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新能源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新能源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新能源技术

低碳新能源技术范文1

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保护地球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迫在眉睫。工业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对近年的自然灾害的发生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电力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我国煤炭储量丰富,同时煤炭具有低价、安全、适应性强的特点,所以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火力发电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而且在以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结构中还将继续以火力发电为主体。然而煤的燃烧带来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改进现有火力发电技术,发展新能源,努力减少CO2的排放,实现硫化物、NOX的零排放,是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方向[1]。

1发展新能源

新能源战略是世界各国在能源危机下,积极对自身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应对能源危机的策略。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同时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2],发展新型环保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课题,新能源战略应运而生。在目前来看,新能源中能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具有商业价值能够透入实际生产的主要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

1.1核能核电是公认的清洁能源。核电虽然具有高效清洁的优点,但是核物质辐射对环境危害巨大,安全性一直是遏制核电发展的瓶颈。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引起核物质泄漏,将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在核电站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核电站的安全性,核物质不能对周围环境以及核电站工作人员造成辐射危害。在世界核电发展史上,只有美国三哩岛核电站、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过事故,其他核电站均运行良好。

1.2风能从理论上讲,目前已确定风能为32.26×108kW,而电力行业总装机容量为4.5×108kW。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风能,那么就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近年来,风能在中国的新能源战略的地位得到认识,促进了中国的风电产业的大规模发展。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总容量4700×104kW,成为世界上第1个风电大国。每年我国风能发电为我国节约煤炭3000×104t,每年减少CO2排放量7860×104t,SO225.5×104t,NOX22.2×104t,对节能减排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风能发电不稳定,不受人为控制,调峰问题难以解决。同时我国西部风能储备量巨大,但西部地区用电量少,与我国电力负荷区东部沿海地区距离很远,输电成本高的问题难以解决。

1.3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利用生物质材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由于生物质能在燃烧过程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可以看成是光合作用的逆反应。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利用生物质能发电过程中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3]。生物质可以是农作物秸秆,树木,和其他可以燃烧的有机物,还可以是经过人类加工制造的有机物,例如沼气、发生气等。生物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用生物质发电成本比煤炭要低。而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以往都是进行直接焚烧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我国从2006年起开始大力发展扶植生物质发电产业,对生物质电厂进行政府补贴。生物质发电目前技术还不完善,产业规模还未成形,相关政策法规还有待完善,但是,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开始,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我国的生物质发电一定会得到大力发展。

2改进传统能源发电技术

目前技术水平来看我国火电厂节能减排的范围很广,可以改进的环节还有很多。例如,我国在2000年每kW•h发电量煤耗为392g,2005年就降到370g,而世界先进水平为每kW•h耗煤335g。火电厂节能减排技术改进还是有着很大的空间。

2.1改进现有发电系统和设备经研究实践表明,现有的火力发电技术中还存在很多能源浪费点。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火力发电厂设备、控制系统、操作运行人员的业务水平等都是见效快、回报高、易实现的节能方法。锅炉和透平机械是火电厂的主要生产设备,可改进空间巨大。锅炉设备是能源转化的主要部分,煤炭等化石燃料在炉膛中燃烧释放大量的热量,通过受热面将热量传递给循环水完成能源转化。锅炉燃烧过程是通过机组控制系统进行的,一般火电厂对燃烧过程没有进行燃烧控制环节的调整优化工作。通过工作人员的调整试验工作,系统在调整以后在燃烧效率方面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汽轮机是实现高参蒸汽的机械能向电能转换的部分。一般汽轮机设备改进包括3部分,即汽轮机进气排气部分的改进、汽轮机汽封系统的改进和汽轮机流通部分的改进。目前,汽轮机流通部分改进空间不大,原因是在新建机组中汽轮机流通部分设计都比较合理高效,而落后旧机组如果进行改进经济效果不好,影响投资收益。汽轮机汽封系统的改进投资少效果好,但是技术环节要求高需要原设计单位的配合进行。汽轮机进气排气部分的改进主要是减少气流在进出汽轮机是的节流和气流紊乱损失。

2.2提高设备运行参数目前,火电厂机组主要分为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三种[4]。随着蒸汽参数的提高,机组的能源转换效率也会提高。例如,某超超临界机组的煤耗量为282.1g/(kW•h),而某超临界机组煤耗量却为301.8g/(kW•h),某亚临界机组煤耗量高达311.2g/(kW•h)。可见提高机组的设计运行参数可以极高的改善煤耗量,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的目的。

低碳新能源技术范文2

关键词:低碳经济 技术创新 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216-03

“低碳经济”的概念首次出现于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该书中提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的一种经济形态,是实现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最佳途径,同时低碳经济的出现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的技术创造了机会,低碳经济的发展将创造更多的商机和就业岗位。对于低碳经济的内涵,我国理论界一般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形态,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作为当前解决气候问题和能源危机的经济形态,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低碳经济所涉及的相关领域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我国国内讨论的关于低碳经济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关于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低碳经济的发展机制和低碳经济政策,建立低碳城市的思路等。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是如何突破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协调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仍是低碳研究的薄弱点。本文结合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的特点,构建了河北省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基本框架,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一、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行动也在有序进行。2007年9月8日,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11月26日,我国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明确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并将减排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财政部国际司司长郑晓松2010年11月26日表示,“十二五”规划将考虑在两方面对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具体目标,一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力争达15%左右;二是树立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重视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也在不断的完善,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更凸显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都行动起来,形成社会共同参与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局面。

河北省从地理位置上看,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环绕首都北京和天津市,北与辽宁、内蒙古为邻,西靠山西,南与河南、山东接壤,东临渤海,自古就是京畿要地。从经济实力方面来看,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172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在全国排名第六。从能源消费来看,2008年全国能源总消费总量为285000万吨标准煤,而河北省能源消费量为24225.68万吨标准煤,占全国总量的8.5%。河北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和能源消费大省,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本省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京津自然环境质量的提高,更会为全国低碳目标的实现作出重大贡献,因此河北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二、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分析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京津以及全国的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微观来看,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又有本省的现实基础。

河北省能源结构以及能源耗费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河北省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多、油少、气不足和新能源比例极低为主要特征。近30年来河北省的能源消费结构均以煤炭为主,所占比例基本在90%左右,2008年化石能源(包括煤炭和石油)占河北整体能源结构的98.98%,其中高碳排放的煤炭占了92.35%,石油占6.63%,天然气占0.94%,水电仅占0.08%。这样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河北省主要的一次能源。与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相比,产生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碳排放量比燃用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高比重的煤炭消费,直接带来的是二氧化碳的高排放,因此河北省排碳总量的“高碳”特征更加明显,要实现河北的低碳经济,必须建立在提高煤炭能源的利用效率的基础上。

2.河北省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的矛盾日益突出。从1981―2008年的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可看到,1987年以前,河北省的能源消费基本可实现省内自给,从1988年开始,省内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开始出现缺口,且呈现逐年拉大趋势,到2008年,全省的自给资源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9.1%,省内能源供给和消费需求严重失衡。由于省内能源供给不足,河北省对外界的能源依赖性逐步加强,加大了外界能源供给影响省内经济发展的风险性。要解决这一矛盾,需从发展低碳经济入手,增加省内新能源供给,通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能源的相对需求量,使供求趋于平衡。

3.河北省资源能耗指标较高。2009年河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等价值) 为1.64 吨标准煤/万元,在全国排第八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规模以上,当量值) 2.999吨标准煤/万元,在全国排第七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1449.94千瓦小时/万元,在全国排第八位。通过河北省与国内其他省份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河北省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河北省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导致相同产出需要较高的能源投入量,同时,在能源少且以煤炭为主的基础上呈现出的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特征,说明河北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构建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基本框架

低碳经济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低碳技术的发展水平,同时低碳技术的创新又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下将以技术创新为主线,以低碳经济本身的特点为基础,在理顺三个行为主体关系的层面上,构建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基本框架。

1.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低能耗,是指逐步降低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耗费量,提高投入―产出比率,使能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发挥单位能源最大的效能,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依赖于节能技术的发展水平,如化石能源的高效燃烧技术、能源的多梯度利用技术等。低排放和低污染,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运用清洁工艺处理废弃物,使之得到更好的回收处理,最大可能的减少工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这又依赖于减排技术以及清洁回收技术的不断创新。以上分析建立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基础上,从长期来看,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求能源结构的转变,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比率,提高新能源的比重,从以化石能源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新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从根本上解决高排碳和高污染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利用技术。由此可见,实现包括节能技术、减排技术和清洁回收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在内的技术创新,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没有技术创新,就无法谈及低碳经济。

2.阻碍低碳经济与低碳技术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低碳经济中存在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特征,使得市场无法解决环境污染与企业发展的矛盾,出现市场失灵现象。一方面,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存在生产的外部性问题,低碳经济中存在的是主要是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即企业生产排出废气、废水污染了环境,但并不承担治理污染的成本费用而由社会承担,此时,企业个人成本就小于包括企业成本和治理环境污染成本在内的社会成本,使得企业产量大于最有效率的产量,同时自然环境的污染程度更为严重。另一方面,低碳经济中存在的公共物品的特性,使得市场无法通过价格约束企业个体。自然环境具备公共物品的特征,即非排他性和非竞用性,社会个体都可以不负任何费用的同时享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如果环境污染了,也同样会影响到所有人的生存环境,但行为个体只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不顾及整体的发展,任意挥霍资源,毫无顾忌的污染环境,甚至会出现类似于“公地悲剧”的“环境悲剧”。因此,由低碳经济本身存在的特点决定,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企业不会主动采用高成本的低碳技术,也不会自觉地走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直接影响到低碳技术的研发动力不足,同时也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3.构建低碳经济与技术协同发展的基本框架。由于低碳经济中存在的外部性以及公共物品的特征,仅靠市场无法实现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必须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依靠政府对企业进行引导和约束,本文将在政府、企业和研发机构三个行为主体的基础上,构建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协同发展的基本框架。

对框架中政府、企业和研发机构三个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说明:

政府和企业。企业是低碳技术的使用者和最终降低排碳量的实施者,更是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由于低碳经济本身独特的特点,当使用低碳技术导致高成本、低利润的状况和企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因此企业不会自愿使用低碳技术。政府可根据企业的排碳量征收碳排放税,并对低于排碳量指标的企业进行补贴或免征税费,对高于排碳量指标的企业课以重税,甚至勒令停产整顿,从而起到对企业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使企业在双重作用下主动选择使用低碳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排碳量。

政府和研发机构。政府制定向低碳技术倾斜的政策以及资金补贴,为低碳技术创新和转让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不断提高我国自身技术研发水平,吸引社会资金流入,鼓励科研机构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从而加速提高我国的低碳技术水平,为低碳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企业和研发机构。在政府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下,企业向研发机构购买低碳技术的使用权并投入使用,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排碳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产生对低碳技术的新需求,企业对于先进的低碳技术的需求恰恰成为研发机构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研发机构通过向企业转让低碳技术获取更多的资金,在企业和社会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研发水平,为企业提供高层次的低碳技术,这不仅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以上框架主要突出了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的协调,企业主动选择低碳生产,并逐步提升对低碳技术的需求层次,激励低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高水平的低碳技术又进一步推动低碳经济的进程,二者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低碳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

四、实现河北省低碳经济和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具体对策

低碳经济的发展势必对河北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优化能源结构,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河北省的具体特点,本文提出了适合河北低碳经济和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具体对策。

(一)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健全的配套措施促进河北省的技术创新

1.根据河北省的能源结构特点,大力发展和推广清洁煤技术。河北省能源消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因此发展清洁煤技术对于河北省来说尤为重要。清洁煤技术主要包括直接烧煤洁净技术和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直接烧煤洁净技术是在直接烧煤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的相应技术措施,包括燃烧前的净化加工技术,燃烧中的净化燃烧技术和燃烧后的净化处理技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主要是煤的气化以及液化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和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通过使用清洁煤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可有效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不仅有利于减少河北省能源的相对需求,更能最大限度降低燃煤对河北环境的污染,实现河北的低碳发展。

2.在河北省现有的新能源技术基础上,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新能源技术使用的范围。在当今世界四种类型的低碳生态城市中,我省就有两种类型,即逐步演进型和技术创新型的保定低碳城市以及技术创新型的曹妃甸生态城市。目前,有“中国电谷”之称的保定已拥有太阳能、风能及输变电、蓄能设备制造骨干企业170多家, 已经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曹妃甸新区也以“曹妃甸新城”开发建设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宜居示范城市”。结合保定和曹妃甸的成功经验,根据河北省各个城市的特点,在推广新能源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比例,促使能源结构逐步向以新能源为主转化,从更根本上解决能源供给和碳减排等问题。

3.推进河北省与国内外低碳研发机构的技术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低碳技术,不断提高我省的低碳技术水平。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地区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在此共同的目标下,在技术方面的合作不仅具有重要性,还具有必要性。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方面,已与世界上十几个国家建立了技术研发、技术转让和技术示范等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河北省更应抓住机会,通过技术合作提高我省低碳技术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低碳技术研究以及低碳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进程。

4.成立河北省专门的机构,以公共资金为基础,设立与低碳技术相关的基金,吸引私人资金投资于低碳技术研发项目。一方面,低碳技术基金的设立可激励研发机构进一步提升研发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作为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流入、解决研发机构资金短缺问题的同时,社会资金也可以分享低碳技术转让后的收益,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二)以制度创新促成河北省企业实现低碳生产的目标

1.依据河北省情,制定合理的碳排放税收制度。2008年河北省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为24225.64万吨标准煤,工业消费能源量为18242.87万吨标准煤,所占比例为75.3%,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6683.83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耗量高达14918.50万吨标准煤。由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河北省的能源消费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而工业生产中又有81.8%用于六大高耗能行业。因此应根据全省的排碳总量以及单个企业的排碳量确定合理的碳排放税率,促使高能耗行业的企业放弃落后的生产技术,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进行生产,实现全省排碳量的逐步减少。

2.创建全省的碳交易市场,并使之不断完善。碳交易市场是基于减排成本差异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市场交易体系,通过市场化的途径可对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我省目前还没有真正的碳交易市场,比较常见的碳交易只是CDM项目交易,就是发达国家用资金和技术换取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权。河北省应立足于现实情况,切实解决好碳交易的标准和产品的设计,促进碳交易过程的不断成熟,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和企业排碳量的减少。

3.健全各项法规制度。建立和健全河北省与发展低碳经济有关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低碳经济有关的法律,如《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建议在健全已有法律的基础上,针对碳使用、碳排放和碳税收等方面建立新的立法,从而以强制性途径增加对企业的约束力度,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三)建立和完善河北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的低碳技术转让平台

建议设立河北省低碳技术转让机构,专门负责低碳技术转让的审查和评估以及具体环节的操作,为技术转让提供制度保证。通过健全的平台,保障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低碳技术从研发机构投入企业生产,同时帮助研发机构及时了解企业对低碳技术的最新需求。这样一方面企业及时采用了先进技术,降低了排碳量,减少了污染,另一方面研发机构转让技术后获得资金,可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以此平台协调低碳技术的供求,促进低碳技术的推广和研发。

五、结束语

低碳经济作为备受瞩目的经济形态,不仅是解决能源紧缺,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更为河北省提供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河北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机遇,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为主线,结合现阶段的省内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各项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积极有序地推进低碳发展,在河北省营造一个政府推动、企业和研发机构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实现河北低碳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青年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004033)。]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

2.河北经济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

3.何建坤等.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与中国的响应对策[J].世界政治与经济,2010(4)

4.母爱英,张良.低碳经济中的河北――机遇、挑战与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0(9)

5.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

6.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2)

7.孙耀武.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前沿,2010(9)

8.秦晓.“后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政策选择与复苏管理[J].四川改革,2010(2)

9.纪玉山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与对策研究――基于制度设计的视角[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2)

10.孙晓伟.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安排[J].现代经济探讨,2010(3)

11.陈红英,唐芳.低碳经济与低碳技术[J].改革与开发,2009(9)

12.胡雷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与分析[J].消费导刊,2010(2)

13.李向阳,李瑞晴.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五大挑战[J].经济论坛,2010(3)

低碳新能源技术范文3

[关键词] 低碳技术创新 启示 英国

当前,全球变暖的观点已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传播,而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在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构成的巨大威胁面前,低碳经济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1]。而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国内外学者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改进目前正在使用的减排技术并开发和部署先进的减排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2]。

1 英国支持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于2003年在其政府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公开提出,英国在推行低碳经济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英国支持低碳技术创新的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1.1 政策方面

2005年制定了《减碳技术战略》、《用于化石燃料的碳减排技术发展战略》;

2006年制定了新的“二氧化碳减排计划”用以代替原来的“清洁化石燃料计划”,进一步支持低碳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的商业化;

2007年,英国在预算中宣布,将支持成立第一个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大规模示范项目,同年出台了题为“迎接能源挑战”的能源白皮书,支持节能和低碳能源发展。

2008年,《英国政府未来的能源――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白皮书,明确了到2050年时的能源发展目标。

2009年6月,英国政府公布了发展“清洁煤炭”的计划草案,要求严把境内新设煤电厂的审批关、新设煤电厂及时进行设备更新,同时规定了对设备更新不力的煤电厂的惩处措施。该计划旨在促进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确保境内煤电厂的碳捕获与储存能力维持在最高水平。同年7月,出台了《英国低碳转型战略》,与之配套出台的还有《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等方案,其中《低碳工业战略》指出要重点扶持碳捕获与储存、海上风力发电等关键产业和关键技术。

2011年7月之前,英国还将实施绿色供热补贴计划,拟拨款8.6亿英镑用于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锅炉和地热泵的安装,该补贴政策将从需求方面对新能源技术创新形成刺激。

1.2 措施方面

英国兴建了能源技术领域的研究中心、研究所,促进以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以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为研究重点,循序渐进地发展竞争力强、适于出口的能源技术,并提出将低碳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的优先考虑范围,从市场、政府两方面对低碳技术创新形成需求拉动;加大财政投入,运用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手段引导企业投资低碳技术项目。同时,成立碳基金,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支持等。

2001年,英国投资设立碳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支持低碳技术研发。2005年,建立3500万英镑小型示范基金。2009年专门从财政预算中拨出4.05亿美元支持绿色产业、绿色技术。2010年英国政府表示将投资约30亿英镑发展低碳技术,主要内容为:(1)投资10亿英镑用于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开创商业性CCS之先河;(2)拨款10亿英镑,筹建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支持的绿色投资银行;(3)拨款8.6亿英镑用于实施可再生供热刺激措施;(4)把2亿英镑中的大部分资金投向海上风电项目。2011年4月,英国以“种子投资”的方式投资30亿英镑建设绿色投资银行,并以此吸引民间投资的跟进,拓宽低碳技术项目的融资渠道。

2 英国低碳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英国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英国实施低碳计划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09 年6月英国政府的《通往哥本哈根之路》这一战略性文件指出,英国一直得益于新型低碳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巨大创新潜力,到目前为止,英国低碳产业的从业人数已达88万人。

英国政府在发展各类低碳技术方面并非平均用力,而是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发展三大低碳技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提高能效技术和生物质共燃技术[3]。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低碳技术的发展虽然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突破的难题,比如生物质共燃技术还存在能效问题、废弃物处理问题以及对交通造成的压力等等,但从总体上看,这三大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得益于低碳技术创新,英国2008年碳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22%,即使扣除碳交易的贡献值,英国减排幅度仍达19.4%[4]。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英国2012年碳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12.5%,显然英国已提前超额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

3 英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基本经验

3.1 重视政策的引导作用

自2003年英国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以来,在实践中不断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政策作为政府的重要产出,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正是在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引导下,英国低碳技术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

3.2 战略与计划配合运用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战略的制定,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减碳技术战略》、《用于化石燃料的碳减排技术发展战略》、《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和《英国低碳工业战略》等。而英国政府除了在把握低碳技术发展方向并制定战略之外,还特别重视通过计划的制定将其具体化、操作化,比如制定了“二氧化碳减排计划”、“清洁煤炭计划”等。

3.3 加大投入,加强融资

英国政府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高度重视并给予大额的财政投入,这部分投入除了用于直接投资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用于财政补贴,引导企业投资低碳技术领域。同时,英国政府注重通过建立碳基金、设立专门银行,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低息甚至免息贷款等方式解决低碳技术创新的融资瓶颈。

3.4 稳妥推进低碳转型

英国政府意识到,实现由传统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出于能源多样化与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注重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模式稳妥过渡的基于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技术。“清洁煤炭”计划涉及到的洁净煤技术便是一例;大力发展的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也是同理,英国并不打算立即淘汰占全国发电总量1/3以上的煤电厂,而是鼓励煤电厂提高碳捕获能力[5]。

4 英国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作为一个尚处于低碳经济起步阶段的国家,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在此情况下,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技术,发挥后发优势,才有可能实现赶超战略。英国作为低碳技术创新在全球领先的国家之一,其低碳技术创新实践对我国有着重要启示。

4.1 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英国政府在低碳技术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实践需要,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法规,对低碳技术创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借鉴英国实践经验,我国应当健全支持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包括制定低碳技术创新专项规划及实施细则、加快制定和出台《低碳经济法》等,通过政策支持来规范和引导低碳技术创新。

4.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英国政府在发展低碳技术过程中高度重视并积极加大财政投入。我国可考虑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投资低碳技术公共服务设施和平台建设,降低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总成本;投资低碳技术项目,直接促进低碳技术发展;通过财政补贴及税费优惠,引导企业投资低碳技术领域。

4.3 加强融资平台建设

由于低碳技术投资风险大,由此使得低碳技术项目在申请贷款、筹措资金方面存在着较大困难。而低碳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因而需要政府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比如可考虑成立低碳技术创新专项基金;为低碳技术项目贷款提供担保;采取注入资本金参股的方式向低碳技术企业提供支持,等等。

4.4 大力发展清洁煤技术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2010》,2009年我国原煤生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77.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4%。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能源需求旺盛,以煤为主要能源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短时间内难以扭转过来,因而在目前无法摆脱对煤的依赖的情况下,通过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实现降耗减排就显得非常重要,因而更需要大力发展清洁煤技术。

参考文献:

[] 陈柳钦.低碳经济: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J].实事求是,2010,(2):31-34.

[2] IPCC,2007:Climate Change 2007:Mitigation.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NY, USA.

[3] 李宏军,刘,孙欣,吴金焱.英国碳减排技术的发展[J].中国煤炭,2008,(10):106-109.

低碳新能源技术范文4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一:固碳林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

摘要:森林碳汇交易,主要依靠前文中提到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一是政府引导,积极与低碳交易平台开展合作,如与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开展合作。

关键词:固碳林业;低碳经济

全球气候变暖对于人类生存的威胁,促使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碳排放这一重要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长方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需要在新时期采取更加经济环保的措施。这对于林业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概念解释

1.固碳林业

固碳林业(CarbonForestry),通俗来讲,就是利用森林和森林产品来固碳,增加植被、森林以及耐久木材产品中贮存的碳量,能起到这样作用的林业,就是固碳林业。固碳林业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增加森林碳储量,如造林、再造林,扩大植被覆盖面积等增加固碳。二是保护现有碳储量,维护现有的森林植被覆盖面积,防止多余的碳向大气排放。三是林业可持续经营,通过林业产业自身的经营来获取经济效益。四是林业替代。通过不同的林业品种来进行替代,如用耐用木质林木材产品来代替普通木材产品等。

2.清洁发展机制(CDM)造林项目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是当前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通用的,连接固碳林业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1997年,《京都议定书》提出了在发展中国家实行清洁发展机制(CDM),通过这一项目可获得碳信用,这一信用可用于抵消《京都议定书》中各国所承诺的碳排放指标。CDM的显著作用在于,它将发展林业与发展经济联系起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可以运用这一项目实现碳交易,既可以让发达国家完成碳排放指标,又可以让发展中国家获得经济收益。目前,我国在CDM上发展取得一定成果。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主要趋势

1.减排任务艰巨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一方面提出并明确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目标的低碳经济的来临,另一方面制定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我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从数字上来看,会议提出,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控制在500亿吨,我国所能获得的最大减排额度有104亿吨。但是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指出,2013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00亿吨。2014年,彭博社新能源金融的估算显示,我国碳排放量同比下降2%。即便如此,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距离104吨的额度也只一步之遥。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届时将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2.能源结构和经济模式限制

多年来,我国的能源特征一向是富煤、少气、缺油。传统能源尤其是煤炭的高排放,加上粗放的增长方式,一直使得我国碳排放高居不下。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依然接近七成,而且这一占比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有所改变的难度很大。煤炭的过度使用,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这样来看,到2020年完成任务就非常艰巨。

3.发展固碳林业成为主要趋势

可喜的是,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已经开始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节能减排,这里面就包含了大力发展林业及固碳林业。一方面能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能保护环境,吸收二氧化碳,达到最终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同时,《京都议定书》也规定了通过森林碳汇来进行间接减排,充分发挥森林固碳的作用。这其实就是大力发展固碳林业。投资少、效果好、副作用低等特点,也使得我国在固碳林业发展上前景光明。

三、固碳林业如何迎接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发展固碳林业则是最优途径。因此,固碳林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本文以陕西省关中地区(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一带)林业建设为研究对象,对如何迎接这一机遇作简要分析。2014年11月,陕西省林业厅联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关中地区林业治污减霾功能评估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关中地区森林面积为207.12万公顷,年固碳量达到397万吨,相当于1212万城镇居民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够抵消全省2012年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5.1%。2013年,《关中城市群治污减霾林业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实施,预计到2015年,年固碳量达到418万吨,相当于1369万城镇居民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够抵消全省2015年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5.76%。可以看出,这样的一个大型项目,对于减排温室气体排放有着极大帮助。在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下,这样的项目还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

1.建立固碳林业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林业,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即可,要有选择、有目的性的选择林业品种。《关中城市群治污减霾林业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了森林覆盖率,人工林、山地森林生态屏障,防风固沙带,护林绿化带等一系列措施,但对于林业产业的发展提及较少。将固碳林业和低碳经济发展起来,在第一产业要扩大种植丰产林、用材林、粮油能源林等,增加森林碳汇储量。在第二产业应发展林业高精加工产业等环境友好型工业,实行从林业中提炼固体燃料、清洁乙醇等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以及利用固碳林业资源进行气热电联产等。

2.开展森林碳汇交易

森林碳汇交易,主要依靠前文中提到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一是政府引导,积极与低碳交易平台开展合作,如与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开展合作。二是社会参与,社会上要逐渐成立参与碳交易的企业,运用自身已有优势与国外市场进行碳交易,获取经济利益。三是权利义务引导。可以参考《京都议定书》中所采用的碳交易规定,借鉴多排碳源、多买碳汇、受益者付费、损害者赔偿的原则,对陕西省内相关企业进行约束,要求其加入固碳林业建设,客观上促进森林碳汇交易的同时,达到整体减排的目的。低碳经济的到来和趋势,使固碳林业的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机遇,但在当前整体环境下还面临很大的挑战。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才能真正保护我们所拥有的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5-15

2、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庄贵阳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07-10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二: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和关键,是工业文明向低碳生态文明转型的根本途径。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目前面临着能源结构单一、技术落后、研发能力较低、国家政策缺陷等诸多问题,加快发展中国低碳经济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大科研力度,实现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的有机融合,全面掌握低碳核心技术,同时建立健全的低碳经济技术研发保障制度,由此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低碳经济技术研发。文章主要对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发展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低碳经济技术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创新;问题;对策

世界经济发展建立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基础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事实上这是一种高碳经济,严重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向现代化工业,高碳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由此催生了低碳经济的产生。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通过新一轮的技术研发、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及新能源的应用,提高了地球能源的生产与利用效率,建立了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人类走出高碳经济和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概述

低碳经济产生于高碳经济下全球变暖的时代背景中,之所以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主要来源于英国政府在2003年颁布《Thefutureofourenergytocreatealowcarbone-conomy》白皮书。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对此仍然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义。通常来说,目前学术界又三种观点:方法论、行为论与革命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特认为: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技术的创新,最终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行为论的角度来说,我国专家冯之骏、潘家华和陈柳新曾经指出:目前,各种经济类型中,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最低的经济类型,集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经济发展形态的总和,是一种修复地球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型经济形态。从革命论角度说,我国学者鲍健强、庄贵阳等人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低碳经济是对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反思,是一场依赖于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新型经济格局,是一场涉及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J.A.Schumpeter早在1992年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J.A.的创新研究概念非常广泛,涉及到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从技术创新角度来说,J.A.将其定义为新技术应用导致产生的函数的移动或者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技术价值的实现。S.C.Solo、G.Lynn、C.Freeman等人在技术创新方面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受国外学者影响较大。傅家骥等人认为:技术创新是某一地区或者国家抓住市场发展潜在的机会,以获得经济效益和商业利润为主要目标,重新组织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建立效率更高、费用更低、消耗更小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而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和创新生产方法,开辟国内外更广泛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地区和国家的生产。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高效的技术创新系统,粗放型经济向效率型经济转变就缺少了技术支撑。

二、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从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来看,在低碳技术创新、专利技术转让及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薄弱,自主创新研究发展缓慢。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研发环节的强弱。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第一,低碳创新技术研发人才极度匮乏,核心技术研发人员、优秀的技术创新人员和综合素质较高、目光长远的企业家更是凤毛菱角,严重制约了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第二,我国低碳技术整体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于国际水平来说比较落后。很多关键技术,例如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生物能技术、氢能技术等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缺少科学有效的资金支持和建立机制。第三,低碳创新技术研发资金欠缺,同时低碳技术专利质量偏低。我国低碳技术专利总量较多,但是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达到一半,而且我国低碳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基本上都集中于科研所,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过少。其次,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意识淡薄。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然缺乏生态平衡的紧迫感和低碳技术研发创新的热情,在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与方向的选择上存在比较严重的短期行为,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时常背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低碳技术国家转移受到严格的限制,影响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的脚步。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于国情的发展需求和结构优势来说,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等方式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由此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来说,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共同协作过程中,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低碳技术。但是很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核心技术,维护低碳技术优势以及处于国家利益考虑,总是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设置重重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低碳技术的进步。总体来说,我国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之路困难重重,要想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国家、企业及相关部门必须从人才、资金、政策制度等方面共同努力,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大力扶持低碳技术创新及专利技术的研发保护,让中国尽早步入低碳经济发展轨道。

三、中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发展对策

(一)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如今,低碳经济已经席卷全球,低碳技术已经引发了社会的迅速变化,绿色世界就是人类向往的未来。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尽快适应世界低碳经济的热潮,明确技术研发的目标,从根本上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仍然依赖于高校及科研机构,产品的市场指向性不明确。所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应该实现紧密合作,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企业的资金实现完美融合,最大限度调动各自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尽快实现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优化。其次,我国企业需要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增加资金投入,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消费者需求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低碳经济的国际化的背景下,如果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放弃长远利益,必定会被时代淘汰。企业必须调整经营模式,让自身的发展经营模式与低碳技术之间达到平衡。企业作为低碳经济的执行者,同样应该对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在进行产品营销过程中需要大力宣传低碳经营理念,提高广大消费者的低碳环保意识,并逐渐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创造、发现市场契机。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企业的自主创新为发展动力,通过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加大对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培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续航能力,为我国尽早步入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制定相关保护措施,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创新

一项低碳技术专利的成果从研发到投入市场,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未知风险,风险之高严重制约我国低碳经济技术的研发。因此,政府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在政策上给予低碳技术研究一定的优惠。当然,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新技术研发成功,顺利投入市场,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则应该获得相应的风险投资收益。就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我国政府必须积极掌握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与话语权,由此才能更好地在我国开展低碳经济,才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当中。

(三)加强国际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之间的交流合作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它融合了多种技术、多门学科为一体才能进行生存与发展。低碳技术与传统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汇聚了多门学科与技术,单独依赖于某一个企业、某个领域、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国家都无法完全实现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完整性,只有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共同面对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共同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技术联盟,才能更好地运行低碳经济。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要想短时间内提高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自主创新成果,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实现低碳技术全球共享,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以美国为例,低碳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市场调节,技术创新机制由高校、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共同构成。各个产业之间实现了技术融合与扩散,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美国低碳技术研发创新资金有八成都是企业提供,而八成的低碳技术研究都由高校担任,非盈利机构则在企业与高校之间起到协调、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不会直接投入市场应用。再例如,欧盟低碳技术研究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欧洲联合研究重心共同承担。欧盟为了将新的科研技术普及到各个生产领域,大力进行新技术的宣传推广、试验和示范,中介机构也会为了新技术的宣传制定一系列的宣传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低碳技术从研发、投入生产到进入市场一路顺畅,让低碳技术充满活力。从美国和欧盟的例子来看,我国需要向其努力学习,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积极引进、吸收、消化低碳技术,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寻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之路。此外,我国还应该建立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联盟,探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新的合作模式,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学术、培训机构、非营利组织等,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作出努力。总的来说,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涉及到科研机构、高校、政府、企业及消费者等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必须协调发展、相互支持,才能使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顺利实现。当然,现阶段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一定可以逐步解决问题,带领中国企业走出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瓶颈,迎来社会经济全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OpschoorH.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adwindlingcarbonspace.EnvironResourceEconomics,2010.

[2]GrubbM,,LaingT,WillanC.Globalcarbonmechanisms:lessonsandimplications.ClimaticChange,2009.

[3]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2)

[4]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5]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6]孙滔.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J].河南科技,2010,(16).

[7]赵卓,肖利平.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瓶颈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6).

低碳新能源技术范文5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石油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11-02

引言

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了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目前温室气体的排放已引起了全球人类的关注,“低碳”与“低碳经济”越来越多地被提倡。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的比重约为75%,甲烷(CH4)、臭氧(O3)、氯氟碳化合物(CFCS)以及水汽(H2O)等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25%。其中,温室气体中石油化工行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7%,占全体温室气体放排量的75%。因此,石油化工行业既是能源消耗大户,又是生产温室气体的大户。那么,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并存带来的温室效应下,我国的石油行业发展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如何利用在低碳背景下利用“低碳”与“低碳经济”来探究中国石油行业发展路径呢?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及内涵

大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温室气体浓度越来越高,全球性的气候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逐渐被搬上国际舞台。“低碳”两个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低碳生活”“低碳校园”“低碳超市”“低碳交通”“低碳社区”等等。各行各业都冠以“低碳”二字蜂拥而上,使得“低碳”二字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低碳”经济是指基于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以及技术创新等多种创新性手段及方式减少石油、煤炭等高污染性能源消耗,降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社会经济双赢的目的,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

“低碳”视角下的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三方面:技术性、经济性及目标性。技术性内涵主要体现在,低碳经济是通过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技术性手段实现的;经济性内涵主要体现在,低碳经济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及动力,致力于经济发展、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物价稳定等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性目标;目标性内涵主要体现在,倡导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社会经济双赢的目的,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

二、低碳背景下我国石油行业发展问题

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指出,大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以致大气中温室气体舛仍嚼丛礁撸导致地球温度上升、气候变化、冰川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由此,1979年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第一次将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提上国际议事日程。此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在日本东京签订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将近200个地区及国家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通过初步的《哥本哈根协议》,但是在气候问题的长期目标、资金来源以及技术支持方面并未有实质性成效;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在坚持“巴厘岛线图”的基础上,在气候问题的资金来源、减排承诺等问题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低碳背景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第一,随着“低碳”与“低碳经济”的倡导与实施,众多低碳经济因素制约着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加工制造业、汽车行业等产业带动了石油等能源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煤炭等能源产业进出口贸易额增幅均在20%以上。可以说,我国石油、煤炭等能源产业取得了飞快的发展。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中国石油进口创历史新高,成为首次超过美国的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尽管如此,我国石油产业仍面临着技术性较低,仍处于世界石油产业链的低端领域。在“低碳经济”的倡导与流行之下,我国石油产业低端产业链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业链产品产能仍需进口。

第二,我国石油产业发展迅速,能源消耗大、产能消耗大且生产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气候公约效果微乎其微。自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至2016年期间,全球各个国家已召开数次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气候会议,签订了数个“气候变化公约”及“气候变化协议”。但是,全球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无法产生共同的“低碳”目标,效果微乎其微。2013年的华沙气候大会经过了激烈的争论,终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九次缔约方会议暨落下帷幕;2014年的利马气候大会在历时32小时之后,终于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次缔约方大会。

第三,随着“低碳”与“低碳经济”的倡导与实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冲击着石油、煤炭及天然气产业。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增长及各产业对石油等能源消耗的需求,石油、煤炭及天然气将在未来一百年之内被人类耗尽。相反,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与生物质能,一方面作为再生资源,具有可持续使用与发展的性质;另一方面,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与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具有环保型,起到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随着“低碳”与“低碳经济”的倡导与实施,未来低碳能源技术必然主导能源行业,对传统能源具有较大的冲击力。随着“低碳”与“低碳经济”两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低碳技术也随之应用至石油能源行业。我国为鼓励“低碳”能源技术及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开发,先后对“低碳”技术出台了众多保护性政策与措施,并严格限制传统石油能源使用。某些发达国家针对石油行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应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将石油产业的低碳技术设备化,以此形成相应的清洁专利,对传统石油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力。由此,随着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未来低碳技术必然主导能源行业,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行业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及影响。

三、低碳背景下中国石油行业发展路径

随着“低碳”与“低碳经济”的倡导与实施,众多低碳经济因素制约着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冲击着石油、煤炭及天然气产业。未来,低碳能源技术必然主导能源行业,对传统能源具有较大的冲击力。那么低碳背景下我国石油行业发展路径有:

一是促进石油行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石油产业结构调整,降低石油能耗投入及消耗,推进石油产业的规模经济与集约经济。作为引导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政府部门应当通过相关政策引导石油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基地,创新能源技术,提高石油能源利用率,生产高效清洁的石油能源。石油企业通过产业集群形成石油产业基地,通过专业化、技术化及规模化生产,创新生产线技术、设备技术及工艺技术,降低相关产品的单位成本,促进石油行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产业结构整合,从而降低石油能源能耗投入及消耗,促进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

二是促进节能减排,研发及创新低碳技术,强化节能减排技术。对于低碳技术创新方面,石油产业企业可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及科研基地等进行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如,利用天然汽水化合物、新一代生物质能材料等来研发低碳能源技术。加强石油能源的低碳技术研发,逐渐淘汰并停止污染严重、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产品质量差及污染严重的企业,大力研发及创新能降低单位能耗、单位成本的设备及联产设施。对石油产业企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要及时进行污染物分解、处理与污染治理,减少石油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及破坏。

三是积极研发低碳清洁技术,加强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促进石油产业产品清洁化生产。传统的石油化工产业具有资源利用率低、污染高、能耗高、产能低的特点,而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不仅具有可再生、可持续利用的特点,还具有资源利用率高、污染低、能耗低及产能高的特点。国内环境已不足以支持任何高污染、高能耗、低产能的能源企业发展,所以改变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石油产业升级,积极研发低碳清洁技术,加强系能能源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促进石油产业产品清洁化产生已刻不容缓。

结语

“低碳”两个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低碳生活”“低碳校园”“低碳超市”“低碳交通”“低碳社区”等等。各行各业都冠以“低碳”二字蜂拥而上,使得“低碳”二字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低碳背景下的“低碳经济”制约着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断冲击着石油、煤炭及天然气产业,未来低碳能源技术对传统能源具有较大的冲击力。因此,加强石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强化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及创新低碳技术,降低石油能耗投入及消耗,推进石油产业清洁化生产的规模经济与集约经济生产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杜伟.低碳经济与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J].国际石油经济,2010,(1).

[2] 低碳使命、石油石化的抉择――第二弥泄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精彩演讲内容选登[J].中国石油石化,2010,(13).

[3] 朱晓亮.低碳经济与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标准及发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10).

[4] 龚洋冉,仇沪毅,刘丽.我国低碳发汗公众参与的现状研究(一)――低碳概念族的演变和创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低碳新能源技术范文6

关键词:低碳技术 政策支持 可持续能源 新能源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低碳技术”的定义

“低碳技术”革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所趋,它被称作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以及信息革命之后的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所谓“低碳技术”,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目标的技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驱动下,“低碳技术”开始日益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与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可以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二)发展“低碳技术”的必要性

低碳一词最早见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者以及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当时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消耗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原本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逐渐依靠进口的时代。依照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所以,英国最早开始发展“低碳技术”。

我国经济增长快速,多项成就举世瞩目,但同时也是以付出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损耗为代价。特别是在建设领域,我国每年城乡建设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其中的绝大多数为高能耗建筑,这直接导致建筑能耗接近社会终端能耗的1/3;在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建筑的排放几乎占到1/2。提倡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建筑,其主要是减少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已成为现如今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这也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我国发展“低碳技术”所面临的困难

正如之前所述,“低碳技术”的研发是今后发展的关键,但是我国在这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我国缺少完整、有效的政策体系。尽管我国有关部门曾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与低碳技术研发有关的优惠政策,但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管理机构的变化以及政策的不完善, 一些鼓励政策名存实亡,部分政策就因难以执行而不了了之。其次,我国低碳技术项目,尤其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的是政府临时拨款和政策贷款,还有一些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这些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而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的项目支持不够,多数银行不愿选择给低碳技术项目融资,所以部分银行即使实施了融资,其信贷放款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这不能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再者,我国发展低碳技术的基础薄弱。在发展“低碳技术”领域,我国许多技术的研发与国际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如可再生能源方面,大型风力发电、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生物质能技术以及氢能技术等方面,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的话,有较大差距。特别像太阳能发电技术,虽然从技术上可以实现,但应用起来成本太高,必需政府大额补贴才可应用,所以在国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而且其产业化还存在一定问题。最后,我国低碳技术的研发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到目前为止,我国的 “低碳技术”研发绝大多数还只是一些企业的自发行为,缺少统筹安排。各企业都是根据自身需要来进行相关的“低碳技术”的研发,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合作,信息不畅,技术封锁,所以无法形成公关合力,因此造成了技术研发的分散和重复,使得“低碳技术”难以形成突破。

(四)总国外发展“低碳技术”给我们的启示

在我们在之前提过,英国是最早开始研发低碳技术的,其重点研究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有步骤地发展为有竞争力、能尽快实现出口的潜在能源技术。英国政府投资设立碳基金,充分综合了各方力量用以支持低碳技术研究,并且通过实行补贴鼓励企业融资节能减排的技术项目。而日本由于资源匮乏,所以非常重视用低碳技术来发展经济。日本注重利用政府调控手段,在国家预算中安排专项节能资金用以促进节能技术的开发研究。鼓励节能技术与低碳技术创新的个人投资,支持开发太阳能技术、光伏产业等新能源并同时积极推进低碳技术开发,降低发电成本,强调低碳技术创新、制度变革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澳大利亚也同样支持新能源的普及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完善清洁能源技术支撑体系。澳洲政府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以促进热能技术升级与太阳能研发利用,设立碳捕集与存储中心推动技术的投资与开发。此外,意大利通过低碳节能减排的政策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利用。丹麦在全球率先建立起了绿色能源模式,并形成具有北欧特色的绿色能源技术研发社会支撑体系。我国若想将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利用走在世界的前列,就必须借鉴国际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综合分析欧美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技术与政策,虽然在碳减排技术、碳捕集以及封存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方面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其共同点在于都强凋了积极推进低碳技术创新。

(五)发展“低碳技术”所应采取的措施

1.采用优先发展提高能效技术的策略,确保实现碳减排目标。

研究表明,在2005年至201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中,单位GDP能耗下降发挥了近90%的作用,与此同时未来我国通过技术革新实现能效提高仍有很广阔的研究发展空间。据有关推测,通过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技术进步等综合因素,到2020年、2030年我国单位GDP的能耗可比2010年下降30%和50%。这也响应了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的要求。因此,提高能效技术对我国顺利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应优先发展。

2.将节能减排技术作为技术研发的关键选择,从而促进生产的低碳化发展。

节能减排的定义是指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损耗、减少污染排放,其中节能技术又包括减排技术,如循环技术、煤基多联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依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是巴西的2.8倍,美国的4.1倍,英国的6.4倍,日本的7.7倍。因此,我国节能减排空间很大,所以应以低碳生产为主要抓手,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3.将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当中,从而促进能源消费低碳化。

新能源技术是现如今低碳技术的支柱技术,其中包括风能技术、太阳能技术、地热能技术、海洋能技术、生物质能技术、氢能技术、核聚变能技术、天然水合物利用技术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定义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连续、可再生的非化石能源的研发以及利用技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2010年5年之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水电、核电和风电三项之和所占的总体比例一直在6.7%—8.6%之间。而相对的2010年美国、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法国的核电、水电以及其他的新能源占其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分别达到 12.6%、18.1%、33.6%、39.6%和45.4%。因此得出结论,我国发展替代能源技术具有非常大的空间和光明的前景。

(六)结语

低碳技术对于我国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大力发展我国的低碳技术,可以使我国在现如今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得以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应当从多方面引导和鼓励我国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利用,促进企业自主进行低碳技术革新,从而打造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太平洋学报,2005

[2] 胡鞍钢.“绿猫”模式的新内涵———低碳经济。世界环境,2008

[3] 孙丽芝.低碳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