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媒体的局限性

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范文1

1 大众自传播的特点

所谓大众自传播,即为传播组织通过现代的传播媒介对及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拉斯韦尔研究表明,人类传播活动均有五大要素组成,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大众自传播作为人类传播活动中的一种形式,其同样具备以上五个要素,因此在五个要素的框架下,大众自媒体本身的特点,就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1 传播主体多样化

大众自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传播形式,其传播主体不会受到限制,传播主体除了可以是教师集群、艺术家领域人士之外,还可以是不同领域的人,他们的身份五花八门、可以参差不齐。

1.2 传播内容与传播媒介形式多样

传统新闻传播过于正式,内容上受到诸多限制,相较而言大众自传播内容就比较宽泛,其可以是相关报道也可以是闲谈、通知等。而大众自传播媒介包容的形式比较多样,如新媒体、网络等,这使得大众自传播的传播面更广。

1.3 传播对象的不确定性

不同于传统新闻传播,大众自传播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凡是对所传播的新闻感兴趣,并且浏览的人均为传播对象,因此传播对象必定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身份,其对新闻的理解也不同。

1.4 传播效果多变

大众自传播的传播者的目的不同,可能是为了博眼球、可能是为了宣传产品、可能是为了打抱不平等,但在事件传播的过程中,因传播对象表达出不同的观点,就是使事件舆论发生变化,最后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2 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存在的局限性

在对大众自传播进行深入的研究,大众自传播的局限性自然而言的暴露出来,即对媒体信息过度依赖、缺少主控力、非理性强。

2.1 大众自传播对媒体信息过度依赖

新媒体是传播信息的一种载体,有着很大的便利性,这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新媒体获得较多信息,同时因为信息量大,人们并没有足够多的精力思考信息,只是大概浏览,长此以往,人们在习惯新媒体传播的情况下,对新闻的关注度将有很大程度的减弱。在此种情况下,进行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大众作为新闻主体,随意的进行新闻传播,信息量持续增多。人们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只有在某事件发展到时,才会提升事件的阅读兴趣,吸引越来越多的大众来关注此事,但随着事件发展的越发明朗,大众的关注度也会随之下降。所以,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中,需要不断借助媒体信息来支撑,使大众自传播的关注度持续存在。由此可以充分说,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过度依赖媒体信息。

2.2 大众自传播缺少主控力

新媒体传播新闻,会经历零星发展阶段、发展阶段、沉寂阶段。因此,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的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大众舆论、讨论、发表观点,但因为没有正确引导方式来引导舆论,使得传播缺少主控力。在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习惯运用此种方式来传播新闻、接收新闻,这说明大众自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其主控力的缺乏,将会使不良舆论、言论通过大众自传播肆意蔓延,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所以,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缺乏主控力是阻碍大众自传播良好发展、新媒体新闻深层次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

2.3 大众自传播非理性较强

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对一些新闻事件的非理性上。原因就在于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的过程中,大众在了解事件的情况下,将自身的情感与经验掺杂到事件评价中,使得事件越演越烈,理性分析、理性认知的情况较少,导致事件处理存在偏差。由此可以说明,大众自传播的非理性较强,很多事件的发生,都能够使一些人产生共鸣,或激发人的愤怒之情、或激发人的感慨之情、或激发人的喜爱之情等,通过舆论来释放或发泄情感,这必然会加剧事件传播的非理性。就以网络红人来说,其所做的某些行为,被广大网民所批判,或认为网络红人炫富、或认为网络红人炒作、或认为网络红人博眼球等,这些言论造成了人们对网络红人有不好的印象。这便是大众自传播非理性所造成的结果。总的来说。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非理性的存在,会使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事实,使得事情不能客观的、真实的呈现出来,这不仅会影响人们观念意识,还会给当事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 突破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的建议

对于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局限性的存在,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措施来突破和打破。

3.1 推动网络媒体建设

推动网络媒体建设,可以使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摆脱对媒体信息的依赖,传播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促进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健康发展。那么,如何推动网络媒体建设呢?其一,构建媒体资格认证监督机构,由专门的监督人员来负责网络媒体平台的监督和认证,及时取缔冒牌媒体平台,从而营造健康的、和谐的网络媒体环境。其二,合理建设网络媒体平台,要保证平台所的新闻信息真实、准确、有价值,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其三,与新媒体新闻组织相结合,在网络媒体平台上有目的的传播新闻信息,充分发挥大众自传播的影响力,使新媒体新闻组织所传播的信息能够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关注与支持。

3.2 强化新媒体新闻的理性

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范文2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也改变了企业品牌传播的策略和渠道。在传播方式上,新媒体着重建立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在传播行为上,新媒体环境中的消费者从被动接受方转为主动分享者。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促使企业改变了品牌传播策略,以适应新媒体环境,创造受众群认同的品牌。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概念的不同含,从不同角度对新媒体带来的品牌传播变革加以分析研究,最后根据多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形象特点,提出不同的推广策略和传播效果。

关键词:

品牌;企业形象;多媒体;形象设计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因素,其形象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企业在竞争市场中的地位和公信力。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品牌设计提供了新的传播模式和发展空间。如何在设计日趋数字化的新媒体环境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传播属性改变设计观念,创造出既能体现企业品牌内涵,又能传达有效信息和新媒体特点的品牌形象,是值得经营者和设计者为之深思的问题。

一、什么是多媒体

多媒体,最早出现在1986年的计算领域之中。将其作为传播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则出现在最近几年。从概念上看,多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多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将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动态因素与图形、文字、线条、造型等静态字符以整合运用,传达信息的传播形式。狭义多媒体,是指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媒体符号,对艺术作品进行的任意组合。虽然概念范围和范围界定有所不同,但广义多媒体与狭义多媒体都有一个共同点:都以计算机(包括网络)为传播介质;不同的是,前者更多强调的是传播媒介属性,研究重点主要放在网络媒介上,而后者则更多从设计手段出发,其设计过程多以电脑为载体,设计效果也往往离不开网络传输。

二、多媒体设计的优势

(一)整合性、兼容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设手段,多媒体的设计手法较传统媒体视觉设计复杂和多样化,其设计手法既包含图形、文字、动画设计等传统媒体的表现手段,也使用了以图像、音频、网络通信技术等新媒体的表现手法,是多种技术手段的整合结果。

(二)交互性

是指由于多媒体设计是兼具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特质,因此其操作环境具有人机互动的特点,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信息传播交流的方式和过程进行调整、控制的可能性和能力。设置良好的交互功能和交互页面,是多媒体视觉设计的重要内容以及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三)协作性多媒体视觉传达设计将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

的传播效果融为一体,形成视听结合、传接相结合的设计图像。协同性是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将海量化、多样性的信息方式转变成可由电脑统一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技术。

(四)多频化视频、音频化

与传统媒体传播介质不同,多媒体视觉传达信息的方式多是通过显示器、数字显示屏、音频输出装置传达给信息接受者,并以鼠标、键盘、操纵杆等接受设备反馈信息,继而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三、多媒体视觉设计的局限性

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传播特点,使依托于网络的多媒体设计明显优于传统媒体。但与所有的设计一样,多媒体视觉设计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一)页面设计的局限性

互联网的交互特点,使受众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喜好进行内容浏览,而网络媒体自主化或海量化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让受众的选择更加自由。相比传统媒体单一、静态的设计,网络媒体阅读更加注重的是视觉感受,因此网页视觉设计能否在最短时间吸引受众的注意,也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国内电脑的显示器尺寸多与16开的书页相等,过小的版面使视觉设计者无法采用与海报或户外广告相同的因素构建色彩强烈,能给人的视觉带来强烈冲击力的画面。这就使得网页设计在视觉冲击力显得相对薄弱。

(二)技术设计的局限性

网络视觉设计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发达的数字化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页面的设计表达提供更多的可能,同时又因软硬件和视觉设计的特殊要求,对仍以文字、图形、影像为基本设计元素、平面设计为载体的视觉设计技术产生了一定的限制。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网络带宽的硬件限制,要求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视觉设计要尽量做到“小而精”,如果视觉设计精美文件格式占有空间较大,就会对网络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不利于网络设计的传送和。

四、品牌的涵义及对国内品牌的影响

(一)品牌的涵义

品牌,最初的涵义是通过特定的标志在事物身上留下烙印,以加以区分和识别。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现代社会的品牌已经演变成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全部体验和印象。它包括物质体验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传递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快速的生活节奏、富足的经济生活使人们更加看重产品背后的隐含价值和精神感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牌得以快速发展,它代表了消费者个人的一种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而非产品的物理属性。事实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市场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的竞争,还有以建立核心消费群的品牌竞争。与产品竞争不同,品牌竞争看中的是与核心消费群体建立情感,培养忠诚感,它有其既定的市场规则,任何品牌都会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以保持其在市场和消费群体中地位和影响力。在市场经济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品牌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一些国际品牌的资产,如可口可乐、微软的品牌就高达数百亿美元,是典型的品牌效应经济。品牌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产品依靠技术产生轰动效应的可能已微乎其微,在产品属性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品牌依靠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理念及稳定的消费群,成为市场的赢家。

(二)国内品牌的发展状况

全球品牌化经济的发展,使国内企业开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始终在国际经济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含金量高、享有世界声誉的品牌却很少。这样的反差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作为美食大国,我国自古就讲究“饮食文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饮食也是数不胜数,但放眼国际餐饮市场,能被消费者津津乐道的饮食品牌却是寥寥无几,而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可口可乐等外国饮食品牌却在国内扎根立足,对人们的餐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传统饮食出售的事食物,而国际知名品牌出售的事一种服务方式和价值观念。简言之,在餐饮市场较量中,民族餐饮缺乏品牌意识。又如,作为国内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一汽历史悠久,产品附加值也很高,但在市场销售时,因其“大众”系列汽车依托于德国大众品牌,所以消费在进行购买行为时,看重的是汽车品牌而非生产厂家。这就是品牌价值的隐形影响力和价值直接体现。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内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和经营时,往往只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技术的引进与学习,却忽略了对企业品牌的保护和建设,有时甚至为因为市场利益而牺牲了品牌维护。因此,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下,如何凭借多媒体手段快速有效地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将成为国内企业不得不迫切思考的问题。

五、企业品牌形象设计策略

企业品牌形象的设计和建设,不仅包含设计手法,还涉及市场营销、消费群体、服务标准、市场推广等诸多领域。从视觉设计的角度考虑,企业品牌形象策略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识别策略

品牌的独特性说到底是指品牌设计的差异性。个性化的品牌形象突出的是品牌自身的个性与特色,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感受和精神需求。消费者重视的是品牌带来的独属体验,而非产品的物理属性。网络时代的多样化选择特点,使品牌的独特属性对“个性”行为带来深远的影响,如可口可乐。虽然产品经历无数次革新,但其识别设计系统却一直保持深红的底色来衬托白色的文字的图案设计,并未因经营者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具有极高的识别性。

(二)文化策略

文化,是指与消费有关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如语言习惯、、价值观念和购买行为等,文化背景决定了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并对其购买决策会产生潜在影响。文化是影响消费者行为诸多社会心理因素中,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个因素。知名的国际品牌推广不仅包括成功的形象策划与传播方式,独特的个性文化亦是重要原因。如,重庆谭木匠木梳的设计,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长长久久的生活理念与木质材质相结合,造型设计采用传统的雕花造型,整体设计古朴典雅,既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温润和谐,又不失现代感,小小木梳,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产品推出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并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

六、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多媒体特点

随着互动媒体和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手法开始加入到品牌形象设计中,设计者通过整合运用的方式,将传统媒体中的文字、图像、线条与新媒体中的动画、视频、音乐、三维动画等传媒方式综合在一起,既为受众提供一种全新的视听感受,又为讲求效率的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多样化的、大容量的接受信息的理想渠道。事实上,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多媒体,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受众传达信息。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能在短时间内集中传播信息的高效手段,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符合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

七、结语

时代的发展必将带来新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企业品牌如想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可持续的发展,不仅需要学习利用多媒体的传播手段和技术优势来设计和建设品牌形象,还要将思考如何运用多媒体维护和发展品牌形象。这是时代赋予经营者和设计者的历史责任,也是多媒体视觉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婷婷,曲飞宇.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战略路径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5).

[2]方敏,尹建国.企业形象识别设计对企业品牌经营的影响[J].装饰,2003(12).

[3]丁喜胜.浅谈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J].商场现代化,2007(1).

[4]王家华定位时代下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5]任佳春.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化媒体企业品牌传播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6]郭曲红.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范文3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表现力,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各种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中枢而形成的。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其余的来自嗅觉、触觉等。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图像和视频功能,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影响物理课堂教学容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板书内容与速度是影响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需要板书的文字较多和需要作的图较复杂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制约课堂教学速度,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知识结构、物理图形、教学例题、习题分析或解答过程等在上课前准备好存在电脑中,课堂上适时地再现出来,可以节省不少课堂教学时间,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

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展示复杂的物理过程,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本质的认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复杂的实验在现实环境中更是难以完成。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则可以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虚拟物理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讨性的学习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要做许多的物理实验。然而在物理实验室里,一方面实验室的实验对学生提出较多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制约,也束缚着学生的学习和进一步的探究,这就是传统实验室的不足之处。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其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在上电学实验课时,我们物理教师经常会要求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很多实验不允许学生自己去操作,可是有些学生常常会进行一些“个性”操作,背着老师独自去做,结果会造成部分仪器被损坏。这种限制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教学行为,实质就是限制了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能力。然而在网络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能实现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是多方面的,笔者并不能全部概括。然而信息技术毕竟是一种教学媒体,其角色是辅助教学,并不是运用了信息技术,就能大大提高物理教学的成绩。任何一种技术、一种媒体,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信息技术也不是万能的,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在这里所指的局限性,是指在教学中要合理、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要以下的问题:

一、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起到“辅助”或“补充”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每节课言必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和示范课,好像不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现在的多媒体课件资源非常丰富,一些教师经常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而这些课是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一味的用多媒体技术灌输大量的信息而忽视学生内部的心理过程,只能事倍功半。

二、不能利用信息技术以模拟实验完全代替实物演示或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其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学会在实验中获取信息;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所以,实物演示或实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但是有些老师把所有的演示实验都用模拟动画展示,不论学生是否可以自己动手得到结果,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形成,将教材中本来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内容下降为单纯的记忆内容,这和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

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应用

当今社会,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多媒体技术不断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媒体技术进入学校,改变着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提高了学校教学效率,同时提高了老师的健康水平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本文将从多媒体应用的意义、局限性与应用技巧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其一,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课程中来,更好地进行学习。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很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知识比较枯燥、单调,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多媒体技术能把大量的视频、真实照片、图片、影像资料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影视结合,教学手段更加直观,直接给予学生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其二,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呈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制造气氛 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进人情境,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激情。同时,多媒体课件还具有一个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多媒体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的需要,把涉及的内容在课堂L最现,让学生身临其境,使抽象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组织教学。

其三,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多媒体技术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的局限性

首先,过于追求形式,而违背“目的性”教学原则。任何教学媒体和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然而,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最初阶段,由于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陌生,往往会导致整个课堂教学主体性的缺失。因此,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流于形式。

其次,盲目否定传统媒体,应看到传统媒体的优点。传统媒体与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相比,显然是落后了。于是有人视其为“过时”。弃之不用。此举实在不可取,传统教学媒体不仅操作简单灵活、方便快捷,而且它还有特殊的功能.如投影的静物显示功能、幻灯的实物放大功能、实物模型的立体空间展示功能等,这些都是多媒体计算机取代不了的。可见,投影这一电化教学的“常规武器”,操作简单灵活,在教学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课堂信息超量,抑制学生思维。多媒体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信息存储量大,是一大优势,也是思想品德与时俱进的社会性、实践性所需要的。但我们教师一定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的讲授风格等要素具体确定多媒体课件内容,切忌将与教学有关的所有内容,全部纳入课件。

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技巧

一是正确处理与传统媒体间的关系。多媒体技术是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升华,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它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媒体。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认识环境方面的确非传统媒体所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知识时,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作用的万能性,长期只凭借图像、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使学生的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注重课件风格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键在于课件,而教师基本上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熟悉适应的教学风格。因此,在课件的制作中,教师应亲自创作,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不能因为使用了多媒体,就改变里自己自然的适合的风格,勉强自己去适应课件,这样,就会本末倒置,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过分夸大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的本意,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

三是注意多媒体运用的频率。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有的甚至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效果就越好。其实不然,教师应明确地认识到: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教师都应抱定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之所以要使用多媒体,是因为它能恰当实用地说明问题,能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挖掘教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四、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良好的初中思想道德教学的辅助工具,相关学校与老师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意义,同时也应该警惕多媒体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初中思想道德教学水平与效率,为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基础性支持。此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相关老师应该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的新方法与技巧,推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季学文.浅谈多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J].新一代(下半月). 2011(4)

[2]王学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0(33)

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范文5

【关键词】网络媒体 传统媒体 议程设置

互联网不仅是广大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网民发表观点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尤其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上,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匿名性以及低门槛等特点,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在社会舆论形成方面凸显出巨大的威力。从“三鹿奶粉事件”、“王石捐款门事件”、“躲猫猫事件”中可见网络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重要性。

“冒名顶替案”的传播过程与内容分析

资料收集的范围:2009年4月27日――2009年5月9日

样本来源:“天涯杂谈”是样本之一,其他论坛及博客根据其影响力大小及对事件报道的先后顺序,有重点选择。在内容上是根据帖子及博客的点击率及内容的代表性。

传统媒体:根据对“冒名顶替案”报道的先后顺序及其评论的代表性,有重点选取;在内容上侧重对各个传统媒体的评论观点。

以下是以时间为顺序,对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冒名顶替案”中传播情况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到:

一、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冒名顶替案”当事人罗彩霞在发现自己的身份被盗用以后,于2009年4月27日在“天涯杂谈”上发表帖子“高中同班同学冒名顶替上大学,我的伤害谁给埋单?”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当天,这个帖子的点击数超过500次,回复的帖子有100个左右。说明这个事件在当时就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根据议程设置的假设认为,人们对某议题的关注度,主要来源于这些议题被报道的频率与强度,显然,“冒名顶替案”已在网络空间的论坛范围内成为公众话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为网民设置议事日程的特点。

1、网络媒体拥有庞大的网民群体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6月30日,网络社区中的论坛/BBS访问率为38,8%,用户规模达到9822万人,而拥有博客和个人空间的网民达到42,3%,用户规模达到1,07亿人。一个能够引起网民关注的突发事件,一旦经过各大论坛与博客的转载与传播,必然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然后经过二级传播,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舆论态势,引起传统媒体对此类焦点事件的关注,呈现出网络媒体为传统媒体设置议事日程的特征。

2、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匿名性,把关门槛低

在网络论坛,网民以匿名方式自由发表观点与看法,降低了个人在言论发表上的风险,可以自由参与到论坛中的言论发表与观点讨论。这对突发事件的了解以及在社会舆论的形成过程中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滞后性以及记者、编辑等对新闻事件报道的严格把关作用相比,确实体现了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开放。

3、网络论坛的互动性,可以直接与事件当事人进行对话

突发事件的当事人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描述事件经过,而且可以就事件本身的一些细节问题及解决方式与网民进行交流,征求网民的意见。这种互动方式,一方面提高了网民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使网民对事件的细节及真实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的传播方式,广大网民不仅仅是事件结果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事件调查过程的参与者及意见表达者,扩大了网络传播的范围和效果。

4、各大媒体争夺受众的需要

某事件能够在网上吸引众多的网民群体,形成一定的舆论态势,说明这个事件本身存在一定的传播价值,如果传统媒体加以报道,也必然能够吸引广大受众的关注,为媒体带来较高的关注度。《中国青年报》在“冒名顶替案”中首先加以报道,随后各大门户网站以及报纸、电视等媒体对其内容进行转载,提高了其关注度和影响力。因此,对网络媒体上热点事件的关注与报道,已成为各大媒体之间相互竞争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传统媒体强化事件的社会效应

1、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对事件的理性分析与报道

传统媒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权威性、便利性、专业性等特点吸引了庞大的受众群体。某事件一旦经过传统媒体理性的分析与报道,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事件,这也正是传统媒体为社会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过程。“冒名顶替案”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传统媒体的作用功不可没。

5月5日之前,对“冒名顶替案”的讨论还仅仅局限在网络空间。5月5日,《中国青年报》刊载了“冒名顶替事件”的过程,众多媒体刊载与评论此事,使事件成为社会的焦点事件,成为人们的公共话题。

2、第一吃螃蟹的媒体消除其他媒体的顾虑

在“冒名顶替案”中,我们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事件当事人罗彩鹱于4月27日在“天涯杂谈”上发表帖子,当天即有超过500次的点击量,在随后的几天里,帖子的点击量与回复数更是呈上升趋势,到5月5日,已有上十万人浏览过这个帖子,在此过程中各大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没有一点报道,而且在事件的发生地湖南的媒体也保持沉默。在5月5日《中国青年报》对此事件报道后,各大媒体争相对此事进行转载与评论。似乎早已做好了事件报道的准备。

其实,任何突发事件发生后总会在社会范围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正如“冒名顶替案”的揭发不仅影响到邵阳市的教育部门,而还影响到贵州师范大学的招生体制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媒体对事件的报道稍有失实的话,会遭受到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大部分突发事件发生以后,一些媒体都保持观望态度,等待第一个吃螃蟹的入,然后自己紧跟其后。

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议程相互转化

1、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由于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低门槛、互动性以及庞大的网民群体等优点,部分突发事件会首先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在网络空间中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传统媒体出于新闻报道的本性以及竞争的需要,会对这些事件进行关注和报道。这样网络便完成了为传统媒体设置议事日程。

2、传统媒体对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范文6

关键词:艺术;数字技术;新媒体艺术设计

人类进入20世纪,科技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电影、设计、建筑各行各业的艺术设计领域都无声无息的渗透着数字技术的影子。数字技术已形成数字艺术设计已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各领域――新媒体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已在我国艺术设计各领域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媒体艺术设计优良传统的保持

人类社会的新艺术形式都是在传统元素上进行继承与发展,新媒体艺术设计也一样,在保持传统设计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才发展起来。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作品既保证了功能性,也保持了美。各种理论标准都与传统艺术设计极尽相似。只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区别于传统艺术形式,它是以光、电等现代科技的技术手段来表现,由此可见,新媒体艺术设计保持了艺术设计的优良传统,新媒体艺术设计只是对传统艺术设计进行丰富和形式创新,新的表现形式使人们的视野极大丰富,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发展表现,使传统艺术设计表现局限性。

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艺术设计已表现出设计理论与与美学理论的薄弱,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将继续做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艺术创新

科学的进步会推动艺术设计产生巨大的变革,推动新兴艺术形式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艺术设计就是科学进步的产物。新媒体艺术设计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具有时代感,通俗大众并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因此,新媒体艺术设计一定要紧随时代的潮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

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传播形式的出现,一定会产生更多样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作品。传统的艺术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于当代人们对新形式,新事物的追求。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时代的产物,通过其巨大的信息量,时代感,不断的创新设计形式与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需求。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特点

1.传播范围广、速度快

传播范围广:传统媒体,无论是电视、报纸、广播等任何媒体都有局限性,有不能宣传到的边界,只有新媒体艺术却没有限制的,通过互联网为载体,为人们发送无数想要获取的信息。

传播速度快:新媒体艺术设计以互联网为载体,能够实现更快的传递方式,以上传与下载就实现了信息交流与共享,用最快速度传播。

2.成本低

相比与传统媒体,新媒体艺术成本相对较低一些,大家却能更快,更便捷的享受到最新的消息与知识,这也极大的挑战了传统媒体的成本制作。

3.互动交流强

新媒体艺术具有很强的互动交流能力,比较与传统媒体,新媒体艺术对于人的信息主动性反馈更直接。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

1.运用新的模式教学,给学生空间,使理论联系实践操作,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提高,可以熟练进行设计制作。

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复合型学科,培养的是懂得艺术规律又能进行计算机进行艺术设计的人才,技术与创意缺一不可,而这一类人才是当代社会急缺的稀有人才。

很多学生报考了艺术类学科,但理论与实践的脱轨却成为新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障碍。只懂创意,却不会运用计算机进行表现的;只会操作计算机,却不懂创意的,比比皆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复合型新媒体人才,才能把新媒体艺术形式发展完善。

2.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数据信息,使老师与学生共同提高,既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见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

3.在各院校艺术学科搭建艺术与数字化信息的平台,使数据信息与艺术信息共享交流,使学生对本学科知道熟练掌握的同时,对多媒体艺术设计这本新兴艺术形式深入了解,把艺术与数字化信息互相补充学习,得到全面发展。

4.严格制定新媒体艺术设计教材,教学内容要符合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保证教师队伍高素质,确保教学质量,确保人才的高效培养,才能对新媒体艺术得到飞速的高展,对传统艺术才能做到最好的传承与创新。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艺术设计人员应符合主流需求,紧跟时代的脚步,每天都要学习,给自己充电,走在时代最前沿。我国的新媒体艺术设计无论从理论上还是艺术表现形式上都不成熟,不完善,我们一定要培养更多的,更好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与挑战。新兴行业带来机遇与发展,我们也要对新媒体艺术设计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为新媒体艺术设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富强.多媒体图像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2] 薛洁,寇小明.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发展探索[J].大众文艺,

2010(04).

[3] 张燕翔.新媒体艺术[M].北京:神州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