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服务机场运行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航空服务机场运行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航空服务机场运行管理

航空服务机场运行管理范文1

关键词:一体化;运管委

中图分类号:TP30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o Integration Management of Airport

Hu Yanzhi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Company Limited,Beijing10062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gularity of flights by air traffic control,airlines,airport three through a unified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achieve integration oper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was set up to run the above three collaborative platform-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management committee,the purpose is to deal with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air traffic control by the user depending on the weather,air traffic control clearance and other conditions to create sorting rules,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mmittee information platform release under the rule generation flight list,after adjustment by the airline company's flight release the list and confirm the flight release order;final user by the air traffic control had issued the release of the airline to confirm flight.

Keywords:Integration;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Committee

长期以来,国内民航业各运行主体间一直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日常运行过程中,机场、航空公司、空管、地服保障等运行主体在经营、服务、保障、管理等诸多方面缺乏广泛的沟通与一致的协调,导致上述运行主体面临着资源与成本的浪费、运行与指挥的低效、服务品质与旅客满意度的降低。

为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民航总局不断深入推进民航业一体化运行管理策略以应对上述挑战。落实到机场一体化运行管理,枢纽机场必须以安全运行为出发点,解决枢纽机场各运行主体间协同运行指挥、运行信息共享、运行资源一体化、全流程运行监控、预警预控、特情应对等课题,最大程度上提高枢纽机场资源使用效率与航班运行效率,提升旅客服务满意度。其核心是对枢纽机场所有能提供的、涉及的、需要的内部与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管控。在运行及保障前,落实一体化运行指挥体系下,枢纽机场各运行主体协同计划管理的战略;运行及保障过程中,实现多方协同指挥,并及时对资源进行调整,同时多方参与日常运行与应急事件的预警、告警、监控、处理;运行及保障后,以数据和信息为指导,提供事实依据的空地协同分析、资源优化分析等辅助决策支持工作。集成各运行主体的信息将贯穿枢纽机场一体化运行管理全业务流程。

机场一体化运行管理效率的提升,离不开来源于多个运行主体的信息集成。信息集成并非简单地对各种运行数据进行收集与堆砌,而是在机场统一的运行业务规则、一致的运行信息标准基础上,面向各运行业务环节的运行操作型数据与分析型数据的信息集中整合与信息应用展现。建设集成运控信息系统将涉及“数据仓库技术”、“数据采集与数据整合技术”、“实时数据交换技术”、“统计学及多维分析技术”等。

一、数据仓库技术(Data Warehouse技术)

数据仓库是基于业务主题的、带时间特征的、反映历史原状的、通常按集中式存储和管理的、用于决策支持的一种数据组合。借助数据仓库技术构建的机场集成运控信息系统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组合,具备下列特征:(1)基于业务主题:如机场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容量、航班保障效率等主题。(2)时间特征:进入数据仓库的所有运行数据都加上了时间戳,可以随时进行回溯与审计。(3)反映历史原状:准确地保留历史以供各业务主题构建数学或统计分析模型。(4)集中式存储和管理:集中存储运行数据,并提供统一管理视图。(5)用于决策支持:以多维分析、钻取、切片、旋转等多种数学分析与数据挖掘手段,为机场一体化运行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二、数据采集与数据整合技术(ETL技术)

(1)数据有效性检查。为提高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呈现的准确性,数据在进入系统前应该对数据进行有效性检查,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性检查,就有可能破坏数据的完整性、关联性及业务逻辑。(2)清洗与转换。有效性检查是决定是否符合给定标准的过程,标准是依赖于制订的,不同的业务会有不同的业务标准。如果数据不在给定的界限之内,它就成为我们称作scrubbing(清除)过程的对象。清除数据包括对那些在给定范围之外的数据采取纠正措施。在数据转移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操作数据转换成另一种格式以更加适用于系统的设计。在太多数情况下,转换是将数据汇总,以使它更有意义。(3)简单变换。是数据变换中最简单的形式,这些变换一次改变一个数据属性而不考虑该属性的背景或与它相关的其他信息。(4)日期/时间格式转换。因为大多数业务环境都有许多不同的日期和时间类型,系统中设计到日期/时间的元素也比较多。一方面,由于需要统一日期和时间的编码规则;另一方面,由于交叉分析及灵活报表统计角度的需要,我们也需要将日期和时间细分。例如:日期可拆分成年、季度、月、旬、天等,时间可以拆分成不同的时段。(5)聚合与汇总。聚合与汇总是把业务环境中找到的相关数据汇总成系统中较为综合的数据,一方面是为了过于细节的数据进入系统中,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将数据按照特定业务进行分类的需要。(6)清洁和刷洗。清洁和刷洗是两个可互换的术语,指的是比简单变换更复杂的一种数据变换。在这种变换中,要检查的是字段或字段组的实际内容而不仅是存储格式。一种清洁是检查数据字段中的有效值。这可以通过范围检验、枚举清单和相关检验来完成。

航空服务机场运行管理范文2

关键词 机场;弱电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V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083-02

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中的弱电系统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其是机场生产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机场航站楼弱电系统的有效运行,能促进机场生产的有序开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弱电系统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如机场信息集成系统、离港系统、内通系统、弱电配套系统等都属于航站楼弱电系统的内容。除此之外,其还涉及了安检信息管理系统、时钟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机房工程等方面。由此可见,机场新航站楼工程的弱电系统是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中的关键,在其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每个系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提高施工质量,以保障弱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1 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弱电系统设计内容

在设计机场新航站楼弱电系统时,必须考虑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通过对信息集成管理系统、机场运营管理系统和航班信息显示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来保障弱电系统信息源的有效性。

1.1 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弱电系统设计中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信息集成管理系统是机场新航站楼弱电系统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其是沟通机场各信息系统的桥梁,是数据交换的渠道,能在每个子系统之间建立内在联系,将各子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此系统是应用于机场内部的,对机场内部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进行管理。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引入中间件概念,充分利用中间件技术,将不同平台的系统有效地连接起来。信息集成管理系统能跟踪报道系统接口的具体情况,让操作员通过监控画面来开展监督工作,检查系统接口的数据传递是否正常,以及时发现问题,做出警报。

1.2 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弱电系统中的机场运营管理系统

机场运营管理系统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调度航班中的各个环节,以保障航班各环节的顺利进行,通过科学的航班流程来规范机场生产工作,促进机场运行效率的提高,保障机场服务质量。机场运行中的信息主要来自于航班信息和旅客信息,为保障机场航班运行,必须建立完善的机场运营管理系统,基于合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运行过程的管理,以制定科学的机场生产业务管理方案。

1.3 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弱电系统中的航班信息显示系统

航班信息显示系统的建立,旨在让顾客及其亲友更好地获得最新的航班动态信息,使机场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接受航班更新消息,以提高机场工作人员的效率。这种信息是集成系统中的虚拟区域网,贯穿于整个机场运营之中,能有效地引导顾客正确的办理手续,维持机场的正常运行。

2 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弱电系统设计措施

2.1 机场航站楼弱电系统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

在设计机场航站楼弱电系统时,要考虑到机场的规模和机场生产运营模式,结合机场自身的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先掌握机场的实际状况,了解机场对弱电系统的需求,才能制定出能保障机场顺利运营的弱电系统。机场航站楼弱电系统的设计,必须进行深入研究,以建设科学的弱电系统。要全面了解现阶段弱电系统的发展状况,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准确的定位弱电系统的功能,灵活变通,以使得机场航站楼弱电系统的设计能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化机场建设的要求;要搜集其他机场航站楼工程弱电系统设计的资料,吸取经验,改进理念,引用新技术,根据自身机场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障弱电系统设计的质量。

2.2 加强机场网络建设

机场航站楼弱电系统的设计,离不开机场网络的运行。机场网络主要是以光纤为传播媒介来传输语音和数据。基于无线网的发展,应加强机场网络的建设,使其覆盖于整个机场之中,在机场各航站楼间铺设充足的光纤,进而促进光纤的流场性,以应对紧急状况。机场网络的建设要重视机场的业务变化和数据的承载问题,要利用最新的设备,先进的技术,来建立全面的机场网络,使其具有整体性。

2.3 建立健全的机场信息集成系统

在信息时代的推动下,我国已突破传统的运行模式,将信息技术引入机场运行中,构建机场信息集成系统,以促进新型机场运行模式的形成。由原始的人工呼叫转变为当下的网络传递。这种新型的机场运行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传递信息,以促进机场业务工作的高效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场逐渐扩展其业务,使得其业务量不断地增长,在这种形势下,机场的信息转变为开放型,逐步实现信息共享。机场信息集成系统主要包括机场运行管理系统和离港系统,有利于实现机场航空信息的社会性。建立健全的机场信息集成系统,能节约人力资源,使操作不再复杂化,减少故障的发生。

2.4 有效整合机场信息,统一信息

机场的信息数据主要由航空管制中心的转报系统、航空公司系统和离港系统提供。旅客和行李的信息主要是来自于离港系统中的数据,其传递的计划航班信息是机场信息中最基本的信息,而机场信息来源的中层砥柱则是航空公司系统和航空管制中心的转报系统,最为高级的机场信息来源则是人工输入。因而,在构建机场信息集成系统的时候,必须对机场信息的来源进行有效地整合。除此之外,机场的信息也是机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分为机场内部和机场外部两方面。机场外部信息的对象是社会大众,而内部信息的对象则是机场内部的各单位。内部信息主要包括航班的进出港时间,服务内容等,有效地内部信息能提高机场服务质量,增加民众的满意度,提升机场形象;外部信息主要包括飞机型号,航班时间、所属航空公司,登记时间等。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大众充分了解航班信息,方便乘客的出行。

3 结论

在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弱电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影响其质量的各因素,重视每个环节的设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系统的特点来采取不同的设计方针,以保障机场航站楼弱电系统的质量,提高弱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促进机场生产的有效运行。

航空服务机场运行管理范文3

关键词:机场、航站区、跑道、滑行道、规划、借鉴

一、 洛杉矶国际机场概况

洛杉矶国际机场,机场代码LAX,自1948年投入商用航班营运,一直是美国加州洛杉矶地区的主要机场。该机场紧邻太平洋,位于洛杉矶市中心西南方约24公里处,占地约14平方公里。在2005年,年旅客吞吐量就超过6000万人次。2014年,旅客吞吐量706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63.67万架次。是全美国第二大最繁忙的客运机场和国际第五大最繁忙的机场。

图1 洛杉矶国际机场卫星平面图

洛杉矶国际机场目前拥有四条东西方向的平行跑道,9个候机厅。另有占地约18.6万平方米的货运设施,分布在机场最南部和航站区的东侧,紧邻南部两条近距跑道。在机场南部还设有一个公务机楼。航站区的西侧主要分布有机库、海岸警卫队、堆场等。

二、 洛杉矶国际机场航站区布置和陆侧交通组织

1. 航站区的布置

洛杉矶国际机场拥有9个候机厅,包括8个国内候机厅,1个国际候机厅(汤姆・布兰得利国际航站楼)。9个候机厅排列成马蹄形,由陆侧双层交通环进行串联。9个候机厅布置约140个近机位。远机位主要布置在机场最西侧。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洛杉矶国际机场航站区分布图 图3 洛杉矶国际机场航站楼布置图

洛杉矶国际机场的远机位位于北侧跑道的西南端,除布置有停机位外还设置了7个简易的小候机厅。候机厅有活动登机桥和飞机相接。这样既改善了远机位的候机环境、又缓解了航站楼的候机压力。

图4 洛杉矶国际机场远机位平面图 图5 洛杉矶国际机场远机位的简易候机厅图

在2007年8月15日,洛杉矶市议会通过一笔预算,用于再建设全新可服务A380的登机门。随后洛杉矶国际机场开始了对航站楼和跑滑系统的改造。此次改扩建总投资约31亿美元,其中航站楼的改造投资约19亿美元,主要对国际航站楼(汤姆・布兰得利国际航站楼)的改造升级。国际楼改扩建后增加9个可以停放A380的近机位。2013年新的国际航站楼正式启用。

2. 陆侧交通组织

洛杉矶国际机场排成马蹄形的9个候机厅由陆侧双层交通环进行串联。9个候机厅之间都有免费巴士往来接驳旅客。停车场、停车楼、公交车站、捷运都和陆侧交通环相联系,为进、出港旅客提供了便捷的陆侧交通,这也为洛杉矶国际机场成为全美最忙的目的地机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图6 洛杉矶国际机场陆侧交通组织示意图

3. 借鉴

1) 不追求建设规模宏大的航站楼

洛杉矶国际机场航站楼不追求宏伟有气势,而从为旅客服务出发,航站楼分建为几个小的候机厅,通过双层环状道路连接,并用往来公车接送旅客。这样每个候机厅前都有足够的车道边和良好的可达性。这种建设方式比大规模的航站楼方便经济。

2) 改善远机位候机环境

远机位处局部建设占地很小的简易候机厅,既缓解航站楼压力又改善远机位的候机环境,在中国气候较恶劣的地区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3) 陆侧交通环串联各种交通方式

洛杉矶国际机场的停车场/楼、公交车站、捷运都和陆侧交通环相联系,满足旅客不同交通方式需求。中国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在航站楼前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高效疏解进、出港旅客。既方便旅客,又缓解机场陆侧交通压力。

三、 洛杉矶国际机场跑道运行方式和滑行道布置

1. 跑道运行方式

洛杉矶国际机场拥有4 条跑道,6L/24R长2720米 ,6R/24L长3135米,7L/25R长3685米,7R/25L长3382米。除了7R/25L是61米宽,其他跑道都是46米宽。机场主要是内侧跑道起飞,外侧跑道降落。停靠北侧航站楼的飞机主要安排北侧两条近距跑道起降,停靠南侧航站楼的飞机主要安排南侧两条近距跑道起降,尽量避免穿越,提高运行效率。这也得益于航空公司的合理分布,才能保证该种运行方式。

图7 洛杉矶国际机场跑滑示意图

2. 滑行道布置

洛杉矶国际机场滑行道的布置非常简洁、和机场运行管理结合紧密。机场在尽可能简单、数量少的滑行道系统中高效运行。

机场主跑道间三条垂直滑行联络道就满足运行要求,并且在目前的改造建设中最东侧一条垂滑还兼做机位滑行通道。这得益于合理的分布航空公司、制定运行程序和高效的管理 。

南侧两条近距跑道间的平行滑行道没有采取和临近跑道等长或更长的布置方式,而是比临近跑道短,这主要是充分考虑飞机滑行,确定有效的长度,集约建设。北侧两条近距跑道之间没有平行滑行道,依然满足机场年起降架次60万以上的运行需求,得益于高效的运行管理。

南北两侧的近距跑道之间都布置有绕滑 ,减少对跑道的穿越,提高运行效率

3. 借鉴

1) 考虑跑滑运行,合理分布航空公司

从洛杉矶国际机场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航空公司的分布要充分考虑跑道运行,从而使起降飞机在机场滑行道上滑行时间和距离较短,提高机场运行效率。

2) 采取简洁的平滑、垂滑布置方式

在机场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飞机在机场的滑行路线可以布置更简洁、高效的平行滑行道和垂直滑行联络道系统,避免建设的浪费。

3) 适当设置绕滑提高运行效率

在跑道端头适当设置绕行滑行道可以避免飞机对跑道的穿越,提高跑道运行效率。

四、 洛杉矶国际机场未来规划

1. 跑滑和航站区规划

洛杉矶国际机场计划未来对跑道和滑行道进行整建。最北侧一条跑道北移,从而可以在北部的一组近距跑道中间增加一条平行滑行道。洛杉矶国际机场很早之前就对机场北侧跑道外的用地进行了控制,控制用地内建设有停车场、绿化带、非主要道路等,便于机场进行拓建。

洛杉矶国际机场陆续计划对现有候机厅进行整修,预算约10亿美元。机场未来航站区继续向西拓展,规划航站楼和现有航站楼之间通过空中廊子或者地下通道相联系。避免和滑行道的平面交叉,尽量减少对飞机滑行的干扰。

2. 借鉴

1) 对机场用地进行适当预留

因为很难预见机场最终发展规模,随着运行需要,机场也慢慢扩建,很可能超出原有远期规划范围。我们可以在保证机场远期规划发展的基础上对机场周边用地和建筑进行适当控制,预留机场未来拓展的可能性。在控制用地上可以建设临时建筑、非重要性道路、停车场、绿化带等便于拆迁的项目。这样既不浪费用地又保证了机场发展的灵活性。

2) 航站楼之间联络通道避免和滑行道平面交叉

由于机场航站楼往往分期、分区建设。不同航站楼之间又需要快捷的联络道,便于旅客往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规划建设地下通道连接不同航站楼,尽量避免和滑行道的平面交叉,提高机场运行效率。

航空服务机场运行管理范文4

关键词:支线机场;气象数据库;交换;服务

1 概述

在中国民航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增长过程中,支线机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十二五”规划中,支线机场成为了民航业的重点发展对象。由于发展速度过快,目前支线机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航空气象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保障空中交通管制任务的压力较大,这无疑对飞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隐患。因此民航总局提出明确要求,新建支线机场上必须提供基于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的气象服务。

2 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现状

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由民航气象中心、民航地区气象中心、机场气象台(站)三级气象服务机构承担,其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空管一体化改革后,民航新疆空管局下设阿克苏分局。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设23个支线机场。气象部门设置为民航新疆地区气象中心(即乌鲁木齐气象中心)、阿克苏气象台以及23个支线机场航务部气象台。

目前在支线机场的体系结构中,在民航气象方面,各个站点之间已经实现了较高程度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协调一致的分级式服务,且贯彻“民航气象中心-地区气象中心-机场气象台”这一运行主线,将各个站点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通过逐级的运行管理和业务指导,确立了业务产品、分级质量控制、系统状态实时化通报和航空气象用户的分级服务等机制,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 体系结构设计

支线机场的民航气象服务系统按照功能和层次划分可分为硬件平台系统和软件应用系统两大部分。首先,硬件平台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其运转情况决定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各局域网均由网络设备和主机设备构成,应用层面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存储和通信传输系统,同时与民航新疆地区空管气象中心新配置的对外接口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传输;其次,软件应用系统和气象业务直接相关,它包括通信系统、数据库系统和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三个部分:(1)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ATM线路、PSTN线路实现各类型交换航空气象信息的及时交互,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输至控制站点,经汇总、分析和处理后再将其传输至预先指定的目的地,以供各个分支站点查询。(2)数据库系统负责与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对接,存储和管理相关数据资料,主要实现州市机场内及上一级数据交换平台各类气象资料的入库、归档、数据维护、数据库和数据资料文件管理等方面的任务。(3)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功能是为民航专业气象预报人员提供全面、完整的专业气象数据和信息,从而为气象预报提供一个方便、稳定的数据支撑平台和产品展示平台。

4 子系统功能设计

在完成框架结构设计之后,需要对具体的功能该模块进行设计,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通信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和气象信息服务子系统三个主要模块,现分别介绍如下:

4.1 通信子系统

由于气象服务的特殊性,要求通信子系统能够实现全天候24小时的持续运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同时对安全稳定性和操作简单性也有明确的要求。结合国家民航总局《民用航空飞行气象情报与交换办法》中的具体条例,将通信系统运行的基本流程分为两条分支,分别为资料收集和处理,以及资料发送。具体的传输媒介采用专线网络来完成,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目前已覆盖新疆机场集团所属所有支线机场。

4.2 数据库子系统

数据库子系统负责对接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并管理所有的数据资料,主要实现支线机场和中国民用航空新疆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各类气象资料的入库、归档、数据维护、数据库和数据资料文件管理等方面的任务。目前处理的资料有:飞行气象情报,常规天气图、剖面天气图及温度-压力对数图等图形产品资料,常规报文资料及要素场形式的资料,自动观测系统和气象雷达的探测资料,以及气象卫星云图产品。

在数据接口方面,数据库子系统采用统一规范的SOA接口方式,以便于其他的数据库系统实现方便的对接,同时也便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维护与管理。接口功能分为五种,分别为:报文检索接口SA、卫星云图检索接口SP、雷达图(雷达回波)检索接口FC、自动观测检索接口FT和天气图检索接口WA。

4.3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根据数据库中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完成汇总分析并得出相关的天气预测结论,主要包括:预报员工作平台、观测员工作平台、管制员气象信息。

以上三种信息化服务系统在构建时均采用了流行的MVC模式,功能模块间可实现良好的弱耦合性,在有效减少了开发周期的同时,也确保了系统的逻辑清晰度,同时各个功能模块间的相互影响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满足了气象服务对系统的易用性、易维护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需求。

(1)预报员工作平台。该平台的基本目的是用功能更强大的、更加及时的多资料源系统,并保持向上兼容现有图形系统的文件和输出格式,提供更加灵活方便的人机交互的操作平台,以满足民航业务对气象服务需求的快速增加,下辖的主要功能有气象报文检索功能、飞行文件提取功能、卫星云图检索功能、实况航危报填图功能等。(2)观测员工作平台。该平台同时具备对两路以上的RS232链路的支持,满足RS232接口O备对系统的连接,为观测工作平台获取提供外接设备的数据进行支持。观测员工作平台可分为如下的五个功能:自动观测显示功能、气象情报编发功能、自动信息采集功能、自动发报、观测报表等功能。(3)管制员气象信息检索平台。该平台主要功能有:气象情报检索功能、飞行文件提取功能、卫星云图检索功能、雷达图像检索功能、自动观测显示功能、天气图检索功能。

5 结束语

本文根据长期的工作经验,针对支线机场在气象业务方面的欠缺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设计研发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气象数据服务系统,目前已在新疆地区各支线机场投入使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气象资料的获取、传输和分析的效率,为新疆地区支线机场气象台等相有关人员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航空服务机场运行管理范文5

关键词:航班放行;机场协同决策;航班延误;A-CDM

中图分类号:TP274

在民航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航班延误仍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航班的运行受航空公司计划航班量和航班调度能力、机场容量和地面保障能力、空域容量和空管放行能力等多方面容量和能力的制约,因此,有效的联合航空公司、空管、机场进行空地配合、同步放行,实现地面保障与空管放行的协调统一,是提高航班放行效率的有效方法。为航班放行各方决策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机场放行协同决策的信息系统也成为迫切的需求。

Web Service是一种轻量级别的基于XML的跨平台远程服务通讯框架技术,Web Service使用Internet上统一、开放的标准,如HTTP、XML、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WSDL等,所以Web Service可以在任何支持这些标准的环境中使用,可以很好解决各平台和语言间的数据通讯。使用Web Service还可以屏蔽传统C/S架构中客户端与数据库的交互,这样做既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客户端数量也不受数据库的连接数限制,借助HTTP协议通信,还可以轻松地穿越防火墙并不受地域限制,使得系统的使用更为便捷。

1 机场航班放行的运行概念及需求分析

1.1 运行概念

航班在地面、起飞和着陆、空中飞行等各阶段的运行过程中对于运行条件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航班运行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航班延误的发生。按照航班的运行阶段可将航班延误分为空中延误和地面延误。提高机场放行正常率,就是从机场运行的角度,减少地面延误。

欧洲EUROCONTROL自2004年开始实施机场协同决策系统A-CDM(Airport Collaborative Decision Making)。A-CDM是指合作方(机场运营者、飞机运营者/地面处理者、ATC和网络运营者)以更高效、透明的方式共同处理和分享数据,改进机场的整体运行效率,特别关注飞机过站和离港前的排序。对于大型枢纽机场而言,机场放行协同决策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各运行主体间协同运行指挥、运行信息共享、全流程运行监控、预警预控、特情应对等重要问题,实现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枢纽机场资源使用效率与航班运行效率,提升旅客满意度。

1.2 协同决策平台的需求分析

根据航班放行的特点,机场协同决策平台的主要使用者包括空管、航空公司及机场三方面的用户,因此机场协同决策平台应实现以下主要功能:(1)实现以航班放行为主线的航班各关键环节数据共享。(2)统一航班放行排序流程和排序规则。(3)实现对航班运行进程的监控与实时预警。(4)针对冬季除冰提供移动便捷的除冰监控及数据采集功能。

2 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

平台使用机场运行数据库(AODB)和机场管理数据库(AMDB)两大数据存储资源,通过数据接口,从机场内部的运行业务系统和航空公司、空管业务系统接收航班计划、航班动态、资源计划、资源动态、地面保障、客货邮行、安检、跑道等运行数据,利用数据抽取、清洗、转换、整合处理机制对所有数据进行匹配与整合,为运管委进行航班进程监控,以及冰雪天气等航班大面积延误下的航班放行排序等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2.1 系统架构设计

平台采用客户/服务器(C/S)架构实现。下面列出架构设计中各层的主要职能:(1)服务端(Web Service),接收客户端请求,与数据库一同计划执行请求,并将响应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服务端是C/S应用的控制中心和业务中心,只有经过合理组织的数据才能提供给客户端。(2)客户端(Client),发送操作请求,接收服务端返回的响应信息,并通过客户端展现给用户。客户端采用RCP技术,通过调用Web Service将所有的请求交由服务器处理,不直接与数据库通信。(3)数据库(Data Base),存储业务数据,不直接与客户端通信,只能由服务器操控。

2.2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机场放行协同决策平台以统一信息平台中的各类数据为数据源,主要实现了大面积航班延误下的航班排序功能、基于移动终端的除冰监控功能、智能航班运行监控与预警功能等,并基于前台展现方式,实现平台业务功能及实时监控统计分析,为空管、机场、航空公司的协同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1)航班放行排序功能模块。辅助决策人员进行雷雨、冰雪天气等大面积航班延误下的航班放行排序,平台中实现了航班放行排序功能模块。在该平台中,将航班排序分为非除冰放行排序和除冰放行排序两种,分别称为航班放行排序和航班除冰排序。一般地,航班放行排序适用于雷雨季节航班放行排序,航班除冰排序适用于冬季雪后除冰放行排序。平台中航班排序主要分为空管用户角色、航空公司角色和机场用户角色,因角色的不同,可操作的功能也不同,空管用户负责创建和排序航班,航空公司组用户负责调整本公司航班的放行顺序。其中航空公司组(又称捆绑组),可以将多个相关的航空公司分配到一个组中,航空公司组用户有权操作该组下的所有航空公司的航班。(2)智能航班运行监控与预警功能模块。实现在大面积航班延误的情况下实时监控航班运行过程。在平台中构建智能航班进程监控与预警功能模块,并对违规航班进行预警告警,其中违规监控主要包括上客违规、放行违规、除冰违规等;系统的预警功能主要是通过显示不同颜色实现长时间延误航班监控预警和旅客机上等待时间监控预警等。为决策人员及时掌握航班动态信息,合理安排航班放行顺序,提高航班运行效率提供决策依据。(3)基于移动终端的除冰监控功能模块。实现冰雪天气下大面积航班延误之后为运管委提供航班放行排序的决策依据,在系统中设计通过便携式除冰数据采集与通信设备,实现对除冰保障环节中各种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与处理等功能模块,改善除冰信息无法在后台决策人员与前台除冰工作人员之间实时传递而导致的除冰工作混乱无序、时间延长等问题,提高航班的除冰效率。

2.2 服务设计

服务端Web Service应用服务包括核心服务和升级更新两个服务,核心服务是服务端与客户端交互操作时需要用到的服务,包括三个服务对象:(1)用户登录验证服务对象,确保用户在使用系统功能之前必须成功登录系统;(2)航班放行排序、航班进程监控服务对象,可分成两类服务:一类服务负责航班放行排序,包括创建航班放行排序规则、航空公司确认放行排序、取消和确认放行排序,确认排序后将排序结果发送到其它系统;另一类服务负责航班进程监控,并提供多种组合条件查询;(3)系统、工具服务对象,包括添加、修改、删除用户组和用户,为用户组分配操作权限,为用户组分配用户,设置用户的航空公司所在组和修改密码等操作。升级更新服务,运行在支持HTTP数据传输的应用服务器上,客户端通过读取XML文件获取服务器上版本信息,并与本地版本对比,如果发现服务端版本比本地版本新,则自动更新客户端程序文件。当客户端有新的更新时,需要使用升级更新服务进行更新。为保存用户的使用,核心服务必须存在并启动,而升级更新程序可以不随服务器启动而启动。

3 结束语

本文所设计的基于Web Service的机场放行协同决策平台,已经在首都机场落地实施。该平台打通了空管、航空公司和机场几个运行主体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为大型枢纽机场建立航班放行协同决策机制,实现航班运行过程的实时监控,为多方协同指挥、提升航班放行效率提供有力的系统支持。

参考文献:

[1](美)塞利,著.杨涛,译.SOAP:XML跨平台Web Service开发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航空服务机场运行管理范文6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框架;关键技术;应用

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将现有管理系统作为基础,根据系统的未来发展走向,由空中运行管理工作涉及的不同环节入手,以可靠连接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与空中交通管理基础设施为新系统的特色,同时注重人和系统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从而使现代空中交通管理踏上新台阶。

1 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框架

(1)感知层。感知层相当于系统神经末梢,同时也是确保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感知层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机场场面、航路传感器与管制中心。其中,航路传感器主要包括一次雷达、二次雷达和自动监视系统等。一次雷达的主要作用在于监视机场附近及航路上的飞行情况;二次雷达的主要作用在于监视高密度空域及终端区上的飞行情况;自动监视系统主要作用在于监视山区、丛林、沙漠及大洋空域上的飞行情况。考虑到细微故障容易造成连锁反应,使管理服务受到影响而直接威胁到飞行安全,所以感知层还要包含可对系统导航监视设备实施动态监视的传感器[1]。

(2)网络层。网络层是对复杂空管信息进行融合的重要基础,通常采用空中交通管理局域网、Internet网与航空固定通信网等相关网络技术。正是对此类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可为全新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提供良好的互联互通支撑。

(3)平台层。平台层还可称作系统应用平台层,是指对监视数据进行应用,建立直接面向管理的应用型平台,根据不同的应用服务类型,可分为交通服务、计划管理、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等若干种。由于已经有部分平台可以在空中交通管理中应用,所以智慧管理系统能在现有平台上通过合理的改造直接实现,无需对平台进行重新开发。

(4)专业应用及决策支持层。该层的主要作用为向交通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为流量管理、告警、设备监视与空域管理等新服务的实现提供基础条件,是使空中交通管理真正走上协同一体化道路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空域资源实际利用率。

2 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1)RFID技术。RFID即射频识别,具有非接触与自动识别等特点,利用射频信号对目标对象进行自动识别,同时获取信息和参数,整个识别过程可彻底摆脱人工干预。技术原理为:磁场中有标签进入以后,对射频信号进行接收,依靠感应电流所获能量对储存于芯片当中的信息实施发送,由解读器对信息进行读取与解码之后,传输至系统开始分析处理[2]。

(2)无线传感器网络。该技术是对嵌入式计算机、分布式信息处理、传感器及无线通信等技术进行集成而得到的具有信息获取能力与分析处理能力的新技术。在系统不同环节布置传感器,实现对空域单元实际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明确设备所处状态,并对获得的信息实施处理之后采取无线方法予以传输,以此确保管理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设备状态及空情数据。

3 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支撑平台

(1)交通服务平台。该平台作用在于对航空器的起降与航行进行管理,以确保系统安全及飞行秩序为目标。其承担以下任务:避免飞机相撞;避免飞机滑行和其他物体、飞机与车辆等相撞;提升空域资源实际利用率。基于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该平台致力于将以EUROCAT为基础,深入探究基于物联网的多源异构数据整合,旨在管制席位对交通态势施以实时显示,从而实现交通服务全覆盖。

(2)流量管理平台。该平台作用在于当空中的实际交通流量和管制服务最大能力相接近时,对流量进行适当调整,确保以最佳的流量状态顺利通过空域,达到提升空域及机场等资源实际利用率的目的。该平台构建需要应用协同决策机制,通过对物联网的合理开发、运用,采取多源数据接入等方法有效提高数据交互水平,同时依靠相关决策模型,实现更高的自动管理水平,从而对空情进行智能化预测评估,良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要[3]。

(3)空域管理平台。该平台综合各用户需求,对时间及空间进行合理化划分,以此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目标。为了有效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能,保证资源利用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与安全性,同时增进用户之间的合作与协同能力,系统深入探究了怎样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实现广泛感知,利用新兴数据技术对空域实际使用状况进行动态监视,使各个部门都能认识到空域管理具有的重要作用;探究怎样从战术角度入手对不同用户提出的空域需求进行管理,平衡不同区域、国家的空域需求。

4 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应用

(1)场面运行管理。在航空运输系统中,机场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场面管理的效能会对整个系统管理水平带来直接的影响。场面运行管理指的是借助现阶段新型科技对各类资源实施协同决策及动态监控,将确保运行效率与安全作为根本目标,同时尽可能降低人员工作强度。在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可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应用于系统的场面监视,以此对目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再应用配套平成冲突控制及滑行调度,最终为场面活动的全体参与人员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指导。

(2)空域运行管理。如今,空域运行所具有的复杂性日益增加,为适应这一需要,空中管理对于空域管理专业必须将动态化的运行管理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在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可对不同类型的监视方式进行融合,以此完成协同和动态化的空域运行监视,同时配以专业应用平台,根据环境及使用要求,为管制员提供相应的管理决策。

(3)协同流量管理。协同流量管理指的是以各方协同的方式对流量实施管理的模式,即对由使用者与管理者提供的各类信息实施整合,再过协同处理提出有效管理措施。在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可将传感单元设置于不同部分之间,借助物联网提供的强大支持,共享空中交通态势信息,同时配以专业应用平台,开展协同流量管理活动[4]。

(4)跑道运行安全管理。在飞行区的运行管理中,跑道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资源,其运行安全涉及以下内容:避免跑道遭受侵入、防止飞机冲出或偏离跑道、跑道上异物检测。在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可充分利用传感器技术动态监视跑道实际使用状况,确保管制部门可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提升机场跑道对于不安全因素的预控能力。

(5)设备状态管理。我国的空中交通管理设备正不断向网络化、精密化与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空中交通管理设备得以正常运行必须得到保障技术大力支持。如前所述,任何一个细微故障都有演变为连锁反应的可能,如果故障处理不及时,还会威胁到飞行安全。在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为了实现设备状态管理,可将传感器设置于各种空中管理设备中,同时借助物联网传输信息,以便及时开展保养和维修。

5 结束语

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作为现阶段空中交通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以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为系统关键技术,以交通服务平台、流量管理平台和空域管理平台为支撑平台,可在场面运行管理、空域运行管理、协同流量管理等方面实现良好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文先,朱新平.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及其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51-55.

[2]白季冬.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及其应用[J].科技资讯,2014(20):22-23.

[3]张嘉懿.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体系及其信息系统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