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下水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下水分析范文1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但光热资源和土地、矿产资源等比较丰富,属于资源开发主导型地区。目前国土开发程度比较低,是我国后备资源最丰富、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充分发挥西北地区资源优势,加快资源开发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对21世纪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是该地区当前及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
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水资源不仅是维持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供水水源,而且是稳定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因素。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对地下水的过量超采,会引起地下水位的大幅度持续下降,造成表层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引起植物凋萎,植被退化以至自然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发展;而对地表水过量引用(大水漫灌等),则会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碱)化、甚至沼泽化的发生或发展。这两种情况在西北地区是普遍存在的。在我国西北各流域的中上游地区目前大多仍采用大水漫灌等传统的灌溉方式,过量引水灌溉,造成用水浪费、地下水位偏高、土壤次生盐渍(碱)化、甚至沼泽化等现象;而在下游地区则存在断流、河湖萎缩甚至消失,以及大量超采地下水的现象,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石羊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黑河流域等。
西北地区分内陆河区和外流域区,其中内陆河区面积为250.5万km2(扣除奇普恰普、额尔齐斯河外流区),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3/4。这里以内陆河区为重点,内陆河区中山区面积为98.0万km2,占其面积的39.1%;平原区(盆地)面积为152.5万km2,占其面积的60.9%。内陆河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569.5亿m3,其中山区降水量为2972.3亿m3,占全区总降水量的83.3%,平原(盆地)降水量597.22亿m3,占全区总降水量的16.7%。
2水循环规律与相巨转化关系
西北内陆河流域从高山河流源头到下游地区可划分为:高山冰雪冻土带、山区植被带、山前绿洲带和下游荒漠带。降水主要集中在高山冰雪冻土带和山区植被带;山前绿洲带和下游荒漠带降水稀少,基本上不产生径流。因此,在出山口以上的高山冰雪冻土带和山区植被带形成的出山口径流基本代表了流域的水资源量。
山区径流出山口后,在天然情况下,部分洪水通过漫溢渗漏补给地下水,其余的通过河道渗漏补给河道两侧的地下水,最终消失于荒漠或终端湖泊中。在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情况下,人类活动增加了中下游河道两侧径流的侧支循环,通过引地表径流和开采地下水进行农田灌溉,多次垂向水量交换,最终使河流水量趋于衰减,甚至干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扩大和方式变化,已导致了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和内部分配关系等发生了变化,并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山区到流域下游,不同区段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以及地下水的径流模式亦不相同。山区地下水绝大部分以基流形式排泄,形成地表径流进入盆地,只有占水资源总量3%的山区地下水通过侧向径流补给盆地的地下水。西北地区一般河流的基径比在20%~45%之间,如玛纳斯河出山口为45.6%,黑河出山口为34.6%。出山口后由冲洪积扇的中上部河水(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在西北内陆盆地年径流量小于0.5亿m3的河水将全部渗漏,较大的河流也有30%~40%的渗漏,如玛纳斯河年平均渗漏量为1.38亿m3,渗漏补给系数为0.4;黑河年平均渗漏量为5.27亿m3,渗漏补给系数为0.26。目前大部分河流在山前出山口处建有引水渠,用于盆地的农业灌溉,在水利程度较高的地区,渠道引水量所占比例很大,如玛纳斯河渠首引水量占河流量的3/4左右。渠道引水使天然河道流量减少,相应减少了河流入渗补给量。
地下水在水力梯度作用下由冲洪积扇向冲积平原运移,在冲积扇前缘地带,由于含水层颗粒变细,导水性变弱,形成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沿沟壑以泉水形式溢出地表,汇集流入或形成河流而转化为地表水。在西北地区泉水溢出量是下游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源之一,也是维系冲洪积扇前缘绿洲带和冲积平原下游绿色走廊的重要水源。泉域范围内地表水的补给量减少和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是导致泉水流量减少的根本原因。在冲洪积扇前缘以下的冲积平原,潜水含水层颗粒变细,地下水埋藏较浅,其水平径流速度缓慢,地下水是以垂向水量交替为主。该区为大面积农垦区,引用大量地表水灌溉,由渠系、平原水库的渗漏和田间灌溉入渗,使该区地下水补给量较自然状态下大得多。冲积平原地形平坦,自然河网不发育,地下水径流排泄困难,使地下水位上升,甚至接近地表,潜水蒸发量增加,使地下水矿化度升高和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甚至沼泽化。
在天然条件下,冲积平原下游直到尾闾湖,除洪水季节外,河流量很小,甚至没有。在洪水季节河流泄洪通过河道补给地下水,余水流入尾闾湖。正是水量不大的河水及其所转化所形成的地下水,维系着该带沿河两岸的植物生存,保护着该地带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在天然条件下,内陆山区水资源通过河川径流进入盆地后,经多次转化而形成地下水资源,并使盆地间地下水资源分布达到自然平衡,并维系盆地内的生态环境平衡。水资源开发利用,打破了原来的水循环规律和相互转化平衡关系。如山前冲洪积平原或河西走廊的南盆地,由于靠近水资源的补给源,大量开发利用水资源,甚至无计划、高消耗浪费水资源,致使进入下游平原或北盆地的水资源量大幅度的减少,无法满足下游平原或北盆地对水资源的需求,直接威胁下游平原或盆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典型的例子是石洋河是以牺牲民勤来发展武威;由于上游武威的大量消耗水资源,流入下游民勤的河水流量逐年减少,以致河流尾闾湖泊干枯,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水质恶化,绿洲萎缩,弃耕面积达20多万亩。还有黑河流域下游的额济纳旗绿洲,由于中上游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水资源利用技术水平较低,也出现同样的情况,入境水量由8亿~10亿m3/年下降到现在的3亿m3/年,河流经常持续断流,居延海干枯,导致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量也相应减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植被大片死亡,草场退化,沙化土地面积新增3500km2。大规模开发利用水资源,特别是渠道引水灌溉改变了地下水补、径、排关系和时空间分布,使冲洪积扇中上部地带地下水的补给量明显减少,造成泉水溢出量衰减,冲洪积扇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锐减,而中游冲积平原地下水补给明显增加,造成潜水位持续上升,蒸发量加大,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流域下游由于来水量减少,地下水补给量减小,导致植物消亡,土壤沙化等。
3水资源量核算与分析
根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的有关研究成果,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为2304.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164.8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034.6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量为895.0亿m3。分省和流域的具体评价结果,列于表1中。
从表1中可以看出,西北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之间的重复量是比较大的,分别占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的41%、87%。其中宁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重复量分别占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的287%、93%;而内蒙古西部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重复量分别占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的48%、17%。从流域角度分析可看出,西南诸河片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重复量占地下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最大,为100%;长江片次之,为99%;内陆片最小,为83%。综上分析表明,西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绝大部分是由地表水资源转化形成的,尤其是广大的平原区域,由于当地降水量极其稀少,地下水资源量几乎全部来自地表水的人渗补给。
表1西北地区水资源评价成果(单位:亿m3)
4结论与建议
前面的分析结果清楚地表明,在西北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联系密切、相互转化频繁,地下水资源绝大多数是由地表水转化形成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或方式的,将深刻地影响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关系,以及补给量和排泄量的大小。地下水补、径、排关系及其补排量的改变,则直接导致地下水可开采量的变化。因此,在西北地区单纯地就地下水而论地下水是不行的、也是不科学的,应该将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进行统一考虑,进行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统一评价和规划,在查清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进行综合规划,以科学地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同时还应看到,西北地区节水工作是大有前途和第一位重要的,应坚持“开源与节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努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统一管理。另外,继承、创新和机制转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严重缺水的山丘区和盆地腹部,没有一个好的投资机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用水困难的问题。
通过总结近40年来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与教训,不难发现以前的指导思想存在严重的不足或缺陷,必须更新观念,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来指导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真正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切实贯彻和执行水资源统一管理职责提供必需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基于西北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具有的鲜明特点,建议在以前成果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等,系统地开展“西北地区典型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综合开发利用规划试点研究”工作,以促进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推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早日全面开展和正确实施,确保西北地区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健康发展。同时,该项试点研究也可为在我国西北和其他地区大规模开展类似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及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报告(96-912-06-01):宁夏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1999
[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报告(96-912-02-01):新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承载能力研究.1999
[3]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等.“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报告(96-912-01-01):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及其发展趋势研究.1999
[4]国土资源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等.“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报告(96-912-01-03):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可利用量及其分布研究.1999
地下水分析范文2
关键词:冻结期;冻融期;季节性冻土;地下水
中图分类号: P6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168-2
1 研究方法
冻层冻融过程地下水位变化一般不直接测量地下水位试验来的出结论,而是通过对地下水势、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周期观测及土壤入渗试验,综合其他相关试验数据及当地气候资料,从而得到试验的数据及相关曲线,分析地下水的动态特征,而后得出结论[1-6]。
2 冻结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地下水位的变化
季节性冻土在冻结过程中由地表开始自上而下逐渐加厚,在温度梯度、水势梯度、毛细力及分子力等的作用下,液态水在一定的深度范围上渗,遇到冻层下界面冻结成冰晶,大于这个深度范围,液态水下渗,本文把这个深度称为水分零通面(简称零通面)[6]。地下水的埋深与该水分零通面的关系决定了地下水的补给或损耗。
2.1 潜埋型地下水位变化
当地下水埋深小于水分零通面,地下水直接向上入渗补给土壤水以形成冻层,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地下水位下降[6-8],但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尤其在平原或较低的地区,潜水埋藏较浅,大量潜水直接补给到土壤中,形成季节性冻土,在冻结状态下,土壤含水率可达到饱和或者过饱和状态,此时,地下水损耗较大,地下水位变化较大[8],这种地下水损耗通常称为“潜水蒸发”。
冻结期潜水蒸发量比非冻结期大,土壤增加贮水量和累计潜水蒸发量相关性较好,潜水蒸发随着负积温的增加而增加;潜水蒸发随冻结过程时间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潜水埋深的增加呈指数递减;损耗强度随时间有一个峰值,可用幂指数方程表示[9-11]。
2.2 深埋型地下水位变化
当地下水埋深大于水分零通面时,由于水分零通面的水势最大,以其为界,土壤水分以上部分向上入渗遇到冰层冻结,以下部分下渗补给地下水(指潜水)[6],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下水位上升,但影响不是很明显。
如果冻结前土壤含水量不大,冻结期没有充足的水补给地下水并上渗冻结,地下水可能就不会上升;如果地下水埋藏深度远大于零通面,地下水位就不会受到影响,但不利于土壤保墒。
2.3 冻结期地下水位变化的其他影响因素
地下水排泄主要受到季节性丰水期和枯水期的调节,在冻结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地表水入渗和蒸发据冻结情况,对地下水位影响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地下水埋藏较浅,或冻结期处于给水量充足的丰水期,土壤冻结含水量等于或大于土壤含水量,李天霄等[12]通过对大田土壤冻结过程入渗的试验,得到稳定入渗时间、稳定入渗率和累计入渗量随冻深的变化曲线,三条曲线反映了在冻结期冻层逐渐变厚时,其渗透能力迅速减小达到稳定,冻层几乎不透水,形成了隔水层,几乎不发生地表水入渗和蒸发到地表,对地下水位影响不大。
②地下水埋藏较深,或冻结期处于干旱或缺水时期,冻结期供水不足,土壤未达到饱和,此时土壤具有一定的入渗能力和蒸发能力[13]。但此时入渗及蒸发能力很弱,且地下水位较深,很少能蒸发或地表水补给,所以对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也不大。
3 冻融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地下水水位变化
冻层融化过程要比冻结过程短很多,春季气温回升时季节性冻土开始双向融化,此时土壤液态含水量增加,水势分布发生变化,水分零通面消失。
3.1 潜埋型地下水位变化
如2.1所述,冻结期土壤贮存了大量水,当冻层融化时,易形成冻层上水,但冻层具有隔水性,所以冻层上水在融通前不会补给地下潜水。冻层下融化的土壤由于超过了持水量,所以大量释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为上升[6-8]。
腾凯等[14]发现冻土融化后渗透系数变大,渗透性比未冻前高出数倍甚至百倍,地下潜水位的变化要比冻结时变化快;并且冻层上水逐渐聚集易形成一定厚度的冻层上潜流层,等冻层融通后,冻层上潜流层和融雪水下渗补给地下水。冻融水是年内地下水补给的重要来源[15],郭占荣等[6]提到在西北内陆盆地,潜水年补给量的51.9%来自冻融水入渗补给;冻融期月最大补水量(细沙)是冻结期月地下水最大损耗量(砂砾石)的四倍多。
冻结期土壤不是特别干旱,地下水埋深小于零通面,冻融水一般都会补给地下潜水,使其水位上升。
3.2 深埋型地下水位变化
当地下水埋深大于零通面,地下水在冻结期不补给土壤水,冻结前土壤较为干旱,冻层贮水没达到土壤饱和,在融化过程,土壤释水,入渗途径长,到达不了地下水,地下水位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土壤含水没达到饱和,或者冻土中有空洞、虫穴、腐烂根道等,也就会有一定的渗透能力,在整个冻融过程中,融雪水和其他地表水都会下渗,也会引起地下水的变化。
4 结论
①冻结期,埋藏小于水分零通面的地下水大量补给土壤冻结,土壤含水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地下水位下降;埋藏大于零通面的地下水获得少量土壤水,如果埋藏较深且冻结前较为干旱,地下水位不能得到土壤水的补给,水位几乎不会受到冻融的影响;地下水埋藏小于零通面时,冻层为隔水层,几乎不发生蒸发到地表以上或地表水入渗,埋藏大于零通面时,土壤可能达不到饱和冻结,冻层虽然具有一定的渗透能力,但是由于埋藏较深,蒸发到地表或地表水下渗对地下水位影响不大。
②冻融期,水势发生变化,零通面消失。潜埋型地下水在冻结期贮存大量的水,融化时大量释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上升,冻融水成为地下水补给的重要来源;深埋型地下水,土壤贮水没有前者多,释水补给地下水较少或不补给,地下水位影响不大;潜埋型地下水在融通前不能得到融雪水等地表水的补给,深埋型地下水或者具有空洞、蚁穴腐烂根道等土壤的地下水能够接受融雪入渗或其他地表水的补给,水位变化依情况而定。
参 考 文 献
[1] 付强,马效松,王子龙,等.稳定积雪覆盖下的季节性冻土水分特征及其数值模拟[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1):81-84.
[2] 王晓巍.北方季节性冻土的冻融规律分析及水文特性模拟[D].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2010:13-21.
[3] 戴长雷,孙思淼,杜新强,等.中国近年寒区地下水试验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11,33(2):286-293.
[4] 孙化江,李洪文,崔莉.黑龙江季节性冻土分布特征、形成条件与危害及其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3,4(4):72-78.
[5] 樊贵盛,贾宏骥,李海燕.影响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特性主要因素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9,15(4):88-94.
[6] 郭占荣,荆恩春,聂振龙,等.冻结期和冻融期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2,13(3):298-302.
[7] 白连军,程春莲,郭福林.冻土对土壤水份动态影响的分析[J].北方园艺,1996,18(2):56-57.
[8] 尚松浩,雷志栋,杨诗秀.冻融期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下土壤水分运动的初步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9,15(2):64-68.
[9] 周有才,赵洪书.松嫩平原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J].土壤学报,1979,16(3):302-305.
[10] 雷志栋,尚松浩,杨诗秀.土壤冻结过程中潜水蒸发规律的模拟研究[J].水利学报,1999,27(6):6-10.
[11] 张展鸿.土壤冻结期潜水蒸发规律分析[J].地下水,2012,34(5):16-17.
[12] 李天霄,付强,刘东.寒区冬季大田土壤入渗特性试验研究[C].第2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97-101.
[13] 张春艳,沈丽,杨大超.冻层条件下渗渠取水量的确定初探[J].黑龙江水专学报,2010,37(3):112-114.
地下水分析范文3
【关键词】:地下水,岩土工程,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在岩土工程的勘探中,容易忽略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于水文地质的勘探。很多时候,水文地质只是象征性的工作,仅仅是对水文地质条件做以一下简单的介绍,这是因为在勘探报告中设计的水文参数比较少。在一些水文条件复杂的地区,特别是水作用对岩土工程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对水作用的研究不够清楚,不够深入,会在岩土工程中造成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是造成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一、岩土水理性质研究
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就叫岩土水理性质。岩土水理性质和物理性质都是岩土工程中重要的地质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但能够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还能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在以往的地质勘探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多,但是却忽略了岩土的水理性质,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
(1)地下水赋存的形式
根据地下水在岩土中赋存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地下水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2)岩土主要的水理性质
①软化性:指岩土体被水浸后,其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用软化系数来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水能力的指标。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土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②透水性:指水受重力作用的影响,可以透过岩土本身的性能。一般其透水性随着岩土的颗粒变化的,颗粒越细、越不均匀的时候,其透水性会越差。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测得。
③崩解性:指岩土浸水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岩土的崩解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构等关系极大。
④给水性: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中的水从孔隙中自由流出的特性,用给水度来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⑤胀缩性: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岩土的胀缩性是产生地裂缝、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标定岩土胀缩性的指标有:自由膨胀率、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
岩土的水理性质尚有持水性、容水性、毛细管性、可塑性等。
二、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1)水位升降
由于区域性和季节性的渐变,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化,其变化的幅度一般是比较小的,不过由于人为的因素,导致在局部地区的地下水位的变化,往往在幅度和速度上要超过天然的变化,这种现象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性更大。
为保证在岩土工程中能够准确的评价地下水水位变化对其的影响,在工程的勘探中,首先要准确的测量出稳定水位,在测定稳定水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在上部为潜水、下部为承压水或多层含水层地区,均应分层测定水位。
②钻孔达到终孔条件,终孔后24h后观测的水位为稳定水位。
③在工程勘察结束后,统一测量一次稳定水位。这是因为稳定水位是相对的,它也随着地下水补给或排泄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④如果采用泥浆钻进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孔内泥浆对含水层的封闭影响,测定稳定水位前应将测水管打入含水层20 cm或钻孔洗清后,再测量稳定水位。
(2)对岩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土体从地下水位以上到地下水位变动带再到地下水位以下,天然含水量、孔隙比由小到大再到小,压缩模量、承载力由大到小再到大的变化规律。这是由于地下水位以上,在经过长期淋滤作用后,铁铝含量较高,并对土颗粒起胶结和充填的作用,使土粒间的连接力增大了,一般会形成“硬壳层”,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小而压缩模量和承载力增高;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带的土层,由于地下水积极交替,土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质变松,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由于地下水交替缓慢,氧化、水解作用减弱,加之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作用,土质比较密实,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减小,压缩模量、承载力增高。
(3)动水压力引起的影响
地下水在自然的状态之下其动水压力较为微弱,基本不会对工程造成危害,然而在人为的岩土工程的建设活动之中,往往就会对地下水的自然平衡造成改变,导致地下层动水压力的产生,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之下,就可能对岩土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管涌等。
(4)地下水的腐蚀性
地下水中可能含有某些腐蚀性的成分,对岩土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管道器材等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混凝土中的钢筋在水泥开始水化之后,其表面会自行形成一层钝化的保护膜,然而地下水中的氛离子能够对这层保护膜造成破坏,使钢筋材质在氧和水分的作用下发生锈蚀。钢筋锈蚀可能减小钢筋的横截面积,使钢筋的荷载能力减小。钢筋锈蚀物又可能导致混凝土发生破裂、分层和剥落的现象。如果地下水受到了污染,就可能加快对混凝土的腐蚀速度,使得建筑物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三、勘探中的注意事项
岩土工程勘察中,应对地下水做合理的分析。
(1)应对地下水的赋存状态、类型、含水层的分布进行查明,并且对地下水有可能对岩土和建筑物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对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合理的预测,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2)勘探中应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的需要,对拟建场地内地下水的排泄和补给条件,与地表水之间的补排关系,人工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等。从而为岩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详实的水文地质资料。
(3)地下水位之下的建筑基础与地基,应对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腐蚀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建筑的耐久度;对于某些基础的持力层是软质岩层、强风化岩层、残积土层、膨胀土层等岩土体的场地,应该对地下水导致持力层的胀缩、崩解、软化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于地基的持力层及下卧层中有松散或者饱和的粉细砂层的场地,应对场地出现流砂、管涌等问题的可能性进行重点的分析与评价;对于基础持力层及下卧层中含有承压水的场地,应对基坑开挖之后承压水对基坑底板造成破坏的可能进进行分析与评价。
【结语】:在岩土工程问题中,要充分考虑到地下水作用对其的影响,合理准确的查明地下水的特点,不断完善资料的可靠性。为提高岩土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在工程勘探的前期,一定要严格查明与岩土工程相关的水文条件,减少或消除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本文就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做了深入分析,以期对于岩土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M].中国建筑出版社.
地下水分析范文4
关键词:地下工程;防水设计;节点防水
在目前城市大开发的背景下,由于私家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所需停车场地面积也随之增长;在城市用地紧张的制约下,必须规划建设大面积地下车库来保证地面的绿地、居民公共活动场地等有限的地上空间。这样,地下工程的也就成了我们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地下工程作为永久性建筑埋入地下,一旦发生漏水现象,只能在工程内进行补漏,有时补漏效果非常不理想,东补西漏,补不胜补,甚至有的地下工程不得不放弃使用,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我们有必要慎重对待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工作。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防水材料性能差异性和适用性,设计时结合具体项目的建筑主体设计特点、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实际施工可行性等客观因素,深入分析、综合权衡,才能够编制一个既经济又行之有效的防水设计方案。
一、地下工程防水设计目的和要求
1.进行防水设计应明确地下工程防水的目的:(1)确保地下水不渗入工程内,给予工程内正常的生产、工作、生活和储藏环境。(2)防水层保护好地下结构。不能让地下水浸泡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旦结构渗水,会导致钢筋锈蚀、结构强度减弱,建筑基础受损,建筑寿命降低,最终危及建筑物安全。
2.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必须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努力达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在设计前应充分掌握地下工程所在地及其附近地下水运动规律和状况(近期和远期),确定防水设计的最高地下水位标高。同时结合地质、地形、地下工程结构、防水材料供应及当地施工条件等全面研究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地下钢筋混凝土外墙、底板均应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应以工程类别进行区分。
3.地下工程所处场地的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工程地面时,地下工程设计应考虑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保证防水效果;在特殊要求下可采用架空地面和夹壁墙。
二、地下工程防水设计的内容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的内容.可分为概念设计与构造设计。
概念设计乃设计的基本原则,忽视概念或错误,后面的设计、施工及至使用、维修就会变得复杂、混乱。
地下工程防水构造设计,必须要明确防水工程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防水材料,遵循多道设防、刚柔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运用“防排结合”的方法,以规范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细化节点构造作法,选用新型施工工艺。
(一)主体防水设计。
1.结构自防水设计。结构自防水(含外加剂)为主的防水主导思想在《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它是利用结构本身的密实性、憎水性来提高结构本身的抗渗性能,通常被称为刚性防水。它要求结构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而合理的结构形式恰恰是提高结构整体强度的关键。在地下工程结构自防水设计中,抑制混凝土空隙、减少裂缝、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控制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其宽度。
2.附加防水层设计。对于防水、防潮要求较高的地下工程,即使地下水位不高,也应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上设置附加防水层。附加防水层常用材料包括防水砂浆、防水涂料、高分子防水卷材、其它防水材料等。
(二)节点防水设计
构造节点的设计在地下工程防水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防水薄弱环节。
1.尽量减少变形缝的设置,变单一的防水设计为复合式防水设计。目前,应用最广的复合式防水有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嵌逢材料复合使用;中埋式止水带与可卸式止水带复合使用。
2.关于施工缝的防水设计,传统的凹(凸)缝、阶梯缝、钢板(橡胶)止水带,其原理都足延长渗水线路.等于加大了混凝土的厚度。这一原理除本身不完善外.施工起来也不好处理,因此不再提倡单独使用。建议采用外贴式止水带与中埋钢板(橡胶)复合使用。其中以遇水膨胀胶条或腻子条与中埋钢板(橡胶)复合使用最佳,但在防护结构中宜采用钢板,以确保工程的防护效果。
3.穿墙管、线、螺栓宜采用止水环与遇水膨胀腻子条复合使用,且应采取防止转动的措施,如将止水环平面外形改为非圆形。
地下防水设计,主要是概念设计。概念正确,事半功倍(概念设计的内容很广,现只涉及建筑设计这一部分)。影响概念设计正确的重要因素是:业主以质量换低造价,或者是对地下工程长期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构造设计很重要,但构造并非万能。把麻烦都留给构造去解决,乃是当前建筑设计行业中的一种坏习惯。况且,当前地下防水设计中,构造普遍粗略,节点普遍简单。造成这种坏习惯的原因很复杂。但最直接的原因却很简单:重形式,轻技术。根治的办法也很简单:尽快全面的推行责任赔偿制度。
三、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方法
地下工程的防水包括主体防水及节点防水。主体防水又分为结构自防水和附加防水,结构自防水是必须采用的,附加防水按工程的防水等级选用。附加防水也称为:“其他防水层”,以柔性防水为主;节点防水主要包括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穿墙管线、柱顶防水等,节点防水也称“细部构造防水”,可按工程的防水等级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防水措施。设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合理的防水方案,对方案内各环节进行监控,以达到防水的要求。
1.结构自防水设计。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下工程采用结构自防水居多。结构自防水以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而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称之为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具体是在材料上通过材料配合比、添加外加剂、限制骨料最大粒径等措施,使混凝土组成最密实、孔隙率最小的结构;或使孔隙彼此隔断、互不连通,使地下水无法渗入,或渗入至一定深度后不能穿透。在地下结构设计时,应注意不使防水混凝土受到地下水的侵蚀作用;注意各种外力和内力可能带给混凝土结构的不利影响;尽量不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而导致渗漏水。
在地下工程设计中,关键是要控制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其宽度,混凝土结构一旦出现裂缝,渗漏水就难以避免。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有两类,一类是荷载引起的裂缝,其危害最大,直接决定着结构的承载能力,但可以通过正确的设计及合理的使用加以控制,使之不会出现或限制其开展宽度。另一类是结构变形引起的裂缝,它也会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不容忽视。这类裂缝,对多数实际工程而言,目前尚无一个十分精确的计算方法,设计时只能根据有关规范、原理以及工程经验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防范。
(1)结构变形引起裂缝的原因。致使钢筋开裂的变形,主要是收缩变形。而好的收缩。就其起因而论。有以下几种:1)干燥收缩――由水分蒸发所致。2)自生收缩――水泥水化引起的体积收缩。它与水分蒸发无关。3)碳化收缩――空气中CO2与水泥水化生成物起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硅胶、铝胶和游离水从而引起收缩。其中碳化释水收缩具有干燥收缩的性质,是碳化收缩的主要组成部分。4)温降收缩――混凝土经搅拌入模.水泥水化反应即告开始,并且放出热量,温度因而升高。但随着水化反应的逐步完成,放热过程亦逐步削弱,以致终止,且热量也逐步散失,因此就有温度回降的问题。在这个温差作用下,混凝土也会收缩。
在结构处于自然状态下,这几种收缩是相伴发生的,其结果是相互叠加的。就导致裂缝的危害而言,干燥收缩和温降收缩是最主要的。
(2)减少收缩变形的方法:1)改善约束条件。2)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3)选择收缩率较小的水泥与骨料。4)精心确定配合比。5)加强养护。6)配置适当钢筋。7)减小混凝土的温度回降值。
2.附加防水层设计。在地下工程中单独采用结构自防水的做法是欠妥的,目前市场上夸大外加剂(如减水剂、早强剂、微膨胀剂等)的作用也是不科学的。在地下工程中,很难避免防水混凝土受到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很难避免各种外力和内力可能给混凝土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很难避免混凝土结构产生有害裂缝而导致渗漏,并考虑混凝士的耐久性(如徐变、碳化因素)等。因此,对防水、防潮要求较高的地下工程,即使地下水位不高,也应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上设置附加防水层。
地下水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建筑地下室防水;防水技术;工业与民用建筑
一、工程情况
佛冈某商住楼,工程占地面积5200m2,总建筑面积26900m2,其中主楼地上13层,裙楼2层,地下1层。地下一层使用功能为地下停车厂及设备用房,地下室面积3521m2,基础底面标高为-613m,由于地下室水位较高等原因,施工时,做好地下室的防水处理,至关重要。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场区内岩土组成从自然地面开始,第1层为杂填土,层厚1.0~2.8m,第2层为粉质粘土,层厚0.7~2.1m,第3层为粉粗砂层,层厚0.7~4.6m,粗砂层0.7~2.9m为主要含水层,第4层为粉质粘土层,粉砂层及中砂层,粉质粘土层厚0.7~5.4m,粉砂层0.6~0.9m,中砂层1.2m,第5层为卵石层。
场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第3层―――粉砂及粗砂层,属地表下潜水,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经实际挖掘,岩土构成基本相符,地下水位稳定在-318m左右。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承重体系为预制桩基,独立承台基础,框架柱,框架梁板结构,桩基持力层为卵石层,地下室底板为梁式板,设暗梁,暗梁纵横交错布置在独立承台基础上,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小。
二、防水设计技术
本工程采用了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新技术,地下室为矩形,南北长81m,东西宽41m。设计采用“ǐ”型3条膨胀加强带,膨胀加强带宽度为2m,设计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和地下室外墙刚性防水砂浆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设计要求整体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制作。
(1)地下室底板为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板,板厚350mm,板下设150mm厚素混凝土垫层。在加强带处、素混凝土垫层上增设一毡二油沥清卷材防水层,两边宽出加强带各500mm。
2)地下室墙体为钢筋混凝土自防水墙体,墙厚250mm,外抹1215的刚性防水水泥砂浆,厚的30mm,外填粘性土作为滞水层、粘性土为渗水性土壤。
(3)地下室顶板为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板,板上设100m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外抹20mm厚刚性防水砂浆。
(4)地下室顶板、墙体、底板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S8,独立承台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30,柱及附墙柱混凝土强度为C40。
(5)按设计要求选用工程混凝土及砂浆材料。水泥:使用32.5、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骨料:使用河卵石,粒径在5~32.5mm之间;细骨料:使用河沙,选用中砂,细度模数在2.5~3.2之间,粗细骨料含泥量控制在1%范围内;外加剂:选用“正牌”UEA-H型高效低碱型膨胀剂,正常掺量为水泥用量10%;砂浆防水剂:按设计要求,采用GG89硅质密实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15%.
三、方案的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
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一般是以使用膨胀水泥配制,如水工使用的低热微膨胀水泥,抗海水腐蚀的膨胀铁铝酸盐水泥,以及常用的明矾石膨胀水泥,硅酸盐膨胀水泥,石膏矾土膨胀水泥等,目前以掺用膨胀剂的方法应用较广泛。
常用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中膨胀剂有如下几种:硫铝酸钙类,如明矾石膨胀剂;氧化钙类,如石灰膨胀剂;氧化钙-硫铝酸钙类,如复合膨胀剂;氧化镁类,如氧化镁膨胀剂;金属类,如铁屑膨胀剂。其中以硫铝酸钙类膨胀剂在我国发展最快,经历了高碱高掺、中碱中掺和低碱低掺3个阶段,其膨胀源为钙钒石。
UEA-H是一种高效低碱明矾石混凝土膨胀剂,具有含碱量低(符合《混凝土膨胀剂》(JC47622001)规定),节约水泥,早强防冻,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对钢筋无腐蚀,施工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特点。UEA2H掺入混凝土中,其水化过程中能生成柱状式针状的水化硫铝酸钙。C3A・3CaSO4・32H2O,又称“钙矾石”,它的固相体积可增大1.22~1.75倍,在钙矾石晶体生长过程中,将水泥石的孔隙填充,并堵塞和切断连通的毛细孔道,使混凝土密实化,抗渗性提高;在钢筋邻位的约束下,它产生的膨胀能转变成压应力,这一压应力可抵消混凝土中干缩产生的拉应力,防止减少混凝土收缩开裂,使混凝土防水性提高。
四、方案的实施
4.1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设置深井井点基坑开挖井点降水沉桩及独立承台基础垫层混凝土底板防水混凝土地下室外墙防水混凝土顶板防水混凝土外墙外刚性防水砂浆回填土。
4.2防水施工技术要点
4.2.1深井井点降水
基坑开挖,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及养护期间,做好基坑内降水、排水工作。由于地下水位较高,降水面积大,本工程在地下室四周设置18口深井井点,井点间距15m,井深13.5m,潜水电泵设置在-12.3m处,昼夜排水,不间断,确保最高地下水位在施工作业面1m以下。基坑开挖时,边坡按1∶1放坡,井中心距基坑坡口边缘1.5m,降水期间,设专人对潜水电机维护管理,并经常检测降水、观察井内水位下降和流量情况,并记录在案,避免水位超出警戒线或电机干烧的情况发生。
4.2.2混凝土浇筑
做好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按混凝土的配合比足量掺入膨胀剂,是补偿收缩混凝土产生膨胀的关键。在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前,模板及钢筋间的杂物要清理干净。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要延长,比普通混凝土延长30s,以保证水泥、粗细骨料、膨胀剂拌和均匀,提高匀质性。混凝土要连续浇筑,不得出现冷缝,保证“软接茬”,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振捣棒移动间距和插入深度,施工缝处要加强振捣。450mm高墙体与底板混凝土同时浇筑,不得使墙板与底板出现施工冷链。
4.2.3水平施工缝
墙体水平施工缝设置在距地下室底板表面上450mm处,采用阶梯形止水缝,缝外低内高,阶梯高度150mm,一步阶梯。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先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净,在迎水面平面上,刷一遍净浆,再铺一层1∶1厚度为50mm膨胀水泥砂浆,然后及时进行防水混凝土浇筑。
4.2.4塔吊坐落于地下室范围内的防水处理
由于施工条件所限,两台塔吊坐落于地下室中,其防止地下室底板渗漏措施如下:将原塔吊十字交叉梁基础变成混凝土实体基础,实体基础顶标高伸入地下室底板内1/3板厚,实体基础表面比塔吊基座每边各宽500mm,形成阶梯形止水。设置钢板止水带于塔吊基座四周,钢板止水带宽300mm、高150mm。塔吊撤出后,再浇筑塔吊基座处2/3底板厚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提高0.5个等级,UEA-H膨胀剂掺量提高到12%。图1为塔吊基础防水示意图。
1-钢板正水带;2-塔吊基座范围;3-地下室底板;4-变更后塔吊基础。
图1塔吊基础防水示意图
4.2.5膨胀加强带
(1)底板混凝土施工流程1、2ABC3、4DEF5、6。
图2底板混凝土施工流程
(2)混凝土;施工时带外掺用10%UEA-H的小膨胀混凝土浇筑到加强带时掺入12%UEA-H的大膨胀混凝土,其强度等级比两侧高0.5等级。
(3)施工缝的构造;底板、墙体、顶板加强带的施工缝采用平直缝,板墙主筋通过不切断,带的两侧铺设孔径
图3施工缝构造示意图
(3)墙体加强带;由于墙体簿,面积大,受大气温度影响大,墙体采用后浇加强带,按加强带分割为6个部分,分段浇筑掺UEA-H=10%的小膨胀混凝土,养护14d后,用掺UEA-H=12%的大膨胀混凝土回填。加强带处施工缝构造不变。
4.2.6地下室外通道与地下室连接处的防水处理
地下室外通道与地下室连接处属施工临时间断处,施工缝设置在距地下室入口外600mm处,设置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止水带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应与施工缝中心线相重合,在顶板、底板内止水带做成盆状弯曲,与墙转弯处,做成圆弧形,接头位置设在顶板下600~900mm范围间,接头为一处,接头要确保牢固可靠。
4.2.7细部防水处理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细部防水做法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可造成渗漏点。
(1)穿墙管道,单管穿墙要加焊止水环,群管穿墙要在墙体内预埋钢板。
(2)底板上积水坑,以钢板水箱形式设置后,再浇筑混凝土。
(3)固定钢模用的铁拉片,附墙柱的对拉螺栓,墙体下的钢马凳均加焊止水环,直径100mm。
(4)按规范规定留足钢筋保护层,不得有负误差,钢筋及22号绑线均不得接触模板,防止水沿接触物渗入防水混凝土中。
(5)预埋铁件要在端部加焊止水钢板。
4.2.8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的拆模与养护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拆模与养护对其抗渗性能影响极大,特别是早期养护。
(1)墙体混凝土一般由于拆模过早,水分蒸发快,立面养护困难,受阳光直射、气候变化以及风吹等因素影响,易因骤冷骤热或急剧干燥而产生开裂现象,故墙体拆模宜晚拆。由于水泥的水化热,3~5d内最高,为保住水分,给膨胀混凝土一种约束,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防水质量,也要求墙体拆模不宜过早。因此,拆模时间定到5~7d拆模。
(2)底板混凝土表面注重二次抹压,初凝前用木抹子搓压,以防表面龟裂,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表面密实,防止出现沉缩裂缝,抹压后铺草袋片覆盖保湿。
(3)膨胀混凝土二次钙钒石的形成,需大量的结合水。因此,混凝土浇筑完8~12h,底板铺草袋片浇水保湿,墙体设淋水花管浇水养护,养护时间14d,膨胀加强带处浇水养护28d。
五、结束语
地下水分析范文6
【关健词】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1、概述
地下室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裂缝不仅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的。裂缝的出现不仅会使地下室的抗渗能力降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地下室的使用功能产生影响,同时会对该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要对地下室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做到对此进行区别对待,合理处理。对地下室结构的裂缝进行控制要从施工材料的挑选,施工方案的设计和计算、施工过程、施工后期维护等这几个方面考虑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果。
2、地下防水施工基本要求
审核图纸以了解地下室施工图中的防水细部构造及技术要求,制定相应施工及技术方案。按各工序验收合格,方可开始下一工序。所用防水材料须有合格证及使用认证书,材料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入场按规定开展现场取样复试,合格则可用由防水专业队施工,技术负责人须持上岗证书。遵守国家现行相关安全防火、环保规定。平层应具有抹平压光、坚实、不起砂,没有出现平层松动、鼓包、麻面、裂缝等现象,表面要保持干净、干燥,其含水率小于等于百分之九。底板平层与立墙交接处、平层与积水坑、凹坑等交接处阴阳角均应设计成圆弧。坡度须符设计、有关规定要求,局部不积水。
3、主要施工技术
底板、外墙、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0.8兆帕斯卡,掺防水剂、高效减水剂及缓凝、泵送复合外加剂。做好配合比设计、试验工作,求外加剂、掺合料最佳掺量,严控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坍落度及添加剂掺量。
防水卷材大面积铺贴前,先做好细部节点处理,孔洞口、阴角、阳角、管道口先作附加防水层,对于裁剪口收头要使用乔柯尔聚硫橡胶、腻子密封完成后则开始防水卷材的铺贴工作。
外墙的防水先对基层给予处理,倘若外墙基层没有符合要求,则抹20层1/2.5的防水作用的水泥砂浆、另外冷底油一道附两道防水卷材层,立面的铺贴工作应由上到下一次性地完成,而外立面的保护层须粘贴五十毫米厚的泡沫板,再将原土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卷材的搭接尺寸须符合要求,接缝搭接大于等于一百毫米,两排卷材若相邻,则短连接头错开三百毫米。主体结构内防水。采用乔柯尔聚硫一氯化橡错开三百毫米。主体结构内防水。采用乔柯尔聚硫一氯化橡胶环保防水涂料一道。
4、地下室防水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 1地下室防施工材料应该注意的问题
由于地下施工工程比较特殊,应该注意防水施工材料的保存。在防水施工中,应该将相应施工材料用封闭的容器装好。同时保证其存放材料及施工现场环境处在良好的通风条件下;在对相应材料进行清洗的时候,必须选用二甲苯及汽油等;由于清洗剂易燃,应配备专用灭火器材不仅要在材料库房放置相应的消防器材,也要在施工现场放置相应消防器材;每次施工完成后,要用专业的机溶剂对机具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应该将使用后的废料及包装材料统进行统一处理,以避免随意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 2施工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应规定的内容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正确的使用安全帽、手套及口罩等相关用品。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吸烟。
4. 3工程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对地下室防水施工工作进行相应检查的时候,必须按照质量标准GB50108 2001规范施工。在原材料进厂的时候,就必须有相关保证资料。当所有的材料都晕运到场地的时候,要及时邀请业主单位进行现场抽样检查。样合格后才能正常使用。在施工的时候,必须按照相应施工工序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检验,并将相应检验结果告知业主请其共同验收,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相应记录。方便以后查找与此相关的内容。
5、地下室防水工程技术控制措施
5.1起鼓
地下室基层质量不好、水分蒸发、涂层表面有冷凝水受热汽化都可产生卷材起鼓。修补方法是先将起鼓部分全部割去,露出基层。排出潮气待基层干燥后,先涂基层处理剂,再按防水层各层作法铺贴。并应增加卷材层数,修补应分两次抹成,以防再次起鼓。
5.2翘边
多数翘边为基层处理不良、细部施工中基层不干燥、底板含水率较大或做法粗糙所致,应对细部施工中各点做好干燥排水清洁工作,细致涂抹基层处理剂,对端头翘起部分可施加压力使其粘结牢固。
5.3破损
卷材防水层施工后,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过程中产生碰破、划伤,使防水层遭受磨损而变形损坏。对于轻度划伤,可做增强聚氨树酯涂膜防水。对于破损严重者,应将破坏部分割除,露出基层。再按标准施工作法,在破损处再补做一层卷材。
6、地下室防水技术保证措施
6.1工程防水施工应该严格进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的要求进行执行。
6.2底板、外墙板、抗渗混凝土施工等严格按配合配比控制,在浇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施工缝、预留孔洞、门窗洞口等,预埋管道及件等处浇筑与振捣工作,须严禁出现渗漏的现象。
6.3底板、外墙板、顶板抗掺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要小于等于0. 2毫米,而且不能贯通。结构厚度允许的偏差是正15毫米、负10毫米,通水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大于等于五十毫米,偏差小于等于十毫米。
6.4贴铺卷材前须提前在基层进行弹线工作,留出搭接的宽度,按弹线进行铺贴,卷材的接头须保证干燥及清洁。
6.5地下水须着力加强降水管理方面的工作,以此来保证地下的水位要低于底板五百毫米左右,直至回填。
6.6基层的防水层应保持牢固、平整而整洁的状态且不能存在空鼓、起砂或脱皮等状况。圆弧形是阴阳角的形状,涂料须先置转角处涂刷工作,穿墙管道,变形缝等部位的涂料加强层,后进行大面积涂刷。
6.7防水涂料施工时应注产甩搓保护,接涂前甩搓表面应干净清洁,搭接宽度应大于一百毫米。
6.8防水施工的过程中,须注意保护成品,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要派专人看护保护层。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建筑中,地下室成为必有的应用空间。在实施地下室防水工程过程中,应按照事前预控、预防为主的原则,同时加强对细微构造部分的防水施工。做到尽早发现与提前分析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方案,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