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内涵

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内涵范文1

1.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点和突破点

人体工程学课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十分重要,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均开设了这门专业基础课。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包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居设计、产品设计等,这些设计的基础均是以人为本。人体工程学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因此,一些教师把这门课程作为一门理论课来讲授是比较合理的。多数职业院校把这门课程安排在大学第一学期,但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基础课往往会比较茫然,不明白学习这门课有什么作用,而一些教师的授课方式往往是列举很多人体尺寸和家具尺寸,学生只能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其日后的专题设计课程学习不利。

2.教材内容更新慢,缺乏优秀的设计案例

人体工程学教材版本众多,但是仔细阅读就会发现部分教材的内容大致一样,一成不变的身体尺寸数据是全书重点,对于这种僵化的内容和乏味的图示,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一些教材中的数据没有与实际工作接轨。世界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新时期的很多优秀的设计却很少出现在教材里。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也只是熟悉一下而已,很难将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这违背了高职教育培养实践型人才的要求。

3.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轨

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线,合理制订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方案。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在校期间接受相关的培养,在其毕业后能够掌握基础理论、过硬的技术能力和足够的专业知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所以在教学计划中应大量增设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人体工程学是必修课,更是理论课,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学生几乎都在教室内完成,很难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因此,教师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人体工程学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方针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今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学校在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时应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把大量的教学时间放在实践上。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应深浅合适,突出实践性。人体工程学课程在室内设计专业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无论是对后续课程还是学生日后的具体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后续设计课程必须以人体工程学为理论依托;另一方面,它能够指导工程设计方案的实施,体现方案的人性化和合理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讲解的同时加入实际工程知识,有针对性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既讲授了基本的理论,又让学生结合了实际,学生对人体工程学课程中的一些概念、意义等才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在讲解人体尺寸测量时,笔者让学生准备尺子,在教室中把桌椅排列成不同的空间组成形式,可以模拟卧室、客厅、广场和购物空间等,学生可以边布置边测量边思考。这样的教学形式比较直观、形象,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感受展示空间的通道尺寸、衣柜与床的高度等,亲身体会人体工程学的奥秘,从而能够把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

2.顺应新时期的设计发展潮流,更新教学内容

艺术设计行业是一个发展迅速、紧跟时代潮流的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思潮层出不穷,教师也要把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带到人体工程学的课堂教学中。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一些实践性强且附带大量案例的教材,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删教学内容,把握重点。如,在实践环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椅子,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设计创意,在设计的过程中就会主动了解椅子的尺寸、角度、适宜场所等。这就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环节也出彩了不少。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设计初稿指导其修改,让学生逐步了解人体工程学的内涵和意义。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补充一些新的知识。艺术设计课程知识更新比较快,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社会实践,让学生到家具市场、文具商店、菜市场、花鸟鱼市场、户外广场、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亲身体验人体工程学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经常带学生到各种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参与设计实践项目,这样学生才能时刻关注设计界的新动态、新工艺,才能更好地把人体工程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

3.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高职院校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实训室、工作室等,教师可以把教学从课堂上搬到工作室中,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正在进行的工程项目,结合其他课程进行交叉学习。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工,通过观摩、演示、实践等多种手法丰富课堂内容。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是在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在玩中学,知识掌握得会更直观、牢固。人体工程学其实不是一门枯燥的理论课,学生课上做笔记、课下背数据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新、更直观的知识与理论。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市场,调研当下流行家具的样式、尺寸等,通过图片、数据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当然,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外,还要掌握学生性格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结语

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内涵范文2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必然性

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处于不断创新的阶段,很多只是向企业提供的机器本身工作效率的机械产品和市场需求出现了矛盾,企业工人的需求开始朝向人机工程学在机械上运用的实际状况,分析机械设计是否可以满足工人的情绪需求、能力需求和操作习惯等。工人希望其操作的机械设备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体力劳动,且确保操作者可以保持持续性且饱满的精神。

1 人机工程学概述

就工程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人机工程学实际上是一门交叉性质的学科内容,其整个学科的范围已经涵盖了工程学范围、心理学范围和力学范围等,建立在人体工程学基础上的深入分析,由此确保实现人、机和外部环境三者之间的良好协调和分配。就机械设计的角度来看,整个设计过程实际上是系统性的工程,就设计者的角度分析,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设计元素进行充分考虑分析,例如,分析工作环境、分析机械设备自身和实际的工作强度等因素。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当前机械设计的诸多项目中,人本设计的理念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就实用性的角度分析,机械设计的实际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项目作业的实际效率,由此可见,设计者需要关注人机工程学发展的有关理论内容,注重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适应性。

2 机械设计制造中需要考虑到的人体机能系统

就机械设计制造的过程分析,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需要分析使用者的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等,以上也都是人机工程学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1 人体神经系统

人体中的大脑中枢功能运转主要表现在对不同种类信息的获取和整合,做好信息的处理,中枢功能表现为对获取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与处理,由此能够及时的应对外部环境的刺激,基于以上分析,研究人员针对机械设备设计的时候,需要避免产品实际反映速度太快,避免人脑的反应比不上机械反应速度的情况,除了以上考虑,研究人员还需针对人脑的记忆功能进行合理分析和利用,由此来有效提升研发产品的实际工作效率。

2.2 人体感觉系统

就生理学研究的角度分析,人体内涵盖了很多的感觉神经,诸多的感觉通道都各自对应了不同的场合,例如,视觉通道主要是为了向外部传达信息;听觉通道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获取外部的信息。就机械设计的研究人员来看,产品实际O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人体的实际感觉,注重使用者的感受,针对人的视力范围和听力范围进行思考,确保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 人体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的主要职能是为了确保不同动作和劳动的完成,机械设计需要考虑到骨关节和肌肉强度,例如,肢体运动过程中需要分析肢体的运动范围和出力强度,分析运动的速度等。

3 人机工程学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的必然性

3.1 便于操作、观察与维护

工厂操作中,需要实现人-机-环境协调,如果处理不好人机关系,会显著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例如,机具太低的话,工人工作要弯腰,不仅很容易疲劳且会给员工带来不好的身体影响,导致驼背。如果照明不好,影响员工视力和工作效率。因此应用人机工程学有助于将部件合理安排和摆放,有助于员工的日常操作、观察和维护。应用的原则是为了更加简便,减少操作位置和修理位置的数量,需要保障操作部件的位置、大小和力度方向和一般人身材基本特征的适应性。不同类型的部件操作需要显著区分开,信号显示的形式也要有差异。驾驶员与汽车之间是十分典型的人机关系。汽车驾驶室的内部布置需要符合驾驶员的视野范围,确保乘坐舒适和安全,方向盘和座椅的位置、坐垫到脚踏板之间的距离都需要符合人机工程学标准。

3.2 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如果工人的工作环境比较舒适,其身体可能不会发生很大的疲劳,精神可能也会保持十分愉悦的状态,间接的影响到工作效率。由此可见,人机工程学十分关注实际环境对于个人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的影响,例如,噪声污染问题。就实际的生产生活来看,人们经常受到噪声的实际苦恼,很多噪声可能声音不太大,但是也能给人带来很多的烦躁。温度和湿度对于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高温很容易使人分散注意力,操作准确性降低,协调能力变弱。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夏季温度控制在18℃~24℃,冬季温度控制在17℃~22℃,这样员工的工作效率较高。

3.3 提供安全防护

安全防护的内容包含两点,第一,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操作失误的产生,良好防护机器运行。操作的失误可能来自于外部因素或者内部因素,由此产生很多误动作,也可能是因为操作者自身的因素发生了失误。可以采取的措施包含设置避免超载的安全装置,自动锁紧装置、控制开关等。第二,针对操作者自身实施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行走的车辆为了保障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已经设置出防翻滚驾驶台、防震座椅等。人身防护关系到的安全技术很多,例如,构件可靠性技术、有限损坏技术等;除此之外,报警系统、防护罩、挡板等设备的应用效果都不错。

3.4 提升人机功能分配的协调性

人机功能分配的协调性是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不能只是简单的考虑到技术能力、经济能力、材料的性能,避免设计出来的机械产品只注重性能,忽视了设备和人之间的协调性,降低了人们的购买率和使用率。经过分析,笔者认为,人机功能协调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含以下两点,第一,机械制造和设计的过程中片面的将机械作为主体,忽视了人的因素,由此产生了机械设备十分先进但是人协调性很差的情况。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更多的关注自己的生理情况,机械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就未来机械设计制造的发展前景来看,设计人员可能不仅要分析机械设计知识,还需不断学习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理学知识和人体工程学等知识,综合全面的分析人和机器工作效率的各方面因素,良好的模拟很多预况,良好的选择人和机器工作效率之间的一个最佳点,提升人的高效率,同时保障机器运行的高效率。将工作项目和机械的实际功能良好的分配到人和机器上,实现人机的合理分配,提升机械运行效率。例如,对机械设计制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的行为和操作习惯,分析身体弯弓时产生的实际推力,提重物的时候人们的身体重心会显著下降,机器控制上还需考虑到人体实际的反应时间,确保机械运行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不管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怎么样,时代都将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变迁的,机械制造设计的全程目标都为了良好的服务人们,因此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思考机械运行的效率,需要关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将人机工程学的理念运用在设计中,实现人机结合的最终目标。人机工程学理论融合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肯定会给机械行业带来新的竞争环境,提升行业竞争力,由此良好实现机械设计的功能,促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小菊,刘英林.浅谈人机工程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3,03:165-166.

[2]刘世豪,杜彦斌,郭志忠.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数控机床耦合仿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进展[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5,03:232-239.

[3]刘涛,陈明.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数控机床设计与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4,11:49-52.

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内涵范文3

关键词:车身设计;多媒体教育;教学;效果

Study on automobile specialty body design multimedia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ng Yu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importance of multimedia educ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 vehicle body design cours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ted forward the reform objectives and research approach. On this basis, designed the vehicle body design multimedia courseware. The teaching practice showed that the vehicle body design multimedia courseware meets the current body design teaching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e courseware is an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tool,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is obviously improved,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flect good.

Key words: vehicle body design; multimedia education; teaching; effect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对其生存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现代信息技术为推动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效手段,也促进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和发展[1]。多媒体教学方式可综合运用多项信息,极大地改进了黑板加粉笔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2],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学习氛围,具有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

在高校汽车专业开设的众多课程中,车身设计课程以其与众不同的行业背景和教学特点越来越受到高校师生的重视。目前,国内汽车车身设计整体实力较弱,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而车身在汽车行业中经济效益最高,可挖掘潜力很大,行业现实和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突出了高校车身设计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车身技术涉及面广,与国家历史文化特色紧密交织,与发动机、底盘技术相比独具特点,甚至大相径庭,教学难度更高,也对高校车身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车身技术对带动和促进我国汽车工业,乃至整个工业水平发展和提高的龙头作用,也决定了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 车身设计多媒体教育软件的要求

车身技术在汽车领域中是相对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分支,作为一门发展中的科学,在车身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应特别注意传统基本理论与现代车身技术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针对车身技术的特点,提倡加强课外阅读,了解现代车身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这就对车身设计课堂教学的启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在车身设计课程的教学领域,国内外有关车身的教材及系统性的学习参考资料普遍较少。目前,车身技术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培训的方式进行传承与学习,且车身技术涉及面广,部分内容非常抽象,传统教学方式对车身设计过程难以表达清楚,学生感性认识较为缺乏,也导致单纯依靠教材和挂图很难讲解清楚,而高校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虽然明知实习教学环节重要,但往往由于多种原因不能或不便安排,因而车身设计课堂教学难度很大,这就对车身设计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车身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教材的相对滞后矛盾突出,这就要求车身设计的课堂教学不能唯教材是从,需要对已有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和扩充,课堂教学内容应力求紧跟车身技术的发展前沿。

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图、文、声、像、动画、视频的有机结合,可以着力表现传统教学手段不易表达的内容,展示现场观察不清楚的细节,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画面,使课堂教学直观易懂,易于接受和理解,加快课堂教学进度,增加教学内容,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因而,在车身设计课程中采用多媒体教育软件可以有效地适应上述要求,弥补目前条件下车身设计教学条件的不足。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提高车身设计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努力将抽象难懂的理论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先后采用了多种辅助教学手段,从最初的课堂板书绘图、挂图,到使用光学投影仪放映自制的幻灯片,经过长期努力,目前已经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尤其针对上述要求进行制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车身设计多媒体教育软件制作

2.1 制作要求和课程改革目标

由于车身设计课程涉及机械工程学、人体工程学、空气动力学、造型艺术及美学、用户心理学等多种学科领域,而目前高校汽车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都是工科专业范畴,学生单一学科基础知识同车身设计多学科融合教学特点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与其相关的课程设计、课程实习、课外讲座等配套教学手段由于各种原因严重不足,进一步导致车身设计课程在传统教学手段下无法满足目前车身设计行业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在人体工程学、空气动力学、造型艺术及美学等学科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学手段,扩充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挖掘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潜力以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因而,车身设计多媒体教育软件研究应同课程的教学特点相适应,按上述要求,不断深入课程教学改革,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长,努力弥补汽车专业单一知识背景下车身设计课程教学的不足,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在相关的课程设计、课程实习、课外讲座不能开展的情况下,能够在多媒体软件上有所体现。

2.2 制作工具选择

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应具备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极大的共享性。在众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中,微软Office系列组件之一的PPT编辑多媒体的功能比较强大,内置了丰富的动画、过渡效果和多种声音效果,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展现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易于表现教师的授课风格,其强大的超级链接功能,可以直接调用多种格式的外部文件,且支持IE浏览器,优点显而易见,能够满足车身设计多媒体教育软件的制作要求。同时,由于Office软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使用PPT制作的课件在使用时一般也不需要进行打包等处理,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从制作角度考虑也易于掌握与使用,便于制作者集中精力精选课件内容,挖掘课件内涵。因此,采用PPT软件进行车身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是可行的。

2.3 制作内容及步骤

车身设计课程涉及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车身概论、车身设计方法、车身总布置设计、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车身造型设计、汽车的空气动力性能、车身表面及空间曲梁绘制、车体结构分析与设计、车身部件结构设计等。

根据上述内容的不同特点,对车身概论、车身设计方法、车身总布置设计等章节内容。由于相对枯燥,且学生对车身总布置、车身油泥模型制作、样车试制与实验、车身主模型制造过程没有任何的感性认识,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如果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深入生产企业参观实习的条件不具备时,应加强视频和图片的搜集整理,特别是汽车生产企业的介绍视频,来自生产一线的工程师讲座视频,应增加数量,注重素材的整合美化,力求生动,使课程内容易于理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汽车空气动力性能等章节涉及人体工程学与空气动力学两个新的学科领域,与一般高校汽车专业学生熟知的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知识差异较大,因而汽车专业学生此类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课件制作时的重点工作应以相关知识体系的补充完善为主。

而车身造型设计涉及科学和艺术两大方面,需要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体工程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声学和光学知识,还需要有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知识,如造型的视觉规律原理、绘画、雕塑、图案学、色彩学,汽车作为一种商品,还要考虑成本和顾客的心理需求,等等。由于所涉及知识面很广,与一般高校汽车专业的大多数课程内容缺乏联系,汽车专业学生这一类的基础知识普遍较为缺乏,因而课件制作时的重点工作是搜集整理相关的艺术素材,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车身表面及空间曲梁绘制、车体结构分析与设计、车身部件结构设计等章节内容,工作重点是使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特别是同计算机的应用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用计算机进行汽车造型、空气动力学分析,以及用计算机对车身进行有限元分析,使其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在确定了车身设计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课件的制作工作细分为4个模块,可分别进行,即总体方案设计,教学内容提炼,素材的收集与再加工,课件表达形式设计[3]。

其中总体方案设计主要是流程设计、界面设计,封面制作、目录制作和正文制作,车身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安排好目录主题的显示方式,建立信息间的层次结构和浏览顺序,确定信息间的交叉链接关系,着重体现教学内容在车身设计一般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教学内容提炼时,不仅要将教材的教学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提取出来,还需要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基础知识要条理清晰,重点和难点要进一步细化且要有足够的篇幅,以期在教学上做到基本概念认真教,重点内容重点教,难点内容轻松教,着重克服和改善车辆工程专业教师授课时相关学科领域知识结构的不足。

素材的收集与再加工,要利用网络、光盘等渠道获取素材,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对素材进行取舍和整理,使用相应的制作处理工具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处理,素材既要注重表现必要的基本内容,又要根据汽车专业学生的特点加强部分薄弱内容,课件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考虑课程内容的特点,加强素材的启发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注重弥补车身设计相关专业,特别是人体工程学、空气动力学、技术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课件表达形式在设计上要力求生动活泼,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种表达形式,如在文字上添加动作,设置图片出现的先后次序,展示图片出现的动画效果,并可随时调用相应的Flas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对于讲座视频素材最好能进行剪辑处理,分段加标题,以突出主题。课件表达形式设计最终目的是实现生动活泼的教学,因而片面追求课件的外观,过多使用偏离主题的视频、音频材料,对课件界面作过分的渲染,都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4]。

最后一步是对课件的细致测试,特别是教学现场的应用测试,考虑到不同多媒体教室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不同,应将课件拿到各多媒体教室进行细致完整的测试,在测试中发现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修改使之最终趋于完善。

车身设计多媒体课件按上述步骤进行制作,依据课程改革目标改进提高,经过努力,可以通过车身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车身设计课堂教学直观易懂,易于接受和理解,弥补目前车身设计相关课程设计、教学实习、课外讲座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车身设计的兴趣,更好地适应车身设计多学科融合的特点,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 车身设计多媒体教育软件使用效果

车身设计多媒体教育软件研究项目的预期成果是制作完成车身设计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投入使用以改善教学效果,主要用于我校汽车专业教学,还可应用于机械制造、自动化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受益面不仅包含我校一本、二本的本科教学,还可涵盖三本相关专业及课程的教学,覆盖面较广。

本课件在车身设计教学中的使用获得了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加了教学信息量。

(2)内容丰富,表现力强,对教材上很多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表达更加形象、清晰、准确,并能够预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细致的设计,结合教师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直观易懂、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学效果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4)教材内容的补充着重体现了现代汽车车身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弥补了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不足。

4 车身设计多媒体教育软件特色与创新

车身设计多媒体教育软件研究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以多元化的技术方法与手段较好地解决了车身设计涉及知识面广,需要多个学科领域基础知识的特点,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特点体现充分。

(2)以图、文、声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活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较好地解决了车身设计部分内容非常抽象,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更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3)不拘泥于课件制作的一般形式,注重内容,结合实际,以视频、音频素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因自身条件限制,不能或不便安排车身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

(4)针对汽车车身行业发展较快,课程涉及知识面广,部分章节篇幅不足,内容与普通工学专业的大多数课程差异较大等特点,扩充并修改完善了教材的原有内容。

(5)课件操作简便,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课程内容的表现力丰富。

5 结束语

汽车车身技术是汽车技术中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一个分支,具有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特点,部分内容非常抽象,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十分必要,而一些高校因自身条件限制不能或不便安排,在进行多媒体教育软件研制时,着重考虑了上述因素。在车身设计教学实践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与教师讲解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车身设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有更好的了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图、文、声的有机结合弥补了感性认识的不足,有效避免了车身设计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和呆板,有利于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 范素琴,赵丽芳,赵树国.如何提高高校多媒体教育效果[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2):61-64.

[2] 金燕,魏雪,郑一筠.对高校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12-15.

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内涵范文4

关键词:洛阳;公共座椅;创新设计;地域文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公共座椅作为一种城市标识,遍布在城市中的公园、广场等各种公共场所。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休憩的便利,也为城市景观增添了一抹亮色。它反映着一个城市的进步与发展,展现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与内涵,对公共座椅进行功能完善和设计创新是体现公共座椅自身价值、提升城市形象的关键之所在。本文以洛阳市的公共座椅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阐述公共座椅进行优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措施。

一、洛阳公共座椅设计的现状分析

公共座椅按其摆放位置可分为室内公共座椅和室外公共座椅,室内公共座椅有候车室公共座椅、商场公共座椅、教室座椅、影剧院公共座椅等,室外则多设置于公园、休闲广场、购物广场以及人行道两侧等公共场所。公共座椅作为一种便利性公共设施,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对洛阳市公共空间公共座椅的调查研究与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公共座椅在设计与应用上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摆放位置与数量不足

有的公共座椅摆放在一块较为空旷的环境中,周围没有乔灌木相掩衬,这就使公共座椅缺乏一定的私密性,同时该处公共座椅的使用频率受天气影响程度较大。同时,面积较大,公共座椅的数量略少,公共座椅之间间距过大,不能为行人提供及时且充足的休憩便利。

(二)设计尺度不规范

部分公共座椅舒适度较差,座面过高或过低都会令使用者腿部肌肉不能处于较为舒适的放松状态,影响使用者的休息质量。公共座椅的靠背设计也需要改进,有的公共椅为追求座椅的形式美感,靠背与座面的倾斜角度设计不合理,导致公共座椅舒适感不足。

(三)材料选择不当

洛阳市内的公共座椅所选材料通常为塑料、木材、石材以及混凝土材料。(1)塑料可塑性强,可做多种造型处理,然而塑料材质的公共椅坚固性较差,同时塑料又为不可降解材料,不利于绿色环保;(2)木材是天然环保材料,作为室外公共座椅的组成部分,长期经受风吹日晒雨淋,会使木材使用寿命大幅缩减;(3)石材通常与木材相结合使用,具有坚固耐用的特性,然而由于石材自身质量较重,导致公共座椅不便移换位置,后期更换较为费力。这些材料一直以来都被当做公共座椅的主要制作选材,价格低廉,能满足公共座椅制作基本需求,然而除了材料自身所存在的缺点,其外在观赏性与环保性也有待提高;另外材料选择与空间特性的联系性较弱,材料选择的不当一定程度上会使公共座椅与空间环境不符。

(四)缺乏时代感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对待事物的观点态度与之前大不相同。各种为人熟知的产品被时代潮流重新塑造,以新奇且张扬的形态呈现在公众面前,成为时代宠儿。然而在洛阳市的洛浦公园以及西苑公园中,公共座椅仍然延续着过去的形态特征,样式老旧,缺乏新意,与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形态脱轨,规整统一的造型与单一的功能定位缺乏勇于突破创新的时代感。

(五)缺少地域文化特色

在对泉舜购物广场和宝龙城市广场的考察中,我们发现该公共空间内的公共座椅形式表现呈现出过度统一的趋势,除造型、色彩、材料之外,没有考虑到对公共座椅赋予一定的内涵与文化气息,难以体现出洛阳深厚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使洛阳市内的公共座椅与其他城市的公共座椅没有太大区别,无法体现公共座椅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地域代表性。

二、洛阳公共座椅的创新设计

公共座椅作为一种使用率极高的公共设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着基本的休憩功能,然而通过对洛阳市部分公共场所的公共座椅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洛阳市公共空间座椅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对洛阳市公共座椅进行了功能与造型的优化创新设计,新型公共座椅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遵循人体工程学的规范要求

公共座椅座面距离地面高度、靠背高度以及座面与靠背之间所成夹角应按照人体工程学的尺度规范设置,使公共座椅的使用舒适度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公共座椅的将各组成部分都应根据人体工程学中所归纳出的数据制作,使其更具科学性和舒适性。

(二)功能、形式的优化创新

普通公共座椅由座基、座面以及靠背组成,只具备休憩功能,新型公共座椅通过对公共座椅各个组成部分的改造设计使之产生新的功能特性,突破公共座椅单一功能局限,为人们提供更多便利。经优化设计后的公共座椅除了具有基本的休憩功能之外,还可通过结构改良调整使之具备一定的装饰效果以及放置物品等功能特性,线条流畅的造型设计使公共座椅极具视觉美感,同时优美灵动的线条又呈现出韵律感,使公共座椅如同一件装置艺术品,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打破功能单一的公共座椅功能定位。在形式上,公共座椅应突破规则整齐的传统表现形式,以流畅曲线代替直线造型,围合性封闭式联排座椅代替直线排列,模糊性座面区域设计代替统一明确的座面布置,从而在视觉层面上对公共座椅进行优化创新,赋予公共座椅新的表现形式,为使用者提供新颖独特的视觉感受。

(三)地域文化的融入

洛阳市公共座椅的设计中大多缺乏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导致洛阳市公共座椅普遍表现为地域特征不够鲜明;在洛阳市公共座椅的创新设计中,将能够代表洛阳特色的文化符号简化为一系列抽象的视觉文化符号,在保留其文化精髓的同时简化其外在形式,使之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公共座椅的装饰与造型之中,在满足了公共座椅的基本功能特性之后,从更深层次考虑,丰富其内涵。公共座椅的设计应当由内向外地散发出洛阳所特有的地域文化气息,可以提取和运用洛阳文化中的固有元素,如将牡丹图案融入公共座椅的靠背造型,使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同现代时尚元素结合起来。地域文化的融入赋予了公共座椅以浓厚的古韵,同时也因结合现代元素而不会显得古板沉闷,将古韵与时尚感、科技感有机结合,古今融合,将洛阳古城的深厚底蕴通过现代技术方法注入到座椅的设计中,在追随时代脚步的同时宣扬城市历史文化精神。

(四)人性化设计理念

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需求,“以人为本”是所有设计应当优先考虑的方法理念。人性化设计除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式满足人的基本使用需求之外,同时应考虑其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在洛阳市新型公共座椅的设计中,我们将人性化作为设计的灵魂,从使用者角度进行思考,充分考虑公众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需求,使公共座椅体现出设计的人性化。对不同使用人群的不同需求细化思考,尽可能地迎合使用者需求;对特殊群体如残疾群体等,尤其要凸显出设计的人性化。例如,在普通群体使用的公共座椅旁边,设置一个无座面公共椅,方便轮椅使用者停留、休憩、交流。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设计的功能需求和审美标准都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对原有的设计进行审视、优化与创新,使之与使用者的需求形成动态链接。在对洛阳市公共座椅的优化创新设计中,功能优化与形式创新赋予了公共座椅新的生命,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同时,极具形式美感和时代特征的造型表现,对洛阳地域文化内涵的提炼与表现也至关重要。洛阳是一座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城,其公共设施的设计应当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彰显其风格与韵味。因此,洛阳市公共座椅的创新设计既要实现其基本功能,又要将地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理念注入到设计之中,使公共椅座不仅在功能、造型上得到优化创新,在内涵表现上也要得到更深层次的丰富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家劲.户外公共设施创新设计与研究——公共座椅设计与研究[J].青春岁月,2013,(23):80.

[2]李娜,江滨,岳捷等.浅论长沙公共座椅的创新设计[J].艺术科技,2014,(02):13.

[3]窦明盟,朱丹君,马冠华等.便携包(袋)式系列座椅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3,(10):12,28.

[4]马广韬,王月.文化休闲广场公共座椅的设计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4,(01):34-35,4.

[5]王建婷.公共设施的改良设计——兼谈公共座椅设计[J].考试周刊,2013,(76):20.

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内涵范文5

关键词:美声 教学 工程论 专业基础

工程学是西方现代先进的理论,它源于现代的工业管理工程(亦称“工业工程”),系研究人、原料、机器设备等组成的统一系统的设计、改善和实施的科学。工程学与另一个西方先进的理论――系统论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工程论”,即把任何一个事物都视作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从母系统到子系统的分层研究。

本文尝试引进工程论,对我国美声教学进行分层次研究,力求形成没声教学工程论的总体理论框架。具体而言,美声教学工程,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子工程:

1.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原指基础的设计和施工以及有关的工程地质勘查和地基加固等工作的总和,这里借用其意,指美声教学中的前提性、基础性的工程,可视为“地基工程”“扎根工程”与“磨刀工程”。

美声教学的基础工程,还可以再细化,分解为以下几项工程:

第一,思想工程。思想又称“观念”,属于理性认识,思想作为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对于人的行为起着决定、指引、影响等重要作用。美声教学的思想工程,包括政治理论学习、德育观、价值观,帮助人们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做到“德艺双馨”“声美人美心更美”。在这方面,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典范,例如美国黑人男低音歌唱家罗伯逊,不仅美声歌曲演唱高超,嗓音坚实浑厚,而且具有先进的思想,作为反对种族歧视的代表人物,他拒绝与美国国会特工委员会合作,还在世界和平大会上发表进步演说,他的艺术与思想同放光辉,受到世界人们的敬重。又如“世界三大歌王”之一、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对中国怀有十分友好的感情,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他与宋祖英联袂演唱,与西方某些歌星“抵制”北京奥运会恰成鲜明对照,他的人格与艺格合二而一,不愧“歌剧之王”的美称。

第二,道德工程。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美声教学,要强化道德教育,使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第三,心理工程。近年来,心理学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据未来学预测,心理学将大有可为,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前沿学科之一,未来的社会生活,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将愈来愈高,心理学的作用也将愈来愈大。心理学是人体科学与思维科学的深入,歌唱心理学则是研究、观察、体验人在进行声乐活动时的心理特点、状态、规律色科学,并对歌唱心理予以描述、阐释、解读、预测、控制、调节。美声教学的心理工程,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具有音乐气质、歌唱家风度、艺术悟性、艺术灵气,以及心理承受力和心理调控力。

第四,文化工程。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是人的智力支撑与艺术依托,美声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文化修养、文化品格。

第五,艺术工程。艺术是人认识世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美声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素质,特别是戏剧素质,因为美声唱法别名为“欧洲歌剧唱法”,与西方歌剧音乐(包括咏叹调、宣叙调、永叙调等)息息相关。

2.专业基础工程

专业基础工程是美声教学的“中介工程”,也是基础工程与专业工程的“交叉工程”与“边缘工程”。

美声教学的专业基础工程,也可以再细分为以下几项工程:

第一,音乐史工程。要对中外音乐史,特别是美声发展史,有大概了解,以便“以史为鉴”,从历史经验与前人经验中吸取艺术营养。

第二,音乐理论工程。要对重要的音乐理论,如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织体、复调、和声、曲体、曲式等各种音乐知识,以及美声、通俗、民族、原生态四种唱法,有理论上的认识。

第三,音乐创作工程。要对声乐的词曲创作有基本了解,有条件者,应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

第四,器乐演奏工程。美声教学,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器乐演奏能力,特别是钢琴弹奏能力,应为学生所必备。

3.专业工程

美声教学的专业工程,是“刀刃工程”“塔尖工程”“主体工程”“形象工程”,美声教学的专业工程,同样可以在细分为以下几项工程:

第一,识谱工程。识谱能力为美声学生所必备,无论是线谱或者简谱,均必须迅速、准确、全面、熟练地识读。

第二,发声工程。要做到发声正确无误、科学规范。

第三,呼吸工程。要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很好地控制气息。

第四,共鸣工程。要充分运用头腔、鼻腔、咽腔、胸腔共鸣,使歌声优美动听。

第五,语言工程。要发声准确、字正腔圆,并且要学会一两门外语,以便演唱美声西方原创歌曲时语言标准、地道。

其六是演唱工程。要使歌唱、表情、眼神、手段、身姿、步法、情感表达融为一炉,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工程。

综上所述,美声教学工程内涵十分丰富,本文只能蜻蜓点水,述其大略。

作者_张渊春

Author_Zhang Yuanchun

单位_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内涵范文6

家具的出现和存在,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生活中的实际使用功能。造型、材料、色彩甚至舒适度等等,构成了家具的个性特点。

总之,家具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部分,它必须符合使用者对其功能、结构和审美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中国的现代家具艺术不应是单一的,而应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传统的家具艺术,要汲取国外好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永远传颂“传统、时代、个性”的三大主题。

居室内最主要的器物是家具,人们起居饮食都离不开它们。家具是建筑与人之间的媒介,它通过形式和尺度在室内空间和个人之间形成一种尺度,在我们的工作和活动中将室内变得适宜于人的生活,居住。室内空间也会因家具,而变得舒适、美观。

1家具的历史演变

家具,从几千年前的原始状态,到今天绚丽多彩的现代家具,中间经历了无数次的更新,无论是制作材料、造型设计、结构、色泽,还是风格特色都在不断变化。

早在殷商以前,我国就已经开始使用家具了。某些铜器,就是原始形态的家具,例如周代的铜禁,是一种承受祭品的金属家具,造型优美,样式简洁。战国时代,出现了施绘彩漆的木器家具。汉代,木器家具流行,并且形成了古朴优美的风格。到唐代,由于国家兴旺,经济繁荣,家具的造型更加讲究,出现了豪华的倾向。宋代是高型家具广泛普及的时代,家具种类繁多,风格趋于复古。明代家具是中国人创造的文化瑰宝,是集前人之大成,是历代家具发展的高峰。明式家具,造型大方,线条简练流畅,色泽柔润,纹理美丽,工艺精密,风格典雅。结构科学,卯榫坚固牢实,简练的雕刻、线脚和金属配件的使用更使得其具有很高的时代艺术品位。明式家具一直延续到清代,与清式家具并存。清式家具在造型上没有更多的考究,但使用了更多的装饰手法,诸如雕刻工艺、漆工艺、镶嵌工艺等,追求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富丽效果,以致晚清时期的清式家具流于繁琐、细碎。

到了现代,由于人们生活的习惯、节奏、观念、价值有所变化。家具,也出现了一个大变化——传统与现代化的碰撞、琢磨、调和、融汇。当前流行的家具,造型轻巧精致、色调和谐明亮,实现了造型、装饰、功能、选材、工艺的紧密统一,具有“简洁、朴素、自然、精湛、舒适”的风格。

2现代家具的四大特性

家具的出现和存在,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生活中的实际使用功能。当这种功能达到最大值时,它的外在元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造型、材料、色彩甚至舒适度等等,构成了家具的个性特点。

现代社会,影响家具选择的首要因素已转换为视觉效果,将外在元素加以整合、而创新的任务是由设计来完成的。

1)现代家具的造型美

造型,是关乎到家具设计成败的关键。一个好的,优美的造型,可以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愉悦感、舒适感。

一个成功的造型设计,首先要遵循美学中的对比关系:粗与细的对比、圆与方的对比、曲与直的对比。由于这些对比关系,使家具在造型创造上显得和谐、明快大方、极富现代感且韵律十足。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设计的要求,不仅满足在舒适感上,而更注重于审美。人们更欣赏,更需要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家具产品。

这就要求设计师,在造型上,从根本概念出发,考虑人们的未来,考虑人们生活的发展趋势,从而设计出超越当前现有水平,创造出人们新生活方式所需求的家具产品来。并且,要根据消费者对家具的功能需求,而萌发出来的原始构思和冲动形成的产品创意,然后再落实到具体设计去。

例如一件获中国青年设计师大奖赛的家具作品,就创作了一种全新的椅子家具的形态。椅子采用“不倒翁”的原理,材料是成形胶合板,整个座椅分为座面、托盘、支撑座三部分,使用同心空心球型,其中托盘和支撑座是在球面上切出圆形截面,座面则在球面上切出一个椭圆面,从任意角度看,都表现出一个蚕蛹的造型。人坐在椅上,可以任意方向转动,随意的放松。这种原创家具突破了现有椅子的形态和结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现代家具的材质美

家具设计的造型所以能够给观赏者以美感,也是基于它的材质。我们知道,任何家具的造型都是通过材料去创造形态的,没有合适的材料,那独特的造型则难以实现,就家具而言,其实是依附于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并通过工艺技术去体现出来。

家具材料有二类:一为自然材料(如木、竹、藤等),二为人工材料(如塑料、玻璃、金属等)。材料的不同,使得家具在加工技术上,带给人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不同,由于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人工处理令其表面质感更为张扬:使光滑的材料有流畅之美,粗糙的材料有古朴之貌,柔软的材料有肌肤之感……这些材质的处理还能使家具产生重轻感、软硬感、明暗感、冷暖感,因此我们可以说,家具材料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强化家具的艺术效果,而且也是体现家具品质的重要标志。

家具设计强调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的有机结合,例如金属与玻璃等人工的精细材料,与粗木、藤条、竹条等自然的粗重材料的相互搭配,玻璃等金属通过机加工体现出人工材料的精确、规整,竹、木、藤等自然材料则表现出人的手工痕迹,传递出一种人性化的东西,所以说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相结合的家具设计,反映出巧妙的借用对比和材料的搭配,将粗犷与细腻、精确与粗放,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体现一种质感的对比,通过不同材料的视觉反差,让观赏者品味到不同材料的各自细节,以及呈现出家具设计的材质之美。

3)现代家具的色彩美

色彩,是一种富于象征性的元素符号,它本身虽没有感情,但一旦与人们的生活发生联系,便成了人们表达情感的工具。在家具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可体现出居住环境的设计风格,反映出居住者的职业特征、审美趣味和文化素养。

家具设计师不仅要运用形态与质感来表现家具设计的风格,而且还要充分利用色彩来表达设计的情调,他们习惯于从丰富多彩的自然色彩中,去提炼、概括,并根据所设计的内容,用色彩语言组成一定的色彩关系,并且利用色彩的适当布局,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其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传递出一种情感,从而达到吸引和感染消费者的目的。

家具设计的色彩,有时强调其整洁性,这是由于人们对家具的选择除了要求其舒适感之外,还要求它的易于清洁,许多家具都使用象征清洁卫生的浅色系列。在西方家具设计中,如北欧简约风格的家具设计,其色泽素雅、静穆,多追求一种单纯、宁静之美,这种风格的设计,主要是依赖于家具功能的选择、材料的配置以及色彩的搭配。

家具设计的色彩还必须考虑各种不同环境下的功能特性,以及不同人群对不同色彩的喜好。消费者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家具色彩喜好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差异、气候环境以及特定时期的流行色,常常体现出不同人种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家具设计师只有深刻把握住色彩的特性,才能有助于家具设计的色彩运用。

因此,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色彩反映着时代精神,包含着人们的情绪因素,体现着文化的潮流。所以,大凡在色彩上能够跳出传统框架,注入鲜明个性的家具产品,往往是市场上受欢迎的宠儿。因为,成功的家具都非常注意对色彩的研究,而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层出不穷的各类油漆、面板等装饰材料,为家具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色彩空间.

4)现代家具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

家具可不是只要好看、奇特就行,还要使用起来舒适方便。现代家具的设计特别强调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人体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讲求一切为人服务,是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他因素。

家具产品本身是为人使用的,所以,家具设计中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其布置方式都必须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尺度及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规律,以便达到安全、实用、方便、舒适、美观之目的。人体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就是特别强调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实验和计测,在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为家具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把人的工作、学习、休息等生活行为分解成各种姿势模型,以此为研究家具设计,根据人的立位、坐位和卧位的基准点来规范家具的基本尺度及家具间的相互关系。

家具的造型设计、材料的选用及搭配、装饰纹样、色彩图案等就要更多地考虑到人的心理需要。如老年人房间的家具造型端庄、典雅、色彩深沉;青年人房间的家具造型简洁、轻盈、色彩明快;小孩房间的家具色彩跳跃、造型小巧圆润等。材质的软硬、色彩的冷暖、装饰的繁简等都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心理反应,所以,现代家具设计因人而异,更讲究个性化。

因此,良好的家具设计可以减轻人的劳动,节约时间,使人身体健康,心情愉悦,而良好的家具设计得益于正确地使用人体工程学原理。

3现代家具的风格——中国味

当代,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格局。家具设计——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前沿部分,正以多姿多彩的风格,向世界展示着自己迷人的魅力。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诞生了适应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新的设计。这种设计是理性、精确、冷漠的,并向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发展中,其单调和不近人情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其单一的手法成为了设计师的束缚。于是,现代主义走向没落,后现代主义兴起。后现代重新向着传统回归,从传统中提炼符号语言,然后将其打散、重构,以幽默的态度形成新的形式。

正如黑格尔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高度民族化,高度的情感化,将成为未来设计的一大趋势。中国社会现在也正处于一个后现代的时期,传统文化的回归。

在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问题上,许多设计师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光是中国的设计师,就连国外的设计大师都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

国外的一些设计师在接触到中国传统的艺术与设计时,也能从中汲取灵感,设计出一些很有中国味的家具。这些家具往往大受欢迎,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目前,中国的家具设计正处于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与借鉴一些外国的设计经验,对形成中国风格的现代家具很有意义。

1949年,汉斯维格纳完成了“中国椅”的设计。这把椅子被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椅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件经典之作将中国明式圈椅简化到“多一分嫌重,稍一分嫌轻”的完美境地。这把椅子适用于多种场合,在国内外均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维格纳的“中国椅”在造型与空间的关系上,对明式圈椅基本上未作改动。选材上以天然木材为主,以木材自身的纹理作为椅子的主要装饰。整体上给人以朴素、典雅、自然、空灵的感受,符合明式家具的基本艺术特征。维格纳对明式圈椅的改造主要表现于装饰的精简——素雅。独板靠背上的局部精雕被完全舍弃了,表现出现代工业产品的简约性。在座面上增设椅垫,增加柔软度和透气性,令使用更加舒适。椅腿造型上粗下细,气势上不如明式圈椅庄严混厚,但增加了轻松活泼的趣味,表达出现代生活的气息。

但我们应看到,异域飘来的“中国味”,不论它有多“中国”,也不会成为未来中国家具的主流。因为这些设计是异域时空的产物,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设计体系下的产物。比如维格纳的“中国椅”,很明显是斯堪的那维亚风格。如果将每种风格的设计比喻成一张网的话,那么,这种设计是其他网上的网结点,只是在外貌上有点像我们这个网罢了。中国需要的是一张属于自己的大网,而不是别人网上的节点。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我国现代的家具设计师们,在接受“多元化”的,各种设计风格的同时,也不忘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家具艺术。

从明式家具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的“形象、空间和时间的模糊”来设计现代家具,让家具从形式中透出中国特有的“神和势”。

近期,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家具设计艺术展,“中国味”强烈地冲击着参观者的视线。师生们设计制作的一床一桌,一柜一架,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而且体现着现代审美精神。如这件名叫“圈床”的新颖设计,借鉴了明清的架子床,打破原有床的四方形构造,以围合形式把休息、休闲、阅读等功能结合在一起。这件作品实现了与现代造型、现代材料相结合,使欣赏价值与使用价值融为一体。

旅英学者李亦文先生,将中国艺术哲学提炼为三个方面:朴素之美,实用之道和文质彬彬。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努力把握材料、形态、色质与工艺之间的合理关系,突出表现材料自身的特征。并且,以中国传统形式为元素,从中抽取符号,加以变形,以“后现代”的手法重组,结合在作品中。这样,装饰符号的反复运用加强了家具的整体感,对其功能性的增加使家具呈现出与传统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