面提高大学文化传播能力,扩大大学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将大学人优良的学术风气通过校园媒体熏陶大学师生,辐射、影响周围,甚至更广的范围、更深远的层次。

二、加强校园媒体整合,为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创建一个有力的平台

校园媒体的建设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完成自身的文化宣传使命。高校媒体自身在形式与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和受众上存在先天的不足,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宣传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自身功能的发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媒介环境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也带来了受众观念的变化”,所以对高校媒体整合是当今高校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媒体整合是提升高校媒体文化宣传品质的重要举措。”校园媒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对校园文化宣传具有同构建设功能”,不仅要研究、传播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媒体的整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而对引领校园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校园媒体的整合是基于单个媒体的基础之上,把分散的、各自独立的校园媒体联合起来,将看似不相干的各种媒体的人才、设备集中起来,统一调配和使用,使之相互交融,以发挥最大的合力,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高校媒体要实现实质性的整合,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功能,必须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建立起主管单位与主办单位分离的新型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使各种媒体在时间上相互配合、内容上相互补缺、作用上相互提升;在管理方式上,学校党委应充分认识到高校媒体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关系,组建融校报、校园广播、电视台、校园新闻网、宣传橱窗等各种校园媒体为一体的新闻中心;在设施条件上,在高校资金短缺、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全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在发展理念上,要更好地发挥不同媒介的传播优势,达到最佳宣传效果,一方面,不同媒介要有不同的宣传侧重点,通过联动报道,让新闻事实得到立体化呈现,另一方面,建立稿件统筹使用和调配制度,根据体裁、题材和时效性协调使用,力求各得其所、各尽其用,从而提高稿件利用率。

三、大力传播大学文化,为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提供强有力的内容支撑

大学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传承、坚持创新中形成的文化积淀,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设与传承大学文化,不断提高大学文化软实力,是高校传媒一项重要的功能,也是高校传媒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媒体作为大学文化的参与者兼建构者”,在宣传报道学校各个层面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本身的文化形态又是大学文化的直接体现,是形成大学文化认同的助推器。

在文化传播过程中,高校媒体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传承功能,通过文化宣传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文化视野,造就他们雄浑浩博的文化气质,培养大学生一定的文化吸纳能力,积累更加雄厚的文化资源,从而为大学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大力应倡导人文关怀,通过精心策划、认真采写,对一些典型人物和事件进行重点报道,突出其模范功能,着力追求新闻价值与文化宣传的最佳结合,推动良好风气的形成;要努力展示文化建设成就,通过设立专题、专栏等形式积极地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成果,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展示广大师生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活跃校园文化,激发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兴趣。

总之,在增强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工程中,要高度重视校园媒体的文化宣传作用,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此更好的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影响并助推大学文化硬实力的提升,从根本上增强大学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朱小翠.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5(3):174-175.

[2]杨建平.创建高校校园和谐文化[J].江苏高教,2005(5):110-112.

[3]林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J].理论学习,2006.(6):43.

酒文化的魅力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传播力;渠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9-0144-02

文化的健康发展与媒体的传播之间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在新时代的发展环境下,出现了新媒体这种文化传播技术,新媒体对于文化传播的迅速扩大有着促进作用,是一种不可以被忽略且十分重要的传播途径,而且新的媒体不同于以前的传播途径,是目前媒体文化传播扩散的一种很重要的发展。在这个新的媒体时代,既有人类认识文化传播的结构又有文化传播中所形成具体的形态结构,这些都遭受一定的影响,因此媒体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新媒体作用于文化传播力影响的方式

(一)新媒体优化整合了传统的文化传播系统

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有重大的影响,对于传统的文化传播系统更是有了优化整合的巨大作用,从社会信息系统的层面上来看,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新媒体的出现,不但使现代的文化传播平台发生了改变,还增加了文化传播的渠道,从人类的文化发展文明史中可以了解到,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直接的口头传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直到现在出现了新媒体,传播方式和媒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触摸屏、虚拟现实、幻影成像、多媒体、互联网等传播媒介都为文化传播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渠道,新传播媒体,从多个角度上都突破了传统的传播界限。开创了不同于之前的新型传播文化的途径方式,速度实现了文化传播途径的优化进程。目前看,在经典纸媒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纸质媒体一直饱受数字化和新媒体的冲击,报纸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逐年下滑。报刊业除了试图在实现内容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期待打开数字广告这一新的收入渠道。

(二)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交流传播的方式

从新媒体方式的传播技术来看,在固定的文化交流互动的进程中,新媒体拥有不实名的独特特点,所以能够从根本上破除传统人员身份的束缚,在不暴露自身的信息的特征下可以和陌生人进行沟通交流,大众在文化传播中具有足够的安全感,新媒体传播是具有保护机制的。在有保护的情况下,就有大部分的人情愿吐露自己最真实的内心想法,就可以有效率的进行互动交流,文化传播在质量上和效率上都会有所提升,能够不断的增强文化传播者之间的凝聚力。此外,在新媒体的条件下,文化传播的主客体会随着交流的情境不同产生地位交换。自媒体作为后网络时代的新秀,开创了个体传播的新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提供者,传播的主体不再局限于专业媒体。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推动着数字出版企业从单一的内容提供商向内容交流者与内容组织者转变[1]。另外,在新媒体中,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碰撞,可以激起思想的火花,这样,社会大众便能体会新的文化、内容和情感[2]。

(三)新媒体能够有效的刺激多元化文化形式的产生

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还体现在它能够有效地刺激多元化的文化形式产生,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媒体出现,不仅仅在社会中是以一种文化存在,还是一种文化系统的组成元素,这种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时,就一定会形成一种崭新的关于文化的秩序规则,所以,这样不同于传统的传媒方式,可以将文化重新的包装,因此需要重新定义和理解新媒体。例如,在开始进行歌曲表演时,可尝试利用高科技和计算机技术来营造虚拟影像,给观赏者呈现极为高端的新的视觉享受,以一种新的形态出现,才能有这样的交流互动,才是新旧文化相互融合的状态,能够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就能够使新时代的文化传播,在文化传播体系中,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参与性。

(四)新媒体为多元文化对接带来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在实现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的,也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共享性,新媒体在沟通交流中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界面友好性和操作便利性。大众以新媒体的使用便捷特性为基础进行文化交流,对于信息传播效率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2015年6月初,新华社对其客户端进行改版升级,从界面设计来看,此前的大红色Logo,已变为清爽的“新华蓝”风格。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为实现“更懂用户”的需求,新版客户端中加入了算法推荐引擎,通过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身份识别”技术,APP产品就会根据用户的兴趣图谱进行相关领域新闻内容的智能推送。而“问记者”这一特色功能将会使传播主客体间的交流具有更大的便捷性与交互性。

因此,新媒体在根据市场规律的规则之下让文化传播的更加快捷,这样能使文化传播范围更广泛,时间更短,新媒体是一种非常高效率的传播手段,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目前社会文化不断的发展变化,新媒体也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产生了变化,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形象直观。

二、加大新媒体作用于文化传播上升的根本方法

(一)增加新媒体方法的运用和开发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条件下,人们的文化交流观念逐渐的产生了变化,大众对于文化和审美的要求也跟传统有了不同的改变,因此在文化传播中必须要有效地运用新媒体的高科技,才能够及时地创新文化形态,对文化传播提升产生影响,这样一来,出现了新的文化互动,在一定情况下做到了在新时代上的文化高度创新,不但对文化在大众中的传播产生影响,还能在互动中增添文化活力。所以要努力将高端技术的运用作为文化传播和建设的主要方法,这显然说明了在文化交流传播的发展过程中,高新科技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新闻的出现都是靠个人的采访、加工,成文来描述新闻的事实报道,现如今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新闻生产也利用该技术继续精准新闻报道。而依据数据挖掘的新闻内容,相较于依靠记者个人专业素质进行的观察和调查,会更有深度,准确性和可信度也更高。通过大数据生产的新闻往往给用户提供耳目一新的世界图景。

(二)在文化传播渠道中科学合理地配备新媒体资源

在文化传播渠道中,需要及时的更新传播手段,新媒体运用智能化,可以有效地促进文化方式的创新,因此能够把经典的文化转变成职能的文化。再运用最高端的新媒体方法,在文化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文化传播中必须要通过新媒体匹配,在有序的行业中安排新的媒体,使现代的新媒体呈现本身独特灵活性的特点。在这过程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创新时还需要注意成本的节约,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文化传播道路,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能够降低文化企业的创业成本,比如微博等新媒体,应用起来成本较低,并且是一种绿色德尔文化传播手段,就能够保障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更为长远[3]。

(三)利用技术力量加快文化传播资源整理

在文化传播进行的过程中,科技的创新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推动要素,因此,在提升文化传播的实践过程中必须要以创新精神为基本的切入点,积极创新技术力量,从而成功的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媒体产业的状态,更是衍生出整个文化的产业链。在文化传播的提升过程中,必须要将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进行有效的可靠地延伸,这样能够增加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动文化生产方式的转变,积极拓展文化传播营销方式,进行传播方式的创新,才能够更好地将新媒体应用于文化传播提升的过程中去。

三、新媒体下纸媒转型对于文化传播力的影响和提升

目前,随着移动和社交两大媒体的快速发展,知晓新闻的方法也变的多样化,以前只能靠报纸知道新闻,现在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经典纸质媒体已不再是主流,因此,国内纸媒体也开始进行新媒体转型,新媒体中,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媒体交流软件的应用较为广泛,国内纸媒的转型,都结合了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例如,形成跨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业务的区域扩张,南都全媒体集群与郑州晚报的合作和签约,包括21家全国主流报纸的60余家媒体在北京启动成立全国云报纸技术的应用平台,为成员媒体提供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服务,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河南联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移动互联网、云采集平台、物流与动信息等新媒体平台等开展业务合作。由此可见,新媒体对于文化传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对于提升文化传播效率有重要的作用[4]。

四、小 结

新媒体是现代文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可以为社会大众的文化传播提供充足的活力和有效的动力。近些年来,伴随着传播科技与信息媒体手段的快速扩张和发展,因此在新媒体对文化的传播影响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灵活地运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来加大文化在更多地区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 陈邦武.自媒体:后网络出版时代的新宠[J].出版发行研究,2014(1).

[2] 张芸,张茹.提升地域文化传播力的媒介传播路径研究――以燕赵文化传播为例[J].中国报业,2013(6).

酒文化的魅力范文5

关键词:不同地区、媒介传播、经营理念、文化定位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吃、住、行是主要的消费需求,并且三者的需求层次是阶梯上升的,往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后两者的需求就会变得更为重要。房地产作为一国的龙头支柱产业,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中的一员,市场经济机制将会更趋完善,竞争局面也将愈演愈烈,同行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同样再所难免。因此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及文化定位越来越重要。

万科作为中国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商业报道消息:8月30日,沈阳万科城遭电话举报,经沈阳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支队的现场突击检查后发现,其施工现场存在22项安全险患,被责令3天内整改。 万科的品牌受到折损,品牌溢价必然下降。哈尔滨泰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宗旨是: “以信誉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顾客满意为目标”,来打造自己的品牌。

因此,成功树立适合开发理念的房地产企业或项目都能较快的进入良好的运营状态。所以恰当确定开发理念对房地产企业或项目来说非常重要。

房地产文化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经验与技术相结合的高度综合性的文化。房地产文化内涵丰富,不单单是建筑本身的外观形象和建筑风格,如北京的四合院布局,上海的海派风格,安徽的徽派建筑,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还包括社区空间的人居生活、社会交往等活动中所蕴含的文化品位,生活方式等人居文化。房地产文化源远流长,既源自博大精深的东、西方传统文化,也来自生机勃勃的现代新兴文化。

房地产文化是整个房地产的经营开发的灵魂。优秀的房地产文化不但能形成持久竞争优势,而且可作为对付模仿的最有效、最坚固的壁垒。房地产文化贯穿整个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影响项目定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对楼盘的市场销售起着直接推动力,也为未来优秀的社区文化形成和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房地产文化丰富多彩,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文化。从项目选址、理念创意、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等每一过程的都在综合应用和体现着文化因素。房地产文化既体现在社区名称、主体概念方面,也体现在社区空间规划、建筑风格设计方面;既体现在楼盘的广告策划、推广宣传方面,也体现在开发商的开发理念、目标使命方面;既体现在社区建筑风格、园林山水的物质空间布局与构建,更体现在社区生活方式、居住理念等精神生活的引导与创造。无论是景观房产、运动社区、智能住宅,还是"郊居运动"、"新都市主义"、"新自然主义"等,都是文化赋予楼盘社区以精神和灵性。可以说房地产业的每一个理念都离不开文化。

成功的开发商可以利用文化独特的亲和力,把具有相同文化修养与文化追求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取得价值观的认同,从而达成有效的沟通,建立起与顾客的亲密关系。优秀的开发商通过倡导和塑造优秀的房地产文化,能够真正为顾客提供独特的附加利益、居住体验和生活价值,超越顾客的期望值和满意度,从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和美誉度,也为开发商长期发展提供文化积淀和品牌提升。

所谓的房地产文化定位,就是从楼盘项目本身出发,将投资理念、时代特征同目标顾客群文化价值观念完美地相融合,赋予房地产项目以富有魅力的文化生命,针对顾客的心智模式进行设计、沟通,从而使其在目标顾客的心目中确立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这就是房地产文化定位。

定位的关键是在目标顾客的心智的相应坐标中,确立一个区别于竞争者的、独特的、鲜明的地位。文化定位是企业和顾客通过多种沟通渠道进行互动沟通的结果,最终反映为目标顾客对楼盘项目建立起的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联想。房地产文化定位贯穿整个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房地产文化定位可以是多个优势的优化组合,也可以是单项的优势强化。

房地产文化定位受开发商的文化底蕴和对房地产文化理解的影响。只有高品位的开发商,才能塑造高品位的房地产文化。同时文化定位也受到开发企业的使命目标、企业形象、内部实力和经营战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文化定位必须与企业自身的使命目标、品牌形象相匹配。

例如:绿城房地产集团在15年成长过程中,绿城始终坚信“讲正义、走正道,得正果”,坚持以“人文主义理想”为指导,坚守社会责任与义务,秉承“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核心价值观,以“为员工创造平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城市创造美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企业使命,致力于为社会创造文明、和谐、温馨、优雅的居住文化及人文环境,为城市和历史留下优秀的建筑作品。

在媒介传播方面不同企业有其不同的传播方式,无论选择哪一种作为传播载体,都要适应其自身的需求才可以。即时信息、电子邮件、BBS、SMN、网络视频、论坛、在线广播、手机等可以方便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双向沟通的新媒体,还有以博客、播客、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形式的新媒体,改变了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对企业整合营销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当前媒体环境中,新媒体是企业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工具,企业整合营销传播也离不开新媒体,两者为“鱼与水”的关系。对于房地产整合营销而言,新媒体将实现营销的全方位、速度化和持续性。

其中,网络媒体伴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地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媒体形式,房地产行业也是如此。人们在购买不动产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不论是资料的收集还是查看口碑情况。互联网也在深入的改变房地产行业的营销模式。还有一种属自有媒体,就是房产企业发行的书刊杂志,比如SOHO中国的《杂碎》等,当然,这种媒体对项目销售没有直接帮助,却对企业品牌建设有着大功。

总而言之,无论选择哪种媒介传播方式,需要建立在企业自身适合条件下所选择的,媒介投放策略是一项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只有在了解项目定位的基础上,选对了媒体,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投放组合,才能够将合适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受众,同时能让他们接受并记忆,只有在优秀的媒介策略下,才能扩大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立体传播的推广合力。

参考文献:

【1】《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房地产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地产•中国:引导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研究》 陈淮 著 企业管理出版社

【3】《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高晓辉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版

【4】《房地产企业管理学》 严治仁 著 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5】《房地产文化》 北京百年建筑文化交流中心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版

酒文化的魅力范文6

文化空间决定市场空间,对于意图走出国门建立世界品牌的中国白酒来说,首先要让国外消费者接受并欣赏中国白酒所代表的独特的中国意义,既而才有可能让他们喜欢并消费中国白酒。对于充满激烈竞争的白酒行业来说,白酒品牌也只有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气质,展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可能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吸引,既而形成自己真正 的市场优势。所以说,酒文化与白酒行业、白酒企业的竞争战略是密切相关的。

白酒全球化的战略制高点——中华酒文化哲学

对于立志于市场全球化的中国白酒来说,它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然而中国文化缺代表吗?中国的产品数不胜数,传统的手工艺品、瓷器、唐装、茶叶、丝绸、文房四宝,现代的中国电影,中国汽车、中国书画,等等包括黄酒,它们都可以使用“中国概念”,对外宣称代表“中国制造”,在这样一个商品海洋里,白酒的“中国代表”声音能否被外国消费者听见并重视呢?

白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重要到什么程度,却很少有企业能说清楚,不同层次的中国文化其影响力度是大不一样的。

中国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外层物的层次,中层心物结合层次,内层心的层次。外层物的层次的产品最多,手工艺品、瓷器、唐装、茶叶等,它们的精神意味较少,大多表现为一种物的存在。心物结合部分,指制度、礼仪、规范等方面的东西,比如中国的习俗,中国的制度,中国的人情来往等,它们表现了社会性的一面,规定了文化的性质。心的部分表现为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价值观、审美偏好、宗教信仰等,心的部分是文化成为类型的灵魂。心的部分的中国产品有中国电影、中国功夫、中国舞蹈、中国的音乐等。

那么在这其中,中国白酒的定位应该在哪里呢,不同的白酒厂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厂家认为白酒就是一种饮料,这就把白酒定位为物的部分了,这部分白酒是以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求为主,如果口味不适合那么必然就会被淘汰,持有这种心态的厂家是最容易在海外市场吃败仗的。大多数白酒厂家是倾向于把白酒定位为一种文化产品的。他们认为白酒是一种非常神秘的产品,是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的,是能够反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这就把白酒定位在中华文化中心的部分了。事实上,在国内白酒市场上,白酒正从以物的部分为主的品牌酒,向以心的部分为主的文化酒过渡,表现为仅谈自己的酿酒原料、器具、作坊、窖池的少了,而谈情感、风俗、时尚和深层次民族文化的正逐渐增多。

在心的部分中,还是有许多产品的,那么白酒如何与它们相区别呢。我们说文化的核心是哲学,在中华文化心的部分中其实还有一个最核心的部分——哲学部分,哲学部分是中国文化的智慧之所在,灿烂之所在:哲学部分有生命力,则中国文化有生命力;哲学部分丧失竞争力,则中国文化也会变得晦暗起来。中华文化浩瀚五千年,积淀了强大而又丰富的哲学思想精华,在现有的产品里,能真正反映这些文化哲学精华的只有中国白酒。

中国白酒本身的确具备了承载中国哲学思想精髓的条件:白酒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酒的客观能动性的辨证统一,具备能动性和变化性;白酒文化具有矛盾性的特点,这反映了全面性和客观性;白酒的水的外型,火的性格也体现了对立统一性;中华酒文化和中华文化同根同源,共同成长,见证并传载了中国文化的精华,白酒文化是中华酒文化的集大成者,它也见证并传载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此外酒文化所具备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影响深远的中华酒文化”“凸显精英文化色彩的酒文化”等诸多特点也说明了白酒全面动态地见证中华文化哲学的积淀过程。

中国白酒是最能反映中华哲学精华的文化商品,这就为白酒赢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制高点。在这个战略制高点下,白酒文化又涉及到中华文化物的层次,心物结合层次,心的层次,这就使得白酒的文化纵深变得非常开阔,白酒的全球文化定位非常高远,白酒的文化影响力也才会真的强大。

中国白酒最宝贵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中华酒文化哲学,这是其他酒种所不可代替的,也是其他商品所无法取代的,这是白酒魅力的最充分体现。因此白酒定位为“中华哲学思想精华的传播者”,会使中国白酒在众多的“中国概念”中,鹤立鸡群,占到最有利的文化制高点。

中华酒文化哲学是最神秘、最有生命力,最有魅力的,它能和消费者进行最有效的文化沟通,这是其他的酒文化层次所不可比拟的。这时的外国消费者(其实也包括国内消费者)就不再是喝不喝白酒的问题了,而是要不要品味中华文化精髓的问题了。

白酒行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酒文化战略制高点

酒文化战略制高点是白酒行业内稀缺的有巨大市场价值的酒文化资源,它们代表酒文化建设的最高水平,在行业内有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对消费者有强大的文化吸引力。

目前,随着白酒企业竞争的逐渐加剧,白酒文化资源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个企业能整合越多的文化资源,它的文化空间越大,它的市场空间才可能越大。在这其中,文化战略制高点又是文化资源的精华提炼,更有文化拉动力和市场影响力。许多白酒企业都纷纷抢占自己的文化战略制高点,以加强自己的竞争力,从文化上压倒其他竞争对手,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茅台夺走“国酒”称谓;泸州老窖夺得“中华第一窖”的称号;水井坊取得“中国白酒第一坊”的称号。这些文化战略制高点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资源,它们有独占性、全局性、震撼性,在白酒文化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企业赖以征战市场的最核心竞争力。前几年,五粮液曾经挑战过茅台,提出“国酒不能搞终身制”,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文化战略制高点对其他企业而言是非常有威慑力的,甚至是场“不公平“的竞争。其实,战略制高点就是凭借其高人一等的身份,以及超强的整合能力,用最小的投入来取得最大的收益的。常规的文化沟通、广告宣传都是围绕这些战略制高点来进行的,如果没有战略制高点则很容易被替代。

白酒的文化资源很多,但酒文化战略制高点却很少,白酒的文化战略制高点是树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最佳捷径,可以使本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尽先机:首先它可以对其他品牌形成文化壁垒,许多品牌想挑战“国酒”的酒文化地位,但是都无功而返,酒文化战略制高点一旦形成,其他品牌是很难将其颠覆的。其次,它可以拉大自己的文化空间,从而拉大自己的市场空间,酒文化战略制高点使企业拥有强大的行业话语权,形成了自己的酒文化权威形象,比如汾酒为清香型白酒代表的身份就使得它在行业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非常强势,这些优势不是其他企业其他品牌简单的广告宣传所能比拟的。第三,它可以为各细分品牌提供文化支持。“中国酒业大王”的酒文化战略制高点使五粮液旗下众多白酒品牌都可以得到强大的文化支持。可以说,未来的白酒名牌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围绕各自的文化战略制高点之间的竞争。

酒文化战略制高点的挖掘创新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对酒文化重新思考定位的过程,它是一个体系而不是一些片断,它有内在支撑而不是虚无缥缈。金六福能从“好日子离不开它”走到今天的“中国人的福酒”,全兴集团能在短短数年内打造出“中国白酒第一坊”,这些都是挖掘创新酒文化战略制高点相对比较成功的例子。

白酒企业在两个战略制高点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1999年泸州老窖董事长袁秀平一句“统治白酒消费的是文化”,把白酒消费的特点总结的淋漓尽致,在白酒行业引起强烈的共鸣。白酒文化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全行业的认同。白酒的“暴利”来自于它的情感溢价,来自于它的酒文化。白酒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产品,它本身所传扬的应该是一种优秀的文化,是一种能与时俱进的先进酒文化。但是目前,白酒行业整体素质偏低的事实也在提醒着我们——白酒行业缺少为整个社会提供先进酒文化的能力。白酒行业和白酒企业对酒文化的挖掘创新工作仍然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面。

中国酒文化已经渊源五千年了,但是到现在,我们仍然没有一个成系统的酒文化体系,酒文化割据现象比较严重,鲁酒、贵酒、晋酒、川酒、徽酒等酒系各有各的文化影响,各有各的势力范围。白酒企业多是从自己企业的角度或一个小区域的角度来建设酒文化,而很少有站在行业高度,站在全国一盘棋的高度来建设发展酒文化,这导致白酒行业的许多重大问题并不明晰。比如,白酒的文化魅力是什么,白酒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白酒的哲学思想是什么,白酒的文化性质是什么,白酒的生存使命是什么,白酒的文化意义是什么,白酒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等等这些重大的文化问题并没有企业去考虑过,而这些对提升白酒行业和白酒企业的竞争力又十分重要。所以说,现阶段白酒行业的酒文化建设水平是比较低的,白酒文化的建设与提升空间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