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方式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27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能够解决一系列人类正面临的问题:粮食危机,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生命健康等。高中生物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关于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能够使学生们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中生物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很多学生不知道生物题该怎么做,或者是不理解题是什么意思,这是因为他们对生物不熟悉。生物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点在于它是抽象的概念。细胞虽然是具体的,但是人们无法用肉眼识别,各种组织、各种有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无从考究,因此学生只有把这些基础知识记下来,才能够真正掌握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生物老师要教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记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相关概念有所了解。生物学之间的各个名词都是有一定联系的,它们是一体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当学生把高中所有的生物课内容学完之后,他们才会发现后面的知识和之前所学的知识有很大的联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讲解知识点,对不同知识点进行相互比较,把重要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让学生都记录下来。每讲完一章节内容后,老师要让学生把本章节的内容进行一次详细的总结,这个工作必须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样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当学生总结的知识点不完善的时候,教师再进行最后补充。多进行几次这样的分析总结,学生才能够迅速地掌握生物中较难的知识点。最终,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的学习过程也是不断重复的一个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周期性地引导学生复习生物中各个知识点,教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归类。老师要让学生把熟悉的知识点放到一起,把不是十分清楚的知识点放到一起,把不懂的一些知识点归类,让他们自己发现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完成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们不熟悉的知识点,进行多次讲解,让其多加练习,多做练习题,特别是高考。作为一名老师,要对学生认真负责,担当起应尽的责任。对那些特别偏的题目,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做这类题的方式方法,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超出一定的时间就要学会放弃。因为高考要求的是大局,并不是一两个题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高中生物作为高考的一门必考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主要的动力之一,有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多花费时间在生物的学习上,他们才不会感觉学习生物是一种负担,反而会觉得学习生物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果学生对高中生物有了兴趣,那么记忆对他们来说也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学生就能够很快的对其进行了解,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兴趣是学生自己培养的,但是学习的劲头却和老师有很大一部分关系。新时代的教师不是私塾先生,而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认可你的教学方式、教学特点。这样,学生才愿意和你学习,他们才会有学习生物的兴趣,才能学到知识,学到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生物成绩。

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教学虽然不再是应试教育,但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学生在初中的努力是为了能够考一所好的高中的话,那么高中学习的目标就是要考一所名牌大学,这需要教师从高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等到他们升到高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已经养成。在学习生物的时候,学生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了学习的基础,他们就不会感到厌烦,反而会觉得学习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会把学习当成负担。归根到底,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够功到自然成。

高中生物的教学主要就是教导学生掌握记忆理解、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加以应用这四个方法。记忆理解就是记忆书中描述的各个概念,并且能够融汇贯通,知道其描述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抓住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原则,充分理解生物知识所要描述的概念。观察是身体感知的一种方式,这里所说的观察就是要查看生物知识,通过观察得以比较各个生物知识之间的概念。比如说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学生只有彻底地了解知识的结构体系和概念才能够对其进行对比,并且做出正确的判断。学生只有学会自己进行知识点的分类整理,把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做一个系统的整理,才能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最后的一个方法是要进行运用,不同的题其表现形式是不同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性质是不会改变的,这就要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的效果怎么样了。

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文2

一、加大实验基础设施的投入

生物学作为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隶属于自然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征。生物学科注重理论性,更注重实验性与实践性。从基础知识的入门讲解,到细层次的深入研究,都需要有配套的实验设备和具体的实验项目作支撑。生物学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好专业知识必须掌握的科目,需要加强实验操作与实践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因此,必须加大实验基础设施的投入,为生物教学提供配套的实验设备。

现阶段,国内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生物教学中的实验课时大幅减少,有的甚至没有,课堂上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对于一些理论知识,很多教师只是对着教材照本宣科。临近考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几乎都是照着课本背,不去思考理论的深层次含义,后果往往就是学生考后就忘。

对于这样的现象,笔者建议学校应当重视生物教学实验性的要求,按照生物学科的学习特征,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并加大投入,及时更新实验设备设施,为生物教学提供必需的实验设备,确保能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实验教学。

二、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为导向

国内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源知识文化素质却不断下降。公共文化课程、基础学科多数沿用传统讲授的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是板书列出主要知识点,结合课本进行讲解,满堂灌。由于所讲的知识缺乏实验性的辅助而显得空洞乏味,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也差强人意。

根据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要确立相应的教学体系。结合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当前的生物教学应当着重注意以下六点。

读:在每次授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预习,对重要知识点查询相关资料。

讲: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讲透难点。教师在课堂上要重点讲解重要知识点,务必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专业术语与关键词的定义,同时要注意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观:知识点延伸到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些相关性质的实验,教师向学生示范实验的操作过程,提出操作中的要点与注意事项。学生要学会注意观察教师的每一步操作过程。

做:通过对教师实验操作演示的观察,学生要学会在实验室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步骤及要求,动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思:每次授课,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提问与总结。教师要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课堂内容进行全面归纳、总结与评价,并在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考。

练:安排练习。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安排学生针对理论要点与知识重点进行相关练习。注意不只进行理论上的练习,同时也要兼顾实验操作性的技能训练。

三、树立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事实证明,中学的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是职业教育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较深刻,教学效果较好,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与培养。

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学习习惯生物学习高效

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是一种潜意识表现的行为。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提出的高效课堂,就是教师的教学不但要有效,学生的学习更要有效。学生的学习的有效才是教学的根本目标,怎样才能实现学习的有效呢,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的途径。有人会说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就是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嘛,不过我在这说的学习习惯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养成不同的学习习惯。

高中生物学科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提到文科很多人就认为那就是死记硬背,只要把书上的内容背到就行了啥。高中生物虽然有着文科的一面,在知识上有需要记忆内容,但作为理科学科有很多知识不仅仅是靠背到记到就行了的,还需要对其有更深的理解能灵活的运用。所以下面我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应当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提出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以提出更好的建议。

一、阅读教材的习惯。不论是在新课学习还是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甚至三轮复习都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出处,领会知识的呈现形式,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新课学习可在学案中设置自主学习一栏,将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定义和结论性语句留出关键字词的空白,让学生通过预习阅读教材完善,还可在课堂学习中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复习课不论是一轮还是二轮以知识梳理或知识细化回顾形式在课后或利用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对知识进行梳理或回顾。注意设置一些空白或问题时,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能完成并能准确作答,让学生体会阅读教材带来的成功体验,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热情。特别是在讲评习题时,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到该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就是解决此题的钥匙,那更能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激情。要让阅读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一习惯,不要让学生认为阅读教材是一种枯燥烦味的事,这是学习高效的前提。

二、思考学习的习惯。我经常在课堂提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思考的学习那是无效的学习”。只有思考才能加深对一些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对知识进行整合,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对相关的知识、概念建立联系,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利用逻辑关系形成知识体系,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对知识的易错点、易混点作出辨析,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加强知识的记忆等。这就需要教师不论是在进行概念教学、还是知识总结甚至习题讲评时少包办多提问,通过设置一些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生在思考学习中知识得到了完善,概念得到了辨析,记忆得到了加强,体会到了收获体会到了成功,离学习的高效还有多远吗?

三、作好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得好“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养成作笔记的习惯对有效的学习而言那是必需的。作笔记不仅是新课学习才需要做的,任何一个学习阶段,任何一个学习内容都需要做。作笔记不一定需要专门的笔记本,笔记可记在书上、便条上等。作笔记关键是记什么、怎么记。我的要求是记教材教参上没有的,记对学生而言是新的,记对学生而言有用的;记知识掌握的漏点,记知识的易错点、易混点,记知识间的联系点,记错题记好题不记难题怪题等。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不论是在课堂的学习,还是课后的自主学习及同学间的讨论学习,甚至在做题评题中,学生都能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记下后回头看看收获之大不言而喻的。

四、规范答题的习惯。有学生常感叹:“听得懂课做不来题呀!”为啥存在着这样的感叹。我认为就是没有形成生物学科的思维,没有对生物学科的习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有不少学生认为生物知识很死只要背到了记到了做题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背到记到那只是学习生物做基本的一环,生物知识不只是靠背还需要的是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用才能解题。生物学科的习题形式上看只有两大题型:选择题和简答题。但从题目的构成的形式上来看就要分概念理解类、图表信息类、信息给予类、计算类和实验类等,不同的类型题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所以我要求学生要养成这样的答题习惯:首先明确该题类型确定解题方法,如是选择题的图表类里的曲线图题,先了解曲线的基本信息,再结合选项的说法去分析图,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分析曲线图从而减少对曲线分析的时间准确度高。其次要认真审题,这是能否准确作答的关键。审什么?审答题方向、审条件、审关键字、审关键信息、审考查内容等。最后注意答题的规范性。答题的不规范是造成学生过失性丢分的主要的一个因素,所以对学生一开始学习生物就要对学生的书写规范、专用名词的描述规范及对重要概念的表达规范等作严格的要求。学习是否有效最后就要从学生做题的效果来评价,所以养成良好答题的习惯是学习高效的保障。

五、反思总结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是不可少的,是让学习的有效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升华。特别是在定时检测后通过反思找出过失及时纠正,再总结分析成绩、不足、经验教训。为养成这一习惯我准备一张SK试卷分析表,让学生在每次的定时检测后对试题对自己的解题作分析。先是对选择题每题每选项考查的知识点作分析,再对错题作错因分析;而对简答题也要对此题考查的知识方面和涉及的知识点作全面分析,还对自己所做错的地方作错因分析。特别强调错因分析不仅是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点的错误理解上,还从解答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如审题不严、时间划分不合理、解题粗心等方面作分析。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找到纠错措施,避免再犯。通过几次分析,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后,就可以不用分析表了,而让学生自己在试卷上作分析从而养成一种习惯。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总结中找出不足积累经验,少走了学习过程中的弯路,提高了学习过程中的高效。

六、计划学习的习惯。做任何事都要有计划,有计划才能事半功倍 ,有计划才能临危不乱,才能有条不紊。学习同样需要有计划。计划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自主学习的科目,自主学习的内容,做到学习不乱,心中有数。有些学生在时间安排不当,缺乏小计划,自我学习东一榔头西一锤,漫天撒网,没有阶段性学习(复习)目标。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走,哪科教师逼得紧我就先学多学。自主安排是常感觉没有事做或感觉做不完的事,无所适从,不知道看那科好从哪看好?紧跟着老师走是“大锅饭”,自己的小计划是“小灶菜”,“大锅饭”要吃饱,“小灶菜”要喂好。制订一份科学的计划是走向成功的保证。不论是开学之初,还是临近期末;不论是新课的学习,还是复习,养成计划的习惯。计划每天的学习内容,计划每周的学习任务,计划每月的学习目标,计划每年的奋斗目标。。。。。。。。而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因它具有文科性质的一面所以可指导学生计划,利用早上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可看生物的知识点内容,可记一些概念、规律性的内容,还可计划利用周末时间做一套生物试题,在应用中加强知识点理解记忆。

七、良好记忆的习惯。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高中生物学科概念多更需要记忆,所以掌握生物学科特有的记忆方法,形成良好的记忆习惯就更有必要了。如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又如在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还可利用衍射法的方式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记忆。就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04-01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和应用的学科,是生物学科中理论性和实验性都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已成为许多生物技术领域的基本技术和手段,其基本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国际上一直是非常活跃的领域。如何通过该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求实创新的科学方法及综合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专业奠定牢固的理论专业技术基础,是微生物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笔者对微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下面简单介绍在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中的一些改革工作。

一、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及时引入新知识新热点

微生物与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育种学等课程在内容上相互交叉渗透,授课时间上有前有后,为避免与先修课程某些内容重复、又为后续课程留有余地,突出本课程的特有内容,必须对交叉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作为生命科学中最活跃的分支科学之一,一批新的微生物学科正孕育和形成,如微生物基因组学、微生物蛋白质组学、微生物代谢组学等。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如荧光PCR、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等在微生物学中广泛应用,完全按照微生物学教材已不能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理论。因此,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向学生讲授更多的有关科学前沿动态的知识,探索将课程中的经典理论和前沿科技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力求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系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实验操作技能。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教师通过上网检索的方法,广泛收集有关外文教材和教辅资料,从中吸取精华,同时注重吸收国内重点大学在相关课程上的先进教学经验,在讲授过程中针对书上的兴趣知识点进一步查阅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做到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

比如在讲到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时,引出2010年在全球多个地区出现的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I型(NDM-1)超级细菌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抗生素在目前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及目前国内外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现状,部分兴趣浓厚的学生在课外时间对目前国内大型医院的抗生素临床使用展开探究。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反映微生物学课程“听得懂、理不清、记不住”。老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会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地将微生物学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1、归纳、对比式教学法。对于知识点零乱、分散且容易混淆的内容,可以通过归纳与比较其间的异同,使知识点层次清晰、分明,也可减轻学生记忆的难度。如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比较;真病毒与朊病毒的比较;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的比较;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菌落特征的比较;消毒与灭菌的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等。比如,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的比较可从四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和说明:细胞壁结构;肽聚糖含量与单体结构;革兰氏染色反应;磷壁酸、LPS的有无等。

2、实例教学法。教学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多引入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或有趣事例。如讲到“蕈菌”的时候,可以查阅最新文献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蘑菇的培养过程,引出真菌繁殖的生活史;开始“病毒”一章的学习时,通过简单介绍SARS流行情况,引出其病原体―冠状病毒,讲到“亚病毒”时引入疯牛病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病毒的兴趣。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对学生起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3、讨论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与当前热点问题有关,可以提前几周布置作业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写成综述或总结。如讲到细菌耐药性时,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当前细菌耐药性研究的进展,包括耐药菌种、耐药机理及可采取的措施等,上课时分组派代表发言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的能力,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4、多媒体课件的合理利用。微生物的微观形态特点使得微生物学的教学变得抽象、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在显微镜下的影像信息搬到教室中,使课堂教学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细菌、真菌、病毒的显微世界及鞭毛运动、噬菌体复制、担孢子形成的过程可以通过色彩丰富、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再配有优美的音乐和解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讲课效率。

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课程标准 专题复习 复习效率

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焦点。高三第二轮复习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复习方法正确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笔者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高考始终是依纲据本的,认为高三生物学第二轮复习采用专题复习的方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复习的效率。

一、巩固基础,稳步提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纲)和教材。虽然,试题素材不一定来源于教材,但考察的知识范围不会超出课程标准、考纲和教材。考察学科主干知识,尽量覆盖较多的生物学科内容仍是出题的方向。因此,复习时应该依照课程标准、考纲和教材,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灵活把握,特别应注意二轮复习不是“炒旧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什么能力。所以,专题复习不能忽视基础知识。例如,把与蛋白质有关的知识:(1)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功能;(2)核糖体、内质网等有关的细胞器;(3)含有蛋白质的结构(细胞膜、染色体);(4)生长激素、胰岛素、载体蛋白类物质的功能;(5)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6)蛋白质的消化等等串联起来,作为一个复习专题,构建知识网络。这样有利于在解题时迅速提取已掌握的基础知识,提高思考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

同时,高三生物学第二轮复习的专题复习应选择强化学科内与学科间知识的联系综合应用,可确定教材中涉及内容较多的知识点作为复习专题,如蛋白质专题、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及有关计算专题等。(1) 自然界的氮如何进入植物体内形成植物蛋白,包括生物固氮、细菌硝化、植物根吸收氮等方式。(2)植物蛋白质转变为动物蛋白质的过程(联系蛋白质的摄取、消化、吸收、合成、转化及基因对蛋白质合成的调控、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排出等)。另外,要将生物学同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联系,如用物理的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食物链能量转递效率与物理能量守恒定律的联系,研究酸雨成因及验证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要用化学的澄清石灰水方法等,均可作为复习专题。总之,专题复习要求教师要钻研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涵,善于寻找教材的相关知识点。

二、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从能力要求上看,侧重于对知识的发生过程,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在二轮专题的复习中,除了构建知识网络外,还要进行习题训练,在习题训练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复习时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科学地解释自然界的生物学现象,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发光树能做路灯吗?科学家是怎样从牛和山羊等动物乳腺生物反应中得到了抗凝血酶、血清白蛋白、生长激素和α-抗胰蛋白酶等重要医药产品?这就要求学生依据所学的基因工程技术的有关知识来作答。又如,日光温室在严冬季节封闭时间长、通风少,易使温室内CO2 严重缺乏,导致蔬菜减产。为此,温室内可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CO2 发生器) 或生物学方法来提高温室CO2 浓度。教师就这一专题让学生各抒已见,最后,师生共同筛选出可行、有效的方法,如施农家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2,养殖家畜、家禽等动物呼吸生产CO2 等。

2.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复习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解题能力,以便提高学习效率。不管什么样的复习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记忆。有些知识还可编成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如应用遗传图谱编成识别遗传病种类的口诀:“有中生无”(夫妇双方均有病,能生出无病的孩子) 为显性,“无中生有”(夫妇双方均无病,但生出有病的孩子) 为隐性。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可记为“甲携来一本亮色书”。学生在解题时普遍对图形题、图表题感到棘手,解题技巧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的分析、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如氧气浓度与细胞中ATP 生成量的关系,运动时间与体内乳酸积累量的关系,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干重与时间的关系,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等,都是利用数学坐标的原理描述两个变量间关系的曲线图,引导学生将横、纵坐标表示的变量搞清楚,再分析曲线的变化规律,确定两个变量的生物学关系。再如,各种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图表等图表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推理,找出其个性和共性,基本掌握了图形题、图表题的规律,从而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重视思维过程与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但是,语言和思维之间又是有距离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想得到而说不出”。例如,曾经的某一高考题中,“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不少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不能确定。显然,要说明推断过程,就只要把自己的思维判断过程写出来就可以了, 而很多考生写不出,更不能做到“简要说明”。因此,在今后的复习过程中,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是为什么,更要知道怎么做、如何回答,一定要加强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训练。广东生物高考主观题作答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这方面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三生物学第二轮复习可以将整个生物学课程设置为几个大的专题,每个大专题还可以再划分若干小专题。专题复习是将生物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做到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进一步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专题习题解答训练,提升实战能力。整个专题复习阶段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先明确每一个专题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对每一个考点进行回顾自检,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建构专题知识结构网络,明确重点、难点,疏通知识障碍,清理知识死角,强化理解与运用。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独立完成上述复习工作,但又不是完全放手不管,而是要作好引导,加强个别辅导,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后要及时点拨解决,注重专题总结和疑难问题讲评。

参考文献:

[1]郭志祥. 高考冲刺阶段的战术调整及复习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05,(21).

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知识网络;构建方法;呈现形式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各种或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一般认为,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的特点:第一,网络的整体性。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是由各个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清晰整体,其中每个知识点在网络中都有相应的特定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比较容易。第二,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维度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过程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和水、[H]”联结,或通过“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第三,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和理解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点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进入到原来的知识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网络的内容更加丰富,知识点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下面重点从生物教学中知识网络的构建方法和网络的呈现类型(形式)上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知识网络的构建方法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三步构建法,即找点、连线、建网(即遵循点、线、面的数学构建原则)。现以构建“基因专题”知识网络为例加以说明。

(一)找点

找点是指在生物学课本中找出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为了防止找点时的遗漏,可以根据课本目录查找相关的知识点。知识点有大小之分,一般把课本中节的名称或课本中用黑体表示的标题,定为大知识点(一级知识点)。对于标题之下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成为小的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例如,在构建基因专题网络时,要在课本内容中找出与基因相关的知识点。与基因主题相关的知识点集中在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二册和选修本中,大知识点有:基因(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基因库和基因频率、基因多样性。选修本中有:基因的结构、人类基因组研究、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在大知识点之下,通过分析归纳出小知识点。例如,DNA复制一级知识点中归纳出二级知识点:概念、场所、模板、原料、产物、过程、特点、意义。把这些相关的一级、二级知识点都罗列出来,摘写在一张白纸上(或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完成了构建知识网络的第一步。

(二)连线

连线就是把查找出来的知识点,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线连接起来。线有干线和支线之分。干线一般是连接一级知识点的线,通常为一条。支线是连接二级知识点的线,数目较多。例如,在基因专题知识网络中,把基因库――基因――基因结构――基因功能――基因变化――基因工程――人类基因组研究,这些知识点用一条干线连接起来。把翻译中的二级知识点用支线连接,概念――场所――模板――原料――产物――过程。

(三)建网

建网是构建知识网络的第三步。在找点、连线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根据纸张的大小,整体考虑知识点、干线、支线的位置,确定整个知识网络的布局,使知识网络整齐美观,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最佳结合。(网络图图例见本文表1、图1、2、3)

二、知识网络的呈现类型(形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网络的大小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的不同,知识网络通常有以下四种呈现类型(形式):

(一)列表格网络

把教材中易混淆(相似或相关)的知识,利用横向比较的方法进行对比,找出对比的内容、项目,逐项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以加深理解,并避免知识之间相互混淆。例如,光反应和暗反应、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及微生物的培养基的知识等。

(二)流程图网络

这种知识网络的呈现形式适于把具有发展、变化或形成过程的知识,用文字、线条和箭头按先后顺序编写出知识流程,并把相关的知识放在流程的合适位置上。如高中生物中的关于细胞分裂、动物的物质代谢、生物生殖、个体发育、生物生理、生物进化、实验步骤等内容的各个知识点用流程图构建成知识网络,教学效果尤佳。

(三)衍射(树形)图网络

衍射图也称树形图,即根据一定的规律按顺序将主要的概念连成主线(树干),然后对主线上各点进行衍射,把其余的知识点放在主线上各点所引出的支线(树枝)上。这种知识网络的构建非常适用于专题综合复习教学中,它能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的联系起来,常以某个知识点为中心引出几条主线,使每个孤立的知识点成为网络中活化的一员,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联想、归纳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并使记忆形成有序性,可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现以染色体为中心归纳出如下衍射图:

(四)括号图网络

括号图也可叫展开图,是通过把有关知识的主要内容筛选出来,认真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从属的层次关系,分门别类地用括号将其层层展开,网络起来,就组成了一幅“括号(展开)图”。这种图能使我们清楚地看出各部分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特别是复习时经常使用的主要方式,尤其适合于对生物体结构等方面知识点的教学。现将花、果实、种子与胚珠的结构及发育关系整理成如下图所示:

对于生物学科来说,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概念、生物学术语、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基本理论。而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常要靠记忆,(有人说学习生物七分靠记忆,三分靠理解)生物的确有点象理科中的文科。我在教学实践中常发现有的同学好不容易对某些知识点硬记住了,但考试中也没有或不能答好题。这就好象是语文中只认识了许多单字,在语句和文章中却无法读懂题意一样和运用一样。通过把相关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将有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加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建立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成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梳理课本知识和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并形成生物学科能力。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将会使得知识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就象一棵大树要想长得枝繁叶茂,必须得靠纵横交错的根,吸收提供各方的营养,生长的硕果才有源泉。只有把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生物科学知识才会永不枯竭。

参考文献:

[1]刘德富,张毅茜,胡克能等.高考A计划总复习[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89.

[2]王美华.充分利用图表,提高教学效果[J].生物学教学.1999,24(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