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的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教育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教育的含义

社区教育的含义范文1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区教育在城市和农村得到重视及发展。社区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其发展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及完善学习型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社区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走势。我国的社区教育是从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从全国范围看,仍然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管理仍需加强,社区教育主要是一般性的社会活动。本文介绍了社区教育的含义及特征,并通过对我国社区教育现状的研究,详细阐述了我国社区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社区教育 发展趋势 现状

我国的社区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社区教育也逐渐得到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潮流。社区教育主要的目的是建设和发展社区,进而不断消除社区内存在的社会问题,以提高社区内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总之,良好的社区教育不仅能够带动社区内的教育,而且能够保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社区教育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但只是浅层次发展,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和解决。本文通过对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的研究,详细阐述了我国未来社区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社区教育的含义及特征

我国对于社区教育含义的界定目前还不够明确,仍然处于探讨阶段,但是学术界也有不同见解。现代的社区教育主要是指以社区为范围的,对社区内的全体成员进行教育的一种综合性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一种集适应性、补缺性和发展性于一体的教育形式,具有社会经济、协调、辐射和服务功能的为社区人员服务的教育服务方式,强调的是将社区内民众的利益与整个社区的发展紧密相连,其目的是建设和发展社区,提高社区内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素养等。另外,我国社区教育具有社区性、全员性、多样性、广泛性及综合性等特征。社区性主要表现为社区教育是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的,社区的需求决定了社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全员性主要表现为社区内全体成员都是社区教育对象,是社区教育的主体,社区教育为全体成员提供教育服务,以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多样性及广泛性主要表现为社区内不同的教育对象对于教育内容及形式的要求不同,存在差异,因此社区教育为了满足这种差异,必须结合社区实际,针对不同教育对象提出不同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性、广泛性的教育活动。综合性主要表现为社区教育是把社区内建设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的,是社区内各种教育因素的整合[1]。

二、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现状

研究表明,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育模式及教育形态实质上就是一种社区教育模式。我国的社区教育是在政府引领下逐渐发展起来,各地政府根据各地不同条件和需求,建立起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社区教育。社区教育从发展以来,逐渐经历了兴起阶段、转型阶段及现在的提升阶段,其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参与的教育活动。目前,我国的社区教育实验区总数已达到数百个,多集中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地区。首先从城市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看,一些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大城市的社区教育的发展要比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或者偏远城市的社区教育的发展快很多。另外,我国乡村的社区教育还比较落后,与城市社区教育相比存在差异,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对于社区教育没有正确认识,更没有发展起来。总体来说,我国的社区教育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人们缺乏对于社区教育的正确认识

社区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形式,目前社会对这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还没有正确认识,最重要的是一些地方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重视社区教育,只偏重于社区内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及社区教育的负责人等受我国传统观念影响,对于社区教育认识模糊,没有给予必要重视。另外,社区内的大部分人缺乏学习自觉性,参与率不高,严重阻碍社区教育的全面发展[2]。

2、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很不平衡

我国的社区教育从总体上看发展很不平衡,这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很大关系。从目前看,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中西部经济发展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镇经济发展。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社区教育水平也比较高,从而导致发达地区的社区教育越来越完善,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社区教育越来越落后的现象。在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同时,社区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样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发达地区的经济及社区教育越来越发达。与之相反,落后地区的经济越落后,其社区教育的发展也跟不上,如此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长期如此,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将会更加不平衡。

3、政府对社区教育的统筹管理有待加强

社区教育是一项涉及范围广泛的系统工程,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社区教育的统筹管理,以形成教育合力,不断提高社区教育效益。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政府并没有对社区教育进行统筹管理,随意性比较明显。首先,政府没有给予社区教育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很多地区没有设立专门的社区教育专项经费,阻滞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我国的社区教育没有建立教育成本补偿机制,社区教育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阻碍社区教育的持续发展。最后,政府对于社区教育的专职工作者没有进行统一管理,待遇方面也没有给予实际解决,导致社区教育的教育队伍不稳定及整体素质不高。为解决这些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加强政府对社区教育的统筹管理,建立健全开展社区教育的规章制度十分重要。

4、我国针对社区教育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虽已初步形成,但还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态,政府缺乏针对社区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导致一些地区的社区教育整合统筹不力、部门分割等现象发生,社区教育得不到持续发展。具体来说,由于我国社区教育与当地的教育部门、民政部门、文化部门、城市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工作都有关系,但是大部分地区的社区教育主要还是依附于当地的教育部门领导,而当地教育部门的职能范围非常有限,很难统筹协调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工作交流,再加上政府没有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因此,我国的社区教育很难健康持续发展[3]。

三、我国社区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社区教育自发展以来已经经历了20多个年头,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国社区教育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笔者认为,我国社区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区教育不断开设学术性课程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习一些学术性比较强的课程,以此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内的一种全民参与的教育活动,开设一些学术性课程,加强对人们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在开设学术性课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课程的设计中,要坚持专业教育人士参与课程设计的原则,以加强课程的学术性建设;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学术性较强的科目,例如心理学、语言学、物理学等,以满足社区教育参与人员的不同需求;最后,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加强对课程中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视。

2、社区教育将逐渐走向制度化

我国未来社区教育将逐渐走向制度化,主要表现为:首先,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公共文化系统,其发展除了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之外,政府支持也必不可少。我国是一个大政府,小社会的传统国家,政府对于社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十分重要,加强政府的辅助与支持,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将越来越顺利;其次,政府要建立健全与社区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不论是管理体制还是运行过程都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再次,我国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社区教育管理系统,以此优化教育资源配置[4]。

3、社区教育将逐渐专业化和信息化

要保证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社区教育不断迈向专业化和信息化。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初期,都是由一些人员自发组织参与的,其教育人员多半都是由业余教育人士组成的,但是社区教育的规模逐渐扩大,人们的需求也多种多样,现有师资已经不能够满足社区参与人员的需求。因此,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社区教育机构要积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社区教育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其实际功能能力的培养。另外,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由此发生很大变化,因此,社区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加强社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以满足社区教育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淑红.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轨迹与现状[J].继续教育研究,2012(08).

[2]陈蕾.我国社区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

社区教育的含义范文2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近年来,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获得广泛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服务学习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借鉴作用。文章在界定服务学习和高校社会实践内涵的基础上,浅析了服务学习对于高校社会实践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服务学习在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应用革新中的途径。

关键词:服务学习;高校;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1-0068-02

一、高校社会实践教育现状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间的教育资源流动加剧,这对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社会实践教育由此应运而生。高校社会实践不仅进行理论验证,还可以发现新的事实资料,同时其多样化的开展形式,较好地适应了不同地区的教育差异。与此同时,兴起于美国的服务学习,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服务学习注重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不仅满足了社区需求,更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更新;同时,服务学习的应用,也是对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理论体系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模式的革新。

另一方面,当前高校社会实践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在实践过程中走马观花。造成这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践者不能很好地考虑实践对象的需求,双方很难形成互惠,使得实践对象不配合。而服务学习的“服务”属性,对这种状况的改善提供了借鉴。在服务中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深入进行体验式学习,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实践对象的需求,从而达到共赢。

从以上可看出,服务学习与高校社会实践教育都取得了重要发展,并且服务学习对高校社会实践教育问题的改善有着借鉴作用。因此,如何认识大学生服务学习对高校社会实践的意义,并建立两者有机结合的途径,就是本文主旨所在。

二、服务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内涵及关系

(一)服务学习的内涵

1 服务学习的含义。当前对于服务学习含义的界定,大概从三个角度:学校教学角度、学生成长角度、政府角度。这三个角度虽有不同,但都认可服务学习的两个属性、三个特征。两个属性是指服务、学习;三个特征是指强调课程学习与服务实践并重,注重结构化反思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文采用赵希斌的观点,认为服务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参与有组织的社会服务行动,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注重反思和总结。

2.服务学习的理论基础。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服务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一方面,杜威强调经验具有教育性,但他也提出教育和经验不能等同,因为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有教育性,比如有错误引导性的经验翻。经验是通过反思获得教育性,因此反思和实践在其学习观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实践正是服务学习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杜威强调学校即社会。他认为学生除了在学校中获得知识,更应进入社会,在实践中获得经验。服务学习让学生通过社区服务获得知识和经验,正是杜威这一思想的体现。

(二)社会实践的内涵

1 高校社会实践的含义。本文所指的高校社会实践,专指大学生社会实践。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含义的界定较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马奇柯的定义,他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社会,参与具体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了解、观察、分析和服务社会。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本文采用当前学界较为公认的定义: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在校学生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深入到工厂、农村等地进行考察,了解社会,并利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实践活动。

2 高校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高校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的全面发展。前者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正是促进学生智力与体力和谐发展的体现。人在精神方面、道德方面发展的要求,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的,必须深入生活,开展实践,获得知识感悟和价值观体验,这为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依据。

(三)服务学习与高校社会实践的关系

一方面,服务学习与高校社会实践相互独立,有所区别:如,在社会公众支持方面,服务学习获得的支持度高于高校社会实践;在出发点方面,服务学习以迎合社区需求,获得知识技能为出发点,而高校社会实践以加深知识理解,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另一方面,服务学习与高校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彼此促进。第一,两者都注重通过实践中获得认知;第二,两者都注重研究者的体验,并培养其责任感;第三,两者都注重研究伦理。

三、服务学习对高校社会实践教育的意义

(一)服务学习对高校社会实践者的意义

服务学习,一方面强调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知识应用到社区服务中,另一方面强调在社区服务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服务学习对高校社会实践者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服务学习在高校社会实践中得到应用,有利于培养高校社会实践者的协作精神与沟通技能,同时利于其在学习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第二,两者结合,让高校社会实践中有了“服务”元素,有利于获得更多当地社会的支持,减缓实践阻力,实现共赢局面。

(二)服务学习对实践对象的意义

如前文已述,服务学习以迎合社区需求,获得知识技能为出发点,高校社会实践汲取这种方式,无疑对实践对象大有裨益。考虑实践对象需求的高校社会实践,第一,可以为实践对象做出有价值的贡献,促进其发展;第二,研究者充分考虑当地需求,利于减少或避免文化震撼,利于开展研究;第三,研究者带去先进的理论,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实践对象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提升当地居民素质。

四、服务学习在高校社会实践应用的途径

我们应意识到,将服务学习应用到高校社会实践教育的主体是实践者,实践积淀的来源是学校,实践背景是社会,要想促进服务学习在高校社会实践教育中的应用,需要社会、学校、实践者个人的相互配合。

(一)通过社会,确立高校社会实践的支持体系

1.社会团体方面。一方面,社会团体应建立相应机制。(1)制定资助措施,加强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2)加大科研投入,以划拨经费等多种形式支持服务学习应用予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另一方面,社会团体也应发挥自身作用,为服务学习、高校社会实践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1)可结合自身实际,以服务学习为导向,以高校社会实践为方法,针对具体问题设立项目,鼓励和吸引实践者参与问题的解决,实现互惠;(2)增设社区临时岗位来接纳学生或高校社会实践者,为研究打开方便之门。

2.社会公众方面。服务学习和高校社会实践,它们不是义务,也不是慈善,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一方面,社会公众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合理看待服务学习和高校社会实践的价值,并认识到其带来的意义;另一方面,社会公众要通过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并尽力对服务学习者、高校社会实践者给予支持。

(二)通过学校,建立高校社会实践的课程体系

1.学校课程体系制定者方面。一方面,课程制定者要健全和完善服务学习、高校社会实践的相关课程建设。(1)广泛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吸收优秀师资,保证课程质量;(2)注重相关学科建设,善于寻找学科交叉点,完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课程制定者应将服务学习应用于高校社会实践这一举措纳入课程体系,并广泛吸纳此方面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保证自身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

2.学校课程体系实践者方面。这里的课程实践者除了教师,还包括学生。一方面,教师和学生都要改变服务学习和高校社会实践孤立发展的思维方式,学会在科研中运用、实践。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两者在思维和方法上的有机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注重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学生要理解两者含义,并学会运用。

(三)通过实践者,建构高校社会实践的经验体系

社区教育的含义范文3

在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中,社区教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并且也是社区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依据,同时又是学习者满足自身需求以及学习社区特点的重要方案。因此,本文对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及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社区教育课程的主要特征,从而提出了开发社区教育课程的意见和策略。

关键词:

社区教育;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策略;分析

1社区教育的含义

社区教育,主要是指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增强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以及建设区域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社区的稳定持续的发展。就个人而言,社区教育是除了学习教育以外的另一种实现自我以及终身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社区教育对于整个社会乃至国家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是时展过程中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发展中的重要产物。社区教育发达与否,决定了国家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水平。

2社区教育课程的特征

一般而言的教育课程,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各类学科以及课程的安排与进程等,它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标而进行设计的学习指导方案。这种教育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以及计划性,其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开展的方式方法等。而作为社区居民教育的重要载体,社区教育课程是开展各项社区活动的重要依据。与一般的教育课程相比,社区教育课程除了要满足社会发展的一般需求之外,还需要满足社区发展的特定需求。因此,社区教育课程既要贴近社区,又要贴近时代,并且还要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有密切的关联。社区教育课程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除了一般性以外,还具有一定的特定性,这样才能适应社区所在地区的文化、经济以及社会的特点,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第二,与时俱进,要将某一知识或技能领域中的最新动态及时反映出来,要让居民们顺应时展,掌握最新技能,从而提升其应变能力。第三,具有普遍适应性,即能够适应居民们的普遍需求,促使居民们获得良好的发展。第四,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能建设和发展当地的文化、经济以及社会等。

3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策略

3.1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

社区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课程目标来加以体现,课程目标能对社区教育课程的方向和过程起到一个良好的统领作用。课程目标能够对社区居民的情感、知识、艺能、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与社区文明进行有机互动。因此在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且在制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三个维度即“方法与过程”、“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以及“知识与技能”等来规定目标,同时制定出的目标必须具体、明确、清晰,这样才能通过目标将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转变成实际意义上的教育需求。

3.2加强建设网络课程

在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建设网络课程。即通过信息网络以及视听媒体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开放式、交互式以及自主性的远程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并转变以往的教育模式,从而达到居民们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要求。建设好网络课程以后,需要利用社区、街道以及社区内的网站,向社区居民及时社区教育课程的内容、方式以及地点等,这样居民们就能按照自己的需求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课程,并提前做好学习的准备,这样一来,社区教育课程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成效。

3.3加强建设教师队伍

在社区教育课程的资源中,主要包括物质和人才两种教育资源。而其中发挥出最大作用的就是人才资源,因此必须加强建设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首先需要按照办学的要求建立一支多形式、多层次,能够对社区教育的规律以及特点有准确把握的师资队伍,并组织它们开展全方位、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同时,还对这些教师进行专业的教育和培训,这样才能保证其具有较高的社区教育的水平。

3.4加强和科学管理课程

在对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策略中,还需要加强和科学管理社区教育课程。首先,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并颁布一些管理课程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强制实施,社区也必须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其次是增强社区居民的自觉意识,让他们能够自觉参与到社区教育的过程中,这样才能提升社区教育的参与度。

4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仅能够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还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适应性,从而促进社区居民能够得到个性化的终身发展。

作者:周舜 单位:宜兴市万石化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徐明怡.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与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策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乔维德.社区教育课程需求实证调查——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J].天津电大学报,2012,(2):60-65.

社区教育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社区;家庭;艺术教育

在当代社会中,“艺术教育”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狭义的讲,“艺术教育”可理解为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广义的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在当代社会中,人的生活与艺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联系,例如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等。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社区教育是运用本社区教育、文化等资源,面向本社区全体公民,以促进本社区人的发展与社区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教育活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而社区家庭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家庭成员对“美”的鉴赏能力,以及通过艺术教育让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更加亲密,构建家庭和谐氛围,同时让社区文化得以发展,使得邻里之间更友爱,生活更美好。

2011年起,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方松街道联合成立彩虹公益艺术团,为社区家庭提供免费艺术教育服务。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专业特长,以原创形式研发一套艺术类课程――彩虹课。课程共分为四种颜色:红色――中国文化、革命历史知识;绿色――环保手工艺;橙色――小主持、舞蹈、合唱、表演等;蓝色――亲子活动、心理指导。彩虹公益艺术团自成立以来,学校每周派出20名学生,为社区以及农民工小学提供服务,目前受益人数达到500余名,辐射面涵盖100余户家庭。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艺术教学效果,志愿者定期接受培训,互相改进教学方法,并设计标准的教案和教学计划提供给被服务对象,由其监督教学效果。在彩虹公益艺术团里,由大学生志愿者负责的彩虹课深受学生喜爱,大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小朋友教授主持、舞蹈、合唱、手工设计等课程,还与社区家庭开展亲子活动,并由校方免费提供给他们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

为了能够提供有的放矢的志愿者服务,也为了保障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学生设计了调研问卷(见附表),调查内容包括了对社区家庭基本信息的了解,对家长关于艺术教育的看法和能力,了解家庭需要的艺术教育种类,以及对彩虹公益艺术团认知程度和工作建议等等。调研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836份,回收率达83.6%,调研涉及家庭300余户,现就调研问卷内容分析如下:

一、社区家庭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度

本次调研过程中,家庭孩子的年龄3岁以下占17%,3至6岁占33%,6至12岁占40%,12岁以上占10%。每年家长在孩子身上花费的艺术教育经费2000元到5000元的占到60%,40%的家长经常指导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活动,却只有15%的家长很懂艺术教育方法,80%的家长认为家庭艺术教育很重要。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可程度很高,但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每个家庭的构成情况各有不同,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所学专业不同,虽然对于艺术教育的认可有着普适性,但懂得艺术教育的家庭毕竟不占多数。这种现象的出现,反应了一个需求问题,即家庭对艺术教育指导的需求。而我们通过家庭艺术教育支出经费的选项看到,60%的家庭为孩子艺术教育全年支付2000元到5000元,这笔开销看似不大,但我们所调研的社区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在他们并不宽裕的家庭收入中,划分这样一块教育经费给孩子提供艺术熏陶,实属不易。如何让他们能减少艺术教育开支,同时得到更好的艺术教育服务,高校与社区结合的艺术教育志愿者活动无疑是对社区家庭最好的帮助。

二、社区家庭艺术教育服务内容

问卷中,为了了解社区家庭所需要的艺术教育服务,我们设定了几大选项:器乐类――钢琴、小提琴、笛子等;形体类――民族舞、国标舞、芭蕾等;声乐――民族、美声、流行等;美术类――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表演类――主持人,小品等。在这项问题中,社区家庭的选择比较平均,器乐类占17%,形体类占23%,声乐类占22%,美术类占20%,表演类占18%。其中,根据孩子的性别来看,男孩的家庭更倾向于美术类选项,女孩的家庭更倾向形体类选项。而在问及家长关注教师的品质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专业水平,其次是沟通能力和修养素质。

这些调研内容都为彩虹公益艺术团在课程设置上提出了要求,首先,我们要保证课程种类的多样性,以便给社区家庭更多的选择,我们的课程从初期就以红、黄、蓝、绿四个方向提供,满足了家庭对艺术教育的多项选择;其次,除了考虑课程的广泛性,我们还需要考虑课程的个性化,根据孩子不同的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性格,设计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再者,我们要在保障自身专业艺术水平的同时,努力提升沟通能力和修养素质,让家长更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这样的服务才是真正到位、真正可靠的服务。

三、社区家庭艺术教育发展方向

值得欣慰的是,在社区836人中,知道彩虹公益艺术团的有790位,占总人数94.5%,对彩虹公益艺术团的服务很满意和满意的,占85%,这位我们今后的志愿者工作提供的信心。为了能够进一步打造大学生公益品牌,让更多人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我们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区家庭艺术教育发展创新上。

社区教育的含义范文5

一、科技教育共同体的目标与结构

共同体是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有着共同利益的集合体。构建学校与社区科技教育共同体,就学校而言,可拓展教育实践的阵地,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机会,寻求更多优质资源,为提升师生素养、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服务。对社区、科研单位而言,可以提升科研单位的形象,促进科研单位文化的生成和升华,提高科研单位的社会责任。此外,使用“社区”这一名词,也有着社会活动区域这一层的含义,让学校以一种接纳、开放的理念进行办学。

组建科技教育共同体,就是依托学校、社区的科技教育优质资源,与居民社区、科研单位、科普基地等结成大教育同盟,彼此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学生学习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作共同的努力与探索,为培养现代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二、科技教育共同体建设的行动研究

1. 科技教育资源的整合。

科研单位资源:我校比邻的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属下的微生物研究所、地理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能源研究所、昆虫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土壤研究所、蔬菜研究所等。

社区科普资源:学校比邻的广州动物园、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警备区、广东省地震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十九路军陵园等。

人才资源:在学生家长中就有一批优秀人才,有各个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非常支持和积极参与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

学校资源:学校有一支能干,肯苦,善思考,会钻研的教师队伍。社区内这些优质科技教育资源,为学生的科技学习与实践提供了更多舞台。学校建成了以学校为主体的科技教育资源网络,建成了学校的科技教育资源库。

2. 科技教育共同体的日常化、系列化研究活动。

建立了以学校为主的科技教育共同体,并开展了系列活动:学校在各共同体成员单位中设立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科研单位;聘请科技专业人士为学校校外科技辅导员,邀请他们定期到学校作科技知识讲座;学生参与社区多项共同体建设有赖于全体成员的智慧性策划、智慧性创造以及智慧性互动。学校科技教育日常化活动:学校科技教育在系统规划下,呈现日常化、系列化活动状态。

学生科技社团―科学松鼠会活动:由学校的科技老师作科普讲座,向孩子普及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唤起了同学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情,进而将邀请家长志愿者一起参与,把科学坚果外层的硬壳剥掉,把味美的果肉献给大众。

科技节:是每年四月学校的系列活动节之一,也是学校学生活动的重要舞台。其中,“动手做”、“生活中的科学”、“我的奇思妙想”都是学生们所喜欢的,也是学生们表现自己的大好机会。

科技夏令营:让学校的科技教育尽最大可能普及到每一位学生。科技夏令营活动。学校每年暑期组织的夏令营活动,总吸引着众多学生参加。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参观生产,了解产品,学习企业文化;开办科技知识讲座,让学生大开眼界;航模制作,比一比谁的成绩更棒;参观科技馆所,使学生真正体验科技的力量与发展。

科普教育春秋游系列活动:把春秋游与科普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分别到南海海洋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能源研究所、昆虫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土壤所、蔬菜研究所等专业科研院所参观,由专业人员给孩子们讲解有关海洋生命科学、能源科学、地球化学、昆虫学和植物学的知识。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观看科普短片、参观科普馆,让孩子们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真正做到动手去操作,去感受科学的严谨与魅力。

3. 基于科技教育共同体开发科技校本课程。

社区教育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6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08-02

高血压是当今社会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与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损害关系密切,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到目前为止,虽然高血压的病因未完全阐明,但有相关研究表明它与遗传、职业和环境等因素有关,特别是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因此有人认为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到,人们在不自觉中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促成了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趋于年轻化。目前,世界上每三个成年人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住院费用高,导致家庭经济负担重,同时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使许多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出现情绪激动、焦虑和郁闷等征兆,最后走上了不归路,给许多家庭披上了生活的阴影。另外,高血压还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伟大工程,令病人和家属煎熬。本文结合自身的社区工作经验,为积极预防高血压,对高血压的社区健康教育形式、内容和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社区健康教育形式

11健康咨询,并发放宣传资料为掌握了该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目前健康状况,在社区中心和社区街坊设立咨询台,让健康专家与街坊人群进行零距离接触,做一对一沟通,建立起患者或家属与健康专家的信任关系,打破医患之间的隔阂。同时发放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内容基本涵盖了高血压的含义、发病原因和机理、临床症状、并发症、临床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体育锻炼和饮食等)指导等,让社区人群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初步建立起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关系,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12设计针对高血压的健康调查表,并进行调查为全面掌握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特为高血压患者和有潜在高血压隐患的人群设计健康调查表,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庭背景、饮食情况、生活情况、高血压知晓情况等进行逐户摸底调查,并建立工作档案。

13进行社区高血压知识讲座针对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对社区人群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有健康教育组织者组织进行专门高血压知识讲座,为取得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提前在社区醒目位置或宣传栏贴放讲座通知,对重点对象要进行电话或当面通知,通过播放高血压相关内容录像、专家讲解和现场互动彻底打破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使高血压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14联谊活动为建立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社区联谊活动,增强社区人们的友谊和互动,使社区人们彼此成为对方的健康指导者和监督者,促使社区人们自觉行动。

2健康教育内容

21心理教育给病人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对待高血压病。

22饮食起居教育嘱病人应少吃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以及动物的内脏、鸡蛋黄等,对与新鲜的蔬菜、果类以及粗粮食物要多吃,还应该戒烟酒,保持膳食平衡。

23运动健身教育定期、适宜的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血压。

24定期监测血压病人若无条件在家测血压,嘱其定期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站测量血压。还要定期进行血糖、血脂、心电图的监测。

25坚持合理用药要遵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加减药量。

26健康讲座教育经常在社区举办高血压疾病知识的讲座,帮助病人及家属懂得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措施。

3效果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和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治疗和心理疏导,目前没有彻底根治的有效方法,但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是可行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对社群家庭进行了第二次入户调查,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社区人群整体的健康状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主要表现在:①高血压患者情绪稳定,富有激情,愿意与人交流,能够积极配合医院大夫进行正确用药和治疗,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②社区起居有规律,饮食合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得到了大大改观;③干预前血压不稳定的人群血压恢复正常;④社区居民关系融洽,和睦相处,间接起到了社区和谐的目的;⑤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等等,可见社区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积极开展有效的、周到的社区健康教育服务,为社区高血压患者和潜在隐患者提供疾病预防知识,对降低与导致高血压发生相关的有害因素的渗透、以及控制高血压的发展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光兵,郑祺,郑世玉,等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形式与内容的探索[J]医学信息,2010,10:3008-3009

[2]牟建军高血压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7

[3]刘国仗,陈孟勤,周北凡,等我国高血压病研究的主要成就[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9,27(4):248

[4]冯巧云,刘丽云谈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28-29

[5]刘庆伟,姚海云高血压病患者心态及心理护理后依从性改变的分析[J]山东医药,2010,45(16):70

[6]吴小敏高血压的社区干预效果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2009,9(21):95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