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思维的本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范文1
而半个月前,记者本人刚刚在同一家书店以29元的标价购买了这本书。虽然明知网购价格便宜,但对于临时看好的书,记者总觉得先记住书名、再回家上网买不方便。然而,朋友及时快速的网购经历却表明,用当前的互联网思维进行日常消费同样快捷且来得真实。
小米手机没有实体销售店,却通过互联网直销集聚了大量忠实客户,并借此助力于手机的研发;黄太吉煎饼不做广告,却用微博、微信成功吸引10万粉丝促使生意红火;海尔利用互联网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平台,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收到了100多万台定制冰箱的订单……互联网思维正在无声无息地对企业及公民个人的生产和生活模式进行着重塑,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我这位朋友的话讲:“不以互联网思维思考这个时代,你就OUT了。”
何谓互联网思维
4月20日,中国互联网迎来了自己20岁的生日,奇虎360市场公关副总裁曲晓东说,如果把互联网思维定义为关于互联网的思考方式,那么中国互联网思维20年来则不断地在更新换代。但如何准确理解或定义互联网思维,网络上也存在着不小的争议。仔细阅读后,记者发现,争议主要来自“黄太吉”等营销案例。
“黄太吉”是一家卖煎饼果子的企业,他们没在传统媒体上做广告,却依靠微博、微信甚至陌陌等社交媒体大肆宣传自己“使用无矾手工油条而不用具有地沟油嫌疑的薄脆”的健康理念,在短时间内集聚了10多万粉丝,每天各店门前都会排起长队,还开通了开奔驰送货的业务。这家企业公开表示,要用互联网思维促传统营销模式转型。
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巡视员张新生表示,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应该从其意义、价值、市场、精神四个方面综合进行。“黄太吉”案例中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实际上只是其中的市场部分,是在市场上利用互联网平台并吸纳经济学理念形成的营销思路,不是互联网思维的全部。张新生认为,认识互联网思维还必须考虑互联网的“DNA”,即以用户为中心、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感知、不断创新。“互联网思维概括起来有五个词,开放、共享、服务、互赢、创新。”他说。
业内非常火爆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一书作者、和君集团高级咨询师赵大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黄太吉的火爆从产品和营销层面体现了互联网思维的作用,但仅仅是互联网思维对生产模式重塑的一个方面”。
互联网思维如何重塑生产模式
赵大伟表示,企业与用户的关系是业务层面,企业与员工是组织层面,企业与企业是战略和商业逻辑层面。黄太吉等案例,以用户为中心关注产品体验,是关于产品和营销的改变,是互联网思维对其业务层面的重塑,但没有上升到组织和战略层面。
“互联网思维对生产模式的重塑是全方位的,但很多自媒体人因为对传统商业理解不透只能从营销角度来看,把这种重塑都归结到业务层面,但事实绝对不止如此。”赵大伟说。
赵大伟举了个例子,除了比较明显的利用互联网聚合用户这一业务层面的改变,互联网思维对小米和海尔生产模式的重塑就已经延伸到了组织和战略层面。在组织层面,小米实行三层扁平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海尔也是,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从改变从金字塔架构开始,把8万多人划分成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
在战略层面,小米聚集的大量用户成为其研发团队成员,按用户需要生产产品,仅用了3年时间,市值估值就达到了100多亿美元。海尔同样将用户需求出来,吸引大量科研资源上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
赵大伟认为,互联网思维对生产模式的重构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播层面的互联网化,比如利用社交网络口碑传播;第二个阶段是渠道层面的互联网化,即依靠电商在网上卖东西;第三个阶段是供应链互联网化,即以用户的需求倒逼企业产品的研发和设计;第四个阶段是经营逻辑的互联网化,即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价值链,涉及金字塔能否变成扁平模式,领导拍板能不能变成用户导向等等。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转型,一定是走完这四个阶段,才算被互联网思维彻底重塑了生产模式。但遗憾的是,我国很多企业目前的探索仅停留在第一和第二阶段。”赵大伟说。
何以重塑:究竟谁改变了谁
海尔、小米、黄太吉等企业的例子已经鲜活地展示了我国生产模式正在被互联网思维重塑的现实,但一个疑问也随之而来,互联网作为一种虚拟介质为什么可以有这么巨大的能量来重塑生产模式?究竟是谁改变了谁?
回到记者朋友用微信扫一扫、进而在网上买书的故事,记者原本认为,是互联网的这些功能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但朋友则反问:“难道便宜、快捷的购物不是消费者需要的吗?”接受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及专家均表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在于用户,互联网思维得以重塑生产模式的根源在于用户的需求通过互联网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模式。
赵大伟指出,原来企业的品牌附加价值都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利益分配层层剥皮。比如原来海尔至少有50%的利润放到了渠道环节,但消费者无法了解这些,也不能了解其他人对产品的评价。“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真正实现了去中介化和去中心化。”融360公司CEO叶大清这样说。
赵大伟认为,在以前,用户的意见或建议很难反馈,现在只要发条微博,其他人就会看到,特别是一些大V,其影响更大。比如俞敏洪吐槽东航,罗永浩吐槽西门子,被吐槽的企业都出现了业绩下滑。用户权利大大提高,企业不得不与用户认真对话。现在不少企业都在逐步去掉中间商,通过互联网与客户直接接触,客户的需求直接成为企业生产的依据,这其实是用户在改变企业。
一个行业的消失还是一种生产力的崛起
赵大伟认为,互联网是基础设施而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企业被称为互联网企业的原因是其所在行业较早地被互联网化,比如网易最早是一个互联网化的游戏公司,而京东、一号店则是互联网化的零售企业。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将是某种程度上的互联网企业。
张新生表示,互联网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力,它将与各个生产行业融合发展。例如,城市发展需要互联网的支撑,而互联网发展也会需要城市发展扩大空间。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范文2
要想彻底弄明白一件事,必须要抓住它的本质,而不是在表象绕来绕去,人云亦云。什么是本质,就是离开它这件事就玩不转。什么是表象,就是它的存在会让事情转的更快。
其实万法归宗,任何事只要你抓住了本质,你就抓住了核心,你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那么“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连接。互联网连接一切可连接的人或物,彻底改变了信息流通的方式,消除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实现零距离的自由连接。
我们从B AT布局来彻底看清互联网:百度从人与信息的连接转型到人与服务的连接;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城实现了人与商品的连接;腾讯的宗旨就是连接一切,马化腾语:“腾讯专注做互联网的连接器”;58同城、大众点评、滴滴快车等企业连接的是人与服务;小米等类型企业则实现了人与智能设备的连接……因此,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只是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连接。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社会就是由人和人组成的。人和人之间最根本是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一切运作的根本。互联网的出现,无疑大大地提高了连接的效率,速度和范围。
在互联网时代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要的变化?世界水平化,用户个性化,组织去中心化。面对个性化的用户,如何让用户来选择,实现与用户的强连接是我们要思考的。工业时代连接的是产品和功能;互联网时代加入了很多趣味和情感。
未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唯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与外界连接的速度、广度和强度,也就是所谓的三度修炼。舍此无他耳,那么作为个体的我就要思考,既然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那么怎样才能确保自已屹立潮头竞风流呢?我通过什么方式与外界建立连接呢?我的产品和服务与外界连接的粘度如何?是不是需要通过混各种圈子和论坛来与外界建立连接?如何与外界建立强链接?我们看看小米的成长轨迹,小米从一开始就是在构建顾客社区,而不是卖产品或建平台。而这个社区是从100个人开始的,4年之间,从100人到6300万人,从小米网、到同城会、到小米之家,米粉线下社区与活动策划:2011年9月-2013年10月,小米官方统计的活动469次、事件58次,平均每月21次营销活动!利用互联网直接与用户建立连接,跨越经销商、分销商。
搞清楚了这个,就不难理解我们经常听到的“产品是入口”、“场景营销”、“共享经济”、“社群营销”这些词汇。即为了最广大的用户,我们要实现最密切全方位的连接。”
那么连接有什么影响呢?
1、互联网的内在结构决定了去众中心化。网站互联网结构里面,是没有中心点的。那么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呢?如张瑞敏提到:扁平化、平台化。对组织结构提出了必然的要求。
去中心化反映在商业模式上:众筹、众包、众贷、人人教育……等模式都出现了,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中心。
2、社区化
即不管身处天南海北,大家只要志同道合,都可以建立社群进行连接。
3、数据化。不多说。
二、中小企业互联网+落地方法论
互联网+包括哪些内容?有三方面:
1、互联网+政务,即智慧城市和政务电子化。通俗地说,就是原来需要去政府办的事情,未来都可以在网上进行。
2、互联网+行业研究,实现产业互联网化。
3、互联网+企业。在企业,无非是人和事。那么就存在:人的互联网和事的互联网化。人的互联网化就是互联网思维,而行为的互联网化就是在线互动等方式。在线就是指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关键流程要在线;互动指的就是与用户互动;还有联网。
方法就是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模式。可以用于企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从战略到管理、从生产到管理、从组织到营销、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等……
具体来说:
1.0:优术,即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是工具。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关键业务流程要上线。
2.0:明道。即互联网精神:“平等、开发、协助、分享”。我们要用互联网精神去净化企业的管理体系。互联网思维不仅是工具,它真正的冲击力是对商业生态的颠覆,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对组织结构的挑战,对企业管理的冲击和对内部营销的重购。
3.0:取势。用互联网模式重构商业价值链。我曾提出过互联网六大商业模式:免费、社区、长尾、跨界、平台、O2O。我们可以用这些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重构商业价值链。
我上述提出的“互联网+”方法论,是在至少研究了国内二十位大佬对互联网的理解、思考、探索之后提出的。举例来说,阿里参谋长曾经说过:“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可以有四类事情可以做,一是现有体系竞争力建设,二是用互联网工具改进业务流程,三是用互联网精神进行自我革命,四是重新按互联网模式建立新业务。”
社会有一种看法,认为互联网思维只是把把爆款、产品做好就可以了,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作为企业,把产品做好是你的本分。商业和企业最核心的特征是诚信。作为一个企业你就应该给社会提供一个好的产品。好产品已是标配,产品最多是个入口。产品做得再好也只能说你有这方面的优势。而互联网时代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取势,即要和用户建立强连接。
因此,互联网+不仅是技术层面,而是思维层面和商业模式层面的,把握了这三个方面,你就等于把握了互联网的本质。至少做个互联网网站、APP之类,那只能是说明你在技术上实现了+互联网。
我们再谈谈互联网的冲击力。
2010年前,中国的商业主角是传统企业。2010之后,传统企业增长速度放慢,互联网企业开始一路猛进。到了2014年,我们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我们传统三驾马车:联想、海尔、万科,全部市值达六百亿美金市值,而成立才四五年的BAT,全部市值达到了六千亿美金。也就是说互联网企业只用了传统企业一半的时间取到了十倍的市值,两者在财富创造效率方面整整相差了二十倍。
再看胡润排行榜,2014前,七十大富豪有一半来自房地产;2014年之后,有一半富豪来自互联网。同时我们可以看看小米,短短四年发展,市场估值达450亿美元(对450亿的理解,大家可能觉得还比较抽象,实际上这相当于三个联想集团)。很多大佬包括柳传志,马云,都认为,小米的营销很厉害。不可否认,小米在营销方面确实做得很厉害。但是手机行业已成国内外的红海,难道仅仅靠营销这种战术层面的成功就能做到这一点吗?
雷军自己也说过,小米的成功不是靠营销,而是把互联网不是当成一个方法,而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思想,即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模式。
时下还有一些人把互联网转型的焦点,都放到电商上。如微商、开个淘宝店,做个APP,因为很多企业都供过于求,很多东西都卖不出去,销售乏力,这样做也为了扩大销量和拓展销售渠道。如果把互联网比做一个棋局的话,电商只是其中棋的一部分,我们还有研发、生产、战略和组织等多方面。雷军语:战略转型不仅仅只是电商化。电商确实提高了渠道效益。便更为重要的是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而不只是把产品放到互联网上。互联网精神的八个字:“平等、开放、协作、分享”需要仔细体会。你和用户是否平等?你的生态商业价值链是否是和谐的协作关系?你是否足够开放?你的用户是否愿意把你的产品和服务分享给更多的人?
三、关于互联网思维
关于互联网思维,雷军的七字法则——“专注,极致,口碑快”,已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
我理解的互联网思维也是七个字“搭台,架桥,玩社区”。
对于企业而言,第一我搭台,你唱戏,把主导权交给用户,演什么内容,怎么演由用户决定。第二架桥,为大家架起用户与用户之间互动交流的桥梁,像红娘一样为天南海北的有缘人牵线搭桥。第三玩社区,用社区的方式把大家组织起来,一群人,一条心,做一件事,能成否?何况一群有相同价值取向,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聚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如吴晓波所言,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也算是对生命的一个交代。在互联网+时代,好产品是标配,产品顶多就是个媒介,社区才是核心,至于商业那只是顺其自然的结果,毕竟这帮人在一起总要衣、食、住、行吧。管理泰斗包政老师也说,大家在一起,守望相助,荣辱与共。虽然天若有情天亦老,但毕竟有情人终成眷属。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范文3
讲到情怀,互联网刚发展的时候,那是刚起家现在的互联网大佬们哪个没有互联网情怀呢?没有这份情怀能有现在的TABLE与搜狐、新浪、网易等门户?大佬们不忆往昔的时刻不会讲到情怀,但是现在情怀这个词已经与互联网思维一样成为嘉宾们的随口之谈。马佳佳成名以后,面对媒体会提到情怀;小米4会的时候,雷布斯也谈到了情怀;如果没有情怀,不知道锤子会有多么黯然。
都在谈情怀,到底什么是情怀呢?
情怀带有互联网思维痕迹
情怀可以理解为心情与情感,延伸一下可以解释为对待某个领域或者爱好的感情,某个人具有某个领域的情怀,并不意味着他是成功的。没成功可以用情怀表述,这可以理解为持之以恒的动力或者一种自嘲式的励志;成功者也可以情怀来表述,正是坚持某种情怀才能成功。由此,情怀是中性的,谁都可以拥有。
情怀本用于表达人们的心情与胸怀,但是发展到互联网阶段,貌似就有些不同了。周鸿祎说“以前是先做事再说情怀,现在则是先讲情怀再做事”。这样做的结果是无论事情是否能成,反正先以情怀来示人,让人能感觉这是一个能做事的人或者企业,颇具营销的味道,以此有人称之为情怀营销,这不足为过,因为情怀营销带有明显的互联网思维痕迹。
这主要表现在情怀是说给粉丝听的,一般人对情怀并不买单,但是粉丝不同,粉丝们把情怀当作产品的内涵,他们认为具备情怀的产品是有人文意识的,或者说具备情怀的产品是活的并且有性格的。所以当初小米手机的质量再被诟病也能包容,锤子手机的双玻璃破裂还能包容,而无论马佳佳的项目成功与否,创投界一直认为马佳佳本人是可投的,这就是结合了互联网思维的情怀逻辑。
情怀与做事应该哪个在先?
在互联网情怀这个点上,当前圈内普遍讨论的是应该先有情怀还是先做事。情怀是一个人必须的,这种几乎等同于的理想的概念化胸襟似乎是一种催生剂,能够让人树立起伟大的目标,然后向这个目标奋进。至于最后能否成功,似乎就是另外一种说辞了,自古至今人们都会把成功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这几个要素,那么不具备成功要素的情怀自然是不容易成功的,却正是这种“明知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伟哥把这个归结为创业者的情怀,曹操是这样,诸葛亮是这样,光绪帝也是这样,至于罗胖和雷布斯,还得看以后,尤其是如今化身工匠的雷布斯,已经回归到了产品本质,这真有些难说。
搞出一个产品之后再说胸怀,就是另一种概念了。须知成功者的胸怀与创业者的胸怀是不同的,成功者的胸怀是在远大理想之上的,有“九天揽月九州捉鳖”之势。创业者则还在“屡败”与“屡战”这两个行为之间循环的阶段,能够保证项目存活就是一种胜利,完全是实干家的胸怀,长远目标会有但无法顾及太多,更多心思放在产品是否成功或者资金是否充足上,甚至于某个用户的反应足以令其敏感到难以入眠。
互联网情怀与互联网思维相辅相成
移动互联网兴起以后,人们接触互联网越来越容易,对互联网的理解也越来越深,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正在被不断的透析。早期互联网企业们可以用互联网思维来武装自己,而眼下越来越多商家的产品都开始用互联网思维来包装,一些产品则开始追求标新立异。因为互联网思维就那么几点,一种互联网文化能够存在3年以上已经算是奇葩,因此这个时段需要另一种不同的声音来代替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情怀算是应运而生。
虽然是脱胎于互联网思维,却又与互联网思维不同,因为情怀更强调精神意识,如果说互联网思维是方法论,互联网情则是意识指导。也就如军长与政委的关系,军长运用各种战术与战略策划作战方案,政委则是在精神上不断的鼓舞士兵的斗志,所谓“一鼓作战”也是这个道理。伟哥的看法是,虽然情怀的出现是互联网思维的迭代,却仍旧少不了后者的支持,若把互联网情怀看作精神口号,如何聚众,如何让众人按意愿所为,就需要通过互联网思维来完成,两者可谓相辅相成。
互联网产品与互联网情怀的关系
再说互联网产品与互联网情怀的关系,大家可能也有意识,某个产品具备了互联网情怀以后,即便是与其他商家一样在做同样的事情也能得到包容与理解,譬如业界公认的锤子和小米都是在抄袭苹果,但是因为具备情怀,做出来的产品就就与苹果有明显的不同,即使他们的产品越来越像苹果。
又何止是这两个具备情怀的手机品牌是在抄袭,哪个领域不是刮起一阵时尚风以后都开始跟风?时尚界不用多说,互联网前些年大谈特谈的SEO,近两年都在谈互联网思维,再到现在的O2O模式,这与手机界的手机加了一块儿钢板或者CPU采用高通8核没有太大区别。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范文4
>>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中国的互联网缺什么 “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府决策的三个关键问题 互联网,+什么? 互联网的“政治化” 互联网化的智能家电 客服中心的互联网化 IT架构的“互联网化” 传统品牌的互联网化 什么是好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是娱乐型的 互联网是用来做什么的 互联网金融改变的是什么? 造作:互联网+的家具长什么样 未来的互联网会是什么样? 什么才是最好的 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关键密码 互联网思维都是“扯淡”玩好产品才是关键 移动互联下被互联网化的组织 医疗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医疗,谁会胜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什么才是“互联网化”的关键问题 什么才是“互联网化”的关键问题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鹏")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互联网的本质其实就是两个字——“连接”。
在中国,传统行业的“互联网焦虑”,今年已经到相当极端的状态。“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我们该如何互联网化?”是最被关心的话题。很多“盲人摸象”式的局部现象放大化,误导了不少企业对互联网化的理解:开个网店、弄个公众号就觉得安心了的“形式主义的互联网转型”更是普遍存在,这实在是让人感到无奈。
我悲观地认为,绝大多数的“传统企业”完成互联网化转型的成功率低的令人绝望。毕竟在人类商业历史上,能跨越“大时代”的基业长青企业原本就少的可怜,这个规律是残酷而现实的。
而且,有时候“希望”比绝望还可怕,因为人们会因为希望而忽视一些更合理的选择——比如看清不可逆转的趋势,进而敢于从根本上否定自己的业务,通过资本、资源的存量优势、选择全新的方向去彻底转换业务和商业模式。企业需要这个时候做出战略性的选择。而这个选择的背后是,看透互联网本质与自身业务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的本质其实就是两个字——“连接”。其过去30年天翻地覆的影响力就是因为互联网更高的连接效率和连接了更多的人、财、物,进而让整个世界的商业规则都发生了转变。
而传统企业要看清自己是不是走在真正“互联网化”的路上,首先需要问自己3个与“连接”相关的关键问题:
第一,你能否有机会拥有足够多的用户量来形成垄断性连接资源?
“足够多”的定义至少是在专业领域垄断性的数量;而用户与消费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会反复与企业发生关联并可以持续地为企业创造收益。实际上,互联网上的百度、阿里、腾讯等就是典型的通过自己的产品拥有足够大用户量的企业,通过这些用户,他们不仅仅自己可以连接用户获得价值,还可以把用户连接到其他人的服务上去分享价值。有道是“一力降十慧”——用户量是未来世界的最核心资源,是最有意义但也最难以获得的优势,为了这个资产,即便采用牺牲直接利润甚至采用免费的模式来获得用户都是值得的。在这一点上,很多传统企业都忽视了小米的核心价值不是手机出货量而是其强大的用户黏性和后向收益潜力。
第二,你是否能够拥有足够低成本高效率的手段来连接用户?
如果你不具备第一条的能力,那么就需要看你自己是否有在不拥有垄断级别的用户量优势的形势下,是不是可以通过更有效率的手段来连接自己的用户,进而降低对掌握第一条的巨头们的依赖。比如美团这样的企业,如果不通过手机客户端和电影票等手段建立属于自己的用户连接能力,最终绝不会产生太大的独立价值。而实际上,我们很快会看到很多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转型,如果没有品牌和用户连接能力的支撑,仅仅是靠购买流量来卖东西,这根本不是“互联网化”而是渠道形式的进阶。那些现在看起来低的成本和所谓模式先进性,最终也会因为流量成本上升而烟消云散。
第三,你是否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变成完全数字化的?让自己在“连接”用户的时候就能直接完成销售和服务,而不依赖其他的物理通道和现实资源?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范文5
无论是愈来愈火的股权众筹还是浪潮之巅的互联网金融都是“互联网+金融”的结合产物,互联网已经成为金融行业转型升级的引擎,还在寻找技术达人么?
6月14日,Codefollow创始人许光运,应才俊堂邀请进行了主题为“互联网+时代,如何把握创业先机”的干货分享。活动吸引了来自金融及互联网行业众多精英齐聚一堂。
以下是部分许总分享干货的整理记录:
1.互联网是什么?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连接,互联网发展的第一阶段是简单被动的单向连接及第二阶段平行非平行连接;第三阶段是线上主动连接用户,例如:SEO;而互联网第四阶段也就是目前阶段,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连接方式,本质还是连接,小米口碑营销的实质正是线上线下结合的连接。O2O,补贴送钱等本质解决的还是连接的问题,互联网企业本质上解决的是连接的成本问题,
2.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企业的本质区别,传统行业更务实一些,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企业相比竞争相对不够充分,传统行业是基于资源为本质进行的布局,包括运作生产,沟通交流包括利益分配等,互联网相对其他行业竞争比较充分,更多的是以竞争思维作为思考的原点,互联网因门槛比较低,所以竞争比较充分,比较嗜血,这也是互联网行业频频杀出“门外的野蛮人”的原因。传统企业转入互联网思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以资源为核心思维方式转换为以竞争为原点的思维方式,
3.互联网+的感想和本质
互联网里面的+有一些比较讨巧的方式,比如说一些基础行业,例如:金融,教育等,首先这些行业基础服务,在需求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互联网+
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信息对称的问题,一个方向能不能做最主要的是你所做的方式和目前存在的方式有没有先进性,有什么不一样,而且这个不一样用户是不是很关心的,能不能解决用户的核心问题,如果这种方式用户不关心其实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包括我们所拥有的所有资源,是不是能够对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有帮助,在没有帮助的前提下来谈这些资源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第二是规模化和标准化,没有规模化的行业是做不大的,没有标准化就带来不了规模化的效应,例如服装定制,每个人一套不一样的服装这对企业来说成本是非常高的,互联网最本质的是解决成本低的问题,为什么最大的电商网站是在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中国可以压缩中间的利润成本比较多,阿里巴巴并不比亚马逊先进,无论是产品,运营,技术各个方面,最主要的是选择了中国这个市场,标准化的含义就是不需要过多的向用户解释他能得到什么,只要他购买你的产品,他就知道他能获得的服务是什么,而且每个人获得的服务是一样的
第三是服务的便利性。互联网+的含义是用户获得你的产品的方式更简单,现在用户在线上做出决策的时间只有两三秒,服务的便利性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用户做决策的时间非常短,所以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快的让用户知道你的产品到底好在哪?
第四是口碑及口碑的塑造,在中国,品牌的意识的出现也就一二十年,大家经常会关注产品的材质怎么样,同时大家都很清楚,奢侈品品牌的溢价是非常高的,大家根本不会去关心奢侈品的材质是什么,有一次在朋友圈看见有人说小米的性价比高,小米的人直接回:你骂谁呢?他想塑造的不是说我的手机性价比高,而是比较有逼格,这样既有逼格性价比又高的产品你是不是一定会买,如果大家仅仅是记住小米的性价比高,那小米一定是一个失败的公司,其实小米有太多的东西都是在塑造他的品牌,在互联网+的行业里,你有更多的方式去做你自己的品牌的塑造,所以大家在做产品的时候需要更多的花点心思去做品牌的塑造,
第五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可以不靠某个方式赚钱,比如小米手机,可能他不只靠卖手机赚钱,他创新了很多其他的商业模式来赚钱,
互联网+的本质
大家普遍的方式是认为在互联网领域人跟钱很重要,其实在我看来,钱那部分是可以砍掉的,根本就没有钱什么事情,人一定是很重要的,其实还是两点,人和方向,做投资的人都很清楚,他们看的是趋势,为什么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其实就是方向,假如你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里面,那么你也会水涨船高,哪怕你做很一般你也会增长很快,对于一个团队来说,人和方向是最重要的,人很牛逼,方向又好,在目前这种社会大环境下,钱其实不是什么问题,很多创业公司说自己不缺钱,基本上他死的概率会非常高,起码会比缺钱的公司高很多,其实一家公司成功的核心原因是我解决这些问题的模式及良性循环的能力比较强,而不是说我有一堆资源,资源用完了,团队本身没有成长,这样的公司是很容易死掉的,
互联网+的化学反应
1.互联网压缩了很多中间的成本,服务了老百姓。
2.老百姓对社会的很多方面其实都是不满意的,例如:环境,饮食,银行,假如互联网能够去颠覆这些东西的时候,那一定是给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或者说是比现有的模式和产品稍微好一点点,或者有颠覆性的创新,这样用户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一定会选择你。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把用户想象的足够聪明,不是用户想要的,没有给用户带来好处的用户是一定不会买账的,千万不要掩耳盗铃以差不多或者也许的心态去做产品,当然在品牌宣传或者运营的时候可以和用户去谈情怀,在做产品的时候谈情怀用户是会一脚把你踢掉的,
3.用户的需求层次感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首先要满足用户的强需求,再考虑第二第三需求,有时候用户表达他需要的需求都不一定是真需求,这类称为需求陷阱,比如有人说我做一个产品能够减少抽烟人士的健康危害,问抽烟的人用不用,这人肯定会说一定用,不用就是脑子有问题,人家的产品能够减少我抽烟的危害,我肯定是会说用的,但产品做出来后这个抽烟的人是不一定会买账的,因为假如我特别关心抽烟危害健康我就不会抽烟了,因为抽烟能够解决我提神,工作更有效率的问题,这种优先级是更高的,假如有一天抽烟得癌症的话,这个时候有人告诉我说他做出来一个产品能够治好我的病,这样的产品我是肯定是会用的,
其实我们在产品定位的时候还要考虑的是我们的产品是不是在风口,这个需求是不是真需求,很多方向是有创业窗口期的,因为在一个方向上基本上能够成功的公司最多也就两三家,在中国技术,产品,运营,都不是门槛,其实就一个门槛,那就是先发优势,晚了的话成本会比较高,会有学习的成本,成长速度的成本,资源的成本,等等,
互联网势来了
从整个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来说,互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移动化的发展,这种势头的最大好处是我们获取资金的便利性更强了,还有整个社会对互联网的认同越来越强了,再有一个整个社会对互联网的需求也越来越强了,最后一个就是在互联网行业,凡是能够被总结出经验的东西基本上已经过时了,我们再来看的时候当做知识储备就可以了,一般一种好的方式第一第二个人来用效果会很好,第三第四效果一般,第五第六个人用就基本没效果了,一般情况下至少到第三第四个人用的时候才能够被总结出理论,所以说能够被总结出理论的东西我们再去用的时候基本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所以能够被总结出理论的东西作为知识的沉淀是可以的,但作为行动的准则是有问题的,
互联网+的陷阱
第一种陷阱是很多人说互联网+只是一种营销渠道,这种是十年前的认知了,现在互联网+甚至是可以颠覆你的商业模式,
第二种陷阱是需求问题,比如说很多人说我手机有发烫问题,假如有人说我能提供一款不发烫的手机用户会不会买单呢,他肯定会说我会买的的,但实际呢,苹果手机也有发烫问题,照样很多人买,他可能也会天天抱怨,这说明用户天天抱怨的需求也不一定是用户的强需求,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范文6
周鸿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8月
本书以一线亲历者的视野和实践感悟为基点,站在时代最前沿,追根溯源谈互联网方法论,告诉你在变革大潮来袭之时,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思维迎接已然到来、不可回避的新时代趋势及课题。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在《周鸿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中,360创始人周鸿毫无保留地用其观察思考以及亲身经历的诸多案例向读者解释了互联网思维的原理以及实践经验。
近期多次强调互联网思维对公共管理和媒体领域的可借鉴价值,与此同时,当下企业的互联网转型焦虑和创业难题都聚焦于互联网思维。很显然,社会的整体思潮是互联网思维风靡的基础土壤。“在互联网时代,你需要一点互联网思维,但不是那个越来越成为玄学的互联网思维,而是一个回归常识的互联网方法论”。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其实并不神秘,基于互联网的用户边际成本接近0的特点,不受物理空间限制的互联网可以聚集出传统行业难以想象的用户数,而这种聚集带来的巨大基数,使得低付费率、低客单价的商业模式也可以成立。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透明性,试图利用传统商业模式中的信息差盈利变得越来越困难,用户面对大量的同质化选择,此时“以用户为中心”变得尤其重要。周鸿反复强调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等于盈利模式,商业模式包括更广意义上的获取用户的方式,产品的核心价值,产品的盈利方式等,而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本身只有广告、线上销售和增值服务三种。很多新兴企业喜欢宣称自己有“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但一段时间之后,能活下去的企业仍然躲不过这个行业的普遍规律。纵观全书,“用户价值”被反复强调,再好的模式也无法解决用户需要使用的“产品”问题。没有面向用户价值的产品思考,就没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