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

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范文1

【关键词】体育课堂;创新精神;培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坚持以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一般意义来讲,创新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整个教育改革,也是体育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造的本质是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思维的活跃有赖于对学练过程感兴趣,有赖于学生身心的积极主动参与,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刻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创设情景,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要敢想敢做,最终让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锐,创出新颖、独特的方法以及与众不同的练习方法等等。对体育教师来讲,谁能使学生对重复排列的,或较为枯燥的,或是远离生活实践的体育知识和技术产生亲近感、新鲜感,谁就真正掌握体育艺术。

二、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习惯。

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直觉(指想法)开始的,学生是先有想法才主动练习、验证,而不是在练习、验证中寻找想法。他们的想法常常是不完整的,但就问题的解决来讲,不完善的想法比没有想法要有价值得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防止那些有良好直觉的学生受到冷落,要给他们有意创造机会,首先鼓励学生猜想、想象,接着让学生自己加以练习、验证;其次要借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要求教师不是一味的指导学生练习,而是不时的给学生问题,让学生在尝试、实验、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感受。久而久之,学生才有勇气去猜想。

三、发展学生个性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

何为个性?个性指的是人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在思想上具有独立性的人,在行为上就必然具有创造性。试想,一个学生能在思想上保持独立性,对问题高度敏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了敢于假象、独立思考的习惯,那么创新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相反,一个人云亦云、没有独立见解、方法也是顺从别人的学生,其结果也只能是传统的延伸、他人的复制品。因此,对一个人来讲,最重要的是富有个性,对生活充满激情,才会有创新精神。新的课改就是要求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指导学生的独立见解,促其养成敢于假想、独立思考的习惯,造就更有个性的新一代。

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首先要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一个循规蹈矩、不研究学生创新机理的教师不可能去超越常规教学模式。他本身就不会创新,指导他行动的思想也总是处于奴役状态,这样的教师别人想不到的,自己永远也想不出来,他只能是一个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只会传授,不懂育人。因此,课堂教学不仅仅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层面,更重要的是作业与学生的情感层面,刺激想想,激励情感投入,大胆学生假想,忽视小错误(指认知过程和想象过程),积极向学生提问,甚至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欲、创新意识,而不是让学生每节课做大量的重复练习。长此以往,在教学中把握这些并不是空想。

当然,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与方法之后,才能教师指导其发展创造精神,避免教学快而不稳。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及其发展与学生学习和掌握必须的专门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知识与能力以后,才具备了进行创新的基本条件,然后在教师正确的启发和诱导下,才可能产生独特的学习方法和见解。比如,在武术教学中,让学生自编简单套路进行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但是,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教师就急于采用让学生自编套路的练习方法,学生是无法编出符合武术运动要求的套路进行练习的。

五、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避免教学中搞“一刀切。

体育教学内容广,项目多,其运动特点也各不相同。有的教学内容适合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采用的方法也比较多。比如球类项目的战术练习和教学比赛。有的教材内容则不适宜在教学中放任学生去“创新”。如:武术器械练习、双人攻防练习和游泳项目等。教师在这类教材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切不可盲目创新而影响教学质量。

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注重实际教学,避免“花架子”。

在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种只注意开发学生的创新性,而忽视完成体育教学基本任务的倾向。如学习分腿腾跃山羊,有的学生则从山羊旁边单腿腾跃过去,这种练习方法不能正确掌握分腿腾跃技术。学生创新的练习方法虽然有新意,但与正确技术动作的要求相比较却是错误的,严重影响了教学基本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应该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设计与选择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范文2

1.教师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落到实处。教师只有改变了观念,就不会单纯强调学生的分数,不会要求学生人人都考满分。要鼓励学生想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开阔思维,不要被书本所束缚,应走出课本,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改变社会、创造未来。

2.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

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驾驭教材进行教学的基础,教师对新知识的渴望心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真正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还要有“一桶水的水源”。只有有了最新最纯的水源,源源不断地贮入自己的储备中,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教师要突出学生“课堂主人”地位

教师要注重课堂施教过程的“活”,尽力创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①指导学生运用丰富想象力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讨论、争论、探究,通过自我判断和反判断,保持思维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善于发现共同规律,加倍注意反常规的新异现象,要大胆选择新视角提出新思路。②倡导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要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对一个概念、规律和解题思路,教师要想得“清”,讲得“明”,写得“精”。

4.教师要积极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要给语文教学引入“活水”必须确立大语文的教学观。语文无处不在,要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随时学习语文,学会把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受益。

5.教师要注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尊重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充分认识差异总是伴随着个性发展而客观存在,认同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既当园丁,又当伯乐,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中,让好学生和“差生”都超越自己。

6.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辅助教学

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思维;中学生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课标中,对培养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进行了重点强调。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几乎贯穿了学生们的整个教育生涯。通过在对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基础的听写以及阅读能力进行很好的掌握,为未来的发展道路打下了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目的和工具两种价值,不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进行快速的提高,还可以促使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 初中语文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语文的教学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中所蕴含的知识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另一反面对学生的听写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初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培养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过程。在初中语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为人处世的方式。其中,学生在通过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可以培养自身的人文气息。

2.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基础

一个人的初中阶段对其整个人生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飞速提高,还能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对学生精神生活的丰富以及体魄的增强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3.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国家的综合国力显示出了其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今,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储备的竞争,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个国家想要不断的前进发展就要不断的创新,只有创新才是国家永盛不衰的根本。其中,创新思维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前提条件,思维可以为人指引正确的方向,对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创新思维引导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对社会实践存在这指引作用。

二、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大多忽视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填鸭式的教育直接扼杀了学生对外物好奇探索的天性。这一结果导致学生只会机械性学习,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在新课标中,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这也就给了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的一个良好契机。改革教学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重点培养,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各个学科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

在整个教育工作中,教学观念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其科学合理性对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只单单注重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中,其知识的传授方式局限性极大,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封闭死板,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没有足够的培养力度。

教学观念的更新首先就是对教师思维进行更新,因为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所占有的地位及其重要,所以,在工作过程中,教师积极树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观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对学生所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考虑,结合实际情况,对课堂上的教学形式以及所要教习的内容做一些简单的调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良好的保持。其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

3.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考试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检测意义,对教学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应试考试能力的过度强调是现有的中考制度的特点,其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我们应对中考的形式以及内容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改进考试中的出题内容和出题方式,让中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予重视。

综上所述,创新是自主和独立的基础,学生对自主性学习的掌握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其中,创新思维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前提条件,思维可以为人指引正确的方向,对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创新思维引导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对社会实践存在这指引作用。在语文的教学课程进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使学生得到了学习中的民,学习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得到了重视,在这个过程中,能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学习上的平等。

参考文献:

[1]夏清英.小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快乐作文,2011,23(6):194-195

[2]卓仁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2,24(6):197-198

[3]钱美亚.让思维张开翅膀――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21(5):191-192

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范文4

>>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 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探讨 浅议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艺术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探讨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初探 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艺术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新探 探析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之我见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 探讨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浅谈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探微 浅谈如何加强入学教育提高职高班主任工作艺术水平 班主任工作艺术浅谈 班主任的工作艺术 浅谈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 班主任工作艺术浅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创新工作艺术 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创新工作艺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索朗扎西")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是班主任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素养、教育风格和教育智慧等方面综合素质的体现,是班主任在教育、管理、活动和协调等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湛、娴熟、巧妙、显效并带有鲜明个性化特点的教育艺术,在面对小学生世界时,班主任需要以与时俱进的眼光予以观照,以创新发展的教育予以引领。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创新工作艺术呢?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创新工作;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49-01

一、正确引导,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大多数老师眼中,“创新”是与班级管理无关的,只是和教学有点关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它一方面忽视了小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导致不会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潜能。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的创新和独创表现为他们自己提出某一问题,并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创新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如果将学校的工作分为教育和教学工作,那么传授科学知识,发展小学生智力能力应主要由科任教师来完成,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班主任却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因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往往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联系,与小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紧密相连。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起主要作用,明确以上认识,教育者就应适当调整班级管理思路,在管理措施上予以正确的导向,这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更新教学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

1、是在教育目标上

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动的统一性,使小学生的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管住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小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小学生自我发展,引导小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

2、是在管理方法上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让小学生服从于“事”,顺应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小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要培养小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如组织小学生制订班规,每个同学都参与,提出自己的建议,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小学生干部带领全班同学制订和落实班级工作计划等等。

3、是在教育评价

传统教育强调“唯师是从”,小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时刻等待着命令。小学生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准确程度。而创新教育视小学生为主体,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创新教育着重个人对过去的超越,关注的是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能有无得到发挥,人文精神是否确立,健全的人格是否得以塑造,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培养。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指导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行为,落实创新教育。

三、采用正确教学方法,确保创新教育的实施

教师在尊重小学生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小学生的学习和集体工作,善于听取群众的呼声,满足小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促使小学生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班主任还应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只有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活动,班主任才能真正体验班级活动的成功与不足,才能全面感觉小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和德育工作的盲点;而只有抓住小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才能在各项活动中激发小学生的参与欲望,营造勇于创新的氛围,才能使小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同时班主任在参与过程中可科学驾驭各项活动,完善小学生各种欠成熟的思路或做法,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1、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活泼可爱的、有思想、有主见的小学生,我们的教育也应以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把他们作为发展的对象。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小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小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的,还要让小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小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所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独立能力。

2、充分培养创新精神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小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小学生潜能的表现,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寻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努力,使问题得到新颖独特的解决。解放小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会给你带来许多的惊喜。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开发出每位小学生身上蕴藏着的潜能。

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班主任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深刻认识和充分肯定。

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范文5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以其知识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发挥的空间。例如在教学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都来当小老板,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看谁的方法独特,有创造性。”接着问:“老师想买7支,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学生边思考分析、边讨论交流,得出了多种方案。在这种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激发了自主创新意识。所以说,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摇篮,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创设主动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被动接受多;自主意识少,依赖性多。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知识传授上,而要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

要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主动的空间。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不要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使学生做到有难必思,有疑必问,有话必说,有理必讲;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联系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学习内容既可以从教学中学,又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变“学了做”为“做中学”。

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第七册实践活动“我们去秋游”这节课时,我从学生喜欢去的当地的白沙公园出发,创设情景,让学生当组织者,以游玩白沙公园为中心预算车费、门票、游玩项目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去运用数学,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这样的训练,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发挥合作的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合作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不仅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教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使学生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渐意识到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用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摆来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他们有的剪,有的拼,相互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接着大家开始了交流,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加以补充、提问。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会了知识,在交流中得出可以用很多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这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

五、加强动手与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就学生学习而言,不仅是认识数学,而且是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

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范文6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人才;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21-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建设充分的后备人才库,已成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在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育是一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过程,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科技教师在各类活动中均需时时关注的问题,主要可以体现在科技实践活动、科技兴趣小组培训和科技课题研究三类活动中。

1.在各类科技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科技实践活动是青少年科技教育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活动。活动中更为关注的是对已知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与创新。在科技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是要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指导下,进行实践运用与再创造,要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在课堂上无法体验到的经验和技能。它应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正是创新人才具备的重要品质。

2.在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中注重奠定学生科技创新的基础。必要的技术知识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育的基础。高技能要求和培养学生潜在发展能力是科技兴趣小组培训活动区别于科技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兴趣小组活动中,良好的实施这项重要内容,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科学合理的设置好培训计划,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以技能为本位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特征。二是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训练学生手脑并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力和好奇心等创新品质的最佳方式之一。三是要重视传授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知识结构要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育。

3.在各项课题研究过程中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各类课题研究在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鼓励有兴趣、有基础的学生参与到化学、工程、环境科学、计算机、物理、动物、植物等多个领域的课题研究中已成为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置身于科学发展的前沿,能够加深其对课题所在领域各类理论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更有利于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最真实的学做结合。因此,引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探索研究的精神。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会与不同领域中的各个专家交流,会接触到不同的先进科研设备,会和不同性格的人合作实践,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应该说,在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是多样的,但无论是科技实践活动,还是科技兴趣小组培训,亦或是课题研究,取得成功、达到目标都必须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涉及到科技教师在这些活动中的指导方法。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传统的过于偏重讲授的指导方法已不再适应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指导方法则更为贴近于适应时展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也表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科技教师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各类活动中指导方法的改变。

1.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指导方法的改变。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存在着相当普遍的“统一化”倾向,即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学制、统一的课程安排和修习程序、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统一的学习评定方式等。这种传统的“统一化”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科技教师在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各类活动中的指导方法,使之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能力不足,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于怀疑与考证。但创新的前提条件需要的恰恰是思考、怀疑与考证,因此,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青少年,关键在于改变科技教师的指导方法。值得欣慰的是,随着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逐步发展和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逐步重视,科技教师在各类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指导方法的变革已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各类实践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