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药残留产生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药残留产生的原因范文1
关键词:农药;残留;原因;减少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作物病虫草害,每年可挽回15%左右的产量损失,因此,农药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据调查,在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80%以上的农户有随意加大用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的现象,部分农户在用药时不考虑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有资料表明,喷洒于农作物上的农药有少部分附着于农作物上,大部分都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水或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
1?农药残留的原因
导致和影响农药残留的原因很多,其中农药本身的性质、环境因素、农药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间等是影响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
1.1?农药性质
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和它们的代谢产物,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它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在人体内日积月累,然而人体又不能通过新陈代谢把它排出体外,因此,人体内有机氯农药含量会越来越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中毒。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施用后容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分解,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存在着部分高毒和剧种,如甲胺磷、对硫磷等,如果被施用于生长期较短、连续采收的蔬菜,则很难避免因残留超标而导致人畜中毒。乳油、悬乳剂等用于直接喷洒剂型对农作物的污染相对较大一些,而粉剂由于其容易飘散而对环境和施药者的危害更大,水剂残留相对较低。另外还有一部分农药虽然本身毒性较低,但其产生的杂质或代谢物残毒较高,如三氯杀螨醇中的杂质滴滴涕。
1.2?环境条件
温度、光照、降雨量、土壤酸度及有机质含量、植被情况、微生物等环境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药的降解速度,如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会随土壤含水量、温度和pH的升高而加快,在水体中的降解会随水的温度、pH的增高,以及微生物数量、光照等增加而加快。
1.3?使用方法
任何一个农药品种都有其适合的防治对象、防治作物,有其合理的施药时间、使用次数、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的安全间隔时间)。大多数农药按照推荐的剂量、次数、时间和方法施药,农产品中不会有残留农药问题。合理施用农药能在有效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农药对农副产品和环境的污染,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个别农户随意加大用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必然会导致对农产品的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
1.4?使用时间
在生产过程中,部分农户只考虑对病虫的防治效果及生产成本,不考虑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期,在收获前较短时间内施用残效期较长的农药也会导致农药残留。
2?减少农药残留的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以及农药性质,如高毒、剧毒、内吸等特性缺乏了解,而随意加大使用剂量,甚至超范围使用。还有一些农户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随意在蔬菜、水果等作物上使用国家明文禁止使用的高毒、剧毒农药,致使蔬菜中农药残量严重超标而导致食物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只有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充分发挥其防治有害生物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残留。减少农药残留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2.1?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
如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硫制剂、有机合成农药等都属于高效、低毒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有明显效果。
2.2?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
选用抗病虫品种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嫁接换根、培育合理的作物群体、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创造适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等,都能有效地减轻病虫害的发生。高温闷棚、灯光诱杀、黄板诱杀、人工捉虫、纱网阻虫、生物治虫等方法都可明显减少用药次数。
2.3?依据农药的性质使用
对于一些毒性较大,残效期长的农药品种,可作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严禁在生长期短的作物上喷洒施用。
2.4?科学选择农药剂型及用法
乳油农药喷雾使用残留较多,可选用粉剂、水剂、颗粒剂等剂型喷粉、拌种或撒施等。施药方法中,种子处理、土壤处理、树干包扎比喷雾、喷粉有较高残留。特别注意对生长期短,连续多次收获的作物,一定要选择毒性小,分解快的药剂品种,注意施药方法和禁用时间等。
2.5?控制农药的用量与次数
施药量越大,浓度越高,次数越多,两次施药间隔期越短,残留也相应越高,农户在施用农药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规定的用量和次数施药,不要随意增加用药量和施用次数。
农药残留产生的原因范文2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研究进展
蔬菜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最初简单的数量满足,发展到现在对蔬菜的营养、风味、外观以及食用的安全卫生状况的追求。近年来,由于蔬菜品种与栽培技术的改变,病虫的抗药性普遍提高,农药的用量与施药的次数不断增加,导致不少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严重超标[1~2],残留在蔬菜中的农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蔬菜农药残留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蔬菜中农药的来源、为害等方面论述了我国蔬菜生产中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提供参考。
1 蔬菜农药残留的概念及原因
1.1 蔬菜农药残留的概念
蔬菜残留农药,是指在喷施农药后残留在蔬菜表面的农药及有毒代谢物、降解转化产物和反应杂质的总称[3]。常见的残留农药主要是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如氧化乐果、乐果、马拉硫磷、甲胺磷、久效磷、倍硫磷、百克威、抗蚜威和西维因等。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在食物中毒中,由农药残留引起的比例越来越高[4],目前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万~100万t,居世界首位,其中剧毒的有机磷类农药年使用量约占70%。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食用后会引起人体的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致畸、致癌、致突变),严重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蔬菜产业的发展,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因误食高毒农药污染的蔬菜而引起的人畜中毒事件,甚至还曾发生因农药残留超标而使蔬菜出口受阻。所以,蔬菜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会影响到我国对外农业贸易的发展[5],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1.2 蔬菜农药残留的原因
土壤农药残留及禁用农药仍然使用是造成蔬菜高毒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6]。结合近期的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农药品种使用不当。一些农民仍在使用国家禁用的剧毒、高毒或低毒但残留时间较长的农药。②农药稀释浓度不当。一些农民将农药原液或高浓度的农药直接喷洒在蔬菜上。③喷药器械选用不当。农药跑漏滴现象严重。④采摘时间不当。有些蔬菜喷洒农药后没有达到安全间隔期就采摘上市。⑤防治时期不当。使用次数太多,即滥施、多施现象严重[7]。
2 蔬菜农药残留的为害
2.1 对土壤的为害
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改变土壤中生物的活动,进而影响土壤原本存在的平衡。农药使用后80%~90%残留于土壤中,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虽然有部分会进入大气或者在表面受光解作用而分解,但大部分迅速被土壤离子所吸附[8]。土壤微生物是维持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和土壤有机质及其有害物质的分解、生物化学循环和土壤结构的形成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不仅可以敏感地反映土壤环境的变化,而且是土壤中生物活性的具体体现[9~10]。石兆勇等[11]指出农田残留的化学农药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丰富度,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下降,减少了能利用有关碳底物的微生物数量,降低微生物对单一碳底物的利用能力。土壤酶是土壤重要组成部分,其活性是土壤肥力评价和土壤自净能力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酶的活性受到环境组成物质的剧烈影响,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会对土壤酶活性产生较大影响[12~15]。
2.2 对蔬菜的为害
蔬菜大多数生长期短,病虫害比较严重,种植过程中需多次用药,加上施药后采摘间隔期短,造成蔬菜残留农药过量不可避免。农药残留影响蔬菜农业生产,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导致药害事故频发,常引起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农药残留通过对土壤造成污染而影响蔬菜的品质。土壤污染由于有隐蔽性、潜伏性、长期性和后果严重性等特点,不容易为人们所察觉,需要通过食物链为害动物和人的健康才显现出来,这也是人们忽略了这一重要的环境污染因素的原因。土壤污染除造成作物减产、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减少外,还会导致蔬菜作物品质退化。有些地区污灌已经使得蔬菜的味道变差、易烂,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蔬菜作物的储藏品质也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16]。
2.3 对人体的为害
农药进入血液后,直接损害神经元,造成中枢神经坏死,导致身体各器官免疫力下降,如经常性的感冒、头晕、心悸、盗汗、失眠、健忘等。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过高会引起人体的神经麻痹以及呼吸系统损伤[17],且蔬菜农药残留中的甲拌磷、甲胺磷、对硫磷、氯化苯等,可促使全身各组织内细胞发生癌变。农药还能诱发肝脏酶的改变,从而改变了体内的生化过程,使肝脏肿大以至坏死。此外,残留农药具有诱变物质,即其有遗传病毒,会导致畸胎,影响后代健康,缩短寿命[18]。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与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不无关系[19]。目前有研究证明,约有70%的恶性癌症与食用农药残留蔬菜有关。农药残留不但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同时也加重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20世纪50~60年代,由于包括如六六六和DDT在内的有机氯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河流污染,并在环境中不断积累,造成动植物中毒,破坏生态平衡。
3 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进展
3.1 气相色谱技术
①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 GC是一种经典分析方法,其分析对象为气体和可挥发物质,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高、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能进行多残留分析。气相色谱-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检测(GC/MIP/AED)方法用于水果、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已在HP5921A系统上实现[20]。
②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气质联用技术日臻成熟,现已广泛用于果蔬样品分析。刘永波等[21]采用 SIM/GC/MS对果蔬中48种农药进行多残留分析,实现了同时定性和定量。目前此方法已经被纳入国家标准。
3.2 液相色谱技术
①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HPLC也是一种传统检测方法,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农药原则上都可采用该方法。近10 a来,采用此方法进行残留农药分析十分普遍,但进行复杂样品多残留分析时,HPLC有一定限制[22]。
②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1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为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手段,可以对极性农药进行有效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无需衍生化,因此是农药分析中非常有吸引力的分析手段。庞国芳等[22]建立的多残留方法采用 LC/MS/MS技术,可同时分析测定多达数十种不适于GC分析的农药。
3.3 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SFC)
SFC以超临界流体(通常是CO2)为流动相;对操作人员和环境无害,保留时间较短,工作温度较低;适于分析中等极性、热不稳定性化合物;能与大多数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联用。
3.4 生物检测技术
①免疫分析(immunoassay,IA) 免疫分析技术是基于将目标待测物或其衍生物与抗体结合的一种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是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在农药残留分析中,使用最多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22]。
②生物传感器(biosensor,BS) 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将生物敏感元件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及信号经由物理元件转变为光、电、声等易检测信号,从而间接获知待测物的有关信息。近年来,检测农药残留的生物传感器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测定方法多样化,灵敏度和仪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响应时间缩短,适应现场检测能力越来越强。
②活体检测(bio-assay) 活体检测法是使用活的生物直接测定,如农药与细菌作用后可影响细菌的发光程度,通过细菌发光情况,可测出农药残留量。该法过程简单、无需复杂仪器,农户便可自行检测,但只对少数药剂有反应,无法辨别残留农药的种类,准确性较低,检测时间较长,仅适用于田间未采收的水果和蔬菜[23]。
4 应对措施
4.1 加强农药使用指导和管理
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种类,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蔬菜上的使用。其次要在适当的时候防治,对症下药,准确选择施药时间
和施药方式[24]。合理轮换混配用药是有效的延缓病虫产生抗性的途径[25]。加大农药使用环节的监督力度,完善用药记录制度;加大对农药市场管理力度,从源头上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入市场。
4.2 合理使用农药和农业技术措施
无论哪一种农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害虫的抗药性也随之增高,在同一菜田中最好轮换使用不同的农药。在使用时,要尽量选用残留期较短的农药,控制用药的方法、剂量、剂型、次数以及安全间隔期等。另外,要加强综合农业技术措施的运用,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蔬菜优良品种,根据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选用抗病品种;科学合理地确定或调节播种期,避开病虫害的高峰期;培育壮苗,实行轮间套作;采用蔬菜栽培生产新技术,大力推广防虫网栽培等[26]。
4.3 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
针对目前有机磷农药的大规模使用,应开发一批高效、无毒的生物农药,研究推广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通过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病害的方法,如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外源激素来控制蔬菜病虫害。目前我国先后研制出了Bt乳剂7216、棉铃虫病毒NPV、Bt病毒复合剂等生物杀虫剂与生物拒避剂[27]。科学的进行物理防治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目前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①采用温汤浸种和变温处理蔬菜种子,可以杀灭或减少种传病害。②利用害虫的趋性,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高压电场杀虫[28]、高压汞灯等诱杀害虫成虫。③利用防虫网阻隔防虫。
4.4 抓好基地管理和上市产品的检测
要逐步建立具备一定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并逐渐提高其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生产能力。在基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药配售中心,引导农户正确购药,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尤其是生物农药逐步成为农民的自觉选择。在生产基地开展农药残留全程监控,对上市产品采取基地自检和相关部门抽检2种形式,加强检测,保证上市蔬菜的质量安全。主要有2种方法:①建设高标准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培植和扶持无公害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②建立和完善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推广网络[24]。
4.5 加强市场管理
建立市场淘汰机制和处罚法规,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一方面,积极鼓励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提高蔬菜卫生质量。大力宣传,使消费者接受无公害蔬菜,并拒绝不规范生产的蔬菜,使受农药污染的蔬菜失去市场。另一方面,以蔬菜产地、农贸批发市场农药残留监测为重点,积极开展蔬菜市场农药残留量检测工作。在农贸市场设卡设点,由农业环保部门派专人采用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卡,对上市蔬菜进行检测,杜绝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上市。此外,要加快立法进度,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农药超标蔬菜产品的处罚力度,通过罚款、封存、没收、禁止收获、销毁产品等方式,对生产销售蔬菜农药超标的农户进行处罚,对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督促菜农自觉遵守法律法规[28~29]。
对于进入本地区销售的外地蔬菜,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外地蔬菜产品应当加强检测,不合格的产品绝不允许进入本地市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大检查力度;②加强与各地蔬菜质量管理部门的协作;③对外省先进的蔬菜生产基地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政策倾斜[30]。
4.6 建立上市蔬菜质量追溯制度
通过建立蔬菜产销衔接机制,推行农产品标识管理,建立安全蔬菜专销区,实行联销配送等多种形式,逐步建立起蔬菜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制度。此制度一旦建立的话,如发现问题,就可以追根溯源,寻找责任人及农药残留的源头。目前在我国江苏、北京等地在开展市场准入工作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产地编码和产品标签追溯产品、产地和生产的相关信息,对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进行追踪,追查其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责任[26]。
5 小结
我国关于蔬菜农药残留的研究起步较晚,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进口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指标不断增多,这将严重制约和限制着我国蔬菜的出口。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的监督查处力度,对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督管理,以确保蔬菜产品的无公害,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同时也可以提升我国出口蔬菜的竞争力,提高菜农收入。
此外,我国与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蔬菜农药残留标准有相当差距,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标准在数量、限量水平、标准分类上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俊,张崇玉,赵为武.贵阳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初步分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29(2):181-184.
[2] 吴淳,黄敏通,王瑞,等.深圳市场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结果与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35-136.
[3] 吴晓峰.闲谈蔬菜农药残留问题[J].科技与生活,2010(10):126.
[4] 蔡义田.海口市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1997,13(9):548.
[5] 雷红涛,孙远明.蔬菜农药残留问题[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6):17-19.
[6] 孙向东.蔬菜农药残留的危害、种类、超标原因及应对措施[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6):99-100.
[7] 于广胜,尹义彬,冷华.农药残留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影响及解决策略[J].北方园艺,2004(5):69.
[8] 尹可锁,吴文伟,郭志祥,等.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及
土壤农药残留污染现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S1):174-177.
[9] 张红,吕永龙,辛晓云,等.杀虫剂类POPs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25(4):938-943.
[10] 姚斌,王海珍,徐建民.除草剂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环境学报,2004,24(2):349-354.
[11] 石兆勇,王发园.农药污染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 840-5 841.
[12] 鲁赫鸣,闫颖,王文思,等.农药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4):93-97.
[13] 和文祥,姚敏杰,孙丽娜,等.呋喃丹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8):1 921-1 924.
[14] 和文祥,闵红,王娟,等.2,4-D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1):224-228.
[15] 闫颖,袁星,樊宏娜.五种农药对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4,24(5):588-591.
[16] 刘京徽.缘何谈“韭”色变: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危害[J].望,2000(37):52-53.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761. 1-2004 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8] 刘本书,盛启荣.蔬菜农药残留的现状及防除措施[J].湖北农业科学,2002(4):50-51.
[19] 潘丽萍.蔬菜残留问题的解决途径[J].大舞台:教学与艺术,2009(8):123-123.
[20] 吴春红,聂继云,徐国锋,等.果蔬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9,35(3):23-26.
[21] 刘永波,贾立华,牛淑妍,等.气-质联用快速检测蔬菜、水果中农药多残留的分析方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6):491-495.
[22] 庞国芳,方晓明,余建新,等.农药兽药残留现代分析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70-175.
[23] 王彦华.农药残留速测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15(3):239-242.
[24] 叶建人,施海萍.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和控制对策[J]. 台州农业,2001(4):15-16.
[25] 庞琢,陈俊科,苏敏莉,等.呼和浩特市蔬菜农药残留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3):339-342.
[26] 刘步洲.蔬菜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
[27] 梁称福,陈正法.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00(11):1-4.
[28] 杨江龙,刘拉平,李岚.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研究及对策[J].环境污染及防治,2003,25(6):370-372.
[29] 刘滨江,云晓俊.温室无公害蔬菜保障技术设备的现状[J].世界农业,2002(4):43-45.
[30] 司军,曾艳,宋洪元,等.重庆市蔬菜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2-65.
Progress of Pesticides Residues in Vegetable
SHI Zheng, HUANG Kaifeng
(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 )
农药残留产生的原因范文3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茶叶出口;成因分析;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5.16.147
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下简称技术壁垒)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贸易中运用的比例越来越高,由于其名义上的合理性使它逐渐成为非关税壁垒中最隐蔽最难对付的一种。茶叶作为我国特色出口农产品尤其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其中以欧盟的农药残留标准和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等技术壁垒最为典型。
1 我国茶叶出口现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
1.1 我国茶叶出口现状
我国历来是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茶叶的对外贸易量更是飞快增长,自2009年开始出口量突破30万吨,之后的产量都在30万吨的基础上稳步增长。从数据上来看,人世之后茶叶出口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由于出口茶叶质量不高,事实上我国茶叶贸易遭遇技术壁垒的案例也越来越多(见表1)。
同时,就出口方向来说,我国的茶叶出口涉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市场分布比较集中,有近50%的茶叶出口到非洲地区等传统市场,而日本和欧盟等新兴市场也日益在我国的茶叶贸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2 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
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国际贸易中强大的话语权,对发展中国家设立了许多技术壁垒,针对茶叶等传统农产品的技术壁垒也有很多,其中农药残留是最主要的原因,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欧盟的农药残留标准和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
1.2.1 欧盟的农药残留标准
欧盟等发达国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茶叶进口国和消费国,近年来欧盟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对茶叶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农药残留限量(MRL)标准,并增加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种类。同时欧盟对未在本国登记的农药实行零容忍制度,以此来满足其贸易需求。
2000年7月欧盟开始实施严格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对茶叶中的农残指标进行检测,包括乙滴涕、2,4,5-涕、杀草强、敌菌丹(四氯丹)、氯丹等,许多标准采用其仪器检测低限LOD作为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2006年欧盟将茶叶农药残留的检验项目从193项增加到210项,2007年再增加10项,2008年又进行调整,共对茶叶提出290项农药残留要求,并新增170种农药检测项目。截至2012年年底,欧盟共对涉及茶叶的农残检测项目进行过16次修订,法规中的限量要求共有463个,堪称全世界最严格的标准。2000-2012年中国茶叶对欧盟出口的变化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2000年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量达2.48万吨,但就在2000年7月欧盟开始实施严格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之后,即2001年开始,我国对欧盟的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开始双双下降,出口量降幅达40.3%,出口额降幅达29.9%,足可见欧盟的农药残留标准对我国茶叶出口行业的打击是十分巨大的。从2004年开始,我国茶叶出口开始呈现恢复性上升,一直到2008年欧盟新标准的出台,使得2009年的出口形势开始恶化,出口量和出口额又呈现下降趋势。
1.2.2 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
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全称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于2006年5月开始实施。其中涉及茶叶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分为茶、未发酵和发酵茶三类,其限量标准分别为茶42项、未发酵茶218项和发酵茶217项,共有477项。肯定列表制度要求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即对没有设定具体标准的药物残留,一律执行0.0lppm的标准,这个标准极大地增加了我国的产品出口风险,从而给国内的出口商造成损失(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自日本实施了肯定列表制度为主的技术壁垒后,从2006年开始,中国出口到日本的茶叶数量和金额持续下降,从2006年之前基本在3万吨以上的出口量下降到2012年的1.73万吨,降幅非常大,同时出口额也有了显著的减少,从2006年的6570万美元下降至2012年的5770万美元,降幅达12.2%。这说明日本的技术壁垒使得中国国内的茶叶生产企业出口成本上升,出口难度加大,从而达到了贸易壁垒的效果。
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欧盟、日本等国对我国茶叶出口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虽然损害了贸易自由和贸易公平,对我国茶叶产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但就像一把双刃剑,技术壁垒的影响也需要从正反两面来客观分析。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影响
2.1.1 促进我国茶叶质量的提升
现如今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技术壁垒的设置会对国内企业和政府部门产生压力,企业为了达到出口标准会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施用的农药和化肥,政府部门也会出台相应的法规和行业标准来规范企业的生产,从而使得茶叶的质量品质得以提升。
2.1.2 促进茶叶行业标准的完善和体系的健全
我国茶叶出口企业许多出口失败的案例都是由于行业标准的不完善和体系的不健全造成的,欧盟和日本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比国内健全很多,因此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优势地位。技术壁垒会使得政府有动力去完善相关的行业标准,健全行业体系,与国际接轨。
2.1.3 倒逼相关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技术贸易壁垒本质上还是由于两国的科技水平的垂直差距引起的,一国的科技水平越高,其生产要素的配置就越合理,生产效率也随之提高。先进的技术标准会通过贸易的方式对本国产生压力,使得本国的相关产业不得不加大研发力度,革新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从而整体上带动与茶叶相关的产业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
2. 2.1 降低我国出口茶叶的竞争力
不断提高的技术标准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再加上运输、保险、储藏、检测、风险等方面的费用,对茶叶出口企业会产生成本障碍作用,势必会导致出口到欧盟和日本市场上的茶叶价格升高,从而失去我国外贸出口的传统价格优势,再加上斯里兰卡等茶叶出口贸易规模较大的国家的竞争,我国出口茶叶的竞争力将会下降,出口能力受到重创,从而导致企业利润的流失。
2.2.2 容易产生不利的示范效应
技术性贸易壁垒一旦产生,很容易带来全球性的示范效应,其他国家或地区会纷纷效仿这一技术壁垒,从而造成更大市场份额的损失,对国内茶叶出口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如日本于2006年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开始对本国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进行修改。
2.2.3 容易造成贸易摩擦,引发贸易战
技术壁垒实际上带有严重的歧视性,如欧盟在提高农残标准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口岸管理办法,中国的茶叶必须通过欧盟指定的口岸进入,并会抽取lOqo的货物进行农药检测,再加上贸易利益的矛盾,很容易引发贸易摩擦,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贸易战。
3 我国茶叶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3.1 国际因素
3.1.1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
发达国家所设置的技术壁垒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内市场,阻止外国茶叶的输入。通常会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制定许多苛刻的准入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制度,欧盟不断提高的农残标准就是最好的例证。当规定标准过高时,技术壁垒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禁止性贸易壁垒,即使还有部分达标企业,技术壁垒也达到了削弱其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3.1.2 全球科技进步对茶叶生产标准的要求提高是大势所趋
技术壁垒起源于全球科技大进步中,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对出口茶叶的质量要求大幅提高也在情理之中。茶叶作为一种农产品,其生产、加工、储运、包装、检疫等技术标准都会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同时人们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也会对茶叶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3.2 国内因素
3.2.1 国内茶叶生产企业技术含量低,出口质量不高
总的来说我国对外出口的茶叶品质较低,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内企业的生产技术含量低,工艺没有革新,部分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与国际脱轨,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
3.2.2 茶叶行业标准低,体系不健全,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
国内茶叶行业的执行标准很低,目前只有《茶叶卫生标准》和《无公害食品茶叶》中对茶叶质量标准有所规范,相比欧盟和日本的标准差距甚远,欧盟标准甚至细化到茶叶中的理化因子,各项指标规定也在逐年更新和修改。
3.2.3 茶叶质量检测不到位,检测水平落后
目前国内的农产品检测还不到位,对茶叶质量等的检测条件十分落后,检测的项目少而且标准低,从而限制了从政府部门层面上对茶叶质量的把控,而欧盟的检测标准则十分严格,很多标准采用的都是目前仪器所能检测的最低限量。
4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的原因分析,为了应对越来越频繁的技术壁垒,可以从政府和茶叶生产企业两个角度来探究相应的对策。
4.1 政府对策
4.1.1 建立腱全茶叶生产标准和质量监督体系
要想提高出口茶叶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必须建立一个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同时参考国际现行的一些案例,形成完整全面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同时要加强对茶叶质量的检测和管理,目前执行的检测标准还不够高,力度还不够大,要逐步建立起从茶园到消费者手中的溯源制度,增加茶叶的出口竞争力。
4.1.2 逐步建立更加严格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从欧盟日益严格的农残标准到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对茶叶的技术壁垒主要矛头都对准了农药残留,因此我们要格外重视对农药使用的限定,制定统一的适合于出口的标准。
4.1.3 运用WTO规则保护出口茶企,利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针对层出不穷的技术壁垒,要加大政府的干预力度,单靠企业的力量很难在贸易争端中拥有话语权,政府可以对违反自由贸易原则的过于苛刻的贸易条件展开谈判,降低技术壁垒中的不合理因素。
4.2 企业对策
4.2.1 切实保障茶叶质量和卫生安全
企业是生产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把好出口茶叶的质量关,可以建立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等,施用有机肥,特别要注意农药的施用不能够超过规定的标准,否则很容易遭遇国外的农药残留技术壁垒。要在源头上保障茶叶的质量,提高茶叶的品质。
4.2.2 向国际标准靠拢,进行出口产品认证
对于茶叶等农产品有很多国际认证体系,如ISO14000环境标志认证、IS0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管理系统认证等,要争取通过这些认证,使茶叶的整个流程从采收、加工、储运等环节都收到管控,从而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农药残留产生的原因范文4
关键词:韭菜;农药残留;防治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1―4942(2011)10―0082―03
近年来,由于连茬栽培及大棚生态环境,使韭菜的病虫害逐年加重,随着气温回升韭菜病虫害进入高发期。在盲目追求产量和质量的同时,菜农加大了用药浓度和用药频率,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开始增多,消费者因食用残留农药的韭菜引发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韭菜和以韭菜为原料的制品中农药残留超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韭菜中农药残留现状
1.1 违规使用高毒农药
国家虽明文规定严禁在蔬菜生产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但菜农为了追求产量,经常采用灌根的方法将甲胺磷、甲拌磷、甲基对硫磷等剧毒、高毒农药用于韭菜的韭蛆防治。高毒、高残留农药屡禁不止,造成韭菜中农药残留超标,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分析其原因,一是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不但可以有效杀灭害虫,还能促进根系发育,使韭菜颜色绿、叶子肥厚,外观“漂亮”,二是与其他杀虫剂相比价格低廉,所以大多数菜农在防治韭蛆时,仍然乐意使用甲拌磷、水胺硫磷等这些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者对危及生命安全问题却置之度外。
1.2 农药使用不当
不少菜农认为增加用药量就能提高防效,因此不按农药说明书要求随意加大施药量和用药次数。个别农户在盲目追求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大量使用农药,不管韭菜的害虫多少,均灌根防治,无形中增大了农药的使用量。姜瑞德等(2009)调查了青岛市郊8个蔬菜生产基地的使用情况,64.90%的农民表示药液浓度只能高不能低,有12.14%的农民一般比说明书推荐剂量增加1倍,只有22.96%的农民根据说明书确定药液浓度。大多数菜农文化素质不高,对农药安全、合理使用以及农药性质缺乏了解,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片面追求防治效果,一味地加大用药量和施药次数,不仅造成浪费,提高了害虫的抗药性,还造成韭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1.3 不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一些菜农由于用药知识缺乏,在农药使用后未达到安全间隔期,就采收上市销售。即使使用的不是违禁农药,如果没有达到安全间隔期就上市,同样会导致农药残留超标。韭菜生产上准许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如毒死蜱、辛硫磷、阿维菌素等,为降低农药残留,韭菜施药后15d才能采收上市。安全间隔期的长短与农药种类、剂型、施药浓度等因素有关,因成分不同,其分解、代谢的速度也不同。由于韭菜属于连续性采收的农作物,生长周期比较短,如不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采割上市,必然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2 无公害韭菜病虫害综合防治
2.1 化学防治
目前应用最多的仍是化学防治。无公害韭菜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具有“三致”作用的农药,要求使用的农药在韭菜体内和环境中易分解、低残留。施用化学农药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执行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规定,提倡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的限用农药,使用中、低毒农药也要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使用农药混剂时,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应以其中一种单剂使用次数最小和安全间隔期最大的为宜。韭菜田病、虫、草害较多,韭菜的害虫主要有韭蛆、斑潜蝇、蓟马;病害主要是灰霉病、疫病。为确保韭菜的品质和食用安全,可在韭菜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如病虫害严重,可每隔10~15 d喷一次,连喷2―3次。
2.2 农业防治
2.2.1 轮作倒茬轮作是防治韭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连作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连作已经成为限制韭菜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徐伟慧等(2010)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增加,不同刀次的韭菜Vc含量、粗纤维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导致韭菜品质下降。实行轮作换茬,避免长期连年种植,韭菜3-4年应与非百合科作物蔬菜轮作倒茬,可有效减轻韭蛆和其它病虫害的发生。
2.2.2 加强田间管理韭菜收割后,应立即清洁田园,残留的病叶、老叶要集中掩埋或焚烧,防止病菌蔓延。宋友玉等(2009)研究了春季大棚和陆地韭菜萌发前,搂净死叶和杂草,进行行间深锄松土,用工具剔开簇心土晒根、晒土7―10 d,可将幼虫晒死。
2.2.3 合理施肥
韭菜是喜肥作物,但是若大量施用化肥会引起偏氮徒长,从而降低抗病性。避免过多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引起土壤酸化,导致韭菜干尖。在韭菜生产过程中,以施有机肥和生物肥为主,尽量减少化肥的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肥必须腐熟后才能使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和韭菜残叶是多种害虫的主要越冬场所,尽量不施禽畜粪和未腐熟的有机肥,多施草木灰等肥料。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及磷钾肥,应根据土壤肥力、植株长势和天气等情况而定。定期喷施植宝素、喷施宝或增产菌,促进植株早生快发,可缩短割韭周期,减轻病虫危害。
2.2.4 合理灌溉
韭菜田浇水要适时适量,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冬季应少浇水,防止湿度过大。露地栽培的韭菜,要避免大水漫灌和田间积水,做好雨季的排涝,防止地面低洼积水。对韭蛆发生严重的田块,露地韭菜在春、秋两季韭蛆发生时连续浇水淹没根系2―3 d,拱棚韭菜在冬季土壤结冻前、春季化冻后进行冬灌和春灌,可有效消灭部分韭蛆幼虫。灌水时结合用药,效果更佳。
2.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机械方法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可采用杀虫灯、黄板和诱芯诱杀。杀虫灯效力高,杀虫谱广,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利用黄板诱杀韭蛆成虫,每666.7m2设置黄板25块,略高出韭菜高度即可。糖酒液诱杀按糖、醋、酒、水和90%敌百虫晶体3:3:1:10:0.6比例配成溶液,诱杀种蝇类害虫。在韭菜上设置防虫网,可以有效隔离韭蛆成虫、斑潜蝇、葱须鳞蛾进入,最大限度地防止害虫危害。
2.4 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由于无毒、不污染环境以及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对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降低韭菜中农药残留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用植物源及微生物源类杀虫剂,如苦参碱、云菊5%天然除虫菊素和草木灰,可较好防治韭蛆成虫。在韭蛆发生期,可以用植物杀虫剂1%苦参碱醇2 000倍液或Bt乳油250倍液灌根,可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目前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还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农药的作用,应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措施和生物技术,科学、有效地使用化学农药,不用或大量减少农药用量,有效地降低韭菜产品中农药残留物的含量,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3 对策
3.1 加强菜农技术培训
广大农民是农药的直接使用者,通过加强规范用药培训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知识,引导他们正确合理的使用农药。施药前进行病虫调查,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在最佳防治时期按农药推荐用量用药,不能随意增大农药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提高农民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水平和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防治水平,降低韭菜中农药残留的污染。
3.2 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农药管理体系是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保证。进一步加大农药监管力度,农药经营备案制度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相关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高度重视农药残留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无公害韭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对本地韭菜生产基地监督检查,同时加强上市韭菜的质量检测,严禁抽检不合格韭菜上市销售,切实抓好韭菜的残留监管工作。
农药残留产生的原因范文5
【关键词】人参;有机氛农药;气相色谱;溶出率;提取转移率
人们在药物服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传统汤剂以及中成药,实质上都是利用醇提、水提等方式来提取出在中药材之中所存在的活性成分。下文主要是以人参根茎类的药材来作为测试样品,该药物在经过了醇提以及煎煮等不同的处理之后是,对其提取物之中所含有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溶出量进行测定,通过该措施,来我国中药药材之中残留农药处理研究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研究依据。
一、仪器与试荆
1.仪器。Agilent(6890N型)气相色谱仪(配备63Ni电子捕获检测器)、DB-1701石英毛细管柱(美国Agilent公司);索氏提取装置;回流装置,实验室组装;NE-1真空旋转浓缩仪(Eyela日本);离心机(丹东,82-1);电子分析天平(sartorius);HH-Z2水浴锅;电热套(河北新兴电器厂);群力TDGC-1调压器(北京调压器厂)。
2.试剂、材料。丙酮、石油醚、浓硫酸、乙醇均为北京化工厂分析纯,提取用水均为双蒸水。
农药标准品:六六六(Benzene Hexachloride,BHC),包括a -BHC ,p-BHC,y-BHC,S-BHC四种异构体;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 ethane,DDT),包括p,p'-DDE,p,p'-DDD,p,p'-DDT, o,p'-DDT四种同系物;五氛硝基苯;四氯硝基苯;七氯;环氧七氯;抓丹;艾氏剂;硫丹,包括a一硫丹、p一硫丹两种异构体,均购自sigma公司,纯度>>98%。配制成0.02p,g-mL-,的农药标准品。
在该试验之中,所使用的所有人参提取药材,都是在大量的测试样品之中,选择具有农药残留量最高的药品来进行的测试,同时,所选择的试验药材之中所含有的农药,几乎已经包含了所有可能被检测出来的不同种类的农药。
二、方法与结果
1.三种有效成分提取工艺
(1)水煎。精密称取充分混匀后的人参样品l0g,置于圆底烧瓶中,100mL蒸馏水浸泡半小时,首煎30min先武火煎沸腾,再改用文火保持沸腾状态),倒出首煎药汤。待稍冷却,加人60mL蒸馏水,复煎30min,方法同首煎。倒出复煎药汤。合并两次药汤,即得水煎药汤,此工艺过程为模仿通常的中药汤剂的煎煮过程。
(2)95%醉提。精密称取充分混匀后的人参样品Sg,加人SOmL95%乙醇,在800℃水浴锅中回流提取1h,倒出首提药汤。待稍冷却,加人30mL95%乙醇,回流1h0倒出复提药汤。合并两次药汤,即得95%醇提药汤。
(3)50%醉提。精密称取充分混匀后的人参样品Sg,加入SOmL50%乙醇,在800℃水浴锅中回流1h,倒出首提药汤。待稍冷却,加人30mL50%乙醇,回流1h。倒出复提药汤。合并两次药汤,即得50%醇提药汤。
2.有机氛农药含量测定
(1)色谱条件。DB-1701石英毛细管柱(30mx0.32mmx0.25wm,Agilent公司),载气为高纯氮气(纯度>99.999%),流速1.2mlJmin。进样口温度2000 ℃,进样口恒压8.即si,检测器温度3000℃,不分流方式。柱升温程序:初始温度为100℃,以250℃/min升至1900℃后,保持1min,以30℃/min升至2200℃后,保持2min,以100℃/min升至2700℃后,保持l0min。出峰时间为32.4min0进样量1wL,外标法定量,不分流进样。
三、讨论
在中药药材之中所出现的农药残留超标过量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研究学者针对中药药材农药残留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针对经过提取之后的萃取成分所具有的农药残留量却没有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本篇文章主要是对药材在实际制药提取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模拟,依据模拟所提出去的活性物质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来对溶出率进行阐述,并且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结论。
在对中药药材进行提取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提取方式不同,其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溶出率也有着极大的不同,例如在使用乙醇提取法的过程中,其有机氯农药经过处理之后,拥有的溶出率较高,并且溶出率的提高是随着提取过程中的乙醇浓度的不断提升而提升,实现这一效果的主要原理就是由于有机氯农药能够充分溶解在极性数值较小的溶剂之中。并且从大量的研究结果来看,有机氯农药自身所具有的溶出率,在随着药材的增加而持续不断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依据大量的档案记录情况来看,有机氯在乙醇影响之下所产生的实际结果,事实上和实验室所得到的结果有着一定的差距。在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的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文献之中所存在的溶解程度,事实上都是在完全常温的状态之下来进行相应检测并且计算得出的,而在本文对有机氯溶出率进行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其实验过程中所采用的模拟工艺条件是使用的800℃水浴,而在这一过程中,有机农药所呈现出来的溶出率是随着温度的提升而不断的提高;本次实验的过程中,其人参药材之中所包含的有机氯农药所具有的含量,达到了PPB的级别,但是在150ML的乙醇之中所呈现出来的溶解程度,却远远没有达到一个完全饱和的状态下;有机氯农药之中所包含的大量有效成分,在实际溶出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协同性效果,也就是说,只有有效成分的存在,才能够促使有机氯农药能够更好的溶出。
即便是使用完全相同的提取工艺,其中所存在的不同有机氯农业,也同样会直接呈现出不同状态的溶出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其中的有机氯农药所具有的性质,直接影响到了具体的试验结果。根据上文的试验结果来看,其中所包含的有机氯农药溶出率排序,由低到高的顺序主要为:BHC
结语
综上所述,依据本篇文章的实验理论,能够通过试验的结果来得出:在对如果更高的提取药材之中所存在的有效成分进行更高效提取的过程中,务必要针对药材的溶出率降低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此外,还应当尽可能的减少有机溶剂在这一过程中的所进行的提取操作,而直接使用水提的方式来对药材之中所存在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
参考文献
[1]李江英,石玉,岳宝森.“生脉注射液”中人参提取工艺的筛选[J].陕西中医,2000(10)
[2]牟玲丽,刘昌,何明三,姚舜,鲁艳柳.悸平胶囊人参醇提工艺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03)
[3]幺宝金,赵雨,杨士慧,徐云凤.人参总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9(02)
农药残留产生的原因范文6
关键词:农业 环境保护 农药 措施
一、我国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使用农药,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所有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性。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二、农药与环境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通过直接喷洒、挥发扩散、药具清洗、雨淋冲刷等途径进入大气、水系和土壤,造成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并影响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敏感物种的减少与消失、染种的增多与加强。
1、农药对空气的污染。
大气中农药的污染主要来自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喷洒农药时所产生的药剂飘浮物和来自农作物表面、土壤表面及水中残留农药的蒸发、挥发扩散。此外,农药厂排出的废气,也是农药污染大气的原因之一。
2、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水体中的农药主要来自农田施药和土壤中的农药被水流冲刷及农药厂废水排放进入水体。水体产生农药污染,最终影响到其他生物。
3、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是污染物的汇,也是污染物的源。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土壤中的农药主要来自:①直接的施用;②通过浸种、拌种等施药方式进入土壤;③漂浮在大气中的农药随降雨和降尘落到地面进入土壤。
4、农药的毒性。
现在全世界每年因杀虫剂中毒者近百万人、死亡者数万人。化学农药可能导致人和动物的致畸、致癌,甚至还可能损害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引起基因突变。
5、农药还能对水生生物、飞禽、动物和植物等造成污染和危害。
三、农药环境保护措施
(一)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
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和生化农药三种类型。生物农药的主要特点为:高效、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具有专一性;对植物无毒害,保证产品质量;不易产生抗性。在使用生物制剂农药时对气象条件要求很严格,必须注意:温度、湿度、阳光及雨水条件。
(二)控制农药包装废弃物。
1、农约包装废弃物内的残留物。
2、防治农药包装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对策
(1)有关部门应广泛宣传,农药包装废弃物是再生资源,以加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加大农药包装容量,降低了包装成本,利于企业,同时也利于农户。
(3)对粉尘剂农药的包装,应用可降解的纸包装。
(4)将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相互结合,以减少了污染源,节省了能源和原材料。
(5)政府增大干涉与扶持,为阻止农药包装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能够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
(三)减少农药残留。
减少农药残留的方法主要有:大力开展综合防治;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及无公害新型农药;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加强农药残留监测;也可以使用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有机农药在水体环境中有效环保的治理途径,就是通过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其中,微生物是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第一因素,具有降解和转化有机农药的巨大潜能。生物降解包括动物降解、植物降解、微生物降解等。
(四)以实施持续植保为重点,多措并举,控制农药污染。
我国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来,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种群动态和相关联的环境,充分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之下。
(五)其它防治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中已存在的害虫自然控制机制,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其他有效的生态防治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1、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农业防治:轮作或间套作,控制植物被覆盖度,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及时翻耕,合理施肥管理,选用抗性强的品种。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捕杀,人工除草,灯光诱杀等。
2、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要有安全性。
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农药的使用应遵循经济、安全、有效、简便的原则,避免盲目施药、乱施药、滥施药。
3、合理施用农药。
(1)合理施用农药的一般措施。
预测预报,适时防治;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指标》《农药合理使用指标》《农药管理条例》。不得在市场上销售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的混配制剂,停止批准杀鼠剂分装登记,已批准的杀鼠剂分装登记不再批准续展登记,农药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安全,防止中毒。科学防治,控制病、虫害抗药性。
(2)防治作物农药污染的对策和措施。
不使用“三致”农药。“三致”就是致畸、致突变和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