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宏观调控 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由来
通货膨胀是指所有社会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因此, 通货膨胀的发生必然伴随着通货紧缩的存在。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人们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以下三种:(1)温和的通货膨胀;(2)急剧的通货膨胀;(3)恶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21世纪初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形成以后的产物。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 货币本身没有价值, 可以无限发行, 从而为通货膨胀的产生打开了大门。只要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社会商品量, 通货膨胀就发生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
1.从根本上说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是由货币过多引起的,但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时等幅度地全面上涨,而是过多的货币先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比如房地产),然后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2.对外贸易顺差连年大幅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近50%,对外贸易的不平衡不断加剧,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了国内流通领域,不断加剧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导致了当前我国流动领域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货币供给过多,必然产生需求拉动型通胀。2008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均超过经济增速,虽然是好事,但在当前CPI涨幅加速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也会成为形成需求拉动型通胀的因素,引发了通货膨胀的发生。
3.从成本推动层面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 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增高。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我国约40%的国际石油依存度必然导致石油类产品价格到国内商品价格传导的速度更快。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还不是非常明显。一方面,我国对能源和部分初级产品的价格管制,使得能源进口价格的增长不会立刻反映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过剩产品进行消化,这使得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增长不会立刻反映到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来。
三、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并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1)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他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四、结论
总之,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对症下药。这种对症下药,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原因分析一一对应,也不能机械僵化地照搬别人或自己以往的经验。而且对症下药也要以某一方案为主或优先,同时结合其他治理方案综合进行。也就是说,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平廖强:当代货币政策理论的新进展中国金融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 最优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目标
一 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分析框架的主要特征是存在非自愿失业、短期内货币政策的非中性和价格与工资的刚性。其中,货币扰动是经济总量波动的关键因素,其核心观点由三部分构成:(1)长期来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达不到平衡,货币供给增长率增加只能导致通货膨胀率的同比例增加。并且,自然均衡失业率不受货币政策影响,而由实际因素决定。(2)总需求的变化导致短期波动。在短期内,工资和价格没有足够弹性以使市场出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平衡关系。此时,实际货币政策将致力于稳定总需求,以求最小化的真实产出与通货膨胀的波动。(3)“IS-LM”模型仍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在该模型中,价格和工资(短期中)在很大程度上是预先确定的,并按菲利普斯曲线方程的逻辑而变化。在短期内,产出由总需求决定,而由IS曲线描述的总需求又直接对财政政策做出反应。因为IS曲线的利率敏感性,如果它决定利率水平,则货币政策将控制总需求。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单个价格的调整不是连续的,而是缓慢的、间断的。这从宏观上将导致总体水平上的产出波动和宏观经济的无效率。因为,在遇到名义冲击时,单个价格调整将导致滞后的总价格水平的调整。在过程中,实际的货币供给高于其初始值。在长期中,总价格水平将与货币供给的增加按一定比例进行调整,进而总需求、产出和相对价格都回到初始值。
综上分析,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实际影响仅仅是因为价格在短期内缺乏弹性。在次背景下,借助于一个动态的一般均衡模型,新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可用作设计最优货币政策的基础。
二 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理论
最优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包括三方面:目标的确立、传导机制的选择和应遵从的规则。最优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在制定和执行一种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它将给社会福利带来什么影响。实际上依赖于一个假定,即政策制定者的目标是最大化代表性家庭的效用。该动态最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是给定的资源、制度和信息。中央银行的目标函数通常假定最优目标函数变量,包括特定的通货膨胀率和潜在的产出水平。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的降低会伴随着临时的产出损失,因此当货币政策行动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该政策最优。
1.最优货币政策的目标确立
在产出与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长期平衡。较一致的看法是,在允许测量误差的情况下,0~2%之间的通货膨胀率可能是最优的。总体说来,通货膨胀目标概念是建立在三个规则之上,即中央银行集中于解决产出缺口;遵从泰勒规则;用“向前看”的方式行动(由于政策措施存在效果滞后)。
依据规则,中央银行必须把通货膨胀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同时缩小产出缺口。为此,它要使用所有可获得的与未来通货膨胀有关的知识与信息。由于通货膨胀措施具有滞后效应,中央银行又必须对通货膨胀的预测作出反应。如果当预测通货膨胀将上升时,在实际通货膨胀率开始上升之前,中央银行必须提高利率。货币政策反应的程度依赖于通货膨胀预测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Walsh,2001a;Mishkin and Schmidt-Hebbel,2000)。
Walsh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通货膨胀目标模型。该模型描述了最优货币政策理论的方法和特征:第一,一个预期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经济活动的供给方;第二,货币政策反映了中央银行关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平衡的偏好,它描述经济活动的需求方。菲利普斯曲线可用下式来表示:
(1)
(1)式描述了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其中, 为通货膨胀率, 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x=(y-yo)/yo为产出缺口的百分比,v为通货膨胀冲击变量。从需求方面看,为分析通货膨胀目标,假定货币政策试图最小化产出对自然产出的偏离和通货膨胀率对目标通货膨胀率 的偏离。这种偏离程度越大,说明货币政策的效果越不理想,从而由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波动所带来的成本越大。同时假定,对中央银行来说,由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所导致的边际成本与通货膨胀对目标通货膨胀率 的偏离程度成正比,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有:
(π-πT) (2)
(2)式描述了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偏离其目标值之
间的关系,这与货币政策最小化产出变动和通货膨胀变动的成本相一致。如果考虑到下一期的货币政策,扰动项也会影响产出和总需求。于是上式就变为:
(π-πT)+δ或 (3)
其中, 。(3)式描述了中央银行所采取的货币政策。 描述了通货膨胀变动与产出缺口波动之间的平衡关系。如果中央银行损失函数的产出目标权重增加,产出缺口变动就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会增加。若中央银行对产出目标赋予一个更高的权重,它将要承受通货膨胀的较大变动和产出的较小变动。
2.货币传导机制的选择
在日常货币政策中,中央银行的控制变量是短期利率。其利率设定在能使损失函数最小化的水平上。为达到此目标,中央银行必须有一整套关于货币传导机制的构想。
名义利率、产出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确立是基于它们对总需求的影响。IS曲线把实际总需求定义为实际利率的减函数。于是,一个简单的IS曲线可写成:
(4)
其中,i为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的系数为负,反映了消费的跨期效应和投资效应,而总需求冲击 是无法预期的,因此不存在序列相关(其均值为零)。这样,所有可预期的或持续的需求变化都可用y表示。则长期均衡的实际利率可由下式给出:
(5)
(4)式两边同减去1,于是有: 。代入(5)式,可得:
(6)
显然,在缺乏需求冲击时,若当期的实际利率高于长期均衡的实际利率 ,则实际产出低于自然产出水平(x为负)。
3.货币政策规则的遵循
泰勒规则把政策工具即名义利率作为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的函数,即根据它们缺口的变化来调节短期利率。由于二者是外生变量,反应函数可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示。例如:
(7)
其中, 为长期均衡的名义利率水平。
在(7)式中,预期通货膨胀率的系数大于1。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超过目标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规定名义利率将对应(超过部分)比例地提高。结果实际利率也提高了,而实际利率的提高将导致产出的降低。根据以上规则,若估计的均衡利率变化,则名义利率必须相应地改变。同时针对明确的通货膨胀冲击,名义利率必须提高,以使产出缺口缩小。
三 思考与总结
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观点揭示了中央银行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实际货币政策的构成(1994),其具体含义如下:
1.必须追求通货膨胀目标预测,稳定产出和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必须被赋予具有改变利率和其他与货币政策相关的变量的权力,以使其能够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必须有一个明确界定的包括维持价格稳定的权力;央银行应当公开宣布在以后一定期限(如3年)的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而且还必须准确地描述由于贸易条件、利率水平和间接税的变化而导致偏离通货膨胀目标的环境。在这种背景下,中央银行的规则必须考虑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平衡关系:价格稳定总比产出稳定更重要。
2.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保证货币政策的稳定实施
中央银行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保证货币政策能应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冲击,避免在短期内造成经济的巨大波动。政府虽然有权否决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但不必经常给货币当局施加过多的压力,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货币政策变得更加不稳定。
3.中央银行必须明确行为责任,增加货币政策执行的透明度
中央银行应该就以下两种情况做出必要的解释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它应当根据其完成货币政策目标的情况承担责任。这意味着中央银行的行长应该在立法机关和公众面前说明在完成货币政策目标方面的所作所为。
参考文献
[1]钱小安.货币政策规则[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3)
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 最优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效用函数
中图分类号:F822.5;F832
一、引言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是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标志,实现低通货膨胀率条件下的高经济增长率是各国货币政策的理想目标。但是,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表明,低通货膨胀率和高经济增长率的双重目标难以共同实现,各国中央银行只能根据当前形势在二者之间取舍,选择适度的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组合作为货币政策的最优目标。从而,最优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权衡和选择,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的研究重点和实践焦点。
在此方面众多的研究成果中,最具影响力的是Barro and Gordon(1983)基于中央银行效用函数提出的“最优通货膨胀目标”理论,他们认为各国的中央银行都具有包括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或失业率等政策规则参数的特定效用函数,并确定能够最大化效用函数值的参数值。其中,能够实现中央银行效用水平最大化的通货膨胀率即为“最优通货膨胀目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修正便以此为参照目标。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宏观经济理论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
Walsh (1992)利用Lucas (1972)的理性预期模型,对中央银行效用函数进行研究,发现中央银行对于“最优通货膨胀率”的抉择具有政策倾向,这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了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现象,因此也得到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证支持。Sevnsson (2001)进一步提出了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具体操作标准――“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极大增强了该理论的实际操作性。
“最优通货膨胀目标”理论也在货币政策实践领域被广泛采用。自1990年新西兰中央银行引入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已经有将近30个国家加入这个行列。在长期的政策实践中,通货膨胀目标制促成了中央银行更系统连贯的内部决策过程,并且强化了宏观政策价值取向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以及经济体系中的各部门间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更透明的沟通和交流。正如King (2002)所说,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所实现的货币稳定与经济稳定是历史上罕见的。
由于实行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在过去取得巨大成就的示范效应,全球经济学家和主流规范的决策者非常关注该学术和政策领域的发展动向。然而,国内学者却关注较少,对中国最优通货膨胀率的研究文献也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相关性研究,而很少涉及中央银行效用最大化的通货膨胀动态最优化分析。本文试图利用前人提出的中央银行效用函数模型,结合中国的实际数据,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与动态最优化等分析方法,探究实现中央银行效用最大化的最优通货膨胀率。
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介绍中央银行效用函数模型及其参数构成;第三部分采用平稳性检验、Ganger检验、VAR模型等方法分析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相关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的路径;第四部分采用动态最优化方法,研究实现中央银行效用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通货膨胀率;第五部分为本文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二、中央银行的效用函数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取舍非常关注通货膨胀率稳定和实际经济稳定。通货膨胀率稳定由通货膨胀率缺口表示,即实际通货膨胀率对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偏离;实际经济稳定由实际产出缺口表示,即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偏离。一般而言,中央银行的效应水平由通货膨胀率缺口和实际产出 (或失业率) 缺口决定,由此中央银行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公式 (1):
其中,,和分别表示期的实际产出、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效用水平;和分别表示潜在产出和最优通货膨胀率目标;参数表示中央银行在产出扩张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对权重。
Barro and Gordon (1983) 认为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正向偏离 ()能够增加中央银行效用,表现为经济超预期增长,所以;而任何水平的通货膨胀率缺口都会降低中央银行效用,表现为实际通货膨胀率对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偏离 (正向或负向),所以 () 以负平方的形式进入效用函数。①
获得具体的效用函数模型之后,中央银行仍然面临一系列影响政策方向的问题:比如对通货膨胀变量与实际产出变量的权衡缺乏统一标准、政策目标的不明确和不透明,以及政策目标之间跨期替代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最直接的解决方式,是以明确的跨期动态效用函数作为中央银行的操作目标,明晰目标变量及其权重,解决目标变量的稳定性与跨期替代问题,并为目标变量提供明确的顺序设计。具体而言, 期的跨期效用函数等于现期效用函数与未来各期效用函数的现值之和,即公式 (2):
其中, 表示以期为基期,未来期的跨期效用函数; 表示贴现率。
另外,和分别是基于期的信息对未来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出设计,和 分别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出的设计路径。以和为自变量的期跨期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公式 (3):
对于公式 (3),只要能将和表示为的函数,并确定和的数值,跨期效用函数将提供通货膨胀率与实际产出缺口排序的便利方法。而对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选择,决策者只要选择跨期效用函数值最大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产出组合,就可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一般而言,无论通过哪些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都着眼于 “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政策要同时满足四项目标的要求,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各国都以其中一项作为主要目标。②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一直把“维持币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作为最终目标。因此,以上中央银行效用函数的分析框架适合用作中国情况的实证研究。
三、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形成路径设计
在以上中央银行效用函数的分析框架基础上,本文拟结合中国的情况,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实证路径入手,探索中国最优通货膨胀率的分析方法。
本文拟采用向量自回归 (Vector Auto-Regressive,VAR)模型研究中国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形成路径,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分析二之间的相关关系。
经济增长的度量可以选取实际GDP增长率(y);通货膨胀率的度量可以选取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变化率(π)。样本数据取自1978-2010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和消费价格指数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一) 数据实证检验
在建立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路径模型之前,为了避免模型的 “伪回归”现象,首先要求两组变量都通过平稳性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然后才能建立VAR模型,分析它们的形成路径和相关关系。利用Eviews6.0软件,采用ADF检验法对y和π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y和π都是平稳序列,二者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另外,为了证实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要进行G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④
Ganger检验结果表明,在滞后阶数为1-3阶,显著水平为5%的条件下,可以拒绝“π不是y的Ganger原因”和“y不是π的Ganger原因”的原假设,y和π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即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二) VAR模型建立和估计
通过平稳性检验和Ganger检验证实了GDP增长率 (y) 和通货膨胀率 (π)之间存在的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可以建立以y和π为变量的VAR模型。见公式 (4):
VAR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3:
估计结果表明模型中和截距项的回归系数,以及模型中项的回归系数未能通过检验;剔除VAR模型中未通过检验的变量,并重新估计,得到关于和π相关形成路径的具体形式。见公式 (5):
基于公式 (5) 所揭示的y和π相关形成路径,可以得出以下实证分析结论:
(1) 与正相关,与正相关,说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都具有惯性增长效应;
(2) 与 负相关,反映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反周期作用;
(3) 和对的回归系数偏低 (分别为-0.26和0.17),说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4) 与正相关,反映了经济增长从社会总需求方面对价格水平的推动作用;
(5) 与负相关,反映了经济增长从社会总供给方面对价格水平的制约作用;
(6) 和对的回归系数较大 (分别为1.263和-1.095),说明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非常显著。
从以上结论可看出,在短期内(1年),一年前的GDP增长率对当年的通胀率回归系数是1.2 (大于1),很可能说明去年的GDP增长通过增加社会总需求的方式推动了当年物价的上涨;在长期 (1年以上),二年前的GDP增长率对当年的通胀率回归系数是-1.05 (绝对值大于1),说明二年前的投资产能经过一年释放出来,从社会供给方面制约了物价的上涨。
(三) 脉冲-响应分析
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图,能够直观反映通过因变量对于自变量冲击的响应程度,进而揭示变量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由于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互为因果,所以存在两个脉冲响应分析图⑥,见图1:
脉冲响应分析图表明:
(1) 对于GDP增长率一个Cholesky标准差信息冲击,通货膨胀率的响应在第三年达到最大值2.4556,随后逐渐减小,到第五年变为负影响,并逐渐消失。这说明,经济增长通过增加社会总需求的途径,对价格水平上涨具有长期、稳定的推动作用。
(2) 对于通货膨胀率一个Cholesky标准差信息冲击,GDP增长率的响应在第一年达到最大值0.4843,随后迅速变为负影响,到第三年变为最小值-0.8085,并迅速减弱,到第七年以后影响逐渐消失。这说明,由于经济增长的惯性作用,当通货膨胀发生时,经济增长能够保持原有趋势,但是随之而来的反周期性宏观紧缩政策将彻底扭转经济增长的原有趋势,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种种时滞,各种因素将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从而通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更加持久和复杂。因此,在短期或长期,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都不显著,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最优通货膨胀率的测算及其实证解析
(一) 最优通货膨胀率的测算
在以上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相关形成路径的解析基础上,结合中央银行的效用函数分析,就可以进一步测算最优通货膨胀率。最优通货膨胀率的测算方法和测算结果,将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路径设定,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参数参照系。
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如果将公式3中的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的路径表示为时间变量的函数,并确定和的数值,通过求解期跨期效用函数最大值,进而就可以确定最优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目标。根据本文第三部分的分析结果,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路径对时间变量的函数表示为公式 (6)(详细过程及各参数值请参见附录1)。
公式 (6)表明,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具有稳态值:;;说明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随时间变动,将最终分别趋于10.12%和5.08%。⑦
将公式(6)中的各变量带入公式(3),可得期跨期效用函数稳态解的表达式(详见附录2)。通过求解等式:;得到实现期的最优通货膨胀率 ,见公式(7):
引入本文附录1、3中各参数值,测算出基于t期信息,中央银行实现跨期效用最大化的最优通货膨胀率为4.29%,这一最优值水平低于稳态值水平。
(二) 最优通货膨胀率的实证解析
基于1978-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VAR模型分析,以及中央银行跨期效用函数的动态最优化分析,本文的实证分析显示:
1.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稳态解分别为10.12%和5.08%。在长期中,通货膨胀率的动态最优解为4.29%;
2.通货膨胀率的最优值低于稳态值,说明中央银行如果坚持奉行“低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政策,将能够在长期中获得更大的效用水平;
3.中国最优通货膨胀率的解析值,高于国际 (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所认同的2%最优通货膨胀目标,这一偏差的产生原因可能来自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对中央银行职能的不同定位导致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定位差异。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具有“维持币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从而在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权衡中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有更高的通胀容忍水平;二是实证数据周期内中国实际GDP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因此在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相关路径中,所匹配的最优通货膨胀率水平也可相应较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路径设计都是基于本文实证数据周期的历史数据,这一时期恰好是中国经济转轨、分工发展、模仿性技术进步、工业化及城镇化起步至加速过程。然而在更长周期的视角中,GDP增长率由资源禀赋决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进入工业化后期,资源利用将突破刘易斯拐点,闲置资源逐步减少,GDP增长率具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因此,本文利用历史数据计算GDP增长率的稳态解为10.12% (最优通货膨胀率的稳态解5.08%和最优解4.29%),此结论可能仅适用于本文实证数据周期,对未来也许没有趋势性可信度。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⑧:
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低通胀、高增长”的双重目标难以实现。长期以来,在追求经济高增长的激励机制作用下,货币政策也主要呈现出“高增长、高通胀”的政策效果。
虽然货币政策定位于 “维持币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但是实证观察到的最终效果偏向于优先促进经济增长。由于GDP核算的是以货币计量的国民收入流量,伴随着本文实证数据周期的高GDP增长率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货币金融化过程。这一过程中,出于对宏观经济 (总量和结构)的存量和流量均衡维持的需求,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参数一直维持在大大高于GDP增长率的水平,由此货币化的GDP增长流量和金融化的国民财富存量之间还存在着更为微妙而重要的均衡关联。
因此,以上结论对货币政策的认识还有更加深刻的政策含义:不仅需要就本文所揭示的流量层面的“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实证结论,进行货币政策的定位反思,以确定是否要延续“高增长、高通胀”的货币政策效果;而且,还有必要在存量层面深入解析,在时间周期内累积的货币存量,是通过什么样的作用机制和时间路径,对下一期的通货膨胀产生了什么样的实质性影响?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存量累积效应,也是货币政策再认识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⑨
由此,对最优通货膨胀率的把握,才有其针对性的货币政策含义。即便是在本文实证数据周期的高GDP增长过程中,中央银行的 “低通货膨胀目标”货币政策也将能够在长期中获得更大的效用水平。从而,在可展望的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宏观经济将更加注重质量提升从而要求趋势性的平稳增长 (增长水平小于上一阶段),“低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政策定位将更加符合中央银行效用函数特征和宏观调控的要求。这一政策趋势已然从现有的货币政策价值取向中有所反映。
在最优通货膨胀率的国际货币政策实践中,相比较而言其他主要发达工业化国家追求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双稳定,尤其注重控制通货膨胀,其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相对单一,而且独立性也相应较强,因此能够将通货膨胀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 (比如2%)。这些中央银行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稳健性经验,对于中国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所要求的货币政策职能定位,在货币政策实践方面有明确的借鉴价值。
此外,本文的分析还指出,由于实证揭示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更加持久和复杂,货币政策很难根据观察到的通货膨胀率做相机抉择的反周期调控。在考虑了GDP增长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累积效应后,当期的通货膨胀率很可能只是一个表象,相机抉择的宏观反周期货币政策又将成为下一期通货膨胀的累积性因素。因此,在最优通货膨胀率的政策逻辑下,动态的最优货币政策取向,就是重新回到跨期的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的最优权衡路径中。
附录:
1.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对时间的函数设定
正文公式(5)表示了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的形成路径,其中路径中的解释变量虽然包括和,但是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是否构成影响仍然值得商榷。因为,对经济增长产生实际影响的,很可能是根据通货膨胀制定的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而非通货膨胀本身。而且模型中和偏低的回归系数(-0.26和0.17)说明,即使通货膨胀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实际影响,影响效果也非常有限。因此,保持π的路径不变,剔除路径中的和,并重新估计,可得的新路径,公式(5)转化为附录公式1.1:
关于贴现率 ()的设定,可以基于“中央银行以五年经济规划周期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时间跨度”的假设。如果该假设成立,则意味着下一个五年规划中任意一年的效用现值将趋近于0,即有:,⑩ 当前效用()与五年后效用现值()的自相关函数为公式3.2:
其中表示与的相关系数,由于与之间的时间跨度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规划周期 (5年),经济发展处于相似的经济周期状态,!则与应该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设定,则。Bartlett(1978)曾证明,如果 则近似存在,其中 表示样本数。那么在5%显著水平下, 的置信区间为:[-0.341,0.341],由于存在,则所在区间为[0,0.806],选取区间右侧临界值0.806作为贴现率 ()。
由于1978-2010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π)与GDP增长率(y)都是平稳序列,但是其波动性较大。选取各序列的中位数作为公式3.1中和的初始值,即:; 。将表1.1中各参数值代入公式3.1,得到中国最优通货膨胀率()等于4.29%。
注释:
①Barro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兼顾 “稳定物价、促进增长”两大目标,所以正向产出缺口能够增加中央银行效用;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注重“产出和物价双稳定”,任何方向的产出或通货膨胀率缺口都会降低中央银行效用,因此,中央银行具有损失函数:。由于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明确定位于“稳定物价,并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本文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具有效应函数 ,即公式 (1)。
②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稳健的国家,都把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唯一目标。1990年,新西兰率先提出,货币政策应当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唯一目标。其后,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接受了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③检验模型包含截距项,不含时间项,差分滞后项阶数依据SIC准则确定。
④由于VAR模型并不反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需要进行Ganger因果关系检验。
⑤采用滞后长度标准 (Lag Length Criteria) 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
⑥分别是π对y的脉冲响应函数,以及y对π的脉冲响应函数。
⑦此结论可能仅适用于本文实证数据周期,对未来阶段也许并没有趋势性可信度。
⑧该实证结果在本文实证检验的数据周期内,该数据周期对应着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
⑨这也是本文分析逻辑中,需要进一步延伸的研究问题。
⑩由于,如果 则, 。
!一个完整经济周期具有的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4种状态,本文认为中国的一个经济周期为5年。
参考文献:
[1] [美] 卡尔・瓦什. 货币理论与政策[M].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谢平,刘锡良.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 King.M.A.“The Inflation Target Ten Years On”[J]. Bank of England Quarterly Bulletin, 2002,(4).
[4]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美]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 钟正生. 通货膨胀的惯性特征及其货币政策启示[J]. 上海金融:2008 ,(7).
[7]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8] 乐山. 欧洲:寻找最优通货膨胀率[J]. 国际金融:2010,(3).
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通货膨胀;影响;对策
1.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简单说,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2.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
2.1冲击了币值不变的假设前提和历史成本计量的基本原则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来记录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币值不变是货币计量的假设前提。但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名义货币在不同的时点代表不同的购买力,使会计信息丧失了可比性和可理解性,进而冲击了历史成本计量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计量是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以发生时的原始成本作为入账价格,通货膨胀使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的可用性大受影响。
2.2质疑了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
收入费用配比原则要求企业确认的收入与产生此收入相关的成本相互配比。由于成本的形成与收入的发生相距一段时间,在历史成本计量的传统会计下,现时的收入与前面一段时间的历史成本相配比,造成了所计算的会计利润大于实际的利润,不能真实、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并且不符合稳健性原则的要求。
2.3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实务资产的保全
在传统会计下,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是按照发生时间的历史成本记录的,这样的历史成本首先自身存在币值的差异,而同一项资产在不同的时间购置,又存在账面价格的差异;其次,它不能反映出物价变动状况,使会计信息远远脱离现时的价格水平,使资产负债表难以真实地反映现实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能力,利润计算失真,使资产耗费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影响到企业的资产更新和实务资产的保全。
3.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影响的措施
3.1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短期会计对策―利用会计方法
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现状,从短期来看,比较可行的方案是在不改变现行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广泛推行在传统会计领域内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消除或减轻通货膨胀影响的会计方法,主要包括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对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政策指导下适当采用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公允价值等方法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重估,作为每年调整基数;对无形资产尽可能实行摊销;对应收账款按一定比例定期提取较高的坏账准备等。采用传统会计方法来减轻或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对各有关方面的短期利益影响不大,短期内具有现实性,但传统会计方法对物价变动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状况只能局部改善且不尽彻底。
3.2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长期会计对策―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通货膨胀会计,是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根据一般物价指数或现时成本数据,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加以调整,借以反映和消除物价上涨对传统会计报表的影响,或彻底改变某些传统会计原则,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从长远看,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必须实施通货膨胀会计。其中有三种因素影响通货膨胀会计:一是,成本效益原则。会计模式的选择要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理论上越完善的会计模式,其成本也越高。选用会计模式时,要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综合比较成本效益,采用最优模式;二是,获得会计资料的难易程度。能否及时取得科学、权威的一般物价指数等必备的会计资料,决定了会计模式实施的可行性;三是,国家相关政策。通货膨胀严重的时期,国家财政往往也比较紧张,而采用通货膨胀会计模式会减少企业的账面利润,可能会减少税收收人。而且,不同的会计模式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国家出于保证税收的目的,必然会限制企业对会计模式的选择;四是,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货膨胀会计模式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以适应较为复杂的计算和较多职业判断的需要。
通货膨胀会计可以分为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行成本会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是指按一般物价指数将会计报表中各项数值加以调整,从而消除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影响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下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而且所耗费的信息成本较少,有成本效益方面的优势,但是以各时点上不同购买力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缺乏可比性;现行成本会计是指以资产的现时成本或按一般物价指数调整后的历史成本计价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现行成本会计信息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资产的计价较真实,财务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是在资产的现实成本确定上主观性较强,实际工作中难以可靠取得或确定各资产在任何时点的现实成本。
3.3我国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选择
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全面推行较为彻底和完善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并不现实。一是物价变动会计理论的前提条件是物价持续剧烈的变动,当物价在一定幅度内波动时,传统会计模式是能够被接受和容纳的;二是我国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还偏低,因此应用物价变动会计的难度较大;三是彻底实施通货膨胀会计,会使企业利润额下降,在短期内必然会导致国家财政减收,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所得利益减少,因而各方阻力较大。而以历史成本为核心的计量模式是目前与企业利益相关的有关各方所共同认可的,基本上符合有关各方的利益要求。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可以选择按一般物价指数调整后的历史成本计价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4.总结
在我国的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已经在一些方面体现了通货膨胀的会计处理,如在存货计价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方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这些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校正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特定项目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是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较为完善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通常一般物价水平模式更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综合考虑了企业会计信息各个项目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而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只是将特定的资产项目用现行成本来重新表述。以现行成本会计模式重述的报表中,既有现行成本计量基础,又有历史成本计量基础,造成计量基础的不统一,可比性受到很大影响。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方法更易操作,对会计人员培训更易进行,审计时,特别是在运用审计软件方面,也较容易操作。对于上市公司、资本集中型单位,可先根据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编制财务报表补充信息,然后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傅蕴英,韩静轩.浅论通货膨胀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1(17).
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治理;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近些年来,通货膨胀在一些国家多次发生,破坏了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将经济拖入了危机的泥潭。各国政府都将治理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政策,因此,必须结合各国政府对通货膨胀的实践,分析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效应。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也是物价总水平失衡的另一种表现,总需求的萎缩造成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普遍下降,使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失业增加,消费需求萎缩,经济被拖入萧条与衰退的境地。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与治理政策措施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它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贬值,在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下,通货膨胀才开始成为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经常性和普遍性的现象。它破坏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使商品市场和劳务市场中相对价格的波动程度加大,使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治理通货膨胀必须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按其产生原因的性质,可分为内生性的通货膨胀和外生性的通货膨胀。前者是由经济体系内部的因素造成的,即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后者是政府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造成的货币供求失衡而带来的,也称为货币冲击引发的通货膨胀。反通货膨胀的重点在于治理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失衡或货币失衡引起的通货膨胀。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所以,追求宏观经济总量均衡,即总供求均衡和货币均衡是反通货膨胀政策总体目标。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
1.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
一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出售政府债券,减少流通中的货币存量。二是提高再贴现率,使银行借款成本上升,减少非借入性基础货币投放,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市场利率的上升使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借款成本增加,以抑制过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利率管制的国家,货币当局一般会直接提高利率以紧缩信贷。三是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缩小货币乘数,通过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抑制其货币创造能力。四是收回再贷款或压缩再贷款规模。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效果较好。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削减政府支出,使总需求下降;或增加税收,抑制企业的投资冲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通过降低总需求以减缓通货膨胀压力的,但是它同时减少了对劳动的需求,产生了更多的失业,又使工资增加的压力减小,使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减小,因此,以降低总需求为目的的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可有效的反通货膨胀。
2.紧缩性的收入政策
紧缩性的收入政策也是一些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紧缩收入能抑制过快增长的消费支出,也会起到抑制总需求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一是确定工资一物价指导线。“指导线”是政府在一定年份内允许货币收入增长的目标数值线,政府根据它相应地采取控制各行业工资增长率的措施。二是管制或冻结工资。这是一种强行把职工工资总额或增长率固定在一定水平上的措施。三是运用税收手段。通过对工资增加过多和过快的企业或行业的工资超额增长比率征收特别所得税的办法抑制收入增长速度。
3.价格管理
价格管理一般是通过法律形式进行的,为了控制垄断高价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美国政府通过公用事业委员会对公用事业的价格进行管理。全面的物价管制一般伴随着工资的管制。从管制的范围上讲,物价管制分为全面的物价管制和局部的物价管制;从形式上讲,物价管制分为行政性调控和物价冻结。其中,全面的物价、工资管制和全面的物价、工资冻结是物价管制的极端形式。物价管制能有效地控制物价总水平的大幅上涨,同时会对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负作用。物价管制是人为地压低商品价格,商品的短缺仍然存在,若取消物价管制,价格会出现“补偿性”的猛涨。所以,物价管制仅为治理通货膨胀的应急手段,不可长期运用。
4.有效供给政策
有效供给政策也被一些国家用于治理通货膨胀,此政策通过增加有效供给缩小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差距,以实现平抑物价的目的。主要的有效供给政策为产业政策,它是政府通过一定的经济政策措施促使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有选择的重点配置以调节供给结构的经济政策。此政策适用的条件是通货膨胀是由有效供给不足导致的总供求缺口引发的。此措施改善了供给结构,增加了社会有效供给,效果较好,而此方法却见效较慢。
5.指数化政策
指数化政策的含义是收入指数化,它是按物价变动情况自动调整收入的分配方案。指数化的范围包括工资、政府债券和其他货币性收入。实施办法是使各种收入按物价指数滑动或根据物价指数对各种收入进行调整。其效果:一是可消除政府制造通货膨胀的动机,收入指数化剥夺了政府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益。二是能抵消和缓解物价上涨对个人收入水平和现有生活水平的影响,克服通货膨胀导致的分配不公;能借此稳定通货膨胀环境下的微观主体的行为,防范抢购商品、贮物保值等使通货膨胀加剧的现象。此方法对面临世界性通货膨胀的中小国家有积极意义。
6.改变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
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是适应性的还是非适应性的,一般影响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例如,政府的高就业目标使政府在总供给下降的过程中要刺激总需求的上升,这种适应性的政策会出现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企业员工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使他们不断要求增加工资。相反,如果政府采取非适应性的政策,企业员工就不会产生通货膨胀预期,也不可能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可能就会降低。
二、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与治理的政策措施
(一)通货紧缩的判别标准及负面影响
在经济运行实践中,判断一段时期是否出现通货紧缩:一是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负;二是物价的持续下降是否经历了一段时限,例如我国以一年为界,通货紧缩以其发生的期限长短为界可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使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降低,因这种价格下降并非是技术进步、效率提高造成的成本下降,必然减少经营部门的收入并减少从业人员的收入;企业被迫缩小经营规模,大量从业人员失业;收入增长变缓,消费水平下降,消费的萎缩又使物价下降。通货紧缩的发展使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变坏,民间投资萎缩虽然物价下降能使名义收入水平不变的人们从中得到一些实惠,而收入下降的预期使消费者不愿进行当期消费,经济不景气的预期使企业失去投资意愿,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经济陷入衰退。
(二)反通货缓缩的政策目标
政府反通货紧缩的目标一般是刺激总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和保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货币供给量。通货紧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总量的不平衡,总需求萎缩造成物价总水平降低,货币供给总量下降;货币供给结构中强流动性部分的紧缩也造成物价水平的下跌;产品结构性供给过剩也会造成物价水平的下降。有的制度性的因素也影响消费需求水平,例如收入制度、福利制度和教育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使人们预防性货币需求动机增强,减少当期消费。
(三)反通货紧缩的措施
1.扩张性货币政策
要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利率、进行公开市场购买等方式增加货币供给量。在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中央银行要直接下调存贷款利率,刺激企业投资和人们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在通货紧缩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经济不景气的预期抑制了企业的投资动机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经济不景气抑制了银行的贷款增加,各方因素均阻碍总需求的增长,使经济很难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
2.扩张性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进行一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能在相当程度上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投资需求,同时能还可增加就业和部分人的收入,促进消费需求。政府应通过减税的方式鼓励企业投资,减税能增加企业的可用资金,减少由于财务困难陷入破产的企业数量,也可防范由于企业破产而出现的失业。政府应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的方式增加一部分人的收入,这是刺激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
3.调整产业政策
政府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压缩供给过剩的产品生产以抑制此产业的扩张,支持适销对路的、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产品的生产,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对重点产业要给予优惠政策,解决因结构性供给过剩导致的消费需求下降和投资需求下降,抑制通货紧缩的持续。
4.价格管理政策
政府要对一些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直接或间接管制,如:禁止某些产品的不正当价格竞争,对违反规定者依法罚款或通过道德教育让厂家放弃降价促销等做法。此政策仅可在短期内奏效,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 考 文 献]
[1]刘庆华,等.正确判断和认识通货紧缩[J].市场与发展,2000
[2]赵全新.通货紧缩的内涵界定[J].价格辑刊,2003(8)
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医院 通货膨胀 会计核算 影响
通货膨胀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货币购买力下降,原先的币值不变,会计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存在依据发生动摇,收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客观性原则与稳健性原则的含义也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医院的未来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因此,通过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建立和完善我国通货膨胀会计模式进行开拓研究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
一、通货膨胀会计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会计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根据一般物价指数或现行成本数据,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加以调整,借以反映和消除物价上涨因素对传统会计报表的影响,或彻底改变某些传统会计原则,从而更真实地反映医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
二、通货膨胀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动摇了会计的基本假设
“货币计量一币值不变”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国外称为会计假设。会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医院所有者、债权人、管理部门等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并据以参与医院管理决策。传统会计在物价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能较好的达到这一目的,但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则不能如愿以偿。通货膨胀现象否定了传统会计所依据的币值不变假设,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仍依据币值不变的假设,以历史成本计列资产价值的传统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然是不真实的。
2、冲击了历史成本原则
传统会计在币值不变的假设下,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以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资产、负债、权益等各项目入账后始终保持其原始成本,损益计算以成本费用的历史成本为依据。当物价发生剧烈变动时,按名义货币反映的各个项目不同时期金额的购买力就不再具有可比性。通货膨胀的存在,使得会计核算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原则变得不合理和相应的数据也不可靠,需要通过通货膨胀会计将名义货币调整为不变购买力货币,或者用现行成本替代历史成本。
3、影响了配比原则和稳健原则
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仍按历史成本计价,会导致会计配比原则出现内部矛盾。在物价不断上涨时期,会计收入往往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而与之配比的成本和费用则是按历史成本计算的。配比不正确就使据此计算出的损益不正确。通过采取通货膨胀会计的某种处理方法可以将收入与成本费用拉到同等币值上或同一价格水平进行比较,使得配比结果更趋于合理。采取通货膨胀会计,将购买力变动额视为购买力利得或损失列入损益表,或者计算和确认持有资产的持有利得或损失,从而对稳健原则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4、产生持有的利润或损失
历史成本下的财务会计,强调收入实现原则,所以对因通货膨胀而产生的利润或损失不加以反映和计量。但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医院确实会产生部分利得或损失。一般来说,医院拥有的现金及其他固定金额的债权因货币贬值蒙受损失,而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和固定金额的债务因货币购买力下跌而获得利得。例如某医院在2000年向银行借入5万元的长期负债,直到2005年末方子清偿,这五年中资产负债表上都列有应偿还的长期借款5万元。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这5万元债务在2000年和2005年就其货币购买力而言是不等值的,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还要按收入实现缴纳所得税、增值税,这样医院就要预先支付现金,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对医院又是一个损失。
三、当前我国医院推行通货膨胀会计存在的问题
1、推行环境存在缺陷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物价变动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把全国统计的平均综合物价指数作为各地通货膨胀会计的参数,显然满足不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如果分地区物资类别统计物价指数,虽然从理论上讲可行,但是信息处理技术的物质基础目前尚难以满足通货膨胀会计的要求。当前国家为加强其宏观调控的力度,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总希望多征多收,如果实行通货膨胀会计并以此作为医院利润分配的依据,必定会在一定时期内影响国家财政收入。而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改革发展阶段,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成熟,实行通货膨胀会计后,国家对医院会计工作的监控难度将会增大。实行通货膨胀会计后,使会计工作更加复杂,从而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以及对会计信息处理的技术及系统要求大大提高。
2、相关认识不足
对于我国大多数医院及医院管理者、会计从业者而言,对通货膨胀会计的了解及认识还不足。其一,一般医院认为产品的价格决定于市场,通货膨胀会计不能给医院带来直接的利益,反而使医院增加对财会工作的投入,得不偿失。其二,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管理模式的影响,一些医院的经营管理者对通货膨胀给医院造成的影响认识片面,他们只看到由于物价上涨而使采购资金的实际需要量、更新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需要量常常超过计划数,使医院资金受短缺之困,也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职工工资增长等导致医院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他们在经营决策中,考虑的是未来的名义收入和支出,而对未来的实际收入和支出不够重视,甚至还没有认识到,因此在决策中缺乏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其三,由于我国长期政医职责不分,现象比较严重,意识形态过于浓厚,使医院、政府更乐于看到上报的成绩,如果运用通货膨胀会计方法,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成绩、业绩”,有违其喜好。
四、通货膨胀下会计核算模式的选择方法
我国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选择,应基于对通货膨胀下各种会计模式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在宏观经济情况与医院微观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物价变动的特点以及医院财会工作的状况综合考虑,以求作出合理的选择。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改进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在物价持续上升情况下,现行固定资产折旧的直线折旧法,造成按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提取折旧仍无法实现固定资产的重置,难以维持医院的简单再生产,因此,应重塑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把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去,即在提取折旧时充分考虑医院固定资产重置相关行业的物价上涨因素,并以物价指数调整后的固定资产为计提折旧的依据。第二,对医院的存货发出成本或销售成本采用“最后进价法”或“年末升值法”,或对存货的结存成本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购入材料、物资及各类商品均按交易价和实际发生
的各项费用入账,平时不调整账面值,耗用和出售是以最后进价法来计算成本;至年末,按各类物资的最后进价一次性调整账面值。这样使得当前的售价与最近的较高进价的成本相配比,从而可以减少利润计算的水分。这样既贯彻了稳健原则,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存货价格上涨的影响。第三,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我们可以按照物价上涨的程度重估存货和固定资产的价值,同时计提物价准备金。如对价格波幅较大的存货、短期投资等项目,可以在按历史成本编制的报表中,以括号的形式注明其重置成本,而对销售成本、销售收入的增加,可以以附注的形式说明由于进货成本、售价的提高对其产生的影响。
五、通货膨胀下合理应用会计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发挥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和强大的组织情报功能,由国家经济部门建立一个多方位的物价指数指导情报网络,要细分各地区、各行业以及当前主要经济国家的数据信息,提高数据采集的广域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以供相关利益者根据其对财务报告所示的会计信息要求的侧重角度和程度不同,分别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以满足其各自要求。
2、制定独立的合并会计规范
面对通货膨胀带来的冲击,我们的对策应在以政府为导向的国家宏观决策机制下,从完善医院会计准则及改善医院外部会计环境两个方面着手,双管齐下,相互配合,消除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使财务报告还原以真实,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为国家宏观决策、医院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关系人员的经营决策服务。
3、完善我国通货膨胀会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