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轻工业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轻工业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施工企业;企业定额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已变得相对宽松,我国施工企业承揽国际工程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正逐步增多。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将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之中。更多国际资本的流人使我国建筑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在这种形势下,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逐步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建设部第119号公告批准颁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国家标准.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计价方式由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进人了全新的丁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这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在新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面对更加广阔的建筑市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现代化的施工企业,能否迅速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寻找出一套能够体现企业自身特点,充分展示企业实力的计价体系,来适应我国的清单计价模式,已显得尤为迫切。本人在施工企业从事造价管理工作近十年,尤其是近几年主要侧重于工程投标工作,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招标方式,其中大部分是采用工程量清单的招标模式。由招标方提供招标工程的工程量清单,投标单位结合自身的人员、机械、材料和管理水平,填报出清单项目的综合价格。如果投标单位具备一套完整的企业定额,在面对这种投标报价时将会抢先得手,大大增加中标的几率。因此,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定额计价体系,无疑是现代化施工企业在新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抢滩国内外建筑市场的新途径。在针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就施工企业定额编制的原则和注意事项进行针对性的探讨,以期能为施工企业定额的编制提供一些参考。
2企业定额的作用
工程量清单计价作为一种新的计价模式。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造价工作从传统的量价合一的静态计价方式,向量价分离,市场组价动态方式转变。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定额成为直接制约清单计价市场化运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它反映了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企业工程成本核算、投标报价的重要依据。
2.1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的能力
施工企业定额是施工企业根据自身技术专长、施工机械装备程度、材料来源渠道、价格情况和内部管理水平等因素来规定为完成各分部分项工程所需要消耗的各种人工、材料、机械的标准或最低消耗量,还规定了为正常施工所需的各种措施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标准。
企业内部定额是企业对自身生产力水平的正确认识,是对所承揽建设工程项目实际成本的预测,是企业个别成本的反映。有了企业内部定额,在投标报价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使报价不再盲目,避免了一味地降低或抬高报价所形成的亏损或废标,以应对复杂而激烈的市场竞争。
2.2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能力
施工企业定额不是按社会平均先进水平来编制的,而是按企业内部平均先进水平编制的,可用于企业内部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进而控制项目的成本以及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
在分析市场环境和内在条件的基础上,按校核过的工程量套用企业定额,确定生产要素消耗量,再根据预测的生产要素价格,计算确定施工项目成本。然后,按照WBS的分解方法,将整个项目成本目标逐层分解到分部分项工程中,形成具有指导性和控制性的计划体系。根据实际记录的工程进度、工程量和生产要素消耗量,核定实际费用和成本,进行成本核算。通过核算并与计划指导对比可以发现偏差,进而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用措施加以纠偏。这些过程都要依赖于企业定额。
3企业定额的编制
3.1编制依据
1、国家政策和劳动制度。企业定额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很强的法令性,因此,编制企业定额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劳动制度为依据,比如:建筑安装工人技术标准、建筑安装工程和管理人员工资标准、用工制度及劳动保护制度等。
2、技术依据。包括各类技术规范、规程、标准。例如:《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等。
3、经济依据。主要是各类定额。特别是现行的施工定额、劳动定额、地方预算定额,本企业的有关现行和历史的定额资料、数据,日常积累的有关人工、材料、机械消耗、费用指标。
3.2编制原则
企业定额是在正常条件下,施工企业通过自身施工管理体系的运作,组织完成单位实体工程所消耗的人工、机械、材料和其他费用的标准,是企业自身劳动生产率、成本降低率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自身水平和综合实力的真实反映,更是企业确定工程成本和投标报价的直接依据。
企业定额牵涉施工企业的重大经济利益,合理的企业定额水平能够支持企业正确的决策,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定额的编制应遵科学的编制原则。
平均先进性原则
企业定额除了作为施工企业进行清单报价的依据之外,还应该是企业内部成本测箅,计划和考核的主要依据,承载着激励创新的重任。因此,企业定额应是施工企业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大多数施工班组和生产者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和超过的定额水平,这种定额水平既在技术上先进。又在经济上合理可行,是一种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标准。这种定额水平的制定必须达到降低工、料,机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正确反映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目的,从而促进新技术、新丁艺、新材料在企业中不断得到推广与应用,使企业的竞争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简明适用原则
企业定额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进行清单报价的依据,编制时,必须依据《建设工程丁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要求,采用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的分项工程项目划分和统一的分项工程的工作内容,也就是“三统一”原则,这样,既有利于报价组成的需要,又有利于企业尽快建立自己的定额标准,更有利于企业各项成本与社会平均成本的对比分析。同时,企业定额应尽量做到容易掌握,便于查阅、便于计算、易于携带,力求做到定额项目齐全、更新及时。可在每一章节后面留出适当位置,不断补充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而增加的子目,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需要。
3、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原则
编制企业定额首先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特点,按照公司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客观地确定定额工料机的消耗数量,既不能谨小慎微,也不能盲目夸大,从而使定额在运用上更加贴近实际,使工程价格能真正反映企业的个别成本。至于在定额的具体编制上,企业还应做到独立自主,要以盈利为目的,自主地确定定额水平,自主地划分定额项目,自主地根据需要增加定额项目。贯彻这一原则有利于企业的自主经营,有利于推行现代企业财务制度,有利于摆脱过多的行政干预,有利于促进新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在企业内的应用和推广,使企业更好地面对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
量价分离、动态时效性原则
众所周知,现在的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更新,不同的工程,不同的区域,都有不同的价格。因此,在施工企业定额的编制过程中要把握住动态时效性原则,从企业实际出发,真正做到量价分离。对于消耗量,与施工方案和技术管理水平有关的,实行限量控制;对于工料机价格,与市场有关的,实行浮动价格;并不断进行施工工艺改进和生产资料价格的更新。这样既能切实反映企业的施丁技术管理水平,又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使企业在面临各种情况的投标报价时都能够做到从容面对、准确高效。
4企业定额的维护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下,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工程特征、施工方案等因素,报价方式也有不同,因此,对企业定额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动态管理,针对不同的工程,灵活使用企业定额,建立完整的工程资料库。
4.1通过动态管理保证定额的科学性
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标定的,先进合理的定额是和当时的生产水平相适应,因此,这个先进性是相对、暂时的,随着生产发展和组织技术条件的变化,必须适时地对定额进行修改。在实际工作中定额的修改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定期修改,两年左右修订一次;二是不定期临时性调整和修改。当然定额也要具有相对稳定性,修改过于频繁,既不利于生产管理,也容易挫伤员工积极性。
4.2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定额的长效性
企业定额制定以后,应通过建立严格的企业制度保证企业定额的贯彻执行。要及时将定额下达给班组,保证实现定额所需要的技术组织措施,加强定额的执行情况的统计、检查和分析工作。在执行中抓好三点:第一,要总结先进经验和先进操作方法,从而推广应用;第二,要找出影响定额贯彻执行的各种因素,并设法克服;第三,要测定好定额水平,进一步掌握企业内部各种生产单位在执行定额时的差异。其目的是为了掌握工料消耗指标规律,为修改定额提供依据。
4.3通过工程测算信息系统保证定额的稳定性
企业定额编制和管理是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对大量的外部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才能完成。施工单位应利用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建立起完善的工程测算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获取招投标信息、材料反馈和工程造价的各种信息,从而提高企业定额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
5其他问题和建议
企业定额不是简单地运用传统定额或行业定额的编制手段用来编制企业内部的“施工定额”,编制企业定额还要考虑达到定额水平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以促进企业根据现有的施工条件或经过在主观努力可以达到定额的水平。因此,编制企业定额时,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
1、编制企业定额必须考虑政府在不同阶段颁布的法律法规,施工行业现行的技术规程、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国家关于工程造价改革方面的统一规定等,并注意保持与其同步。
2、企业定额的编制需要建立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管理全面、有一定政策水平的专家团队,利用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建立起完善的计价信息管理系统.以保证企业定额的专业性、时效性、信息化和高效率。
3、施工企业需加强现代化管理,形成企业定额管理机制,提高全体企业员工的定额意识,以数据来说明情况,以企业定额管理作为提升企业行为质量的重要一环。
4、企业定额各单项的平均造价不应高于社会平均造价,要注意体现本企业在某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本企业的局部管理或全面管理方面的优势,保持本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5、企业定额要紧紧联系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并与其全面接轨。
6、企业定额应仅限于本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绩效考核和对外承包工程投标报价,不宜对外公开,并注意其保密性。
6结语
轻工业的重要性范文2
一、我市轻纺工业基本状况
轻纺工业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曾是全市利税贡献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轻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非凡贡献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65%,利税70%左右,财政收入33%以上,就业人数达12万多,在我市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上世纪末,由于受政策、体制、管理、设备、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轻纺工业全面滑坡,国有、集体企业逐步停产、破产。到本世纪初,衰落到谷底,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左右。近年来,稍有所回长,年,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0.9%,2009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我市轻纺工业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分布较广,各县区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皮革、皮毛、医药及工艺美术等十多个种类;有食盐、食品、饮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几百种产品。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我市毗邻的、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与我市基本相同。近年来,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在重点发展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年全市轻纺工业总总产值7.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56.97%。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70.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5%。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优势轻纺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同时,政府对鄂尔多斯集团等强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拨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建立轻纺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尔多斯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了鄂尔多斯品牌形象。年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全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多元发展,也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市轻纺工业总体上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处于自由发展、自我生存状况;二是国有集体企业纷纷破产关闭,民营企业各自为战,影响做大做强;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在轻纺工业上没有存续的知名品牌,毛纺、地毯、制革及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已退出市场;四是在农产品加工上,处于小、零、散状态,加工简单,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五是以工业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如进行日用化工等终极产品生产、拉长能源化工产业链的项目几乎是空白;六是当地城乡居民就业率底,就业结构不合理。
影响我市轻纺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能源化工产业“挤出”效应影响,能源化工大项目与地方产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带动不了轻纺工业的发展。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巨大投资回报,影响了投资者的创业心态,也扭曲了一些地方、部门领导者的政绩观,影响了持续发展理念。三是对轻纺工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宏观政策措施不强。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扶持轻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行业管理缺失,政策引导困难,协调服务滞后。过去轻工业由政府一个职能部门管理,现在,轻工业主管部门撤销,其职能分解,造成行政资源分散,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调控作用。五是扶持资金分散、总量少,企业自筹资金困难,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无法实现。目前,市上还没有扶持轻工业专项资金,对轻工业的发展不能从整体上宏观调控、形成合力。六是观念落后,政策滞后,错失了国有向民营和股份整体转制,利用原国有企业的技术、市场优势,趁势做大做强的时机,在改革上往往是关门走人,流失了大量的生产要素。七是民营企业的一些经营者眼界不宽,存有抱残守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不思进取、不想联合重组、影响做大做强,致使目前产业仍是小、散、低、弱的局面,形不成产业龙头,发挥不了规模优势。
三、振兴和发展轻工业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振兴榆林轻纺工业指导思想。各级领导要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轻纺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竟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城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认识到重工业是强国工业,轻工业是富民工业。要吸取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要学习毗邻地区如鄂尔多斯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要认识到我们有充裕的土地资源、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优势。
2、制定政策措施,确保轻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议市委召开常委会、政府召开常务会,专题研究我市轻纺工业发展思路和对策,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指导意见,制定10年规划,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恢复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产业,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明确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从发展目标、领导机构、扶持措施、考核督办等方面全面指导我市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从而使我市轻纺工业逐步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
3、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改变目前我们“跛脚”发展方式,即重工业“一条腿粗而长”,轻工业“一条腿短而细”的不合理状况。要大力发展轻工业,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项目的引进上有所侧重。要坚持三个“两手抓”既要抓能源化工产业,又要抓传统轻纺工业;既要抓大型企业的引领,又要抓中小企业的发展;既要抓国有企业的改制,又要抓民营企业的发展。建立三个反哺机制,即工业反哺农业;重工业反哺轻工业;城市反哺农村。大力发展毛绒、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
4、理顺行业管理,加大协调服务的作用。一是要扭转轻工业管理方面的混乱和缺失,明确经委行使轻纺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引导轻工业健康发展。二是政府成立类似于“扶持南部发展办公室”的临时机构,或成立轻纺工业发展振兴指导小组,由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经委,发改委、财政局、农发办、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中小企业局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委,这样可以整合行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各部门的相关政策,集中各类扶持资金,力争到年左右,实现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轻工业自身健康发展的目标。三是鼓励支持轻纺企业成立联合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实现自由发展。
5、加快园区建设,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加快《榆林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确定在榆林经济开发区建设轻工业园的建设步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伐,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吸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通过招商引资、联合重组、政策优惠等措施,创造条件,吸引各种经济成分的轻纺企业入园,引进国内外大型轻纺企业集团落户榆林。把园区建设成具有经济规模最佳,专业化程序最高,拥有生产、科研、信息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纺织工业生产基地。到年,总投资9600万元,建成毛纺、制衣等传统产业集中园区。
6、实施品牌战略,引领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是要把“绣鸡牌”毛线、“古城牌”毛毯、“长城牌”地毯、“娇舟牌”呢绒、“三爱牌”服装、“天舟牌”羊绒衫、“古城牌”皮革等曾经具有宝贵财富的驰名品牌保留住、宣传好。二是要在传统轻工企业实施改制时,必须要努力做到保住牌子、留住队伍,门不关、人不散。即使是破产企业,相关部门也要注入一定的商标保护专项资金,确保商标在近期内不被注销。通过政府整体打包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用无形品牌调动有形资源,让老品牌展现新魅力。三是要创新机制。从研发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扶持、创新成果激励等方面支持和促进新产品的研发,制定高质量、高标准的具有地方特色产业产品质量标准,用特色化推进品牌化。四是要加强产品宣传力度,政府应在扶持经费中专门列支一块用于补贴支持本地产品在国家级媒体上的广告宣传。
轻工业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工业生产;实践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92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领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是传统项目中最重要的环节。但传统的机械自动化效率都比较低,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比较严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出,机械自动化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机械自动化提高了工业生产领域的工作效率,进一步能够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
1基本概念
机械自动化是指通过利用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实现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处理。通过使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大大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率,因此近年来在工业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机械自动化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1新设备的应用问题
机械自动化的实现需要购置大量的新设备,而新设备安装后缺乏必要的使用培训。尤其是对一线的工人来说,相关的自动化知识不足,直接应用设备的能力不强。另外,新设备上线后与原有的生产环节的协调与配合,新设备在生产线中运行情况的调试等都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机械自动化的应用还需要M一步提高。
1.2忽视对人才的培养
一些企业在应用机械自动化设备后,人为只要使用新设备就可以应用新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忽视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然而,自动化生产不可能完全替代人工操作,尤其在一起关键的环节中,人工生产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讲,新技术的研发、新设备的调试和应用等,都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才能实现。过分的强调和依赖自动化,忽视对人才的培养,必然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2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2.1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目前,工业生产领域普遍使用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这种以数字化计算机为基础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生产质量,因此目前已经广泛替代了传统的基于模拟算法的模拟控制方案。另外,以现代计算机科学中的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等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也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替代传统的人工集中控制模式,经过实践检验也是非常有效的。
2.2实现了监测过程的自动化
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关键生产环节,都实现了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生产环节、关键参数、产品质量等,也包括能源使用情况、安全性、规范性等的监测。同时,管理流程的合理性,预报、报警状态的可用性等也得到了实时自动化监测。从全流程保障了工业生产领域的安全、可靠、有效生产。
2.3信息化水平大大提升
工业生产领域通过引入机械自动化技术,大大提升了信息化的水平。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大量应用,其作用和意义得到了普遍认可。一些企业建立了专业的信息化系统用于企业的流程控制、能耗控制等,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过程控制系统以及安全管理系统,提升了企业生产的安全性。产品质量检测系统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而一些自动控制系统还可以大大节省人力成本。最近,还有一些公司使用了数据挖掘系统,通过智能数据分析技术,给企业提供了决策支持。
3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探讨
本文分别从轻工业和重工业的角度探讨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
3.1轻工业生产
轻工业生产是指对日常生活消费品、化工产品以及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农副产品的生产领域。机械自动化在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指简单的机械设备的应用。具体包括日常生活消费品的自动生产线、产品质量监测系统等,化工产品生产中主要是质检的自动化,而农副产品生产领域主要是自动收割、农副产品作业环节中的机械自动化实现。在轻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一般较为简单,主要通过机械设备的简单重复来实现,应用简便,但大大提高了轻工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人力资源的需求。
在轻工业生产中应用时,主要关注机械自动化与实际需要的契合程度以及技术的易用性,要能够保证技术有效使用、资源充分利用等。
3.2重工业生产
重工业生产主要包括的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等产生影响的重大工业生产。由于重工业生产本身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较高。通过使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真正的无人化,完全通过自动化控制程序完成重工业生产全流程的工作。除了能够节省大量人力资源外,还能够完成许多恶劣条件下的工作。例如井下探测等极端恶劣环境下的电气工程任务,靠人力很难完成。而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遥感感应、计算机数据分析等技术探测到极端恶劣环境下的情况。
3.3机械工业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利弊分析
在轻工业生产和重工业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技术,都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通过减少人力资源需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然而,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推广机械工业自动化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必须明确自动化技术是不能够完全替代人工操作的。一些关键控制环节还需要继续由专业技术工人来操作。其次,过分强调机械自动化的应用而忽视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和培训,长久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新技术研发、新设备的应用,以及新生产线的配置、培训等,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企业如果过分强调机械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忽视传统人力资源的管理,必然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应当合理利用自动化技术,同时加强人员管理,重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从而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4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应用的发展趋势探讨
由上文分析可知,无论是重工业生产还是轻工业生产,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都能够大大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完成恶劣条件下的生产任务。未来,自动化技术将继续发展,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将更为广泛。
4.1重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将更加精细
机械工业自动化技术是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与现代化技术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重工业中的应用将更为精细,更多高精尖的产品将会不断研发并投入生产中。自动化的应用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机械重复作业,而逐渐转为智能控制、流程优化、资源利用率提升等方面。现有应用中的一些缺陷也将逐步被改善,从而更好的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4.2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
为了提升工业生产的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品,至关重要。通过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入ERP、MES系统,应用智能化的自动控制技术,利用客户关系分析系统、数据挖掘系统、电子商务等系统,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未来,这些现代化的信息化系统将会全面铺开、广泛应用。另外,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必将会加强这些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
4.3进一步提高集约化水平
未来工业制造,尤其是重工业生产领域将会向集成化、实时化方向发展,满足准确定位问题、有效分析原因和及时处理漏洞的要求。这就要求要时刻关注最新的技术发展,适时引入新的技术,与时俱进。另外,要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才可以在企业大范围中推广应用机械自动化。引入控制系统和数学模型实现数据挖掘,从而推进工业生产领域的全面自动化,推进机电一体化。
4.4提升生产自动化能力
通过工业生产领域各个关键环节引入自动化技术,提升自动化处理能力。例如,自动质量监测系统,智能化分析和处理系统,问题预警和分析系统等。通过提高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加强冶金和信息化的融合,满足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另外,互联网的发展,使远程控制、实时数据传输、实时的指令下达等成为现实。
4.5引入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完全的模拟化操作,同时能够实时发现问题、动态调整关键技术,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安全和高效。虚拟化技术包括计算机仿真技术、控制理论技术等。引入虚拟化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工业生产能力,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加大虚拟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培养和引入高技术人才,是下一步工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保证。
5总结
之,随着我国科技水平、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领域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和现存问题,以及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从轻工业生产和重工业生产两个角度探讨了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同时对机械工业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在工业生产领域中,有效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在复杂环境下的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对工业生产领域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程海健.试论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J].商,2015,(21):198198.
[2]毛瑞兆.论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J].冶金丛刊,2016,(6):3636.
[3]严梁立,钟铭.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6,(1):251251.
轻工业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全球产业链;制造业;服务业
1 综合情况概述
长三角总占地面积约十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仅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的5.8%,但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处于全国的前列(约20%),构成了中国经济崛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全球讲产业链讲,长三角的一大优势是资源成本的价格偏低。长三角目前的经济水平其实已经达到了欧美先进国家的水平,是整个长三角相对于全球产业链中其他经济条件相似的国家而言,资源成本明显偏低。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三角的周边地区如江西、安徽经济发展速度仍然较慢,各种产品的流通使物价水平无法提得过高。从整个亚洲的来看,能与长三角竞争的工业地区主要由台湾、日本、香港等地,其中台湾日本工业带技术先进,但资源成本偏高。而渤海、珠三角工业带的基础设施建、资本、人口素质、科技研发能力等都不如长三角工业带。
2 地区主要特点
2.1 上海的特点
首先,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拥有江苏与浙江所不具有的地理优势,即处于长江的入海口。从出口来看,任何由中国国内生产的产品要出口如果通过长江进行运输,其目的地必然是上海。而任何进口产品如果要通过长江进入内地,第一站也必然是上海港。
其次,上海的服务业相对于江浙两省比较发达。近年来,上海的制造业发展远不如服务业发展的快,目前上海的服务业不仅要满足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满足整个长三角的需要。目前,上海市的服务业产值增量约是农业的一百倍,明显超出制造业。
服务业对于产业链的重要性在于提升制造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譬如发达的物流也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进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制造业本身的竞争能力;发达的金融业已可以给制造业提供巨大的财力支撑,降低制造业本身存在的市场风险;而雄厚的科技研发能力则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长三角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
最后,上海的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由于其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海无法发展大规模的发展重工业,而相对密集的资本与技术却使上海具有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条件。虽然目前上海制造业整体滑坡,但高技术产业却蓬勃发展。上海无论是从事科技活动机构与人员还是对于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每年都有明显的增长,从2002年到2007年上海市从事科技人员增加了四万人,支出增加了200亿元(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2008》),上海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会从根本上提升整个长三角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2.2 江苏的特征
江苏省是整个长三角的制造业中心,相对于上海,江苏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劳动力、土地、能源等生产资料成本相对较低;相对于浙江,江苏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能力的优势比较明显,所以江苏省的经济环境特别适于重工业的发展,是整个长三角重工业的发展基地。江苏省将重工业作为发展重点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体现在:
2.3 浙江的特征
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快。浙江省的发展速度一直在我国沿海各省份中名列前茅,从1978年开始到1998年为止的20年间,浙江省的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3.5%,高出全国平均增长水平3.8个百分点,比江苏省高出一个百分点左右,GDP总量占全国的6.5%,到2001年浙江的GDP已跃居至全国第四位;浙江省的制造业虽然呈现快速出高速发展的势头,但与上海江苏的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制造业内部结构仍不合理。目前,浙江省的传统行业仍占较大比重,这类行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而如从事医药品制造、计算机应用以及微电子制造业等新兴制造业的单位则属于少数,并且无论在营业收入上还是规模上都比较小,与本省原有的传统制造业相比总体实力较弱。目前,浙江省的轻工业企业数量比重工业企业数量高出了约三千家,所以浙江省的工业发展在总体上依然以轻工业的发展为主,一直未能完成向重工业的转变。由于轻工业产品本身利润不高,一般不进行分工,所以浙江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还处于初级阶段。
另一方面制造业市场化程度不高。而这直接导致了各行业规模较小,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一般地说,厂商的固定资本越少,营业成本越高;厂商的固定资本越多,营业成本越低。所以,如果企业的资本较低,必然会影响它们盈利能力,弱化它们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浙江省的大部分企业都是私营企业,而这些企业中百分之九十又是小型企业,这类企业受市场影响大,在全经济多变的今天要参与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十分困难。
总的来说,浙江省在长三角的发展相对滞后,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形成自身制造业发展的优势。这主要是由于浙江经济还处于工业化前期,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依赖程度不如江苏大,而浙江与上海和江苏在地理上隔阂又使浙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与上海关联较小。因此,浙江的制造业完全可以走其自身独立发展的道路。
3 长三角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长三角地区逐渐成为了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但从地区的角度讲,长三角各城市的发展却是参差不齐的,上海的服务业、浙江的轻工业、江苏的重工业相互补充,取得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
上海的服务业发展方向是提高服务业的人力资本含量、技术含量。这是因为一方面,服务业的发展很大程度是为制造业与农业服务的,因此,由于上海市场有限,服务业的发展应该面向整个长三角;另一方面上海作为对外开放水平极高的城市,面临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作为长三角服务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上海服务业发展几乎直接决定了长三角的服务业能否在全球产业链中立足。
江苏的重工业发展关键在于定位问题。近年来,江苏省的制造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其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也逐渐,江苏省的产业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升级对上应适应整个长三角在全球产业链的变化,对下则应保证长三角整体经济的发展,只有从全国的视角服务长三角,才能真正确立江苏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轻工业的重要性范文5
(一)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不均衡的原因。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一直是我国能源利用的软肋,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很低,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一)我国地大物博,资源、能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存储量丰富致使我国工业发展首先以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二)我国虽然是经济发展大国,但是科技创新能力偏低,对新型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不高或者意识不健全,没能充分意识到新型能源的重要性。(三)我国对核电的开发相对落后,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核电的开发和利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明显滞后,而核能具有非常高的能源消费意义。
(二)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展形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逐渐强调协调发展轻工业与重工业,以出口工业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同时以进口替代政策,实施优先发展经济工业的策略。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稳步上升,发展工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另外国家加强了基础工业的投资力度,引进外资和控制物品价格来促进工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
二、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由以上内容和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能源消费形式、耗源类型和能耗比重都与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工业要求运用科技提高工业经济产能,建立自动化的高效生产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避免工业生产对能源的过分依赖。十以来,国家一直在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目的是有效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的实现国家经济增长的二次飞跃。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如下,
(一)工业能源的消费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工业能源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电能、工业原料和能源产品。能源科技是现代工业经济增长的创新力量,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摆脱过分依赖能源消耗换取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能源的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迅速发展,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二)工业经济增长增加能源消耗需求;传统意义上,工业经济的增长一定会刺激对工业能源的消耗,例如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从而对煤炭和石油的消耗越来越大。新形势下,工业科技和工业技术创新为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了技术优势,能够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由单一能源消耗到多次能源消费转型,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和工业能源消费的持续稳步发展。
三、总结
轻工业的重要性范文6
马尔凯模式
在经济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间、技术创新和社会保障间巧妙地保持平衡,不失偏颇地进行社会组织改革,同时保护传统文化。这是马尔凯人一直遵循并坚持的发展理念,也可以看做是马尔凯创造经济奇迹的关键。
有别于亚得里亚海地区普通地方的一般发展形式,马尔凯的发展是一个极具个性特色的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基于精小、家庭式运作,并形成了广泛传播的商业网络。它的经济奇迹所背靠着的是根植于古时马尔凯的农夫或小农所流传下来的家庭传统而形成的强有力的企业精神。历史、社会、文化及地方传统等众多因素都充分融入到当地的经济转型和发展当中,这些因素赋予了大区新的生命力,而它们所产生的影响也已经渗透到了大区的任何一个角落。
目前,经济全球化是大区经济体系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企业的国际开放程度也通过与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得到了肯定。除了工业的蓬勃发展外,马尔凯也在城市发展以及对与工艺紧密相连的乡村保育中
起到了重要作用。手工艺大师们继承了古代的手工技艺,时至今日,仍然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一区一业”的地区价值
与意大利的国家产业结构相同,中小企业是马尔凯经济结构的主体。他们的创造性、机动性,以及同国际经济的紧密连接,均促进了大区经济的稳步发展。这也使得大区的生产体系具备了充分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企业不仅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瞬间万变的生产需求,也能适应在经济衰退形势下的生存。
据统计,马尔凯登记在册的企业总计超过17.8万个,与大区居民总数的比例为1:8。而大区出产商品销往世界各地,超过110亿欧元。规模虽小,但这些中小企业的历史悠久,并由于长期专注于一个细分市场上而具备了一定的名气。所谓“一区一业”,马尔凯的各区1更代表着经济最基本的因素。由于产业的轻工业性质和灵活性,马尔凯极力倡导社会区域性结构的平衡,以促成工业单一产品的生产区。即企业按照所从事的行业及其相关活动进行区域分布,各个区域间分工协作,彼此带动,从而使大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