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媒体的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媒体的优势范文1
近年来,从“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等术语成为社会尽知的潮流热词,到两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召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行动计划,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迅猛可见一斑。我们不妨选取智能手机作为智能移动终端的代表,通过探讨用户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与满足情况,归纳出智能移动终端的媒介优势,分析其对传统媒体所带来的危机与挑战以及背后深层的社会发展脉络。
智能移动终端的媒介优势特征
为什么我们对智能手机如此的着迷?拍照摄像、获取新闻、聊天视频、分享图文、收发邮件等,提及智能手机的这些功能,互联网时代的居民们如数家珍,几近满足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
一、轻巧便携,使用友好。硬件方面,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常见智能终端虽然显示屏、电源容量越来越大,但质量和厚度却在不断减小,用户可以方便地携带智能终端外出使用,不增加负担。我国网络信号覆盖日益普及,智能终端可以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即时接入网络,体验智能化生活;软件方面,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与主题设计日益简化完善,让用户可以更加容易掌握并体验个性化定制服务,从智能推送到自定义设置,用户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媒介机器,而是一位懂你心思的友好小伙伴。
二、功能聚合性强大。智能移动终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出发,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完美有效地聚合进了一块屏幕内并呈现给用户。智能移动终端的这种聚合并非将报纸、广播、电视的内容简单复制或搬运,①它首先需要差异化地适配到手机、平板、阅读器等不同终端,再进行二次加工,让用户仅需一手操控,便“足以极视听之娱”。
三、即时交互传播。以微信、微博、QQ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平台让我们可以与好友随时沟通、分享照片、评论点赞;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购物平台可以让我们实时查询物流进程;以谷歌地图、滴滴出行为代表的交通助手可以让我们查看现时路况与闲置出租车。即时交互传播可谓智能终端最大的抓人之处,于是移动社交平台也成为智能终端的第一大应用。根据艾瑞咨询的2015年第三季度用户每月平均使用移动社交平台数据,微信用户的每月使用次数最高,为423.2次,QQ和陌陌紧跟其后,均超过了100次。②
四、私人化媒介。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演化为仅供私人专享的媒介,用户需要注册个人信息,获得唯一账号登录,体验个性化服务。某种程度上,智能手机作为传播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对每位用户而言独一无二,这也与以上提及智能终端的交互性、功能聚合特征密切相关。基于此,用户对智能终端的粘合度更加强化,两者相关性更加显著,因为每一次传播交互都是与自己本人挂钩关联,无可替代。
苏州广电“无线苏州”APP的实践
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壮大,用户与广告数量的流失直接冲击了传统媒体,有关传统媒体“转型”“媒介融合”呼声日益高涨。然而,纵观近年传统媒体所谓转型变革,无外乎是开发所谓新媒体平台,即以“两微一端”尤盛。“两微一端”的运营维护看似相对经济廉价、简单易行,可实际效果与成绩却不尽人意,转型之路依然举步维艰。主要问题一方面在于传统媒体在转型变革中并未从自己多年以来积累的优势出发,思考与发掘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媒体终究要和市场挂钩,倘若在媒介转型中只是跟风建立“两微一端”,没有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便丧失了竞争发展的空间与动力。
“无线苏州”APP始于2011年,由苏州广电旗下的苏州世纪飞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研发。“无线苏州”APP实现了苏州广电节目内容、苏州本地信息资讯以及苏州城市公共服务信息查询的整合。③“无线苏州”体系以手机终端APP为核心,并包括网站、微信、微博以及苏州广电传统媒体资源,建立了多屏、多渠道、多终端、多服务的传播服务体系。借助苏州广电的传统优势资源,极大地迎合苏州市民需要。
借鉴打造智慧城市的思路逻辑,“无线苏州”发挥苏州广电的公信力与影响力,充分调动包括公交地铁、医疗、教育、水电、气象、交管、影院等苏州本地多方资源,一并聚合到“无线苏州”APP,并突出苏州地方特色,连其中的游戏模块都是让本地人倍感亲切的“苏州麻将”。这种转型变革思路让苏州市民真切体验到“‘无线苏州’在手,生活无忧”的。迄今为止,“无线苏州”APP已拥有220万用户(达苏州市人口五分之一),并已通^电商、项目、广告等多渠道实现盈利,其模式也受到国内其他省市广电单位的肯定并慕名前来取经。“无线苏州”模式已在国内输出到40余个省市,包括“无线西安”“无线青岛”等。
“无线苏州”模式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方面:一是精确定位为本地的传播服务媒介;二是基于市民的需求所在,着力打造用户服务入口;三是充分发挥广电等传统媒体多年来积累下的公信力、影响力、人脉等资源。作为媒介融合中的正面案例,苏州广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移动终端的天下,巧妙将用户需求与自身传统媒体优势相结合,顺利地实现转型变革,重新获得用户与经济效益。
思考
媒介研究层面――从“受众”到“用户”。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能移动终端成为我们每个人私人化的媒介,随之而来是我们角色的转变――从“受众”演变为“用户”。
曾经,我们是受众,“受众”是媒介(平台)的使用者,只是信息的接受者,受众的“受”字体现出更多被动性成分,表现出随从性,是一个同质化的“众”的概念。现在,我们是用户,“用户”是一个“非众”的概念,表现出主动使用――自主地获取和创造信息,并与他人分享的特点,是一个个性化的存在。媒介的进步发展与用户的需求满足是同一个空间的两条平行线,缺一不可。特别是在提倡媒介转型的今天,不考虑用户需求的媒介难以转型成功,甚至连生存都是难题。
社会政治层面――从“看客”到“参与者”。从近期台湾大选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智能移动终端的即时性、交互性、参与性等特征已逐渐渗透并改变着人们参与日常社会政治生活(事件)的方式与效果,以往的看客逐渐转变为参与者。因此,一方面,政府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预见性,积极引导,加强监管与治理;另一方面,作为智能终端的开发与维护人员应在政府监管的框架下,不断发掘、探索满足用户需求的最佳设计体验。
社会经济层面――从单一“注意力经济”到多元“商业模式”。从“注意力经济”提出以来,迫于市场竞争发展的需要,各种媒体付费方式层出不穷。在未来的智能移动终端时代,随着聚合关联的功能增多,个性化需求的加强,这种私人化媒介将会衍生出更加多元的商业模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栏目责编:陈道生
注释:
①宋春霖:《简析智能移动终端大繁荣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出路》,《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5月。
传统媒体的优势范文2
一、与媒体有效沟通的途径
美国传播研究学者乔姆斯基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学术判断:我们今天看到的事实都是“媒介化的事实”。实际上的事实到底怎样,可能媒体也并不知道。因此,今天报道的事情,即使没有发生也相当于发生了;而媒体没有报道的事情,即使你做的再好,也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关心。在新媒体时代,谁能与媒体有效沟通,谁就会赢得舆论的主动权。
与媒体良好合作是双赢的好事。但由于媒体资源的特殊性,往往在合作过程中,媒体占有极大的主动权。因此,与媒体有效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1、树立三种理念
一要树立媒体无大小的理念。无论什么层级的媒体,只要作为新闻事件刊登出来,就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小媒体、小事情也许会造成一场大风暴。在网络化媒体时代,即使一家不起眼的小媒体一则新闻,网上就会立刻传播开来,其他媒体很可能一窝蜂跟进。这种情况下,新闻只是一个导火索,媒体传播与蝴蝶效应有着同样的规律――南美巴西一只煽动翅膀的蝴蝶能给美国带来海啸。
二要树立媒体无国界的理念。网络媒体在线传播、实时传播、多媒体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在版传播、在场传播、在地传播的固有模式,引发了传播革命。网络传播无疆界,只要有互联网终端,就可以共享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网络极大地拓展了新闻传播的时间和空间,境内外记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发稿。
三要树立媒体无好坏的理念。同样的事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介入。媒体许多时候可以反题正做,好的题目做的不成功,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2、把握好四个环节
一要热情接待。媒体记者和我们医务人员一样是一个辛苦的职业。他们要不停地奔波,寻找新闻素材,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去采访,辛苦的写作。他们不仅仅是报道几条短消息,典型人物、科研成果、发明创造、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等等,都是通过他们的深度报道传播给社会大众。对待媒体记者,要热情接待,充分尊重,有礼有节,帮助及时解决采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要主动服务。要主动向媒体提供信息服务。在民众越来越关心个人身体健康状态的氛围下,各类媒体将越来越多的热点关注到社会健康问题上,不少报纸纷纷推出了健康周刊或是健康版、健康栏目等,专业健康类媒体也纷纷涌现,如健康类报纸、健康类电台、电视健康节目、健康类网站,及一些涉及健康类知识的新媒体。因此,作为掌握着丰富医疗健康资源的医院,要主动协助媒体做好话题策划、拟好采访提纲,帮助媒体及时联系采访对象,整理相关素材。
三要积极引导。要主动提供新闻线索、新闻背景、新闻事实,从新闻的角度审视医院工作,提供和归纳可供媒体报道的事件和人物,帮助媒体选择合适的新闻对象,帮助做好嵌入式新闻报道,使媒体在收获新闻的同时,传播和塑造医院及医务人员形象,形成有利于医院发展的舆论氛围。
四要及时沟通。要以积极的心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联系,建立双向互动,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为以往的采访收尾,为下次的合作进行准备。
二、医院新闻宣传中与媒体有效沟通的措施
医疗信息作为专门的信息资源是各种媒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医疗动态信息,已成为媒体社会新闻和科技新闻的主要内容。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以及减少就医的盲目性,客观上也要求医院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自己的名医名家、特色专科、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以及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因此,拓展视野成了人们的普遍需求,这一点与大众传播显现出的速度与广度成正相匹配。
工作中,要与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送信息的方式,主动、有效地与媒体沟通,让媒体有文章可写、有报道可播,同时借助媒体对新闻的选择与评价,甚至解释或提出对策,宣传医院的人和事,扩大医院的知名度,提升医院品牌。
1、走出去主动策划选题
一是将临床科室最新的中医药特色疗法、成功的治疗病例、以及先进的治疗技术等富有吸引力的素材及时发送到媒体。二是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对于群众而言,名医就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对于医院而言,名医就是一面旗帜。例如,陕西省中医医院现有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5位,省级名老中医、名中医22位,居全省之首;有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有9个国家级、22个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西部省区居领先水平;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西部地区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最多的中医医院;有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重点专科(专病);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专科(专病)。这些资源的宣传,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诊,也扩大了“名医名科名院”的知名度。三是关注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健康信息、中医药科普知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陕西日报》、《华商报》、《西安晚报》、省、市电视台、电台等均开辟有健康版面、健康专栏,尤其《现代保健报》是省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卫生信息媒体。依托这些平台,以重点专科为龙头,以专业技术人才为宣传重点,正确引导媒体全面报道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向大众传播医疗信息及中医药养生常识,做到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电视上有图像,杂志上有摄影图片,用新闻宣传的特殊功效来塑造医院新形象。
2、请进来树立医院形象
邀请或接待新闻媒体,对医院有新闻宣传价值的信息进行宣传,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医改推进到今天,医院已经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单位,媒体记者常常也会不请自来。接待好媒体,适时地借题发挥,恰当地推出医院的科室、专家,宣传的力度无疑会更上一层。
请进来的前提是有价值的新闻。几年前,一位肾衰竭的边防武警战士不但在医院肾病科得到了精心治疗,全院职工还给予他爱心捐款。出院前他提出捐献遗体给医院,家属也签字同意。在人体器官移植极度缺乏的时候,这既是值得宣传的善举,也是一个新闻看点。从病人办理捐献手续到病情好转出院,自始至终他没有离开新闻人的视线。这次事件,对肾病科从组建到获得重大国家科研项目、研发中药新药、发展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起到了宣传作用。
对公众事件的关心同样是媒体记者的工作职责,我们应给予尊重与配合。对于典型病例、成功经验,在保护病人隐私,征得病人同意的情况下,可做适度的宣传。这既让群众感受到医院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健康信息,也让媒体有料可报,扩大了媒体的传播,达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
3、主动、提前向媒体报送活动信息,吸引媒体报道
利用医院自身的医疗资源,配合当下热点通过多种形式,挖掘自身潜力,并将之作为新闻点吸引媒体。如在各个卫生日组织相关科室开展一系列的医疗咨询、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提前通报给媒体,或与媒体共同组织或由媒体募集患者参加活动。这些在医院家门口举办的活动,不仅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更方便了病患。比如肺病科的“冬病夏治”、肝病科的“别让自己肝着急”专题活动,吸引多家媒体报道。
传统媒体的优势范文3
[关键词] 直观感 生动性 学习兴趣 逻辑推理能力 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师主要授课方式及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然而,传统教学有很多精华的东西,二着各有其长处。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心得,探讨了化学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其不足以及怎样互补。
一、化学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不足
1.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图片的直观感和生动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放映,增强图片的直观感和生动性,促使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只能通过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让学生看一些挂图或翻阅课本中的相关图片,而这些都是一些静止的,单调的东西。再者,对一些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学生来说,有些生活例子根本无法想象,这样就不能激发和引发不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必修II中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时,利用多媒体对课本中核爆炸、放礼花的一些图片的放映,使图片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容易激发学生思考,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后面理解热能是化学反应中化学能转化的一种主要形式奠定基础。
2.传统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多媒体教学中,由于每个图片的容量是有限的,往往无法把一些逻辑推理强的东西展示在同一个图片中。这样以来,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推理的难度。特别是当某些学生思想一时不集中时,就可能引起知识上的断接,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传统教学中,老师可以把整个推理过程板书在黑板上,使整个推理过程严密紧凑,一目了然。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连贯性,这是多媒体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物质的量的第一节时,由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及阿伏加德罗常数)来推导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的联系,用逻辑推理法展示。如下图:
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质量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他们相对原子质量比。由此我们可求X和Y,分别为16、32。因此1moL任何粒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粒子的式量。
3.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被老师接收应用
一节成功的化学课,一位优秀的带课老师能够随时观察课堂中每位学生的表情,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或通过举例、或通过抽查学生回答、或通过练习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当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老师的注意力多半会集中在课件上,对学生的表情观察时间很少,就不能及时地获取学生所反馈的信息。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和老师不能很好地沟通。但是,传统教学可以补其不足。
4.实验教学章显多媒体的优势
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利用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产生各种实验现象的原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能否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至关重要。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摄像头,可以把现象放大在大屏幕上,使实验过程清晰明了,现象明显生动。而传统教学中,此效果就无法达到。
例如,我在讲原电池一节,做铜锌原电池实验时,在高一(4)班用传统方式授课,我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只有前几排同学能观察到铜片上有气泡产生,后边同学却无法看清。这样一来,学生对铜锌原电池的理论分析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30%的同学还是不太理解。但在高一(1)班通过多媒体教学授课方式,把整个实验现象通过大屏幕展示。现象明显、生动,全班62个同学都能看清现象,且能准确的分析其原因。
同时,对一些在课堂或实验室无法做的危险实验,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即安全,又能增强实验的生动性。同样,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多媒体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1.加强课前调研,建立素材资源库
课前调研是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备课过程中,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科和学生实际及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思路。化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在进入课堂前,再将自己的教学课件和带同课的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修改,并把在教学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从而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
2.使多媒体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以优化教学过程
实践证明,正确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怎样才能使多媒体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以优化教学过程呢?笔者认为,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多种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高一有机化学CH4的性质及结构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介绍CH4的结构及碳碳单键的可旋转等。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新课的学习,学生会得到更多的感受和启发。
(2)模拟实验
中学化学有些实验危险性较强,很难演示。通过多媒体可以及时演示其实验过程,调整教与学的进度,在教师与计算机的共同启发下,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模拟化学实验能让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明确观察对象产生变化的现象和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3)演示整合
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如化学实验的复习,如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很难把大纲中要求掌握的仪器装置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若利用电脑模拟,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的类型(理论课、实验课、知识扩充课等)把多媒体和传统授课方式恰当地结合起来,理论性强的课,我们可以采用传统方式授课附加多媒体;试验性强的课,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附加传统方式授课。这样使课堂内容既生动,又能紧扣学生的思维而展开。同时,也能有效培地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化学(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优秀教案化学(必修2).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传统媒体的优势范文4
关键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困境;途径;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引言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将会催生一种新的媒体力量,它会在多个层面影响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其将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并为此做好准备。近年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不仅引发了学界、业界对融合的思维方式和融合实践的争论和探索,而且政府层面对融合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作为对媒体传播效果最终检验者的受众在享受现有媒体融合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对媒体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寄予了较高的期望。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困境
(一)现有媒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不能适应媒体融合的步伐。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滞后于媒体融合的实际需要,而一些具有新媒体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又缺乏对传统媒体的深度认知。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在技术层面缺乏有效的衔接。其原因在于,现有新媒体核心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大多来自于纯粹的计算机通信行业,而非来自媒体从业人员。这就导致传播媒体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认知和把握滞后,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媒体融合理念的科学定位及清晰的现实发展策略的制定。
(二)传统媒体未能充分借力新媒体。从简单复制到互动借力,媒体融合始终是以传统媒体为主,新媒体仅被作为传统媒体延伸和圈地的平台,从人员管理到内容制作,并没有真正被作为独立媒体来管理和经营,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内容制作,都没有突破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范围。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借力发展的意识不强,不善于借助市场上已有的成熟技术、平台、渠道、手段。此外,由于受自主研发的创新能力限制,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媒体还不能有效顺应新媒体发展技术,从而逐步搭建自己的平台、开发自己的应用、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这就直接导致原有受众群体逐渐转移、市场份额萎缩、广告收入下滑、舆论影响力趋弱。
(三)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最终目标不甚明晰。最终目标不明晰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媒体技术发展速度远远超越媒体业界的认知能力,学界对新媒体不断发展出来的新形态的研究也滞后。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或阻碍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理念和实践。由于受现有媒体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影响以及媒体融合理念模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仍然处于明显的“两张皮”状态,即传统媒体强大的“公信力”和“专业化”与新媒体粗糙的信息制作内容及快捷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未有效融合。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传统媒体在强大的新媒体侵袭面前防不胜防的局面,而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浅层化和低下的公信力也并未因为媒体融合而有所改观。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途径
(一)借鉴新媒体的优势。随着手机的普及,过去体积较大的收音机如今被智能手机所取代,但手机网上下载该去往往要收费,而广播拥有大量的音乐资源,且提供免费的新闻和歌曲,不但可以克服传统官博稍纵即逝的特点,还可以跨越时空闲置,扩大传播范围,增强广播媒体传播效果。
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来看,二者在融合的过程中既要保留各自的优势,也要在各自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相互借鉴。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实际,二者的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的优势,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传播快速性的特点;二是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采用新媒体传播载体的优势;三是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传播范围广泛的优点。
(二)充分发掘各自的优势。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为了取得积极的结合效果,应充分挖掘传统媒体的优势,学习商业网站,提高影响力和服务效果,增加专业频道,打造受众服务平台。目前,网站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有效平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应该立足自身的实际发展,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总结发展经验,分析发展形势,提高自身水平,实现共同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互为依托,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各自优势,在融合过程中只有二者互为依托,才能保证二者的整体发展质量满足实际需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充分发掘自身优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发展中优势比较突出,只有充分发掘自身优点,才能提高二者的结合效果。
(三)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队伍建设。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媒体不仅要在业务上推进全媒体人才培养,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用人机制和人才管理体系,还要从思想上培养一支观念科学、导向正确的新闻人才队伍。新闻工作者要建立“三个自信”,即:十后,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种自信是要建立在深刻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深入一线、扎根基层、读懂国情、坚定信念,始终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使命。信心坚定了,导向正确了,新技术、新媒体才会真正成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的助推力。因此,在融合发展道路上如何抓好队伍建设,是值得传统媒体深入思考的命题。
(四)提升从业素质。传统媒体有强大的信息产品专业制作能力,这种能力不可能速成。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形态,但不要丢弃传统的新闻理想和新闻专业主义,放弃了这些,就相当于忘记了回家的路,忘了出发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人的融合。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新媒体的意识和思维,更要有全媒体信息产品的生产能力,整合信息资源,重组生产流程。
总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法相,而新媒体也要结合传统媒体的优势,二者共同结合,使新旧媒体能够充分为广大受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新月.从现时代特征出发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D].华东理工大学,2015.
传统媒体的优势范文5
1. 国有企业宣传工作中传统媒体应用
所谓传统媒体,是相较于新兴的网络媒体而言的,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等大众传播方式,实现信息的定期,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教育娱乐等交流活动。传统媒体在国有企业的宣传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企业内部报纸和宣传栏、广播等媒介,使得企业内部员工在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上都有显著进步,且开阔了员工的眼界,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企业向心力[1]。传统媒体运用到国有企业的宣传当中,相较于新媒体而言,仍处于主力地位,对于35周岁以上的企业员工影响力巨大,其权威性、可靠性是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年轻员工虽受网络新媒体影响巨大,但对于传统媒体也并无明显排斥。然而,由于其便捷性不高,亲和力不够,存在一定缺陷,宣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2. 国有企业宣传工作中新媒体的应用
新媒体则主要指的是运用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手机短信、触摸媒体以及数字电视电影等载体吗,实现信息的传播。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方便快捷,且互动性更强等特点[2]。新媒体应用到国有企业的宣传当中,主要通过企业内网、微信、微博和QQ等载体实现企业的宣传。从其受众人群来看,主要的受众多为青壮年,年龄应在20-35岁之间。由于青年人接触网络较多,对于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远超过其他年龄段的企业员工。由于平时接触网络机会较多,其主要借助于新媒体的形式来获得讯息,了解社会的时事热点。国有企业在应用新媒体进行企业宣传时,其内容也多呈现年轻化和互动化的特点,对于年轻人心理状态的把握较为准确。
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做好国有企业宣传工作
3.1充分借鉴新媒体的优势,巩固传统媒体的宣传阵地
为适应新媒体时展现状,实现最佳的企业宣传效果,就应当充分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将两者有效结合。首先,应当充分借鉴新媒体的优势,确保传统媒体宣传阵地的有效巩固。从两种媒体的优缺点来分析,新媒体虽然具有时效性较高,信息传播效率更快的特点,但正是由于其速度过快,往往导致其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存在一定的疑问。而传统媒体具备较高的权威性,在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的能力上更加优秀,且能够通过对实时信息的有效点评,使得咨询变得更为精准,员工省去筛选大量信息的过程。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好两者的优势,并有效结合,借鉴新媒体互动性较强的优势,让员工参与到传统媒体当中,如在企业报纸当中开辟微博专栏,让员工的微博内容出现在报纸当中。这样一来,既能有效激发年轻员工的热情,使得其对于传统媒体的关注度得到有效提升,还能够将其带入到整体宣传氛围当中,实现最佳的企业宣传效果[3]。
此外,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正确导向作用应当被充分发挥,确保其在企业宣传中的阵地地位。在借助新媒体的优势的同时,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思想政治的正确性。应当利用传统媒体更好的可控性这一特点,在宣传过程中,以正面宣传为主,给企业员工以正确的引导,保证其思想政治的健康,确保宣传内容积极向上[4]。同时,应当把握明确的宣传思路,提高员工认识水平,真实客观反映企业员工的心声和需求,实现企业精神有效传达,确保宣传工作能够做到其基本诉求和根本目的。
3.2运用新媒体实现国有企业宣传媒介的有效拓展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虽然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只要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两者的优势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发挥最大的宣传效果,使得企业的宣传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应当认识到,新媒体具备更为新型的宣传媒介,其传播范围更广,且信息集成化和传递互动化的效果更为突出[5]。应充分运用新媒体的这一优势,实现企业宣传媒介的有效拓展,使得传统媒体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首先,可利用新媒体来搭建宣传平台,将传统媒体的物料和资讯内容传播到网络当中,使得新老员工都能够获得传统媒体的传播影响,接触到传统媒体的信息并从中获取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可将电视新闻和视频资料上传到企业网站当中,并将企业报纸以电子档的形式传播到网络当中。同时,还可开通企业的论坛和博客,使得精选的传统媒体信息能够在网络上传播。
此外,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许多企业员工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经离不开微博、微信和QQ等社交软件。国有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开通企业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或博客等,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读者群和阅读气氛,使得网络平台能够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结合。将传统媒体的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当中,获得信息的广泛传播,同时,对下延伸新媒体的丰富功能。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引导网络舆论的导向,传播正确的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使得企业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都能得到有效发挥,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6]。
传统媒体的优势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关系;并存;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70-02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其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众对“融合论”接受普遍,但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让传统媒体的准备显得十分仓促,甚至一度出现“消亡论”。虽然传统媒体界已经做了相当大的工作,提出了不少的应对策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探索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仍是一项未完成的工作。
一、新、传统媒体的比较分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媒介形式不同。传统媒体的传播介质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而新媒体主要以电脑、手机和互联网等为主要媒体形式。
新媒体的特点是虚拟化、时效性,即便相隔万里,仍可以在瞬间传播信息,但是对受众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要会用手机、电脑等;而传统媒介对信息的传播有滞后性,但是有感性特征,像报纸、杂志,都是可以拿在手里的,也不需要太多的操作即可接受到信息。
2.受众分布不同。由于年龄、职业、偏爱等因素的差异,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不同的受众。年轻的80、90后,以及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更多偏爱新媒体,比如微博、博客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等,这让新媒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老一代的人则更多的选择从电视、或者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开车一族则依旧对广播保持很大的热情;电视观众的数量基本稳定,但是年轻一代人数占的比例较少,因为他们大多选择通过网络收看电视节目。
3.内容不同。在内容方面,二者有相同的地方,如国内外大事、金融财经报道、娱乐体育节目等。但是相比而言,传统媒体的限制因素较多因而内容较少,如报纸受篇幅所限、电视受时间所限;新媒体则能提供海量数据,内容丰富,且不受篇幅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这也是新媒体一个很显著的特征。
新媒体比较开放,没有审查,各种海量信息内容鱼龙混杂,一些违反道德甚至法律的内容难免会混入其中,对受众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严重的后果,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小、缺乏一定鉴别能力的孩子和学生,很容易被误导走入歧途。传统媒体为封闭式,受到的限制较多,内容多正规健康,很受人们的信赖。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是不容置否的——信息多,内容多,没有地域界限,但是,仔细分析传统媒体,可以发现它们仍保持着很特殊的优势:如报纸,相对网络而言,它易读、易携带、准确性高。虽然网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但是这样的海量性也恰好也是其劣势,因为相比信息本身,受众更缺乏是对信息的整合和转化分析。面对铺天盖地浪潮般的信息涌来,人们往往会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而报纸因为篇幅有限,出版时候往往会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排版、编辑、整理和分析,给读者提供的信息会有很强的针对性、可靠性、权威性,于是读者们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地更好地吸收接纳信息本身。
4.媒体市场与管理。目前我国的传统媒体大多国有,市场竞争比较小,有很成熟的管理机制,同时也有政策的制约,所以确保了其公信力和传播的正规与严谨。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有非常充足的人才资源,且都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实践,工作业务熟练,这也为传统媒体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而新媒体是开放的,新生的事物,因此在市场中竞争非常激烈,同时也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护,其管理机制也很不清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没有“把关人”,从而导致各种虚假不实的报道横行,没有足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新媒体能否代替传统媒体
无论是“消亡论”还是一直提倡的“融合论”,其实,都是在讨论探索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何去何从的问题,两种想法都各有各的道理,那么传统媒体到底会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呢?
究竟能不能取代,取决于两个因素:功能和市场。下面将从这两个因素分析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替代性:
1.从功能上,客观的讲,新媒体在很多方面的确可以取代传统媒体。但是上面已经讲到,由于传统媒体的独特优势,它能给人们提供更加专业、便捷、准确、权威的信息,而新媒体提供的各种大量信息则混乱不堪,可信度较低。
而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新媒体出现后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化,娱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泛滥其中,在引导大众、传承文化和维持社会和谐方面很难承担应有的责任。从功能的替代性上来看,新媒体很难完全的取代传统媒体,只能是部分的替代,所以传统媒体仍然有很大的生命力。
2.从市场上看,新媒体仍没有完全的替代性:
(1)人们经常看书读报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这种习惯改变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2)对于新媒体的各种新闻报道,人们很容易持怀疑的态度,往往需要经过传统媒体的认证才敢确信,因为传统媒体有更强的公信力;(3)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需要有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等,通常也需要互联网的支持,花费大且受众也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技术,而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代价比较低,也不需要复杂的技能。(4)传统媒体的一些出版物,如书籍等,一般都有很好的收藏价值,这是新媒体所没有的。
在传媒的历史上,新的媒体完全取代旧的媒体而让旧的媒体形式消失的情形还未曾出现过,即使新媒体与旧媒体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广播没有取代报纸、杂志,而电视也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让广播消失。
从以上分析阐述可以看出,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它们都各有优势与不足,而且从二者的功能性和市场性分析,新媒体并不能在各个方面完全代替传统媒体。而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优势互补,更能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重新整合,走一条新旧融合的“双赢”之路,必能促进我国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并存与融合
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是一条优势互补的“双赢”之路。人们以前总是喜欢把电视、广播、报纸等分门别类,但是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的普遍应用,这样的界限已经不再那么明显,各种媒介相互作用、互动融合是信息传播的大势所趋。
而在新媒体的强大冲击力下,传统媒体首先应该做的是与新媒体“并存”、“分治天下”。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存”
传统媒体要想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发展,避免被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要准确把握自己的战略方向,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保证自己的地位,可采取以下策略:
1.准确把握自己的市场定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不同的年龄、学历、职业的受众中各自有优势,但是传统媒体不必太执着于这些差异,而应该扬长避短着重发挥自身优势,在已有的受众中(城市白领、政商人等)继续扩大影响力,巩固自己的地位。
2.以内容的深度、权威性和公信力取胜。以内容的深度来应对新媒体的时效性: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虽然不及新媒体,但是传统媒体却能对信息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整理挖掘,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信息的来源背景、内在含义,这也通常是读者所缺乏的。
3.以权威性和公信力来应对新媒体的虚拟性:网络媒体的信息真假难辨,而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经营有成熟完善的机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融合
在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后,传统媒体应与新媒体要进行互动融合,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实现“双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突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传统媒体有多年的经验,有正规的管理体系,对新闻的控制力也比新媒体成熟,因此有很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新媒体在保持自己传播的时效性的同时,可以依靠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以及可信度,从而与传统媒体互动融合。例如网络上最大的品牌报纸《纽约时报》,就是依据着它的纸质报纸的巨大影响力发展而来。在我国,新媒体也与传统媒体进行了充分的互动融合,如新浪网已经与人民网、三联生活周刊、央视一套、南方日报、金融时报等确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它们可以为新浪网提供更加准确、权威的国内外、社会、体育、金融方面的新闻。通过新旧媒体之间的互融,相信会让更多的用户得到更加快捷、方便、准确、权威的新闻报道。
2.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特别是Web2.0的出现,让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能成为参与者。传统媒体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这种互动性。例如现今电视中很多的选秀节目,调动了广大观众和网民参与投票,让观众成为“决定者”,很好的迎合了大众的需求,做到了“以人为本”。
3.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途径的多样性。新媒体由于其受众的交互性使得遍布世界各地的任何网络终端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广泛及时,但是缺乏一定的严谨性;而传统媒体虽然传播的及时性不如新媒体,但是却有很高的严谨和权威性。
二者只有全方面的合作才能给大众以及时、严谨的新闻报道。可以体现为,先由新媒体对信息进行即时传播,如微博、博客等,然后经传统媒体的整理和证实,再在电视、报纸、各大网站等进行正规报道,这样既保证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也确保了新闻的真实严谨性。
同时,二者的通力合作也可以实现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如移动电视、手机报、电子杂志等,都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用户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能更加及时的获得更多的信息。
四、结 语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所面对的挑战与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以上的分析,传统媒体仍可以保持并发扬自身的独特优势而与新媒体“并存”,并在此基础上与新媒体进行互动融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双赢”,这一定会极大地促进我国传媒业的不断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颖.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与发展之势[J].新闻界,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