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本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货膨胀的本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货膨胀的本质

通货膨胀的本质范文1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通货膨胀 国际资本流动 VAR Granger检验 脉冲响应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05年7月21日我国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开始,人民币长时期紧盯美元的局面有所转变,即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基准价由改革前8.2765调制8.11,自此人民币步入渐进升值之旅。危机后的各国掀起了推动人民币升值浪潮,至2013年10月已升至1美元兑换6.17元人民币,比改革前升值了25.4%。与此同时,物价水平不断攀升,同比通胀率达到5.1%。伴着热钱涌入态势,在刚过去的2012年我国实际利用FDI将近1120亿美元。“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热钱”这些早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热门关注话题,进一步探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内在逻辑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国际资本流动三者间的理论关联性

1.关于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单从进出口贸易考虑,人民币的升值理论上说能引发国内物价水平下降,缓解通货膨胀,具体效应描述为:一方面可通过直接直接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来降低本国一般物价水平,另一方面,随着进口贸易商品价格降低,国内同类产品迫于竞争压力非自愿降低其价格,在逐利目标下选择减少名义工资试图缩小投入,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有限时,国内非贸易商品的价格也将下降,最终造成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然而近几年尽管人民币汇率稳步升值,然而国内物价上涨的势头未曾得以缓解,因此关于人民币升值是否能够或能多大程度减缓通货膨胀的问题上尚存争议。

2.关于通货膨胀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

随着国际资本流入增加,为适应其对人民币需求,缓和人民币汇率上涨过快,中央银行将增加本国货币供应量,一定意义上流动性被放任,外汇占款数额加大,在其他变量不变的环境下最终会全面提高价格水平,带来国内通货膨胀上涨,相关理论研究较成熟也得到实证研究支持。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国内资本管制慢慢放松的环境下,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也越受关注。

3.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国际资本流动关系

一般而言,一国经常账户开放后其资本账户继续保持封闭状态已不太可能。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作用并不明显,但在短期内,汇率升值或升值预期会引发国际热钱流入,但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持续时,人民币升值及预期将进入自我强化轨道并不断加剧。于此同时国际短期资本不断注入国内房地产、资本等市场,带来证券、房地产等各类资产价格不断走强。此外,关于汇率预期升值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引力作用日益重要。

综合所述,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国际资本流动三者间的关系在理论上的研究相对较成熟,但结合实际它们之间的关联作用探究有待深入,故本文还从实证角度构建关于三者动态关联性模型来加以论证。

三、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国际资本流动间动态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本文拟定的经济系统为资本不完全流动,且不同币种资产不具完全替代关系,境外投资为获取投机收益而愿持有人民币。为准确测度人民币升值、国际资本流动、通货膨胀相关指标,结合汇率压力通过汇率及储备变动两种渠道进行释放及国际收支状况,并考虑数据可得性与权威性,拟用外汇市场压力指数EP、短期国际资本流动CF代替国际资本流动和年平均CPI作为衡量指标,据已有研究总结出计算公式:

其中et为及其汇率,γt为外汇储备,cat为货物顺差,RFDIt为实际利用FDI,时间序列来自1994年~2012年度数据,EPt,CFt根据公式及中经网统计数据、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有关数据整理算出。时间序列能较准确反映变量包含的动态依存关系。

鉴于传统经济计量方法未能对变量间的动态联系进行充分严密的说明,本文选择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 regression,VAR)来分析经济变量如何受其他关联变量影响及变量自身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等问题,核心目的在于探究时间序列各经济变量间的动态关联性,然后使用Stata 11对EPt,CFt,CPIt序列建立VAR并作相关检验。在运用变量构建VAR时需先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直接运用非平稳时间序列会因出现“伪回归”现象(即使关联性不明显,也得出较理想的R2与t)而影响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我们采用ADF法对EPt,CFt,CPIt进行单位根检验并判定序列是否平稳,统计结果显示Z(t)(EP)=-8.206, Z(t)(CF)=-7.042 ,Z(t)(CPI)=-4.879均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临界值-3.75,故应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备择假设,判断序列无随机游走或趋势项是平稳的,特别指出,单位根检验是构建VAR模型与进行Granger检验的基础。另外,还需选择最佳滞后期,通常采用SI,AIC信息准则及想应滞后期系数显著性加以判断,结果表明模型应采用1阶的滞后阶数。根据回归结果写出标准型VAR估计结果:

为确保模型可靠性,对其进行平稳性、残差序列的正态性与序列相关性进行检验,

由上图可知,特征根均在单位圆上或圆内显示模型是平稳的,利用Jarque-Bera test检验得到VAR模型的残差各自符合正态分布且不存在1~4阶相关。

VAR模型证实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通过模型平稳性检验前提下运用Granger(1969)提出的因果关系分析法(构造受约束的统计量F来测试)对EPt,CFt,CPIt两两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作进一步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测试结果得拒绝各个H0假设,即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通货膨胀两两间均为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例如当外汇市场压力增大,热钱涌入,采取增加人民币供给应对,又如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增加将导致外汇市场压力增大,须增加人民币供应量以适应需求,诸如此类的双向效应也正好与相关理论内容符合,反映出三者实质上时彼此相联系的问题。

Granger因果检验只能说明一个变量是否有助于解释另一变量,脉冲响应分析则弥补其在判断变量相互作用方向和程度上的缺陷。脉冲响应函数表达的正是内生变量对自己或其他内生变量变化的反应,描述一个变量意外变化对模型中其他变量的影响轨迹。限于篇幅不予列出利用Stata作出的EPt,CFt,CPIt对其中一变量受意外冲击时的脉冲响应图,总体上响应路径较平坦,如对CPI冲击响应变化不大,对EPt的冲击会引起后面各期CPI,短期国际资本流入较大幅度变动,但SFt的冲击对其他变量的作用并不显著,其中可能因为是与国际资本流动测度有关。可见从控制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着手,对防止外汇市场压力增大,缓减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具可操作性。

四、启示与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断泛滥的全球流动性正在寻找价值洼地来加以消化,而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金融市场正扮演这一角色,加上我国经济日益强大,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和产品竞争力快速上升等宏观经济条件创造可人民币升值的环境,正如巴拉萨-萨缪尔森所说那样,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会长期存在。当然这也是各国利益相互博弈的结果。

另外,要解决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缓解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不能仅寄希望于人民币升值,通常当升值压力过大而引起短期国际资本纷纷涌入进行投机。这不利于发挥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因此我们要积极调整宏观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收入促进消费进而扩大国内需求,争取实现产业升级和增强本国企业竞争力,这对缓减人民币升值压力和保持较低通货膨胀是必要的。考虑深化汇率改革渠道辅助治理通货膨胀及实现我国向内外均衡趋近也具有可行性依据。当今社会中信息不对称在预期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在主动驾驭管理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国际资本投机收益预期方面应给与重视。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J].世界经济,2007(3)

[2]张谊浩,沈晓华.人民币升值、股价上涨和热钱流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8( 11)

[3]万超,靳玉英.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变动及压力释放效果研究[J].财经研究,2010( 2)

通货膨胀的本质范文2

关键词:通货膨胀;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一、引言

通货膨胀的治理一直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通货膨胀率是各国央行普遍关注的名义变量之一。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颇为严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通货膨胀的压力没有减弱,影响CPI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易宪容,2012)。现实情况中,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最为常见的产生机制有四种,即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通胀惯性和通胀预期。本文将构造计量模型,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

菲利普斯曲线是解释通货膨胀的经典理论,它表明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个权衡关系,这种关系被用于刻画通胀的产生机制,预测通货膨胀水平。除此之外,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还有货币主义学派和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结构学派从各部门经济生产率不一致来解释价格上涨的长期趋势,以此来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

国内学者采用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和方法对中国的通胀变动展开研究。曾利飞等(2006)的研究表明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资本边际成本和进口中间品边际成本。韩剑(2009)基于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对全球产出缺口与中国的通胀变动研究发现1980-1993年中国与全球通胀变动的相关系数仅为0.325,而1994-2007年这一数字却表明中国与全球的通胀变动的走势正不断趋于同步。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

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的通货膨胀成因。文章分别从消费需求的拉动、成本推动、货币供应量、国际化过程中通货膨胀的输入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选取的变量有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GDP同比增长率、食品价格指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投资增长率、人民币汇率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进口增长率。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和WIND数据库,时间为1996-2011年。

(二)模型构造和数据分析

本文构造的多元线性模型为:

其中,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GDP同比增长率,为食品价格指数,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为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人民币汇率增长率,为固定投资增长率,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为进口增长率。用EVIEWS5.0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得到该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5144,拟合度比较好。在显著水平5%的情况下,F检验显著,F统计量为5.014893;DW值为1.955863,不存在自相关,Prob(F-statistic)为0.023506。但是,t统计量的值只有是显著的,其他变量t值都偏小,可能存在多重共线。

(三)逐步回归

首先,逐个进行单变量线性回归,、、、拟合度高,且通过了t检验,经济意义也合理。就拟合度而言,的回归方程是最优的,故以其为基本回归方程。其次,将、和引入后,拟合优度和t检验值都比较高。但是的拟合度最高,所以将引入接下来的回归。再次,在和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变量,和在拟合度和t检验方面比较高,经济意义合理,但是的拟合度最高,所以将带入接下来的回归方程中。最后,在、和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变量,虽然显著性得到了提高,但是t检验的结果都不显著。

最终的回归结果显示:、和这3个解释变量的拟合优度较高,无论是F检验还是t检验的结果都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方程的总体回归结果显著,且每个变量都具有合理的经济意义,最后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四、实证结果及政策建议

本文构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出显著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有:GDP同比增长率、食品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得出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有:

首先,GDP同比增长率上升1%,通货膨胀率上升0.533470%。经济快速发展会引起供应短缺以及各种成本上涨。国家应当通过减税、补贴等措施提高原材料的供给。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也是应对国际资源价格波动的有效途径。

其次,食品价格指数上升1%,通货膨胀上升0.193699%。这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可能是由于食品需求的上升,而导致粮食价格主导型的通货膨胀。治理目前通货膨胀必须通过价格管制等措施进行总需求控制,合理调整消费需求结构。

最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上升1%,通货膨胀上升0.203138%。按照货币主义的观点,通货膨胀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了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物价上涨。因此,控制当前的通货膨胀必须实施稳健甚至是紧缩的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1]张焕明.1979年~2000年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3(4):76-82.

[2]曾利飞,徐剑刚,唐国兴.开放经济下中国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3):76-84.

通货膨胀的本质范文3

1、通货膨胀是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和一般物价上涨的本质区别:一般物价上涨是指某个、某些商品因为供求失衡造成物价暂时、局部、可逆的上涨,不会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则是能够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该国国内主要商品的物价持续、普遍、不可逆的上涨。

2、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国基础货币发行的增长率高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一国基础货币发行增长率高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增长率的原因包括货币政策与非货币政策两方面。货币政策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利率汇率手段调节经济;非货币政策包括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造成贷款膨胀,国际贸易中出口顺差长期过大、外汇储备过高,投机垄断、腐败浪费提高社会交易成本降低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结构失衡、消费预期误导等。

3、所以通货膨胀不仅仅是货币现象,实体经济泡沫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非货币政策、货币现象还是实体经济泡沫,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GDP增长方式造成GDP水分过高、无效经济总量过大有效供给严重不足造成货币效率降低。

(来源:文章屋网 )

通货膨胀的本质范文4

按照2010年11月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10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达到了4.4%,远远高出政府3%的目标,原因是某些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按照通行的通货膨胀的概念,以及对中国整体物价指数的观察,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已经发生了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将首先对餐饮业造成冲击,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原材料的价格提升。各种食品原材料的涨价幅度在10%~50%之间,而“糖高宗”、“蒜你狠”,“豆你玩”等食品价格高速飙升的新闻充斥媒体。但是餐饮业的最终价格不可能全面提升或者无法达到食材本身价格增长的速度,对餐饮业的利润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其次,人力资源的价格持续走高,也在挤压餐饮业的利润空间。对餐饮业来说,本来就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近年伴随着非理性的人才拔苗助长政策,餐饮业可以真正使用的人力资源接近枯竭:而另一方面,失业率或者隐性失业的攀升,又为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通货膨胀已经产生了,我们能够做的无非两件事:一是判断这次通货膨胀的性质,以确定严重程度,国家政策走向,二是尽己所能,积极应对。

按照预计,中国应该在5年之后出现粮食产量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问题,现在来看,中国本身的粮食产量还是可以满足本国人口需求的。但是这其中有一个涉及餐饮业的大问题,即中国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餐饮业的价值。餐饮业是第三产业,但是绝对对第一产业农业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而中国基于人口基数的庞大,永远都不能轻视农业,要始终保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尤其是粮食产量的供大于求。可是作为农业主要产品销售终端之一的餐饮业得到的尊重却远远不能和农业相提并论。这是造成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而农民并未得到多少实际利益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目前价格的提升都是流通过程中玩弄的手段。

基于以上的分析,餐饮业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应对通货膨胀。

首先,如何使自身和原材料供应发生直接的联系,去掉的中间环节越多,越符合餐饮业和农业的关系,越有利于餐饮业的成本降低。大型的餐饮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供应基地,或者和原材料产地签订直接供货合同,小型的餐饮企业可以通过协会等组织进行联合,来得到原材料供应的优先权。

其次,餐饮业必须切实的降低被动离职率。这里面提到一个词汇――被动,说明餐饮业的用人再也不应该泥沙俱下,而是要控制和选择,不合适的人大力淘汰,合适的人千方百计地留下、利用,再开发。只有坚持这样去做,才能有意义地降低人力成本,增加人力效能。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也要增加餐饮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机械化程度。

再次,餐饮业必须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可以通过提升服务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提升菜品的体验价值来实现。比如大董公司推出的大董意境菜,以菜品来体现意境,以意境来增加顾客精神享受,从而创造价值的做法,就是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的最好范例。而所有这些都建立在第二点也就是人力效能提升的基础上。

最后便是餐饮业的时代已经进入明晰的市场定位时代,而不能再浑水摸鱼。我们发现品牌定位中庸和模糊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所以,一个餐饮企业只做土豆粉可以做得很大很好,做高档市场也可以做得很大很好,就是做中档市场不讨好。在通胀时期,高端品牌和低端品牌的抗风险能力都要好于中间品牌。

通货膨胀的本质范文5

【关键词】 通货膨胀;CPI(消费物价指数);PPI(生产物价指数);治理对策

一、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CPI和PPI持续高位运行,通货膨胀形势日趋严重是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如下图所示,此轮通货膨胀始于2009年开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的出口与投资大幅萎缩,自2008年7月份起我国PPI和CPI呈现出一路下降的态势,2009年的年通货膨胀率由2008年的5.9%直降为-0.7%,由2002年起这7年一路中的物价总水平也第一次下降。然而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PPI和CPI逐步由负增长转变为正增长,物价总水平由此出现上涨,同时呈现整体一路快速上升的趋势。到2011年通货膨胀率上升至3.6%,预计2013年通货膨胀率为3.50%。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情况越来越严峻。呈现出下面几个特点:第一,PPI和CPI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来我国PPI和CPI呈现一路增长的态势,7月份PPI上升至7.5%、CPI上升至6.5%,在这次通货膨胀中是最为严重的。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CPI涨幅为2.60%,同时专家认为2013年CPI高于2012年的可能性较大。第二,食品类价格上涨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原因。居民普遍反应现在买东西最大的体会就是贵。蔬菜、蛋肉类等食品价格普遍比以前呈大幅度上涨。2011年12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9.1%。其次金属、能源等原材料类价格上涨是推动PPI上升的主要因素。例如2010年每吨煤炭600元,2011年每吨达1000元,涨幅40%。第三,现在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依旧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过还是需要有关方面的注意。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表面上看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在本质上说是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经济活动需要的货币量,不过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原因不仅是货币的问题,而是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对其影响的结果。从形成机制看,既有需求拉动因素,也有成本拉动因素,还有外部输入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的不断积累。

1、国际因素

(1)国际输入性因素。为了解决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稳定市场,美联储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剧了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中这一因素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外汇储备过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整个国际范围内的通货膨胀不仅在对外贸易中对各国的物价产生影响,同时伴随着外资流入也对各国国内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最近几年来中国的外汇储备量逐步上升,这样就形成了外资在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中占据主要的部分。由此所产生的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国内因素

(1)货币超发。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国搞了个4万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4万亿哪里来?印钞票出来的。这样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严重过剩了,导致了现在的通货膨胀。还有我们在金融危机时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银行新增贷款4.2万亿,2009年新增贷款9.6万亿,2010年新增贷款7.9万亿,2010年M2(广义货币量)余额占GDP的比例达到182.4%,比2008年增长65%以上,货币超发很严重了。而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必然会引起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

(2)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我国目前的一个特点是人口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代表着我国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劳动力的缺乏造成其成本提高。这必然会加剧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3)资本推动下的经济增长模式加快商品价格的上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投入大量资金用以发展经济,取得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家在资金方面的投入。这样作用下的结果不仅是经济增长,也使得物价又进一步增长。

三、治理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

1、做好外汇储备的处理工作

控制贸易顺差和外商投资。具体手段包括适度启动人民币升值、调低出口退税。同时,修改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有效优化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从而控制外商直接投资的大规模。

2、调整我国的需求结构

我国应坚持实施扩大内需,着力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需求这方面的拉动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消费水平,努力建设好的消费氛围,逐步改进居民的消费预期,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3、节约劳动力资本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科技创新,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水平,还可以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工人素质和生产效率。

4、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在未来几年经济工作的重点。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改变出口导向型政策,拉动内需,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三大产业的均衡发展,这样才能避免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发生。

5、正确处理流动性过剩货币

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将金融体系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实际上,央行可发行央票,通过回收基础货币,降低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还可以通过窗口指导,要求银行控制贷款规模和理财产品的发行,从而减少市场货币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1] 沈友华.欧债危机背景下我国通货膨胀治理研究.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5.5.2012(10).

[2] 张志前.货币泡沫从金融危机到全球膨胀.中国经济出版社.

[3] 李彤,刘崇献.人民币凭啥升值.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9).

通货膨胀的本质范文6

虽然二维var模型的BQ分解是充分可识别的,但这并不表明多维BQ分解也一定是充分可解的。设形如(1)式的n维var模型,其Xt=(ytπtz3t…znt)''''n×1,ytπt的含义不变,z3t…znt代表其余的n-2个变量。残差et=(e1t…ent)''''。那么var模型的移动平均式其中,εt=(ε1tε2tε3t…εnt)'''',ε1tε2t的含义与前文相同,ε3t…εnt分别代表各种冲击,如政府购买、国外需求冲击、金融风暴、旱灾、地震、猪肉价格暴涨、太阳黑子等等。且方差标准化为1。其对各个变量的长期影响效应需根据相应的经济理论一一判断。其中d(0)和d(k)皆为n阶方阵,且有n2个未知元素待解。然而n维var模型残差的∑由于对称性只能提供n(n+1)/2个有效方程,因此至少需要BQ分解为其提供n(n-1)/2个条件,例如,根据经济理论得:所以,对于n2个未知数,恰好有n(n+1)/2+n(n-1)/2=n2个方程。然而这不能保证一定可解,且存在有意义的实数解。因为对于n个未知数,n个含未知数的方程并不是其有解的充分条件。当然若n个含未知数的方程都是一次线性的,其必然有解,要么为0解,要么唯一解,要么有无穷多解。但是由方差协方差矩阵所提供n(n+1)/2个方程都是二次的,而BQ分解所提供n(n-1)/2个却是一次的,显然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其一定无解,但也不能说其一定有解。若能恰好解出实数解的,那一定非常幸运。文章后面实证部分所用的四维var模型的BQ分解,16个未知数,有10个二次方程和6个一次方程,然而,即便采用MATLAB软件也无法求解的。这正是多维BQ分解的困难所在,乃是由其自身的结构性矛盾所决定的。对于多维BQ分解的困难,在以往的文献研究中很少有关注。但吴锦顺(2013)的研究明确表明,其在BQ分解的基础上引用了Cholesky分解来求解其中的各元素。这很可能是其在实际的研究中遇到了多维BQ分解的困难,所以才增加Cholesky分解来辅助求解。但关键问题是可不可以在BQ分解的基础上引用Cholesky分解呢?

二、BQ分解与Cholesky分解的矛盾

Cholesky分解与BQ分解的作用一样,是用于识别(1)式var模型的结构式模型而假设的识别条件。只是Cholesky分解与BQ分解的具体含义不同而已。这个假设表明ε1t在当期对yt有一个影响效应,同时又通过b21的间接效应对πt也有一个当期的影响效应。而ε2t对πt有一个当期的影响效应,但yt对却没有间接的影响效应,因为Cholesky分解假设:b12=0。这实质上是不同于BQ分解的。BQ分解所假设的是ε2t对yt的长期影响效应为0,而不是假设ε2t对yt的当期效应为0。所以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以上是用最简单的二维模型的情况来证明的。将其推广至多维模型需要一些技巧。证明的关键在于把Cholesky分解与BQ分解条件联系起来,表明它们的矛盾冲突。上面证明的思路是在BQ分解的基础上引入Cholesky分解,但是在n维模型的情况下,由于B-1矩阵不能像二维时可以很容易的求解出来,所以要把思路转变为在Cholesky分解的基础上引入BQ分解。因为Cholesky分解条件最终所形成的B矩阵是一个上三角矩阵,所以B-1也是一个上三角矩阵。然后把货币供给冲击ε2t排列到εt最后的位置,再进行(12)到(14)式的步骤即可证明。既然Cholesky分解不能被用于解决多维BQ分解无法求解的困难,那么,当我们在实践中遇到这个困难时,当如何解决呢?之所以在BQ分解的基础上要引入Cholesky分解,这很可能是由于在核心通货膨胀的研究中遇到了多维BQ分解无法求解的困难,所以才盲目地引入Cholesky分解来辅助求解。只是不知两者是冲突的,不能同时使用。而人们之所以一定要采用BQ分解而不是采用Cholesky分解,就是因为BQ分解是根据经济理论而假设的。菲利普斯曲线认为货币对产出的长期效应是呈中性的,而对通货膨胀却是主要的动因。因此,当把核心通货膨胀的概念定义为产出中性的通货膨胀时,(5)式所代表的BQ分解的条件就是这种趋势分解方法关键的核心。所以引入Cholesky分解而造成的BQ分解的失效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三、校准:一个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并不是所有的多维BQ分解都能幸运的解出实数解,那么当遇到多维BQ分解无法求解的困难时,应该怎么解决呢?校准是一个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校准本是为DSGE模型结构性参数估值的通用方法。文章破例将其用于多维BQ分解的应用中来解决其无法正常求解的难题。当然所校准的未知数个数不宜太多,主要是由于:一是并非所有的求知数都可以被近似地校准为某个弹性;二是用所校准的估值毕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因此应当尽量减少校准的个数,在必要的几个校准估值的基础上,结合BQ分解条件和其余的有效方程,能顺利地解出d(0)有意义的实数解即可。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其研究选用的仿值,既可以查阅各种有关弹性的文献研究,比较并选择一个最合理的结果作为校准的估值;也可以采用文献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亲自用更新的数据重新估计而得。这种方法虽然繁琐,但比较精确。最终采用哪个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研究与目的而定。

四、实证分析与检验

文章采用四维var模型来验证多维BQ分解的困难,并检验校准的方法在求解这个难题以及在核心通货膨胀的研究中的可行性。模型所用的数据皆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其中yt是2002年1季度~2014年2季度的GDP的数据经对数、除季节性趋势和时间趋势调整后的序列(产出序列与CPI指数,利率和汇率序列存在着协整关系。而构成的var模型的变量之间要求不能存在着协整关系,否则模型不平稳,估值不准。简单的处理序列是不能除去他们之间的协整关系的。),再差分并扩大100倍的序列。πt是同期CPI的月度同比数据,经季度调整后,再对数、差分并扩大100倍的数据。rt是同期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3个月(或90天)加权平均利率的月度数据,经季度调整、再经CPI调整并差分后的序列。ext是一美元折合人民币(平均数)的月度数据经季度、CPI调整后再差分并扩大10倍后的序列。假设它们均受到来自四个方面的随机冲击的影响,即分别是来自供给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或相对劳力生产力冲击ε1,来自需求方面的货币供给或实际货币余额冲击ε2,以及来自国际的进出口贸易冲击ε3和某种随机冲击ε4。经检验,yt、πt、rt、ext皆平稳,构建形如(1)式的四维var模型。经过AIC和SBIC检验表明,其最佳滞后除数为1阶。用Stata软件估计,稳定性检验表明所有单位根皆在单位圆内,因此所构建的四维var模型稳定,存在唯一移动平均表达式。实践表明,采用文章的数据所构建的四维var模型的BQ分解,MATLAB软件也是无法求解的。因此我们采用校准的方法来辅助求解。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我国M2的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在1.139(王亚琦,2012)到1.66(汪红驹,2002)之间,研究取易行键(2006)的研究结果为1.3,所以d12(0)=0.77。对于全要素生产率所代表的技术进步对产出的贡献,文献研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肖志兴(2012)认为技术进步对产出的弹性仅为0.038。而龚曙明(2010)认为,2001-2007年技术进步的平均贡献率为58.04%,权衡各个方面,我们采用苗敬毅(2008)的结果,其用半参数模型测得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0.1739。所以文章将校准定为0.17。马树才等(2009)以现代实际汇率决定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决定。其结果表明,相对劳动生产率进步对人民币汇率的即期效应为-1.65,货币实际余额对实际汇率的即期效应为0.75。所以文章的校准d41(0)=-1.65,d42(0)=0.75。曹阳(2004)实证研究了我国实际汇率波动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效应为-1.478,因此文章的校准d43(0)=-0.68。文中的分析一共校准了5个参数,在此基础上,其余的未知数皆可顺利地解得。所以d(0)可知,εt和d(k)也既可求得。因此,核心通货膨胀可得。表1比较了通货膨胀πt与按校准方法获得的核心通货膨胀πtcore的数字特征。核心通货膨胀的均值和标准差小于实际通货膨胀的均值和标准差,这说明了核心通货膨胀的波动性比较小。直观上符合实践对它的要求。并且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6,高度相关,其p值为0,非常显著。

从图1可知,从2002年(172期)以来,我国通货膨胀一直都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在上个十年的初期,核心通货膨胀基本上反映了对应时期的通货膨胀的特征,在低位波动。到了2007年(188期),为了应对受国外的输入性通胀和国内房地产等行业的价格上涨所形成的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压力,央行连续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所以在2008年后,我国核心通货膨胀开始大幅下降,后来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实施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所以在2009年(196期)后核心通货膨胀又开始大幅的上升,之后则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波动。在这个剧烈波动的时期,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总是保持着与通货膨胀一致的波动趋势,并且小于其波动。由下面的检验可知,核心通货膨胀是CPI的格兰杰原因,因此该核心通货膨胀是实际通货膨胀的前导,是它的核心趋势。所得到的核心通货膨胀πtcore是平稳序列,将其转化为与CPI指数相似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Core指数)并检验Core指数与CPI指数、货币供给之间的协整关系。表2的检验表明,Core指数与CPI指数存在一阶协整,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趋势。然而,Core指数与货币供给m2没有协整关系,其trace值小于临界值,不能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但是Core指数却与m0一阶协整。其trace值6.61小于临界值6.65,不能拒绝存在一阶协整的假设。因此所得到的Core指数与CPI指数、货币供给分别具有相同的趋势。表3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货币供给m2是Core指数的格兰杰因果原因。这说明了以往的货币供给能够解释Core指数的后来走势,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现行的货币政策大致上推断出今后的通货膨胀的主要的核心趋势。检验也表明了CPI指数不是Core指数的格兰杰原因,相反Core指数却是CPI的格兰杰原因。这恰好符合了理论对核心通货膨胀的基本要求。因为其本身就是作为对实际通货膨胀主要趋势的预测而被提出来的。所以Core指数应该能预测和解释未来通货膨胀的趋势,而不是CPI能预测Core指数的未来趋势。这样没有实际的意义。所以,Core指数必须是CPI指数的格兰杰原因,而不能相反。而驱动Core指数的应该是由货币政策所造成的。因此货币供给是核心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以上的计量检验恰好证实了Core指数所应该具有的理论特征。所以通过校准BQ分解的方法所得到的Core指数本质上符合理论对它的要求,是一条合理的核心通货膨胀。因此,校准作为多维BQ分解无法正常求解时的备择方法,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