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科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1
广西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是1997年新设置的本科专业,1997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其就业前景较好,具体如下:
1、 师资力量:2001年获批环境工程硕士点,2004年获批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2011年获市政工程、环境生物技术两个二级博士点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
2、 学生特色:工作生动活泼,特色鲜明,成果显著,学院团委获2011年度广西高校“五四”红旗团组织称号,环境教育主题系列活动被评为学校精品活动,学院学生学风严谨,学习刻苦,本科毕业生考研率高,就业率高;
3、 专业设置: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方向、给排水工程方向、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
(来源:文章屋网 )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毕业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就业导向化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cess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impart knowledge to student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aking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of Xin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ak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as substance, in order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oject practice ability, some improvement methods of 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s have been proposed, therefore the better professional engineers will be imported into the society.
【Key words】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Guidance mode;Innovation ability
0 背景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2012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和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部分)合并而成的新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任务是以建筑为主要对象,现在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基础上,采用人工环境与能源利用工程技术去创造适合人类生活与工作的舒适、健康、节能、环保的建筑环境和满足产品生产与科学实验要求的工业环境,以及特殊应用领域的人工环境(如地下工程环境、国防工程环境、运载工具内部空间环境等)[1]。
该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就业主要面向设计研究,工程建设,设备运行管理等企事业单位,所从事的工作都为创造舒适的人工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展和城市日渐扩大,现代建筑体系形态各异,人们对建筑内部的使用及居住环境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能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工科专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是该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大学四年知识的总结,学生应该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学习,掌握本专业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工作内容。
近年来随着民用和工业建筑行业在政策和市场化的调整过程中的逐步理性化,建筑工程类工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市场对人才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就业率逐年有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设计建筑设计施工行业,毕业生就业率直接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相关联。作为培养社会实用人才的建筑工程类院校,若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除了严抓教学质量,还需在毕业设计环节结合社会实际需求,以目前社会就业导向为主旨确定毕业设计选题,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1 毕业设计环节现状分析
目前新疆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毕业设计主要分为建筑环境方向与建筑能源方向两部分内容。结合新疆严寒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建筑环境方向主要分为供暖系统的和空调系统的设计,该方向的毕业设计由毕业指导教师给出建筑图纸和地区基本信息,学生根据基本信息确定技术可行的设计方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可以掌握供暖系统或空调系统的方案设计原则、负荷计算、设备选择,系统布置、气流组织计算、水力计算等一系列内容,最终绘制系统平面图、系统图、换热站或机房大样图以及冷热源机房平面图。建筑能源方向主要有燃气锅炉房和燃气锅炉房的设计,毕业设计内容为根据指导教师给定的热负荷及煤质资料确定锅炉房总装机容量、单台锅炉容量和燃烧设备的类型,掌握锅炉房最大热负荷及采暖期平均热负荷的计算,掌握锅炉配套辅机及锅炉房主要设备的选型方法,最后根据锅炉房工业要求确定锅炉房整体汽水系统方案及水处理方案并绘制平面图、热力系统图及设备平面剖面图。
2016年起毕业设计结合笔者的科研项目,新增了毕业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内容。主要毕业论文内容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确定,以本次新增毕业论文题目《传热系数自调节墙体的基础研究》为例,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毕业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之后根据选题内容进行文献调研和资料查阅工作。由于该选题涉及到利用专业软件FLUENT对不同墙体的热工性能进行模拟,因此在进行文献调研的同时需要学生进行软件学习工作,随后与指导教师不断沟通,对不同结构的墙体结构进行模拟,确定模拟过程无误后完成多工况模拟,最后分析模拟数据并撰写学术论文。
2 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毕业现状分析并结合笔者近两年指导毕业设计亲身体会,目前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毕业设计的选题确立主要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拿到实用性强、贴近自己就业岗位的课题的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譬如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已经确定就业单位为建筑设计院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就积极主动的多,因为他们希望通过毕业前最后的演练尽快掌握专业基本技能,以便毕业后在就业单位能尽快进入角色。而有少部分学生还没有确定就业单位或者已经明确要参考公务员岗位,就会出现对毕业设计选题不感兴趣,在设计学习过程中不能积极投入,仅以完成任务了事的心态完成毕业设计。
其次是有部分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上岗能力没有提高,譬如有一些毕业后将到南方地区工作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恰巧分在了建筑能源系统设计的锅炉房设计组中,由于南方地区目前还没有大范围推广冬季供暖,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选用的技术,设备以及所用的应用设计软件与其未来就业的实际工作有所差距,因此存在这部分学生工作后无法很快进入工作角色的问题。
再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有所差异,有一部分教师有设计院工作经验,新进青年教师以学术研究为主,工程实际经验有所欠缺,指导教师的背景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3 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工科专业大学本科的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工作上岗前的最后一次实战演练,如果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造成“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针对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着眼于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激发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积极性,应该对毕业设计做出以下几条改革措施。
1)以市场导向和学生签约行业为主要依据,允许已签订就业单位的学生根据就业性质选择毕业设计内容。
目前毕业设计内容较适合从事设计工作的学生,但毕业设计题目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扩展毕业设计面,增加毕业设计选题范围,譬如结合新疆地区目前大力推广的建筑节能措施,增加电采暖技术设计、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以及太阳能供暖系统设计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建筑应用方面的设计内容。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已经签订就业单位的学生可根据就业方向选择适合其自身需求的毕业设计内容。
2)基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原则,尽可能的设计综合性强甚至是跨学科的毕业设计题目。
对于没有签订就业单位的学生,为了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应该重新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设计参考资料库、学生选题库。毕业之后学生就业选择方向很广,目前的毕业设计内容一般为单一方向的设内容,对此指导教师可以在毕业设计初始选择小一些的项目,但要求学生多做几项内容,让学生对各方面的设计内容都了解一些,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增加毕业论文在毕业设计阶段的比例,让已取得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参加毕业论文的内容,使其能尽早的对科研过程有所了解,从而更好的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将工程应用与指导教师的科研相结合,以科研项目为支撑,将实际工程项目融入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应用科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论
结合目前高校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现状,着手社会需求,本文探讨了以市场导向和学生签约行业为主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的几点措施。
为了更好的开展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应该在每年毕业设计开始之前了解近5年毕业生就业动向,明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际社会需求的动态,从而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设计参考资料库、学生选题库。确立毕业设计选题库后,由于更新后的毕业设计题目和以往相比会具有综合性,仅凭一个指导教师或许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设计能力,因此也可以建立指导教师小组,进行分工。形成有指导计划和实施团队的适应新选题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也可充分利用在校硕士生的力量,将本科生和研究生有机结合,将本科生深入到科学研究氛围中。总之,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好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应从就业为导向不断的调整毕业设计内容及毕业设计指导方法。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3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2013年之后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刷新纪录,2014年达到700万人,2015年达到749万人,未来五年高校毕业生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持续增长,加上海外留学归来的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也进人再就业市场,就业逐渐演变成竞争激烈的战场。虽然环境科学不在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十五个低就业率专业名单中,但就业形势仍不乐观。
东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就业资料显示,目前近一半毕业生在从事与其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面对新的就业环境,为摒弃落后的教育弊端,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2011年环境科学专业开始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环境科学专业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1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
近年,大学毕业生质量年饱受垢病,一些专业的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教育部2007年落实“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并于2011年批准实施。基于当时的就业形势,环境科学专业提出了以强化专业基础教育,拓宽专业方向,重视专业技能为基本原则的教学改革方案的。以重实践、高素质的课程改革为指导思想,主要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中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1.1教学内容改革1.1.1强化专业基础教育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环境污染治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涌现,为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环境科学的专业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重组更新,使教学内容既能反映环境科学领域最基本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同时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便毕业生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东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在教学改革中打破旧的教学体制,适时改变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对环境科学专业提出具体的学分要求,以环境工程的理论和实践课为必修基础课,不再对专业选修课的选择进行限制,使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的整体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高。
1.1.2拓宽专业知识方向
我国高校的学科过度分化,造成环境科学课程设置单一,部分课程重复内容较多。由于环境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要求环境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多元化,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3]。为培养基础扎实、一专多能,髙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环境科学拓宽专业课程方向,新增加了一批专业课程,如环境生物学、经济学、专业英语等。为缩小文理科学生课程设置的差别,学生可以跨专业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而且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可以跨学科选择导师。
1.1.3重视专业实践技能
实践教笼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廣人才的重要途径。原有的培养方案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为提髙学生专业实验技能,环境科学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突出并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制订出实验教学大纲。目前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同时学校统筹安排实践教学资源,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加快环境科学实验室建设,陆续购置了一批大气和水处理实验模拟仪器,使原来十人一组的实验课变为4〜5人一组。
毕业实习是检验大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实现学生就业的关键[6]。毕业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学到在专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本科生在第四学期进行为期四周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包括组织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净水厂参观实习。此外,还进行了专业岗位全过程实习,即学生和检测站、污水厂的工程师一起采样,检测分析和撰写检测报告。
1.2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由于环境科学的专业课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差[7]。为使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增加了多媒体教学,演示法教学和交互式教学。
1.2.1多媒体教学
目前环境科学所有老师均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并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并有二门课程获得了东北林业大学重点建设课程资助。专业课课件提供了大量实际工程资料。课件内容尽量减少文字描述,通过图片,数据表格,动画视频,声音的演示,加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如环境工程学的所有工艺流程以前在教学中均采用静态图片对概念和过程进行讲解,学生对工艺的流程死记硬背,增加工艺流程动画和视频演示后,有效的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1.2.2演示教学
将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实物讲解传递给学生,并将实物演示与启发讨论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获得知识。如厌氧和好氧污水处理章节,讲解到活性污泥处理污水部分,学生们感到很枯燥,通过在课堂上向同学传递展示研究实验室的微生物实体,加深了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1.2.3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是一种旨在改善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自我监控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教师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回答问题,教师和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变换角色,进而引导讨论进行下去[8]。
例如,环境工程学教学增加了一些污水处理方案设计内容,采用了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合作选择最佳的工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辩论,使每个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学生通过对比自己和老师、同学解决问题的不同点进行反思,调整原有思维,获取知识。
2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校办学学科分隔,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人文教育薄弱的问题。形成了重理轻文,专业先行、技术至上的办学理念,过分强调专才教育的办学思想[9]。培养的学生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知识面窄,人文素养差,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偏差。为了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践,培养出即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又具备良好素养大学生,环境科学专业实时调整培养方案,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通过学习实践,独立地去获取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及培养创新能力。
2.1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2008年始,东北林业大学开始资助大学生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分别建立国家级,校级和院级科研创新和创业基金,并把学生的科研创新、创业活动列人教学计划,在学分制教学改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环境科学学科利用重点学科建设的契机,设置十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并为每组项目提供创新基金。同时,环境科学实验室全方位向本科生开放,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建立共享实验仪器及技术平台,为本科生的创新实践教学创造条件,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2.2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毕业大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就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为此,东北林业大学检索教研室面向所有本科生增开检索选修课,这门课已变成大学生们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为配合实现素质教育目的,图书馆还定期举办数据库应用和应用程序讲座,这使得本科生特别是准备有意于进一步考取研究生的本科生受益匪浅,掌握的计算机技能使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2.3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重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良好的为人治学做事的态度,最终使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得到提高,并由此影响整个社会[1°]。东北林业大学采取了多种形式与途径深人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其中,学校各学院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就是非常有益的活动。如,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定期举办“书林拾英”,“佳片赏析”等读书活动;校学生会定期举办“成功在路上”,邀请成功人士做讲座,和大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班主任,辅导员及专业教师会定期在班级信息,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参加演讲、歌咏、科技、书画等竞赛活动,学生收获了课本外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思想。
2.4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性格特性
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型的人才,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尤其是大学生的沟通交际和管理能力,为此学校实行了本科导师制并重新建立了班级管理制度。
2014年开始,东北林业大学实行四年制的一对一的本科生导师制度。环境科学学科每年在新生入学时召开老师与新生座谈会,首先专业负责人从本专业的发展沿革,国内外环境专业发展动向,以及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等几方面做全面介绍,然后环境科学专业的每位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科研方向,然后通过双向选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本科生导师。本科生导师负责到学生毕业,他们不仅对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提出建议,也为大学生未来发展就业进行指导,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班级作为一个小集体,管理的好坏,在学校管理工作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环境科学专业的每班不超过50人,每班设班主任、辅导员,通过建立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的班委会,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体。班主任和辅导员通过定期的班会,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从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和就业等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指导。
3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科学评价的体系
环境科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在连续多年就业难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已成为环境科学专业亟待解决和思考的首要问题。东北林业大学为全面深人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目前学校的各项评比中打破了过去只注重考试成绩的做法,注重学生素质形成的过程性评价,突出对大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考察。创造多种途径将只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转变为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这种综合素质评价也被用于对毕业生的考核,从而起到了积极推进学生素质整体提高的导向作用。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4
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对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受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影响,社会对环境科学人才的需求趋于多元化。因此,在新形势下,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在改变,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已成为相关院校面临的迫切问题[2]。我国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大部分设置于地方高校,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专业设置时间较短、专业建设良莠不齐[3]、专业理论体系不完善、学生实践能力薄弱、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等问题[7]。
本文分析了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科与人才需求特点,结合内蒙古各高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学科优势,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基于区域环境问题探讨了提高环境科学人才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的必要举措。
一、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就业和需求状况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向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但是,目前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现状不甚理想。环境科学专业与社会需求间存在脱节现象[4]、出现专业不对口以及就业难的问题[6],其原因除了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的需求在地域和行业间存在差异、与潜在用人单位的交流及对专业的宣传不足外[6],也与其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特点、培养模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环境制约性使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和多元化[2],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4]。我国未来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呈增加趋势,对环境保护投入持续加大,拉动对环境科学专业的需求[4]:一是旧环保项目的末端治理;二是拟建项目、规划的环境防控管理;三是环境管理部门、相关企业的环境管理、污染控制与治理;四是伴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大规模产业转型而来的环境服务业[4,6]。
二、内蒙古环境科学专业特点分析
内蒙古多所高校开设环境科学或环境工程专业(表1),除此之外,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还设置有资源环境等相关专业。同全国状况一样,目前内蒙古环境科学专业本科专业分布于综合性大学、理论研究型大学、工程科技类大学、師范类大学等不同类型的高校中[4]。
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工业大学同时招收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设置完整。环境科学专业所属院系有所差异(表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在国家规定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各高校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和所处环境,培养目标会有所差异。通过调查,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呼伦贝尔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主干课程基本相同,培养目标相近。根据专业介绍,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合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呼伦贝尔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能够在上述单位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注重培养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仅从培养目标来看,一些院校,如内蒙古师范大学,由于依托化学学科办学平台,倾向于培养环境监测类人才,而内蒙古大学强调生态学的重要性,倾向于培养资源环境类本科生。
三、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1.课程体系结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一)、专业必修课(二)、专业选修课和实践环节组成(表2)。专业必修课(一)开设公共必修基础课2门(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和专业必修基础4大模块核心课程,共9门课,上课时间为1-3学期。专业必修课(二)开设专业必修核心课6大模块,共10门课,上课时间为4-7学期。专业选修课上课时间主要分布在4-7学期。实践环节由专业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组成。专业必修课(一)应为开设环境科学所需要的基本理论课程,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专业必修课(二)应为开设环境科学类的基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类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理论。在专业必修课基础上,根据办学条件和背景开设专业选修课。由于化学学科为环境科学专业办学基础平台,专业必修基础4大模块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一))均为化学,专业必修课(二)和专业选修课中化学类也占较大的比重。此外,通识教育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专业课学时。
2.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1)环境科学专业定位模糊,理念滞后
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环境科学专业研究人才需求日益突出,课程体系设置是环境科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14],也可能成为造成毕业生就业窘境的原因。由于化学专业的办学背景,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必修基础4大模块核心课程均为化学,开课时间早,加上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课和选修课中的化学类课程占较大比重,化学知识先入为主,毕业生化学专业知识基础雄厚,但难以与环境“软科学”知识融合,“软、硬”科学两层皮。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虽多次调整,但由于专业理论体系理解不到位和师资力量、知识结构的限制,没有实质性改变。现实行类似英国环境科学本科生培养的导师制和模块化教学[15],但导师作用肤浅,学生自由度没有增加,模块化教学形同虚设,培养目标近于“职业技术型”。和中国许多高校一样,环境科学专业理论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相对混乱,环境科学专业知识架构破碎,专业知识难以融合;学生虽有环境保护意识,但环境科学核心理论知识淡薄,不利于环境科学专业高级研究、应用和管理专门人才培养。
环境科学专业的理论体系不完善,对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到底需要哪些理论知识不够清楚[7],学生培养模式化。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融合了经济学、化学、社会学、生物学、物理学、法学、工程学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具有科学与人文交融的素质。环境科学的核心是生态学,但必须了解人类习俗制度及社会科学的作用,库宁汉姆指出环境科学包括的重要领域为全球问题、环境公正原则及环境问题的人性尺度[8]。美国高等环境类专业设置种类数量多、面广且多元化;人文社会科学型专业的比例较大;设置了培养环境教育师资人才的专业;环境健康领域在专业设置中得到了高度重视;“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中更为突出[9]。目前,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要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势必需要大量优秀的环境类专业人才,这离不开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控制。大多数高等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综合型大学或工科大学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和实践教学,不利于环境科学专业创新性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10]和成功就业[11]起着关键性作用。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培养人才素质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12]。为此,诸多学者深入探讨了环境科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改革与实践环节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厚基础、重实践”的要求和模式[2];针对社会岗位需求,构建立“以岗位为平台”的“理工融合”课程体系[13],以推动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2)专业方向定位缺乏办学特色
专业培养特色也是环境科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14],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环境科学专业研究型人才需求日益突出。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改革目标不明确,目前采取导师制和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为综合类大学办学方式,如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因学科门类齐全,环境学科方向齐全,课程开设上采取分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应不同的专业选修课[2];而内蒙古师范大学由于师资力量缺乏、知识结构不完备,加之化学专业办学平台,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和背景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无法在专业必修课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模块教学无法实现,在现有条件下,模块化教学只能凸显化学学科重要性。专业方向模块和专业任选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不利于从事环境科学专业研究、应用和管理专门人才培养。
此外,由于受师资和办学条件的限制与本校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上有较大的重叠,在就业上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因为事实上环保相关部门的环境监测人员多为化学专业的毕业生。从办学特色上,目前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主要是培养环境监测型人才。环境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要求环境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多元化,各地方高校应在教育部颁布的基本框架下,结合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从有利于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两方面着手。目前,普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考研率超过50%;但是环境科学专业理科数学基础不完备,本科毕业生普遍对研究生数学入学考试信心不足,影响学生继续深造,不利于环境科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事实上,我国环境评价方面人才匮乏,环境评价方面应用型人才缺口很大,环境监测理论型人才较多,而应用型人才极其缺乏,室内环境监测才剛刚起步,土壤环境监测更是被人们忽视[4]。
(3)环境科学核心理论课程能力建设不足
在环境科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不同于“教学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型”大学,坚持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要求学生既能掌握环境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又能掌握包含在技术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非技术知识;既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应用,又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16],才能在环境科学理论和技术上占领制高点,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尚未形成本校环境科学课程体系系统,缺乏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组织和选择。课时和条件的限制等使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较强,实践教学单一化;环境科学核心理论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薄弱,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7],不利于具备环境科学核心理论知识的创新型高级专业研究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由于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不完善,化学与环境“软科学”知识难以融合,毕业生不具備完整的环境科学知识体系,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弱,难以提高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由于环境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要求环境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多元化,环境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也应是多元化的,目前环保部门、事业单位编制大多处于饱和状态,而企业的需求则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化必然导致就业单一化,学生就业面试缺乏自信,使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时一脸茫然。此外,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发挥导师制在学生能力建设中应该起到的作用[17]。同时,受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影响,环境科学不断向前发展,新理论、新工艺等的不断涌现都需要学生经历充分的自我能力建设的锻炼。
(4)课程设置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
内蒙古存在典型的环境问题,如草原生态环境演变、荒漠化、沙尘和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等,而这些环境问题的研究又多需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同时需要具备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和逆境生理学等理论基础,而这些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弱项或缺失项(表2)。事实上,目前环境保护部门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多为物理、化学专业的毕业生,而内蒙古上述典型环境问题的研究、监测和治理等亟需大量环境专业人才。同中国诸多高校一样,设置环境科学时缺乏社会生产实际所需知识和能力的考量,办学“专家化”;结果,按照教师狭窄的研究方向设置课程,使学生完成了4年本科的学习后感觉到很空洞,到了工作岗位上感觉知识和能力缺乏,不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7],难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四、提高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人才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建议
在新形势下,目前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要求不断变化,对环境保护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另一方面毕业生面临专业不对口、就业难、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择业口径宽、就业渠道窄”等状况,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2]。
1.面向未来行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明确培养目标
完善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理论体系,避免“千‘校’一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供给的结构性失衡问题[4]。目前环境科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窘境,与专业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目标趋同,环境科学知识“博而不精,广而不专”有关[4,6],难以满足具体岗位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4]。应了解环境科学的学科特点、把握环境问题、环境科学人才需求状况,随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2.借助学科平台,提炼专业特色,准确专业定位
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就业、深造过程中常表现出“没有专业特色和优势”,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4]。如何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结合地方实际,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提炼专业特色和准确专业定位,是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3]。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目前主要是培养环境监测型人才,但环境科学毕业生受到化学专业毕业生的挑战;环境科学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核心思想理念,并高度融合环境科学理论与技术,才有可能在就业竞争中占得先机,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与环境科学技术的高度上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目前环境保护部门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多为化学专业的毕业生,而内蒙古典型的环境问题亟需大量环境专业人才,把环境科学专业擅长的点源监测、研究扩展到面源,面向区域环境问题、科研需求和就业市场,不拘泥于教材,以发展的眼光注重能力培养,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3.优化课程架构,提高实践落实程度,注重能力培养
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表现出的分析、处理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说明学校能力性课程设置力度不够,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高层次、创新型研究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如学校自身师资和科研实践能力等综合因素的限制,通识教育类课程挤占专业课学时、能力性课程设置力度不够、专业基础课程实习与核心理论课程脱节等问题,说明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无法达到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当前形势下,针对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探索联合或合作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环保相关部门)的实际需求,制订共同合作培养方案,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环境意识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18]。同时,从有利于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两方面着手,增强数学实力,基础与应用并重,充分满足个人发展需求。
4.基于导师制和模块化教学,培养不同层次人才
在多变的就业压力下,需要结合新形势下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特点,立足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基础、前沿和应用教学并重,培养新世纪创新型环境科学人才。随着新形势下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要求的改变,内蒙古师范大学可以基于导师制和模块化教学,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具有环境科学核心思想的高级分析监测人才;培养能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规划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扎实数学基础,能够从事区域环境问题遥感监测、模拟和预测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具有环境科学核心思想理念,高度融合环境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高级研究型人才等。
五、结语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高素质、多元化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然而毕业生又面临专业不对口、就业难、与社会需求脱节,“择业口径宽、就业渠道窄”的窘境。如何培养具备科学与人文交融的素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成为相关院校面临的迫切问题。在总结了环境科学专业学科与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分析了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提高区域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的建议:面向未来行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明确培养目標;借助学科平台,凝炼专业特色;优化课程架构,注重能力培养;基于导师制和模块化教学,培养不同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泉,刘昊,李新.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8):140-144.
[2]梁红,郭硕.当代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93-94.
[3]曾慧卿,刘雷,陈建新,等.综合性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4):154-155,158.
[4]操璨璨,周葆华,王萍.转变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8):154-155,159.
[5]LiuJ,DiamondJ.China'senvironmentinaglobalizingworld[J].Nature,2005,435(7046):1179-1186.
[6]温桂清,蒋治良,李俊.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分析及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论坛,2010(6):108-109.
[7]曹优明.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4):86-90,94.
[8]库宁汉姆·塞果.环境科学:全球关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9]尹大强,陆根法,丁树荣,等.中美高等环境类专业设置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8,18(6):607-616.
[10]袁斌.对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48-50.
[11]裴倩敏.环境科学类专业分析[J].环境保护,2007(10):37-38.
[12]董玉瑛,陈景文,马静,等.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6,29(6):535-538.
[13]朱启红,夏红霞,李强,等.环境科学专业“以岗位为平台的理工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2):24-25.
[14]王宪恩,段海燕,李杰.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课程体系特色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45-46.
[15]凌婉婷,任丽丽,高彦征.中英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教学特点比较[J].高等农业教育,2008(11):92-95.
[16]徐志兵,孙慧群.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4(1):96-98.
[17]龙仕平,李思雯.大学导师制浅论[J].大学教育,2013(23):25-26.
[18]常青,唐和清.校企联合培养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5,42(18):184,202.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课程设置
一、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特性与就业现状
1、室内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发展前景
室内设计专业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都是一门发展得较为成熟的专业。在八十年代初期,室内设计专业(又称装潢专业)就已经成为了艺术专业特别是设计方向最主要的专业之一。至此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情况良好,这和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从沿海城市开始,城市化进程速度之迅猛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农民、工人加上本科教育扩招后毕业的大量学生涌入沿海以及经济教育发展良好的一二线城市,随之产生的就是居住、医疗以及消费等各种问题。供不应求的楼市导致了在这些城市里,早期的五层楼甚至更低的住宅大量变成了现在的超高建筑。这样的超高型建筑就必然会需要大量的室内设计师,产生大量的室内设计工程。
2、景观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就业现状
大量的工作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报考,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报考环境艺术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就是室内设计。然而,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划分越来越精细,每个学科自身也越来越独立,在早期隶属于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也首先在美国发展成为了独立的景观设计学科(IandscapeDesign),景观设计学科是主要研究自然景观要素以及人工景观要素,是一门与地理、气象学、植物学、生态学以及人文历史互相交融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具体的项目中,除了建筑物本身和室内硬装软装,景观设计主要负责实施道路的规划、植物的选择、景观小品的设置以及历史文化的相匹配。初步看来,景观设计学科是一门比室内设计学科更需要综合知识和多学科融会贯通的专业。那么我们从可提供的就业前景来研究,一个中小型的居住区楼盘,一栋民用居住楼根据其户型的不同,大概会产生将近80到120个室内设计工程,而景观设计工程只会委托给一个景观设计公司或者团队,每个团队内大概8到10人,室内专业和景观方向的就业前景悬殊巨大。就业机会的渺茫导致了有些学生即使对景观专业非常感兴趣,也因为对前途的渺茫而随波逐流,选择了室内设计专业。
二、民办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在民办三本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近五年的专业教师,对同类学校以及自己所在系部的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熟悉。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大部分学校都会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主,这些课程包括建筑制图与识图、测绘、建筑初步以及小型建筑等,此类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基础核心入门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就会逐步引入专业的分科,有室内设计原理以及手绘课程,景观设计原理及设施及手绘课程,让学生对两门学科的区别与联系有初步的理解与认识。只有了解了两门专业方向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现实意义,才能培养自己对其中一个学科的兴趣。虽说在专业选择的课程设置上,大部分学校在初始时都会均等的设置室内方向和景观设计的课程,但是无论从教育大纲以及教学精神上,大部分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高年级分配专业时,都会将天平偏向室内方向,在讲授初级专业课程时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室内设计方向。最终导致选择室内方向作为职业方向的学生数目远超过景观方向,那么在高年级阶段到大四毕业阶段,课程的设置最终成为了室内设计方向独大的局面。
2、问题背后的综合原因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不能单独归咎于就业率,虽然这种普遍的事实确实存在,但是现在景观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人才需求量也非常的大。特别是在沿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高度发达区,或者是各类城市规划设计院以及交通枢纽沿线,此类的景观设计人才是相当匮乏的。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的艺术专业基础比一本类重点院校的学生稍显薄弱,那么在本科时期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就更为重要。而现在,基于此类现状,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向都是把学生的就业倾向往市内设计师、基础绘图员或者效果图的制作上引导。最终导致了高级设计人才大都是重点名校出身,而大量三本类环境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却只能进入了大大小小的装饰公司甚至售楼部。如果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主观并且被动的教育模式,就需要此类学校专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都要有根本的改变和进步。在国内,任何一个能力较好的景观设计团队所招纳的团队成员一般都是有着较好的技术能力以及较高的学历学位。所以,如果三本类院校的学习景观方向的学生想要进入这样的工作团队,学历上的拔高深造是很必要的。并且国家政策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选拔政策并没有苛求初始学历,所以,院系以及专业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能力较强、有意愿深造的学生,继续学习。一方面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水平。院系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入正轨的同时,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和引导,强调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两手都要抓,才能在大四毕业的时候不会面临没有心仪的工作也考不上研究生的两难格局。
三、新思路下的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抓牢、正确引导
一个出色的景观设计团队要求设计师具备独立的设计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那么在课程设置上,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大纲以及核心理念就必须有根本上的转变。首先,在基础课程之后,应该对学生平均的教授室内设计方向以及景观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因为这两个方向虽然学科性质差异较大,但是是相互交融并隶属于环境设计学科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这两个学科都应该都要有所涉猎,然后主修一门。在初步学过基础理论课程之后,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专业方向选择引导,分析学科特性,分析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就业情况,切不可用工作的压力引导诱导学生选择自己并不喜爱的专业。在确定了专业方向之后,室内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各类核心课程应该按照层次、难易程度依次展开,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因为学科特性,学校还应该多安排一些和实际工程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和市级工程以及一些有经验的室内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交流,比起每天面对枯燥而生硬的书本知识而言,这种实际经验会让学生有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2、深入实际、教学相长
实际项目对于环境设计类的学生来说远远比课本知识来的直接,这也是为什么设计类专业对于实际项目的要求会比文理科各种科研论文要求更严苛。在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设计类学生有机会和导师一起参与各类实际项目的操作和演练,而本科生大部分的时间则是在学习各类基础学科。即使到了大四阶段,安排了各类实习课程,基本上也如没头苍蝇般随意找一处室内家装公司实习。很多本科生都反映,除了看户型套模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带客户买材料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收获非常有限。笔者认为,在本科大三大四阶段,系部应充分利用专业特性,无论是企业合作还是教改以及各类科研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有兴趣和专业优势的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即使不能一开始就参与设计,从基层绘图开始,与老师讨论设计方案,亲自参与出图和项目洽谈和施工也是好的。此类实习课程为大四毕业设计会立下汗马功劳,也为学生就业提供强大的技能支持和心理准备。
结语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6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特别是在改革步伐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社会各行各业对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然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却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不相适应,使得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矛盾更为加重,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前进动力,更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了阻力。然而,对于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来说,往往偏向于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就业指导,忽视了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由此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走向社会中,难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去求职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受挫心理。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科学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给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提出的时代课题,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应当面对和解决的现实课程。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改善他们的就业心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素质和就业质量。
2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在契合性
2.1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性质和方向
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培养内容,由此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也作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不论是就业形势的讲解、就业政策的宣传还是就业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要的引导力量,这是保障大学生就业指导秉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培养社会主义有力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此外,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的形成,以及理想信念的树立和实现都是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以说,只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才会把握正确的方向和性质,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才能更加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2.2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其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形成鉴定的信念和不轻易后退的坚韧不拔的心态,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作用即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和战胜困难的精神。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环境的净化,并为之提供理论指导和有力保障。具体而言,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的理论和方法来激发学生们自身意识层面的能量,通过使学生了解和学习理论的知识和方法来将内心深处对于真理的追求激发出来,并使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由朦胧转变为清晰、由片面转变为全面、由感性转变为理性的过程。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有了理论基础和科学的保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社会化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范围广、教育途径宽的特点,它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将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思想传输到大学生中去,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出大学生的前进动力,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的进步。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影响力,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引导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进而调整自身心态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融入工作,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容易从思想的高度和政策的高度来对大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并从全社会资源分配和社会分工的层面,来引导大学生了解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更好地借助政策优势和自身特点来进行就业和创业,从长远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出的是一种隐形的、长期性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3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3.1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形势
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空间相对封闭,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十分有限,大多局限于书本和手机等。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进行有关就业方面形势政策专题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地了解有关就业的形势和优惠政策,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于就业规划的重视程度。同时,通过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更加客观地去面对实际,保持自信的心态去重新审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和求职方向。此外,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其最为重要的作用即是帮助学生养成坚韧不拔和勤奋努力的精神,鉴定他们的信念,这样在未来的求职过程中,他们才能紧跟大的形势,实现满意和高质量的就业。
3.2引导学生准确定位,明确就业方向
如今,高等教育已越来越普及,逐渐成为了“大众化教育”,与此同时,由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高校毕业生也逐年增加。但就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课程而言,大学生所掌握的内容是有限的,并且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来说,许多课本的知识也显露出一定的落后性。由此,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厌学现象,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读书无用论”的声音,这些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荒废学业,最终毕业即失业,自毁前程。由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工作的本质、认识不同职业的特点、认识社会环境等,这将有效地提高学生抵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心理素质,从而在求职就业中愈挫愈勇,永不言败。
3.3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理性求职和就业
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报纸、网络和手机移动媒体中常常可以看到大学生、研究生等毕业之后摆地摊、卖红薯等新闻报道,形成了较大的社会舆论,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讨论。而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则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用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来引导学生形成辩证思维,从而使他们理性地看待就业形势,并冷静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既要看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也要看到就业的诸多机遇;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所在,也要找到自己的短板进行弥补。
4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并使之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党巩固和加强执政地位和贯穿执政理念的重要实践活动。而大学生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希望,因此,必须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全方面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笔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认为应当从以下途径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4.1在专业课教育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性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依据国家发展情况设立了多个专业,而专业课教育是大学生获取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特点、形成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偏向于专业理论和知识框架的讲解,缺乏对社会的岗位需求、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及所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这就致使了学生对于未来就业方向缺乏把握,更难以进行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由此在毕业后出现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能力不够等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专业教育应当承担起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要在做好专业知识讲解的通知,也应当将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向学生加以介绍,将专业发展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们求知报国的心态,使学生们将自己的学习与国家的兴盛相统一,进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做出长远的规划。
4.2在就业指导课堂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是大学生接受就业知识的主要场所,而再以往的就业指导课中,教师对于就业观、择业观等方面的内容往往用较多的课时去向学生讲解,对于社会近期发生的热点问题和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时事政策等方面却常常忽略,这就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于宏观就业环境缺乏了解,也更谈不上根据就业环境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努力方向。因此,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的过程中,应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进而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外部的环境和形势。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热点问题讨论等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3在就业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