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优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媒体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媒体优势

传统媒体优势范文1

摘要:目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正以多方面的优势快速发展,但其内容的匮乏、人才储备的不足和品牌积累上的欠缺仍然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传统媒体在多年发展中积累的优势也并未丧失。因此,在传统媒体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新媒体只有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才能迅速发展壮大。本文以新时期下媒介融合趋势为背景,提出新媒体需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人才优势和品牌优势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媒体 优势 新媒体 互补

近年来,以集中了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化等最新技术为特征的新媒体迅速崛起,正以锐不可当之势成为我国媒体阵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的优势对传统媒体产生着日益严重的冲击,甚至业内有观点认为移动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快速发展,大有完全替代传统媒体之势。但通过分析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虽然新媒体依靠其在受众、渠道、传播方式上的优势,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其在信息来源上相比传统媒体缺乏权威性、在内容上缺乏深度等仍然成为制约其稳步发展的因素。而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优势也并未丧失,其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经验,都不是网络媒体在短期内可以造就的。①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博弈中,现实的情况是新旧媒体之间更多地呈现一种竞合的态势,而非替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媒体不可能“速胜”,传统媒体也不可能像某些学者精算的那样“速亡”,媒介融合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②而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旧融合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形式就是媒体之间的交融与互动,主要指新旧媒体之间在传播方式、内容等方面的相互借用。③因此,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拓展新媒体,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是新媒体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借助传统媒体内容优势,推动新媒体内容建设

树立内容为王,渠道制胜的新媒体发展思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新媒体,可以说新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化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已经由单一的技术拉动转向技术与内容共同推动。④内容是传媒业的灵魂,没有内容也就没有意义,以渠道起家的新媒体更加需要内容支持,只有以内容为基础,以渠道为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加快新媒体的发展。以移动传媒的发展为例,由于早期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移动媒体大多独立于传统媒体,有些移动媒体纯粹是资本、技术与广告结合的产物,内容的量和质都严重不足,过度重视渠道而忽略了内容建设,往往使其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非常有限。因此,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以补偿内容制作能力的先天缺陷,成为当前一些移动媒体发展的主流思路。CCTV移动传媒就是传统媒体内容与新媒体渠道结合下优势互补的典型案例。依托央视丰富的节目资源,CCTV移动传媒从受众的特点出发,为乘客提供权威的新闻资讯、生活服务、文体娱乐等视听节目,将使车载移动电视的传播价值倍增,成为公交车厢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推动数字化建设,助推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内容供应。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内容供应,实际上就是如何把传统媒体的优势资源转化为适应新媒体传播模式的新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就是实现传统媒体资源从形式产品到延伸产品的转移,而数字化则为实现这一转移提供了技术可能。

数字技术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消弭传媒介质的形态,其提供了一种同样内容在不同介质平台上实现传播和售卖的可能性。当前,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数字化生存的战略转型已经开始。从内容供应的角度看,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的进程也正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内容供应的变革过程。一方面,传统媒体数字化带来了内容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而内容的专业性也正是新媒体实现传播精准化的要求。以央视风云为例,根据新媒体受众的消费习惯,风云把央视历年来电视剧的优质资源,以四集连播的方式集中编排,并根据大的主题精选节目,通过对央视传统节目资源的重新梳理和编排理念的调整,向数字电视用户输送精品内容,实现精准传播。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也为传统媒体内容向新媒体的传输变得更加便捷。无论是新闻信息采编数据库还是节目资料库,都使得传统媒体的内容更加适应新媒体个性化传播的需求。通过建立一个存储、展示视频节目、素材的媒体资料管理系统,与视频编辑系统相联系,使得数字电视频道节目编辑制作人员可以从上面获取需要的内容进行编辑,实现了传统媒体内容向新媒体的高效内容供应。

借助传统媒体人才优势,提高新媒体核心竞争力

传统媒体人才资源是新媒体发展的迫切需要。现代媒体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经过长期的发展,传统媒体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传媒人才,其在新闻采编、节目制作、工程技术、媒体管理上的人才优势是新媒体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媒介融合时代,借助传统媒体人才优势,实现“新旧媒体之间的人才竞合”对发展新媒体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媒体不仅在人力资源上远远胜于新媒体,其制作、运营经验也非常丰富。以新闻制作为例,由于信息海量化和播报即时化的要求,新媒体在做新闻时对编辑的要求不会太高,使得新媒体缺少对新闻的把控能力,做出来的新闻缺少深度和厚度。但受众市场对新闻的深度和厚度的要求从未降低,因此,新媒体要寻求突破,就必须打造一个经验丰富的制作队伍,而传统媒体制作队伍多年来积累的成熟经验和成功模式正是新媒体所需。

传媒人才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流动将成人才流动主流。在网络经济的攻势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越来越认识到具有专业水准的采编人员的重要性,纷纷将目光投向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编辑甚至高层管理人员转入新媒体的消息时有所闻,传统媒体人才“触网”几成常态。这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人才流动,都曾给予传媒界不小的震动。这种传统媒体精英人才向新媒体的流动所反映的正是新旧媒体之间的人才竞争态势。而新旧媒体之间人才流动的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源自两种媒体形态的各自特点所在,新媒体需要传统媒体的人才和经验,传统媒体也将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因此,未来传媒领域人才的双向流动或成大势所趋,而目前的情况更多的则是传统媒体人才流向新媒体。

借助传统媒体品牌优势,扩大新媒体影响力

新媒体的发展依赖品牌运作。媒体品牌标志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品位和文化,媒体的总体形象实际上是社会公众对于媒体的综合系统评判。⑤因此可以说品牌就是形象,对速发展的传媒业而言,媒体的影响力往往取决于其传播内容和渠道、增值服务、品牌运作。尤其在当今传媒产业纷繁复杂的格局下,面对供大于求的媒体环境,品牌是一种吸引力;面对媒体分化的市场环境,品牌是一种亲和力;面对产品多样的消费环境,品牌更是一种信任度。对于媒体阵营中后起之秀的新媒体来说,以渠道起家的发展特点使其在内容深度和厚度上、传播的权威性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其成长的关键因素,是重视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形象,通过在受众中不断完善服务、丰富内容来确立其良好的口碑,并通过先进的运作使其品牌增值,锁定和扩大受众群。

借助传统媒体品牌优势助推新媒体品牌塑造。品牌运作的最大益处就是锁定忠实的受众,影响未来的受众。⑥品牌的塑造是一段时间的积淀,媒体营销的手段则是利用各种传播方式和渠道做加法。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发展新时代,新媒体塑造品牌要结合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之后,其品牌优势会延伸到新媒体。例如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节目正是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交叉传播扩大了受众面,形成了品牌效应。

结语

新媒体的快速兴起和当前的繁荣状态显示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当前传媒产业发展的纷繁格局下,媒介融合正是主流趋势,新媒体不是对传统媒体的替代,而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的延伸。传统媒体有丰富的资源、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丰富的经验和长久积累的优势品牌,新媒体应该在其传播形式和渠道的优势上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取长补短,形成互补,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实现内容资源、人才资源、品牌资源等的共建共享共用,进一步促进新媒体的发展。

注 释:

①张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比较研究》,《科教文汇》,2008(1)。

②郑瑜:《媒介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当代传播》,2007(3)。

③王鸿涛:《媒介融合现状与前景》,《中国记者》,2007(6)。

④苏毅:《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的发展趋势》,《出版参考》,2010

(2)。

传统媒体优势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 传统广播媒体 结合 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多媒体与传统广播媒体的结合既是时展的需要,更是加强传统广播媒体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多媒体时代的来临,给传统广播媒体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想让广播的受众市场保持不变或者拓宽,那么就必须要认清目前多媒体发展的趋势,要善于抓住多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准自己的位置,有效结合多媒体,进行创新改革,让传统广播媒体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一、多媒体目前发展的情况

多媒体是全面的综合性的信息资源,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文字、资料、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音、特殊效果,再经由电脑表现出来,它能用来达成信息传播中的任何媒体资源。多媒体技术也是目前计算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目前多媒体发展的情况来看,多媒体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人机接口界面进行了改善,将计算机使用的领域逐步扩宽。基于长远的目光来看,多媒体还能对计算机机理与体系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人会直观的认为,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导致多媒体相关的产品价格昂贵,而且技术不够成熟,可能会在网络通信这些领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曾几何时报纸是新媒体,风光无限数载;当广播媒体出现的时候,报纸逐渐沦为旧媒体;而当多媒体出现后,广播媒体也很快成为了旧媒体。但是随着多媒体的不断发展,必然给传统广播媒体带来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因此,想要更好的保住广播听众的市场,作为广播工作者就应该积极顺应趋势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使广播媒体更好的延伸下去。

二、多媒体与传统广播媒体的有效结合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发展,将传统广播与多媒体结合起来,是广播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广播媒体要积极顺应发展趋势,努力探索多媒体技术传播的要求与规律,逐渐使传统广播媒体融入到多媒体的领域当中。

1、改善理念

传统广播媒体首先要从理念去改变,要积极将采制广播新闻向采制多媒体新闻转化。第一目标应该是以听众为基础,保障新闻的最新与最受欢迎,一定要将眼光放远,不能受到传统广播媒体范畴的制约,特别需要重视采写环节,不能依照传统广播的表达形式来进行新闻制作,需要制作出适合不同多媒体传播方式的新闻作品。传播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并且速度很快,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媒体,还是多媒体的出现,受众对新闻传播形式的取舍有什么变化,新闻永远都是广大群众的终极需求。传统广播要将工作空间拓宽,要积极与多媒体结合,吸纳与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全力以赴的打造最佳的新闻作品,然后将新闻以各种不同的媒体传播方式进行加工,利用网络、移动通讯、无线网络、手机、计算机、电视、收音机等等方式为广大听众服务。这种相互结合的先进理念已经被一些积极采用新传媒手段的媒体所肯定。

2、树立品牌战略,加强节目内容建设与形式的创新

传统广播媒体的追求是“内容为主、受众为本”。这就需要广大广播工作者坚持创新的精神将新闻内容做到最好,将节目做到最佳。多媒体时代的推动,对传统精品战略、强调的品牌战略提出了新的诠释。所谓精品是指不仅能反映社会风貌与时代气息,而且又时尚、新颖的节目,不仅要符合传统广播的特点,还必须能满足听众的收听需求与欣赏需求。因此,在多媒体环境下,传统广播的精品战略应该站在品牌的高度来理解与分析,其目的是通过品牌战略来促进节目的创新,特别是传统广播直播节目中的“口水多于茶”的现象要最大限度的避免。在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的大前提下,要服务于大众,只有这样才能将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起来,从而打造优秀的传媒品质。

3、结合媒体互动,充分发挥信息处理技术的作用

多媒体环境下的广播媒体要重视互动的特性,互动新闻的编辑与处理要充分发挥信息处理技术的作用,有效结合。传统广播有伴随性与移动性两个固有特征,多媒体电视也想实现移动性,而新媒体广播需要将重点放在互动性上。传统媒体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增加广播的吸引力,不仅扩大了听众量,而且还带来了更多的方便。互动性能满足听众的广大需求,有意识、有自由、有选择的接受个人想听的信息,还能及时反馈相关意见。互联网的推出,已经培养了不少用户愿意互动接受信息的习惯。而且,互动性还能成为用户是否选择这种媒体的主要参考标准。根据相关实例证明,传统广播中注入互动因素是吸引客户的主要途径。传统广播媒体,在移动收听这些方面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互动性很难实现;在多媒体的推动下,重点逐渐转移到了互动性上。广大用户有了自,想听什么,听多少次都不受限制,只要通过多媒体技术都能完全实现。例如:具有3G功能的手机就能轻松实现。

4、结合多媒体的新技术,充分发挥数字信息技术的作用

传统广播媒体的接受终端需要不断的结合多媒体的新技术,如:最新的数字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数字信息技术的作用以推动广播发展,扩大用户,这也是研究数字广播的最终目标。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中信息数字处理与传输技术日益成熟,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应用的终端设备也非常多。例如:笔记本电脑、WIFI功能的电子产品等等,非常容易就能实现广播互动接收。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还是使用手机,用户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广播提供的新闻产品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多媒体与传统广播媒体的结合,不仅能让广播继续占有传统电台发射传播渠道,而且让广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5、淡化“黄金时段”观念,重视频率的整体化运作

多媒体环境下,传统广播媒体需要淡化“黄金时段”的观念,重视频率的整体化运作。时展很快,驾车一族越来越多,逐渐也模糊了传统广播的“黄金时段”,对于广播电台来讲,移动人群中驾车一族的车上时间是广播的“黄金时段”。因此,多媒体时代下,应该重视移动人群的收听习惯,在不同的时段结合多媒体,传播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节目内容。这样有效地开发了传统广播中存在的“非黄金时段”,让广播频率整体美好形象在多媒体时代中成功树立起来。

三、多媒体与传统广播媒体结合的意义

多媒体时代下创制的新产品,无论是有线产品、在线产品、无线产品,都能最大限度的提升传统广播媒体的价值。

1、提升广大听众对传统广播的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与手机已经被普及,这些用户的受传习惯与途径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中国人口众多,网民与手机用户是一个不断增长的群体,传统广播媒体中的独家内容结合多媒体的方式,不仅能满足广大听众的多样化需求,而且还能吸引更多新的用户。

2、为传统广播提供更多的原创内容

传统广播不断被“用户化”,吸引了很多来自民间的原创素材,这些内容与广播电台原有的自采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多媒体时代的广播新内容。无论是讲数量、质量,还是意见、观点的多元性、多样化、欣赏性都比传统广播内容更加丰富。

3、加强传统广播的特性

广播属于一种“区域媒介”。听众基本上是根据区域来进行划分的,而多媒体与传统广播媒体结合以后,却将用户的特性体现了出来,利用SNS等网络听友会的建立,能有效将有同一兴趣、同一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使传统广播这一区域媒介,逐步走向开放化,增强广播与网络用户的联系度。

总之,多媒体与传统广播媒体的结合是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有助于让传统广播突破传统的模式,改变原有的单一介质、单一渠道播出方式,从而开拓更多发展空间,体现其优势。

传统媒体优势范文3

【关键词】数字媒体 常态化 学习与传播 传统文化

数字新媒体传播的无国界性、隐匿性高、交互性强、传播面广等特点,促使互联网日渐成为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多元文化无国界传输,并冲击各国文化思想。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锋的新形势,有效引导民众自觉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并在全社会形成学习氛围,关乎的不仅仅是信息良性的传播,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建设。

一、常态化学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多年来关于文化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一个极具魅力的焦点。当前,西方大国利用其在互联网上的支配地位进行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的输出,使得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

首先,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和民族离不开先进核心价值观的统领。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影响着国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增强精神感召力、拓展社会认同基础、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所必需的重要环节。①

其次,引导普通民众自主学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以及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我们应该进一步重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如教育家杨叔子院士所说,一个国家没有科技,一打就垮;没有人文,不打自垮。当普通民众自主学习、传播文化,并成为日常的国民认知活动之一时,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对文化学习与传播的常态化”。

二、民众自主学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性

1.民众文化认知心理与传统文化学习需求

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期,面临多种文化价值观的抉择,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似乎日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但事实上,传统文化的根一直深植在国民心中,只要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就会得到广泛的认同。“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日前开展“全国大学生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大学生对最具代表性中国文化符号的评分结果是:“汉语/汉字”“孔子”在270个选项中得分高居前两位。②青年一代的大学生群体是未来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同提升了自主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机制构建的可操作性,也影响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化学习社会的快速来临。个体是生活在群体当中的,内在的文化约束着个体的行为和思想。马克思说过,完整的主体从全部才能的自由发挥中产生创造性的生活表现。③而数字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恰好为作为社会主体的普通民众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为每个个体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与精神有关的人文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层次。人对低级需要的追求是有限的,对高级需要的追求则是无限的,对高级需要的追求可以对人的行为产生持久的激发作用和巨大的推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普通民众重新重视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低级需要追求向高级需要追求的过程。我们看到,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民的文化意识也在增强,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需求也逐渐显露,这为进一步引导国民自发学习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2.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学习与媒介使用情况小型抽样调查与分析

为了管窥国民文化学习与媒介使用的实际情况,为探讨数字媒体时代常态化学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笔者进行了一次小型抽样调查。调查随机抽取了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4所大学的200名大学生(89.7%为“80后”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评价、情感、行为四个维度进行设计。同时涉及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动机、态度、途径、方式等方面。此外,我们还从参与问卷调查的被试者中选取了10名本科生和10名研究生,对他们进行了开放式的访谈。本调查属于微型调查,仅在哈尔滨4所高校中进行,所得数据的说服力有限。被调查学生学科分布情况为:理工类学生110名,文史类学生90名。

通过对调查数据及访谈记录的整理、归纳、分析可以看出:

首先,在学习与传播内容方面,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大学生主体内在的精神需求。调查中,对自主传统文化学习感兴趣的比例高达74.23%。表明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群体心中的地位。

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思想和文化传统,以其厚重的底蕴和深邃的哲理,能给大学生以深刻的思想和道德的启迪。其倡导的高尚的人生操守和坚守的人生信念,更可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富有价值的人生参考。④随着多元价值观的侵入,也促使人际关系冷酷,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拜金现象泛滥。而崇尚人性之道的传统文化精髓儒学,则为现代人提供了普世的道德准则,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具有主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人生价值追求的作用。

传统媒体优势范文4

九十年代开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始渐渐走入学校课堂,打破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数据投影仪、视频展示台、音箱、功放、麦克风、大屏幕等多媒体设备的综合运用,使课堂也象一个小剧场,充满影音声画等效果。下面就以语文学科为例,探讨这两种教学法的优劣,分析如何交叉渗透两种教法,使其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合理创建现代语文课堂。

在传统的教室中,虽然只有黑板和粉笔,但课堂的互动性好,教师可以灵活的调节课堂进度,师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讲解时更注意语言的表达,具有启发性与感染力,声音抑扬顿挫,使学生听得明白,产生兴趣;新知识、新概念的引入往往注意打好伏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善于根据学生情绪的变化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正确判断教学效果;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讲解时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我在上《秋水》一课前,讲了两个生动的庄子寓言故事,立即把学生引入对课文阅读的兴趣中,在上曹操的《短歌行》之前,我让学生举手发言,回忆曹操的诗作《观沧海》,讨论对曹操其人的印象,《杨修之死》和《赤壁之战》的学习,以及《三国演义》的影响,使大家对曹操都不陌生,于是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我根据学生的情绪掌握课堂节奏,及时切入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的课堂里,老师可以集中精力,综合运用提问题,设谜语,讲故事,声情并茂的朗读等等教学手段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黑板和粉笔虽不如投影仪般具备声色的效果,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激发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产生许多遗憾,如果借助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我在传统的教室里,往往把黑板分两半,一半是正式的课文的纲,随讲随写,使学生及时把握教师的思维进程和课堂进度,另一半留给自己随便涂鸦,及时写下“思想的火花”,如在上《雨巷》一课时,我及时介绍了李煜父子以及“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学生在听后马上在黑板上看到诗人名字及诗句,但有一次用多媒体课件上,我无法把大屏幕卷起来写在黑板上,只是在众多的幻灯片中找到有“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一诗句的那一张,但诗句藏在一大堆文字中,学生看后一定不如黑板上即时写下的深刻。

当然,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它信息量大,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大量的信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在上完《再别康桥》一课时,我在课堂上做了延伸阅读,运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了《偶然》,《莎扬娜拉》,《雪花的快乐》等徐志摩诗歌中的名作,如果用传统的黑板,这些时间写一首都不够。如在上《怀李叔同先生》一课时,我给学生展示了李叔同的大量书法、诗歌作品,同时用幻灯片放映了丰子恺的大量漫画,使学生对李叔同其人和作者丰子恺有了更多感性的了解,结合课文的叙述,使二者的人格魅力深深地烙在学生心中。

转贴于 其次,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甚至动态演示。在语文课堂上,这一功能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最简单的是每个作家在介绍的文字旁都可以配一张或数张照片或画像,使学生增强了了解的兴趣。另外,语文的文本范读常常必不可少,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好的配乐朗诵的音频或视频文件,就可以轻松地在多媒体教室中演示了。如《再别康桥》一课,我随着朗读的节奏,还为诗句配了相关的图片,处理成怀旧的色彩,学生很喜欢,课后纷纷借我的课件拿去拷贝。《春江花月夜》一课。我不失时机地在解读完课文后播放了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在音乐的旋律中再一次领会诗歌的意境,有一女同学上完课告诉我这是她所上过的最精彩的语文课,课后马上去音像店买《春江花月夜》的CD片。在《雷雨》一课,我剪辑了电视剧的一段让大家观看,增强了对剧中人物性格,矛盾冲突的把握。网络上有不少生动的,和课文内容相关的FLASH动画,都可以搜寻来充实语文多媒体课堂,如《致橡树》就有一个丁建华朗诵的精美的FLASH,放映的效果很好,还有一些古诗词,庄子寓言,都有人做成了FLASH,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珍贵的多媒体资源。在上苏轼的词时,我给大家放映了中央台的《子午书简》中的《宋词十家──苏轼》,学生觉得耳目一新,电视主持人的讲解此时胜过了老师的讲解。

再次,多媒体课堂可以马上进行课堂训练,把练习投影在屏幕上,学生当场做,老师当场讲解,适时把握学生的接受程度。如果在传统的教室,一定要隔好几节课后学生才能做到练习。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这么多优势,但在课堂操作时,老师往往只关注课件放映的效果,忽略了学生的反应,使自己在课堂上成了放映员。而且大量的图文信息使老师忙于快速滚动鼠标,学生的思维常常跟不上,达不到教学接受的效果。有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过分关注技术手段,对声音,动画等特效爱不释手,使幻灯片花样繁多,有的甚至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但这些声音和动画又和教学的内容毫不相干,却往往喧宾夺主,使学生视觉疲劳,所以,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另外,过多的图片和视频也限制了学生面对文字产生的想象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果投影仪显示了一个哈姆雷特,大家脑中的就只剩下这个屏幕上的哈姆雷特了,所以并不是多媒体资料越多越好,有些老师一气在一节课上放映了好几种版本的课件,使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很是厌倦,教师在放映过程中更是连头都不抬一下,无意中成为新的教学形式下的“满堂灌”,“填鸭式”,老师既吃力又不讨好。因此在多媒体教室中,老师不能离开口头讲解,眼睛也不能只看屏幕不看学生,仍然要穿插一些问答等互动形式,最好另外还要有一块可以随时写字的黑板。

传统媒体优势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发展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而且受到普遍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可以说是进入了一种"知识经济时代"和"注意力经济时代","数字化生存"的概念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个时代,以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博客等为代表的视听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充分满足着受众的多样化传媒需求。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都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在这样一个新媒体兴起的时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将会同新媒体并存,还是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消失,都将取决于传统媒体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法。传统媒体在日后的发展中要保留自己的地位,需要审视自身的优劣势,并及时找出应对措施。

有些学者甚至分析认为传统媒体终将被新媒体取代。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传统媒体经过长久地发展,具有很多核心的竞争力,所以还是存在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的。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的经历与经验,对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就其内涵而言,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就其外延而言,第一,新媒体主要包括光纤电缆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电视系统、高清晰度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等等。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一直存在但长期未被社会发现传播价值的渠道、载体,因为营销理念的变革和泛商业化的运用,成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从而被赋予了媒体的意义。

近几年,新媒体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而且扩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而且新媒体的发展已经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人们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这使得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相比较而言,变得越来越小。那么什么是新媒体呢?新媒体其实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从概念的字面表述就可以看出来,对于新媒体的定义采用的是一种对立式的命题方式,也就是说除了传统媒体之外的就是新媒体,反之亦然。也因为此学术界对于新媒体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笔者认为新媒体是一种以网络与信息技术为传播途径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的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媒体的优势被严重消解,面对新媒体更为丰富的视觉表现形式时,传统媒体的优势在瞬间好像被大打折扣。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媒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因为中国地域比较广阔,人口总量大、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等2],使得我国的导致杂志市场失衡[3],大量存在的市场盲点使得传统媒体依然具备相当的市场潜力。事实上,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根本不可能为传统媒体培养出大量的忠实读者,这种可能性几乎可以说是零。其次,社会媒体作为一种主要新媒体形式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的冲击。社会化媒体的普及大大降低了个体接入互联网的成本,从而使得广大的民众进入了新媒体的视野。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传统媒体还是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核心竞争力的。总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各具优势与劣势。本章主要对两种不同的媒体形式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分析,并进行对比研究,为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的提出做铺垫。

(一)新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新媒体之萌芽发展以来,迅速赶超了传统媒体。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的。首先,现代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其做了技术支撑[4]。其次,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与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吻合度比较高。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有技术的支撑,同时市场潜力也比较大。所以,新媒体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及技术发展的产物。具体来说新媒体的优势与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的优势分析

首先,新媒体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在新媒体产生、发展以前,可以说传统媒体几乎垄断了信息传播的话语权。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而不仅仅是政府、专家、记者、编辑等负责信息传播的人才能。这样不仅尊重了人们的话语权,同时也增加社会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民主化氛围的形成。

其次,新媒体提供了互动平台。这个优势可以说是新媒体的核心优势,也是新媒体的一个典型的特点。互动平台不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媒介世界,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于媒体的关注度。而且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更加关注人们的实际需求,结合人们的现实生活。

再次,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快、传播方式便捷[5]。信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如果传播不及时的话,就会失去信息本身的价值。而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手段,具有及时性、快捷性、海量性等特点。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报纸、期刊等传播方式。而且新媒体的传播范围打破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任何人几乎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信息进行自由传播。另外,从信息量来说,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量是非常大,这从每天网站上的信息就可以看出,不仅有国际及国内的一些大事,也包含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生活趣事与琐事。可以说信息量非常大。

2、新媒体的劣势分析

任何新生的事物之所以出现都是存在其内在及外在原因的,但是在看到其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劣势[6]。对于新媒体来说也一样,其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的质量不是很高。据最新的数据统计,网络信息中有高达70%的信息是虚假信息。这就要求人们在接收海量信息的同时要做一个筛选,要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第二,新媒体的传播环境比较差。网络环境虽然在不断地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一些暴力及黄色信息,不仅对青少年产生很大的危害,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传统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1、传统媒体的优势分析

传统媒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媒体相对于新媒体来说拥有较多的权利,对于信息的控制力比较强。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一些对人们"有益"的东西,而不是"有趣"的东西。尤其是对于一些主流媒体来说更是如此,在短时间内新媒体是无法取代的。其次,传统媒体资源比较丰富,历史积淀比较深厚,而且拥有强大的运营团队,在管理方面相对来说也比较规范。尤其是媒体资源,它对于媒体行业来说是最为关键的。从整个行业来看大部分的信息,依然是来源于传统媒体。只是传统媒体比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所以人们接收到信息的直接途径,大部分都是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的。

2、传统媒体的劣势分析

传统媒体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的方向具有单向性、传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封闭性[7]。一般来说,传统媒体的传播都属于高位传播,宣教的成分远远多于互动的成分。因为有很多都是国家的重要的政策与法规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一些相关的规定。所以,传统媒体常常以真理占有者自居。尤其,是一些期刊更是这样,很多都是相关专家及学者的研究及调研报告等。但是,这些信息对于人们的吸引力并不高,市场需求的潜力也不大。比如,对于政府的政策、法规来说,基本上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与人们实际生活及其关心的问题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严重缺乏吸引力及感染力。同时,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量相对来说非常有限,除了一些比较典型、重要事件的分析,国际国内动态的描述,再加上一些广告等。涉及的信息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不够。达不到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三、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为什么传统媒体会受到新媒体这么大的冲击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产生于发展以来没有对自己做好正确的定位。为了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共同发展,笔者对传统媒体的发展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提高传统媒体的创新能力。曾近听过一个故事,有3个老人家出门,其中一个带了一把雨伞,一个带了一根拄杖,另外一个什么都没带。出门后,突然下雨了。可是带伞的老人家身上都是雨水,带拄杖的老人扭到了脚,只有那位什么都没带的老人家既没有被雨淋,也没有扭到脚,安全无恙地回来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很多人或者企业之所以失败,可能不是因为自身劣势的存在,而是败在自身的优势方面。传统媒体也一样,如果为了保持着自身的优势,不进行创新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优势会在不经意间转化成劣势。那样的话,传统媒体的末日才可能真正带来。

传统媒体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可以说现代社会对于知识及创新的依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知识和思想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基础,也是基本条件。而传统媒体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及专业性,应该尽量提供一些可靠的、权威的、前沿的知识和思想,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传统媒体作为社会在生产和知识创新体系的中关键及媒介,对公众的认知及思想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二)紧密联系社会及时代的主题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传播的都是信息,信息作为一种不具有事物形态的东西,其价值的衡量主要在于其使用价值。也就是说信息本身必须要满足一类或几类的需要,而这中需求主要集中在高层的需求上。从马斯洛的需求层级来看,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沟通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层次不存在并存及递进关系。换句话说,对于一个连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的人来说,也可以拥有高层次的需求,比如说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具有这五种需求。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媒体行业满足主要是沟通、尊重及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而这些需求是受时代及社会的影响的,也就是说这些需求与社会及时代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所以,传统媒体要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必须要紧密结合社会及时代的主题。

(三)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与融合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存在是不冲突的。所以,传统媒体可以尝试着与新媒体进行战略合作,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一起为传媒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可以利用传统媒介便于阅读的优点,结合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创设电子期刊、报纸、杂志等,从而增强与社会以及相关读者群之间的互动。让更多的人,哪怕是一些业余爱好者参与到传统媒体的创作过程中来。这样既可以打破传统媒体传播路径及方向单一的问题,实现传统媒介的多样化发展,从而最终促进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水平

传统媒体的发展必须要有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样才能保持传统媒体的生命力及创造力。具体来说,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素质及水平主要体现在编辑人员的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对于编辑人员来说,其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外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运用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版界的国际化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了。所以编辑人员除了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外,还要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思想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总之,在市场导向、信息爆炸、思想民主的时代环境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已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态势。对于期刊等传统媒体而言,积极参与到这一传媒革命,不断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变革与创新中开辟新的发展境界,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在竞争中认清自己的比较优势且创造出独特的社会价值,争取到新媒体无法取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凸显自己存在的意义,既是传统期刊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普及,新媒体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好,自网络平台微博的诞生使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的多元化,受众信息来源也更加的广泛。而对传统的广播业来说无疑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影响。对于传统的广播媒体而言利用自身优势和新媒体的发展来完善自己已经大势所趋,新闻学作为媒介的学术研究学科,对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传统广播媒体未来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甚至威胁着传统媒体的生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及时性、便捷性及大容量性,而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符合了现代人的生活及工作习惯,所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自身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存在的一些核心优势,或者说没有将相关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这两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传统媒体发展受限的现状。基于此,笔者认为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紧密结合时代与社会的特点,同时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传统媒体的健康发展。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的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夏文蓉.联姻,并不简单的现在与未来--浅议报纸与新媒体的关系[J].广告人,2011,(4).

[2]安平.新媒体来了,传统媒体哪里去[J].新远见,2009,(6).

[3]邱君平.文献计量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4]张建星.新媒体带给我们挑战,也有机遇[J].中国记者,2011,(4).

[5]安平.新媒体来了,传统媒体哪里去[J].经济导刊,2010,(5).

[6]戴晓军.借彼用彼 壮大自己--浅谈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挑战的策略[J].新闻战线,2009,(9).

传统媒体优势范文6

依据传媒理论分析,目前的社会是处在分众化与碎片化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正在悄然改变,传统媒体受众流失严重,发展空间受新媒体挤压。与此同时,传统媒体间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的受众结构出现了不利的变化,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报纸读者中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群体日渐减少。调查显示,在阅读报纸的人群中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有11.6%的人由过去的经常阅读报纸转变为现在几乎不读报纸,并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中,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及相关信息。

目前,城市大部分家庭都有了电脑,单位实现了办公网络化,95%的年轻城市白领已经离不开电脑和网络,有的农民工在休息时也光临网吧,读报的一代人正在老去,网络青年开始进入中国,30年后的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都是上网的一代。

在获取信息特别是查找信息的时候,受众更多地依赖互联网。不仅如此,随着网络走入生活、进入办公领域,网络已和电话一样普及,受众可以在更多的时间和地点接触到网络,在网络阅读的便利和隐秘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更加快了人们改变阅读方式的速度。 以互联网、手机报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不断涌现,不可否认,新媒体在刷新人们的媒介接触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的市场份额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媒体都能盈利或增长,中国目前不少商业网站均处于亏损状态,新媒体发展速度太快,很多东西来不及沉淀和反思,时时处于传信之中,绝大部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也为传统媒体的跟进和转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凭借传统媒体积累的优势,后来居上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在新型媒体尚未形成有效的营销规模、资源储备以及较为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之前,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仍不会被终结。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比,尽管遇到了新媒体的挑战,仍具有一定优势:品牌优势、内容优势、原创优势、客户优势及权威性、感性体验。

作为媒体来说,内容永远是核心。媒体的形式越多,越需要内容支撑,内容资源是传统媒体引以自豪的核心竞争资源。受政策限制,目前新媒体的内容在相当程度上都要依赖传统媒体,以传统门户网站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因无采访权致使其原创性大打折扣,不得不向传统媒体采购内容或与其合作谋求发展。虽然新媒体在体育、娱乐、IT等领域有一定的原创和90%的特色,但时政新闻却是雷区,不能触碰,话语权就无法把握,非常被动,传统媒体如果将新技术与内容优势相结合,将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就全国整体广告经营而言,四大传统媒体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的广告份额跌破50%,报纸媒体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负增长,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则增长迅速,网络广告占整体广告市场的比重也稳步上升。中国四大传统媒体的收入结构中,80%以上来自广告收入,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亟需进行多元化立体经营,拓宽收入来源。传统媒体的品牌形象往往成为吸引广告客户的重要力量,比较适合不追求短期销售,注重长期的品牌塑造的行业领先者,但这样的大客户又有多少呢?报纸和电视广告往往打企业品牌,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体经销商来说,根本不具备在传统媒体上做广告的实力,但网络恰恰使之成为可能,不仅大型企业的品牌形象得以展示,中小企业的产品利用网络也能无国界地推销,分类广告市场逐渐转移到了网络平台,因此传统媒体新客户的开发迫在眉睫,传统媒体应该强化与相应新媒体的互动,分享企业的营销预算。

新媒体的盈利方式则呈出多元化的方式,如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无线增值收入等,网络对高学历、高收入年轻人的聚焦效应,导致了广告商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向网络广告转移。目前网络广告占整体广告份额的比例虽然较小,尚不足以对传统媒体整体造成大的冲击,但中国网站的收入来源较为多元化,作为产业群的网络产业,其整体市场远大于网络广告收入,对传统媒体造成的受众分流与媒介消费分流不可忽视。

媒体粗放式经营模式已经远去,更看重精细化耕作和定位,传统媒体的广告效果检测较差。新媒体能将受众进行准确定位,广告商在投入广告时能够有的放矢,受众在访问互联网时,能留下许多痕迹,比如来自国内还是国外,通过浏览页面的分析,知道受众重点浏览方向,而随着手机实名制的全面,手机媒体的定位就更加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