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货膨胀的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货膨胀的对策范文1
【关键词】通货膨胀;企业理财;筹资
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通货膨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影响渐渐变得突出起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通货膨胀对企业理财带来的变化。通货膨胀的持续,从宏观角度来说会使国民收入超分配,货币贬值严重,从微观角度来说对企业也会产生严重后果。如果通货膨胀是持续而居高不下的,那么它将会严重地干扰着企业正常的资金需求,给企业理财带来一系列问题。
一、通货膨胀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一)通胀对筹资管理的影响
通货膨胀引起资金占用增加,扩大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的经营过程,以物资购进为起点,通货膨胀会导致这些物资价格上涨,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才能维持生产的正常进行,从而加大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通货膨胀引起利率上升,加大了企业的融资资金成本。利率(K)是由纯利率(K。)、风险报酬率(ID)和通货膨胀贴水(IP)三部分构成的,即K=K。+ID+IP,因此,在通货膨胀期间,利率会随通货膨胀率的提高而提高;通货膨胀幅度越大,通货膨胀的贴水就越高;同时,企业因筹资难度增加和经营风险加大,一般会要求获得更高的风险报酬率,这就进一步推高利率水平。如此循环下去,势必造成资金成本逐步攀升。
(二)通胀对投资管理的影响
企业把资金投放到内部生产经营所需要的长期资产上,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因为资金的保值增值最终要在资金的运用中实现,所以长期投资一旦决策失误,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长期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在通货膨胀期间,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否则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通货膨胀也容易导致成本补偿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企业再生产经营能力的维持。在我国,固定资产大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日,在固定资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如果仍按原始价值计提折旧,当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期满报废重购时,计提的折旧准备金按现行价格构建固定资产,则远不敷用,即仅能保持原有的货币资本,而不能保持其实物资本,从而使企业的资本和生产能力受到损失,导致企业持续再生产的能力降低。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虽然未来的收益将因通货膨胀而增加,但是各年的折旧费却是一个固定值。因此,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额将因通货膨胀而增加,从而使税后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降低。通货膨胀率越高,税后内部收益率的名义值越大,实际值越小。
(三)通胀对运营资金管理的影响
通货膨胀引起资金供应紧张,增加企业筹资困难。国家调控通货膨胀往往采取紧缩的金融政策和控制投资规模和货币发行量,造成社会资金短缺。这使的靠国家贷款货币性资金不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在通货膨胀下,投机利润大大高于正常生产利润,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囤积商品、购买外汇、乱集资、高利贷等投机活动,使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大幅度减少。另外,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会因物价上涨而丧失原有购买力的一部分,造成购买力损失,而持有实物资产或非货币性债权往往会获得持有资产收益;同理,持有非货币性债务一般会产生持有损失,而持有货币性债务往往会获得购买力利益。因此,资金流动环节增加,企业理财难度加大。
(四)通胀对利润管理的影响
通货膨胀引起企业利润虚增,造成资金流失。在我国投资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是主要原因,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固定资产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尤为明显,而企业会计在核算利润时必须采用历史成本的会计模式。历史成本偏低导致企业利润虚增,实际上企业资金在上交所得税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时一部分流失。加上企业当前计提折旧年限大部分仍偏长,这样企业计提的折旧资金远不足以重新购置更大的生产能力或相同生产能力的机器设备。
如果按历史成本为基础提供财务报表,由于一般物价水平上涨,使货币的购买力下跌,从而影响财务报告所有项目的计量的真实性。由于会计报告的扭曲,会使企业主管人员对企业经营成果做出错误的评价,在收益分配方面做出不合理的或过多的分配,并且在按虚增的收益计算纳税额时,会使企业负担过多的纳税义务,给企业未来的经营带来严重影响;同时,扭曲的财务报表很可能使表现出来的企业财务状况与实际不符,从而影响企业的举债能力。
二、通货膨胀下企业理财的对策
(一)筹资管理的对策
在通货膨胀时期,利率的提高一般均滞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使实际利率下降。这时,企业若适当增加借入资金,降低实收资本比例,则可以使企业获得贬值的货币偿付债务的效益,减少通货膨胀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针对这种环境做出科学合理的理财应变,采取合理有效的理财方法和程序:
1.发行债券融资时采用浮动利率。一般而言,债券利息在债券的发行年限内应保持固定,这对发行债券的企业和投资者都十分方便。但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固定利息债券往往会使投资人的实际利率非常低,甚至为负数。如果这时还采用固定利率,便很难引起投资者的兴趣,使企业达不到融资的目的。而采用浮动利率来发行债券,债券利息随物价变化而变化,这种债券类似于保值储蓄,使投资者不至于因通货膨胀而遭受损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投资者购买债券,使企业筹资成功。
2.利用股票筹资时采用高股利政策。一般而言,在通货膨胀时,有价证券的价格都普遍下跌,投资者对股票投资并不感兴趣。在高度通货膨胀时,企业可以等同于物价上涨指数来增加股利的发放数额。使用这种较高股利政策的股票筹资,是为了保证股东的实际报酬不致降低,保证企业普通股股票的市场价格,唤起投资者对股票的兴趣,从而使企业新股票顺利发行,筹集到预期的资金。
3.改变自有资金和负债资金结构。在通货膨胀时,虽然利息率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有时利率上涨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从而造成实际利息率下降,个别年份甚至成负利息率。这时企业若采用借款方式筹措资金,则对企业十分有利,所以在通货膨胀较高时,企业应改变传统的资金结构,增加负债资金的比例,扩大财务杠杆的作用。
(二)投资管理的对策
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金额大,对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长期性的影响,因而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加明显。所以,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应对用于评价投资方案经济效益的指标进行分析和调整,以保证投资决策的准确无误,即评价投资方案的经济效益时,要根据通货膨胀对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量的不同影响程度,对销售收入、材料费用、人工成本、管理费用、所得税支出、原始投资、垫支的营运资金、设备残值等进行分析和相应调整后,评价各投资方案的经济效益,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三)运营资金管理的对策
通货膨胀会使资金成本升高,这就要求企业节约使用营运资金,提高营运资金的使用效果:
1.对货币性资金管理采用净债务人法,尽量避免货币性资产贬值而遭受的购买力损失。近年来,西方财务学者认为,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只要企业保持净债务人地位,就可以从中获益。因为,在通货膨胀时,持有货币性资产会因购买力下降而遭受损失,相反持有货币性负债则会因购买力下降而获得利益,企业保持净债务人地位,即货币性资产小于货币性负债时,企业从货币性负债上获得的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收益,会超过货币性资产购买力下降而遭受的损失,补偿货币性资产发生的购买力损失,这样便可获得购买力净收益。
2.对实物性资金管理采用超额储备法,尽可能地赚取实物资产的持有资产收益。营运资金管理中所说的实物资金,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资产的估价具有不断升值的特点,因而,适当地增加存货会获取一定的持有资产收益。增加存货,可以保证企业生产、销售的需要,实现均衡生产,防止发生意外,从而使企业经营更具有弹性,但也会因此增加储存成本。
(四)利润管理的对策
在通货膨胀下,传统会计核算的结果具有两大弊端:低估资产存量,高估经营成果,这反过来就证明了通货膨胀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性。
1.采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它采用固定于某时点或某时期货币购买力水平的货币单位作为统一的会计计量单位,即按一般物价指数来调整会计报表中各项数值,以消除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影响,从而得到按期末货币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备选的一般物价指数有国民生产总值平减因子、消费物价指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等。在这一会计模式下,日常的会计处理基本上与历史成本会计相同,其特殊工作就是在传统财务报表基础上进行加工,编制出经一般物价指数调整后的财务报表。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在于改变了会计计量单位,将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服从于各历史时间的名义货币单位改变为统一于期末的不变币值货币单位。
2.采用现时成本会计,即以资产在报告期的现时成本(或重置成本)价值作为计价基础。和历史成本会计比较,它改变了资产计量和收益确定的基础,这种变化要通过日常会计核算来加以体现,因此现时成本会计并不是对历史成本会计核算结果的简单调整,而是具有一套完整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现时成本会计的工作主要是先以现时成本反映报告期末资产与负债价值,并以各项业务发生时的现时出售价格和现时重置成本分别计算当期收入和成本费用,通过配比计算出当期营业收益;然后再计算当期持有资产收益,即由于持有资产(非货币性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动而使资产现时价值得以增加的价值;最后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编制现时成本会计财务报表。
现时成本会计的优点在于按照比较现实的计价基础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克服了原来现时收入与历史成本费用配比的不合理性,所计算的营业收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当期经营成果。同时通过计算持有资产收益,为反映资本消蚀状况,使资本得以保持提供了数据资料。从方法上看,现时成本会计尽管否定了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但仍保留了以成本计价的传统,其会计程序、遵循的原则、财务报表形式等都与原历史成本会计大体一致。
现时成本会计消除了物价变动对收益的影响,以期做出正确的收益分配决策,现时成本会计可以为理财人员制定理财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其中包括企业所拥有的各类资产的实际价值、企业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以及各季度或年度的实际净收益,为企业经济资源和收益的合理分配奠定一个可靠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不同部门、行业的企业之间的差异,可以归结出消除或降低通货膨胀影响的措施。具体说来,对于大型资本密集型企业,宜于采用现代市场法或重置成本法;对于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存货比重较大,适合使用后进先出法;对于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等大型金融企业,可以主要运用物价指数法和汇率调整法。总之,通货膨胀条件下的企业理财比任何时期都更加困难,这就需要企业经营者更加认真研究通货膨胀对企业理财的影响,更加有效地管理资金、投资与利润等。
参考文献:
[1]古继建.通货膨胀现状及其对投资影响探究[J].经济特区,2008(1):100-102.
[2]谢平等.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44-46.
[3]沈沁.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研究[J].知识经济,2010(13):70-80.
[4]何博.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存在问题和解决手段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8):89-90.
[5]孙力涛.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及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借鉴[J].价格月刊,2008(7):
152-154.
通货膨胀的对策范文2
关键字:通货膨胀;会计政策;选择
一、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分析
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分析,现行的会计制度要求并允许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法对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进行计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提供了保证。但是一旦出现通货膨胀,那么会计信息失真将不可避免,届时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以及贷款及其应计利息都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现行会计准则习惯于按照固定资产的购买成本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而在通货膨胀期间企业计提的折旧费将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程度,导致企业的折旧费低于应计的折旧费,使得企业的真实收益在财务报表中被高估,并承担较高的税赋。我国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取先进先出法或者加权平均法进行存货的计价,在通货膨胀期间,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对会计年度内的收益和税赋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存货计价,那么其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价值能够反应企业的真实价值,但是企业的收益将面临被高估的风险,如果企业采取加权平均法进行存货计价,那么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从财务报表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具有普遍的影响。通货膨胀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可以从货币性影响和非货币性影响两方面进行考虑,通常来说,当物价上涨时,企业持有货币性资产导致企业的购买力受到损失,持有货币性负债则会提升企业的购买力水平;在物价下降时,企业持有货币性资产能够使得企业的购买力上升,相反企业持有货币性负债将会导致购买力下降。所以,企业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直接到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将会丧失可比性和可信性。传统的利润表按照收入和费用配比的原则进行编制并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收入和费用配比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价的基础上的,在通货膨胀发生时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将导致成本和费用的低估以及利润和收益的高估。
二、通货膨胀下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笔者认为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可以选择坚持历史成本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进行会计计量,也可以采取通货膨胀会计核算模式来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影响。
(一)坚持历史成本进行会计核算时可以选择的方法
首先,企业针对存货核算可以采取后进先出法进行会计核算,这种核算方法要求企业运用实际成本进行存货成本的计量,并采用后进先出的方法进行成本结转,在通货膨胀条件下, 后进先出法能够保证企业近期发生的成本和收入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利润和收益的虚增,使得企业免于在通货膨胀模式下承担较高的税赋。处于减少税赋的目的,大部分企业在正常条件下会选择后进先出法,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尚不允许企业采取后进先出法进行存货成本核算,这是需要改善的地方。
其次,固定资产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可以采取加速折旧法进行折旧。现行的会计制度和准则要求企业在没有特殊条件的情况下要采取直线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如果按照物理性能确定的固定资产实际使用年限进行折旧很可能导致折旧难以涵盖由于物价上涨或者技术革新导致的成本上调,最终使得固定资产的更新面临严峻的困难。面对这种客观实际,笔者认为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应该允许企业采取加速折旧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在通货膨胀期间以减少或者推持企业所得税的方式加速企业的资本回收,保证企业在通货膨胀期间能够维持基本生产能力,使得固定资产的价值能够适应物价的上涨情况。
最后,企业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整体调整来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企业坚持采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那么企业可以选择在财务报表附注或者附表中进行补充说明,以使得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充分了解企业通货膨胀的影响,当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较大时,企业也可以选择在历史成本后以括号标明其重置成本的方式来调整财务报表。
(二)通货膨胀会计模式选择
上述通货膨胀条件下的会计处理方法未曾考虑到企业资产的真实性,甚至会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最终未能解决成本补偿不足的问题。按照政府公布的一般物价指数,采用通货膨胀会计模式换算、调整企业资产负债中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损益表中的销售收入和费用能够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总而言之,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具有广泛影响,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会计政策调整通货膨胀对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的影响,以使得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客观。
(三)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特色的物价变动会计政策选择体系
在充分分析我国企业实际状况的基础上,财务会计工作者和研究学者应该制定一个指标来确定企业是否需要提供通货膨胀会计信息,我国的专家认为通货膨胀低于5%的时候,通货膨胀对企业会计信息部具有严重的影响,对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也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如果在此基础上通货膨胀持续增长,那么企业的会计政策和财务信息处理都要加以防范和谨慎,当通货膨胀严重超过5%的时候,企业应该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中对报表进行补充说明,让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了解到通货膨胀对企业会计政策的影响。
会计政策制定者应该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采取不同的通货膨胀会计政策调整方法。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来确定适用范围,对大型企业需选择较为全面的模式修正会计信息的偏差,对小型企业则用适当的方法对会计数据加以补充说明,从而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效科.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冲击及其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
[2]李岩.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
通货膨胀的对策范文3
关键词: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制度;多元线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003-04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金融危机来临时,欧洲和美国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政策。根据当时的形势,中国政府宣布了“四万亿”投资计划,这些政策非常迅速地把经济从衰退中拉了出来。大量流动性注入市场后,随之而来的是对通货膨胀的担忧。随着经济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国可能成为国际通货膨胀的受体,也可能将本国的通货膨胀释放到国外[1]。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随时随地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货币的增长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增长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2]。数据显示,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推行,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平均增速为19.17%,见图1。
图1 2009年1月―2011年6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变化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查阅时间:2011/7/19)提供的数据编制
表4 2005年―2011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单位: 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查阅时间:2011/7/19)提供的数据编制
表5 2007年底―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资产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pbc.省略/,查阅时间:2011/7/19)提供的数据编制
(二)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国内流动性过剩
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我国为了保持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和促进就业,推出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受到货币乘数的影响,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将会使货币供给量增加大约12万亿[3]。数据显示,2009年1月―2011年6月,M2的平均增速为22.1%,信贷平均增速为17%。货币的大量发行势必会对通货膨胀造成巨大压力。
(三)国际商品市场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
近几年国际市场上原油、铁矿石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成倍上涨。2001年12月―2011年1月,能源价格指数上涨3.5倍多,原油现货价格上涨3.9倍。一方面,我国对能源的进口依存度较高,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会很快输入到国内,而原材料的大幅上涨会通过生产链和消费链传到下游产品,使价格上升;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泛滥,但是由于缺乏投资渠道,人们为了弥补货币的机会成本和获得超额利润,大肆炒作部分商品,使得原材料的价格进一步上涨,加剧通货膨胀。
(四)粮食价格上涨
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可用耕地的有限性导致粮食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更加紧张,而全球粮食库存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了粮食价格的上升。同时,发达国家为了应对能源价格的上涨,大量消耗玉米加工而成的乙醇燃料,这也大大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粮食价格的上涨还会通过生产链和消费链传导到蛋类和肉类,从而推动食品价格的全面上涨。
(五)劳动力成本上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也出现了结构性的紧缺,长三角和珠三角许多民营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用工荒的”的出现增加了务工人员的谈判议价能力。在粮食价格的上涨的背景下,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重新回流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使得劳动供给减少,这都对劳动力成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009年相比2008增长8.83%,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8.25%,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会对通胀造成更大的压力。
(六)全球流动性过剩
随着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国际市场上流动性泛滥,为了刺激投资,促使经济复苏,很多国家几乎保持着“零利率”,而中国还保持着2%―3%的利率,同时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并没有改变。这些都促使国际资本涌入中国享受较高利率和汇率升值的双重收益,但却增大了本国通胀的风险。
四、我国通货膨胀的计量分析
(一)数据定义和处理
本文对以下指标进行分析:CPI(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CPI)、猪肉价格指数(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CPI-PORK)、广义货币供应量(M2)、纽约商品市场的原油价格(oil)、我国历月贸易顺差(TS)、上证综指的收盘点数(shmarket)、我国城镇居民收入(wage)、郑州商品期货交易市场强麦合约价格(wheat)、社会固定资产投资(I)、汇率(E)。以上数据除了CPI和猪肉价格指数是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获取,其他的都是从万得(Wind)数据库中获得。为了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序列,采用了从2009年1月―2011年6月的月度数据,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只有季度数据,所以,对该数据进行平均后放入每个季度的三个月中。城镇居民收入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是累计数据,所以要对数据进行差分,期货市场的月度数据是用每周的收盘价进行平均来代替的。
(二)计量结果和分析
表6 Eviews回归的结果
从表6中可以看出,DW统计量为1.96,接近于2,可以认为变量不存在自相关。F值非常显著,所有变量总体可以解释CPI的变化。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达到0.9694,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的较好,整个回归模型的设定误差较小。从结果看,猪肉价格、贸易顺差、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汇率回归结果比较显著,可以认为这四个因素是导致近期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长期的贸易顺差而带来的外汇占款增加、人民币的升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是导致本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本轮通货膨胀更可能是输入型和需求拉动型。虽然外汇占款也会导致货币的投放增加,但是我们发现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CPI的影响并不显著,所以可以认为流动性至少不是本轮通货膨胀中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通过历史数据对这一结果进行检验,2004年1月―2006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平均增长16.76%,但是CPI只同比平均增长2.39%,而2011年1月至6月,广义货币供应量15.97%,CPI同比平均增长5.4%,这说明广义货币供应量与CPI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增长关系。
这个结果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中央银行一味采取调高准备金和提高利率的方法,可能不仅不能对降低通货膨胀产生显著影响,反而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本国利率的提高会吸引国外资本流入,这会增加对本币的需求,会使汇率进一步上升,而且流入的国外资本中的一部分会增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这些都会对通货膨胀产生进一步的压力。
五、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和建议
由前面的计量结果可以发现,贸易顺差对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而贸易顺差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外汇占款实现的,虽然现在我国已经将强制结汇制改为自愿结汇制,但是由于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上升通道中,进出口企业获得的外汇还是更愿意卖给银行,以避免外币汇率下降带来的损失。外汇占款的压力增加了被动的基础货币投放,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降低了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
(一)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货币政策自主性
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放弃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制度,转而采取“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笔者认为,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在宏观层面上,应该增加汇率制度的弹性和灵活性;在微观层面上,应该让更多的个人和机构参与到外汇交易市场中,减少中央银行干预汇率的次数。一方面,在弹性汇率制度下,汇率不再呈现升值或者贬值的趋势,投资者因此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因而能够有效抑制投机资本的单向流动,减少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减少被动基础货币投放,减轻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应该让更多的个人和机构参与到外汇交易市场中。1996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外汇经常项目的可兑换,成为IMF的第八条款国。当前,我认为我国应该逐步放开居民和非居民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可兑换,鼓励个人对外进行投资。除了银行间拆借市场外,应该建立可以让个人投资者参与的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的增加,可以增加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减少央行干预汇率的频率,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二)在本轮通货膨胀中,提高存款准备金不是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在本轮通货膨胀中,央行频频使用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由计量分析可以看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加息可以抑制投资过热,减轻通货膨胀压力。而提高存款准备金主要通过减少商业银行信贷的供给量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而且我们已经看到,广义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提高存款准备金会加剧资源在行业和空间上的错配,引起贷款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商业银行有限的贷款会投向投资回报快、利润率高的行业,而像农业和养殖业,这两个行业的利润率本身较低,而申请贷款的往往是农民,申请的贷款资金流比较小,过多的小额贷款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管理成本,同时商业银行出于控制贷款风险的考虑,往往不会批准农民的贷款申请,而这些行业的生产不足,将直接对物价水平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占到全国的90%以上,相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东部受信贷减少的影响会比较小,而中西部地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信贷规模的减小会降低经济增长率,拉大与东部地区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赫尔穆特・弗里希.通货膨胀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通货膨胀的对策范文4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宏观调控 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由来
通货膨胀是指所有社会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因此, 通货膨胀的发生必然伴随着通货紧缩的存在。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人们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以下三种:(1)温和的通货膨胀;(2)急剧的通货膨胀;(3)恶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21世纪初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形成以后的产物。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 货币本身没有价值, 可以无限发行, 从而为通货膨胀的产生打开了大门。只要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社会商品量, 通货膨胀就发生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
1.从根本上说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是由货币过多引起的,但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时等幅度地全面上涨,而是过多的货币先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比如房地产),然后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2.对外贸易顺差连年大幅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近50%,对外贸易的不平衡不断加剧,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了国内流通领域,不断加剧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导致了当前我国流动领域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货币供给过多,必然产生需求拉动型通胀。2008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均超过经济增速,虽然是好事,但在当前CPI涨幅加速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也会成为形成需求拉动型通胀的因素,引发了通货膨胀的发生。
3.从成本推动层面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 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增高。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我国约40%的国际石油依存度必然导致石油类产品价格到国内商品价格传导的速度更快。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还不是非常明显。一方面,我国对能源和部分初级产品的价格管制,使得能源进口价格的增长不会立刻反映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过剩产品进行消化,这使得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增长不会立刻反映到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来。
三、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并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1)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他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四、结论
总之,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对症下药。这种对症下药,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原因分析一一对应,也不能机械僵化地照搬别人或自己以往的经验。而且对症下药也要以某一方案为主或优先,同时结合其他治理方案综合进行。也就是说,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平廖强:当代货币政策理论的新进展中国金融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通货膨胀的对策范文5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对我国企业资金需求量与供应量、资产的购买力、生产能力三方面的影响,并对在通货膨胀环境下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
我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9%,曾有人预计,我国2008年通货膨胀率将达到7.2%,我国企业已经切实体会到通货膨胀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不断上涨,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通货膨胀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资金需求量增加,资金的供应量反而减少
通货膨胀的发生,使得资金需求量增加。一方面,由于物价的上涨,使采购同等数量的物资将需要占用更多的资金,企业为了减少原材料不断涨价所产生的损失,或想在囤积原材料中获得利益,企业就会提前进货,进行超额储备,造成了资金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会导致少计成本和虚计利润,使得资金补偿不足,企业必须通过追加资金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与之相反的是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企业资金的供应量将会大大减少。在通货膨胀期间,绝大部分企业都会发生资金紧张,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会更加严重,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降低,从而引起经营资金供应量的减少;在物价波动剧烈时,投机利润大大高于正常的生产利润,这时,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囤积商品、抢购黄金等投机活动,使闲置资金转化成信贷资金的过程受到严重阻碍,大大减少了民间信贷资金的来源;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国家会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会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水平。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使银行的信贷规模大大减少,这也迫使银行在进行贷款时特别谨慎,贷款的条件也会更加苛刻;通过提高利率,使得企业的资金成本不断升高。物价上涨,引起利息率上涨,使股票、债券价格暴跌,增加了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资的困难;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资金的供应量受到多方限制,使得企业资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二)企业持有货币性资产遭受购买力损失,持有货币性负债获得购买力收益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货币性资产的金额是固定不变的,付出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获得较少量的商品或劳务,因而持有货币性资产必然遭受到一般货币购买力下降所带来的损失。货币性负债,意味着债权人收到的款项没有期初借给借款人的款项值钱,反之,也就意味着企业归还货币性负债时获得购买力收益。非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负债的价格一般是变化的,它们所蕴含的购买力不随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变化。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是个别物价变动和币值变动交叉影响的结果,个别资产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通常情况下是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趋势一致。所以,当物价水平上升时,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也随之上涨。
(三)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受到损害
在通货膨胀发生时,按历史成本确认的会计收益,将会造成低估成本、费用,高估利润,使得盈亏不实,最终也将损害到企业的再生产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其一,成本补偿不足。销售收回的补偿资金难以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使生产资金在物价上涨时处于萎缩状态;其二,负担不必要的税赋。在通货膨胀下,企业高估收入低计成本,导致利润虚增(甚至明盈实亏),从而引起企业应税所得增加。例如,当通货膨胀率为8%,税前资产收益率为10%,如果企业以25%交税,投资者的税后收益仅仅为7.5%,甚至不够补偿通货膨胀成本,该企业的税后实际收益是-0.5%,从而损害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其三,当企业利润增加时,股东要求分配更多的股利,但此时的利润是虚增的,这种虚利实分的现象,将会削弱企业的财力。这种情况的存在使企业丧失了补充存货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无法保持简单再生产的能力。
二、在通货膨胀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对策
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笔者认为在通货膨胀期财务管理应该采取以下相关对策:
(一)现金管理的对策
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是为了满足三个方面的需要: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由于现金属于非收益性资产,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期,持有的现金会遭受购买力损失,若现金持有量过多,势必使企业遭受损失。
然而,由于通货膨胀期货币的供应量减少了,而货币的需求量却增加了,如果企业缺现金,不仅难以应付日常的业务开支,坐失良好的购买机会,还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期,企业面临着更多不确定的因素,企业临时短缺现金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现金来应付燃眉之急。因此,在通货膨胀期,企业现金的管理目标首先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维持正常生产经营, 而后再考虑持有现金所遭受的购买力损失。
(二)存货管理的对策
存货是企业日常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存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及时供应公司经营中所需要的存货。持有存货会发生储存成本、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存货的磨损等相关的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希望尽量减少存货。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一方面企业要充分考虑物价上涨对存货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要考虑由于国家实施通货紧缩政策,社会投资、消费、出口等方面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会减少。因此,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需要储备适当数量的存货。除此之外,企业应该与客户签订长期购货合同,以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在通货膨胀期,应收账款属于货币性资产,会遭受购买力的损失,而且由于企业间的资金紧张,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企业应该制定更严格的信用标准和缩短信用期间,要设立专人催收账款,让应收账款尽快转换为现金,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四)投资的管理对策
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无需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一般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因此短期投资是现金的暂时存放形式,其流动性仅次于现金,具有很强的变现能力。在国家经济结构稳定下,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还不足以影响投资的赢利,短期投资就不必考虑通货膨胀。长期投资需要充分考虑通货膨胀。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或不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拟超1年的投资。一般包括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必将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能够精确的预测通货膨胀率对投资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中,都必须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并对其影响加以调整,以免导致错误的投资。
(五)减少税赋的对策
为了减少当期的税赋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或是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对存货可采用后进先出法,对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期限的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应收账款计提更多的坏账准备等方法。由于在纳税范围和应纳税额的界定上,法律都赋予税务机关一定的职业判断,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应该及时与税务部门联系与沟通,使得税务局认可企业在通货膨胀下的这种变更,从而达到减少税赋的目的。
(六)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
为了让企业在通货膨胀下有足够的财力进行再生产,企业要对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机器设备,按重估价值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对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原材料物资,按现行价格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只有这样才能使资产消耗与补偿平衡,保证企业再生产能力,使资本得以保全,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七)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谷继建等. 通货膨胀现状及其对投资影响探究. 特区经济,2008,(1).
通货膨胀的对策范文6
论文关键词:输入型通货膨胀,大宗初级产品,美元贬值,人民币国际化
一、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概况
2007年开始,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就在一直高位运行,从年初的2.2%上升到当年12月份的6.5%,然后又上升到2008年2月的8.7%;随后CPI一路下滑,降到7月6.3%,最后12月降到1.2%[2],形成一个从上升、高峰、再到下降、消失的完整过程。
而同一时期,世界上石油、粮食、铁矿石等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在飘升。2008年7月,世界石油价格暴涨至创纪录的历史高点147美元。粮食、铁矿石等其它我国大宗进口资源的价格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而我国又是这些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大国,石油、铁矿石一半以上需要进口,粮食中的大豆更是90%依赖进口,通过国际贸易使通货膨胀传入我国,并对国民经济造成伤害。
二、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路径分析
关于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概念,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一般是指:在开放经济中,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和国际资本流入规模过大,导致进口商品成本上升和国内货币供给被迫增加,进而引发国内市场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本文主要分析由于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导致我国出现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一般而言,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首先推动我国原材料、材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上涨,然后引起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即工的上涨国际贸易论文,最后再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而引起物价的全面上涨。2007年初级品进口中,非食用原料和燃料等生产原料比重占91.67%,这些产品进口价格变化必然改变国内厂商的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成本,表现为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化,并最终间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水平。
以石油为例,由于石油是基础能源产品,是工业交通的血液,被誉为“黑色黄金”。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又引起国内交通运输、用油工业品以及居民燃气价格的上涨;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则与国际原油价格同步,随着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下游的塑料、橡胶和化纤等工业中间品的价格也进一步上升,并由此一步一步向下传导,最终引起整个社会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三、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世界上石油、粮食、铁矿石等大宗初级产品除了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限制外,由于其以美元计价,在世界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以及受次贷危机影响金融资产接连发生危机的背景下,世界大宗商品被赋予了金融投机以及资产储备功能,从而导致这些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态势。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放任美元贬值,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的“供钞机”,造成世界范围内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国际市场石油、原材料、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形成全球性通货膨胀。衡量美元强弱的指标美元指数在此期间发生了巨大波动,美元指数的上升说明美元升值,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下跌,反之则贬值,商品价格上涨。美元指数由2006年9月1日的85.67一直下跌至2008年3月7日创73.11历史低位,在此期间,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急剧上涨[3]。
四、对策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此轮输入型通货膨胀,与美国的国内经济问题及其“以邻为壑”的汇率政策是分不开的。这些政策给全球带来巨大灾难,但各国也没能牵制美国,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实施了新一轮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向世界输入大量的美元,助推国际大宗初级产品的价格屡创历史新高。据报道国际贸易论文,为刺激经济进一步复苏,美联储计划在近期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将造成美元进一步贬值。
因此,治理输入型通货膨胀,除了配合使用相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外,我们应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即美元这种主权货币既是国际储备货币又是大宗初级产品的计价货币还是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美国对经济失衡的汇率调整是无效的,因为多数国家货币都以该国货币为参照。为解决经济问题而制定的政策必将对美元的币值变化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到大宗初级产品的价格。为此,各国应积极加强经济政治合作,协调财政和货币政策,避免出现“以邻为壑”的政策出现;同时还应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最后,还应适时的将大宗初级产品以这种国际储备货币计价。对我国而言,应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首先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这样我们既可以降低以美元等货币结算的汇率风险,还可以减少以美元等国际货币的外汇储备,降低国际通货膨胀通过货币途径传递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