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空间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红色文化空间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红色文化空间设计

红色文化空间设计范文1

(一)室内设计风格

首先,应倾向于室内表现、空间概念和室内空间的各界面与整体建筑形成有机结合的几何关系与空间构图,用以体现从建筑空间到室内空间的体积化表现。其表现手段则要突出空间构成的层次感和比例感,这就要充分运用多种对比手段,如:材料、构造、光影,在适当的部位可以结合装饰手法。其次,室内空间设计风格要体现整体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包括室内形式与建筑形式的统一,室内各空间之间设计风格的统一,单一室内空间各部位设计的统一。特殊性则指重视体现|主题的空间形象设计,将各空间原有的建筑设计形态融入图书馆元素的针对性设计。图书馆公共空间的设计要以满足读者到馆需求、文献阅读需求、信息传递交流需求、文献资源整合需求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方面的需求,在次基础上,图书馆室内设计的风格应体现出简洁、明快、典雅、大方,从而衬托出图书馆空间的主题。

(二)体现地方特色

岳西县图书馆新馆是功能齐全、内容较丰富的县级公共性文化建筑,它面向广大民众和农村基层百姓。在总体设计和造型设计中,要反映岳西文化的特色底蕴。可以通过广场、构架、绿地、铺地、雕塑等以简洁新颖的造型及细部设计,有时代特征和浓郁文化氛围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创作,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基础。岳西县图书馆新馆室内设计的立意应当是岳西当代的图书馆文化建筑。总目标、总环境与建筑造型等设计一脉相承,协调呼应,力求格调品格的高雅和简洁明朗。体现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藏。生动反映岳西的文化历史渊源和特点。建筑设计的理念是山水新韵、红色基石、文化方舟,再加上司空山深邃而丰厚的禅宗文化,它是岳西历史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瑰宝之一。并将这一理念和立意始终贯彻在室内设计的全过程。

二、室内设计布局

岳西县图书馆新馆主体空间为三层设计。一层空间设有主入口大厅、次入口和儿童入口,围合大厅依次设置综合、亲子、儿童、残障各专门阅览室和图书库房、文献检索区、图书借还区,大厅中间设有展览展示区。具有读书阅览、图书借还、证件办理、人员聚散导向、馆藏资源检索和展览展示的功能,是整个空间的核心与纽带。二层空间设有视听、多媒体演示、专题研究特色阅览室、读者俱乐部、读者报告厅和文献数据数字网络主控机房及室内休闲庭院。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以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向读者提供现代化、数字化的文献资源信息服务。室内休闲区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的体现,为民众创造轻松优雅的学习读书阅览和交流沟通的休闲环境。专题研究室是为特定读者提供特殊的专门的服务,为其创造一个独特学习阅览之地,满足从事深层学习与研究工作的需要。三层空间为典藏、地方文献、文献保护与研究和行政办公区域。地方文献和文献保护工作属于图书馆特藏区,具有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传递地方文化内涵,保护地方文化精粹的作用。

三、室内阅览设计功能和手法

(一)阅览空间设计

阅览空间应明亮、简洁,能调节精神状态,艺化阅读环境,抽象与具象、含蓄与刺激结合。现代信息社会的人们工作环境和学习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在图书馆室内设计上对工作和学习阅读环境进行艺化,调节精神状态,用审美活动激发工作和学习阅读热情,增强自信心,提高效率。新馆阅览空间建筑的柱网荷载能满足现代阅览室开架书库的任意布局,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运用建筑设计理念,把岳西地方特色引入室内设计中,在创意上通过对山水意化增添自然情趣,可以创作出极佳的艺术效果。学习阅读环境创造不但要有抽象性、识别性和艺术性,还要对疏散和引导人流提供方便与标识作用。阅览空间设计力求简洁明亮,安静舒适,通往各阅览室空间走廊应宽敞,便于人流的疏散,导引标志要醒目。阅览空间电器用材和灯光,选用低耗节能用具,墙面饰面用料要绿色环保,无污染安全,提高阅览环境质量。

(二)儿童和残障人群阅览空间设计

儿童阅览空间设计要以少年儿童阅读学习为设计对象,融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使孩子们在轻松阅览、愉快学习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知识启迪和文化传承。儿童阅读空间设计可采用简洁且形态各异的几何形体,仿佛是儿童游戏的积木世界,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及身体功能学的需要,运用儿童语言、儿童色彩,营造儿童喜爱的阅读空间环境。将每一细部的处理,寓教于整个空间环境中,打造一个具有童心的阅览空间,成为儿童的乐园和学习的世界。岳西新馆室内设计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特别是残障读者来到图书馆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为方便残障人士走进和利用图书馆,根据残障人群的生理、生活、学习和阅读的需要,设计出完善的残障人士阅读空间,供其学习交流和文化娱乐。同时应设计专门的残疾人通道和盲道,方便残障读者在馆内通行无障碍。在卫生间内附设残疾人专用配套的特殊设施设备。

四、特殊和特色空间设计

(一)特殊空间设计

主入口和大厅设计。大厅呈长方形空间,是建筑空间序列的起点,是水平延伸的纵向空间。设计应致力于建立有节奏感的纵深空间序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长长的时空遂道,读者从这里走入漫漫的历史长河和知识海洋。从空间设想入手,结合空间序列的排列相向而立,加强空间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具有一种交替变化的韵律和无声的动力感。大厅是读者学习阅览和交流沟通活动的核心,是引导人们进入图书馆的起点,也是组织人流、疏散读者的枢纽,同时对又担负着其他多种功能。大厅设计是空间的重心,进入大厅空间给创作意念以表现机会,可将空间的意义和人的理性感知推向顶点。厅内展览展示空间创意成为点晴和写意之笔,是对岳西地方文化的感悟、展示与传递。作为公共交流空间,厅内设置书目检索、图书借还、书刊阅览、多媒体视听、展览展示区和休息区。利用空间为人的交流互动、读书阅览、倾诉心得、调整情绪、放松视觉提供良好空间环境。

(二)特色阅览、展示空间和读者报告厅设计

红色文化空间设计范文2

关键词:色彩;现代酒店;色彩空间

中图分类号: P35文献标识码: A

1色彩在酒店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色彩能够改变人的心情,记录我们情绪的体现。我们的思维甚至能够感知到色彩轻微的转变,从而去体会生活的微妙变化。任何一个空间色彩感觉都有可能唤起我们心底那种深浅不一的情感,一个鲜艳亮丽的颜色或者一种深沉灰暗的色调,当中都会带给我们整个空间不同的视觉欣赏,一个暖色调的空间会让人倍感亲切温暖,但是在夏天暖色调会有烦躁感,反之冷色调就会有清凉的感觉。就像红色的空间色调给人一种热烈奔放的情感,而绿色的空间色调给人一种很清凉舒服的感觉,黑色空间色调给人一种压抑的沉重感等。色彩是室内空间设计中调节空间氛围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既有表现空间装饰气氛的作用,还有一定的审美效果。同时色彩在空间里能通过感知、印象产生相应的心理影响和生理影响,也直接影响空间的装饰效果。室内空间色彩装饰能左右我们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行为活动,所以色彩运用得是否恰当合理,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色彩的完美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设计空间的使用功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而酒店作为一种最普遍的消费形式,在现代生活中占据一定地位,它的色彩运用,同样已成为一个酒店装饰艺术的主要表现要素,而酒店作为具有发展前景的城市文化模式,更需要色彩学的协助设计,色彩设计正是设计师为酒店餐饮空间营造主题氛围最直接简单的工具。

2影响酒店的色彩的因素

2.1环境因素

现代酒店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所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酒店的形式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带有当地最直接的历史文化的痕迹。酒店所处的地理环境不相同,装饰色彩也应有不同的考量,如位于山地、海滨、风景区、闹市区、郊区等。应因地制宜,在不破坏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适合的设计。不但建筑造型的体态应与周围环境相配合,还应考虑与建筑内外空间的色彩协调统一。色彩是为人建筑服务的,而建筑则承载着人的活动。所以不能用色彩去阻扰人的活动,这是色彩运用的基本原则。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由于历史文化长期形成的习俗、生活观念也在色彩有不同反映。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酒店所处的地域环境。当地所用建筑材料如石材、木材、竹、藤质地以及织物、工艺品等室内外装饰材料的运用,所形成的装饰效果往往富有当地的地域性色彩,应该予以充分的利用,这是体现地域性元素的一个重要体现。

2.2气候的因素

由于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原因,如热带、寒带、亚热带等,一般都希望有相应的色彩空间环境与之相配合,以便在心理上取得平衡,如国内南北方在建筑用色上,由传统的习惯和明显的地域差异,这是不言而喻的。那它反映在当地酒店形态上,也受地域影响它固有的文化色彩。

2.3心理的因素

每座酒店都有它的客源,和经常的服务对象,应该研究他们住店的特殊要求和希望,并从色彩的角度去满足他们的要求。色彩对人的心理、生理影响和重要性已被实验所证实。不同的生物和活动内容,对色彩有不同的要求,如居住、睡眠、餐饮、娱乐、休息等等,都应有相应的色彩环境。但从整体上讲,一个酒店在色彩上应有明确的主导色彩,局部应服从整体要求,才能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和魅力,给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同空间的色彩要求可以在统一色调的基础上适当变化色彩的明度和彩度,或者采用其他方法,如通过布置陈设品、绿化花卉来点缀和补充对缺乏某些色彩的不足。

3 色彩在酒店空间中的设计原则

3.1功能性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体现现代城市文化一部分的酒店设计,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不仅体现在酒店的基本的功能上,还要体现在酒店空间的不同细节上。而酒店色彩是人们了解酒店的最直接的体现。酒店的色彩主要考虑其功能性和精神要求,其目的在于给人以视觉上的舒适之感。因为色彩对人的心理及生理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色彩设计应充分与酒店空间功能性格特点相协调。考虑其功能性,认真分析每一处公共空间的使用性质;要适应不同生活层次的需要,所以在酒店设计运用中,要更加科学化和艺术化的运用色彩。

3.2空间构图设计

酒店空间格局根据不同的设计都有所不同。而酒店的内部的色彩配置必须符合不同空间构图原则,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装饰作用,处理好主体空间与背景色调、协调与对比主次等关系。在酒店设计时要把握空间的主色调关系,在整体中起到渲染和烘托的作用。同时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可用小面积的色块来提高明度可彩度。当然也要看不同的空间设计想法进行调整。另外,酒店空间色彩设计要体现空间设计的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体现设计的艺术效果。

3.3色彩空间效果设计

不同的色彩可以改善不同的空间环境,可以对不同的空间格局可以利用色彩的物理作用,可以对酒店空间的形式进行改善。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来减弱空旷感:可以加入很过装饰元素丰富空间。柱子过粗时,可用重色调或竖条状色彩减弱粗笨之感,墙体过大时,可用收缩色或者不同色块进行层次的递进,调节墙面的体块感。

3.4注重色彩的标识设计

(1)注重安全标识。在大自然中,某些动物利用自身色彩以示警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运用一些色彩来表示不同的安全标志。红色表示消防和危险信号;绿色表示安全;色表黄示注意。所以鲜艳的色彩具有一定的提示效果。

(2)运用色彩进行空间导向。在酒店设计中,设计者常利用具有一定方向性的天花色彩分割空间,利用色彩区分墙面,划分区域。运用装饰色彩图案,铺设地面,用来明确交通空间,并具有导向作用。

(3)色彩空间分区。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来进行空间上的划分。比如在商场里,通常用不同颜色的柜台进行分区。具有一定的视觉导向性。在体育活动场所里,也常常用颜色来进行分区。酒店空间也多以色彩装饰空间、丰富空间、划分空间。

(4)管道识别作用。在酒店空间中,我们可将在外的管道涂上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分。这样有利于管道和设备的维修管理。

4结语

色彩不仅仅在酒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任何一个空间设计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跟其它的相比,色彩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因为在人体的各种知觉中,视觉是最主要的感觉。色彩还能够改变室内环境气氛。一般有经验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都十分重视色彩对人的物理的、生理的和心理的作用。在设计中加以恰当的运用色彩及其色彩的装饰效果,是很重要的。空间的色彩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多空间、多变化、多组合的色彩设计,受色彩对比及调和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也受使用功能的支配,还有室内、光线、材料、家具、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把握好这些,才能形成既有对比变化又有协调统一的视觉效果,营造出既高雅又富有情趣的人性化酒店空间,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喻悦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英]安娜•斯塔莫. 室内设计师专用配谱[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

[2] 金磊,李沉. 中外建筑与文化[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8).

[3] 王贵祥. 东西方的建筑空间—传统中国和中世纪西方建筑的文化阐释[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8).

[4] 陶雄军. 环境设计色彩[M]. 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8).

[5]成涛.酒店大堂N.广东建筑装饰.1998年6期

[7]蒋浩.浅析酒店空间光环境设计N.山西建筑.2007年29期

[8]赵小媛 吴亦婷 唐文阁.浅析酒店的规划设计与功能布局[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7:47-48.

红色文化空间设计范文3

一、影响旅游资源空间布局合理化的因素

旅游区域布局是从总体上对旅游生产力体系的地域空间配置,因此要实现旅游区域布局的合理化,就必须分析和考虑影响旅游区域布局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有资源因素、区位因素、市场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政策、法规因素等。

1.资源因素

任何产业部门的区域布局都必须以可靠的资源为保证,否则就会使该产业的发展陷入盲目性。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所具有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决定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规模及水平,而且决定着旅游产业的合理布局。通常,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并往往发展成旅游业的“增长点”。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品位、特点、分类及规模,是建立合理的旅游产业布局,确定旅游投资规模及资源开发时序,提高旅游区域布局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2.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是影响各经济产业合理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优越的区位优势不仅为旅游经济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如通达性、便捷性等),而且对旅游产品的形成及旅游产业的布局都具有重要影响。

3.市场因素

市场经济作为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社会资源配置机制,要求一切经济活动都以市场为轴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旅游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因而其整个经济运行都必须围绕市场来进行。

首先,从需求角度看,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表现在其对旅游客源市场拥有程度,而客源地的数量、客源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客源地游客出游人数等,都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其次,从供给角度看,一个地区旅游市场的大小还取决于其旅游产品供给及旅游服务水平,它不仅决定着该地区旅游市场接待规模,也决定着旅游市场的发育及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

因此,在考虑旅游区域布局时,一方面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客源市场的对象、范围及变化趋势,从而把握旅游市场的容量大小。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旅游需求,合理布局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产品的供给,从而形成合理的旅游区域市场定位,为合理的旅游区域布局提供依据。

4.社会经济因素

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为旅游业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条件或限制因素,直接影响到该地区旅游产业布局及旅游经济的发展。通常,发达的经济条件更容易为旅游业提供各种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手段及财力资源,并且往往具有较高的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从而增强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5.政策、法律因素

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是政策部门的重要调控手段之一。运用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不仅能加快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旅游经济在数量扩张、结构转换和水平提高等方面同时发展,实现旅游经济的良性循环;而且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布局的合理化,减少地区间经济差异,实现总体效率与空间平等的统一。旅游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产业,如果没有国家从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给予宏观的指导和调控,旅游业不仅不能快速地发展,而且也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在考虑旅游区域布局时,一方面,从旅游经济总体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有利于旅游区域布局合理化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旅游区域布局的合理化;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已有的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要求,合理地进行旅游产业的区域布局,从而促进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民俗旅游社区文化表达空间中的场景布置

1.场地、场所、场景的关系

场地是建筑设计构思的基础平台,场地分析的重点是物质属性和意义内涵的分析——设计基点和建筑几何性构思的确立。

场所表达了场地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历史、自然及风土的内涵,场所内涵的挖掘和揭示表达设计者的价值倾向及所创造的建筑空间秩序的应对和承载方式。

场景有机融合了场地和场所概念内涵的建筑意象,是在空间基础的场所的营造,然后创造一种具有独特场所形象的建筑并能抚慰人身心的空间。

2.展俗旅游社区文化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民俗旅游社区文化公共空间设计的目的就是以极强的空间表现让游客获得一定的感官感受,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我们这里所说的民俗旅游社区文化公共空间概念不同于哲学时空观中的空间范畴,它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客观范畴,而且是一种文化社会关系。任何时代的人们,都无法脱离具体的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而生存。

这里要特别强调公共领域(publicsphere)与公共空间(publicspace)的区别。所谓“公共领域”是指从市民社会中产生的、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所谓“公共空间”主要是指在社会与国家之间人们实现社会交往和文化互动的场所。现代游客不停在各个民俗旅游区里面游走,以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生存方式和文化气质的民俗旅游空间。不同的民俗旅游空间,文化生态差异是很大的,以我省的安康和榆林为例,安康集中了我省最一流的南派民俗旅游风情,具有适合浪漫主义主义情怀的小资情调的民俗旅游者的文化表达空间。而榆林拥有省内最美丽的塞上风情,借助这一元素使那些喜欢大漠风情的民俗旅游者同样获得了自己的文化表达空间。

因此,民俗旅游社区文化空间的场景布置一旦失去其应该具有的场景时,民俗旅游地的色彩中就会失去最美丽的亮色。

三、陕西民俗旅游空间的文化定位

1.民俗文化定位

保持民俗旅游空间生活场景的真实性,就是保持一种真实的民间生活习惯。因此,民俗文化的定位。就是在具有真实生活环境的中透视出五彩缤纷的各种文化生活习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本课题组提出保护的历史街区,地方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保护好这些历史街区的真实的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北京市平安大街改造的失败就是一个隆痛的教训。改造后的平安大街被人称为北京的“第二条长安街”。但是,因种种原因,开埠后的平安大街非常萧条,分析其中原因,有一点是致命的硬伤,就是其民俗文化的空间定位出了问题。原本的平安街就是以幽静、典雅的风貌、氛围着称的,改为“大街”,让高密集度的文物古迹暴露出来,还能得到怎样的保护?发达国家的大都会城市中有许多小胡同、老房子。保护得非常好的。在那里,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也是非常突出,但是,这些国家始终把保护传统放在首位。

对此,着名城市规划专家袁家方教授说:“平安大街来得太突然。北京城不应该忘掉历史,割掉建筑语言。写在石头上的历史若真被后人遗弃,那真是一种悲哀,若有一天中国发展到千城一面、千村一面时,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文化上的堕落。”

2.地理区域文化定位

地理区域文化定位,就是将各种可以表现区域民俗特征的文化现象以整体的形式完整地体现出来。例如,通过青草、大漠,与毡帐、战马、勇士、歌舞、美酒、奶茶等文化形式,表现草原地理环境所体现出的地域文化气息。在这个环节上,就是要做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匹配。在这一点上,山西省的平遥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在平遥,游客可以堂而皇之地走入一户人家,闯入别人的私密空间,满足视觉的欲望,再加上打探些道听途说的故事,更会获得双重的满足。有的游客还会身体验一下当地人朴素的生活,享受一下异趣。一般的旅行者带回来的信息,都是只属于平遥古城才拥有的异文化场景。在旅行者摄取的平遥场景中,没有滥情的平遥,拍摄者没有刻意寻找基本上都是代表古城符号的场景,以达到一种思古与怀旧的幽情。这样的地理环境所展示的文化行为是游客到平遥旅游最需要的地理文化气氛。

从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一个没有地域特色的区域,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旅游区。因此,陕西的地理区域文化定位就是一定要突出秦风秦韵。具体到市、县、乡、村都应该体现出具有地域风情的文化气息。

四、陕西民俗旅游文化空间区域划分

1.陕西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

保护民间原生态文化是开展民俗旅游的基本前提,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筛选出九个具有生态文化形态的区域,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它们是:

(1)风翔“民间工艺品”文化生态保护区;(2)宝鸡县——陇县“民间社火”民间社火文化生态保护区;(3)紫阳“民间茶艺、民歌”文化生态保护区;(4)安塞“民间腰鼓、剪纸、秧歌、窑洞”文化生态保护区;(5)韩城“民间建筑、民谣、方言”文化生态保护区;(6)铜川“民间制瓷”文化生态保护区;(7)佳县“民间庙会”文化生态保护区;(8)丹凤“民间建筑、酒文化”文化生态保护区;(9)宁(强)——略(阳)“羌文化”文化生态保护区。

2.陕西“民间原生态文化”文化区分布状况

(1)按所属文化圈划分。陕西所处的地理环境涵盖了中国文化圈中的四大文化内容,表现之丰富,无疑是中国文化的心脏。1)黄河流域风俗文化圈(陕西关中地区以及延安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2)长江流域风俗文化圈(陕南地区)。3)游牧风俗文化圈(陕西榆林地区,特点是强悍勇武的民风)。4)“关陇文化”区域文化圈(陕西关中地区,特点是多民族共生,异域风情浓郁)。

(2)按陕西地理地貌可分。1)陕北为代表的黄土窑洞文化,具有典型的黄河文化特征。2)陕南为代表的巴楚文化。含有长江文化的丰富元素。3)关中平原为代表的则是南北文化融合区域。

(3)按农业元素划分。1)陕北半农半牧文化区。2)关中麦黍文化区。3)陕南稻作文化区。

(4)按照气候特征划分。1)陕北大陆性温带气候带自然文化区。2)关中半湿润性暖温带气候带自然文化区。3)陕南湿润性北亚热带气候带自然文化区

陕西地域南北狭长,纵跨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三大气候带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既有牛羊成群、大漠孤烟的塞上风光,又有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八百里秦川”,还有被誉为“天然药库”和“植物王国”的秦巴山地。南北迥异的地理地貌和,丰富多样的气候特点,孕育出种类繁多的民俗资源,所谓的“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在陕西体现的尤为突出。

红色文化空间设计范文4

关键词:古典元素;高层住宅;应用

中图分类号: O43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如今,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给建筑设计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为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室内设计想要保持中国的传统特色和神韵是很不容易的。如何在继承的同时创新出新的风格更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一、中国古典建筑元素的基本特点以及古典元素运用原则

1、古典建筑元素的基本特点

中国的古典建筑多是以木头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建筑的室内装饰也多是以木质结构为主要内容,通常都是高空间、大进深,一般建筑的造型讲究对称,色彩上也讲解对比,在室内多摆放一些中国的古典木质家具,比如屏风、长桌等。古典建筑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这是因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不同地域的人生活的习惯和方式也不一样,所以居住场所也不一样,建筑风格就不一样。比如在安徽,安徽的民居多是靠着山建造的,在外型上多用白墙、小窗,墙体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在室内,摆出的装饰品也多是木雕和石雕;在徽州,木雕成为人们在屋内的主要装饰品,其中窗扇、挂板上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多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为主。石雕多出现在人们的祠堂、生活的庭院中和墙壁上。石雕的内容多是以仙鹤、麒麟等象征吉祥的物件为主。安徽民居无论在建筑方式上、还是在居住功能上都是建筑界的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古典元素的运用原则

在室内设计中古典元素和室内装饰的融合要秉着适度原则。何谓适度?古典元素在室内设计中地使用虽能彰显我国的古典文化,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并不是所有的古典元素都能引入室内设计,设计师应该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引入古典元素,这就是古典元素的适度原则。

在室内设计引入古典元素时,应该注意三个方面因素。一是要在继承中适当的应用古典元素,在室内进行设计装修时,应该根据当地特色文化有选择性的引入中国古典元素,引入古典元素时既要继承古典元素的表现形式,还要理解古典元素的思想精髓,这样才能将室内设计和古典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二是要传承古典元素中的人文精神。如何让室内地设计显得根据有古典元素的气息,同时又不失现代社会的高贵典雅呢?在引入古典元素时室内设计就应该秉着传承古典元素人文精神的原则,古典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谐理念、当地的历史等等,同时还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室内设计和古典元素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三是要注重创新,古典元素的引入应该带给室内更多的古典美,但是在引入的同时还应该注创新,将古典和现代糅合在一起,提升室内设计的品味。

二、中国古典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中国古典思想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文化强调“因势就成”、“物我不分”、“浑然天成”、“天人合一”,这种思想发轫于禅宗、儒家、道家的理念,是中国特有的思想。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思想,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显示除了长于悟性、活泼不滞的特点外,通过设计师的设计,还能将中国古典文化充分应用在室内设计中,促成创意的产生,并且这种融入中国古典思想的室内设计将与人们产生精神上的交流,这种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将吸引更多的目光。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设计师如果将中国古典思想融入室内空间设计中,将中国古典思想的思维方式、哲学、自然观展现在室内空间中,必将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中国古典文化在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陈设从古至今在人们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文化特征、质感、形式等在室内空间和人之间传递着某种情感和某种氛围,能将人们带入陈设艺术营造的环境中。中国古典文化丰富而久远,由于环境、习俗、经济、文化、宗教、地域、历史等众多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陈设艺术,这是我国室内设计的巨大宝藏,室内设计师应该充分应用这种资源。中国古典的陈设已经形成独特的东方风格,蕴含两种品质:其一是潇洒飘逸的气韵,其二是端庄典雅的气度,这两种品质象征中国古典文化深奥超脱的灵性意境。因此,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将这种特殊的中国古典文化融入室内陈设设计中。例如在室内陈设中,通过一束白色的芦花、一束干麦穗,或者一串红色的干辣椒或金黄的玉米串,然后伴随一些手工蜡染的花布进行巧妙的点缀,这种独具匠心的陈设艺术,将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自然美效果。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在室内栽种一些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盆栽植物,然后配上一些图片,形成虚实结合的独特陈设艺术,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室内陈设中要表达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意境,使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3、中国古典符号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凝练而成的,逐渐形成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纹饰和图形,其中包括图腾、动物、植物、人物等众多形象或者抽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图像,这些都包含中国文化的古典符号,具有古典象征内涵,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后形成的历史符号,如果将这些古典符号应用到室内装饰中,将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中国古典符号作为装饰元素,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手法包括以下几种:其一,嫁接和移植,将中国古典的禅理、道家、儒家文化嫁接移植到室内装饰中;其二,符号拼贴,将人们熟悉的古典图像,如图腾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古典图像拼贴在室内中;其三,抽象简约,这种手法是将古典符号提炼和抽象简化,是一种只失古典文化之行、不失古典文化之韵的装饰手法。

4、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室内设计风格多元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尝试各种类型的装饰风格,室内装饰色彩也因此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而对我国传统色彩的借鉴和使用就是最典型的特征之一。传统的“五色观”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色彩体系,它记录了华夏民族几乎全部的精神活动过程,其所蕴含的深刻意蕴也对室内设计有很大的影响。五色即红、黄、黑、白、青这五种颜色,且每一种颜色都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吉祥、喜庆和不朽的生命力;黄色是帝王的专属颜色,代表财富和权力;黑色是天道之色,代表神秘和庄严;白色是一种素色,代表纯洁和典雅;青色是生命之色,代表宁静和年轻。这五种颜色凝聚了我国文化、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的思想特征,将其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既是对我国传统色彩的继承,也是对我国民族特色的弘扬和创新。尤其是黄色和红色这两个色系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最为典型,其也最能体现中国风。例如,在以中式为主题的室内设计中,红色是设计的主旋律,然后再配以古朴的家具、黑白水墨画,可谓是相得益彰,于热烈奔放中带给了人一份沉稳。又如,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设计,整体虽然金光闪烁但是也不乏细致淡雅,在现代灯光技术的配合之下,其越显华丽精美,整个大厅的空间既富有中国的古典韵味,又尽显富丽堂皇,其品位与档次不言而喻。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的古典文化不断的为世界所了解,新中式风格正在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而新中式的风格也不在是以前简简单单的招办古典元素,而是在分析现代人们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建筑风格互相融合,同在融合的基础上把古典文化完美的融入到现代建筑的室内设计中,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应用,不仅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我国室内设计风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孟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大观,2012,(12).

红色文化空间设计范文5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 新校区 校园文化建设

近年来,为适应高校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国内不少高校开始建设新校区或分校。新校区的建设,不仅需要配置现代化的大楼,更需要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新校区的建设也应该是建设优质校园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2011年4月,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时明确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的第四大职能,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到了新的高度。

高校图书馆是为师生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师生从事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学校的文化中心。图书馆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在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处于引领地位,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学校两次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图书馆文化建设实践,总结了图书馆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并为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1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高等学校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教师和干部为主要群体。一般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各高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色、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这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根本要求。

自1999年起,我国高校开始大幅度持续扩招,出现了学校校舍、设备和师资力量等严重短缺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全国许多高校纷纷设置新校区或分校。新校区通常是在地理位置偏远,相对陌生的地区拔地而起。作为承担“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大学,在新校区建设中本应充分融入自身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积淀的校园文化。然而现实情况是,相当多的高校在新校区建设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文化建设,出现了“屋新树不古”的校园文化危机。

究其原因,一是对校园文化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有些高校认为校园文化只能靠积淀形成,既没有主动去传承老校区的文化,也没有积极去设计和营造新校区的文化,只是任其自然生长;也有部分高校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搞的文体活动,没有认识到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提高学校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二是校园文化传承受阻。主要是师生间交流互动减少,代表学校文化传承的标识不足。三是校园“文化生态”失衡。例如: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缺乏互动。由于新校区位置偏远,学校周围缺少自然的社会生态,阻碍了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的互动。四是一些学校本身文化基础薄弱,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不够协调。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不仅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在于文化的熏陶哺育。面对新校区位置偏远、成立时间短、文化积淀薄弱的现实问题,着手研究对策以加强新校区文化建设是高校的当务之急。图书馆是高校的文化中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责任,因此,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2高校图书馆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资源中心、文化中心和公共活动的重要社区,不仅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窗口。图书馆文化体现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师生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习惯、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等。图书馆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2.1图书馆是学校物质文化的标志载体

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及物质基础,校园文化发展初始阶段往往直接通过不同的物质层面表现出来。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中心,在校园物质文化方面,是学校文化景观的重要体现,是师生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一方面,图书馆建筑本身是校园文化的巨大载体。图书馆建筑不仅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也是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物质载体。一般情况下,大学图书馆都处在学校校园的中心位置或者是醒目位置,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和特色以及内部环境的装饰,代表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特色,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另一方面,图书馆内的报告厅、会议室、读者服务中心、多媒体音像室、阅览室、培训中心等区域和空间,是师生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人们常说大学“非大楼也,而在大师”。但是,一所现代化大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也很难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创建健康、高雅的学校物质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校园文化育人就是“要让校园里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走进一座设计高雅、环境优美的高校图书馆,感受着泛舟书海的乐趣,这本身就是对大学生很好的教育和熏陶。

2.2图书馆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

精神文化主要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等。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归根到底决定并制约着学校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图书馆的理念、馆风、馆训、馆藏以及知名度和影响力等,都体现了所在大学的精神价值追求。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资源中心,是广大师生汲取知识营养的供应站。图书馆“收藏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图书馆文献的整理排序方式也会“自己说话”,体现了所在学校的历史和特色。以特藏为例,特藏是体现图书馆及所在高校文化传统和特色的重要指标。按北京大学图书馆对特藏的定义:特藏是指按照一定的主题,遵循一定的收藏原则,经长期积累而形成或者经购买等渠道收集的比较完整的或具有相当数量的藏书,这些藏书在相关学科领域内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特藏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善本古籍。学校的硕博论文、教职工论著、各学科专业历届考题、专题电子数据库等也成了具有某种重要性的特殊收藏。这些收藏记录了学校的文化发展历史,体现了学校的学科特色。例如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所独有的“质量检验特色文献数据库”就通过浙江省数字图书馆平台,面向全省高校提供服务,既彰显了学校的计量办学特色,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2.3图书馆是学校制度文化的组成部分

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一系列校纪校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校园文化主题长期以来对学校某项制度甚至整体制度的价值判断以及在制度环境中的行为方式,是高校文化价值观的形式化和固定化。主要由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干部管理等各项制度因素构成。图书馆的系列制度是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新校区建设是在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实施的,建设完善过程也是一个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现代大学制度要为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四大职能服务。作为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机构,高校图书馆员是学校“三育人”工作中“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主体,图书馆的制度文化也生动体现了所在学校的制度文化。

2.4图书馆是学校行为文化的支撑力量

行为文化是指全体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社团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主要包括:学术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网络文化等。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空间,为学校行为文化提供了支撑力量。

图书馆作为活动空间,提供了师生学习、讨论的重要场所,师生们在图书馆中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展示了所在学校的校园行为文化。图书馆作为校园文献情报信息中心,为学校的大量文化活动,包括政治性、学术性、娱乐性等活动,提供了信息资源支持。图书馆宽敞的大厅、报告厅、阅览室等,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空间支持。图书馆组织开展的“读书节”等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和繁荣了校园文化。

总之,图书馆本身既是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代表,同时又以自己的文献资源、文化设施和馆员本身去支持和推进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加强图书馆及图书馆文化建设是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3加强新校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措施

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其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由广大馆员和读者共同创造、认同,并自觉效仿和奉行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通常包括图书馆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提高文化自觉,充分认识图书馆文化在新校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自身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高图书馆文化自觉,关键是要全面认识图书馆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中心。文化传承与创新应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所在。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把图书馆当作搜索文献信息情报的工具,而且把图书馆当作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育人的重要场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化创新的领航者。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图书馆发展以后,又会以自身文献的搜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独特方式反作用于它所属的文化,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例如,我国古代藏书楼,已不仅是一幢建筑物,而且还积淀着独特的文化,蕴藏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体现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校图书馆产生于所在学校的文化环境,并参与和塑造了校园文化,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者。例如,和五四前后由革命先驱任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在传播新文化思想,宣传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当时的图书馆不仅是相关文献资源的传播地,也是教师学生参与运动的重要场所。

现代高校图书馆应担当起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以其高雅的环境设计、浓厚的学术氛围、周到的互动服务、系统的资料索引、生动的文化活动带给师生员工深刻的审美体验、求知乐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成为校园文化的中心。

3.2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新校区图书馆的整体文化设计

新校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优势在于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构建符合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高品位的图书馆文化,应当高起点谋划,全方位运作,并且由校园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共同设计、共同构建。

3.2.1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符合师生员工需求的环境文化

标志性的建筑是形成图书馆文化品味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内部设计、区域分割、通风照明、色彩基调、家具布局、饰品摆设、提示标语等,烘托和强化着图书馆的文化品位。

首先,图书馆建筑本身应该是校园里位置最中心、外观最气派、体量最庞大、设计最用心的标志性建筑。通过建筑来传递高校“以生为本、崇尚学术”的理念,讲述学校办学历史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绩。近年来落成的高校图书馆中不乏这样的作品,例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以一本翻开巨著的形状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造型像一艘即将远行的豪华邮轮,重庆大学图书馆像一架红色的钢琴,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图书馆恰似座落在一幅水墨画中,这些建筑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时刻熏陶和感染着校园师生。

其次,图书馆的内部格局、空间设计、家具布置等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对于大学图书馆来说,方便师生对图书馆的使用应是第一位。因此,在设计上要符合读者使用文献和馆员管理工作的需要,符合使用者基本生理、心理、行为和文化特质的需求,同时,设计中要有超前的眼光,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种种迹象表明,在新世纪第二个10年,大学图书馆将发生第三次革命,逐渐进入到“数字资源海量的科技和艺术体验美妙的学研空间”的新阶段。其特征是:书架将大量地退回到密集书库,留下更多的空间供学生使用家具、电子设备,完成学习、研究和小组讨论。因此,大学图书馆要设计更多的活动空间,在馆内的装修、家具、色调等都要体现大学的文化品味,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情报需求、教育需求、沟通需求、审美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使其成为存储文化和传播文化的中心,成为终身教育和文化娱乐的中心。

第三,图书馆的环境要高雅肃然,给读者以心灵上的安抚和激励。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在教室、寝室以外驻留最多的场所,这里的一物一景,应在美感中体现教育意义。因此,走廊墙壁上的壁画、阅读桌上的温馨提示,每一个细节都应结合学校的特色加以精心的设计。例如:中国计量学院邵逸夫图书馆一楼大厅设置了人文长卷浮雕,以浮雕的形式表现了中国的悠久计量文化和人文渊源,沉稳、厚重地展现一种历史文化韵味,与图书馆的文化属性和氛围相契合。为纪念邵逸夫先生为我校图书馆建设项目捐资之善举,图书馆大厅还立着刻有邵逸夫先生头像的玻雕立屏。整个玻雕立屏背景为一棵桃树,上面共结了111颗桃子,象征“桃李满天下”与硕果累累,意寓学校办学与邵老助学的丰硕成果。

3.2.2精心设计图书馆文化活动,形成图书馆文化活动品牌,引领校园文化活动

在大学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也充斥着一些简单化、娱乐化、媚俗化的活动。高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活动不能简单地娱乐化,还要体现出知识的高雅性、学术的生动性。“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应该树立自己的文化活动特色和品牌,引领校园里高雅深刻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图书馆的文化活动中来。例如,近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展的“4.23读书节”活动已逐渐形成品牌。以我校为例,搬迁至新校区后,图书馆联系团委和各二级学院共同开展以“推进大学生阅读,浓厚校园学习文化”为目的的读书节活动,坚持多年,影响广泛。活动从开始时单一的活动陆续发展到“图书漂流”、“读书报告会”、“专家讲座”、“读书征文大赛”、“学业规划大赛”、“诵读经典”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师生广泛参与,营造了愉快阅读的良好氛围,带动和丰富了新校区校园文化。

3.3适应时代要求,提高服务水平

办好图书馆等于办好学校的一半。图书馆对于大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所图书馆的好坏最重要的还是体现在服务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还要有“人性化”的服务。

3.3.1以丰富的图书资源,建一个知识的宝库

纵观国内外知名的大学图书馆,我们不难发现具有庞大的藏书量是衡量图书馆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现今的信息化网络社会,图书馆除了要不断扩充丰富自身的文献资源外,还必须与外界接轨,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所有可以使用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数量不断增大的师生队伍的需要,才能将图书馆的文化力量更好地辐射到整个校园甚至社会。

多年来,我校图书馆除了加强书刊资源的采集和特色文献的选订外,还积极开展高水平数据库的引进与试用,并被成功列为CALIS虚拟参考咨询示范馆建设单位,使我校图书馆在参与全国高校文献保障平台上取得重大突破。此外,我校图书馆还大力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积极参与了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项目,继续开通了ZADL文献传递系统,推进全省高校数字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3.3.2以多样性的服务,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成效

有了充足的资源、丰富的馆藏后,如何使这些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就必须依靠不断提升的“人性化”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真正活起来。北京大学图书馆王波先生在接受《大学生》杂志记者采访时说,“大学图书馆将向着自身越来越复杂,使用越来越简单的方向发展,由‘矿山型’向‘智慧型’转变”。“未来的图书馆,资源只会更庞大、服务只会更精细、功能只会更广泛、岗位只会更繁多,将实现艺术无死角、科技无死角,是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教育技术馆为一体的校园核心建筑。”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要借助先进科技开发更精细的服务功能。我校图书馆近年来就推出系列个性化导读服务,设立“导读专柜”。重点推荐经典图书和学生喜爱的图书并定期更新,并通过QQ、电话、馆长服务信箱、微博等回复解答读者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问题。图书馆还定期举办毕业生读者沟通座谈会、师生图书现来活动,让师生直接参与文献采集,激发读者的阅读需求。

此外,我校图书馆还开通了网上图书预约和图书续借,扩大图书到期手机提醒业务,本部和东校区间开通图书通还,延长阅览室开放时间等。通过这些举措,扩大了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3.4重视发挥馆员的主体作用,建立图书馆“学习型”团队

作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图书馆员每天面向读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师生产生影响。图书馆员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也代表了图书馆的文化品位。因此,“人”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支点。

目前,高校图书馆员队伍中既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专业馆员,也有非事业编制的聘用馆员。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结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等距离新时期图书馆业务的高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新校区,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直接服务师生的图书馆员中,聘用人员所占的比例较高。图书馆要发挥馆员的主体作用,可以吸收学习型组织的有关方法,建立图书馆“学习型”团队。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阐述了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共同愿景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称它们为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作者还就团队做了详细论述,提出“团队是最佳的学习单位”,“团队智慧应大于个人智慧的平均值”等观点。引入到图书馆团队建设中,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3.4.1建立共同愿景,进行目标激励

图书馆员在高校中是平凡、普通却必不可少的岗位。馆员如果缺少目标,容易产生职业厌倦,影响个人能力提升和图书馆形象塑造。要让图书馆员意识到,每一个成功人士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图书馆员的陪伴。馆员每天服务和影响的师生是社会的栋梁,图书馆工作看似简单的借书、理书的背后,承担的是一份光荣且重要的育人工作。

3.4.2强化团队意识,鼓励不断学习

高校图书馆是以服务师生教学、科研为导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师生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也趋于多元。图书馆不仅为文献收藏机构,而且要作为信息咨询机构,图书馆员要成为网络导航员、信息专家和信息素养教师。于是,学习能力成为图书馆员的一个基本能力。

针对图书馆员专业背景不一,非事业编制岗位流动性大等特点,可以将馆员中按专业、岗位等搭配组成小组,建立事业编制馆员联系非事业编制馆员的“师徒制”,强化团队学习。从学习图书馆服务人员举止和语言规范等基本制度,到学习先进文化、理念和前沿信息,通过鼓励全员学习,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形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