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方式的优缺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支付方式的优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支付方式的优缺点

电子支付方式的优缺点范文1

关键词:微支付;电子商务;信息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321-02

1 微支付概述

1.1 微支付的概念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微支付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运作手段正在逐渐展现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相关行业的关注。微支付是在电子商务中采用的针对信息产品的小额支付方式,它在支付安全、处理速度和流程效率三个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与传统的支付方式不同,微支付具有它独特的特点:(1)安全需求不高,对于一个电子商务支付系统来说安全是首要保障,但是由于微支付的小额交易特点,不法分子破坏系统的代价要远远大于收益;(2)交易额小,微支付是针对电子商务中小额支付采用的独特支付手段;(3)效率要求高,微支付一般要求即时交易、即时消费、即时满足,同时具有交易量大的特点,所以对微支付处理效率方面的要求更高。

1.2 微支付的发展现状

微支付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以FirstVirtual为首的部分公司尝试进行网上的小额支付交易,最后以失败告终,之后BitPass和Peppercoin也在微支付的应用方面作出努力,但是未显现出明显效果。现在,随着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发展给微支付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微支付的价值正在不断被广大商家和用户所发掘。同时,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回暖和电子商务的不断推进,网上支付形式大好,在艾瑞咨询公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网上支付市场监测报告》中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达1560亿元,网上支付全年交易规模有望达到5700亿元。可见,微支付正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时代。

2 微支付的三种模式对比

微支付的运作主要由三种模式构成,分别是商业银行模式、移动运营商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但其中第三方支付模式是目前市场上采用的主流模式。

2.1 商业银行模式

商业银行模式主要是以各大商业银行的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为主要支撑框架,支付者使用银行卡进行在线的小额资金转账,完成微支付交易。现在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子银行业务,希望在网上支付的竞争领域占领有利位置,这反过来也对微支付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

商业银行模式的优点为:(1)效率高。利用商业银行的支付网络进行交易一般是即时生效;(2)费用低。以建设银行为例,同城交易不收费,异地同行转帐服务费用仅为千分之六;(3)安全性高。银行系统的支付业务经过了数字签名处理,很难被未授权的第三方破解。

商业银行模式的缺点为:(1)流程繁琐。支付过程需要进行个人证书的申请、安装和导入导出,不够便捷高效;(2)缺乏保障。商业银行并不提供中介认证服务,难以处理交易后期的纠纷,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2.2 移动运营商模式

移动运营商拥有自己的独立支付平台,给微支付交易提供了支持条件。移动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一个账号,用户预先存入费用并从该账户中支付费用,或者运营商通过SIM卡和STK卡直接从用户的话费中扣除移动支付交易费用。根据eMarketer的Billing Revolution的调研数据,美国消费者更愿意用手机进行一些小额商品的支付,数据显示分别有59%和58%的被调查者愿意用手机支付披萨和电影票。手机支付在中国的运营经验十分有限,未形成普遍的业内广为认同的模式,运营商只有结合国内市场环境和国外成功经验进行微支付业务的设计和推广。

移动运营商模式的优点为:(1)用户基数大。手机用户的规模足够大,完全可以覆盖互联网上的交易用户;(2)操作简便。用户只需要通过短信或者语音方式便能获得即时的服务,操作简单同时容易实施。

移动运营商模式的缺点为:(1)坏账风险。对于部分恶意欠费的手机用户,运营商不得不承担其坏账风险;(2)渠道费用。对于运营商提出的10%-15%的交易渠道费用,商家难以承受。2.3 第三方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实质是第三方支付商连接银行、商家和消费者三方资源,为交易的双方提供电子现金交易清算的服务,同时支持交易公正和仲裁。目前第三方支付模式在微支付领域中发展得最为成熟,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腾讯的财付通都是国内微支付交易领域中的杰出者,它们已经展开了深入的微支付交易服务。其中,巨大的用户规模是支付宝发展的强势基础,而航空客票、网络游戏和电子商务B2B是财付通的主要利润点。

第三方支付模式的优点为:(1)成本低。很多第三方支付商以免费策略来占领市场,这对于交易双方的消费和商家都是很有吸引力的;(2)方式便捷。第三方支付进行网上交易的流程简单,易于操作;(3)安全性高。通过第三方提供的公正和仲裁服务,交易双方都具有安全保障。

第三方支付模式的缺点为:(1)流通壁垒。第三方支付商的电子现金在彼此之间不流通,限制了交易的广泛性;(2)时间加长。为了保证交易的公正性,第三方支付采用了双方确认的机制,导致交易的时间变长。

3 微支付的应用体系

3.1 体系一:新闻出版

传统新闻出版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广告商支付的大额广告费用,而网上消费的新趋势为传统出版商们开辟了一个新的利润源:微支付。微支付是直接向消费者收取的小额而持续的服务费用。由于微支付小额的支付方式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所以传统出版商和网络媒体都在自己的商业领域中开始应用。微支付在新闻出版应用体系中有三种类型:(1)针对新闻:大众化内容免费,深度报道或独家新闻收费;(2)针对文学作品:文章前半部分免费,后半部分收费;(3)针对特殊内容:刊登后的前几个小时免费,一定时间过后开始对阅读收费。

3.2 体系二:虚拟社区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习惯在网上购买虚拟物品或者虚拟服务,之前爆发的金融危机又让更多的人不喜欢出门,诞生了所谓的“宅经济”,进一步为微支付的发展提供契机。微支付在虚拟社区体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1)网络游戏。根据艾瑞咨询《2008-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发展报告》统计,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在接下来三年将持续20%以上的增长率,网络游戏在线支付也将进入井喷期,网游账户的充值和游戏道具的购买将成为微支付的重要应用之一。据调查,盛大、网易、腾讯、巨人和完美时空等游戏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占了半壁江山,网络游戏用户每月游戏消费主要分布在80-200元之间。

(2)社交网站。2009年社交网站迅速成长,目前中国的社交网站数量已经达到了数万个。创办仅仅一年多的开心网,每月有数百万收入,用户群体达到6000万以上,并且以每天20万的速度持续增长。Facebook上的宠物社区推销单价1美元数字饰品的生意广受粉丝追捧;腾讯推出的各种QQ虚拟增值服务2008年创收7.19亿美元;苹果已在iTunes上售出逾60亿首单价为1美元的歌曲。众多社交网站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们推出的虚拟商品和虚拟服务也进一步扩大了微支付的应用市场。

3.3 体系三:移动商务

移动商务融合了Internet、无线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将电子商务的发展从千万级的互联网用户上升到亿级的移动用户,拓宽了市场前景。而移动商务中大多数商品和信息服务都是低值提供的,一般在几分到几元之间,其特点是交易量大、交易频繁、支付金额小,微支付系统就是专门用于这种小额支付的系统。2009年3G部署和实现更是让移动互联网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据调查2008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1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2%,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147.8亿。

移动商务的市场规模扩张得益于电信运营商针对中高端用户开展的移动业务营销,包括基于互联网应用的短信服务、数字音乐、移动无线电邮等,此外,手机搜索和手机游戏等移动互联网业务也取得了良好表现。微支付在移动商务体系中的应用来源于互联网门户网站成功实践的三种模式:(1)“平台+服务”模式,由电信运营商主导,定位于价值链控制;(2)“终端+应用”模式,由终端厂商主导,定位于用户需求整体解决方案;(3)“软件+门户”模式,由信息服务提供商主导,定位于最佳产品服务。网络融合的趋势增加了移动商务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三方博弈的竞合格局也将促进微支付在移动商务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4 微支付应用的发展

美国市场调查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在的《虚拟世界战略服务研究报告》中预测:在2009-2015年期间,全球虚拟世界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3%,总收入中大概有86%来源于微交易,微交易的规模将从2008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73亿美元。随着金融危机时期网络广告市场的萎缩,互联网企业们纷纷转向微支付模式寻求帮助,这也将进一步扩大微支付市场。

但是,微支付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在发展初期还存在不可避免的制约因素:(1)银行因素。在作为主流手段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中,商业银行对电子支付环节的巨大利润产生兴趣,从而与第三方支付商的利益产生冲突,使得两者关系变得微妙;(2)政策因素。国家关于金融业务领域中支付业务的相关政策法规尚不明确,央行《电子支付指引(第二号)》文件,即《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至今尚未出台。为了防止网上金融欺诈和无序竞争,相关政策势必要对支付商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面临市场定位挑战的微支付商若想提高自己的地位并得到认可,就必须对金融增值服务进行精心设计,解决电子商务支付环节中产生的交易成本、适用性、方便性与有效性的问题,在电子商务发展的产业链中体现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相信随着信息碎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微支付自身体系的逐渐完善,微支付黄金时代的来临已经为时不远。

参考文献

[1]李明革,钟玉珍.电子商务中一种改进的微支付协议的研究[J].中国市场,2008,(19).

[2]刘军生.电子商务中的微支付[J].新东方,2007,(4).

[3]虞立琪.微支付能长大吗?[J].中国企业家,2009,(11).

[4]刘佳.微支付卷土重来[J].互联网周刊,2009,(13).

[5]程苓峰.默多克的微支付钱景[J].IT经理世界,2009,(11).

[6]边龙龙,石丽秒.浅谈电子商务中的微支付问题[J].硅谷,2008,(8).

[7]张京伟.移动商务中的微支付市场[J].电子商务,2007,(3).

[8]黄京.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微支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电子支付方式的优缺点范文2

【关键词】网络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实践性教学

在全球电子商务热潮的带动下,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互联网支付的规模稳步提升,而且传统制造业企业和金融行业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新领域的拓展也会提升第三方支付规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网上支付与结算》更因其突出的实用性。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对市场活跃有积极促进的意义。

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高达12.9万亿,同比增长54.2%。预计到2016年,整体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50万亿。根据艾瑞咨询近期的《2012-2013年中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调研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61.3%的中国网民使用第三方支付完成在线支付,仅次于网上银行直接支付;而在使用第三方支付时,用户最常使用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为快捷支付,用户占比23.6%;且超过一半的快捷支付用户坚决表示会继续使用快捷支付。

从上述数据中看出,《网上支付与结算》这门课程,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教学不论是在必修课还是选修课中都是其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巩固书本上理论知识外,还能从实践操作中掌握从事网上支付与结算相关活动的技能,并结合相关理论处理实践环节遇到的问题。

目前,在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或高校电子商务培养计划中,都有《网络支付与结算》这部分的内容,无论是在培训还是教学中都对《网上支付与结算》课程设置了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与理论课堂的衔接,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将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甚至是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建设中,都是《网上支付与结算》实践教学环节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地方,同时也是需要改进的部分。

一、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网上支付与结算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内容更新快,运营模式不断变化,实践发展速度超过了课本理论知识的编纂的速度。同时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又恰恰是目前高校最主要的培养形式,教学是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听并加上少量的实践活动。教师努力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这也是影响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差距,最终影响到就业原因之一。

(二)实验教学资源相对滞后。《网上支付与结算》要达学以致用的效果,就必须在设置更加合适的实验学时和实验教学资源。而目前大多数的实验教学中,处于实验教学资源的老化,教学设备,虚拟平台的限制无法真实性在操作中体现支付与结算在电子商务在实践中的应用。若直接到公司实习,无法直接参与到实际操作中,仅仅是观摩,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电子支付带来的方便快捷。

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创新的课堂理论讲授形式。运用多媒体设备营造全新视听感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认证中心时,利用CFCA的动画视频向学生介划认证中心的三个主要功能。

在各大银行推广的电子银行的而服务中,有使用方式的动画讲授如何使用电子银行,手机钱包,u盾,移动支付,NFC支付等动画操作。在理论课堂上观看这些动画教程,使学生感受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二)教学实验方式。鉴于本课程的实践性,专业性等特点,在理论课后的上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

在实验教学环节首先要确定好实验项目与内容;其次就是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实验项目和内容主要是让学会对B2C,C2C全过程进行操作如开设网店,购物,在线支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完成支付各个环节,从而了解支付宝、信用卡的申请、审核、存款和支付、网络银行间的转账详细内容。考核方式主要从考勤、实验完成情形、实验报告三个方面来考核。

对于网店的开设,如果学生精力和时间,资金充裕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进行勤工俭学。在实验室,有相关的虚拟平台来进行网店的开设,经营。相对于银行的转账,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小额的转账业务,当然也可以针对班上同学凑对的方式自行转账,熟悉业务。对于信用卡的支付使用,鉴于学生大多数没有信用卡,可以进行演示操作。

(三)利用互联网免费资源。鉴于实验项目和本专业的特性,电子上午的从业人员要求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验的安排中,有些环节则鼓励学生开展实际网上操作,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亲自参与电子商务活动,锻炼实际操作技能。比如申请开通网上银行,申请数字证书,利用邮箱申请支付宝、财付通、安付通、快捷支付等,了解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使用电子货币;了解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缺点。

(四)案例讨论。通过分小组讨论,按照要求寻找案例并做成课件,上台讲述。并采用提问与回答,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

三、结语

实践性教学作为本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激发学生的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在进行实践操作熟悉的过程中,仅仅是完成上述的不分远不能满足本专业在市场实践中的应用,还要懂得相关的经济法律,金融,合理的利用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我们在不停的对教学模式的改进,但同样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面。像新兴的移动支付,NFC的应用等,处于推广应用阶段,这些则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实现。实验课也要因资源,设计出合理,贴近现实的实验模式,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柯新生.网络支付与结算(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01.

电子支付方式的优缺点范文3

关键词:非现金结算;支付工具;推广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1-0086-03

我国居民长期以来习惯于钱货两讫的现金交易方式。部分公众认为,现金交易比非现金交易更安全可靠,从而偏好现金交易;部分公众则是对结算工具感觉陌生而选择熟悉的现金交易方式;也有部分公众是出于对结算工具的受理环境不满意而不得不选择现金交易。为充分了解影响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的因素,本文以海南省为例,对各种支付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发放对象为海口市、三亚市、部分县城(含县级市)以及乡镇的居民。

一、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现状和意义

(一)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现状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8)》指出,2008年,我国使用票据、银行卡、汇兑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183.27亿笔,2008年人均发起非现金支付13.8笔,同比增长18.1%;流通中现金(M0)与GDP之比继续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为11.31%,较2007年下降了0.79个百分点。银行卡成为社会公众消费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截至2008年底,银行卡发卡总量18亿张,人均持卡1.36张,城镇人口人均持卡2.97张,同比分别增长19.3%和17.4%;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24.2%,比2007年提高2.3个百分点,社会公众用卡意识明显增强,已初步形成持卡消费的习惯。对于海南省来说,2008年,共发生银行卡业务10721.22万笔,比2007年增长28.78%;票据业务424.13万笔,比2007年下降10.89个百分点;汇兑、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业务880.89万笔,比2007年下降40.51%。但从所有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情况来看,2008年共发生支付业务1.2亿笔,比2007年增长17%,非现金结算方式尤其是银行卡结算在海南省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二)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意义

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意义有这样几方面:一是可以减少现金流通,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二是非现金支付工具即使出现遗失、被盗等情况,也可以申请挂失,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三是增强了交易行为的透明度。现金支付缺乏中间环节,不利于监督,而非现金支付工具对于资金收付能够全程记录,对预防腐败、防止偷逃税款和恶意逃废债务、打击洗钱犯罪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四是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方便快捷,工资、代收水、电、煤、气、电话费等业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五是有效地堵塞了假币流通渠道。假币是与现金流通相伴相生的,如果在商品交易中改为非现金支付,就可以消除假币带来的危害。六是可以作为金融创新工具的载体。如通过票据贴现、再贴现可以实现资金融通,信用卡的使用可以使银行信用服务扩展到消费领域。[1]

二、海南省非现金支付工具难以推广的因素分析

在问卷中,我们对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现金交易的原因给出五个选项(要求被调查者仅选择一项):A.使用现金不需要付出成本,而使用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需要付出年费、手续费等成本(使用成本);B.受理银行卡的商户还不是很普遍,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受理环境);C.对票据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不太熟悉(结算知识);D.对网上支付的安全性还不放心(安全顾虑);E.其它。调查结果显示,制约海南省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成本较高是最主要原因

《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办理人民币基本结算类业务,包括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本票、汇兑等都需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费用,如工本费、邮电费、手续费等,环节多、手续繁、成本高。而目前大额现金取款尚未收费,现金结算的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很多个人和私营业主偏好于现金交易。调查结果统计显示:39.88%的被调查者选择A,占比最高(见图1)。约四成的被调查者选择现金交易是因为使用现金没有年费、手续费等交易费用,人们认为非现金支付工具性价比并不高,因此偏向于选择现金作为交易支付工具。可见,在选择现金或其它支付工具时,价格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的受理环境有待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31.75%的被调查者选择现金交易的原因是“受理银行卡的商户还不是很普遍,使用起来不太方便”。根据此次对不同地域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海南省居民使用最多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是银行卡和网上支付,占比分别为56.82%和21.50%,两项合计将近占到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八成。银行卡被海南省不同地域的居民广泛接受,而网上支付、电话银行、票据和其它类别支付工具使用的地域差异较为明显。其中网上支付和电话银行在海口市的使用频率最高,分别是乡镇居民的3.1倍和10.7倍,票据在县城的应用最为广泛,而乡镇居民则青睐于其它类支付工具,使用人数是海口市居民的5.2倍(见图2)。由此可见,非现金支付工具在海口市推广应用的比较好,而在包括三亚市在内的其它市县和乡镇,仍然较为倾向于使用包括现金在内的其他类支付工具。

究其原因,主要是乡镇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硬件设施投放不足,受理环境不佳。由于城乡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银行卡交易和网上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所需的硬件条件在海南省不同地区的配备很不平衡。大部分农村和城镇由于缺少非现金交易所需的硬件条件,只能采用现金结算方式进行交易。调查表明,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化”特征类似,在支付结算环境上也呈现出城市与农村的“二元化”特征,在支付便利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查中极少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比例,乡镇的占比高达47.93%,是海口市的2.4倍,三亚市的3.5倍,县城的2.6倍(见图3)。

(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金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具有无信用风险性、匿名性、直接支付性和终结性特点,而非现金支付工具并非法定支付工具,无法依靠国家信用,只能依靠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个人信用而存在。但由于我国征信体系还不完善、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审核不严格,导致信用风险成为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面临的最大风险。近年来屡屡发生的信用卡诈骗、网银账号被盗等事件更增加了人们对支付工具使用过程中的资金安全保障问题的疑虑和担心。如图1所示,12.38%的被调查者对非现金支付工具存在安全性顾虑。出于安全支付的考虑,部分居民会优先选择现金交易。

(四)居民支付结算知识较为缺乏

调查结果显示,13%的被调查者选择现金交易的原因是“对票据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不太熟悉”(见图1)。由于金融机构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和营销不到位,加上居民个人金融知识缺乏等原因,造成社会公众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识存在偏差,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优越性缺乏了解。海南省对支付结算知识的宣传普及,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仍然任重而道远。

三、海南省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非现金支付工具创新力度,降低使用成本

一是结合各地实际,加大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创新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断完善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新型支付手段,开发适合城镇和农村经济社会特点的支付工具,如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社发行的“大海卡”等,满足各个阶层、各类群体的支付需求。二是要加大服务创新力度,增强支付产品营销能力。通过采取优惠措施加快发展中小特约商户,提高特约商户的普及率,鼓励客户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持卡消费率。三是通过技术升级和整合营销,降低银行卡等各类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成本。

(二)积极优化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的软硬件环境

一是人民银行分支行要加强对非现金支付体系发展的统筹和指导。密切关注支付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总结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积极研究和落实非现金支付体系的建设规划。二是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加强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支付管理信息系统、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支付水平,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创新和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2]三是倾斜政策,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支付结算工作的帮扶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满足农村经济对农村支付结算工具多样性的需要。四是各金融机构应加大ATM机等硬件设备在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布放力度,切实改善各地银行卡受理环境,方便银行卡的使用。

(三)加强支付信用体系建设,确保支付资金安全

在信用建设上:一要加大信用信息采集力度,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政府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支付信用信息查询平台。二要研究建立支付信用黑名单管理制度等失信惩戒机制,改善支付信用环境。三要加强结算管理中违规问题的发现能力和惩处力度,加大对签发空头支票、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在资金安全方面:一要明确银行机构和客户之间在电子支付业务中的权利和责任,规范电子支付业务操作流程和控制程序,履行规定的支付信息保密义务。二要以兼顾安全和效率为原则,通过电子签名、密码确认、业务类型限制、金额限制措施来提高电子支付产品的安全性。三要强化支付业务系统的应急管理,因地制宜地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方案,并在平时做好应急演练工作,检验和提高实战应变能力,确保支付资金安全。[3]

(四)加大非现金支付工具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公众转变支付观念

鉴于居民缺乏支付结算知识,人民银行分支行和金融机构应加大支付结算知识在社会上的普及力度,加强对各类支付工具的宣传推广,采用多种形式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普通居民推介非现金支付方式的优越性,让社会公众了解各种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特点和功能,掌握各种结算方式的优缺点,并通过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同时,要充分发挥各金融机构的网点优势,加强柜面引导,将各种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范围、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加以详细说明,逐步引导居民改变现金交易偏好,培养良好的支付习惯,创造有利于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应用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馥珍,张博.推行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