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责任风险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责任风险评估范文1
关键词:赤道原则;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6-0032-04
一、赤道原则概述
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简称Eps)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02年。面对来自社会各界对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的压力,世界银行属下的国际金融公司与荷兰银行于该年10月在伦敦主持召开了一个由9家商业银行参加的会议,专门讨论在项目融资中屡屡碰到的环境与社会问题。会上,花旗银行提出动议,认为国际金融界应尽量制定一个统一的规则来解决这些问题。随后,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西德意志州立银行和花旗银行同意成立一个任务工作组来起草一个框架,供其他金融机构参考,这个框架就是赤道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进行融资时,要对该项目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进行一个综合评估与判断,并且用金融杠杆去积极影响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上的作用。这是银行业首次表明在环保与发展这样的重大问题上自己应该负起责任。
这套自愿性原则于2003年6月出台,先后有花旗银行、荷兰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美洲银行等62家世界知名金融机构承诺接受这些原则,由此管理的项目融资约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85%。赤道原则根据项目预期的社会与环境影响从大到小分为A、B、C三类,如表1所示,不同类型和位于不同国家的项目对社会和环境评估报告及行动方案的要求不同。通过实行赤道原则,互为竞争对手的大型跨国银行已经同意不在环境和社会问题上竞争,而是采取互相合作的方式,避免成为“向下游竞争”的推动者。赤道原则实际上已成为国际项目融资中的行业标准和国际惯例,成为全球金融机构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基准。兴业银行于2008年10月31日接受赤道原则,成为我国第一家“赤道银行”。
二、商业银行赤道原则的实践
站在银行的角度,可能会有以下忧虑:倘若为了节能减排,银行压缩给一个是污染大户但同时可能是利润大户的贷款,那么,银行会失去部分传统业务,盈利能力将受到影响。但从采纳“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实践来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本文以花旗银行和瑞穗银行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一)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是“赤道原则”的重要发起人、主要编写者和积极践行者。2003年,花旗银行制定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isk Management,ESRM)体系,从信贷风险与声誉风险角度来把控环境与社会风险。花旗的ESRM体系通用于全球交易,对于被ESRM部门所评估过的交易与提供的咨询,花旗将其输入在一个系统里。这些交易在初期市场营销阶段就会被输入到系统,无论交易最后进行与否。按照ESRM政策,相关交易被分为三种环境与社会风险类型。A类:预计交易的收益会对环境与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不利,结果不可逆转。B类:预计交易的收益会对环境与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有限,通常很具体,可逆,而可用缓解措施来避免。C类:预计交易的收益会对环境与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小。凡是被归为A类交易的,都需得到指定的高级信贷员和ESRM部门总监的共同评估。
为了使ESRM体系获得有效运转,花旗银行还设立了一个环保和社会风险政策审查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不同业务部门的高层经理组成,并由花旗企业公民总监总负责。委员会一年之中要召开2~3次会议,并对环境事务部门、ESRM部门,以及其他对操作环境政策与倡议相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花旗企业公民总监将对董事会的公共事务委员会汇报花旗的环境与社会方面的具体作为。
花旗银行将ESRM原则嵌入信贷系统中,对环保和社会风险评估有严格的流程约束。比如,对于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融资,花旗银行通常要经过四道程序。
第一道程序是对环境风险作出初步评估。如果项目属于“赤道原则”重点审查的高社会或环境风险类,则将该项目提交给花旗环保和社会风险政策审查委员审查。一是初步评估其潜在的社会和环境风险,二是初步判断该项目的社会和环境风险属于哪类级别。
第二道程序是项目风险进行分类。如果初步环境风险评估获得通过,客户经理将提交一份详细的信贷分析报告,这份报告将包括项目背景以及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详细分析、评估与分类。根据环境风险的大小,花旗银行通常将项目分成A、B、C三类,由环保和社会风险政策审查委员负责审订。
第三道程序是风险评估决策阶段。由高级信贷风险总监负责审查上述社会和环境风险评估结果以及可行性解决方案,然后由其提交一份是否提供项目融资的建议书给花旗更高级别的管理者。如果建议获得高级别管理者的认可,则可以提供项目融资。
第四道程序是按“赤道原则”全面审查项目。项目融资发放后,信贷资产管理团队则通过一套授信管理体系,监管项目并确保项目融资使用全过程全都合规。
实行“赤道原则”对于花旗银行来说好处十分明显。第一,使用国际通行的环境和社会责任评估标准,可以为发起人减少融资交易成本。第二,使用国际通行的项目执行框架,能够提高项目评审和贷款安排的速度。第三,提高项目融资效率,并且使项目融资上具有更多的确定性和安全性。第四,能为金融机构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目前,在花旗环保项目和政策已深入人心,许多业务部门的经理和员工会参与开发创新环保产品与服务。他们根据ESRM体系、“赤道原则”与低碳原则,用严格的环境与社会指标来审查并评估交易,以建设花旗的绿色投资。
与此同时,花旗银行对可再生能源的信贷支持强劲。从2007年始,花旗在中国用于支持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已经超过8000多万美元,其中包括4家太阳能公司和1家风力发电公司。2007年5月9日,花旗银行宣布将在未来10年内出资500亿美元,通过直接投资、融资等方式,在其服务的市场以及集团内部,与客户一同支持可替代性能源和清洁科技的发展与市场化,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500亿美元的投资目标是基于真实的市场活动与客户的交易情况,以及花旗内部运营的能源节约项目。这一目标包括花旗出资10亿美元支持“克林顿气候倡议”活动,为全球主要城市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资助。
(二)瑞穗银行
瑞穗银行于2003年成为接受赤道原则的第18家银行,萨哈林二期项目是瑞穗银行在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岛的一个石油天然气开发融资项目,总费用200亿美元。瑞穗银行在对该项目进行研究时,就采用了赤道原则的要求,要求经营者在冬天施工,以减少对下游的水资源、居民生活和鲸的不利影响。这对劳动者来说非常严酷,也加大了施工方的成本,但是这是硬性要求,施工方要取得贷款,就必须按规则办事。施工方因此让劳动者穿防寒服干活,而瑞穗银行一直对此进行监督。
根据赤道原则,瑞穗银行对萨哈林二期项目制订了7个标准,从劳动者的条件、防治污染,到地区社会的安全、原住民等等,瑞穗银行都采用了这些标准。同时还采取了世界银行对不同产业中的63个指南,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的标准值等。赤道原则的采用并没有降低银行的业绩,瑞穗银行采用赤道原则在日本银行当中是最早的。2006年,瑞穗银行在世界项目融资当中,业绩位于第3位,而前10名银行中有7家采用了赤道原则。而在采用赤道原则之前,瑞穗银行的业绩排名是第18位。实证研究也表明,企业的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以检视银行相关的生态或社会议题的风险与机会作为项目融资的切入点,将有助于商业银行获得竞争优势。
瑞穗银行的经验是:采用赤道原则使银行的内部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银行的业绩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也使银行与外部利益相关的一些交流体制也发生了变更。这些将促使银行进一步增加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些举措。
相对于国外同行,我国的金融机构普遍将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解决看作是一种慈善公益活动,而非核心商业元素。因此,也就没有制定贷款的环保与社会责任审查机制,对环境、社会因素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与收益的认识,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也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总体而言,整个中国金融机构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尚处于意识萌动期。
三、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适应赤道原则
赤道原则的正确实施需要一个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一)内部环境
一是要增设相应的机构。如企业社会责任部或者环境与社会发展部,专门负责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评估和防范,还有履规顾问/检查员办公室,专门受理和解决申诉和投诉。职责明晰、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是提高银行管理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有效前提。要做好环境控制、风险评估、信息与交流及监督框架等工作,确保赤道原则的有效实施。
二是招聘熟知赤道原则的专职人员和外部专家。培训负责信贷、法律、项目融资等事务的员工,也可以培训客户。
三是应建立遵守赤道原则的激励机制。银行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银行各分支机构有动力去遵守赤道原则。不仅要有对商业银行违规向环境违法项目贷款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和处罚的措施,还要有对切实执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的商业银行实行奖励的政策。最后,把赤道原则转化为内部政策。应学习和熟悉融资地区的社会与环境、法律以及国际条约等,结合本土实际情况来制定规则和操作办法,增强项目选择的遵从性和审查的可操作性。要借鉴其他金融机构的经验,根据赤道原则的精神,结合本机构的实际情况,编写成如《赤道原则指南》和《赤道原则内部程序》等文件作为内部贷款政策的环境与社会责任标准,如JP摩根就出版了绿色投资指南。结合国际先进银行的实践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在具体实施赤道原则的过程中,可按照风险评估?圯行动计划?圯契约?圯监督的流程进行。
(二)外部环境
一是要以公益创新实践可持续金融。所谓银行“公益创新”就是指银行采用拓展公益事业宣传、公益事业关联营销、社会营销、慈善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以及提供负责任的商业实践等方式,将金融产品、技术、教育和培训等资源与社区和公益事业相结合,与客户和社区形成伙伴关系,在拓宽沟通渠道,向社会提供支持的同时,赢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是处理好与发起人、非政府组织、国家机关、银行业协会、媒体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如可以向立法机关提出立法建议,制定一部《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法》,规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执行与监督、奖励与惩罚等,特别是要详细规定金融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增设贷款人应有的注意义务。这样可以实现公平竞争,扩大本机构的影响,也可以得到立法机关和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好评。
三是要健全征询公众意见和信息披露制度。要详细编制企业社会报告,向公众披露环境和社会政策,特别要着重强调与赤道原则有关的具体内容。
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采纳赤道原则将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自身贷款业务中的社会和环境风险,遵循市场准则,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作为现代银行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通过提供卓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发挥影响力,支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这样一种以社会责任为指引的经营管理活动,银行得以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蓝海”,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ABN AMRO Bank to Receive 2006 World Environment Center Gold Medal for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Achievement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R Newswire US, January 9, 2006.
[2] 彭金涛.寓义于利:从能效融资到赤道银行[J].董事会,2008,(8):48-51.
[3] 陶玲,刘卫江.赤道原则:金融机构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J].银行家,2008,(1):105-109.
[4] William L, Thomas. “Equator--Risk and Sustainability”,Project Finance International, Yearbook 2004.
[5] 岳高社.“赤道原则”:考量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环保标杆[N].中国经济时报,2007-08-01.
[6] David Teather. “JP Morgan publishes green investment guidelines”, The Guardian, 2005-4-26.
社会责任风险评估范文2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 消费者 安全权 完善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层出不穷、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刺痛了老百姓的神经,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国家立法机关加快《食品安全法》的立法步伐,五年磨一剑,经反复打磨,2009年2月28日,《食品安全法》草案获得通过,并已于同年6月1日开始实施。
所谓消费者安全权,是消费者在购买生产经营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时,为保证其自身在消费该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身心健康和安全而享有的、获得质量保证、绝对安全可靠的卫生健康的产品或服务的权利。作为一部专门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法律,《食品安全法》对消费者安全权的保护机制做了大量创新。
以前,为把握好消费者“吃”的安全问题,农业、质检、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共同管理食品安全了。但是这些部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清,食品监管容易出现真空,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安全权。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社会上要求改变现有监管体制,真正实现有效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和机制。
一是对实行分段监管的各部门的具体职责进一步明确。卫生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农业部门主要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进行监管,但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则依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二是在分段监管基础上,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评价、考核。此外,为了确保责任对口、政令畅通,地方政府还要依法确定本级卫生、农业、质检、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食品安全监管机关享有检查权、检验权、查阅、复制权、查封、扣押权等权力。
四是国家鼓励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基层群众组织开展消费者食品安全权益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的活动,首次规定新闻媒体有对侵犯或可能侵犯消费者食品安全权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责任。
2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对食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的科学评估。在当前食品工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只有对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才能从“源头”上维护消费者食品安全权川。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因为缺乏及时权威的声音,各种说法相互矛盾,使老百姓无所适从。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几乎所有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先被消费者或媒体披露出来的。
为此,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和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由国务院卫生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同时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立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卫生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应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予以公布。
3统一食品安全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食品标准“不标准”。一方面,我国的标准太老太少,未与国际接轨,比如食品中是否含有“苏丹红”,欧盟标准早就有了明确规定,我们的标准却“先出事后”,标准的预警功能严重缺失;另一方面,我国食品标准又太多太乱,卫生标准、质量标准;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各标准间重复交叉、层次不清。
为了解决目前一种食品有食品卫生和食品质量两套标准的问题,食品安全法确立了统一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原则,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科学合理、安全可靠”。今后,我国只有一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除此之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为保障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标准的知情权,《食品安全法》特别专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供公众免费查阅”。
4对食品添加剂实行“有害推定”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人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瑟’〕。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2类2022种,其中包括添加剂290种,香料1528种,加工助剂149种,还有胶姆糖基础剂55种。
针对目前食品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添加剂不规范使用甚至滥用问题,《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一是食品添加剂目录由卫生部门组织专家制定,食品添加剂依据风险评估证明确实是安全的,才能加入到食品中。二是添加食品添加剂必须具有技术必要性,也就是说添加剂应对食品的质量、营养等的改善是必要的。如果没必要,比如面粉增白剂,加与不加都不影响面粉类食品的正常食用,所以卫生部门已从添加剂的目录中将其删除。按照这一法律条款,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目录以外的物质,哪怕是对人体无害,也是违法行为。这为“蒙牛”特仑苏事件作了注解。三是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用量的规定使用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社会责任风险评估范文3
许多领导并没有认识到绿色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由其他人员兼任的,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管理效果没有体现出来。那么,具体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期望实现的结果。目前,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目标制定中存在着财务管理缺乏科学发展观、财务管理规划无序、财务内控混乱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企业内控能力不足、资源过度浪费以及战略规划偏差,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发展理念薄弱
企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通常只是盲目的追求经济增长,不顾资源、环境和个人健康代价,一般只考虑短期经济效益,不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限制等条件,企业的规划与发展对于自然环境保护以及资源浪费并无客观正确认识,只对与自身收益相关的各项因素有所评估和计划,从而导致了绿色财务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致,并占绝对领导地位,企业的投资者就是企业的经营者,这样的管理模式必然会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无序,扩大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负面影响,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企业缺乏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性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财务人员,无法形成现代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无法真正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与优势。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策略
(一)创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引入社会责任风险和环境风险的风险价值观念。树立现代绿色的财务管理观念,提高经营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保证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正确方向。传统的风险价值观念表明: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投资者冒风险进行投资,预期的投资收益率应包括无风险投资收益率与风险投资收益率两部分内容。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在风险与收益的相互协调中进行权衡,以期获得满意的收益。传统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包含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其中的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如供应商方面的风险、产品销售方面的风险以及税率调整、通货膨胀、宏观政策变化等方面的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筹资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而绿色财务管理要求重视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绿色财务管理的风险价值观应进一步引入环境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社会责任风险应该是由于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而带来的企业价值或无形资产价值贬值的可能性。企业的发展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增强企业的后劲与再生力。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必须以环境效益为前提,拒绝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提倡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
(二)科学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及保护自然环境
首先,合理确定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强化库存管理,保障资金结构的合理;建立应收账体系,规范产品购销操作流程,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紧缺的问题;其次,企业要有投资管理。在面向市场进行投资的时候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对内要加强人力资源投资,企业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综合技术型的财务管理人才。再次,要规范企业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财务管理人员要对投资项目启动后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最后,合理地对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进行核算与估计,保证企业的经营和投资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可控、可恢复的。始终保持绿色理念贯彻到企业财务规划和实施的过程当中。
(三)完善企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增强责任意识。鉴于企业发展存在的资金紧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技术、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例如,建立企业信用担保管理体系,降低企业融资难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环保意识方面的引导工作,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引导企业财务管理、投资规划朝着规范化、法律化、科学化、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提供环境保护意识培训和技改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构建绿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长久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理念,绿色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和谐的生态价值观,是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念。全社会应进行广泛的环保宣传和风险意识宣传,尤其应加强对财务和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对树立企业社会形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绿色理念和绿色管理意识,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的绿色管理新思想,在企业产、供、销过程中,从资源筹措、投放、耗费到资金的收回及分配诸过程都要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风险、环保风险等理念贯穿始终,最终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体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要提高其效率及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必须学会使用先进的相关管理软件。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与风险评估体系,可以保证企业内信息的顺畅流通,内外部环境的综合评估,促进财务人员及时获取各方面信息,配合各部门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风险评估体系还可以有效减少财务管理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可持续性。例如,当出现环境污染风险事件、产品质量下降、存货积压或者应收账款成本上升等现象时,就可根据具体形成原因,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小危害。
三、总结
社会责任风险评估范文4
【关键词】风险管理;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应用
前言
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实现安全发展,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力公司的必然要求,也是电力企业重大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近年来,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反违章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强化应急机制建设,有效保障了人身、电网安全和可靠供电。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以工程、系统、企业等为对象,分别实施风险危险源的辨识、分析、评估、控制,从而达到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风险管理的应用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并从50年代开始,发展了分析和控制的相关理论,到现在历经70多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目前,以安全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风险管理已在机械、化工、石化、冶金、电力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企业安全生产中总是客观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暴露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风险,一旦风险失控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电力系统推进风险管理,要充分借鉴以往安全性评价、风险分析与控制等工作经验,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机制,注重识别各种风险因素,采取切合实际的控制措施和方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二、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作业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三、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
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丰富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从侧重对物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整改,到侧重对人员和管理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控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实现了对不同管理对象的风险辨识和预控;
二是在安全风险管理统一框架下,各专业部门紧密协作互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上而下组织推进和自下而上实践反馈,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促使各级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辨识防范能力普遍提高,生产环境和安全防护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显著加强;
三是按照每台设备,每类作业开展风险辩识,危险因素描述更为具体,控制措施更具针对性,突破了传统方式下现场安全措施笼统,操作性不强,安全预控质量因人而异的管理瓶颈,推进了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突出体现了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切合实际,对于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保障人身、电网、设备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社会责任风险评估范文5
关键词:食品安全;伦理风险;伦理决策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引起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对生产厂家、卫生监管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不满和不信任。即使有些企业不会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损害社会利益,也应该把未来世代的利益与风险承担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加以伦理审视,有效降低伦理风险。所以,有必要对食品安全进行价值评估,审视食品安全对社会可能带来的直接或潜在影响,建立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预防机制与反馈机制,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所产生的负效应。
一、食品安全风险和风险评估
就风险而言,由于人们关注的视角不同,对其所作的阐释也不尽相同。Covello和Merkhofer(1994)把风险定义为“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发生的不确定性,时间的先后安排,不良后果的严重性”。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对风险的定义是“正面或负面影响项目内容的不确定事件或条件”,选择性风险被描述成“一个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并对实现目标的不利影响”。食品危害是指食品中可能导致对健康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食品安全风险可定义为“对健康的不利影响的概率和这种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由此导致的食品危害的一个函数”(EC,1997)。以转基因食品为例,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主要是由于科学认识的局限造成的对技术后果的不可预知性,并不是说它一定会对人体或者环境带来危害。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风险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进行评估,对风险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在参考各种相关因素后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交流的过程,以保证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风险方面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风险分析包括三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风险评估是理解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的后果的科学。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也是食品安全今后工作的重点。欧盟委员会确定风险评估由四部分组成:(1)危害识别:识别可能产生对健康不利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2)危害描述: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3)暴露评估: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于短期急性暴露和长期慢性暴露是不同的。对于急性暴露(如病原菌)引起敏感人群疾病的病原菌水平这一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慢性危害,如可能引起积累损害的,寿命平均暴露是重要的。(4)风险描述:基于上述三个方面和危害有关的风险评估,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是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被选政策进行权衡,实施适当控制风险的政策选择机制,必须以科学为基础,以食品安全目标为决策依据。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风险,从而保障公众健康。Sobyetal(1993)开发了一种风险管理循环模型,通过风险沟通研究其相关关系,主要集中在与食品相关的风险。这个模型认识到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包括每一阶段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被发现和被承认的那些公众需要。风险管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执行管理决定、以及监控和审查。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最高限量、制定食品标签标准、实施公众教育计划、通过使用其它物质或者改善农业或生产规范以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等。
风险沟通被定义为“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经理人、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于风险的信息和观点的互动交流。风险水平的有效沟通对于食物安全来说至关重要,使食品安全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在整个供应链中传递,尤其是消费者,以便使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时能做出有效信息的决定(Manning and Baines,2004a)。有效沟通原则既要求能提供清晰的信息又要求与所提供的信息有关的交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二、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科技理性不断发展的同时,人的自身价值也不断受到重视,出现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科技理性与以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为核心的价值理性,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都是人类理性的重要内容。在人文主义的视野里,科学知识尽管逻辑严密、系统有序,但它并不能给人以思想和价值的判断,科学只能助长人的趋利性与工具性。过分强调科技理性或价值理性都是有失偏颇的,这种分离不仅会带来两种文化主体的知识缺失,还可能产生伦理风险。
伦理风险(也称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伦理范畴的概念,一般是指自利的个人或组织受某种因素的引诱,违反有关诚实、维护公众利益等一般道德准则所产生的不确定的伦理负效应,诸如伦理关系失调、社会失序、机制失控、人们行为失范、心理失衡等等,是人类为获得“道德合法性”或“存在正当性”的不确定性要素和事件的组合。一旦产生上述负效应,将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环境允许他们这样做而不会遭受社会惩罚。可以这么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伦理风险就不可避免。
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是指在食品安全的决策与运行中,有关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由于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可能使食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方面产生不确定事件或条件,未受伦理的约束而使食品产生危害社会等伦理负效应的可能性。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研究突破了传统食品安全风险研究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模式,为处于风险社会的人们提供了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个新的视野和决策焦点。2002年在南部非洲发生了转基因食品援助危机,一些国家出于社会经济方面的考虑不允许接受转基因食品援助,世界卫生组织因此建议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全盘评估,并扩大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估,使之包括对社会、文化和伦理方面的考虑。这说明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已注重考虑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因素。
伦理与道德风险评估与以科技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是完全不同的活动,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以认知为主导,以事实判断为核心;伦理与道德评估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评估,以人的价值为主导。在这种价值理性的思维视角之下,以人的价值完善为向度,给人以思想和价值判断的尺度,对行为主体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进行成败得失的判断。Slovic(2000)认为对风险的感知和接受根源于社会和文化因素,食品安全伦理评估具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和综合性。Nestle(2003)认为安全食品是“一个不超过可接受风险的水平,并且可以被基于科学或者是基于价值的风险评估的商品。”她进一步指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不仅仅指健康问题,也可以是“以生理、文化和社会因素为基础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立场”。
以科学为基础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通过计算分析住院治疗、死亡等疾病严重程度,亦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来降低风险成本,是一种针对成本与收益的平衡风险。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评估主要评价食品安全风险是自愿的还是强制的,是看得见的还是隐藏的,是熟悉的还是未知的,是常见的还是违背常规的,是自然的还是技术方面的,是可控还是不可控的,是和缓的还是严重的,是公平的分配还是不公平的分配。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评估是一种针对担忧和使社会震惊的行为的平衡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综合性和复杂性。
Handler (1979年)认为风险评估是一个科学问题,在某一特定风险的可接受水平是一个在政治领域上确定的政治问题。科学与不确定性及其所带来的治理与信任的问题在2002年欧洲疯牛病事件中极大地凸显出来,许多人对包括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内的科学领域所带来的巨大机会深感不安,因为其进展往往远远超出人们的意识所及和承受程度。欧洲疯牛病事件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在如何处理潜在危害的问题结论是:疯牛病事件的关键是如何处理风险的问题:一个对牛而言已知的危险和对人类而言未知的危险,政府的责任是采取措施解决双方的危险。 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人文情况不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如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社会的和伦理等方面的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伦理因素是指食品决策方案在伦理上的是非问题,其判断的依据是一些基本的伦理准则,包括公正原则、人道原则、安全原则等。组织或个人的风险决策和沟通不仅仅基于风险评估,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食品企业必须认识到公众一般都希望食品科学和风险发生的概率,与非理性或感性的价值观念同等重要,否则就会对政府或食品企业产生猜疑和不信任。因此,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风险评估,首先应该确立一个基本的道德立场。
国家和地区政府在立法时可能被许多利益集团游说,这种游说可能不是基于科学判断,而是为了促成对自己有利的立法通过。这可能导致政府做出一个“政治”政策的决定,而不是采取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决策目标。因此,一个国家的食品立法是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和基于价值的风险评估的综合平衡。CAC(2003)和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1989)区分了这两个因素,并指出这两个因素需要在风险沟通中被考虑进来。也就是说,尽管对风险的科学判断不会变化,但对风险的感知可能会发生变化,对风险的感知由风险沟通决定。
有很多因素影响以价值观为准则的风险感知和风险评估(Covello, 1998),例如对于潜在灾难和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是聚集还是离散的,是确定的还是随意的,是熟悉的风险还是不熟悉的风险,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披露风险,是科学可控的已知风险还是科学无法控制的未知风险,是缺少理解还是可以理解的机制和程序,对儿童有危险还是没有危险的风险,风险具有滞后效应还是马上显现,风险受害者是可以确认的个人(组织)还是不能够确认风险受害者,是带来恐惧的风险还是没有恐惧的风险,风险造成的损失是可恢复的还是不可恢复的,是缺乏信任的机构还是充满信任的机构,媒体是大力关注还是很少关注的风险,风险是由于自身活动失误引起的还是由天灾人祸引起的。上述因素都会影响公众对风险的感知和风险评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它是公众对这些综合因素的整合反应,并最终影响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伦理风险。
三、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
如何进行伦理决策是预防和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重要举措。Bommer等人将伦理决策看作是一个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伦理决策的对象是伦理问题,伦理决策的结果是伦理行为。决策者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伦理主体,对伦理问题能够做出判断和实施行动,决策者可以对决策结果做出“合乎伦理”和“不合伦理”的判定。合乎伦理的决策是指合法的、在道义上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决策,不合伦理的决策是指非法的、在道义上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决策。伦理决策的着眼点在于通过对伦理决策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道德评价,对于道德冲突中所涉及的各种价值观进行描述、判断、推理、以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商,使行为主体能够对决策行为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全面思考,解决在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冲突。
(一)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过程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是根据食品安全伦理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依据人们对食品安全道德合法性认可程度的不同,所做出的一系列道德判断与选择。西方企业伦理决策的主要模型有伦理检查模型、遭擅决策树模型、“九问式”模型等,这些伦理决策模型可分为过程模型和问题模型。过程模型是决策者主要从动机、手段、后果等方面全面地评估一项决策的道德性;问题模型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通过系统地提出和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达到伦理决策的效果。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机制的实施需要建立起合理的伦理风险决策流程,道德冲突是进行伦理决策的原因,决策者有时需要在两难的价值准则之间做出选择,伦理决策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遵守法律规范、不同国家的伦理标准、组织文化以及在供应链上不同的组织文化的相互影响等因素。经济因素是产生道德冲突的主要诱因,但不是唯一的诱因,其他非经济因素如理想、安全、偏爱、恐惧等都可能引起道德冲突。确认一种情况是否属于道德冲突,取决于角色的道德要求,角色的道德要求又取决于道德判断,而道德判断的依据是道德理论,例如义务论、结果论等价值判断范式。
人们首先要分清道德冲突的内涵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发生道德冲突。当在同一价值体系范围内选择了按照某种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实现一定的道德价值时,就不得不放弃按照其他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实现另外的道德价值,由此使决策主体陷入了一种道德选择上的两难境地时,就产生了道德冲突。另外,决策方案的道德状态对决策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琼斯(Jones)认为行为所产生的危害和利益的结果,社会对行为是好是坏的认同程度,危害和利益实际出现的可能性,行为后果出现之前的时间长短,决策者与行为受益者之间的社会、文化、心理或生理亲近程度,受行为影响的人的范围等因素都会对伦理决策结果产生影响。
(二)伦理决策的价值判断依据和影响因子
在伦理决策过程中,需要有基本的价值判断依据和影响因子。一般说来,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可从伦理决策的价值判断标准、决策时个人权益的保护、决策后被影响的对象、决策后的效果等方面来考虑。为了让伦理因素嵌入食品安全决策中,决策者必须能够理解和评价道德争论,考虑到感知到的风险是基于价值判断还是科学判断,从而做出合理的伦理决策。为了使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是有效和可持续的,它需要人们在一定的商业环境下评判什么是“好”还是“公平”。
Belmont提出的伦理基本原则包括尊重个人,应将个人看成是能自主的主体,让行为人自己选择,对那些自主力受限制的人应加以保护;自主即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愿性即不受他人控制和影响的自由;善行提醒人们要尽量减少伤害,增加利益;公正要求人们应公平待人。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道德表现为基础,给企业提供了一套伦理决策的指南,使企业能够通过有效地应对并满足由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英国政府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有(Defra,2002):(1)生产健康、安全的食品,以满足市场需求;(2)支持农村和城市经济和社区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3)通过市场和公共利益补偿实施可持续土地管理,确保能养活的生计;(4)在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水和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限制下运营;(5)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资源使用,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取得持续的高环境绩效标准;(6)确保食品供应链中所有员工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培训;(7)持续获得高水准的动物健康和福利;(8)为确保需求不断增长的食品并提供其他公共利益,保持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可选择的土地使用是满足社会其他需求所必须的。上述道德原则有助于指导我们进行恰当的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
食品伦理理事会(2001)通过剖析四个利益相关者的福利、自治和公正的道德原则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伦理决策,这四个利益相关者包括在食品供应链上工作的个人和组织(如农民、农业供应商、食品制造商、零售商、贸易人员和餐饮人员);一般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如社会上的消费者和参与者);农场牲畜和环境。“利益相关者”和“道德原则”这两个维度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伦理决策矩阵,在伦理决策矩阵的12个独立单元中,福利、自治和公正的原则分别适合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人员、公众、农场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利益相关者权益。该伦理决策矩阵提供了在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和道德原则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要素,涉及伦理的基本准则,如动物福利、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该伦理决策矩阵确定了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的问题和争议的焦点,把伦理决策从问题和人们的感觉中梳理出来,使人们能在更广的范围内讨论问题,能有效帮助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进行价值判断并确立影响因子;它提供了一个对食品伦理决策和个人选择的详细分析,但没有对组织伦理决策进行定量分析或组织之间的定量比较。
(三)伦理决策方案筛选机制
食品企业在进行伦理决策时,要根据各种伦理道德原则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伦理决策方案进行排序。福利、自治和公正这三项原则中的每一项都应具有相等的道德重要性,这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这三项原则会互相冲突。某一项原则的重要性不会总是超过另一项原则的重要性。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后决定什么是合乎所有三项道德原则。可接受的伦理风险标准是以伦理政策、伦理目标和伦理指标为基础的指南。伦理目标是组织设立的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政策一致;伦理指标是组织详细的可实施的伦理绩效标准,是伦理目标的具体分解。企业通过筛选伦理道德各方面对企业的影响,按照伦理重要性和伦理绩效标准就可以进行伦理决策,管理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世界上许多知名企业已建立了以“道德过滤器”为中心的决策流程,把拟定的行动方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企业的道德原则进行对照,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方案就被剔除。在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风险与收益评估时,必须尽可能优化方案来增加收益、减少危害,必须禁止风险几率大于收益的方案。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矩阵和伦理决策方案筛选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食品安全伦理风险决策过程中,在伦理道德影响方面的优先权排序,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道德评价,使利润动机符合伦理的要求,是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一个定性的输出机制,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抉择。
四、结语
道德指南是企业经营的基本伦理原则,也是企业化解伦理风险的基本保障。食品企业应把伦理风险问题纳入其高层决策系统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遵守道德指南,制定食品安全伦理决策的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从而使伦理风险的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保证社会和伦理的要素不会迷失在企业竞争之中,有效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阎俊,常亚平.西方商业伦理决策理论及模型[J].企业文明,2005(3).
[2] 葛晓春.从三鹿奶粉事件谈中国食品危机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2).
[3] 贾玉娇.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透视及反思—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学思考[J].兰州学刊,2008(4).
[4] 郑锐洪.食品安全危机的伦理分析与解决[J].管理观察,2008(7).
[5] 甘俊. 从“三聚氰胺”事件看营销道德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12).
[6] 张彦.基于风险考量的伦理决策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8).
[7] 李怀.中国食品安全规制的构建与探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8]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Communication to Food Standards and Safety Matters, Report of a Joint FAO/WHO Expert Consultation, FAO, 1998.
[9] Risk Assessment of Microbiological Hazards in Foods, Report of 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nsultation, WHO, 1999.
[10]Codex Procedural Manual,10th edition, FAO/WHO,1997. Source: Nestle, M. (2003), Safe Food: Bacteria, Biotechnology and Bioterroris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ondon.
[11]Covello, V.T., Sandman, P.M. and Slovic, P. (1988), Risk Communication, Risk Statistics and Risk Comparisons: A Manual for Plant Managers, Chem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社会责任风险评估范文6
一、内部财务控制内涵与对象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狭义和广义的内部财务控制。狭义的内部财务控制,主要是针对企业财务活动引起的风险而采取的相关措施,即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的控制活动而言的。而广义的内部财务控制不仅包括内部财务控制的控制活动,还包括针对企业财务活动而构建的内部环境,进行的风险评估,以及贯穿全过程的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本文认为内部财务控制应该界定为广义的内部财务控制,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应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子系统。
根据传统的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是针对风险而设计的,所以内部控制的对象应该是风险,但是风险必然是蕴含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的。因此分析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对象,要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与资金运动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本文认为,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资金流,同时还包括部分的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就是针对内部财务控制的对象构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的一个体系。
二、内部财务控制主要内容
根据上文提到的内部财务控制的对象,对企业的资金流伴随的业务活动进行分类,提出了内部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长期投资,长期筹资,日常营运活动,特殊业务活动和社会责任履行五个方面。
长期投资包括内部投资和外部投资。内部投资主要是长期经营资产的购建,外部投资主要是指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以及其他金融工具的投资。
长期筹资根据优序融资理论,首先是企业内部收益的留存,这实际是对现有股东的再筹资。接着是长期债务筹资,包括向银行借款和发行公司债券。最后是发行股票筹资。
日常营运活动,包括与生产产品必要的采购,存货的生产与存储,产品销售,以及在这些活动当中涉及到的成本控制,运营资产的管理等活动。
特殊业务活动,主要是企业与外部交往产生的,不经常发生的一些活动。包括企业对外担保,关联方交易,业务外包等活动。
社会责任履行能够为外界展示企业负责任的形象,为企业长运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也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而企业需要将社会责任的履行纳入内部财务控制的框架里面来,进行统一的资金流管理。社会责任的履行主要包括员工薪酬的发放,安全生产费用的预提,环保费用的支出,公益事业的投入等。
三、内部财务控制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要考虑能否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利润最大化或者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应该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过分以利润或股东财富为目标,会仅仅关注一些财务指标,而财务指标大多都是根据历史财务报表信息取得的,具有滞后性、短期性,不能为面向未来的具有长期性的财务决策提供参考。考虑相关者利益,会让企业重视一些非财务指标,许多非财务指标往往能很好地解释财务指标。另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能让企业决策者关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往往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比如顾客、员工、供应商等才是企业利润和价值真正的创造者。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更多地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履行了社会责任,反过来也会树立企业负责任的形象,相关利益者才会更愿意与企业合作,进而促进了企业目标的实现。所以,内部财务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应当考虑相关者利益的实现。
实际执行情况要多和预算进行比较。企业的预算往往是企业在执行某项任务前,对过程执行时人财物的使用,执行过程中重要步骤可以或者必须达到的状态,执行后的成果将要达到的状态等的合理计划和规划。预算往往带有前瞻性,是对未来的一种合理预期。预算和实际相比较有利于企业对业务实际执行的结果得到定量的认识。现在,很多企业都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所以,内部财务控制评价体系在设计时应当考虑与企业全面预算系统的对接,更好地利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成果为内部财务控制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指标有其各自表达的含义及优缺点。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都是为了管理控制服务的,是为了解释管理控制过程和结果服务的。将两者结合,将有利于两者相互之间的解释作用。财务指标最终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的,但是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反映生产经营的全貌,而这些非财务指标考虑进来,有利于全面认识生产经营的全貌,更好地理解财务指标。在设计相关指标时,要注意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联系,只有具有联系的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起到反映解释的作用。
四、内部财务控制评价体系示例
根据上面涉及到的内部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以及指标设计的原则,建立了如下的内部财务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为具体设计提供参考。如表1所示:
五、内部财务控制评价体系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评价体系前,首先要明确该评价体系由谁来执行的问题。由于内部财务控制的对象前面已说明,主要是企业的资金流,而企业财务部门主要进行的就是资金管理的活动,因此财务部门作为评价的执行者比较方便。但是,由于独立性的问题,该体系中的部分指标涉及到财务部门的工作,有自我评价的成分。所以,本文建议可以由内部审计机构来进行评价。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发现问题要求相关部门改进,来达到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的目的。同时,内部审计机构还应该向企业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定期和非定期的报告发现的问题。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即持续评价和跟踪通过指标体系发现的问题的改进情况。
在具体使用内部财务控制评价体系时,要注意指标的纵向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要考虑相同行业占据领导地位的企业的相关数据,通过调整计算分析作为标杆来找到差距和不足,达到改进和超越的目的。横向比较要求根据当前企业所处的的生产经营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环境,将前后年份指标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比较,分析出变动的原因,找到背后隐藏的风险点,来达到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