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范文1

2010年延续至今的通货膨胀已经促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频繁举措(如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行政干预措施等等),但在惯性、预期、春节等因素的作用下,通货膨胀仍在维持并时有强化。事实上,抗通胀并非政府面临的惟一难题。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政府还面临着一系列重要任务,如保增长、促就业、防止国际热钱流入、控制国内流动性过剩、加快经济转型、打击房地产投机、避免贸易摩擦升级、理顺资源定价机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等等。其中一部分任务之间似乎还存在着相互矛盾,更是加大了政策调控的难度。例如,提高利率与吸引国际热钱、经济减速之间的矛盾;控制农产品价格与农民增收、扩大内需之间的矛盾;控制能源资源价格与理顺要素价格体系、加快经济转型之间的矛盾;从紧的货币政策与保增长、促就业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等等。因此,协调矛盾、治理通胀,需要政府高瞻远瞩地做出全面安排。笔者以为只有结合宏观经济形势,系统分析并厘清通胀的主次原因,分清轻重缓急,才能对症下药,采取富有成效的调控措施。

二、此轮通胀的原因分析

(一)首要原因

此轮通胀产生的首要原因还在于货币供应量过多及流动性过剩。国际方面,美日等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了国际热钱涌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国内来看,长期依赖出口、投资拉动GDP的格局导致了我国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和信贷增速过快,在国内汇率弹性不足以及对冲不完全的制度下,会形成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诱导货币超发和流动性过剩。目前,对冲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了我国货币超发的主要原因之一。2010年11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70万亿元,已成为世界上广义货币供应量最大的国家,而我国经济的货币深度也到达了一个非常危险的高位。

(二)长期上涨的根本原因

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的转型期,各类要素乃至货币的价格(包括资源价格、工资、地租、利率、汇率等)都面临着重新估价的局面。换言之,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趋于加大,这也是我国长期物价上涨趋势的根本原因。例如,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形成机制正从传统的“生存工资定价法则”向“保留工资约束下的市场议价法则”转变,必定引起工资的补偿性上涨、保留工资的提高以及工资与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步提高。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在未来五年仍将面临持续的、加速性的市场化工资上涨。同样的,土地、能源、资源价格的上涨也推动着各类商品价格的走高。

(三)导火索及维持原因

2010年,国外部分农产品及大宗商品涨价,其中不乏我国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原油、大豆和棉花,从而向国内输入了通货膨胀。而国内则面临着频发的恶劣天气,从早春持续低温阴雨到夏季的洪涝灾害,以及后期的持续高温酷暑天气,严重影响了当季农产品生产,也拉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扬。特别是作为重要蔬菜水果供应地的海南,频繁遭受强降雨袭击,导致洪灾频发,对食品价格的上涨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两个因素都是通货膨胀发生的诱导因素。

而通胀的发生更是强化了人们的通胀预期,形成惯性通货膨胀,整个社会的投机炒作风气也日渐浓厚。受制于投资渠道的限制,大量资金涌入楼市、股市、农副产品市场、奢侈品市场,所到之处无不拉高了金融资产和实际商品的价格,部分领域甚至呈现出泡沫迹象。在通胀预期下,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串谋涨价等投机炒作行为也不时涌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见,通胀预期及投机炒作是通胀持续乃至强化的主要推手。

三、治理通胀的对策建议

(一)根治当前的通货膨胀,最直接的方法便是釜底抽薪,控制货币供应量,紧缩银行信贷,因而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一个必然选择,央行可以继续通过准备金率、利率、央行票据等手段遏制贷款扩张、抵御热钱。对于加息可能扩大中美利差,吸引更多热钱流入的担忧,笔者以为,加息仍不失为一条有效措施。此轮通胀与宽松的银行信贷助长房价上涨有着直接联系,而低利率也助长了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局面,因而适当提高贷款利率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抑制民间资金的投机炒作行为。相关数据显示,与利差交易相比,国际热钱更加热衷于短期套利,与国内的资产价格关联度比较高。因此,尽管提高贷款利率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增速放缓,但是符合资本价格的回归趋势和要求,有利于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挤压资产泡沫,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我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当然,为了减少负面冲击,建议还是采取不对称、小幅加息方式,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可以略高于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并依据政策效果斟酌操作频率。

此外,还要注意对存量流动性进行疏导泄洪。在笔者看来,流动性过剩之所以泛滥成灾还在于投资渠道的匮乏,换言之,缺乏充分吸纳流动性的投资“低洼”。这个低洼,既要门槛低,又要容量大,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吸纳过剩的流动性。因此应大力发展国内金融市场,推进金融深化与广化,积极修建债券、股权、保险资产的“金融资产池”以吸纳流动性。也要努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民间流动性向创业投资、产业投资集聚。既可以促进居民储蓄转化为实业投资;也有助于支持国内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培育国家核心竞争力,打破垄断、调整收入差距,以及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可谓一举多得。

(二)应对中长期成本推进型通胀的治本之策,还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产品供给。企业应对成本上升的主要办法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更多、更高质的产品和服务,将增加的成本消化吸收掉。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有赖于推动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将我们以往的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变为新的依赖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打造精品名品的竞争优势。配合以有效的政策组合,在产业政策上开放民间投资、打破垄断来提高企业效率;财政政策上加大研发投入和教育投入,通过税收优惠鼓励技术进步和创新,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推进手段便是要素和货币价格改革。惟有逐步取消外汇管制,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推进利率市场化、各类要素资源市场化定价,才能够体现出资源的真实价值,避免低价下寻租、滥用、结构失衡等一系列不合理现象的发生,中国的经济转型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范文2

关键词:通货膨胀收入消费对外贸易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通货膨胀的定义又可以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第一,通货膨胀以流通中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为反映载体。这就是说,通货膨胀要通过流通中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程度来反映,只有流通中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下降,才有可能(但不必定)产生通货膨胀;

第二,通货膨胀是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时所出现的一种货币经济现象。同时,这一种货币经济现象,是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时才产生的。

二、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形势

目前,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有生产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及GDP平减指数等等。本文论述的是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所以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它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的变动的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在本文中,我们用CPI指数来衡量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

目前,中国的CPI构成如下表所示:

虽然看起来中国CPI体系中食品和居住类所占比重一个偏高一个偏低,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抵消,但在现实生活中,中国居民的居住类支出要远远高于食品支出。所以,现行CPI指数是被低估的。

尽管目前CPI指数存在很多缺陷,但因其构成体系的相对固定性,所以通过纵向对比仍然能在较大程度上反映通货膨胀水平。因此本文中仍然选取CPI作为通货膨胀水平的衡量指标。

2004-2005年左右,原材料价格开始猛涨,中国的物价水平和CPI逐渐攀升。2007年全年我国CPI上涨4.8%,2008年全上涨5.9%,创1996年以来新高。不过,随后的全球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的通胀趋势,2009年我国全年CPI比上年下降0.7%。

但是,金融危机的震荡只是暂时降低了自然资源的价格,减轻了中国的通胀程度。2009年,全球局势刚一稳定,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价格就继续上涨,中国的通货膨胀再度加速。

三、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收入分配效应,二是财富分配效应,三是产量和就业效应,其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如果属于平衡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人们可以预知这种变化因此,这种通货膨胀对经济活动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而其他类型的通货膨胀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各种经济效应。

(二)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影响

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通货膨胀破坏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所有隐藏法则,它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引发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作为社会经济体系的末端,民众则处在直面通货膨胀的最前沿,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最直接。通过微观经济学若干理论和分析工具的运用,可以清楚地发现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一)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这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三)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的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四)其他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还包括限价、减税、指数化等。

参考文献:

[1]黄慧.我国近期通货膨胀面临的形势及对策.经济观察,2011;5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范文3

[关键词]通货膨胀 成因 治理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34-01

引言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纸币流通情况下,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使每单位的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减少,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货币主义创始人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较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造成的。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衡量通货膨胀的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GDP平减指数。最常用的是消费物价指数(CPI),它是判断通货膨胀的主要依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1年我国CPI上涨幅度大大超过了近年来的同期水平,2011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1%。其中,城市上涨4.1%,农村上涨4.1%;食品价格上涨9.1%,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4.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3%;食品价格上涨1.2%,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2%。201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

一、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成本推动引起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提高工资或者是市场垄断力量提高生产要素价格,致使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中,由于提高工资而引起的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又称为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垄断而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为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已十分明显。

(二)需求拉上导致通货膨胀

所谓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就是在经济运行中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货物”,从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的持续上涨。目前世界市场上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西方一些国家加大对大豆等的需求,使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从而引起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热

近十年来,我国GDP增长迅速,而这样高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来实现的。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会导致相关商品价格过快上涨,从而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四)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影响

2005年中央银行开始宣布实行新的汇率制度,这就进一步增大了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幅度,导致人民币持续升值。无论是人民币升值导致热钱大量流入,还是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扩大,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二、抑制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多种货币政策的群聚效应

针对我国目前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有关部分采取了一些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整。尽管这些措施对缓解目前的通货膨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央行应该实施多种货币政策的组合,在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再贴现率,减少银行体系的准备金量,从而减少货币的供给。只有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群聚效应,使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的作用有效体现,才能更好地解决目前我国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问题。

(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GDP增长率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造成的。针对局部地区出现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的现象,要综合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不断加大对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是经济运行的“调节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相对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调整国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特别是要提高农民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四)加强国际经济运行监测,提高治理通货膨胀有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逐步走向世界,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我国目前的粮食价格上涨与国际市场上对大豆等需求的增加有关。因此,要建立对国际经济运行的预警系统,加强对国际经济运行的监测,防止由于国际因素对国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膨胀是一种复杂的货币现象,它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合理地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通货膨胀问题,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季伟杰.中国式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J].金融与经济,2008(2).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范文4

通货膨胀;原因;政府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8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08-02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1.GDP增幅明显

国家统计局今日了2010年经济数据,全年GDP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此外,全年CPI同比上涨3.3%,其中12月份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

2.CPI再创新高

继2008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创出1997年以来的月度新高达到7.1%后,2011年2月份我国CPI再创新高达到8.7%。从CPI的类别构成中来看,食品价格上涨23.3%,居住类价格上涨6.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1%,而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继续下跌,仍然延续这“五涨三落”的格局。

3.农产品价格持续稳步上涨

从全球的范围来看,生物能源的发展以及作为工业企业的原材料,使得农产品价格仍将维持稳步上涨的趋势。根据国家粮油中心数据,2010米年度总消费量预计达到1.430亿吨,工业消费预计达到3100万吨,占比达21.7%,较上年度提高350万吨;2010年度总消费量达到93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预计达到80万吨,占比8.6%。

二、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1.由外汇储备引起的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因素

通缩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同样,通胀的本质也是社会总供需失衡,不过它与通缩相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在有国际贸易的背景下,供需平衡在于:国内供给+总进口=国内需求+总出口。当总出口大于总进口时,表现于顺差,企业手中握有外汇存款。此时,国内的需求是大于国内供给的,缺口部份就是顺差中的外汇购买力,只有当这些外汇用于进口等额商品时,总供需才实现平衡。

2.由低汇率价格传导是通货膨胀的外部因素①

低汇率会在二个方向同时起作用,一是因为汇价低,表现为人民币商品、资产对外资来说特别便宜。因此引发外资不管是对能出口的商品,还是对不能出口的房地产,以及各种企业资产、证券资产都疯狂购买。而进口商品、国外资产对人民币来说都显会得特别,顺差会越来越大。

3.过剩流动性导致通货膨胀

谈到流动性导致通货膨胀时,一般经济学家都会以池塘的例子作比喻:全社会的商品就像一个池塘,货币就像里面的水,水多了,水位就高了,物价就升了。中国政府2007-2008年投入4万亿应对金融危机,其中1.8万亿是直接投入到基础建设中。

4.热钱的涌入

美国的宽松的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大量的热钱涌入新兴市场。中国的热钱量也达到了一个高点。大量的资金以各种方式涌入房地产行业,推高房价。

四、政府应对此次通货膨胀的建议措施

1.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抑制投资与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变化表明,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双膨胀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因此,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膨胀应是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政策,其具体对策就是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一是对引起投资需求膨胀的预算外资金实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投资总规模适度增长;二是坚持平衡财政收支,减轻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量增长的压力。

2.实行适度扩大的货币政策,造就增加社会有效总供给的良好基础

从供给方面看我国通胀的成因在于总供给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总需求的扩张速度。因此,在抑制总需求扩张的同时,要大力增强总供给的生产能力,增加社会有效供给,才能确保物价的长期稳定。为此,一是要增强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货币供给量在增加总供给、抑制总需求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二是要加强中央银行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三是推行倾斜或重点投资政策。

3.实行对工资、物价控制的收入分配政策

合理分配收入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为了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一是必须扭转目前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地向个人倾斜的格局,使职工收入做到公开化、货币化和规范化;二是明确规定并实行实际工资增长必须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原则;三是健全和完善企业工资和奖金的使用办法,加强对企业财务和工资基金的全面监督。

4.把需求管理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结合起来,治理结构型的通货膨胀

借鉴主要发达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并非以单纯降低通货膨胀率为唯一目标,而是要以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率为前提。因此,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复杂、长期的任务。只有不断地研究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制定有效的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从而保持经济的良性发展。

注释:

①王国刚.当前我国经济中若干热点问题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6).

[1]阎坤.积极财政政策的通货膨胀风险分析[J].税务研究,2002(6).

[2]张五常.中国的通货膨胀[N].经济学消息报,2008-02-01.

[3]吴敬琏等.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宏观经济三人谈[J].新华文摘,2008,(10):42.

[4]张平,王宏淼.“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J].2008,(6):44.

[5]大中华经济.郎咸平:二元经济是通胀根源[EB/OL].星岛环球网,2008-05-13.

[6]周其仁.通货膨胀与价格管制[N].经济学消息报,2008-05-16.

[7]易宪容.通货膨胀:2008中国经济第一关[J].国民经济管理,2008,(4):101.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范文5

【摘要】本文试图从民生角度来分析我国2010年通货膨胀的预期以及可能采取的调控措施,单纯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从民生的角度谈通货膨胀的危害与防治,最终结合我国当前形势,分析并尝试提出两种可以治理通货膨胀的思路。

【关键词】民生问题通胀预期通货膨胀

2010年两会上,政府明确指出了我国当下面临复杂经济条件下需要首要处理好的问题,民生问题。可以说这反映了我党一直以来关乎民生,体恤民情的本质。也如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形容的那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政府工作报告中充满了强烈的“民生情怀”,从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到办好教育,从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到农民增收,可以说这是我国首次将民生问题摆在制度政策的层面,给与高度重视。

民生问题其实就是老百姓的福利问题,不同于对整个社会整个经济体的研究,民生问题更加关注于人口数量大、人均收入低的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这部分人的福利代表了社会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利益。如何切实解决百姓的收入增长,有效就业,福利医疗,住房保险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其实就是处理好民生问题的关键。

2009年我国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严重,国家在通过出台一些救市政策在成功应对经济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经济结构亟需改善,通货膨胀预期陡增,内需增长动力不足等等一系列挑战需要合理且有效的应对。这些挑战的提出无疑给民生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难度。在这一系列问题中,通货膨胀的问题与民生问题联系最为紧密,2010年通货膨胀的预期与发展究竟如何影响民生状况,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哪些政策来治理可能到来的通货膨胀以保障民生,将成为本文研究的主题。

1通胀预期及主要诱因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最大外汇储备国,我国2010年的高通胀预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国政府相当重视新一年的通胀走向,因为经济回暖时期的通货膨胀很可能会因为调控不当而导致经济滞涨(stagflation),造成“双谷式”衰退。政府明确指出试图控制新一年CPI指数上涨率为3%,做出温和通胀的预期。那么这里简单梳理一下2010年我国高通胀预期的原因。

1.1货币投放量扩大

在经济市场中,货币投放量增大主要加强了金融市场的流通性,货币数量的增加直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然而投放货币的同时,若货币供给速度大于了潜在经济增长率(即真实利率),就会对商品价格产生一个较强的拉动作用。这个拉动作用对价格的影响相对经济增长峰值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期,国际经验为3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是半年至1年[1]。去年我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高达9.58万亿元,助推M1,M2达到了十年的高点,截至2010年2月,我国M2总量达到近40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我国仍处于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阶段,4万亿投资项目后续资金需求刚性,那么货币投放量很难强制压缩,于是由于宽松信贷而产生的流通性过剩的通胀压力持续显现。

1.2资产泡沫的不良预期

当货币超量发行涌入经济市场的时候,实际增长率为市场可以健康消化的部分,其余则成为过剩的流通性压力。2000-2008年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长率为17.1%,实际经济增长率为10.3%,而居民价格指数上涨2.4%,那么超出实体经济需求的货币供给量为4.4%,由于这些剩余货币大量被房地产、股市等资产渠道吸收,故没有对物价产生压力。同样,2009年由于宽松信贷政策,货币供给量增长27.7%,而实际经济增长为8.7%,房地产与股市等资产市场吸收2.7万亿元,相当于货币供给量的6%[2]。而房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对货币的“吸纳”建立在其本身非理性繁荣而产生的资产泡沫化基础上,我国股票市场2009年达到88.58%的涨幅,居全球前列;而房产市场随着房价的飙升而成为投机型投资的热土。这样造成两个效应,第一,硬资产涨价拉动消费品物价上升,使得消费者消费增加,进而促进物价上涨;第二,资产泡沫化预期形成后,大量资金涌出压力增大,提高通胀预期。

1.3输入性通胀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纷纷上涨,我国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很可能影响到我国国内消费品价格。这体现出我国2010年通胀的预期表现出多种通胀模式混合的特征。

总体看来,由于去年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双宽松政策,我国2010年通货膨胀预期很强,加上新年的“翘尾因素”与当下西南干旱造成的粮食大幅度涨价带来的消费预期提升,我国控制CPI全年3%的增长是一项重大而富有挑战的工作。

2通货膨胀对民生的主要影响

温总理在两会前就曾指出“2010年是我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在经济复苏中温和稳健的调控由高通胀预期带来的流通性压力,这意味着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能遏制市场经济复苏的上升状态,那样会使经济再度陷入萧条;其次,保证不发生严重甚至恶性通货膨胀,则是对“民生”的最直接的关怀。

通货膨胀直接危害百姓利益,是“民生问题”的大事,政府试图力保全年CPI增长3%的很重要原因,便是担忧通货膨胀对百姓利益的严重危害。那么,本文便忽视通货膨胀对整个经济体的影响,试图单纯从百姓的角度分析在我国通货膨胀产生后对民生的危害。

2.1收入减少

通货膨胀发生后对百姓最直接的影响在于购买力的降低,当通货膨胀发生时,消费品真实物价上涨的幅度大于百姓手中的名义货币收入增长,那么同样的货币将不再能够购买等同量的商品,百姓的福利受到直接损失。

当通货膨胀发生后,由于政府存在“菜单成本”而不会在短时间内调节税收税点的指标。个人收入所得税是一种递增税种,按照收入多少划分为若干等级,随等级提高赋税额度提升。若假设原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税点为t0,通货膨胀率为π0,实际经济增长即利率为r0,则通货膨胀发生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税点降低为t0/(1+π0-r0),对于百姓来说,原本不需要缴税的一部分人在通货膨胀之后需要承担缴税义务;同理通货膨胀后,原本许多缴纳低额度个人所得税款的民众将被重新划归为高一等级的税收人群,不得不支付更多税款.这样通货膨胀的存在损害了百姓利益,而补贴了政府。

于此同时,企业在通货膨胀之后没有加薪动力,员工反映出对消费变化的迟钝,则整体市场工资上调有一个明显的滞后,那么假设通货膨胀前员工工资为w0,同样假设通货膨胀率为π0,实际经济增长即利率为r0,那么当通货膨胀发生后员工的实际工资下降,w=w0/(1+π0-r0),可以看出来通货膨胀发生后损害了员工利益,即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而补贴了企业家雇主。

2.2收入不均

通货膨胀发生使得日常消费品价格发生大幅度提高,日常消费品包括粮食产品与其他生活资料必需品,收入低的人群遭受通货膨胀的损失要明显大于收入高的人群。这里将收入低的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农民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在实际收入没有得到提升的情况下面对刚性需求生活必需品价格提高,则生活福利受损;另一类是农民,虽然农产品价格提升部分补贴了农民收入,但是粮农产品的价格提升远远不足以负担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3]。理由主要因为粮农产品价格上升同时土地成本很快上升,价格传导迅速,使得农药、化肥、农机等农资产品价格上升,农民通过农产品获得的盈利需要对农资产品价格上升进行补贴。我们再从收入角度分析,当通货膨胀到来时,我国物价上涨的同时伴随有资产的上涨,即“双膨胀”状态。就居民收入购成而言,实体经济部门劳动者获得的收入主要是工资收入,而收入高的人群还会获得资本部门的资本利得。通货膨胀的到来无疑极大加速了贫富收入差距。

2.3痛苦指数

痛苦指数(MiseryIndex)于197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ArthurOkun)发表,用以代表令人不快的经济状况[4]。痛苦指数的计算方法为:痛苦指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按照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Curve)的描述,正常经济走动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有一个近似替代的关系,此消彼长。当失业率或通胀率其中之一变化时不能够很好的反映民生痛苦的状况,若两个比率都上升,则反映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痛苦指数。

痛苦指数的提出其实强调了就业率对于民生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对于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之所以失业率与通胀率能够存在反向关系的原因在于:存在较高失业率的时候,工人可以选择的其他工作机会较少,所以一般不会很强烈的要求工资上调;同时,较高失业率意味着较低利润率,企业雇主会更有力地抵制工人要求涨工资。[5]

我国当下处于一个混合型通胀预期较高的时期,对于广大下岗人群与广大的毕业生人群来说,失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于这些大部分的低收入劳动者来说,他们没有任何谈判能力来使得工资额度上升。“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到来,痛苦指数则会显著上升,民生问题受到严重损害。

总结看来,通货膨胀对我国2010年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尤其从百姓的角度,以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若发生较严重通胀,在我国当前形势下,百姓的福利会受到更多的损害。那么从民生角度着手,我们就应该准备一些防治通胀的政策,以应对可能到来的通货膨胀,来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3民生角度的政策分析

经典教科书中对通货膨胀的治理有许多方法,根据通货膨胀的起因不同,按照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解释,主要的政府调控手段有控制货币发行、调整利率、调整汇率等等。本文主要考虑我国现行国情,从民生的角度来探讨各种治理政策对百姓的福利作用,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最能让百姓受益的治理政策,抓住政府以“民生问题”为本的工作重点。以应对如果发生的通货膨胀状况。

3.1利率调整

根据弗里德曼的说法,“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一定是货币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货物”,在货币主义的理论中认为,实际因素即使对总需求有影响也是不重要的,货币的过度发行是通货膨胀的关键。那么利率政策的效用显而易见,调高利率属于紧缩式货币政策,抑制了流通性,增加了储蓄总量,减少了实际流通货币量,直接的降低了通胀的压力。

然而货币政策需要较长的传导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又有很强的信号作用,各国央行都很慎重的加息,因为加息意味着直接对过热经济的“降温”。而当下正处于经济危机的后危机时代,任何直接粗暴的利率调整都有可能打消刚刚兴起的民间资本活动的苗头,扼杀了复苏的经济形势,而产生一种经济停滞的后果。对百姓而言,直接的利率调整则很可能造成紧缩信贷使个体私营企业失去贷款而面临危机,这样将造成的更多失业。所以在治理通胀时,从民生的角度来考虑,不应该首先考虑利率的调整。

3.2汇率调整

传统的汇率思路来治理通胀的方法概括起来应该是这样:人民币升值,可以在降低进口价格的同时,提高出口价格,从而减少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贸易顺差,进而消除贸易顺差所带来的“流动性输入”,最终缓解通胀压力;其次,人民币升值,进口大宗商品的国际成本实际价格下降,拉动国内其他商品也相应降价,从而抑制输入性通胀。[6]

然而在我国的现行外贸体制下,汇率调整发生了典型的“政策失效”。当前外贸企业不能完全自由的进口国外商品与服务,所以即使人民币升值,对于民众而言,也不能直接享受到进口商品时人民币购买力的提升;相反这样的汇率调整将利益主要补贴给了拥有进口权利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拥有进口原材料权利的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

3.3税收制度

在需求性远远大于供给的情况下,产生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这是增加政府税收,降低居民消费,控制货币流通量,达到通货膨胀的治理。而我国当前形势是由于过量的信贷发行与高企的资产价格而造成的高通胀压力,伴随着产能过剩与内需不足,显然通过增加政府税收的手段不仅不能够解决通胀问题,反而会加重民生问题,降低了百姓收入,损害了百姓福利。

3.4可行政策

在讨论了上述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后,发现从民生角度下考量,这些政策在当前我国情况下有着明显的缺陷,那么结合当下我国情况,该如何最好的处理好“防通胀“与”重民生“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思考,给可行的政策提供一个思路。

注重经济结构调整,由于当前我国外贸劳动生产率较低,而在外贸交易中暴露出国内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严重,这些给输入性通胀带来了条件。于是国际原材料成本的提升直接造成我国的其他商品被动提价。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创新产业,加强科技研发与制度研发,力图在新能源与新技术的领域取得领跑。

另一个方面,在民众对2010年通货膨胀预期普遍较高的情况下,政府可以从民心方面对百姓的通货膨胀预期进行疏导,达到“疏导胜于防护“的目的。当前资产泡沫化严重,房地产价格高企是令百姓不安的最大因素,那么出台适当的控制楼市政策,可以很好的安抚民心,稳定通胀预期。同时,政府出面公开宣称力图控制2010年国家CPI增长率3%,维持温和通货膨胀,利用政府公信力让市民安心。有效的避免了消费者因恐慌最近干旱天灾与”翘尾效应“导致的物价上扬而引发的价格预期上升,于是加大消费进而推动了物价上涨的现象。最后政府宣传要通过治理通货膨胀预期来维持新年的稳定,那么在政府的稳健货币政策指示下,民众因为提高储蓄率也可以部分化解通货膨胀危险。

4总结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范文6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通货膨胀;成因;对策

一、引言

2008年下半年后,全球金融危机开始爆发,为此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陷入了低迷状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外汇储备及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为了保持我国的经济稳健、激励经济增长,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帮助我国抵御了金融危机、从而率先实现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经济逐渐改善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但物价却不断上涨,诱发通货膨胀的相干因素不断积聚,并最终致使了最近一轮传播范围广且延续时间长的通货膨胀,如图1所示我国2007年-2013年3月的通货膨胀率,这就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发展是具有破坏性的。为了使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我国要在温和通货膨胀时期采取一定措施防止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从而防范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率在3%左右,正处于温和通货膨胀时期,因此深入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特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国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解决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物价上涨的问题。

二、通货膨胀的理论研究

1.通货膨胀定义查阅文献发现,关于通货膨胀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主要有三点: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货币量的过度增长、生产成本增加;国内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过程。2.通货膨胀度量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可以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来度量。3.通货膨胀成因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一般包括:货币因素型;需求因素型;成本因素型;混合因素型;结构因素型;输入因素型;预期因素型。4.通货膨胀程度划分通货膨胀按照程度可以划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其中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在3%~6%之间,普遍认为温和通货膨胀是经济允许的、合理的通货膨胀;奔腾通货膨胀指在较长时期内,物价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持续上升,年通货膨胀率一般在两位数以上,甚至高达百分之几十,一般认为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恶性的通货膨胀是指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的通货膨胀,表现为货币购买力急剧下降,物价水平的上涨以加速度增长,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稳定是破坏性的,甚至还会现社会动荡。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状况及特征

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效应增强国际农产品价格主要通过对期货市场和一些贸易依存度高的农产品的价格影响来影响我国国内的价格。例如,在2010年7月后,国内大连、郑州的商品交易所的粮食期货价格指数全面上涨,而这一定程度上是受芝加哥的商品交易所粮食期货价格上涨影响,这又带动了国内相关商品现货的价格上涨。并且,国际原材料价格的迅速上涨对国内农产品的成本有不利影响,进而导致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2.商品价格上涨为主由图2可知,CPI与PPI变动基本趋于一致,说明以生产资料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是引发近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现实生活中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贡献率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我国通货膨胀经历了四个时期,1994年-1997年、2003年-2004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至今,而期间食品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贡献率分别为51%、88.5%、85%和70.2%。所以可以看出,近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而最早时期的通货膨胀是由食品与非食品价格上涨推动。食品价格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而不同时期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也是不同的:前期的推动因素主要是量时价格上涨,而2009年至今的推动因素主要是猪肉、肉禽的价格上涨。3.外汇储备过度增加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政策,出口额与日俱增,贸易顺差总额曾一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巨额数字。在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额位居世界首位,超过3万多亿美元。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维护我国的固定汇率制度,我国需要增加货币供给量。而如果中央银行没有实现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会引起我国货币供给量过度扩张从而增加我国通货膨胀压力。4.虚拟经济的膨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胀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当前资产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在最近一轮通货膨胀中,我国证券资产价格和房价的涨幅,远远大于其真实商品价格的涨幅。随着国内资金不断向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等虚拟经济的流向,直接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受阻,引发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社会生产受阻碍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不能达到有效供给。而资产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不断的升高,使人们产生财富效应,同时增加消费需求,从而导致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抬高了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最终发生通货膨胀。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

1.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达到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使经济稳定发展。同时增加信贷投放力度这一举措放松了贷款要求,让以前一些达不到贷款要求的企业如今很容易可以获得贷款审批。然而在实体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一些企业把贷款的钱用来投机房地产业并从中获取利润。这样就导致了在在增加社会流动性的同时,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房价节节升高,直接导致货币释放途径可能发生变异。一些资金被用来进行期货投机,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后果。2.低端劳动力工资上涨后金融危机时代成本推动是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由于在外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城市吸引力降低,人们素质不断提升等因素,导致在外务工人员数量相比以前数量有大量减少,一度出现劳动力空缺现象。因此企业要想招募劳动力必须提高个人工资水平,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再把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导致物价上涨;而物价水平上升必然引起生活水平上升,人们又会要求提高工资水平来应对生活负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通货膨胀的不断发生。3.通货膨胀国际联动性增强我国初期的通货膨胀发生都是由国内因素引发的,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近几年发生的通货膨胀除了国内自身因素还需要考虑国际市场价格及主要贸易伙伴国国内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即国内外综合作用。2009年以来,通货膨胀也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发展中国家的月平均通胀率达到4.45%,其中,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中国“金砖四国”的通货膨胀特别严重,分别为5%、12%和6%、5%。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新兴市场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相关系数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由0.38上升到0.59,这充分表明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通货膨胀的联动性不断增强,如今我国通货膨胀的发生是由国内外因素共同推动。

五、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反通货膨胀的对策

1.化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首先,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是寡头垄断的市场。我国资源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因此实施“引进来”战略,可以利用拿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较低的有利机会来扩大国内资源战略储备;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具有国际眼光,通过收购境外资源类公司等形式在海外建立国际大宗商品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其次,增强国内厂商在国际贸易中的谈判能力,在国际贸易中努力获取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2.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是预防通货膨胀,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首先要建立多元化房地产融资体系,除了目前房地产金融市场资金主要来源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个人住房贷款以及部分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以外,还可以通过信托公司、发行企业中短期票据、私募基金甚至委托贷款等多渠道为房地产企业融资。其次,提高房地产税,如增值税、所得税等。人们之所以进行房地产投机,是由于通过房地产产权的买卖活动从而获取的高额利润,因此提高房地产增值税,可以有效的管制房地产投机活动。3.加强外汇储备的调控首先,政府应选择合适的货币对冲政策,其中包括对冲工具和对冲数量的选择。当前我国只通过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票据的方法来对冲外汇储备上升造成的流动性增加,对冲工具过于单一而使调控效果不佳,因此可以通过扩大冲销工具的范围来解决这一问题。其次,利用外汇储备对国内外进行投资来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鼓励企业“走出去”,增加对海外的战略投资,加强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减小了外汇储备的冲销压力,解决了外汇储备过度增加的弊端,使得外汇储备量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吴迪.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D].吉林财经大学,2014.

[2]孙志军.通货膨胀成因再探讨[J].管理工程师,2013,(03):8-11.

[3]肖文兴,陶盈,彭应兵.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05):491-495+505.

[4]陈雅琳.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机制[D].云南财经大学,2013.

[5]李晓俐.国际热钱的进入影响中国房地产价格[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144-145.

[6]潘健平.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08):3-6.

[7]刘启云.我国外汇储备存在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