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一、引言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简称,其宗旨是将企业的各方面资源进行科学地计划、管理和控制,可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三个层次进行理解。其实质是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面向企业核心业务的管理思想,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化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具有脑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它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并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指组织或社会团体运用系统学理论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规划、实施、调整,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更有效地服务于组织或团体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一种管理工具,它使人力资源管理趋于合理化、简单化和最优化。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利用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ERP人力资源系统可以通过规范、整合、集成各项人事数据,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管理的规范、高效,支持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如何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它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制度的同时,充分利用ERP信息技术开发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二、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发展状况
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十年代末。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而大型企业却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又容易出差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第一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当时因技术条件和需求限制,系统既不包含非财务的信息,也不包含薪资的历史信息。
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阶段性发展提供了可能。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基本上解决了第一代系统的主要缺陷,但未能考虑人力资源的需求和理念。
20世纪九十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意味着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诞生。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基于Web(网络)进行开发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2、具有灵活的客户化定制能力;3、灵活安全的权限控制方式。
三、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行机理
(一)系统的作用和规则。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企业范围内的人事数据共享、数据标准化和人事管理工作规范化,为企业做好“三控制,一规范”(控制机构编制、控制用工总量、控制人工成本过快增长,规范薪酬分配秩序)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规范企业管理构建了支撑平台。
通过ERP系统,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从单一的人事管理、工资核算,发展到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职业生涯设计、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帮助等全方位的高度,在四个层次上形成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平台;二是以人事管理工作为核心;三是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四是人力资源规划评估。(图1)
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须按系统规则运行。其规则是:岗位以机构为依据,定员以岗位为载体,人员按定员配置,人员按岗位(职位)进行管理,工资按岗位确定,工资发放到员工个人。
为了有效发挥系统功能,将信息化确立为人力资源的常态化管理手段,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系统运行的命脉,也就是支持系统结构的机构、职位、人员和工资4个要素。这4个要素在系统中运行的关系是:以组织机构为基础,以岗位为载体,以人员为中心,以工资为落脚点,四维一体、互为依存、相互促进、协同完成,这也是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维一体”的运行结构。
(二)系统的主要特征。对整个企业而言,基于ERP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颠覆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置于企业管理系统之中,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从职责型到战略型的转变。一般来说,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与其他ERP功能模块融为一体,形成企业级共享的人力资源信息平台;2、集成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促进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转变;3、基于Internet(互联网)和Intranet(内部网)可提供自助、交互式的工作方式;4、基于工作流技术可实现人力资源业务的协同工作;5、利用数据库等商务智能技术深化人力资源战略功能。
四、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与面临的问题
(一)系统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近年来,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受到关注,被视为企业的资源之本。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
1、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一是对于企业人员、组织结构编制的多种方案,进行模拟比较和运行分析,并辅之以图形的直观评估,辅助管理者做出最终决策;二是制定职务模型,包括职位要求、升迁路径和培训计划,根据担任该职位员工的资格和条件,系统会提出针对本员工的一系列相应的培训设计方案,如遇机构改组或职位变迁,系统会及时提出对应的一系列的职位变动或升迁建议;三是进行人员成本分析。可以对过去、现在、将来的人员成本做出细节性分析及总评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成本做出数据化升降趋势预测,并通过ERP集成环境,为企业成本分析提供依据。
2、招聘管理。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拥有优秀的人才才能保证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力。招聘系统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一是进行招聘过程的管理,优化招聘过程,减少业务工作量;二是对招聘的成本进行科学管理,从而降低招聘成本;三是为选择聘用人员的岗位提供辅助信息,并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人才资源的挖掘。
3、工资核算。一是能根据公司跨地区、跨部门、跨工种的不同薪资结构及处理流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薪资核算方法;二是与时间管理直接集成,能够及时更新,对员工的薪资核算动态化;三是自动计算功能,通过和其他模块的集成,自动根据要求调整薪资结构及数据。
4、工时管理。根据本国或当地的日历,安排企业的运作时间以及劳动力的作息时间表。运用远端考勤系统,可以将员工的实际出勤状况记录到主系统中,并把与员工薪资、奖金有关的时间数据导入薪资系统和成本核算中。
5、差旅核算。系统能够自动控制从差旅申请、差旅批准到差旅报销的整个流程,并且通过集成环境将核算数据导进财务成本核算模块中去。
(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组织体系、岗位管理、员工能力等都成为人力资源工作挑战的触发器。而如何解决由此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则是对于传统管理方式的挑战,由此也就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上来考虑问题的解决。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现状,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存在以下问题:1、有战略设想,却无人才战略规划;2、思想上重视人才,行动上却忽视人才机制的建立;3、过度关注人事管理,没有人力资源统计分析规划意识;4、注重人才引进,忽略内部人才开发和培训。
五、成功实施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条件和应采取的措施
(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施的条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以ERP技术为平台的基础上,它的导入需要企业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企业有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2、确保充足的资金支持;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当的业务水准与操作技能;4、全体员工的关注和支持。
(二)应采取的措施。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施,就是要通过系统的建设,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利用全面、系统、准确、实时的数据支撑及其分析功能,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发挥人力资源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对于实施ERP过程中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企业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而提高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施的成功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1、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企业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指数,确定合理的薪酬待遇,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鉴于ERP工作的特殊性质,要给予ERP人员相应的自由度,使之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做出及时、准确的决定。这样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增加了员工工作的责任感。
2、加大培训力度。员工的成长固然取决于自身学习和努力,但同时与企业文化和发展政策联系紧密。企业应为员工创造互动的学习氛围,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加大培训投入,在时间、物质方面提供支持。
3、强化团队建设,加强领导支持,实现制度留人。在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协作程度直接影响着实施效果,企业领导要大力强化团队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建立具有高度融洽的人力资源环境提供多层次的支持,从而建立良好的企业环境。在留住优秀员工的同时还可以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
4、把握好四个阶段。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推广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数据采集阶段;人员培训阶段;数据导入和上线测试、试运行阶段,要着力把好这四个阶段,使项目有条不紊地开展。
5、加快企业组织架构、制度、流程规范建设步伐。当一个企业实施系统后,必然要改变人力资源人员已经习惯的工作流程和方式,他们将会承担更多的创造性工作。过去人力资源部门到底掌握多少数据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可能只有自己清楚,但采用系统之后,所有的信息都会暴露在企业领导层和相关部门人员的面前,当组织运行与系统发生重大冲突时,系统将给企业带来巨大而严重的影响,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企业要充分意识到先进的人力资源系统是以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为指导,并应努力完善人力资源的行为规范与流程,做到组织与系统的完美匹配、相互促进。
6、以用促建,及时反馈,不断提高系统适用性。系统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尽善尽美,要坚持“重在建设、以用促建”的思路,在完成系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坚持系统使用,提高应用水平,以便发现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仔细研究,及时反馈,并提出可行的建议或意见。这样,不断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改进和提升,最终建成集管理、监控、自助、学习、服务于一体的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系统真正成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的有力武器。
六、结论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正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同时也在转变着人力资源的基本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都在接受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带来的挑战。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不断地被企业所认识,它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当然,在传统企业中应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进一步提高科学性,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准确、合理。
总之,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成功地实现了管理角色的转变,通过系统自动化、员工自助化和工作流程化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趋于合理化、简单化和最优化。我们应该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地看待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科学、有效的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冯鹏岚,徐攀.ERP在人力资源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界,2008.9.
[2]樊瑞波,张惠晨.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诊断[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8.4.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 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信息化
1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相结合应用为基础,依赖信息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而不可理解成一种目标实现,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些软硬件的配套组合。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更像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在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支持下得以体现的管理思想,拥有这种思想和观念的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神经中枢,离开了这种人的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只能是一句空话,“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将得到精辟的阐释。
2 信息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2.1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信息技术手段
一次针对公司人事经理的调查结果显示,人事经理们60%的精力用于处理各种行政事务,30%精力用来为员工和管理人员提供咨询服务,仅10%精力用于公司战略的支持上。人事经理们整天陷于接待求职者、筛选简历、预约面试、召集会议之中。还有更糟的——因筛选简历速度太慢而使应聘者被竞争对手抢走;因与直线部门经理缺少及时的面试沟通而导致工作流程的混乱和延误;大量的基础管理工作令人事经理疲于奔命,还由此导致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低落,优秀员工的流失,这是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共同的烦恼。其实,要想人力资源管理更有效,不仅要解放思想,更要解放生产力,即通过压缩例行事务的处理时间,使人力资源管理者能考虑更多战略层次的问题。而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它将有力地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这多变的环境中应付自如,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诱发了企业生存方式的加速进化,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管理系统日益成为现代企业存续的基本前提。特别是在网络技术日益成熟,erp、crm、scm等一系列管理工具不断涌现的大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开始获得更多的重视。随着人力资源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需求就变得更加迫切。
2.2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做支撑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同时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相结合,辅助管理者进行人力资源决策和管理,它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传统观念与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与功能要求;引发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刻变革;呼唤着与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诞生。在此背景下,将当代信息技术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构建人力资源数据中心、实现网上招聘、提供在线培训、达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无缝协作,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2.3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利用网络技术
随着信息化日趋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e-HR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e-HR即电子化人力资源,从广义上来说它是一套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及有效整合的解决方案。所谓e-HR,从形式上看,是由人力资源相关数据、工具及交流整合而成,它通过与现有的网络技术相联系以保证人力资源与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同步发展。可以说,e-HR使企业采用外部的电子商务模式来改善内部的人力资源运作,既节省了资金又加强了对员工的服务。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推动着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向现代化靠拢;在人力资源新的管理模式e-HR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起着添加剂的作用,绵绵不断地为e-HR输送动力,使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大施拳脚成为可能。[3]E-HR的"e"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与自动化。"e"把有关人力资源的分散信息集中化并进行分析,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全面自动化,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系统进行匹配。
2.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BTOB(即商对商)。企业的人力管理者能够有效利用外界的资源,并与之进行交易,比如获得人才网站、高级人才调查公司、薪酬咨询公司、福利设计公司、劳动事务公司、人才评价公司、培训公司等HR服务南的电子商务服务。
3.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BTOC(商对客户)。让员工和部门经理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现HR部门视员工为内部顾客的思想,建立员工自助服务平台,开辟全新的沟通渠道,充分达到互动和人文管理。
3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不足
3.1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用IT的能力不够
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我国一千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理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般。
3.2 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资金问题是我国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虽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降低企业成本,但那只是在实施以后产生的作用,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论是自行开发还是购买软件产品,都是一项重大投资。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中国石油;人力管理系统;运维管理;运维服务;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也不断增多。为了使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充分发挥工作效能,就必须加强系统的运维管理。系统运维管理对信息系统运行至关重要,在企业运营管理和经营决策中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自2009年初全面上线后,逐步搭建了一套适合自身的运维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运维管理工作。随着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和运维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如何进一步提升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对中国石油人事业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概述
中国石油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石油公司。2000年,中国石油制定了《中国石油信息技术总体规划》,ERP是IT总体规划中的一条主线,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含在ERP系统中。借鉴国际大型企业成功实施ERP的经验,采用相同软件、统一标准,在对人事工作业务流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独立实施ERP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块,用较短时间建成统一高效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平台。[1]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全面实现了人事管理、考勤管理、薪酬管理、经营管理、人员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操作技能人员管理、报表统计等功能,统一了中国石油的人事管理系统,实现了中国石油整体业务数据的高度集成,从日常人事行政工作职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员工共享服务等多方面满足了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需求,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2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现状
2.1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发展历程
2009年2月27日,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揭牌启用,标志着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全面上线应用。按照中国石油信息化管理要求,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应按照三级运行维护体系实施。为此,根据中国石油信息化“谁建设、谁运维”原则,首先设立了由系统建设实施团队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息技术支持中心,负责系统的日常应用和整体运维工作,为系统应用和三级运行维护提供共享技术支持。其次,组建了由各类信息技术和业务专家、外部软件和咨询专家等人员组成的信息技术专家中心,负责解决复杂故障、突发事件和宕机恢复等问题,为系统升级、功能完善、扩展实施等提供技术支持。最后,每个企事业单位专门设置了一至两名系统关键用户岗位,负责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现场运行维护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以三级运行维护体系为基础有序开展,主要包括《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用户及权限管理办法》、《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用户认证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则制度,梳理规范系统业务流程及运维工作流程,制作各类审批表单,明确工作要求,按照系统应用推广期间的区域划分策略,进行系统日常应用支持工作,管理用户需求,新增功能开发;定期系统应用监控分析;数据备份及系统应急工作等等。
2.2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稳步推进各项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成功保障了系统健康、稳定、高效、安全地运行,为中国石油人事工作提供了有力帮助。虽然,系统运维管理每年都能够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满足服务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2.1人事业务复杂,关键难度较大中国石油人事业务模块较多,业务工作繁杂琐碎,各单位人事业务也不尽相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关键用户岗位,包括信息技术支持中心一线支持人员,虽然具备IT技术能力,但是很难对问题岗位人员的人事业务完全熟知掌握,在实际的系统运维支持中,经常需要充分了解其业务情况,结合系统功能进行深入分析,才能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样对于问题处理的有效、及时性都会受到影响。2.2.2岗位意识有待增强,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维工作不仅仅是系统热线支持,还包含问题跟踪处理、配置变更、应用监控、数据备份、系统培训、安全保障等几十项工作内容,信息技术支持中心人员少、任务重,只能采用“一人多岗、一人多技、一岗多能”的管理机制。因此,运维人员每天忙于完成工作,虽然有很多事情干,但是重复性工作居多,时间久了,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对于那些常见问题,反而不愿花时间去帮助用户深层次解决问题,感觉做了也没什么成就感。2.2.3系统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效果落地难系统培训工作一直是系统运维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包括关键用户取证培训、高级用户功能培训、企业最终用户培训等系统用户培训,还包括运维人员轮岗培训、新增功能知识转移培训等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内部培训。系统培训工作一直采用传统面授的形式,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学员积极性不高,经常出现教室里听讲师讲得头头是道、条分缕析,实际系统操作寸步难行、束手无策的情况,学员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3提升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几点想法
中国石油人事业务不断变化,决定了运维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动态完善的过程,无法做到一劳永逸,如何改进运维质量,提升系统运维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弱化关键用户部分职责,调整系统运维体系架构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持续推广新功能,人事模块不断细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高级用户逐渐深入应用系统,企业关键用户岗对于系统模块应用维护工作也越来越吃力。为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稳定运行,应定期分析运维体系架构,不断完善系统运维体系,如将企业关键用户岗各人事模块业务支持职责逐渐划转至企业高级用户,让更多的企业高级用户参与到本单位系统运维工作中来,使企业高级用户逐步变成企事业运行维护队伍的一部分。这样不仅有利于系统各业务模块新功能在企业中的应用推广,企业最终用户能够得到更专业的解答,企业关键用户岗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系统监控、用户考核、系统培训等非人事模块业务工作中去。
3.2激发运维工作热情,培养运维服务意识
系统运维工作的有效进行,离不开高素质运维人员。作为一名优秀的系统运维人员,不仅要具有优秀的技术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岗位观念及服务意识。只有这样的人员组成的团队,才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工作,不断提高运维队伍的服务水平。那么,如何能让运维人员明晰岗位定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首先,在运维人员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参与“岗位技能大比武”、“争当系统专业讲师”、“有奖更新运维知识库”、“参与专题QC小组”各类活动的方式,扩大运维人员知识面,丰富其岗位生活,使运维人员对本职工作的重新认识,重新定义;其次,可以定期请外部专业讲师进行运维理念、方法培训,使运维人员不仅懂得先进的IT技术,也懂得先进的管理思想,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运维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最后,可以采用“走出去、看一看”的方式,去其他IT公司调研学习,看看周边优秀的团队是如何工作的,看看运维业界现在发生了什么。这些都能够带来很多的反向思考。
3.3培训形式多样化,吸引系统用户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培训工作也必须跟随时代的潮流,利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使培训工作变得丰富多彩,吸引培训对象,可以获得更好地培训效果。在目前面授培训的基础上,将培训场景化,如挑选授课内容流程性强的培训,采用扮演流程各个环节的形式,请学员分组协助完成,完全改变传统老师台上讲、学员台下听的模式;将培训在线化,如利用标准课件制作工具将培训内容制作成电子课件,放置在中国石油统一在线培训平台上,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习;将培训社区化,如讲师将面授学员利用网路社交工具,组成一个学习团队,有问题一起交流讨论,大家共同提高。这些都是很好的培训多样化的改进方式,这样不仅提升了运维团队系统培训水平,学员也不再感到枯燥无聊,更加乐意学习。
3.4转换沟通思维,化被动为主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系统作为信息系统,提升系统运维服务能力也可以采用从“沟通管理”下手的一些通用方法。沟通是运维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对于系统运维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的沟通手段包括运维热线服务电话接听、电子邮件接收、即时消息接收、门户在线交流等。既然已经有了多样化的沟通手段为基础,我们就可以转换思维,将原先的“响应式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如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询问了解业务部门需求,协助进行分析,满足业务部门个性化需求;组织不定期运维座谈会,相同岗位、地域相近的业务人员、运维人员聚在一起共同讨论,互相交流经验等。
4结束语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中国石油人事业务也与系统之间的耦合越来越紧密,对系统运维工作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使我们的信息系统运维服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智能,更大地发挥信息化对人事业务的支持作用,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法玉晓,卢山,王爱玲等.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施策略[J].石油规划设计,2010,21(4):20-2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范文4
关 键 词:e-HR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耗散结构;熵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6-0067-04
e-HR系统,即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它是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系统,包括内联网(Intranet)和互联网(Internet),并通过建立标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共享及企业资源有效整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是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程度,或者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或状态满足企业短期的经营目标如投资回报率、市场占有率、销售业绩等,以及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如员工忠诚度、顾客满意度、企业文化等的程度。这里质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涉及企业各个层面、各部门、各管理环节以及每个员工,是一个基于全面质量环境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概念。[1-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不确定性和非理性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人是所有管理对象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主体,它具有主观能动性、动态性、资本性、社会性和流动性等特点。由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带来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低稳定性、不对称性、随机波动性、不清楚等不确定情况,从而导致了传统的确定性管理在很多情况下无能为力;非理性是指由于人具有非理性的一面,比如情感、心理现象以及思想等等,使得经典的科学管理理论视人为完全的理性的假设失灵,必须重新审视人力资源管理新的理念和思想。[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部充满了非线性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职能之间、管理过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培训、晋升以及绩效评估等过程,每两个过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关系,而不仅仅是两两之间的简单线性关系。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这些特性,使得系统成为由许多复杂关系构成的一个耗散结构系统,系统具有自组织和内在随机的特性。另外,从混沌学的观点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属于混沌系统,因为它具有混沌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即系统微小的初值变化就会造成系统状态的巨大变化。这种所谓的“蝴蝶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大量存在,比如系统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及控制方式都没有大的改变,但一个微不足道的失误就会导致巨大的损失甚至企业破产。[4]
企业实施e-HR就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这些特性,以新的思维和视角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寻求有效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质量)的新途径。本文力图用耗散结构理论和熵理论来解析企业实施e-HR系统对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作用机理。
一、企业e-HR系统结构模型及其耗散结构性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由人力资源规划、组织岗位设计、招聘管理、员工管理、考勤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管理、晋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评价等十个子系统构成,一个子系统相应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模块,系统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按照各子系统在系统中执行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把e-HR系统分为三个系统: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包含考勤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管理四个子系统,主要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的日常事务性管理职能。该系统与员工管理、晋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评价等子系统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和职能协调;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 包含人力资源规划、员工管理、组织岗位设计三个子系统,主要承担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决策支持作用的人力资源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员工信息管理等职能;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包括晋升管理、招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评价三个子系统,主要执行重要的人力资源安置与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评价职能。每个子系统都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反映到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评价子系统,然后又通过该系统形成反馈,为其它的子系统提供改进和调整的输入信息,构成一个各子系统紧密联系的完整的、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系统。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人伊利亚・普里戈金1969年提出的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与突变理论、协同理论一起被称为三大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揭示出,当一个系统处于开放状态,在该系统从平衡态到衡态、再到远离平衡态的演化过程中,当达到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一旦系统的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通过涨落,该系统就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无序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态下的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耗散结构形成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1)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远离平衡态是指系统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分布是极不平衡的,差距很大;(2)系统必须开放。系统只有处在开放状态时,才能与外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系统的交换; (3)系统内不同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是指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立体网络形式相互作用的机制;(4)涨落现象。涨落使系统偏离平衡态,偏离使系统演化到新的状态。涨落可以由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随机作用而引起,也可以由环境的随机变化而引起。涨落是使系统远离平衡态,从无序走向有序或从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动力。[5]
对照耗散结构形成的四个基本条件,可以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耗散结构。普里戈金认为,开放系统的熵(熵是一个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熵的取值越大,系统就越无序。)的改变应包括两部分:系统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所引起的熵的改变(dSe)以及系统内部由于不可逆过程所引起的熵的改变(dSi)。对开放系统而言,dS=dSi+dSe,dS代表系统总熵值变化,dSe是与外部交换得到的熵变化值,它可正可负;dSi是系统内部不可逆产生的熵值,它总是正的。若外界提供足够的负熵流dSe<0,且|dSe|>dSi,则可做到dS<0,在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条件下,远离平衡的非线性系统可以通过负熵流来减少总熵,从而使系统从无序态变为有序态。耗散结构理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在于,当系统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即系统不断地应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引进新的人才、投入资金、与外界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这时形成负熵流来抵消企业内部无序度的增加和管理效率的递减,并通过内部的自适应、自组织、混沌与突变,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稳定结构,这种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性复杂企业组织,当它不断地与环境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通过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负熵增加,使组织有序度的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的增加,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和产生新的能量的过程称为管理耗散。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我们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耗散结构的形成模型为: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耗散结构形成模型中:dSi、dSe分别表示各影响因素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带来的正、负熵流大小;i、r 分别表示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部、外部影响熵变的各种因素,如:系统内部的招聘方式、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信息技术应用、内部组织结构等,系统外部的企业文化、领导模式、组织结构、员工行为等;ki、kr分别是系统内部影响熵变各种因素在特定行业、特定阶段时的权重;n1、n2表示系统内外影响因数的个数;j、t 是每个影响熵值因数下所包含的子因素;Xij、Yrt是系统内部、外部每个子因素影响企业熵值变化的概率。 1、 2表示系统内部、外部的熵系数,即企业所处的特定行业中,每增加单位收益所需追加的成本值,即行业的比值 。
该模型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启示在于,要使系统总熵值(dS)最小,就要使内部Si的增幅(dSi)保持较小,并建立引入外部负熵流(dSe)的机制,从而达到系统熵值最小的目的。即管理耗散结构理论揭示出管理的本质在于:(1)保持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建立从外界引入负熵流的机制,通过负熵流的引入,降低系统的总熵值。(2)维持管理系统自身熵值的增幅最小,使管理系统在其所在时空域内,维持一种低熵有序的状态。[6]
二、e-HR系统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耗散结构论机理
1. 实施e-HR系统带来了管理理念创新
企业实施e-HR系统不仅仅是选购一套软件,引进一种信息化工具,更重要的是实现一种管理理念的创新。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要在企业中运用并发挥效益,只有领导一贯地重视和支持,全体员工深刻理解、全面掌握新的管理理念,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加以运用,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带来的效益。一旦企业主要领导真正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实施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他们就会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需求和实施的倡导者和推行者,从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进程和加快实施速度,使e-HR这种新的管理理念渗透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实践活动。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企业的各层、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无不受到新的管理理念的冲击。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系统与外界进行的信息交换,交换的结果是给系统带来了负熵流(dSe)。也就是新的管理理念使系统打破了以前的平衡态,从低级的有序结构走向了远离平衡的更高级的有序结构,使系统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
2.实施e-HR系统通过组织变革优化了业务流程(BPR)
实施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必须根据企业战略对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岗位职责的调整、业务流程的改变、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等因素。企业必须调整组织结构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有效控制变更管理。另一方面,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进行优化。由于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后,人员的层次结构会发生变化,原来主要从事重复劳动的管理人员,由于e-HR系统的实施,现在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上。企业通过新的工作分析,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员工晋升、培训等计划。随着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工作环境、流程和制度的相应变革,企业管理的层次随之减少,扁平式、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将成为多数企业的组织形式。扁平式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员工沟通,能适应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趋势。e-HR通过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变革,整合企业资源和实现信息共享,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现象,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和协同运作能力。[7]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企业组织本身是一个具有多层级、多功能的复杂结构系统,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存在一个裂变、复制、成长、放大、膨胀、老化的过程,这正是企业内在生存能力与外部环境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系统内部的熵流(dSi)会逐渐增加,引起管理效率的递减。而实施e-HR系统,通过采用扁平式、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和优化了业务流程(BPR)给系统注入新的能量,扭转已形成的系统熵流增加的状态,使系统进入负熵增加的过程,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3. 实施e-HR系统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信息素质
实施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它不是一个纯粹的信息化项目,也不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与信息技术的简单结合,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的承载、优化和再造的过程,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既要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深刻的理解,又要具备丰富的信息化知识和经验。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加速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对信息技术、管理信息化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的认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系统的使用水平和系统的运行效益。此外,实施e-HR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顺利运行,有赖于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这客观上推动了企业对相关员工进行信息化的知识和业务培训,使员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断接受信息化的新技术、新知识、新观念。这种企业潜移默化的在“干中学”和“学中干”的氛围,对帮助员工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提高企业整体信息素质,即管理者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与执行者的素质和对组织本身及对工作的态度。若人的素质与态度与企业发展要求不吻合,最终也会导致系统熵增加。所以,e-HR的实施可以促进管理者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员工素质的提高,形成“干中学”和“学中干”的学习型组织氛围,从人这个关键因素上保证系统形成负熵不断增加的机制,使管理系统进入效率递增状态。[8]
4. 实施e-HR系统可以提高信息效率与降低信息成本
按照耗散结构理论,在组织的演化进程中,由于组织自身的放大膨胀和复杂化会使信息渠道相应延长、节点增多,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耗损、失真、扭曲,最后使信息的有效性、及时性、准确性下降,对系统决策和执行产生重大影响。出现管理系统熵流增加,管理效率递减。实施e-HR系统,我们可以把人力资源管理看成是企业内部的一个服务系统,本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形成管理系统的上下工序关系。实施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后,e-HR凭借其标准的业务流程,网络的快捷、高效、准确的信息功能使得企业各环节、各工序之间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减少企业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时间,节省衔接时间,大大提高了信息效率和管理效率。e-HR以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及友好的界面沟通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使信息渠道通畅,降低信息成本。另外,很重要的一点,e-HR的实施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克服人力资源管理中由于人为的因素,如:推诿、扯皮、甚至相互拆台等所造成的管理效率低下。这些现象正是一个系统进入熵增阶段的表现,而e-HR系统的实施可以抑制这种熵增局面,为系统带来负熵流,将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善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9]
三、结语
企业实施e-HR系统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主要是管理理念的创新、组织变革和业务流程优化、员工信息素质的提高、信息效率的提高和信息成本的降低几个方面,这些方面都可以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带来负熵流。负熵流的增加使系统远离原来的平衡状态,进入更高级的有序的管理耗散结构,即管理效率更高的状态。耗散结构理论对管理的更深启示在于,管理系统的创新是无止境的,只有建立管理不断创新的机制,管理系统才会形成负熵流增加的机制,系统方可保持远离平衡的动力,或者说一种高效运转的状态。
――――――――
参考文献:
[1]Alan,F. et al. Two routes to quality[J]. Personnel Management, 1992, 24(11): 30-32.
[2] Cardy, R. L. & Dobbiins, G.. HR management in a total quality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Shifting form an traditional to a TQHRM approach[J]. Journal of Quality Management, 1996, 1(1):5-20.
[3] Fiorelli, J. S. The organization health report: An HR metric to mobilize executives into action [J]. HRPlanning, 1998, 21(2).
[4]Giroux, H., & Landry, S. School of thought in and against total quality[J]. 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 1998, 10(2):138-195 or 203.
[5]伊・普里戈金,伊・斯唐热著/曾庆宏,沈小峰译.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 陈卫东,顾培亮.管理系统中的复杂性特征及其控制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1,(12):107-110.
[7] 刘存柱.混沌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6):97-99.
[8] 任佩瑜,张莉,.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01,(6):142-147.
[9] Wang XL,et al. Probe into e-HR System and Enterprise’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Quality.第三届中美电子商务高级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选型;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IS, Human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是指组织或社会团体运用系统学理论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方面面进行分析,规划、实施、调整,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更有效的服务于组织或团体目标。
HRIS 介绍
第一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除了能自动计算人员薪酬外,几乎没有更多如报表生成和数据分析等功能。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非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进行设计,也有了初级的报表生成和数据分析功能。 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代HRIS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都进行了收集与管理,更有强力报表生成工具、数据分析工具和信息共享的实现。
HRIS 的应用需求
以往人事部门的工作是被动的,例行的,如考勤,工资发放等,遇到问题平息了事,而人力资源管理从资源开发,职工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角度,前瞻性地注意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技术更新,员工心态等,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进行挑战性的开拓.
随着HR 工作的深入,数据越来越多,传统的HR 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HR应用需求。
大型企业HRIS规划
企业在实施HRIS系统之前,首先要对自身作一个客观而充分的评估。一方面,不能只要求HRIS系统简单地满足企业当前的HR管理需求,而要充分考虑HRIS系统是否能为HR管理层次的提升带来帮助;另一方面,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盲目地贪大求全,追求时髦,要尽可能做到量体裁衣。只有将自己准确定位,才能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规划的时候尽可能地规划得远一些,但在实施的时候一定要分阶段实施,不要急于求成;把握项目实施中的关键点,寻找流程标准化和系统定制化之间的平衡点,快速迅捷地推进项目的实施。
HRIS 系统选择
人力资源信息化,不是单纯的产品买卖。在选择HRIS系统时,应在考虑总体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的同时,重点考虑总体拥有收益(Total Benefit of Ownership,TBO),即需要围绕投资回报率来提取关键选型指标。
一般而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行较大规模投资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
1.总体拥有收益
A)对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支持
B)技术平台对业务需求变化的适应性
2.总体拥有成本
A)采购成本
B)实施成本
C)应用集成成本
D)维护与使用成本
3.现实的实施与服务能力
A)总体实施与服务资源
B)针对本项目可调动的服务资源
选择B/S还是选择C/S及理由:
C/S 模式的优点
由于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的直接相连,没有中间环节,因此响应速度快。
软件功能设计个性化,具有直观、简单、方便的特点,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功能要求;如自由制表的功能在C/S 模式下就能够实现,在B/S 模式下就很难实现或运行效率很低
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自身的个性化要求
C/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能实现复杂的业务流程
C/S 模式的缺点
需要专门的客户端安装程序,分布功能弱,针对点多面广且不具备网络条件的用户群体,不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安装和配置
兼容性差,对于不同的开发工具,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若采用不同工具,需要重新改写程序
开发成本较高,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技术人员才能完成
B/S 模式的优点
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
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
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
开发简单,共享性强
B/S 模式的缺点
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无法实现具有个性化的功能要求
操作是以鼠标为最基本的操作方式,无法满足快速操作的要求
页面动态刷新,响应速度明显降低
无法实现分页显示,给数据库访问造成较大的压力
功能弱化,难以实现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
综合分析:
客观地分析C/S、B/S模式的优劣,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特点,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时候“有的放矢,趋利避害”,才能够搭建成合适的信息系统。我们知道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中信息的查询、浏览(尤其是异地查询浏览)、小规模数据录入等比较适合做成B/S模式,客户端只要能上网即可以操作软件。而灵活创建报表,自定义工资标准和公式等一些属于软件灵活开放的功能,以及涉及一些复杂流程的功能则适合采用C/S结构,客户端功能比较强、安全系数也高。这样处理,即可充分发挥各种模式的优越性,又可以避免B/S结构在安全性、保密性和响应速度等方面的缺点以及C/S结构在异地查询浏览不够灵活等方面的缺点。
大型企业HRIS选型风险控制
HRIS项目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未能正确认识HRIS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注意力主要放在选型与实施环节,而轻视甚至忽视选型前的系统规划与实施完成后的系统应用两大环节的重要性(磨刀不误砍柴工);
2)项目启动前未能开展有效的内部动员,大多数人在认为该项目与自己无关的前提下,对项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至实施完成时却得不到相关人员的支持
3)缺乏行之有效的系统规划方法论,系统规划未能从企业HR战略与IT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而是直接在现阶段的、局部的、具体的业务基础上进行规划,导致规划成果对企业HR管理变化的适应性非常差,并进而严重影响到HRIS系统实施的难度与系统应用的生命周期
4)未建立基于自身实际需求的、完善的、可量化的HRIS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或未能严格按照规范的选型流程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供应商的商务人员总是试图通过与客户沟通感情以及展示自身最好的一面来打动用户,用户对供应商的印象很多信息仅来自于商务人员,用户往往容易忽视对该供应商提供的HRIS系统对自身需求的适应性、供应商内部对项目的重视程度、典型客户的实际应用效果、技术支持的能力等重要因素的客观分析,合作伙伴的选择失误意味着实施阶段梦魇的开始
5)项目实施过程缺乏有综合经验的(IT+HR+项目管理)、推动力强的、对项目整体利益负责的项目管理团队,项目参与各方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责任互相推诿
6)把HRIS项目当成“交钥匙工程”,整个过程用户的参与不够深入,导致系统上线后,用户对系统仍旧一知半解,对实施服务商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旦售后服务跟不上,系统的应用就可能陷于停顿
7)系统上线后未制定配套的应用管理策略,系统应用对象(即各类用户)的责、权、利不清晰,影响用户应用的积极性,甚至成为系统应用推广的阻力。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e-HRM;人力资源管理;HRIS;招聘与筛选;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员工数据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在任何组织中都是核心组织部分。当其与组织的服务与技术相联系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变的越来越核心。管理人力资源与组织的需求是相一致的,大部分企业都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目的也是要有效的管理HR。过去10年,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对人员效率、能力、知识的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世界已成为一个的地球村,不断创新使工作生活变得更容易、更快捷。如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不再是一项体力活。基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电子工具的进步使得部门管理工作更加的有效。鉴于此,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已被公认为电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关键工具。本文中,e-HRM指应用和使用在线电子系统、软件来实现力资源管理功能。它被定义为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应用程序,通过在线集成收集、处理和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数据。从HRIS获得数据最重要的好处是,它能够使的数据存储、更新、分类和分析更容易,进而使得人力资源的决策、开发、规划和管理更加的得心应手。而另一方面,HRIS最大的挑战和局限性是,从人工到信息化管理转化的成本高昂、人力资源人员的培训不足、基础设施的支持以及专业技术的缺乏等方面。通过e-HRM是执行人力资源战略、政策和实践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可以指导公司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的人力资源相关需求。因此,在e-HRM系统的协助下,管理人员可以获得所需的数据、做出决定以及与利用相关信息与他人进行交流等。
一、研究的目标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企业内探讨e-HRM的应用。它通过在线和网站的自定义特性,描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可用性和使用性。具体的目标可以被确定为:1.在一些核心的人力资源功能中,对e-HRM的扩展应用进行评估,特别是在招聘和选择、培训与开发、薪资及工资体系、考勤、绩效管理、员工数据库和部门信息等方面。2.通过电子化系统对上述功能的优化进行评价。3.确定用户对e-HRM应用程序合适与否的反馈意见和看法。4.检查应用程序预期和实际使用状态之间偏差背后的原因。5.推荐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二、研究的范围
研究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以下各个方面:(1)招聘与选拔功能:候选人的筛选、技能测试;(2)培训和开发:培训需求评估的确定并记录、在线学习模块;(3)工资薪酬管理:支付和处理员工工资、津贴、加班费、奖金;(4)假期及考勤记录:记录员工离职、出勤时间;(5)员工数据库:作为整体保管和存储员工信息、历史相关情况;(6)绩效管理:评估绩效性能、设计发展计划、年终奖励。在e-HRM环境中,每个员工都可以自由地在本地和远程使用的系统。拥有个人用户ID和密码,可以随时登录系统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开发电子系统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应用的前景。因此,设计了数据采集、抽样和问卷调查。1.样本选择我们在某集团下属企业中随机挑选了22个机构作为样本,来调查e-HRM在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中充当的角色。本次样本覆盖了不同类型的企业。2.研究周期和数据收集方法这项研究是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进行的。通过对用户、人力资源经理和选定部门的一些中层管理人员的结构化访谈,收集了该研究的数据。3.受访者的特征共有22名受访者接受了采访,该部门一些其他人力资源人员也接受了采访。在22个被调查者中,15名男性,7名女性,其中有5名人力资源部门领导。4.使用统计工具收集的数据被输入到SPSS的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运用简单的统计工具,如频率分布、百分位数等,以凸显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并探寻人力资源e-HRM实际与预期应用之间差距的原因。
四、概念框架
1.HRM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组织中合理利用各类人力资源的过程,是一个组织通过管理人员从而实现其战略目标的过程,是一种以结构化和全面的方式管理组织中的人员的过程。它涵盖了招聘、选拔、培训和发展、绩效评估、薪酬和福利,激励和维护员工的安全、福利和健康。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的管理职能,它旨在最大化员工的绩效,以服务雇主的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涵盖了组织中人员的所有管理,从宏观角度来看,就是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之前的关系。2.e-HRM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e-HRM被定义为在充分利用基于网络技术的组织中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政策和实践的一种方式。e-HRM作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人力资源活动的共同执行中为至少两个个体或集体的参与提供了联络和支持。e-HRM是利用基于web技术在组织内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它为人力资源管理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技术提供了大量信息。因此,e-HRM已经扩展到几乎所有人力资源各模块。员工可以使用电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个人信息更新,申请晋升和新工作,并了解人力资源政策的所有信息。e-HRM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客户(包括员工和管理层)提供改善服务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效率和成本效益,并使人力资源部门成为实现组织目标的战略合作伙伴。3.HRIS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也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基本上是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的通过人力资源软件的一个交集。这允许人力资源活动和流程以电子方式进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是一种信息系统,它提供所有类型的信息来执行全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这类功能包括招聘、求职跟踪、薪资、绩效评估体系和会计职能。因此,HRIS为数据输入、数据跟踪和管理的数据使用,以及企业内部的会计功能等提供了在线解决方案。
五、数据分析及讨论
1.e-HRM在企业中的现状上述数据显示,在22家企业中,2家企业使用模块较少,占比9.09%;16家企业使用部分模块,占72.73%;4家企业已使用全部的模块,占18.18%;而还未使用的企业0家。(2)各模块使用频率分布上表表明,经常使用招聘与选拔模块18家企业,占比81.82%;经常使用培训与开发模块0家企业,占比0%;经常使用薪酬模块22家企业,占比100%;经常使用绩效管理模块1家企业,占比4.55%;经常使用考勤记录模块10家企业,占比45.45%;经常使用员工信息数据模块22家企业,占比100%。2.关于e-HRM使用的反馈数据来自于样本企业的22名员工,主要反映了e-HRM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只有45.45%的人认为考勤记录模块一般,没有人认为它不重要,但在讨论研究中发现,却有很多企业并未真正使用此模块。更有甚者,很多人不知道e-HRM可以实现培训与开发的功能,有9.09%的人认为培训与开发对于他们来说不重要,因为他们已经将此项承包给第三方。有4.55%的人认为招聘与选拔模块一般,主要是还未应用过此模块。因此,薪酬(100%)、员工信息数据库(100%)在实际应用中占比最高,业务人员对这些模块更熟悉。3.预期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偏差原因以上表格中数据显示,在系统应用中预期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偏差,各家企业的反应是不同的。很显然,研究者也开始关注,此电子信息系统在企业中使用的必要性,偏差存在的主要原因分为人力和非人力两方面.最高占比81.82%调查者认为企业内无足够的专业人员来操作此系统;68.18%则认为是业务人员对改变现有工作习惯的抗拒,认为手工操作更方便;45.45%认为缺乏信息系统的学习和40.91%觉得企业内没有足够的IT支持;31.82%提出系统操作费时,他们认为系统是单调的,只愿花费少量的时间在此系统上,因此发现只有很少的专业人员可以熟练的操作此系统。同时,部分HR工作人员也没有意识到此系统应用的重要性。此外,从数据上看,22.73%表明这些人员认为此系统无附加价值,所以他们并不是很欢迎这个系统。更有趣的是还有18.18%人员认为系统是有用的,但却不关注系统的核心功能,只关心一些管理数据,如考勤数据等。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个系统只是一个管理控制工具。
六、调查发现
通过以上几个部分,我们已经可以得出调查结果:1.大部分组织已开始使用e-HRM系统,主要是在薪酬、考勤、员工数据和信息管理等模块,一些核心功能还能充分发挥作用;2.人力资源各项功能的优化主要是从手工向电子流程化的转化,而电子化的功能还未被组织真正的应用起来;3.相关业务人员或许还是喜欢系统的,但研究者却发现业务人员自己本身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何让系统各项功能与实际业务对接,才是吸引业务人员使用的关键;4.导致预期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的原因有很多。本文研究表明最主要的原因是员工觉得耗时间,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对现有工作习惯改变的心理抗拒,成本因素,缺乏组织学习,无足够的专业人员也是最主要的问题。这个复杂系统的最佳效用和效果在系统使用者中还没有被充分体现出来。
七、建议
在新兴的先进技术的前沿,在人力资源功能中使用e-HRM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因为它有多模式的实用工具。以下建议需要立即注意。1.组织必须使用所有的功能来获得正确的结果,而不是集中在小范围内。2.需要对用户进行广泛的培训。3.共享正确的目标和从系统中提供的更大的业务支持,必须由管理人员向用户提供解决方案。4.每一个变化都需要职能经理的参与,在e-HRM中同样需要这么做。5.要确保电子系统本身的务实与智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八、结论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从员工的角度观察e-HRM在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功能中的使用和应用情况。在全球大环境下,利用信息系统资源帮助企业快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e-HRM是关键之一。很明显,在企业HR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仍有许多障碍需要解决,但现在却是集中精力把e-HRM投入至人力资源管理所有职能中的黄金时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