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互联网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互联网概念

工业互联网概念范文1

伟哥不懂股市,但是对行业观察还是有的,多少会涉及到一些股市相关的内容。根据我的观察,2015年3月份前的股市看O2O形式的各热门领域,3月份以后得股市看“互联网+”,5月份以后看“中国制造2025”,6月份以后看“一带一路”,现在则是看什么都没用。这些概念股就吹起来的劣质气球,泄了气就再也硬不起来。关键时刻,还是实体经济给力,虽然该涨的时候没有大涨,至少在大跌的时候一直坚挺。

这就让人们开始怀疑互“互联网+”的能力了,事实上,主要还是因为广大网民不了解“互联网+”,因为互联网+不是实际能做的,而是行动计划,是政策类的存在,看不到摸不着,股票能大涨全得力于概念。另一方面,打着“互联网+”旗号的企业,并不见得就实现了“互联网+“,甚至于他们也不够真正了解“互联网+”。

先来看看那些“互联网+”概念股

总体而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确实正在跟更多的行业相结合,并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在将来,“互联网+”对提升产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会发挥其关键性作用。而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可以用新的思路和工具解决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问题,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互联网与任何产业的碰撞都会成为主题投资方向,在股市上自然也更为人们所关注与热炒。大多数言论都认为这些股票的相关企业可能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包括以下几个方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娱乐、互联网商务、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汽车、互联网制造业等12个领域,下图列出了这些领域的主要企业。

其实从这12个领域来看,国内的“互联网+”概念股仍旧是非常原始的,因为互联网基础产业还没有发展到足够的好,也就是说没有足够好的互联网环境去保证的跟多的“互联网+”企业诞生。因此这个阶段的企业大谈特谈“互联网+”,大多只为吸引人们眼球而无实际作为。当然,那些正在从事互联网基础产业的企业还是有足够发展能量,并且能够打上“互联网+”标签的。

在这些概念股中,那些为大众所熟悉的实体结合“互联网+”概念的,自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方正科技等会给人们比较互联网化的感觉,同时也都是实体企业,是能够“摸的着看的到”的。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互联网企业主打“互联网+”概念是不是已经水到渠成?其实也不尽然,主要还是看互联网企业的落地能力,要看这些企业能否与传统生产制造业相结合,否则就是“空忽悠玩概念”了。

反过来,吹嘘“互联网+”的传统企业也是这样,要看其是否真正实现了互联网化,否则也只是纸上谈兵的玩概念,这样的股票在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自然会下跌的厉害。甚至,有些股票在当前的表现,还不如没有主打“互联网+”概念之前表现的好。

要炒“互联网+”就炒BAT等有经验的互联网公司

伟哥认为,真正要炒“互联网+”的股,你应该去炒BAT的。对不起,我是说习惯了,可能广大不熟悉互联网的股民朋友还不知道BAT是百度、腾讯与阿里巴巴的缩写。为什么炒“互联网+”要看BAT呢?因为只有存在十年以上的“互联网+”企业才真正了解互联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互联网+”,知道如何应用“互联网+”去改造传统行业。腾讯懂的如何用微信去改变大众生活,淘宝做的就是把线下的杂货市场搬到线上的事,百度做的事通过搜索就能搜到广大信息化企业的事,若是他们不懂“互联网+”就不对了。所以,各级政府各大企业都在与他们接洽,去做互联网+的事。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了一些了吧。当前的概念越来越多,“互联网+”、“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工业4.0”、020、共享经济等等,概念本身没有问题,都是政府或者从其他行业提炼出来的。主要在于很多企业都在借助这些火热的概念来包装自己,还有借壳上市的,资本运作的等等,这些加上类似概念的股票太容易迷惑刚进入股市盲目投资的朋友。所以,概念股存在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股民朋友能不能判断哪些是真的概念加具体实施,哪些只是概念加持下的换里不换表的股。因此,大家需要搞懂一个逻辑,即“互联网+”并非是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提高与完善,而是促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融合的一个行动计划或者政策,没有产业、行业及企业的执行,是什么也实现了不了的。

若看不懂“互联网+”就是实体股为主吧

如果你实在分辨不清,那还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吧,那些事看得到摸的着的。譬如我说海尔采用的是工业4.0标准,是中国制造的标准案例,排除海尔本身资本运作的情况下,如果海尔也打中国制造2025概念,基本是没问题的。概念股是虚的,老百姓更喜欢抓在手里的真金白银,买股票也是一样,如果你买了实体企业的股票,就相当于买了真金白银,不是严重到经济危机,一般都不会出问题。

怕的是大家在分不清概念与政策的情况下而盲目跟进,一些短期内因为国家法规与政策而受益上升趋势良好的股票有很多,这些大多在短期内可以获得很好的收益,适合短线操作股民玩家,但对于入行新手是绝对不适用的。“互联网+”是这样的,连工业4.0都有虚的表现,甚至,前段时间连主打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的科大讯飞都的股势都下降了很多。在关键的时刻,唯有“看得见摸的着”的股票才是人们应该追逐的,所以能源、资源股比概念股表现的好,技术股比能源股表现的好,衣食住行等快消品实体股比技术股表现的好。

认清“互联网+“的本质

这里在说说“互联网+”与股票的表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原话是:“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因此,凡是称自己是“互联网+”的企业,都会网这些个领域靠近,每一个企业都称自己的股市企业,不管什么行业的都会运用上云计大数据及物联网的几个技术术语及概念。

事实上,这是将来企业升级转型之后的必然,所有的企业都会以这些个技术为基础。在将来,无论是先进的制造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技术将会成为企业标配。以此这也就算不上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而具备这些技术的“互联网+”概念股也就算不得什么优势股。

最后再谈一点,当前谈“互联网+”的企业还喜欢谈生态,不得不说,生态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一个途径,也是“互联网+”落地的一个途径,因此与“互联网+”结合的非常紧密。但是打了生态的概念就这能让企业运转约更牛逼吗?

工业互联网概念范文2

产业互联网有别于消费互联网的企业级互联网,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生命周期,通过网络提供全面的感知、移动的应用、云端的资源和大数据分析,重构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生产、经营、融资模式和企业与外部的协同交互,实现产业间的融合与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是全球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工业战略发展的必然需求。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率先意识到了互联网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发展潜力。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其思想是将生产设备联网,灵活智能地配置生产要素,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美国的通用电气(GE)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意在通过网络、传感器等技术,实现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

产业互联网涵盖了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协同合作等在内的各产业链环节,对整个产业链流程进行了全方位的重塑。

首先是研发重塑,即由单向度精英式引导向全互动草根式众包变革。产业互联网模式下,网络成为了企业与用户双向沟通的渠道,加强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将更加快速、更加准确,同时用户可以直接参与产品研发,集思广益,实现了研发的众包式变革。

其次是生产重塑,即由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大规模柔性定制生产变革。利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处理生产环节产生的大量数据。利用物联网等技术,企业可将产品与生产设备联网,通过软件控制,对生产要素与生产流程进行动态化、智能化的配置管理,实现定制化生产。海尔推出的个性定制服务,允许用户选择材质,容量、样式、附加功能等多个项目,并将用户的需求反馈至生产系统,实现了家电的量身打造,成为家电行业的创新性尝试。

再次是销售重塑,即由简单的线下推进向融合式全渠道营销转变。互联网的介入,加速了信息的交流与推广,削弱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尤其是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加强了市场的公开性与透明度,通过线上的交流带动线下的互动,多渠道协同发展将给企业的销售带来新的活力。

工业互联网概念范文3

《智慧城市》:您如何看待“互联网+农业”?

杨学山:“互联网+”是我国最热的词汇之一。但是,各方对于它的理解确实并不一样。“互联网+”的概念有大、小两种不同说法,从大方面来说,它是一个相对于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形成的新生产力和新技术体系代名词,就像我们今天把“互联网+”看作是信息技术取得的巨大标志性产物一样。但是我比较赞成小概念,将“互联网+”理解为“3+3”,即三个要素和三个构成部分。

其中,三个核心要素是指联接、信息和平台。联接是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三个东西加起来,不仅是物相联,也是人相联,所以联接是“互联网+”最主要、最核心的要素。正是这个最基本的要素产生了很多原来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更不用说做的事。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泛在的联接,当把几十亿、几百亿的物联接在一起时,我们所看到的就不仅是农业,且农业本身也在这个连接中被改变。第二个要素是信息,互联网汇集、提供了极其广泛的信息,不要小看了这些信息对大家的影响,它将是极其深刻和巨大的。第三个要素是平台。以农业部的信息中心为例,若在二三十年前,想要建立一个全省和全国的联接平台是很困难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们任何企业要建设一个全国性的平台,甚至延伸到国外去,也很容易。

那么,既然有了“互联网+”,我们就要抓互联网的机遇,利用互联网来加快农业的发展。在这里又要谈到三个部分,即互联网、互联网+和+互联网。

众所周知,互联网基地首先要有互联网,它能够支撑联接、信息、平台三个要素为我所用。但是目前对于农业、农村、农民来说,无论是信息还是平台方面都还不够。所以发展互联网+农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进一步发展成为更高性能、更广泛普及、能让所有人都能用的基础设施。

第二就是“互联网+”。有人会问“互联网+”和“+互联网”究竟有何区别?在我看来,它们之间既可以区分,也可以不区分,既可以这样区分,也可以那样区分,就看你如何定义了。在我的理解里,“互联网+”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如果你做这件事是基于互联网的,那就是“互联网+”;如果是基于原来领域、原来技术,是把互联网的三个要素+进去的,就是“+互联网”。

大家对于互联网企业都不陌生,尤其是互联网提供了如此方便的平台、信息和联接。所以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正是中国,也可能是世界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方,这一点都没错。在全国有多少地方,多少人正在基于互联网走向创业,这将使我们原本很多没有想到要做的事都在网上实现,同样也给我们的传统产业发展带来了希望。

但是,“互联网+”和“+互联网”是要连在一起看的。因为通常此时,很多传统的企业会很着急,“他们怎么把我们的领域也做过去了。”其实不要紧,我们还有“+互联网”。因为当互联网成为了一种社会基础设施,如果你不用它,别人就会用。不仅是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要做,你的竞争对手也会做。所以不管是什么行业,我们必须要进行“+互联网”,用它的联接来为我们的销售、创新商业模式服务,用它的信息为我们的决策、管理服务,用它的平台实现我们商业模式服务的转换。

这一段时期以来,有些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非常焦虑,好像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其实不然,想想在你擅长的领域中,在你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里,在你的市场里,你要比别的企业熟悉得多,你在这些方面的基因要比他们强大得多。千万不要以为互联网基因可以同化所有一切,这是不可能的。互联网基因是一方面,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则是另一方面,只有这两者相加才能变成农业企业活下去的真正发展力量。

《智慧城市》:工业4.0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杨学山:当农业现代化和互联网新技术相结合时,用什么样的旗帜和口号十分重要,特别是工业4.0给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和启迪,在此我觉得农业4.0的概念运用还是挺合适的。但农业4.0绝不是工业4.0,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工业发展路径也不一样。可工业4.0里的核心概念和核心理念,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来说是十分有用的。

还记得在《德国的工业4.0》一书中,第五部分是整书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了垂直整合和横向整合两个整合。其中,垂直整合是从工业链开始一直到自身产品再到用户这一侧流程的无缝整合。而横向整合是从用户角度提出新的需求,企业根据这一需求来安排工艺生产,然后再把产品卖给用户。它们在整个企业的制造、加工过程中实现了数字化的无缝连接。这是工业4.0的核心理念。

那么对于农业来说,就要在进行农业生产之前,在生产者、农民、农业企业之间实现真正无缝数字化的高效对接,使我们的生产过程,从种子栽种到最后收获都有一流的科学、精准信息指导。实现了这样的链环,是否就可以说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如果抛开具体的形态不说,这样的思路和抽象化的工业4.0几乎完全一样。

所以说,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使到现在为止,组织化、企业化程度还不高,且千家万户的现有状态还要延续很长时间的农业生产,与现今互联网提供的优势结合起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要走向农业4.0的基本含义。

《智慧城市》:在“互联网+”服务“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中,有哪些关键的事情需要重视?

杨学山: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建议里已经明确了两个核心指标:第一个是产业迈向中高端,农业也是产业,所以也要研究如何让农业迈向中高端;第二个是2020年时GDP和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两项任务实质上是硬指标,2020年时都要进行考核。所以在此过程中,如何把“互联网+”与完成如此既是历史性的,又是具体的,且很快就要到考核期的任务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此,我提几个自己的想法:

首先,农业、农村、农民这些概念中的灵魂是“人”,即无论农业的生产条件、组织形式或市场规模如何,最后都是人在做。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由于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农民的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有时我在想,当50年代出生的那批人不能干农业了,农村的面貌将会怎样?当80后为整个社会挑大梁、成为主力时,农业又将会怎样?因此我觉得要农业现代化与互联网结合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所以不管是互联网亦或是大数据,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和最值得下功夫的事,就是怎样利用互联网来使具备了足够能力的农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而服务。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干农业没有退休一说,因而从今开始,如何让包括在城市中操作农业和从事农业发展的人在内的群体,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是第一件要事。

工业互联网概念范文4

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消费互联网时期”,如现在的京东、天猫,卖家和消费者只是单纯的“你买我卖”,交易的联系较为简单和粗放;第二个是即将到来的“产业互联网阶段”,在这一阶段,不再是“卖家大规模化的复制产品,买家花费大量时间成本寻找适合自己的商品”,而是消费者规模化定制产品。

产业互联网阶段,需要有三个先决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大量的消费者行为习惯数据,作为生产者生产的判断依据来源,即大数据;第二个条件是:要有处理大量数据的计算技术,因为这样大的数据,不再是原有的以G来计算的时代,而是以T计算的海量数据,最难的是数据的呈现不再是结构化的数字信息,而是声音、图片、影像等非结构化信息集,原有的信息处理技术无法高效计算出现有的数据信息,因此我们需要新的技术诞生,即云技术;第三个条件是:要拥有满足规模化的个性定制需求的生产能力,前两个条件更多的是给企业提供了深度挖掘市场需求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智能化生产制造的能力,即柔性化生产阶段,也即是“工业4.0”愿景所指向的阶段。

大数据:是产生产业互联网思想智慧的基石,也是产业互联网梦境时代到来的源泉。随着产业互联网大脑的日臻成熟,虚拟现实技术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期,与传统虚拟现实不同,这一全新时期不再是虚拟图像与现实场景的叠加(AR),也不是看到眼前巨幕展现出来的三维立体画面(VR)。它开始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得更加紧密,以庞大的数据量为基础,让人工智能服务于虚拟现实技术,使人们在其中获得真实感和交互感,让人类大脑产生错觉,将视觉、听觉、嗅觉、运动等神经感觉与产业互联网梦境系统相互作用,在清醒的状态下产生“梦境感”。

云计算:是产业互联网网络神经的中控系统。在产业互联网虚拟网络的架构中,其中枢神经系统是将产业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核心软件层和产业互联网信息层这三大层级统一起来,为产业互联网的虚拟神经系统提供支持和服务。从定义上看,云计算与产业互联网虚拟网络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非常吻合。在理想状态下,物联网的传感器和产业互联网的使用者通过网络线路和计算机终端与云计算进行交互,向云计算提供数据,接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

工业4.0:本质上是产业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的基础。产业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云计算中的软件系统所控制的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家庭的家用设备、办公室的办公设备,通过智能化、3D打印、无线传感等技术,让机械设备成为产业互联网网络改造世界的工具。同时这些智能制造和智能设备也将源源不断地向产业互联网网络反馈大数据,业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决策使用。

多少年来,美国因其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商业、工业、政府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上一直占尽先机;德国也因为传统的制造业优势,可以纵观生产制造的全过程,能不断提出提升业务的核心转型因素,继而提出了“工业4.0”战略。从这个角度来讲,以科技为支柱产业的美国,与以制造技术严谨为长的德国,在各自的工业智能化过程当中,都有不同的演进路线。而当下,产业互联网应用高速发展的中国,在传统企业向智能企业转型的过程当中,也应该有自己的步调,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4.0道路。

物联网:是产业互联网大脑的感觉神经系统。因为物联网重点突出了传感器感知的概念,同时它也具备网络线路传输、信息存储和处理、行业应用接口等功能,而且也往往与产业互联网共用服务器,网络线路和应用接口,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变成可能,最终将使人类社会、信息空间和物理世界(人、机、物)融为一体。

工业互联网概念范文5

以互联网为主要科技发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快速而深刻地冲击着中国的各个传统行业。在这次颠覆式冲击中,金融业是受到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虽然从全球视野来看,金融业这一长达几百年历史的古老行业,在前三次的工业革命冲击下也发生了_一些改变,但是这一次面对互联网科技革命,所受到的影响似乎是前所未有的。

对于当前互联网对金融的颠覆式冲击所形成的新模式,有些人定义为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经营金融业务;有些人则定义为金融互联网,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以互联网科技为工具实施金融模式再造。这两个概念的定义,都企图将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事物排出个主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割裂和对立。

或许人们还没意识到,这两个概念所造成的割裂和对立,在理念上酝酿着一种非理性冲突:一方面是互联网新锐们对传统金融行业“傲慢的挑衅”,认为传统的金融业将会像十几年前比尔・盖茨预言的“变成灭绝的恐龙”;另一方面则是传统金融家们对新兴科技“不屑的偏见”,认为互联网就像之前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电力和电子计算机等一样,不过是传统金融业的一个工具。

互联网新锐们当然有其“傲慢”的理由,一些电商、搜索引擎等互联网企业,通过自己的互联网渠道,可以轻而易举地募集到传统金融机构可能需要几年才能募集到的资金。比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在推出短短5个月的时间内,所积累的余额已经突破千亿元。要知道,当前中国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的金融机构一共不到100家。再联想到马云之前提到的“如果银行自己不改变,我们就去改变银行”,如此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难免在业内引起一场不小的恐慌。

传统的金融家们也有其“偏见”的理由,互联网科技革命的发源地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美国,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传统的金融行业,形成网上银行、线上保险(放心保)和网络证券等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一直没有形成强势的独立产业,无论是作为P2P模式的借贷俱乐部(lendingclub),作为众筹模式的凯克斯达特(Kickstarter),还是作为免费个人理财网站的敏特(Mint),在美国金融市场所占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中国传统的金融家们才会产生,“互联网科技不会对金融业造成实质影响”的判断。

我认为,如果把互联网与金融这两个概念割裂开来,并不能完全描述当前金融业正在发生什么、改变着什么。当前互联网与金融之间最终形成的既不是“科技决定论”的互联网金融,也不是“金融主导论”的金融互联网,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在中国金融发展和科技进步相互交织的特定时空点上,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模式形态,我们可以称其为“新金融”。

“新金融”新在何处

我们提出新金融的概念,首先是希望将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综合在一起,以一种更加辽阔的视角,去消除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傲慢与偏见”,以便能更加客观和理性地描述当前中国金融业,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所形成的新模式、新业态。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考究中国正在形成的“新金融”范式,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为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正确处理金融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形成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顺应科技进步的金融运营模式,既不能因为漠视科技的作用而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又不能忘却主业陷入以科技决定论为主导的“军备竞赛”陷阱。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站在更高的历史视角去审视当前中国金融业正在发生的事情。

当前,有两件众所周知的大事同时出现在中国金融业,一个是包括汇率和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市场化,另一个则是金融与互联网科技的融合。如果我们分别看这两件事情,并不会显得多么纷繁复杂难以理解。但是,当两者放在一起,在一个时空交叠的纬度里看这两件事情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一个是前面提到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分流,这也成就了余额宝们的神话。另一个则是市场规律的变化,数量多但是资金少的低端客户正在成为银行的下一个利润点。以前传统金融业严格遵循“二八法则”,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处于“长尾”的客户是不创造利润或者创造很少利润的。但是现在,由于互联网的渠道便利以及大数据的运用,产生了以前不曾有的“一元就可理财”的现象,这将可能令人震惊地改变业界长期公认的“二八法则”。

但我认为,当前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如此野蛮生长,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技术原因,而是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没有完全实现,大量的资金看似流入了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则通过互联网渠道流入了可市场化定价的金融产品中。因此,在这次冲击中,仍是金融的供需规律起决定性作用。换句话说,当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合理的定价将会改变当前的这种局势。但是,互联网科技对“二八法则”的颠覆,以及对“长尾”市场的支撑,在几年前就得到了验证,这会对传统的金融经营模式形成再造式的影响。

认识到这两点,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都应该反思对彼此的认知。我们提出“新金融”这一概念,实际上也是一种反思的结果。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概念能够将金融市场化和金融互联网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可见,“新金融”是中国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出的特有现象,它是中国正在进行的金融市场化与全世界正在进行的科技互联网革命,以一种机缘巧合、时空交织的方式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这个模式的特殊之处表现在,它既不是以往的商业模式利用科技工具实现效率提升(金融互联网),也不是新科技新发明以产业化的姿态实现商业价值(互联网金融),而是一种更加深刻而又广泛的生产力一生产关系的生态化融合,也就是技术和商业在更深的层次上史无前例地实现了思想、理念和精神的交融。在这个融合过程中,金融作为一种“虚拟经济”,互联网作为一种“虚拟网络”,在成长基因和运行机理上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前所未有的商业和技术之间的“珠联璧合”。在这种革命性的融合大潮面前,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都不足以完全概括现象的本质,而囊括两者的“新金融”概念的提出,更能描述中国的金融业在当前纷繁复杂的时代变迁中,正在经历着什么、改变着什么。

所谓新金融,简单地说就是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融合在一起,按照互联网的理念和精神――而非只是技术――去经营金融的事情。新金融概念的提出,消除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因工具一目的主次对立造成的“傲慢与偏见”,我们主张作为“虚拟经济”的金融与作为“虚拟网络”的互联网,应充分利用其基因的先天优势,以一种更加平等、共生和交互的精神在“基因”层面进行再造,而非简单地在“器官”层面进行“移植”。

“新金融”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思想理念。可以断言,中国商业银行能否有效应对近在咫尺的利率市场化,从根本上取决于对“新金融”的认识和运用。

如何迎接“新金融”时代

工业互联网概念范文6

上海可鲁系统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鲁)就是一家致力于工业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创新的工业物联网融合平台(DIASI),为企业用户提供业界领先的SCADA解决方案、创新的物联网应用信息集成解决方案以及物联网运营服务。其“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能源管理服务系统”获得了上海市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初步成果。

可鲁总裁林苑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畅谈了可鲁在工业物联网一路走来的历程,以及对产业发展的见解。

可鲁缘何定位于工业物联网?

最初林苑与自己的初创团队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一代,更新的一代。但后来逐渐发现,其实很多内容以及在做的事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物联网,而里面的实质就是“两化融合”。

林苑:物联网的起源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种自动化,运用某种自动控制的程序手段实现所谓的智能。上世纪80年代开设了工业自动化学科,而IT、计算机等信息化学科又是单独各成一家。这样一来,就把物联网拦腰砍断,腰以上称为信息化,腰以下称为自动化。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信息化里代表它最大成就的是互联网技术,而在自动化里面原来是没有互联网概念的。就“通信协议”这一概念来说,信息化和自动化两方对其都有各自不同的释义。

看到这一现状,可鲁想做的就是怎么样把这两个层面打通,把身体的上半身和下半身连接起来。就像一个人,脑子再好但是脚不会走,凭借自己永远也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同样,脚会走脑子不会思考,永远也做不了更多更好的事情。

工业互联网就是要把IT技术应用到工业现场去。以前工业现场的做法非常死板,数据需要采集,就布设很多采集点,因为没有“路由”的概念,甚至都没有形成局域网络,只是在一个通讯中心或是控制中心里,用点表的方式,一对一地进行采集。一旦一个点出了问题,或是需要增减采集点,那么全部的点表都要重新做,这导致效率低,耗时耗材,更新改造也很麻烦,对管理也不方便。因此怎样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怎样即时追踪,特别是设法实现广域大范围系统及设备的远程维护,这些都是以前没有的,也就是我们想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工业物联网上能做什么?

可鲁在业内较早提出工业物联网理念,针对工业领域物联网共性技术特点,研究开发了基于万能协议转换技术的物联网应用网关平台(DAP)和基于虚拟数据仓库技术的海量异构信息融合平台(UIB)及其关键基础设施软件(工业实时数据库、资产数据库、流媒体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等)。

林苑:可鲁的特点和优势之一在于,实现了对通信协议进行自由组态。在工业现场,不同厂家设备的通信协议都是不同的。可鲁通过自行研发的“万能协议转换技术”,将各种不同的工业通讯协议转换统一起来,让工业控制系统融合于工业互联网之中形成了有着实质意义的工业物联网系统的组成部分。

可鲁最早的产品就叫做“嵌入式通讯服务器”,2004年10月,第一批成品服务器最先运用到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在九龙半岛的90个变电站,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远程化管理。

2007年“中石油油气管线远程监控与远程维护系统”在陕京线落地使用,全长2000多公里,贯通陕西榆林至北京,该项目构建了示范系统,成功树立了全球第一个工业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的商业应用实例,它最大的特点在于首次将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

2008年公司顺利完成了北京电力公司奥运临时供电通讯系统,实现监控组网,为北京鸟巢、水立方等奥运体育场馆提供服务;2009年,实现几十个厂家设备监控系统的组网,保障了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供电项目;2011年沪宁高铁全线车站联入远维网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正在筹建中的能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基本完成先导阶段的技术方案及商业模式策划和试点。

物联网时代有何影响?

林苑对物联网的定义是,怎么样用经济实惠的手段,使人们能够享受到过去要花费数倍财力才能够享受到的高端服务。他认为关键问题就是经济性,就是成本,这也就是物联网发展要寻找的商业模式。

林苑:2007年油气管道远维系统的应用,可鲁把经济性、便利性、可靠性三点结合在一起。2008年又在应用中增加了安全性。于是相当于网络终端警察的新产品“远程维护终端”诞生了。这就使得原来的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在安全性方面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等级。

也是在这一年,可鲁的工业物联网概念已经成型,我们想要做的就是让高效更加高效,让便利更加便利,让经济性进一步提高。其核心问题就是怎样实现工业数据的融合。所以我们开始研发数据融合平台。慢慢发现,要做到数据融合,不是软件专家能完成的事,也不是电子信息专家能完成的事,它实际上是要倚靠数学家才有可能完成的事。

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建立数学模型,但是怎么样自动建立模型,这就是基于模式驱动的人工智能。一旦成功,自动建模就能突显出很强的经济性,而且如果实现了上下贯通,行业内外互通,今后将会对软件行业的传统生产模式构成威胁和挑战。以后不再需要每做一件事就开发一个软件,一套系统,只要是流程性的事件,都能用模式复用和转化生成来解决。

物联网数据运营商要做什么?

物联网时代,是分工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主要市场规模是由运营规模构成的,这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相似。有了基于模式驱动的工业物联网数据融合平台,可以使构建物联网运营系统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可鲁把自己定位成物联网数据平台产品的供应商,其产品也包括了物联网数据运营服务。

林苑:在行业公共应用领域,我们针对国家热点领域,联合电信运营商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充分发挥物联网共性融合平台的技术优势,努力为业内提供领先的物联网数据运营服务。我们建立的物联网数据融合平台,服务对象首先是物联网业务运营商,能源、交通、环保等很多行业都有相应的业务运营商。

我们针对用能单位和企业节能减排服务建设运营的EM+公共服务平台,不仅为政府实施宏观能源管理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和方便的手段,其独立第三方特点,还能为多家节能服务商实施大型连锁卖场、酒店和大型耗能设施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提供准确的计量和高效的运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