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态学原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生态学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生态学原理

工业生态学原理范文1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工学院,浙江台州318000)

摘要:随着大学扩招,普通高校,尤其是生源竞争处于劣势的高职院校招生越来越困难,生源质量下滑严重且层次参差不齐,给学生公寓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情况及本人基层工作经验,对公寓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学生干部管理、学生生活习惯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一些高职院校公寓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公寓管理

中图分类号:C7II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I-1580(2014)10-0085-02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状况分析

自从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至今已有15年之久,当前,全国高校都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在生源大战中处于劣势地位,有不少高职院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不得不施行3+2计划,即五年制中高职和全日制成教招生渠道,在原本就生源质量低下的情况下,生源状况变得更加复杂,这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任务和要求。

二、新时期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

当前,高职院校主要是以“90后”学生为主.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批学生和“70后“80后”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由于他们大部分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个性比较张扬,缺乏团队精神,不懂得宽容和理解他人,亲情观相对淡薄,在这样的生长环境里,有一小部分人相比前几代人来说,显得更孤僻,容易发生言语甚至是肢体冲突,更有甚者,发生打群架等群体性事件;而且相对来说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心理年龄不成熟,容易因失恋等不顺利的事情而意志消沉,导致抑郁症频发,甚至出现自杀自残等严重后果;同时也有一些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很大一部分存在这样那样的精神或心理问题。在高职院校,除了上述问题,还有就是这些学生大多是在中学时代老师眼里所谓的差生,思想上就存在逃学厌学的情绪,一进入大学,老师的要求没有中学时那么严格,尤其是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是在公寓里度过,这对做好公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三、健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体系的途径

公寓作为学生平时生活、业余学习、思想教育最重要的第二课堂,如何能以有限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做好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这需要发挥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充分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带活公寓思想教育,将公寓发展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所在。但由于学生年纪较轻,在思想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作为指导教师,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管束太严,这样都不利于学生自治组织的健康成长。所以,指导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

根据公寓自身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进行每周考核公示,考核结果与公寓文化分挂钩,公寓文化分体现了学生在公寓的表现,与年度奖学金、学生评奖评优等挂钩,如每周一次的文明寝室评比,对一批卫生整洁、遵守宿舍管理的寝室进行表扬,并适当增加公寓文化分,对少数卫生状况欠佳的寝室,发出警示,责令整顿,并进行少量扣分,对在寝室里使用违禁电器的同学,第一次要求写保证书,并少量扣分,第二次加大扣分力度并及时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对极少数第三次使用的同学,上报班主任或系辅导员进行思想教育等。由于工作到位,经过一段时间的施行,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影响宿舍安全的不和谐因素得到改善,公寓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较好的开展。

(二)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并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

学生干部是直接和学生进行交流的主要对象,也是最了解学生的一支队伍,一名优秀学生干部队伍能够带动一片甚至是整栋楼精神文化建设,对提升公寓文化品位起到推动作用。面对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生源结构参差不齐,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生活心理状况不同的现实,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和学生思想工作就必须达到更高的要求。

1.选择任用学生干部。在学生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出思想比较活跃、能较好地做思想工作的干部辅助教师工作,还有就是管理好一批具有较高思想觉悟、较强沟通管理能力的一线楼层长去宣传好的思想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改变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

2.培训学生干部。要先做好干部自身的思想工作,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足,使干部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思想意识得到提升。

3.激发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学生工作热情的高低对他所管辖范围工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做学生干部工作时,应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对一些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同学要多督促,对取得阶段性成就的学生干部进行表扬,增强其成就感,使其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学生思想工作中去。

4.考核学生干部。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部考核制度,给每一位从事相同或类似工作的干部以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评价,以增强其危机感和责任意识,具体做法是组织一批干部对其所管楼层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工作及干部满意度调查工作,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总结,改进工作。

(三)发挥学生党员、优秀团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示范性作用

广大学生党员、优秀团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是整栋公寓中最追求进步、可塑性最强的一支队伍,是在学生群众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一支队伍,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能起到以点带面、覆盖全局的作用,同时,他们也是一把双刃剑,这些学生同样也有自制能力差的特点,如果没有对其做好思想工作,会将学生群众引导到不利的境地,使我们的工作很难得到开展,所以,做好党员、优秀团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将对公寓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

(四)对难管的学生重点进行思想教育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各自背景不同,上大学的目标差别较大,极少数学生上进心不强,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自我约束能力,有些学生来校学习完全是迫于父母的压力,甚至是为了拿张文凭,这些学生是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抓住学生的心理动态,找到学生身上的亮点,遵循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以制度加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其改变多年来养成的不良习惯,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学习习惯。

(五)主动与班主任联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从总体上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上还是追求上进的,把评奖评优等看得较重,很在意自己在辅导员老师、班主任眼中的形象。我们应积极联系辅导员、班主任,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进一步深入开展学生工作,将公寓思想教育等日常管理工作做细做实。

总之,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但只要我们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动态,耐心细致地深入基层工作,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以学长的身份开展工作,不仅会使学生学有所成,而且在思想上也会有所进步,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真正的用处。

[

参考文献]

[1]程亚孔,李广才,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及成因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7)

[2]王佳惠,赵金辉,张佳景,大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2)

[3]李劲松,大学生公寓园区德育整体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D]湖南大学,2003

工业生态学原理范文2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结构模式;空间动力;威海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reasonable city spatial structure, city spatial combination optimization for various internal elements to optimize the city overall layou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astal city spatial structure, city spatial structure from coastal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 Weihai city as a cas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 Weihai city history, study on coastal city spatial structure development trend, explore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evolution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 Weihai city the proposed development mode, reasonable and Weihai future city space structure of city space structure, to crea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able, open, find ways to optimize future city spatial structure in Weihai City,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Weihai city.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structure model; dynamic space; Weihai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本文通过对滨海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吸取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经验,并以威海市城市空间结构为案例,在对威海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滨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探讨威海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提出合理的发展模式和威海未来城市空间结构构想,以创造开放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寻找优化威海市未来城市空间结构的途径,以更好地指导威海城市建设。同时为其它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探索生态恒动性条件下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提供实证基础。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背景

1.1景观生态学的内涵

景观生态学最简单的表述是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一门新兴学科。国际景观生态学会(AILE)指出,景观生态学是对于不同层域上景观空间变化的研究,包括对景观异质性、生物、地理及省会成因的分析。

目前,新一代的景观科学以景观生态学为代表。同时,景观生态学也是生态学的一门新兴应用分支,其发展历史较短,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对其理论的认识并非一致。简言之,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组成类型、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在。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

①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所在空间关系。

②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景观动态,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这正如其它生态学组织单元(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一样,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功能,而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功能的影响。

1.2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1.2.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为城市景观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的依托。其主要原理与功能归纳为:景观整体性、景观异质性、景观层域性、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生态流、镶嵌体、斑块-廊道-基质、景观韵律、源-汇系统、一般应用原理与方法等十方面[1“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邬建国(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命科学系)生态学杂志2000,19(1)](图3)。

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景观系统。即景观要素有机联系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独立的功能特性和明显的视觉特征。2.对景观系统整体性的认识是景观生态学得以整合的理论基础,从整体性角度出发研究景观系统结构。3.突出作为自然-文化综合体的景观的整体极其空间异质性[2《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苏伟忠杨英宝科学出版社2007,6(1)]。

2.2对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简要概述

景观异质性原理。包括三个方面:1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系统的基本特征。景观是由异质要素组成,是景观的结构特性,景观异质性主要源于自然干扰,人类活动和植被的内源演替,体现在景观的空间结构变化及其时间变化上。2包括空间结构,空间组成,空间相关三部分,景观格局是其具体体现。3景观生态学强调空间异质性的层域特征。

景观层域原理。包括层域及其判断标准和等级理论。层域本质上是自然界固有的特征或规律,而为生物体所感知。

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景观结构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景观结构与景观功能,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景观格局与生态流之间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部分。

图1主要景观结构类型图2景观变化的主要过程

景观生态流及源-汇系统。生态物种与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能量在各个空间组之间的流动称之为生态流。

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景观空间异质性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即梯度和镶嵌。镶嵌的特征是对象形成清楚的边界,连续空间发生中断和突变[3“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研究_以南京都市区为例”张振龙马国强生态经济2010,6](图1)。

景观韵律。景观韵律是对一定时空内景格局的定量描述,提供的是关于镶嵌体内容的信息,韵律特征与一定的生态功能和过程联系起来[4“以城市绿地系统为先导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石崧华中师范大学2002,5]。

源-汇系统。在地球表层系统普遍存在的物质迁移运动中,有的系统单元作为物质迁移源,而另一些作为接纳迁移物质的聚集场所。

图3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2.3弗曼的空间方法

弗曼的空间方法是指通过生态系统或者土地利用的格局,保护任何区域、景观、主要地段的自然过程、生物多样性的数量和重要属性。主要把景观生态学的一些关键原理整合到规划中,概括出一个一般性的景观生态规划原理。首先需要一些关键资源的调查和制图,并利用五个主要原理原则作为指导,他们分别是:景观背景;景观整体;景观内的关键趣味;生态过程目标[5“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叶玉瑶张虹鸥周春山许学强 城市规划2008,32];空间属性(图2)。

由于涉及众多规划与实践调查内容,在本文里就不再赘述。

滨海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1城市空间结构的定义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式是指物质要素和活动要素的空间分布模式,过程则是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各种交通流。相应的,城市空间被划分为“静态活动空间”(如建筑)和“动态活动空间”(如交通网络)。

城市的地形。例如,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形成城镇较多,河流交汇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如兰州这样的沿江城市,城市用地沿江狭长布局;十堰这样的山区城市则沿山谷绵延扩展;大连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像保定这样的平原地区的城市则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展。本文主要通过景观学派对滨海城市空间结构进行探索。

2滨海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异同

滨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地域结构模式,并不同于传统城市的同心圆模式或扇形模式,而是更加偏重于基于伯吉斯、霍伊特等提出的多核心模式(图5),城市内部结构均为单中心,而忽略了重工业更是滨海城市结构的重要特点,重工业以及住宅区多零散分布于市郊。

图4扇形城市地域结构图5轴向同心圆地域结构

1 中心商业区 2批发和轻工业地带 3 低收入住宅区1 中心商业区 2 过渡性地带 3 中产阶级

4 中收入住宅区 5 高收入住宅区住宅区

对于滨海城市而言,除CBD为大城市的中心之外,还有支配一定地域的其他中心的存在。而由于同类活动集聚效应而集中,在不同片区内形成不同性质和空间使用功能的差别。再加之某些活动负担不起理想区位的高地价,使得海岸线形成高密度区域形成高密度,低专门性的景观商业带,而其他区位则呈现中低密度,高专门性的多核心区域。现代滨海城市,正是由于这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以及历史遗留习惯和局部区域的特殊性,才导致城市地域多核心的产生。

假设付租能力较高的高密度住宅倾向于接近中心点和其他主要经济体,但最接近这些经济体的空间却被商业和轻工业所占领。由于这种多核心模式(图6)并没有假设城市土地是均质的,因此个土地功能区的布局并不成一定序列,而是像扇形模式一样(图4),在每一个核心区位中,呈现出不定的辐射运输路线,其空间布局也是非常具有弹性的。

图6 多核心模式的城市地域结构

1 中心商业区 2 批发与轻工业地带 3 低收入住宅区

4 中收入住宅区 5 高收入住宅区 6 重工业区 7 卫星

商业区 8 近郊住宅区 9 近郊工业区

2.3滨海城市空间结构动力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本质上是城市社会经济要素运动过程中在地域空间上的反应,集聚是城市空间存在的基本前提和形式,表现为向心聚合的倾向和人口增加的趋势。而分离则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表现为更多的复杂化和多样性,社会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成为了其存在和运动的基础。因此,诶里克森的要素运动模式成为了滨海城市的主要空间动力模式,其核心内容包括外溢、分散、填充三个阶段(图7)。

图7 城市空间扩展动力模式

3.1外溢--专业化阶段

早年,城市各种功能溢出,在周围的不同地形的作用下,形成专业化结构,扩散作用主要发生在城市附近地区,收到参差不齐的海岸线的制约,扩散主要以扇形扩散为主,对市中心的依赖性很强。

3.2分散--多样化阶段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城市迎来了扩张发展的高峰期,城市边缘区迅速膨胀,除了人口与工业的发展外,由于私人轿车的发展,商业及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向外延伸突出,扇形扩散的同时,进入不规则的圈层扩散阶段,边缘区独立性加强,以非农产业为主,并依托海岸线和港口优势,形成独立性更强的小型核心区。

3.3填充--多核化阶段

现代滨海城市形成后期,空间上以内部填充为主,地域扩展进入稳定阶段,在伸展轴与环形道间的未开发土地以及已经形成的小型核心区与市中心之间的缝隙区域得以开发,而一些更加具体的核心区位,形成新的核心。

基于景观生态的滨海城市空间结构探索--以威海市区为例

1威海市区主要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威海市区区域概况

威海市区三面临水,一面临山,地势北部山峦迭起,南部平坦宽阔,海岸线参差不齐,凹凸交错。威海市是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也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被评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1996年威海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1997年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1999年成为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3年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中国城市。2009年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城市。

威海市位于起伏缓和、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区。区内除昆嵛山海拔高度923米以外,其他山地丘陵都在700米以下,大部分为200米~300米的波状丘陵,坡度在25度以下。山丘中谷地多开阔,多平谷;平原多为滨海平原和山前倾斜平原。其中,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15.77%,丘陵占52.38%,平原占27.56%,岛屿占0.28%,滩涂占4.01%。河网密布,河流畅通,地表排水良好。地势中部高,山脉呈东西走向,水系由脊背向南北流入大海。北东南三面环海,海岸类型属于港湾海岸,海岸线曲折,岬湾交错,多港湾、岛屿。

威海市域生态敏感区分布图威海市区地理信息分布图

1.2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对于威海市城市空间结构探索和研究的主要方法:试图根据人类影响强度对市区景观进行分类,并对城市景观生态结构与功能进行简要分析,对威海市区景观要素的组成进行功能性分析和再布局。最后,基于景观生态学,对市区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趋势进行调控。

2威海市区景观空间与格局

3.2.1根据人类影响强度对市区景观进行分类

根据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强度,可以可以把景观分为五类

自然景观。包括森林,海岸线,海岸滩涂,海岩和山地,以及沿海湿地。

经营景观。包括经营性林地和草地,绿地绿化或高尔夫球场海水浴场等。

耕作景观。包括丘陵耕地以及平原耕地,果园等。

城郊景观。市区和乡镇的交错地带,相见分布有住宅,商业农田等。

2.2对威海市区景观生态结构的简要分析

威海市区拥有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跨度极大的海岸线和起伏的山脉走向,使得城市空间结构呈垂直和平面三维布置,并不断沿海岸线延伸,自然景观很好的对城市公共空间和大型建筑以及城市职能分区进行了天然的区分,并呈现沿海岸向内陆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过渡的分布,而城郊景观很好的链接了各个小型核心区之间的空白区域,人工造景例如经营景观和耕作景观则更加偏重于内陆,经营景观以山林和人工造景为主,呈点状分布于市区非中心区,生态系统相对简单,人为影响并没有太多的对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毁灭性影响,而是相对缓慢温和的进行生态改造,并逐步向人工生态转变。

威海海滨公园

2.3对威海市区景观生态功能的简要分析

威海市区景观生态链的相对稳定和简单,也很好的为海滨城市的城市职能所利用,很好的服务于城市的人口递增和轻工业发展,并能适应多边发展的城市平面发展趋势,同时自然景观能够服务于城市生态链周边的野生环境,并相对完整的保留自然本色,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温床。

3.3威海市区景观要素组成的再布局

3.1生态功能优先是出发点

城市绿地系统应成为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核心。因此绿地系统规划要贯彻生态优先准则,同步参与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结构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利用现有自然地形地貌,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景观生态结构;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到最低限度。

3.2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基础

城市生物多样性指城市范围内除人以外的各种活的生物体,在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前提下,所体现出来的基因、物种、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分异程度。它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直接联系,是城市生物间、生物与生境间、生态环境与人类间复杂关系的体现,是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前提。所以,应该恢复和重建城市生物多样性。优先按本地原生乡土生态群落、次生生态群落、人工生态群落的适生要求来规划、重建和维护适宜的种群或群落结构。

3.3因地制宜是保证

城市自然系统异常脆弱,绿化建设应依据土壤、环境、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适应和利用城市特殊小气候、土壤和地下环境,促进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如应用植物学界的“宫胁昭方法”,用地带性的、潜在的植物种,按“顶级群落”原理建成生态绿地。

3.4种间关系是关键

绿化植物种间应充分借鉴地带性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师法自然,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通过密度或频度制约等方式调整群落种间关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

3.5群落自维持是核心

绿地群落要让自然做功,运用其自组织和能动性,进行生态恢复,创造丰富景观。如城市绿化应改善种植结构,利用绿地调落物和绿肥等土壤适宜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通过物种多样性引导,为有益昆虫和动物提供适宜生境,形成病虫害生态调控机制,调节目标植物与有害生物动态平衡。

3.6自然保护是目标

绿地系统要发挥健全城市生态的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回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需求。而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

4威海市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趋势调控

基于以上几点原则,结合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加以考虑。当今世界各国海滨城市空间扩展的一大趋势是城市由同心圆环状外向扩展转变为沿轴向发展或多核心逐个激活发展。希望借此来缓解中心城区的拥挤状况并加强与城市区内其他城镇间的联系。首先应注意控制伸展轴数量,以免各发展轴间空地绿化被蚕食,造成全地域恶化蔓延和最终形成新的圈层式布局;其次要在伸展轴间要留出足够的农田、森林等形成绿楔;再次,还应注意主伸展轴内功能及实体建成环境的组织,避免采用城市伸展轴不间断连绵增长形式,而宜采用一系列独立的城市单元新区增长形式,通过绿地加以适当分隔。因此我们应该以“设计结合自然、绿色引入城市”的思想为指导,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且相互联系的绿地,才能发挥应有的自净和自动调节能力,实现对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邬建国(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命科学系)生态学杂志2000,19(1)

2《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苏伟忠杨英宝科学出版社2007,6(1)

3“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研究_以南京都市区为例”张振龙马国强生态经济2010,6

工业生态学原理范文3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民族生态学四个阶段。植物生态学和动物生态学只将研究视点集中于动植物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而人类生态学和民族生态学则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作为研究目的。目前,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多以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如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

生态学专业课程看起来特别富有“科学味”,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到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学、环境生态工程等都是必修的课程。同时,该专业需要对样本进行分析,因此需要到处采集样品,调查原因。还要实验分析,是比较辛苦的。

由于生态学属于理学专业,很多考生会认为学习该专业只适合继续深造,本科就业竞争力不强,但事实上,我国部分地区过度砍伐、放牧,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野生动物、植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生态破坏没有得到控制,生态问题还较为因此,国家较为注重生态保护,不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维护生态。还积极推进各种生态产业。这一切都为生态学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天空,生态学毕业生可以从事农业生态、气象生态、生态农业和区域农业开发的规划与设计i园林景区、花卉企业(基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等众多用人单位都是生态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当然林业局、环保局也是较为不错的选择。

在开设生态学专业的院校中,兰州大学生态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的足西北,经过长期选择,确立以理论生态学为基础,研究干旱农业注态学、草地生态学和逆境生态学;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学科则以全球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林火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为特色研究方向,特别是在森林生态方面卓有建树。另外,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校的生态学专业也较有特色。

20世纪以来,根据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医学等基本理论,运用卫生工程、给排水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技术原理和手段等解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音污染等问题,使单项治理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成为了环境工程学诞生的基础。

对于环保的了解,也许很多人还停留在教室里张贴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标语,以为“保护环境”,就是不随处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然而,在学习了《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后,会逐渐对环境工程有了明确的认识,知道了它是以处理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为目的。评价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专业。

我国环境工程学科是在70年代中后期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其标志是1977年,清华大学在原有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这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工程专业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程。随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相继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目前开设环境工程的院校多达百余所。其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黄石理工学院等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围绕化学、生物展开,包括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制图与CAD、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给水与废水处理系统、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控制工程、环境系统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生态学等。

许多国家都重视环保,日本和丹麦每年把GDP的3%投入到环境保护中。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问题逐渐突出,“十二五”规划将“环境”纳入重点规划内容。可以预见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目前,我国的环境工程师非常稀缺,但要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才可以考相关资格证书。

每天我们都在消耗着大量的清洁淡水,同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各种生活污水,这些汇聚了多种“污染源”的污水在一起,即使是洁净能力再强的洗衣粉恐怕都不能将其转化为我们日常的生活用水,那么究竟是通过什么神奇的处理工艺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要靠给水排水工程了。

给水排水专业是以水的社会循环为研究内容的。所谓水的社会循环是指为满足人们生活饮用和生产(工农业)的需要而从自然水体取水,经必要的处理以改善水质,然后输送到千家万户和各工业企业以及农田农场,用过的水中因含有废弃物而丧失使用功能,经适当处理再排入水体,以免水体受到污染。

工业生态学原理范文4

关键词:产业生态化;电子信息产业;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25303

1国外产业生态化研究进展

产业生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69年美国学者罗伯特·艾尔斯提出的“产业代谢”理念。罗伯特·弗劳什和尼古拉斯·盖洛普受罗伯特·艾尔斯“产业代谢”理论的影响,在1989出版的《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一文中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明确了定义。他们认为产业生态学是一种用一体化的生产方式代替过去简单的传统生产方式。在传统的工业生产活动中,每一道工序都区别于其他工序。传统的工业活动应当转换为完整的产业生态模式,实现能源和物质循环得到最优化、废弃物产出的最小化以及工业流程中废料的循环利用。

产业生态学是一门刚刚兴起的综合性、涵盖多学科范围的应用科学。目前对于产业生态学的定义还未达成共识。

保罗·霍肯(Paul Hawken)1993年在《商业生态学》中将产业生态定义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能提供大规模、整合的管理工具来设计产业结构,使得与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埃尔克曼Erkman(1997)指出,产业生态是一种以研究产业系统如何运作、规制以及与生态圈的相互作用,在我们对生态系统的认知的基础上,对产业自身进行调整,实现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国际电力和电子工程研究所在2000年指出: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产业系统与经济系统以及同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一门具有可持续能力的学科。《产业生态学》杂志主编Lifset(1997)指出:“产业生态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系统科学分支,它从局部、地区和全球三个层面上系统地研究产品、工艺、产业部门和经济部门的能流和物流。”

国外在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和实践较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化市场机制。需要企业自觉完成的主要机制有: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绿色技术开发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污染控制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尖端核心技术的开发、低污染高附加值的软件业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在产品设计方面,国外的公司注重尽可能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易于回收再利用。在电子垃圾资源化研究方面,欧美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电子垃圾回收体系。丹麦的卡伦堡共生体是工业共生体的成功典范。美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也较早,截至2005年,美国已经建立了近20个生态工业园,加拿大接近40多个生态工业园区。

2国内产业生态学研究进展

我国产业生态化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产业生态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刘则渊(1994)的《产业生态化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文中。刘则渊提出所谓产业生态化就是把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活动纳入到大生态系统中,把产业系统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置于大生态系统物质、能源的总交换过程中,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国内很多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集中研究产业生态系统这一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生态系统理论知识作了补充,对推动我国产业生态化系统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2.1产业生态化内涵的研究进展

张文龙、邓伟根认为产业生态化是当今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是产业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具有的高层次形态。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闭路循环模式以及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调整生产活动,实现产业系统的生态化,目的是为了达到资源循环利用,零废弃物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孔令丞、谢家平认为产业化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是产业的反生态性特征日趋削弱生态特征逐渐加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为产业系统创造一个新的范式,将人造系统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模式中,逐步实现由线性(开放)系统向循环(封闭)系统转变。樊海林、程远(2004)在《产业生态——一个企业竞争的视角》一文中指出,产业生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用以研究产业系统和自然系统互动关系的系统研究方法(思想、学科),认为产业生态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倡导一体化的循环观念。在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以及经济系统内部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为整体的。物质循环应贯穿于整个产业生产活动中,例如产品原材料的使用,加工生产、包装,以及废物处理的全部过程。②由线性的粗放型增长系统向循环封闭系统转变。也就是说,其中一个产业的废弃物可以作为另一个产业的生产材料。这是一种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③优化资源生产率为目标,这个概念适用于所有企业。④实现不同产业间的资源共享,例如生态工业园区的构建。总体来说,产业生态化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选择,是指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 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传统产业, 以实现其社会、经济效益最大, 资源高效利用, 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和废弃物多层次利用的目的。它的本质是把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保结合在一起的产业发展过程, 要求所有的产业都要符合生态、经济规律的要求。

在构建产业生态化上,国内著名的生态学者王如松提出产业生态管理的5种方法:生命周期评价(面向产品环境管理);产品生态设计(面向绿色产品开发);生态产业园规划(面向区域的规划);生态产业孵化(面向生态产业开发);生态管理(面向可持续发展)。其中我国沱牌集团是全国建立的第一个酿酒工业生态区,该工业注重生态规划,避免交叉污染;将生态理念纳入集团的成产经营模式,收效可观。孟祥东、李东升认为产业生态化的本质并不是局限于寻求环境保护,而是寻找一条适合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在理论层面来说,产业生态学以生态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是转化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的研究过程。在制度层面来说,他认为政府行为在产业生态化中扮演着束缚产业行为的重要角色,规范政府在产业行为并赋予更多的责任。在文化层面来说,他认为转变人类思维方式成为首要问题,进而决定了人们处理经济行为的态度。丁继锋认为产业生态化并不仅仅关心对资源和保护的问题,而忽视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产业行为可持续发展,为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他注重充分利用产业废弃物,以较低的成本回收废弃物来代替原有的投入资源,提高产业的经济利润。产业生态化实质上避免了资源匮乏的困境局面。而且他还提倡构建生态工业园,运用生态学中“共生”的原理,通过加强交流合作,既减轻了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又能节约资源,使得不同产业间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在产业面临的问题上,黄志斌(2000)分别从经济学和政府公共管理角度进行分析,阐明首先是市场失灵导致企业外部资源达不到优化,其次是许多环境资源公共化导致价格扭曲、资源廉价或是无价,弱化了厂商开发高效、低耗、低能源的绿色消费产品。厉无畏(2008)谈到中国产业生态化发展,其路径从产业系统内部、制度方面、生产技术和工艺方面实现产业与环境的高度统一;加强法律和经济手段,将产业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植入产业政策全过程;推广环境无害化技术和环境友好技术,降低物质消耗和交换。

2.2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的研究进展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就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的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电子信息产业,以实现其社会经济效益最大、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和废弃物多层次利用的目标。

在理论层面上,袁增伟等(2009)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具体污染问题,将产业生态化内涵应用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提出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模式。首先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以技术创新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处理污染物排放的能力。其次是行业布局优化和规模整合;实施信息化和数字化战略;袁增伟等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倡导建设企业生态文化,以及产品回收责任制度。最后应当加强企业供应链的生态化管理,从绿色原料、环境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阎兆万(2007)在《电子信息产业环保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以“深绿色”环保战略纳入电子信息产业生产过程中,形成具有规模化、效益化的环保型产业。它考虑是一种系统地解决产业活动同生态环境、社会、资源的关系,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的结构体系,并在全社会建立“深绿色”文化,引导生产者、消费者共同维护电子信息产业良好发展。

在技术层面上,高丽霞(2009)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效应分析》一文中通过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模拟电子信息产业对未来环境造成的影响,设计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影响系统流图。在图中得出的结论如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应该更注意改进废弃物的处理技术,通过长期提高废水达标率和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意义是重大的。蒋国瑞、高丽霞(2010)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一文中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物质流的分析构建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即资源消耗、能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环保投资的一级指标,另外还包含15个二级指标,得出能源消耗是影响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因子。

在构建生态产业园方面,我国起步较晚,截至2005年底,我国生态工业园示范园区累计15个。在实践方面,我国生态产业园建设重心转移到物质闭路循环和废物利用方面,却忽视了减量化生产这一原则,对产业生态化的本质缺乏充分的认识。

3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的思考

和展望由于产业生态学本身的复杂性、综合性和跨越性。产业生态学的概念还未达成共识,仍然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中。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外对于电子信息产业化研究早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方面的资料很少,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比较少。但是整体来说,都没有提出较为完整的生态化产业理念。在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方面应当将减量化生产放在首位,从更深层次来构建生态园区。笔者认为技术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法宝,最重要的是转变人类的价值观,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应当向微观设计和宏观决策两方面发展,未来的产业生态构建方面,运用社会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从立法角度、企业生态责任以及责任制度延伸、构建生态文明、建立社会公众监督机制为切入点,研究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行为,共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屠凤娜.产业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J].观察与思考.2008(18):36.

[2]孔令丞,谢家平.产业生态化——人工产业系统的生态性回归[J].前沿论坛,2005(4):47.

[3]王如松.产业生态学和生态产业转型[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5):24.

[4]袁增伟,毕军,杨洁,等.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及其应用[J].产业观察,2004(S1):162.

[5]樊海林,程远.产业生态——一个企业竞争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4,(3).

[6]厉无畏.中国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实现途径[J].绿叶,2008(12).

[7]张文龙,邓伟根.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J].社会科学家,2010(7).

工业生态学原理范文5

【关键词】生态城市 生态足迹 影响因子 可持续性发展

【Abstract】The eco-city is a par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 of Eco-city is withi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urban ecosystem, u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ecology and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also seize the important part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to give full play to regional ecological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to enhance the city's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At the same time, ecological footprint can show the land area support and resources of the certain population. So,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an support the reliable analysis and basi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city.

【Key word】 the Eco-city,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Impact fact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马上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一些城市生态学家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①

生态城市的概念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第1层为自然地理层,是城市人类活动的自发层次,是城市生态位的趋适、开拓、竞争和平衡过程,最后达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第2 层是社会功能层,重在调整城市的组织结构及功能,改善子系统间的冲突关系,增强城市这个有机体的共生能力;第3层即文化意识层,旨在增强人的生态意识,变外在控制为内在调节,变自发为自为。

二、生态城市衡量指标

Yanitsky提出生态城市的衡量指标:一是生态滞竭系数,测度城市物质能量的流畅程度;二是生态协调系数,测度城市的组织合理程度;三是自我调节能力系数,测度城市的生态成熟度。我国学者考虑经济环境与社会等诸多因素提出以下几方面主要指:

1、高效益的转换系统

即从自然物质到经济物质到废弃物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是自然物质投入少,经济物质产出多,废弃物排泄少。该系统的有效运行是以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各产业的技术装备深度为基础的。②

2、高效率的流转系统

以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为支撑骨架,为物流、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和人流的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在加速流转的有序运动过程中,减少损耗和污染。

3、高质量的环境状况

即由城市生产和生活而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都能按照各自的特点予以防治和及时处理、处置。

4、高水平的管理功能

生态城市通过其结构,对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劳动就业、治安防灾、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实施高效率的管理,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适度增长,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和谐。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1、生态工业工程是根据生态学原理,按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计工业系统以及工业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物流和能源流 ,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工业体系中的应用形态之一。③

2、生态农业就是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组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设计生态农业工程,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3、生态林业工程主要有流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村镇绿化及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实施水源函养林及自然景观工程、生态林业基地建设和林业产业化工程。

4、生态水利工程就是要遵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开源节流并重、 防洪抗旱并重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既要治水又要规范人类自身的活动,既要防洪又要给洪水以出路,坚持综合治理,在加强堤防和控制性工程建设的同时,进行平垸行洪、疏浚河湖,城市防洪与城市景观建设紧密结合;在用水方面,强调生态用水,防止水资源枯竭,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服务业,建立供水、节水、中水回用和污水资源化的良性循环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因水环境恶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采取节水、调整产业结构、调水等综合措施加以预防和修复,使各水系能保持和恢复生态景象。

5、清洁能源工程主要是通过能源替代,开发使用新型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生态旅游、景观工程主要开展加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营造健康宜人的城市环境和加强自然生态体系建设,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工作,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点、区。

7、生态文化工程主要开展以下工作,发展生态文化,承继历史文化和提高城市品位,建设生态社区、改善人居环境,引导绿色消费,完善文化管理组织机构和普及生态文化等。

8、生态综合治理与保护工程就是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对市区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和保护及发送农村生态环境。

工业生态学原理范文6

目前全国多数农林类院校的景观设计类专业都开设了景观生态学课程,而且大多是专业必修课,但是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学生对景观生态学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高,修完该课程后在做设计时,更多从美学和功能方面考虑,生态意识体现不明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急需整合

对不同的专业,景观生态学的本科教材在内容取舍和深度确定上差异较大,目前还没有一本完全针对景观设计类专业的景观生态学教材。徐化成先生1996年率先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景观生态学教材,书中的很多应用实例都是从林学专业的角度谈的,比较适合于传统林学专业的学生学习。[1]郭晋平教授和周志翔教授于2007年领衔主编了景观生态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虽然在内容上更加全面系统,但主要是针对森林资源类本科专业教学编写的。[2]对于景观设计类专业的同学来说,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完全采用该教材学习也不太合适。适用于景观设计类专业的景观生态学教学内容体系急待完善。

2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结合较少

据了解,由于没有完全适合于景观设计类专业的教材,授课教师也多数只是具有林学或生态学的专业背景,讲课及安排实验时与其他专业课程如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等结合较少,因而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学习与景观规划设计的联系不大,不愿意花时间学。

3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多数教学以理论内容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较少,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教学过程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对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生态学教学的建议

1建立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既不能完全偏离于以往景观生态学教材的一般内容(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变化、景观规划管理),同时又要具有景观设计专业的特色,基于此,结合目前国内主要的景观生态学教材和相关专著内容,可以制定以下教学内容体系。

(1)绪论。要求掌握景观和景观要素的概念和特征、景观生态学的定义和内涵、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比较欧洲、北美和中国大陆景观生态学学派的基本观点;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3]绪论部分是该课程的首堂讲课内容,绪论课讲得成功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讲述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绪论知识外,最好能简单介绍当前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点明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使当代景观规划设计更为理性和科学,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景观生态学思想来指导。

(2)景观要素基本类型。要求掌握斑块、走廊、本底的概念,理解斑块大小、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了解走廊的作用及类型。[4]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或难点可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阐述,如边缘效应与人类聚居地的选择、河流走廊与滨河风光带的设计、网络本底与城市绿地系统网络规划等。[5]

(3)景观的总体结构。要求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掌握景观多样性的类型,理解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本部分内容与景观规划设计联系较紧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格局多样性在景观规划设计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讲课时可重点阐述。如通过景观空间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研究,寻求合理的景观配置,在景观规划和管理时考虑物质流的利用率以及营养元素的循环;通过景观连接度和连通性的研究,正确地理解景观规划与管理的原理,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景观中各单元之间的连通性,更重要的是增强景观单元之间的连接度;在修建道路时,为了降低道路对生物迁移的阻隔作用,可以通过建立桥梁、隧道、增加廊道,达到保护生境的目的等等。[6]另外,在讲到森林景观的异质性时,可补充古树名木的有关知识。

(4)景观形成因素。景观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的,是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生态学过程、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干扰五方面的因素。前四方面的知识学生在中学的地理课上已学过,讲解时不必太详细,以图片展示为主,稍加复习就行了,而该章的重点应放在干扰因子这一内容上,应掌握常见干扰的类型及其生态效应。

(5)全球环境问题。修过该课程的学生除了应具备较系统的景观生态学知识外,还应具有较高的生态素养,与其他没修过生态类课程的学生相比,要有更强的生态环保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而了解全球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形成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节俭资源消费和节制发展的生态意识,促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景观生态学有关知识去分析和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6)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要求掌握景观生态流的基本观点、基本机制及五种基本形式(空气流、水流、养分流、植物流和动物流),分析景观要素类型对景观生态流、景观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和生态效应;理解景观的一般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的内涵。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本章比较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有很多知识点都比较实用,如山谷风与露营地的选择,城市热岛效应等。

(7)景观动态变化。掌握景观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景观变化的作用力类型,不同强度干扰对景观变化的影响;理解景观稳定性的特性。本章理论较多,需要补充一些应用性的内容,否则讲课时枯燥乏味,学生没兴趣听。例如结合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原理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的有关知识,补充“演替顶极理论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这一内容,教学效果就很好,学生非常感兴趣。

(8)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系统分类是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同时也是景观规划与管理的前提。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景观分类的原则,掌握景观评价的基本内涵、评价内容、指标体系、工作步骤和基本方法等。结合典型案例讲解,效果较好。

(9)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要求了解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起源与发展,理解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与原则,掌握景观生态设计的原理与类型。本章内容与其他景观设计类专业课程结合最紧密,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讲课时,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国内外生态规划设计的经典案例,如德国杜伊斯保北区公园规划设计,中山歧江公园规划设计等。

2课程实验多与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结合

就景观设计专业而言,景观生态学是专业基础课,课程实验若能与其他专业课程知识(如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结合起来,不仅能有效巩固该课程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04级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的学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景观生态改造建议”,实验要求运用所学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园林树木学等学科的知识对火炉山的景观进行分析评议,提出景观生态改造建议。实验先由任课老师带队组织学生去现场实地勘察,并邀请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园林树木学的老师一同现场指导,然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讨论现状情况,提出改造建议,撰写实验报告。结果实验很成功,大部分同学的实验报告除了文本外,还附加了规划设计图纸,把改造建议图文并茂地表达出来。

3教学实习尽量与其他课程一起组成专业综合性实习

与其他专业课程一起组成综合实习,不仅能节省实习经费,而且增加不同专业课程的指导老师数量,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全面。当然,要使相关的专业课程实习集中一起进行,需要在教学计划里统一安排好实习时间,否则因为时间冲突而引起的调课问题很麻烦。

4完善考核内容与形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选择多种考核形式,打破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成绩评定时加大课程论文的比例,可考查学生的文献资料查阅、调查研究、应用写作等综合能力;加大平时作业的比例,可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平时作业,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

5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大量优真和清晰动感的画面、图表和视频等形式,使得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化、教学内容情景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提高讲课的效率。但是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创造力被束缚,教学风格被抹杀,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之间的解说员,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讲课时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结语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普通生态学,因此在讲课中要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生态学基础知识,特别是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另外,为景观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授课的景观生态学教师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生态学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知识,这样讲课时才能将生态学的知识和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会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总之,有责任心的教师,合理的教学内容,优良的教学方法是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参 考 文 献

[1]徐化成.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李建新.景观生态学实践与评述[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