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农村经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各个方面的实力都在不断增强,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社会也急需通过改革,改变经济落后的现状。只有改革才能促使农村摆脱贫穷和落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有必要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此切实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

(一)农村经济产业化程度低,集约性差。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与过去相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舞了农民,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还是以传统人力生产作业的方式为主,农业生产中对现代化机械设备的使用不足,同时,农业生产方式上,仍然以粗放型生产为主,农业生产集约性差。除此以外,农业结构也不合理,种植业所占比例过高,农民单一的从事农产品种植,鲜少涉及农产品的二次加工和销售,我国农村尚未形成农产品的产销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农村市场体系有待完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还包括农村市场的不健全因素,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农民观念陈旧,缺乏进组市场的意识,同时,大多数农民参与市场当中都是以个体的形式,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此外,产品的销售,主要是卖给政府,或者是其他个人,无法切实保证农民的利益;2、现阶段我国农村农产品的交易方式较为落后,现代化水平低,农民从农产品中获得利益主要依靠对农产品的生产,而农民无法获得加工和销售带来的经济效益;3、农村经济落后,也导致了农村市场基础设施的缺乏和落后,无法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例如,一些农村地区的道路崎岖,阻碍了农产品进去市场,导致农产品无法进行流通。(三)农村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不健全。现阶段,政府财政有限,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导致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进而影响了农村的既得利益,最终影响了农村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自古以来,农民就被成为靠天吃饭的人,这是因为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时,农业生产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若是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则会影响农产品产量,进而影响农民收入,还有病虫害都会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要加大对“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国家提出了“三农”的概念,可以说三农问题直接影响国民的综合素质,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影响,甚至直接影响着中国民族的兴衰。因此,在农村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贯彻落实国家的“三农政策”,加大对政策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帮助农村尽快完善基础设施,重要要解决农村的水利问题,以及农村交通问题,帮助农民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农村市场的秩序进行规范,建立健全市场制度和准则,以此方可保证农村经济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进而增加农民收益。除上述措施外,政府还应该发挥政府智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让有需要的农民能够顺利融资,用于农业生产或是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购买先进的农机设备等等。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通过培训、讲座、标语宣传等方式,丰富和更新农民的农业知识和农业发展理念,让农民充分认识和理解现代农业的相关内容与内涵,帮助农民从传统型农民过渡到具有专业农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现代型农民,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二)农村要积极落实政府的政策,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与生产力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想要解决这一现实矛盾,政府就要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改变农民个体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同时,还要改善农村资源配置,促使农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首先,农民要转变意识,与其他农户之间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也就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鼓励农民合作经济,让农民以农民组织的形式进入市场,发挥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让农民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农民自身还应该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加强学习,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及自己农业素养,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用科学、先进的生产技能进行农业生产,以便自己更好的适应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这是由于城乡之间长期的分离,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想要促进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就应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促使城市中先进的生产要素能够流入农村,提高农村、农民的地位,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首先,政府好做好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工作,构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机制,促使城乡之间实现商品、人才、资源的顺利流通。此外,政府还应该扩宽农民的经济来源渠道,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例如,对于创业的农民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在税收和政策方面给予扶持。

综上所述,实现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是可以在朝夕之间完成的,需要农民以及政府的长期坚持和努力,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政府充分自身的职能,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的三农政策。

作者:周敏 单位: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范文2

关健词:会计;国家性;国际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国间的经济往来不断增加,我国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性投资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多。而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经济管理科学,其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出来。但是由于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及教育等背景的不同,会计制度也必然会存在许多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对国际经济交往会产生一定影响,已经成为国际会计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正确理解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对我国会计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

(一)会计的国家性

会计的国家性指的是,会计作为一种重要经济管理科学,与其所在社会环境中的经济体制、文化素养、生产力水平、法律法规等背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会计理论、制度以及准则等方面,往往会因为国家、地域的不同,而体现出这样那样的差异,所以说会计具有明显的国家性。

(二)会计的国际性

会计的国际性指的是,对各国间会计制度、准则和方法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协调和处理,以寻求出在处理国际经济业务时,双方都能够接受并适应的会计模式,其中包括国际企业会计、国际审计等。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国际经济管理时,会计的国际性自然成为关注的重点。这就对各国的会计活动提出新的要求,使各国会计处理活动不得不向国际通用的做法靠拢。会计的国际性主要表现为各国在处理会计事务时不断标准化、规范化,甚至在谋些方面的趋同化。会计国际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如果过于强调会计的国家性,最终会影响到本国的经济发展。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应该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国际化与国家化并存的原则

我国的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特色,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存在的一种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配置,所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就非常重要,这些也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对会计来说,为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效果更加理想,我们不仅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根据国际惯例,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还要保证会计信息能够符合国家经济管理的要求,从而服务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因此,在处理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问题上,应该本着两者并重的原则。

(二)坚持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原则

会计的国际化改革进程,其实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环境下进行的,是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无法分割的,同时也受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影响的过程。因此会计国际化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一致,能够充分的做到相互配套与相互协调。

三、在国家性与国际性环境下我国会计改革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正确看待会计国家性与国际性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中,有很多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应该在坚持的同时,进一步的进行完善与提高,不能为了过于追求国际化而盲目的调整和摒弃其中优秀的部分。不可否认我国会计也存在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在这方面应该积极的去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技术方法,使其与国际协调起来。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中国特色会计体系的存在,但不能过分的追求国家性。在会计的国际性方面,我们应该结合本国实际,对国外会计的先进理论与技术方法进行有取舍的吸收和引进,而不应该盲目的引进。在引进和学习国外会计时,应该有针对性的研究一些国家的会计制度和体系,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正确的选择。同时还应该与国际上的主流趋势保持协调,不应该只针对某一个国家。

(二)正确认识会计国际化的渐进过程

我国会计在国际化进程中,必须以符合中国国情为改革的前提。我国的会计国际化不仅要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也要有利于促进国际的经济交往。在维护我国利益的前提下,尽量对不适应国际会计惯例的部分进行逐步的改革,以便促进我国与国际经济的交往;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还应该与国际会计协调的总体进程保持一致。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国际会计协调进程中,我国的会计国际化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只有二者保持了基本的一致,采取秩序渐进的态度,才能保证我国会计改革步伐的稳定,才能促进我国会计的良性发展。

(三)加强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

对会计理论进行超前性的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我国现有的会计制度、法律及法规,而应该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对目前我国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甚至对将来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及时寻求出科学的解决办法。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要本着务实的原则,结合本国实际,结合实践经验。目前我国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是如何在会计准则指导下,对我国的会计制度进行深化改革,进一步改善信息失真问题,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等。在务实性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下,我国会计信息真实性将得到本质上的保障;而超前性的会计理论研究,又会提高我国解决各类会计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国家和企业的会计改革能够深入、稳定的开展。

(四)积极参与会计协调组织

积极的去参与一些全球性的、地区性的会计协调组织;积极利用与会计相关的国际活动来介绍我国会计体系及制度,使我国会计能够在国际会计组织决议中占有一定的影响力,以实现会计的双向协调。这样也不同程度扩大了我们学习和了解国际会计的范围。

四、结论

对于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认识态度。不应固守我国会计的现状,否则将失去“真正”与国际会计接轨的机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会计改革的深入开展,更加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红梅,罗琼芳.试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J].商场现代化,2009(563):331.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范文3

首先,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为此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积累了力量。十多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增长也面临着大幅度滑坡的压力。当时,我国政府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一方面推进了住房制度改革、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等;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WTO,深化对外开放。经济增长在经过了1998~2001年的调整后,伴随着住房、汽车需求“井喷式”爆发、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和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充分发挥,2003年以后增长速度连续5年达到或超过10%。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1至4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7.5%、-25.7%、-17.1%、-22.6%。 显然, 目前尚不能排除外需继续收缩而使我国出口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1至4月份,消费、投资增长达到较高水平,但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政策效应的反映,如政府大规模增加投资、信贷规模急剧扩张、家电下乡等,而市场主导的内需扩张缺乏有力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内需、保增长,防止中国经济出现深度衰退,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和结构性矛盾,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在政府大规模增加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三年投资计划之后,3月份以后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如工业生产加速、投资和消费的增长达到较高水平等。由此可以判断,一季度经济增长应为本轮经济回落的底部,二季度经济增长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这样,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有望率先复苏。但是,依靠政府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显然不具有可持续性,如果没有市场驱动的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的扩张,这种短期回升将随着政府投资力度的逐年减弱而再次波动。

市场驱动的投资和消费的扩张,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构调整的推进。以扩大居民消费为例,一方面需要改革现行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以提高广大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以改善居民预期。只有这些改革逐步深入和完善,消费占GDP比重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实现从以投资、出口驱动为主向以消费拉动为主的转变。

第三,经济危机和衰退既是一场灾难,也是改革、调整的良机。在通常情况下,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体制和结构性矛盾突现,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呼声高涨,内在压力增强。但由于经济不景气,面临着就业和收入增长压力,各方面利益矛盾也相对比较突出,社会承受能力较弱,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外部环境往往较差。

当前政府在“扩内需、保增长”的过程中,要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在推进重大领域改革时,一是要明确战略目标,广泛征求意见,取得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二是要根据社会可承受程度,分步实施,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三是要支付相应的成本,承担相应的责任,与市场机制形成合力,引导、推动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

第四,在政府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中,强调了改善民生、优化投资结构、避免重复建设等,这显然是必须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和扩散、保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对短期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有时甚至会与短期目标相冲突,如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等,而能够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政策措施,往往会带来固化现有体制和结构的后果。

政府推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均以解困、扶持为主,改革、调整的内容较少。其后果可能是过剩、落后的产能得以生存,扭曲的价格体系更加扭曲,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得到强化,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依然如故,等等。因此,如果对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不仅会贻误良机,而且会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加新的障碍。

第五,从中长期看,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加速期和消费结构升级活跃期,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以住房、汽车、教育、旅游等为热点的消费需求的扩张,以及由此形成的对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等,潜力巨大。现阶段,有些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存在明显的制度;有些领域经过了前一阶段的快速发展后需要调整,积蓄力量,再上新台阶;有些领域不能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着力推进与之相关联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充分释放这些潜力,不仅是短期内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也是中长期内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环节。

最后,目前我们面临的经济困难,既有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对我国的影响,也与国内房地产、汽车等主导产业在经过了2002~2007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转入周期性回调阶段有关。同时,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低价格,高投入形成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模式,在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难以为继,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竞争优势的确立,对短期经济增长也会产生影响。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只有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消除体制机制弊端,才能够为中长期发展奠定新的基础和国际竞争优势。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企业 资金管理 现状 内部控制

资金作为企业的发展源泉,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实现企业的资源管理目标,加强对资金管理模式的创新,就必须让其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资金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现金为王”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企业资金管理的中心理念。在这日益激烈、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资金不足就会难以发展甚至会失去生存的权利。只有通过提升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水平,才能降低营运风险、提升资金利用率,让企业更加如鱼得水的生存并加快其自身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小组在制定的《关于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提出未来确保资金能够合理科学的应用与企业发展,需要经过多方面的筹备和发展。而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够加强企业的规范化经济行为,使社会的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缓解企业中的资金不足的现象,促进国民经济的调整,有效扩大企业的资金规模。资金流就是指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数量,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流来应对一系列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构建固有资产、对外投资等支出业务,那么就会造成企业的发展难以持续下去。加强企业资金管理能够有效的规范企业经济行为,整顿一些国有企业松懈的局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让一些闲置的资金运转,实现扩大再生产,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紧张局面,促进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扩大企业的资金规模。另一方面,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也明确指出需要降低成本发展,提升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要求,并认为企业应当确保资金科学合理的运用,来实现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的发展。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二、企业的资金管理现状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企业在管理资金中出现了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广泛存在的“高存高贷”现象,在银行通过贷款,长期借贷之下使得部分企业出项经营困难的现象,尤其是在当下,由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导致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更加重视企业的体制变革,缺乏对资金管理的认识,没有资金时间的价值观念和风险价值观和资金流量观。在不知该如何去规划运用的情况下,在经济紧张的时候就草木皆兵的慌乱筹借,没有一种长期预算资金管理意识、缺乏科学性的使用和分配。有的企业管理者只是片面的凭借个人经验和想象做决策,盲目投资,严重缺乏科学依据,导致投资方向难以把握,资金浪费,尤其是在一些财务根基相对较薄弱的公司,中小型企业,他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统一,财务管理碍于一些管理者的裙带关系无法发挥其职能的效果,经常出现会计造假、信息失真、违规等现象。如果公司长期占用资金,使资金处于分散、闲置状态,就会导致账款难以及时到位出现降低资金的使用率的现象。

企业的财务管理监控机构往往不健全,很少有专业的人才进行财务方面的管理,尤其是在企业内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相关的法律、法规认识浅薄,甚至不能熟练、规范的进行工作的情况,做出一些、投机倒把、作假造假等违反财经纪律的事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三、企业资金管理发展的探讨

(一)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意识

树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让资金的流动与市场的变化相适应,减少风险和损失。同时增强现金流的意识,除年终的现金流量表,日常工作中也应根据不同情况拟制现金流量计划和短(长)期的流量报告。同时加强对现金流的控制和分析,确保企业一直具备支付各种开支的能力。

(二)强化资金管理与收账款管理

想要做好资金管理就要从源头抓起,比如:电网企业对电费的管理与控制要严格按照收费标准对日常的管理等多方面经营收入,企业的所有电费账户要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并且需要联系银行网络与电子结算系统对账户的资金进行管理,防止资金的沉淀。

企业中对相关的客户拖欠款项等事宜的处理需要建立并加强收账款项的管理,并制定相关的责任制度,在制度上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将拖欠款项回收风险处于受控状态。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对企业信用与客户拖欠款项的相关性,密切关注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一旦出现反常就要果断采取措施。对于一些死账目需要进行认真的核实,制定相关的处理方法,并定期召开会议,对相关的责任进行分析。

(三)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与财务质量提升

企业根据自身是发展情况及其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式对资金进行管理,现下管理模式主要有:拨付备用金模式、统收统支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模式、结算中心模式等多种模式。科学地掌握财务的管理信息,要求能够做到“数出一门、信息集中”的目标。通过对财务信息实现监控来实现资金的管理目标。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的发展和财务体制的改革,不断的加强对“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同时全面提升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待资金管理越发的健全与完善,企业必将走向又一个新的高点。

参考文献: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范文5

我国已经进入到一个全面改革的新阶段。为什么这样说?第一,改革面临着很多新矛盾、新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民生问题,这些问题在改革之初、改革之中并不那么突出,没有成为主要的压力。现在,可持续发展问题、民生问题等全面凸显了出来。第二,近30年改革还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问题,由于过去改革不到位产生的一些问题,有些改革过程中难免产生的一些问题,现在也集中地反映出来,比如收入分配差距、贫富差距、腐败等问题。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所面对的矛盾、问题也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这要求不仅要继续加快市场化改革,与此同时,还要全面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对新阶段全面改革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方面:

1、以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深化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以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突破,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其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无论是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区域不协调问题、城乡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2、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已进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四位一体”改革的新阶段,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还是扩大对外开放,对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比以往30年任何时候都更大,更迫切。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

3、以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社会体制改革。以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是新阶段改善民生的根本性举措,其迫切性全面凸显出来。

4、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的文化道德建设相对后。建设文明大国,需要文化的大发展。这个必要性,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

5、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实现由开放大国向开放强国的转变。

对于推进新阶段全面改革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范文6

1.1强化企业经济管理能力,确保企业发展契合

我国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形势我国原有的企业经济管理水平较为低下,跟不上时展的趋势。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渐稳定。因此,强化企业经济管理能力,能够使企业的各项发展方针及制度符合体制改革的需求。最终,能够使经济管理在各项方针制度的保障下,实现创新,巩同企业原有的优势,使企业发展脚步契合时展的潮流。

1.2强化企业经济管理能力,确保我国企业及时完整的实现预期经济效益

强化企业经济管理能力,如同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一样重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管理水平得到强化,管理力度才能体现,管理效果才能凸显。一旦力度够效果好,才能形成持续性经营,促进企业的大力发展。最终,企业的原有优势会得到巩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得到拓展,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顺利实现,并能够更加自信的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企业而言,需要采用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够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位于主流的地位。对于强化经济管理能力而言,对于确保我国企业完整的经济预期效益,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3强化企业经济管理能力,确保我国企业向知识型经济发展轨道迈进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先进优厚的知识技术。各种企业的全面崛起也必须格外注重这个元素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如果仍然依靠原有的发展元素,必然显得非常滞后。因此,强化企业经济管理能力,必然依靠知识、技术的支撑。知识技术就是潜在的竞争力。意识到这是技术的重要性,相关的知识型人才才能被广大企业所吸纳,从而为企业施展才能,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知识型经济发展趋势。只有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的顺畅发展,保证企业的稳步前进。

2、当前强化企业经济管理能力的途径探讨

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许多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增强自身竞争力。但是很多地勘单位才刚刚开始进行改革,对于自身的产业结构认识不足,缺少相对完善的研究,使得地勘单位项目工程效益很不理想。而且缺乏深入产业结构模型研究带来的另一大问题就是企业没有合理长远的规划,项目经济管理的执行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就会陷入一片迷茫,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

2.1形成完备系统经济管理体系,适应市场经济模式要求

优质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才能针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各个制定子目标,通过严抓各个子目标,来确保经济管理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完善经济管理体系,明确并完善各个部门的职能,避免出现多个部门职能交叉或冲突的局面,从而为经济管理赢得时间和效率。如此,才能在区域上上下下形成全局意识,加强经济管理运行能力。最终,集中各个部门的智慧,确保管理优势转化成企业发展动力,适应市场经济模式对企业的各种现实要求。

2.2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引入高水平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

经济管理人员自身水平的高低更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市场经济发展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更应该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首先要让经济管理人员学习有关的经济法规和政策决策,为其树立法治意识,对自身的行为有约束,也让他们了解经济管理T作中应当掌握的信息和准则。并且还应当组织、鼓励、督促经济管理人员提升自己的资金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把握好经济管理_丁作中的动态,利用好自己的资金管理能力和优势帮助企业达到收益最大化。另外,企业还可以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指导其他经济管理人员的T作,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丁作的水平,更好地适应单位发展需要。

2.3深入研究产业结构模型,改善地质勘查项目的经济管理方式

如今全社会都面临着生产转型这一问题,研究产业结构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地质勘查单位既然已经迈向企业化发展的道路,更是要改进目前较为落后的经济管理方式。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企业可以探索信息化管理和构建相应的网络平台来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平台可以有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员工的互相沟通,也便于他人查询相关数据信息,监督企业资金管理,确保经济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当然,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平台也都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并定期给予相关的培训等,使其更好地维护好、发展好这样的平台。另外,企业还应该完善经济管理问责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