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公司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公司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创新;必要性
1.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仍比较低,不仅不能精准的控制工程的工期,还会对大大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在工程中留下很多的质量隐患。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我们仅能够做到对关键的工序进行质量验收,不仅管理水平、效率比较低,还会产生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施工单位为了控制成本,很难在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技术质量等管理人员,很难控制住工序的检查幅度以及范围,还控制不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无法改善建筑工程的管理现状那么增加的不仅是施工成本,还会给安全、质量等带来很大的风险,企业的竞争力也不会得到提高,这样反过来还会加剧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低下。虽然受到国际经济发展颓势的一定影响,但是我国的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为了保证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我们必须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进行科学优化,通过先进创新的管理方式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2.1施工管理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文化效应
我国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氛围已经越发的激烈了,而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来说,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品牌是非常有意义的。企业只有塑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品牌,其才有可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有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品牌,对于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也是十分有利的。而如果能够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创新工作,那么就一定能够提升企业的文化品牌效应。
2.2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包括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2.3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到不同的程度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市场经济时代,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所以,施工管理的创新必须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从建筑管理学及社会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施工新技术的实际应用必须坚持以建筑工程市场的根本需求为出发点,而且要通过市场的反映情况来检验新技术的经济性、实用性与合理性,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强对各种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并且及时解决和处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而才能实现其实际应用的效果和质量。
3.1科学监理技术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科学监理技术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际应用的作用和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对其组织形式与管理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难以保证技术实际应用的效果。在国内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科学建立技术是构成新型施工技术体系的基础,如果忽略了对其的研究,必然会影响到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与管理效果。
3.2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电子信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应用,其客观影响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信息网络时代的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必然会导致其技术观念的转变,而且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应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理论、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将出现施工新技术难以完全取代传统技术的弊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人员应对新技术的研究对象、目的与结果等进行重新的分析与思考,进而才能全面展现施工新技术的现代信息管理特征。
3.3环保与节能技术
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中,环保与节能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是解决其高污染、高能耗问题的主要措施。在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中,通常是将经济收益放在首要位置,而忽略了行业所应重视的社会效益问题,这是导致我国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始终难以完善的主要矛盾,因此,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中,一定要注重对于相关环保与节能技术的研究,进一步降低施工中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3.4创新施工材料与施工技术
要进行施工材料与施工技术的创新,各种科研单位应积极利用创新技术研究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高新施工材料与施工技术,以辅助建筑行业材料与设备的发展。而施工单位也要积极组织人员进行高新技术与材料的学习,使其具有优秀的操作能力与创新技术水平,通过对创新施工材料的运用于对创新施工技术的使用,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
3.5管理思想的创新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是管理思想的创新。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企业应加强对管理者的重视,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经费的投入。我们从建筑市场的需求出发,深刻认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将创新思维与实际工作结合,真正使创新在工程实践中得到落实。
3.6创新施工团队管理
对施工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是决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所有的材料管理、设备管理与组织管理都是以人为本而产生的。唯有拥有一支具有高效、高素质、高技术的团队才能实现项目管理的优质与高效。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合理进行时间安排,并且有计划性地将工作按照时间与性质的不同进行划分,合理安排人员,对于施工目标与施工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所有工作的条理性,提升工作效率。
3.7创新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主要应用于施工单位内部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激励与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其次,要建立内部约束机制,运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施工标准,来约束企业中所有员工在建筑市场中的行为,使员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最后,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与科学决策机制,来规范施工管理人员的各种决策行为,以使施工中各个环节都采用科学决策,实现风险的降低与转移。
结 语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工作。而施工管理的创新,更是施工单位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只有从施工管理工作的实践中,逐步吸取经验教训,慢慢摸索出符合市场需要、施工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管理机制,才是施工单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臧永青.浅谈建筑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
[2]张道峰.黄京波.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要点分析.[J].
建筑公司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决策主要有两个主要内容,即控制法和财务法,前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损失得到最大程度地降低,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关键是在于对引起风险的各类条件因素进行改变;后者的目的则是为了安排好财务中的风险成本。运用动态的、系统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以此降低建筑方案实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这就是所说的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各层次的管理者建立起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问题的重视度,从根本上规避风险,而且在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实施风险控制,有利于最终建立起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模式。
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
1.1概念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具体工程的实施阶段和工程完工后的验收阶段等,都会因为一些因素遇到各种风险,这就是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总的来说可把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定义为:在明确规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目标的情况下,所有影响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目标因素的集合。
1.2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断变化的随机因素、不确定因素等,对建筑工程项目造成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自然界中人为所控制不了的地震、水灾、火灾、风暴,以及社会中人类凭意志所控制不了的战争、冲突矛盾等,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风险是处处时时存在的,我们无法彻底的消除或避免它,因此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把它的概率和损失降到最低。
1.3分类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一般分为外风险和内风险。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由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引起的风险,即是建筑工程项目外风险。它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如恶劣的天气、恶劣的工作环境、地震、海啸等;政治风险,如上级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过多干涉和指挥不当、在建设过程中所设置的体制法规的变化或不合理性、在国际性的建设项目中国家之间发生了分歧等;经济风险,如国家的经济下跌、工程项目投资到了一个环境较差的地方、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的价格突然持续上涨、国家的税收过高等。
2、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方法
因为建筑工程有着较长的施工时间、较大的施工规模,由此就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因素,而且它们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所以防范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需要各个参与方的共同合作。同时,传统风险管理的一些手段,如保险等,在应用到这些大型工程项目时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因此这些情况都要求建筑工程项目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采取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也就是采用动态的、系统的方法,使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得到减少。它使各层次的项目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促进风险控制和管理在各个环节的有效实行,进而贯穿整个建筑项目工程。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分析
3.1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
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风险意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没有将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内容中。有些建筑企业在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时候,虽然采取了一些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但没有全面考虑风险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仅对局限于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缺乏明确的、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以及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举步维艰。
3.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很多建筑企业风险管理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致使体系不健全。具体说来,建筑企业缺乏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的主动性措施,一旦面临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将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来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在决策过程中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来判断,有些决策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持,带有盲目性,使得企业化解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增加了企业组织机构运行的相关风险。
3.3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
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瓶颈。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引起的纠纷比比皆是。对于建筑合同的管理,一直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建筑企业没有给予合同管理足够的重视,后期建筑工程出现变更索赔等情形,将不利于建筑工程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而言,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国内外承包商对合同的管理普遍认识不足,缺乏索赔意识,客观上增加了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没有发挥合同在转移风险和再分配风险方面的作用。
3.险信息系统不完善
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也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陷入困境。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数据可靠性较差。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滞后,缺乏对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没有对拟投标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透彻的分析;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业主、供应商、分包商等的信用档案,不能对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信用进行动态分析,无法为投标决策、选择供应商和分包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因此,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势在必行。
4、论述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4.1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
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即项目风险发生前和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项目风险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是为了能够将隐藏在项目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消除,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而项目风险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4.2进行风险识别
识别风险的标准需要按照微观与宏观的相互转换,对于风险的界定需要严格进行,对于一些可能造成风险的因素进行质疑,然后逐一排除,排出风险的过程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4.3对项目风险进行分解
为了能够使得识别项目风险的过程更具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需要依据风险的相互关系,分解风险来进行具体分析。
4.4进行风险评价
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风险量,衡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4.5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主要有两个主要内容,即控制法和财务法,前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得损失得到最大程度地降低,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关键是在于对引起风险的各类的条件因素进行改变;后者的目的则是为了安排好财务中的风险成本。
5、结束语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极快,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和态度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更多的新方法、新措施都将被社会公众所接受。本文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对风险的管理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深入探讨,为日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建议,提高社会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关注度。
参考文献
[1]余汉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及对策[J].中华建设,2014.02
建筑公司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
我国目前的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建筑工程围绕土建施工展开,它的价值不言而喻。因此,严格要求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是对建筑工程的负责。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技术方法加强土建施工管理体系,可以确保施工时的工人以及其他设备不受威胁。
一、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科学的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土建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也避免众多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科学的体系可以是工作人员秩序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约束工作人员做到不扰民,这样对创建和谐健康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使得本公司在消费者群体中赢得良好口碑。安全科学的管理体系可以为本行业的其他公司树立榜样,打造一支优良的工作团队,使得公司在建筑行业的竞争中占据不败地位。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很重要。
二、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现存弊端
(一) 管理制度僵化
我国传统的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缺乏灵活的应变能力,由于实际中土建现场各种问题的不可预知性太强。现今的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体系,不能更科学合理的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缺少更为先进的技术导致施工效率低下,传统僵化的管理体系已不能满足当今建筑工程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由于缺少专业化的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体系,部分员工在现场表现出消极情绪,这就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二)未重视安全问题
安全是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中心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既要保证施工现场没有出现安全问题,又要注意工程完成后质量过关不对他人造成伤害。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土建施工的工作人员未能对这个重要的问题引起重视,将安全管理体系放在可有可无的地方。这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对他人造成危害,在社会上产生消极影响。由于相关工作人员不重视安全问题,导致事故频发。而在容易出事故的高危环境下,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产生消极抵触的心态。长此以往,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三) 缺乏先进管理技术及设备
在土建施工会出现问题,一部分由于人为管理不到位而造成损失,另一部分就是硬件配套设施有待加强。在施工现场遇到突发事件,如果工作人员缺少过硬的处理技术和应急能力以及先进的配套设施,那么在处理问题上不会显得得心应手。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进行时,如果相应的设备落后,那么会导致整个进度的落后。不重视相应的硬件设施、或者将其放在不重视的位置、任由材料被人为损坏等因素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四)管理体系的监督力度过轻
在土建施工现场,有必要对其进行严格监督。这样的做法既可避免施工人员偷工减料又可对质量安全做成监管。在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体系中,监督体系非常薄弱,这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建筑行业只有很少专业素质过硬的团队,在缺少专业人才的大环境下,一些工作人员对设备使用不够熟练,没有较快的应变能力。在建筑质量方面,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体系,那么建筑工程的质量堪忧。对一些重要设备监管不完善,导致装备损坏,从而不能发挥在土建施工时的作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些都是因为在监督管理上有缺陷,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下降。
三、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现状的改良
(一)完善相关管理方式
为了紧跟当今建筑行业及社会前进的步伐,只有完善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措施的方方面面,土建施工才能在建筑工程复杂化和人们高要求今天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只有重新整合土建现场管理体系,调动整个土建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建筑工程有更全面的把握。在现场施工、设备管理、突发事故应变等方面均建立全面有效的规章制度,让工作人员避免受伤、建筑工程确保质量,出问题的人员根据所制定制度严惩不贷。建立一个人人都参与其中、人人都有责任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工作人员才不会消极工作,从而提高土建施工的质量。
(二)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需要很多高素质人才共同在此努力,为此,公司要大力培养工作人员的施工能力、应变能力以达到更高工作水平。在施工人员素质的提高,确保了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能够安全、科学进行。因此,公司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例如举行优秀员工分享交流会等。为避免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进行错误而危险的施工,公司要根据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训练,如有违反者,将按照规章制度惩处。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才会取得满意成果。
(三) 加强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要想在建筑行业获取利益,成本的控制必然要有科学的计算。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存放大量施工材料及设备,因为这两者是建筑施工的经济成本中的重要两环,因此要加强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很多材料由于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到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是可以通过有效管理去避免的。首先要对原料的购买有着清醒的认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不下降的情况下,节约成本。在施工现场放置的设备仪器,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关的维护知识,要确保它们不被损坏。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对材料和设备的保护,提高工作人员的维护水平,降低建筑施工成本。
四、 总结
目前来看,我国在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要想克服这些缺点,就要追溯问题的源头。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相关管理体系,使工作人员处在有秩序的环境工作。公司也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珍视,让他们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方面发挥自己的才华。对于存放土建施工现场的材料及设备,要有良好的人员去维护。公司及工作人员时刻记住安全处在第一位,做到这些,我国的建筑行业会继续腾飞。
参考文献:
[1]汤亦.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城市建筑,2014(2):50-50.
建筑公司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理论基础
1.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概念
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就是建筑企业在施工生产和项目管理过程中,认真负责的贯彻执行我国各级和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安全规程、安全规章和安全标准,并以这些法规为基础,结合自身项目特点制定出项目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标准,将其制定成文字性文件,并在项目安全管理过程中贯彻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是借鉴和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HSE管理体系 (health、safety、environment)和国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以体系化的思想来将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和规范系统化,构建一个大家共同参与,权责分明的管理模式。
对一个建筑项目来说,项目的目标主要是质量,进度和费用的控制,但是安全管理已经越来越多的被重视起来,甚至会决定项目的成功与否。标准化是制度化的一种最高表现形式,标准化管理也就是将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工作方法。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非常复杂,与项目的人员,材料,场地,项目组织,施工工艺,监理,设计等等都有着明显的关系。这些复杂的关系就给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为项目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从目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的话,要想对项目进行有效地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以适应项目安全的新要求。
1.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制定出企业层面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并指导项目管理组织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协助项目制定出具体的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制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对项目经验总结的前提下,对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及时修订、补充以及调整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建筑企业每年都需要制定来年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策划方案,组织和落实公司的各个项目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开展对项目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工作。根据企业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安全标准化管理培训班,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32]。对于发生了安全事故,要做好调查工作,并在企业内通报,对于责任人也要合理处理。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1)项目安全职责划分标准化
明确项目部和各项目参与方的安全管理职责,在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中提出对各方的安全管理要求,遵守企业和项目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
(2)项目安全风险控制标准化
按照以往项目经验和对施工危险情况的预测,识别出项目中存在的危险点和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情况,编制施工危险源分析报告,并提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管理办法。
(3)项目施工安全标准化
贯彻落实项目安全施工标准化工作的规定,遵从安全文明施工设施、施工作业行为方面的工作标准。对项目安全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将此作为对项目绩效考核的一个标准,还要将安全检查的情况予以通报,发现项目在安全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予以整治,还要定期开展安全施工交流会,探讨改进安全文明施工水平的新方法。
(4)项目安全评价标准化
制定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建立项目安全评价工作机制,并定期组织项目安全评价工作。
(5)项目安全检查标准化
在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中明确安全检查的职责要求,按照制定出的安全管理条例,监督隐患,做好施工安全检查工作。
(6)项目应急管理标准化
根据建筑企业制定出的建设项目应急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出项目现场应急管理的具体要求,并对项目的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等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规定。
2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影响因素
要想构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我们首先要确定哪些因素会对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产生影响。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以及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影响形式及影响大小,并针对这些影响,归纳成具体的各种制度和安全管理标准。根据前人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研究以及建筑工程经验积累,总结出以下的一些影响因素:
(1)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不完善
虽然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标准等》法律规定,但是我国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还是不够完整,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建筑施工工艺对安全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对建筑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的建设也不够健全,有很多的安全技术标准尚未制定;这些都会给建筑安全的标准化管理带来影响。
(2)组织机构不健全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应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所以项目的各个层次都要重视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并且做好对下一个层次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一个权责分明,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督组织机构对安全管理工作起着至关董要的作用。
(3)奖惩机制
建筑施工中,出于对工程进度和成本的考虑,往往都忽略了安全生产,认为安全生产会增加成本投入以及减缓项目进度,所以通常都是抱着烧幸的心理,并没有采取一些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对于违规作业的行为,如果没有出现安全事故,大多不了了之,缺乏处罚力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施工方对待安全的不重视态度,助长了不好的风气。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应该权责分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惩机制。
(4)安全意识教育
对建筑企业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重点是对施工过程的管理。由于施工中的一线工人主要是来自农村,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差,对于安全准则也很难遵守。对于他们的安全教育就是成了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同时,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说,同样要时刻的提醒着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中的部分领导,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避免盲目的追求进度,费用而带来安全隐患。
3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流程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涉及到的单位很多,管理关系十分的复杂。就电网项目来说,涉及到电网企业,电网建设企业,监理公司以及各个施工分包商;在具体的项目管理当中,又会牵涉到很多的部门和个人。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也不是一个一次性完成的任务,而是一项一直持续不断的工作。从公司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到具体的标准化实施细则,再到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然后是对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反馈、改进和完善,这是一个类似于PDCA循环的流程。
参考文献:
[1]曲福年,刘艳萍.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国内外管理体系对照[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5
[2]董勇.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3
建筑公司管理体系范文5
Its Countermeasures
摘要:本文从顾客需求、员工需求、社会需求出发,站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上论述了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三标一体化的原因以及实施后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从组织结构的配合、人员参与、监督控制到持续改进的公司战略,对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重大意义及参考价值。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stomer needs and the needs of employees, social need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hanc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discussed why the enterprise would implement integration of quality-environment-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 and its influenc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oper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taff participation,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as well a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company strategy, which have a great significance and a reference valu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P键词:三标一体化;企业竞争力;管理能力;社会责任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quality-environment-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management ability;social responsibility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8-0018-02
0 引言
三标一体化中的三标即为三个标准,是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整合,将三个体系合而为一、同时运作,这样的运作方式被称为三标一体化。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是一种针对企业更好适应市场需求,融合其他优秀管理方法与要求,以产品实现过程为主导,通过优化资源管理,提高效率增加效益,让顾客、员工、社会满意,持续追求卓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途径。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并保持一个兼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标准要求和管理要求的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
1 实行一体化的原因
1.1 一体化实施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手段 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国际贸易中各国纷纷为保护本国商品设置一系列非关税壁垒障碍,而三标一体化则成为破除非关税壁垒有力的武器。一体化认证制度打破对中国产品不合格的片面认定,大大提高了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成功率,成为我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市场竞争的通行证。中国企业通过三标一体化的认证既是国际化的要求,也是走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1.2 一体化实施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角,除了履行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社会责任外,更重要的是企业承担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的重任。社会责任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创造价值的分享。企业与社会相互影响,当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社会回馈给企业的越多。企业通过实施一体化认证,监督控制资源利用、废物排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1.3 一体化实施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随着国内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的推动,提高管理水平的呼声变得越来越高,企业建立并实施三标一体化对提高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的学习并且能够增强企业各级行为约束力,而且还有利于通过目标管理法来保证建设管理目标的实现。只要企业能按照相关要求建立三标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将会有助于其理清建设管理思路,规范单位自身工作流程,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管理整个项目的运行和实施过程。
1.4 一体化实施提高员工质量,工作效果显著 一体化认证加强了对员工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掌握更多专业知识,进一步规范了操作行为,提高了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意识。随着体系认证工作的深化,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员工安全健康得到保障,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扩大了企业知名度,为产品销售提供良好条件。
2 三标一体化的实现途径
2.1 国家加强支持、扶植,发挥引导作用 为加大三标一体化的实施力度,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三标一体化认证的实施。明确认证标准,减少审核次数,缩短审核时间,降低认证费用,节省审核开支,简化认证流程。同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和变换的市场环境,进行宏观调控,实时改进认证标准,适应发展需要。
2.2 企业明确管理目标、任务要求,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需要将一体化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层层分割到各个项目、工点和每个岗位。监理单位不仅对工程质量认真把关,而且对环境保护进行严格监督,在整个系统中针对工程质量、环境保护、卫生保障保证企业真正做到了同步落实、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2.2.1 充分发挥单位组织领导作用 领导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决定公司发展方向和前途上。最高领导者的号召、积极参与和承诺对建立和保持高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并使所有相关方获益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最高管理层决定和控制着组织的发展情况,同时为管理活动提供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保障,并在实施过程中起到协调和引导作用,所以领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次只有得到高层领导重视,对建立与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目的有了正确的认识,建立与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才能得到保障及有效的分解。
2.2.2 建立一体化体系运行管理监督机制 为加大贯彻三大管理体系标准的运行力度,规范员工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保持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建立督导机制,督促检查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使一体化管理体系高效运转。
2.2.3 发挥利益相关者的驱动作用 充分发挥项目利益相关者的驱动作用,能够很好地推动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一方面要重视第三方的监督审核,一般来说,第三方的审核员素质相对较高,可以发现自查解决不了的问题,改进运行体系。另一方面,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强调顾客满意作为质量管理的目标,借助顾客的力量实现持续改进一体化管理体系。
3 三标一体化认证实施的对策及效果
3.1 建立符合目标管理的体系,提升企业业绩 三标一体化的管理体系需要满足简明扼要、内涵深刻、相互印证的个性特点,同时要体现为企业指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的宗旨、方向和目标追求,还要体现出企业对顾客、社会、员工、法律的承诺。山东艺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在考虑企业现有目标管理的广泛内容和要求下,建立适宜企业发展的目标管理体系,提升企业业绩。首先从企业层面上建立可量化的年度目标、指标;其次,为保证目标的实现,建立逐级负责、逐级监督的部门、个人目标;最后将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纳入月度绩效考核,从而形成完整的责任控制体系。
3.2 完善一体化手册,实现科学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追求科学管理,重要标志是程序化、规范化,依据是企业制定的标准和制度。一体化手册为企业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组织形式,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完善手册本身是一个动态化、高增值的活动过程,企业标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管理素质。山东艺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正在逐渐完善一体化手册以改变部分不合理的组织形式,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质量。
3.3 简化一体化程序,实现管理体系全覆盖 改变企业的一些管理模式,落到实处不止于形式,成为企业的宣传手段。通过简化一体化程序让“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覆盖到公司各部门,使公司各部门的管理工作都在“一体化”控制之中。企业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简化服务流程、加强沟通、确保信息畅通。山东艺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正通过逐步实行一体化标准,进一步缩短业务流程,全面提高企业服务质量。
3.4 全员参与,提升精神文明,实现心理认同感 贯彻认证是一个新生过程,三个体系同时实行难度较大。因此,让“一体化”与企业文化建设联系起来,使员工有心理认同感,全员参与到三标一体化建设中至关重要。山东艺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清楚认识到在对员工和各级干部进行培训时,要利用一切宣传手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熟悉业务,打好基础,做到全员参与,提升精神文明,实现心理认同感。
3.5 设立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协调发展 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配合监测预警系统加以控制,确定执行相关重点工作。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协调作战,坚持循序渐进,加大考核力度,加强审核监督,发现不合格要及时予以指导,以高度责任感履行职责完成任务。该建筑企业在满足顾客的需求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职业健康,实现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必然要求。
3.6 利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保持卓越发展 完善一体化流程,利用PDCA循环,明晰作业流程,体现“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全过程管理要求。以往的管理模式多只注重结果的评定,忽视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而该建筑企业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工作全过程控制,改变以往各项工作重视安排和布置忽略跟踪追查、验证、认证、总结和持续改进的现象,实现持续改进的循环管理,使管理体系与运行体系相一致,保持卓越发展。
4 结语
三标一体化并非三个管理体系的简单的叠加,而是一个有机的融合,通过三个体系的融合及相互作用达到1+1+1>3的效果。不论是站在企业、员工、顾客角度,通过实施三标一体化来增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山东艺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正在通过实施一w化管理体系实现新旧管理思路的重大转变,将企业的质量、环境、安全三条生命线在对三标一体化的实施、控制、改进完善过程中完成统一。一体化认证是企业的大势所趋,越来越被社会认同,任何企业想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使自己的产品、服务能够达到顾客的要求,就应当进行三标一体化的管理。三标一体化的实施对企业无论是从战略高度还是实践方面都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企业应当实施三标一体化来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余阳,欧阳光.浅谈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与“三标一体化”整合[J].四川水利发电,2008(10).
建筑公司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建筑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管理工作是通过管理使目标得以实现,使利益最大化、使资源最优化。建筑工程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一个项目的参建方也涉及诸多的单位及职能部门。建筑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繁琐的系统工程,但现在的建筑行业中的管理有诸多的问题,大的环境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目标的实现和利益的最大化,资源的最优化。所以,在建筑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创新,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全方位、全过程的规划、组织、控制、协调工作,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强化管理,规避风险,提质增效。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自工程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导、控制,使工程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三控三管一协调”,即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信誉以及企业的生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应用很多的技术设备,因此,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建筑施工的类型是非常多的,同时施工中形式也是非常多样的,而且在施工中规模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样就使得施工企业在施工中要面临的问题是很多的。建筑施工通常都是在外面进行作业,因此,受到天气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同时在施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各种工种交叉施工的情况,很多的技术综合应用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更要做好工程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顺利的进行,同时也能更好的在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进行约束。在施工过程中更好的保证施工的使用功能,同时也降低施工的成本,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施工中应用了很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设备,这样就使得很多的新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情况,同时建筑工程在功能和装修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就要求施工企业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漫足建筑行业。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涉及到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诸多主体,而各方主体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为了高效的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规避管理风险,需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就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度。同时,项目管理体系中的人员配备更是令人堪忧,诸多项目存在不合理配备专职安全员、质检员、试验员等现象,也就形成了项目管理人员一岗多职,造成管理中漏洞百出,出现这样那样的安全、质量事故。而在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更是没有运行机制的监测、分析、纠偏、审核、调整的相关程序,以至于在管理中出现组织的不合理,也就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的实现,加大了成本的投入。
2、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专业技能不够
我国建筑业的门槛相对来说较低,所以从管理人员至实际的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水平、道德修养、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和专业技能、文化水平各不相同。部分管理人员的证件只是通过公司或者人际关系办理后就直接上岗,从未接受过正规的、专业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所以建筑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在指导施工中,只依靠前辈的经验施工,不按照规范规程操作,也就导致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违反相关的规范、规程,导致其不能与预定的轨道施工,因此出现不同的安全、质量事故,同时也为未到工程的预期管理目标,加大了成本的投入,降低了预期的经济效益。
3、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据统计, 在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人员伤亡率, 安全事故不仅给家庭带来痛苦, 而且极大地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而加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势在必行。在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 其中来自工作安全意识不强, 缺乏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 教育水平不高, 安全意识不强, 没有专门的工作技能培训、学习,好多企业也不按要求对新进场的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这可能是导致安全问题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施工安全管理往往是对利益的追求,为了节省措施费,施工中必备的安全防护、安全措施也是能不做就不做,能省则省,对安全资金的投入也是一省再省。在实际的管理体制下,施工单位分包现象普遍存在,以导致项目部只是空架子,没实际作用, 所有这些就导致施工安全和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未能有良好的发展。
三、解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及相关制度
为了更好、更有效的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必须按照国家规范、企业文件、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生产责任制,并将管理目标分解,落实到相关科室、班组、具体到人,在相关岗位的职能、职责中,形成系统性、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制定的管理制度通过审批后,将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使项目参建的人员了解自己岗位的工作内容、执行要求,为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创造前提条件。同时也应对管理体系的运行实施监测、审核,判断组织的管理体系的内部变化情况和外部环境的适应度,决定是否对管理体系作出相应调整,使管理体系健康、持续、有效的运行。
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
首先,管理人员应该在被聘用前,公司应组织对其学习、培训。学习公司的企业文化,社会的道德思想,专业技能的培训,并通过公司的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外界信息相对来说比较封锁、范围小,所以,综合办公室和政工部要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新的文件精神和新的标准规范、规程,以至于更好的从各个层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的每位管理人员,要时刻树立团队意识,不能搞个人主义、拉帮结派,要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围绕制定的项目管理目标去努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能强的团队。
3、重视安全施工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管理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安全,在建筑设备方面定期检查, 及时更换或解决设备的安全隐患是必不可少的。 施工企业不仅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课堂式、现场式及现场演练), 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而且要使农民工能有自我保护意识。同时,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施工过程中, 每一个环节都要按规章去操作, 施工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 在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上进行监管与严格要求, 以保证施工安全。加大安全措施费的投入,按照规范要求采取有效安全防护、安全措施。
4、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和科学的管理手段
工程项目管理应加强创新和科学管理,工项目管理部应依据项目管理的目标,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全面标准化管理体系,为推动和更好的指导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工程项目应制定(×××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实施规划》,并在开工前项目经理与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学习,使每个人在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中的每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为达到标准化管理和预期的管理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现阶段, 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必须通过现代化管理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传统的手工管理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而且由于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管理效果很难达到尽善尽美。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如信息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也是实现施工管理的科技手段; 实时掌握资源,资本流的输入, 施工过程任务调度,材料消耗, 达到动态显式的效果, 对建设项目的管理是精确管理的基础。通过远程控制, 可以更好了解施工者在各方面的施工进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管理工作,需结合当地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国际化接轨,全面实行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认识抓管理,对照不足找差距,围绕体系抓落实,加强项目管理,提高竞争力。采取系统化,结构化的管理措施,狠抓过程控制,狠抓落实力度,提高执行力。在工程项目管理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完善和改进,保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使建筑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阙树兴.对某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和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的探讨[J].华章,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