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专业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航空专业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航空专业的理解

航空专业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航空材料 教学内容 教学深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30

1 引言

在现代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航空材料一直扮演着先导和基础作用,机体材料的进步不仅推动飞行器本身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地面交通工具及空间飞行器的进步,发动机材料的发展则推动着动力产业和能源行业的推陈出新。“一代材料,一代飞行器”是航空工业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航空材料带动相关领域发展的真实描述。可以说,航空材料反映结构材料发展的前沿,航空材料代表了一个国家结构材料技术的最高水平。近年来,各个航空类院校针对材料专业、机务维修专业、航空工程等专业纷纷开设航空材料课程,也出现了很多航空材料方面的教材,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航空材料学》,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航空航天材料》,《航空工程材料》,西北大学出版的《航空材料及应用》。这些教材内容各有特点,有的是偏重于材料的基础知识,而真正关于航空用材的内容一带而过,有的是偏重于介绍航空材料的性能及研究进展,系统性不足。由于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同,航空材料课程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都应各有侧重。不应拘泥于某一本教材,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不同专业的整合。

2 材料专业的航空材料课程内容

材料类专业一般从大学二年级就开设了材料科学基础,以后又陆续开设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时效分析、功能材料、工程材料、材料加工成型原理与工艺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很系统的掌握了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所以航空材料课程的定位应该是专业课。从教学内容上,要舍弃材料科学基础的内容,舍弃大量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方法,舍弃工程材料中重点讲述的一般钢铁材料的内容,重点讲述基础课程中所没有涉及的轻合金及高强钢、高温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航空用功能材料。介绍航空用材的发展趋势及科研走向,性能提高的主要障碍及克服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对现有航空材料有所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航空材料做进一步研究的兴趣。课程内容可做如下整合。

2.1 航空用结构材料

课程内容应以航空结构材料为主,重点讲授机体及发动机用结构材料。课程安排如下。

2.1.1 轻合金及超高强度钢

轻合金和超高强度钢都是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结构材料,其主要特点是比强度高、综合性能好。铝合金是应用最早的航空材料,具有密度小、塑性好、耐腐蚀、易加工、价格低等特点,至今仍被大量用于制造飞机机体材料。钛合金比强度高、热强性好,它的发展一开始就与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联系在一起,目前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制造飞机机体和发动机的压气机等部位,在航空工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镁合金比铝合金和钛合金的密度更低,近年来由于其耐腐蚀性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使其在航空中的应用有上升趋势。超高强度钢主要用于制造飞机机体的重要承力件,在飞机用材中占有一定比例。

2.1.2 高温金属结构材料

高推重比、低油耗率发动机的关键是高温结构材料。发动机材料服役的基本环境特点是:高温,高载荷,高氧化腐蚀,高性能重量比,高可靠性与长寿命。针对服役的特点,选择材料出发点为:可承受的最高温度,高温比强度与比寿命,高温抗氧化能力,韧性,导热性,加工性。镍基高温合金由于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一直是航空发动机涡轮和叶片材料的主要用材,各种新的加工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近一步提高它的性能,比如,定向凝固技术、单晶铸造、定向共晶自生技术、合金提纯等。随着涡轮前温度的不断提高,替代材料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在对比了陶瓷材料和金属间化合物六点性能之后,金属间化合物及以它为基的复合材料因为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和一定的塑性成为非常有前景的高温金属结构材料。

2.1.3 现代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物理相组成的一类固体产物。现在人们可以更能动地选择不同的增强材料和基体进行合理的性能设计,再采用多种特殊的工艺使其复合或交叉结合,从而制造出高于原先单一材料的性能或开发出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质和使用性能,比如现代复合材料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成为现代飞行器首选的结构材料之一。复合材料在飞机中的用量不断提高,在最新的波音787和空客380中的用量已经分别达到了30%和60%,作为结构材料最有前景的当属金属基或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2.2 航空用功能材料

航空用功能材料主要指飞机机载设备用材,包括飞行保障设备、辅助动力装置设备、电子设备和武器设备四大类。机载设备用材的关键材料主要是各种微电子、光电子、传感器等光、声、磁、热的高功能及多功能材料。重点发展高灵敏度红外探测材料、高透过率红外罩材料、电致伸缩和磁致伸缩陶瓷材料、双脉冲点火发动机舱隔板材料、激光倍频材料、高强度激光材料、双模制导头罩材料、零膨胀微晶玻璃材料和极高反射率镀膜材料等。

3 非材料专业的航空材料课程内容

机务维修、航空工程等专业的没有系统学习材料类知识,对大量材料科学与工艺相关概念、术语等难以理解,针对这些专业的航空材料课程首先要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简要的介绍。

3.1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部分

航空专业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控制工程;航空航天特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65-02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沈航)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作为教学研究型定位的高等学校,我校的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沈航自动化学院基础教研室承担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我校机械、飞行器与动力和材料等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自动化类技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诸多领域(如航空航天)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其密切相关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改革,以适应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该课程涉及数学、力学、电学和测试技术等多门相关课程,以系统的动态过程为研究对象,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同时该课程知识又能运用于有明显实践应用性的广泛领域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不是很紧密,难以跟上航空航天工程中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了突出该门课程的航空航天特色,加强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校开展了具有航空特色的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模式的探索改革与实践。通过将控制理论知识与航空航天专业特点相结合,以期使学生在掌握自动控制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于其在航空航天各领域(如飞行控制系统、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火箭/导弹控制系统及其他航空航天运载器的机电控制系统等)中的应用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初步掌握航空航天类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一、具有专业特色控制类课程建设的研究现状

在国内,控制类课程一直在各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江南大学王艳针对电气信息类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1]华东理工大学孙京浩等人针对该校过程控制工程国家精品课全方面探讨了课程创新教学改革实践和经验体会。[2]此外,北航的陈殿生等人,江苏科大的袁明新等人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李建刚等人还分别对机械控制工程、机电控制工程和控制工程等课程的改革和建设进行了有益探讨并提出了多项措施。[3]面向航空特色的课程建设成果主要体现于国内几所航空类院校。昌航谢小林等对“复合材料”专业的航空特色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了研究。[4]南航刘海春等对航空特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5]此外,昌航罗军明等对金属材料工程和普通化学等专业具有航空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等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实践。[6]

综上,在自动化核心课程建设方面,整体上国内高校偏重于理论教学。在具有航空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几所航空类学校已陆续在多门课程上开展研究和实践尝试,但在控制工程类课程建设上仅有初步尝试(将发动机控制部分引入)[7],且信息获取方式十分有限,还远不能全面反映航空航天控制领域的整体应用实践情况,有待结合我校的特色进行深入发掘、研究和探索。

二、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建设方案

(一)突出航空航天特色的课程内容优化

1.课程大纲的修订

课程大纲是控制工程基础的纲领性规范文件,以突显航空航天特色为指导理念,明确目的,对课程大纲的制订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体现出基础与综合的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经典与航空航天控制工程前沿的有效过渡。充分结合主讲教师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按学术专长分工,制订可涵盖航空航天领域典型控制系统和控制问题的内容优化方向和范围。大纲制订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控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具备初步的在航空航天控制系统设计领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性实践能力。

2.构建航空航天控制系统设计案例库

本文所提出的案例驱动教学,其本质是将理论教学与航空航天控制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工程案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前沿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的工程案例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启发引导型、认知辅助型和综合设计型。

其中,对于启发引导型案例(起到“线”的作用),引入一个系统的大案例置于课程绪论中,充当引领作用,阐述学习的意义和本质和激发兴趣,解析某个航空航天控制系统的构成和控制问题描述,阐述解决思路,并提供解决路径(教材其余各章节)。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大案例始终贯穿全课程内容,其作为一个大线索,可一方面起到使上下文知识点逻辑紧密的作用,始终反映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还可使学生最终实现一个典型航空航天控制系统设计的完整学习过程。

对于认知辅助型案例(起到“点”和“面”的作用),认知型案例主要是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一些“小型或局部性”航空航天控制工程案例(如飞行控制系统、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和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来诠释知识点。这些案例可在教学的具体章节中夯实学生对某单独知识点的学习、消化和掌握,也可持续体现课程的应用实践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逐步了解和认识航空航天控制系统涉及的各个具体领域,扩大知识面,提高特色素养。

(二)突出航空航天特色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是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现有的教学中,实验(6学时)教学只是在授课期间穿插两三次实验,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仍然比较模糊,未能达到实验教学目的。为此,我们拟对控制工程基础的实验内容进行部分调整,构建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涵盖基础理论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两个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基础理论实验

学生学会利用控制方法去设计系统,这是本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教学的难点。现有控制工程基础的实验多是分析验证性实验,缺少设计性实验。由于其只是单纯的系统性能仿真或是稳定性分析(零极点分布、奈奎斯特判据),往往2~3学时的实验学生很快就做完了。学生仅学会了对某些单知识点的初步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控制系统设计思维,当然也不会设计稍微复杂的系统。作为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教学和应用软件,Matlab功能已十分强大,应充分利用其更多的实用功能。为此,学校拟在现有基础上,安排设计更加综合的基础理论实验案例,采用Matlab/Simulink工具进行高级设计,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同时提升其使用控制系统分析工具的水平。

2.综合性设计实验

实验过程是从预习开始到完成实验报告的一个完整过程。长期以来,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视实验结果轻视实验过程的倾向。实验前一些学生已经把前面同学的实验程序抄录在手,实验过程中常出现不认真观察实验的现象。为改变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拟增加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综合性控制系统设计实验,全面考查学生对系统的分析和综合设计能力,考查建模、稳定性、时域分析、校正设计等具体内容。通过设计性实验来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学生需要自己动脑和互相配合,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航空航天工程实际的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

三、结论

本课程改革在教学和实践环节提出了一套带有航空航天特色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案例分析、基础仿真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相结合的多层次体系。经过精心设计与选择案例和实验内容,将航空航天特色科学地纳入各个教学环节,可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到课堂与实践教学环节中,并不断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提升学生对航空航天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艳.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J]. 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49-51.

[2] 孙京诰,罗健旭,刘漫丹,等. 过程控制工程国家精品课程特色建设探讨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2):15-18.

[3] 陈殿生,王田苗,黄宇. 机电控制工程课程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7-10.

[4] 谢小林,梁红波,范红青,等. 复合材料专业方向航空特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6):143-144.

[5] 刘海春,翁晓光,邢丽冬. 基于航空特色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4):35-39.

航空专业的理解范文3

(一)让学生养成发现美、认识美的能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但能将最真实最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来,还能锻炼思维,让学生的大脑充满想象力并且开启智力。学习音乐艺术,能让学生主动追求美、感受美,而音乐课堂的全面性在于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歌唱,还要讲授乐理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基本的音乐语言时,就可以在欣赏音乐时,更充分的去理解作品的内涵,展开想象力、创造力,大胆说出心中所想的画面或情感。学生描绘出的画面,能够反映出每个学生不同的艺术情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理解美,继而达到让学生心灵美的目的。

(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欣赏者会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从而塑造出完整的音乐形象,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每个欣赏者都会主动地、不自觉地进入相应的音乐场景。每个欣赏者在欣赏原作品的基础上,对已有的音乐素材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加工,最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象,这就是欣赏者的三度创作。虽然个人的思维能力受遗传条件的影响,存在先天的差异,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对学生有德育的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音乐是人类最有感染力、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从古至今,音乐一直是人类思想与情感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媒介,与我们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向学生展示优秀的音乐作品、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品质,进行德育的过程,音乐艺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修养和气质,使学生受益终生。例如中国的红色革命歌曲重温了党和国家的战斗历程,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情怀,是学生励志、树理想的好教材。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对学生的德育起着重大的作用。

(四)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学生的欣赏层次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社会上存在着一定负面情绪和阴暗面,如果单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感受,难免会接收到不良的讯息。通过音乐艺术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到更多更好的优秀音乐作品。俗话说,音乐是无国界的,这可以证明音乐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等等,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阔思维,认识不同文化形态下音乐的特色,这样,在欣赏音乐艺术的同时,也学习了很多知识,帮助学生加强文化底蕴和扩大知识面。

二、航空服务专业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养

当今,我国民航业的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对航空服务人员数量的需求与素质的要求上。目前我国培养高素质航空服务人员的主要途径是职业教育。航空业对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的主要要求有两方面:一方面要求熟练掌握航空、运输、服务礼仪等专业方面的知识和实际的使用能力,另一方面还需具备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亲和力、广博的知识与高雅的艺术修养等。

(二)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应具有的音乐艺术修养

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多才多艺的特点,也需要较高层次的文艺素养,通过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可以养成良好的气质与内涵。音乐艺术可以培养美好及向善的情感,在音乐艺术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作为音乐艺术的中心,将自身对于音乐的美好情感传递给学生。很多人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我们要把教师的魅力和良好的素养贯穿到课堂,达到让学生提高素养、学习知识的目的,让学生陶冶情操,获得全面发展。音乐包含了内容美和形式美,其本质的特殊性使得音乐能够塑造学生的人格。经过升华后的情感,饱含着人们的愿望及审美理想,所以说,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通过这种高雅的艺术美化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由内而外的展现良好的职业形象。

(三)培养学生审美方面的能力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音乐艺术恰恰对于促进人类思维的想象力起着关键的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开启欣赏者的头脑和心灵,它在人类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到作品里包含的情感,能够很好地推动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能让人们情不自禁地进入它的世界,这就起到了净化心灵的作用。循序渐进的,学生喜爱的音乐远远不止当今流行的,他们会越来越了解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欣赏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而当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自身的气质和形象也自然得到提升。

(四)怎样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

教师是传递知识的载体,所以要上好一门音乐艺术课,教师的自身音乐素养很关键。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很局限,他们不能很清楚的分辨出音乐作品的好与坏,这都需要教师去引导。在给学生上课时,不能以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作为教学模式,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欣赏去接纳。在开课引导方面,教师就要做足功课,我们可以先通过视频、游戏、故事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带着目的性,自然而然地就跟着教师走进知识中。在学习之后,也一定要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环节,让学生自己或分小组去评价作品,说一说自己的想象,或者根据作品展开创造力,进行另一番不同的演绎,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融入课堂。在这样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里,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

航空专业的理解范文4

当前对空乘人员职业素养的界定比较模糊,业界并没有达成共识,在相关资料中了解到职业素养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其主要表现在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特点等方面。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例如教育背景、社会实践经验、个人自我素质等等,职业素养的形成途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通过个人学习积累形成职业素养

空乘人员在进入大学前经过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考试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在经过大学课程的全面学习,为形成个人良好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1.2通过专业课程的职业培训形成职业素养

在校期间学校通过安排各种专业课程对空乘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例如空乘形体训练课、形象塑造、商务礼仪、沟通技巧等课程。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实践,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与巩固;另一方面为空乘学生走向企业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全方位的促进其职业素养的形成。

1.3通过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促成职业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空乘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拥有良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切实走进企业进行实践操练,利用好校企合作的平台,在实践中促进职业素养的形成。

2形体课对空乘专业学生的职业塑造

形体课作为空乘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培养效果,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职业塑造。

2.1审美情操的形成与完善

形体课程的专业训练能够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符合航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此外,又使学生通过训练纠正自身的不良体态,也让学生认识了美与美的体态对空乘职业以及空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还丰富了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增强了对自己仪容仪表仪态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2.2职业化技术能力的专业性训练

空乘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礼仪训练,形体训练,在校期间学习仪表、日常交往中的礼仪、学生礼仪、职场礼仪、部分国家的习俗礼仪常识等。除了良好的形象外,他们还应该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处理应急事件和化解矛盾的能力,达到形体内外兼修的最终目的。2.3良好人格的形成空乘专业的培养本质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专业化职业性教育,为航空运输和客舱服务提供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学生毕业后在一线为乘客服务时,会面临各种困难、不适应、甚至危险,通过形体课的综合教育,可以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宽容、坚强等人格素质,在遇见各种困难和危险时,运用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沉着、冷静、及时的为乘客解决各种困难,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锻造出好的性格,更好的服务乘客。

3形体课程教学对其职业素养形成的影响思考

当前,形体课程教学对职业素养形成中比较受关注的问题是课程内容应与职业特点相结合,笔者通过对6所高校分管形体课教师和教研室负责人进行咨询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学生参加形体训练、师资情况、教学方式等有关情况,整理出目前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多数教师没有航空领域的从业经验,所教授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大多数形体教师来自高等院校科班出身,他们所接受的是专业的舞蹈教育,即使想进入航空公司进行职业体验,由于受到行业限制可能性也较小。因此多数教师还是按部就班的选择专业院校的教材,只是降低难度让学生接受。对学生的职业特点理解较少,从而会影响学生职业素质的发展。(2)注重舞姿训练,职业体态训练较少。多数学校对教师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为了丰富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大多数时间学习各类流行舞蹈,和舞姿组合,忽视了体能和形体基本功的训练,航空公司在选拔人才时对学生体态、体能要求较高,因此必然会对他们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3)多数时间用在对动作的模仿和讲解,缺乏对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引导。在形体课堂的教授中,对于动作的模仿和讲解时间较长,没有触类旁通的与文化和职业素养相结合,让学生对职业意识模糊,更没有标准约束和矫正不良形体。(4)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下降,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课堂运动量大时,面对困难都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对于职业素养的养成也不能起到好的促进作用。

4理性认识形体课程教学对职业素养的促成

(1)深入企业调研。调研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文化背景、抓住行业特点、提炼具有代表性的肢体语言运用于形体课中。空乘形体教师走出教室了解各个航空公司的特点,搜集有特色的特殊肢体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面试和就业也有重要影响。每个航空公司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形象塑造,各个公司的制服和服务流程都可以经过艺术加工用于课堂,笔者经过国际航协IATA的培训后,了解了航空公司的服务流程,其中对客舱服务、机上急救、安全设备、安全演示、人事管理、服务礼仪等学习后,对航空公司的环境以及工作的熟悉,结合专业知识,再进行备课会更加符合职业特点,更会影响到学生职业素养的快速提升。(2)需要注重文化背景以及职业素养意识的养成。在传统的形体课堂中为了短时间内看成效,我们往往忽视了作为教师真正应该传达的是什么,教授的组合和舞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很积极地记动作,仔细模仿老师的动作,最后达到老师的标准,能够独立完成一个能在舞台上表演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动作很快会遗忘,留在记忆中的可能不多。教师如果把更多形体动作的形成和所形成的文化背景在课堂中进行生动的讲解,学生会更加记忆深刻,同时内容也会丰富,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增加,形体训练才能做到真正的身心相结合。(3)在课堂中加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镜面教学法、示范讲解、观摩视频,还有现代时尚的教学法,美感体验法:挑选优秀的从事空乘职业的学长用优美的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法:通过视频或者某一张具有职业特点的图片提问,让学生回答如何做出这个动作,并用一段话来形容这个动作,在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符合职业特点。还有观摩法、归纳法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为职业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4)设置主题活动增强团队意识。在学习形体训练时,设置有意义的主题活动,能够增强团队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学生进入航空公司后首先要融入集体,对他们性格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集体舞动作的编排和队形的调度,都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在这种磨合和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包容心、耐心、爱心,也是航空公司挑选人才最为关注的,学生同时会在活动中学会成长,增强自信心和审美能力。(5)提高教师素养,增进教学水平。形体教师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会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并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最新的教学内容,研究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会事半功倍,提高了教学效率。

5结语

航空专业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飞行学员;航空英语;课程体系

项目来源: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DCX1403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航空英语教学对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尤其对于采用国内理论教学与国外飞行训练相结合进行人才培养的高校来说,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后续出国前的航校面试、出国后的训练进度及效果。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整体性提高飞行学员的英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是航空英语教学系统化、高效化有力支撑,本文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飞行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近四年来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长期跟踪分析,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航空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为飞行学员英语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一、英语课程体系及教学现状概况

目前飞行专业开设的英语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英语、飞行英语、外教英语、专业英语阅读、出国英语等,实践课程主要由基础英语强化和ICAO英语学习与测试。其中外教英语教学侧重日常听说训练,飞行英语主要涉及专业性的词汇及陆空通话训练,出国英语主要针对出国后的各种情境训练,英语课程在飞行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中一直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因此其授课学时及学分比例相较其他工科类专业也一直处于20%以上。但各门课程教授内容比较笼统,细分度不够,且所有课程均为必修性质。除此以外,英语课程中的基础类学时及专业类学时占比也在不断地更改变化,详细如表1所示。

从上表数据中可以看出,2011年以后基础类英语课程的学时比例是逐年降低的,2011年由于免修了基础英语(4)使得基础类英语课程比例略微减小。这主要是因为基础类英语是属于无专业差异统一开设的、贯穿大一及大二两学年的英语课程,而飞行专业在校理论学习的时间总计两年,且很多学生在大一下半学期和大二上半学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基础英语后续课程内容已经滞后于学生水平,因此变化基调是降低基础英语的学时比例,主要从大二学年削减。

目前的英语课程教学采取小班制进行,以入学时自然班为单位进行课程安排,课程内容及授课进度整齐划一。

二、航空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基础水平差异大

虽然在学生录取过程中已经对英语入学成绩进行了约束,但是仍存在学生英语水平分化程度明显的问题,以13级学生为例,全年级共计70人,大二第一学期通过雅思考试5.5分以上为5人,四级通过率为45%,基础英语的不及格率为6.5%。这样水平差距悬殊的学生在同一个自然班学习,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于把握教学进度和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

(二)听说能力弱于阅读能力

因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笔试能力,因此很多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能力优于听说方面,出现了笔试考核时成绩很高但在口语和听力考核时成绩不合格的状况,与民航部门对人才素养的需求严重不符,亟待解决。

(三)专业英语与通用英语融合困难

专业英语中包含很多如飞行原理、领航、气象等专业知识,涉及特定的语境及很多行业用语,如陆空通话中英语字母、数字的发音、句子的特殊结构及用法等,与通用英语的表达截然不同。而目前的教学安排中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交集较少,基础英语教学缺乏专业特色,内容、结构、次序等也缺乏严谨的逻辑性,众多原因造成学生的英语学习在专业和通用两方面平行进行,没有达到良好的融合效果,即出现日常英语表达良好专业英语欠佳的情况。

三、如何提高航空英语教学水平

(一)合理制定分班分级教学模式

组织新生提前入校进行英语测试,内容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全方位考核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水平,使学生意识到听说能力的重要性。然后根据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自然班划分,使任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状况进行有的放矢的分层次教学任务安排。并且在每个学期结束后都要安排此类测试,以便重新排序分班,让慢班学生有动力,快班学生有压力。

(二)课程设置多元化

针对学生英语基础水平不同,以及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平衡,建议将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可开设语音、语法、词汇、写作、演讲等多元化形式,同时英语课程性质选择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针对自身薄弱环节有针对性、有选择的学习,拓展学生英语学习的思维和视角。

(三)加强听说训练

就目前的课程安排来看,听说的专项练习仅在外教英语课程中有所体现,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借鉴雅思出国培训的教学内容,增加听说能力训练课程的比例,读写译方面的课程比例适当降低,这样对于民航需求的人才培养具有更加切合实际的意义。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突破传统,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

(四)构建合理化课程结构

建议在专业类英语课程开设之前,就专业课程内容对专业英语的支撑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对专业课与英语的开设顺序和开设时间进行合理规划,让专业课程内容为英语学习做铺垫,增强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的理解能力。

四、小结

航空英语教学效果直接影响飞行学员的培养质量和未来的航空安全,因此办学高校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针对学生状况、师资力量及其他教学资源,制定高效的教学及管理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规划,提高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明良.浅谈民航院校通用学术英语建设[J].科技资讯,2014(6):178-179.

[2] 郭小宁.提高飞行英语教学效果的研究与实践[J].2011(3):323-324.

[3] 尚立琴.国际民航组织对飞行人员英语的要求及对策[J].2010(10):179-180.

航空专业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68-03

年轻教员在接受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后,首先要全面认识本专业的教学总体设计,然后认真搞好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在每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做好组织与实施工作,才能上好课。

一、年轻教员必须明确所任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我国目前的教育结构有四种,即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普通高中与9年义务教育。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用于培养各专业的博士、硕士层次的研究人才;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用于在本科、高职院校、中专、技校等培养这两类技能和管理型人才;普通高中与9年义务教育为基础教育。

在各种教育结构中,都详细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及要求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个方案就是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各个专业组织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众所周知,这个总体方案就是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结合各自专业创办的历史和对人才的现实需要制定的。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它明确规定了每门课程的类别、地位、学时、教学要求、主要内容、实践环节和考核方法等。每位教员只有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清楚认识所任课程在其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目的和要求。才能自觉地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主旨,有的放矢地搞好教学工作。比如机械制图课程,对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而言,重点是读图。即能读懂零件图、局部装配图和总装配图,读懂飞机图。而不是用尺规绘制飞机或航空发动机的零件设计图。再如,机械设计基础课,主要讲常用机械及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对于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刚度计算则讲得很少。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使学员能理解飞机或发动机构造中的有关常用机构的运动原理。就是在有关机械零件的设计中,如链条传动,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中根本不用,可以不讲;再如,航空材料学课程中,尽管铸铁是工业重要的结构材料,并且白口铸铁一节在相图理论中又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共晶反应典型代表。但在航空材料学中不应该讲。因为从实际应用角度看,碳钢尚且极少应用,更何况铸铁。因此,在航空材料学课程中,我们一直将有色金属及其应用,即铝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作为重点讲述。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地自觉地围绕着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搞好所任课程的教学工作。

年轻教员要加强现代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明了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教育理念上与研究型人才的区别,后者要求“理论够用,注重应用”、“不追求每门课程中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只有深刻了解学员的培养目标,了解他们就业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适于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轻教员要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看待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搞好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教学是由学校、专业、教员、学员、教材、教学媒体、评估方法等组成的动态系统。说它是动态,主要指时间、空间、内容、方法和对象都会发生变化。

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做指导,采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策略和媒体,并对教学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称为教学设计。分析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及其在整个系统中的功用,进行优化处理,使得系统综合功能发挥最好,就是教学设计。

它包括四个层面的设计,即学校、专业、课程的宏观与微观设计。学校层面的设计,包括学校的定位,办学的目标,办学的条件等;专业层面的设计,包括专业的定位、目标、教学条件等;课程宏观层面的设计,包括课程的标准、教材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等;课程的微观设计,包括每一节课的内容选择、讲授方法和步骤安排、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作业的布置等。

教学实施则指讲好每次课,做好每次试验、安排好复习和考试、做好授课总结等。显然,年轻教员必须了解前两个层次的设计,而重点是做好后两个层次的设计及其做好教学的实施工作。

为了搞好所任课程宏观层面的设计。首先,认真研究所任课程的课程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所任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前后课程的关系;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好教材;才能对学员提出合理的要求;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陷入盲目性。其次,认真选择合适的教材十分重要。毕业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各个专业的年轻教员,到军队院校的相应专业担任专业基础课比较多。由于地方各个本科院校的同名专业与军队院校的专业有很大区别。因此,选择教材对搞好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这就使得年轻教员在教材选取上面应该注意很多地方。再次,要安排好教学进度计划和考核方法。对教学计划中的主要内容,必须采用考核方法,否则可以安排自学或简要介绍,也就没有必要安排相应的考核。

为了搞好所任课程微观层面的设计。首先就要备好课。也就是要用对比的方法读参考书,用压缩的方法写讲稿,用归纳的方法提炼教案中板书内容,即做好所任课程的细节设计工作。备课时,找三种层次的教材,琢磨同样问题各自的提出、展开、论述和讲法的特点,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