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农业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农业建设

数字农业建设范文1

[关键词]农业;大数据;电子商务;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63-03

信息化时代,就是大数据时代,每个行业及领域都汇聚了大数据,它为“三农”问题提供了各种数据和权威参考。使用好以及管理好大数据,能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现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建议。会议中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的开发共享。

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外关于大数据的话题和研究如火如荼,数据被认为是一种抢占市场先机的战略资源,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宝藏。据云计算带来的计算能力革命,针对大数据资源的处理挖掘和分析,找到这些数据相对应的人群,再将这些群体进行个性化的分析、总结,并以此展开个性化的服务逐步成为可能。农业数据由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构成,数据量大,涵盖领域广、数据类型多,属于典型的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目标内容广泛,个性化需求强烈,将大数据应用于农业信息服务领域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仅可为农业和农村新型服务带来革命性进展,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整体进步。大数据的概念已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有学者提出搭建一个农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的设想,但对农业大数据资源的处理挖掘和分析技术还不多见。农业信息服务要主动跟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必须着力克服目前农业农村信息服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和发展新型农业与农村电子商务,逐渐形成农业大数据体现数据价值的重要途径。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农业电子商务对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影响重大,是信息时代获取农业数据的重要渠道,也是利用数据直接调节生产、消费的重要平台,是当今农业大数据体系的重要组成。

一、农业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农业信息服务应主动跟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机会,把重点放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业数据的重要途径反映数据价值逐渐形成,从地区位置上看,要以国内数据为核心,以国际农业数据作为参考,这不仅包括在国家重要数据,还包含省级市级提供具体区域研究。从专业角度看,应该实施有效步骤,首先在农业生产中建立一个专业的数据资源,其次应循序渐进地规划数据资源。如市场需求的猪、牛、鸡、鸭等动态数据,每年农业研究活动都有大量数据集成,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对现代农业发展极为重要。

二、 农业大数据力助农业发展

农业的发展对人类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农业提供了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元素。另一方面,农业为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做好了基础铺垫。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之一,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营模式,调动生产积极性是发展农业的基本,因此,农业生产中我们必须注意气候、土壤、地理位置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数据的采集、数据挖掘、数据的统计,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外部环境变化,方便预测或者调整农业生产、资金投放、技术改进等。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经验指导,收获与预期误差比较大;使用农业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避免数据的丢失现象,分析所有的数据,可以大大提高预测精准度,在农业生产中做出及时的响应,可以为选育新品种、化肥的使用现状、收获的成长提供信息。

三、农业大数据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应用于某些领域,但人们对于农业数据仍存在着错误的理解。首先,大数据有过度炒作的嫌疑,许多人还认为大数据只是海量存储,是获取更多信息的平台,缺乏核心价值。其次,一些人过分认为大数据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认为传统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将被大数据取代。这两种极端的认识都是不可取的。大数据的存在和发展是信息进步必然结果,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并用其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大数据概念、技术、方法尚不成熟,大数据预测结果并非准确无误,只是依靠算法和过程提供可能性,更多的还需要人来指导。

四、我国农村发展电子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13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有6.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6.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 但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保持上升, 农村地区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字,截至 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8.6%,规模达1.77 亿,相比2012年增长 2101万人。不过我国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7.5%,相比城镇居民的62%有不小的差距,这也预示着其未来成长空间很大。

在淘宝农村淘宝全国各省TOP10排行榜中,广西购买量排名前十的土豪村都在南宁市横县。据悉,今年7月21日,横县与阿里巴巴签订了农村电子合作协议,成为全区首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试点县。

农村淘宝全区TOP10排名:

1.校椅镇校椅街,2.陶圩镇陶圩街,3.六景镇八联村,4.云表镇蓬塘村,5.六景镇良圻农场,6.校椅镇东圩街,7.校椅镇横塘村,8云表镇宿龙村,9.平马镇苏光村,10.校椅镇六凤村。

五、广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农村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网络平台服务三农,让广大农民成为受益者。如今,广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村电子商务没有引起县(区)政府的足够重视

农村电子商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致使乡镇基层政府缺乏专业知识技术人员,硬件设施差,电脑数量少,利用率低,农业信息收集、分析人员严重不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二)市辖县(区)缺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平台、网商、供应商、服务商五个主体组成部分需求网状交织在一起,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保障。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而广西许多市县(区)缺少这样的平台,无法发挥公共服务中心的作用;无法挖掘地方特色产品,提供平台对接与进行营销推广;无法培育、支撑、服务县(区)电商发展。

(三)农村电子商务缺乏完整、畅通的物流渠道

很多地区的物流配送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农村市场的配送范围却很有限。除了中国邮政外,顺丰、圆通等主要的快递企业的营业网点最多只能设到乡镇,并且乡镇的网点布局也并不全面,有些乡镇都没有网点。尽管有的配送范围能够到乡镇,但仅提供自寄自取服务。由于缺乏完整、畅通的物流渠道和电商的介入,农民即使有电子商务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更谈不上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了。

(四)农村缺乏素质高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

农村电子商务人员普遍没有受到职业培训,对于商品收集和传播信息、社会的反馈缺乏了解,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农民会使用计算机还比较少,农民使用的物流配送方式落后,冷冻与保鲜的方式落后也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应用。

六、农村信息化发展探讨

(一)要建立农业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农业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可以通过政府服务外包的方式,以招标形式来建设农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农业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应具备如下信息:

1.三农政策信息、扶贫信息,包括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扶贫地区的各种扶贫、惠民政策,文件及扶贫措施。让贫困群众及时了解,灵活运用有效政策,提高贫困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贫困地区的详细信息,包括家庭人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家庭财产,致贫原因等信息,要保证贫困信息的透明公开。帮扶责任人信息,包括帮扶措施方式、责任、脱贫进展情况等扶贫单位或引导考评信息。农村产业开发信息,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推广信息,如各市县地方特色产业,农化各产品发展信息,流通信息,农家乐旅游开发项目。

2.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即农村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等信息。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最终形成一批有质量有规模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养殖大镇,形成一村一品,引导农民的“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盟。农村金融扶贫信息,要主动发挥区域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作用,进行金融扶贫工作。如广西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借助金融扶贫数据平台,推进扶贫工作,做出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值得学习推广借鉴。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包括安居工程、生态移民、道路修建等信息。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包括社会力量对口帮扶、跟踪帮扶、农业保险、农村信用、农贷担保等服务信息。农村教育扶贫信息,包括扶贫家庭学生资助、技能培训、就业培训信息,提升贫困户的就业功能。

(二)政府要做好实地研究,制订发展计划

电子商务要在农村地区发展,政府必须做好发展的计划和融资政策,利用国家相关发展政策对农村进行适当的电子商务设施建设,并同企业联系沟通,让企业能参与其中。此外,研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倾听农民的意见和观点制定发展规划。

(三)加强知识教育,进行分批发展

由于农村信息相对独立,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对农村电子信息的宣传,使一部分人先主动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这部分人学会利用电子平台后可以带动其他人共同学习、共同发展,让他们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改善农村电子商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在农村正一点一点地走上发展的道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为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发展排除困难。

[ 参 考 文 献 ]

[1] 涂兰敬.专家观点:“大数据”与“海量数据”的区别[J].网络与信息,2011(12).

[2] 白云川.迎接大数据时代[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12).

[3] 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

[4] 韩蕊.淘金大数据 业务创新才能赢[J].互联网周刊,2013(11).

[5] 王爱萱.新农村视角的农业电子商务风险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6] 徐先海.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7] 马存.广西农业产业化中的电子商务应用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8] 刘鹛.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现状与服务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数字农业建设范文2

(西昌学院,四川 西昌 615000)

摘 要:2005年10月11日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重大的历史任务。凉山作为西南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在这里农村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层次相对较差,在这里进行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解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和就业问题。如何开展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彝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232-01

收稿日期:2015-02-12

基金项目:本文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彝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余滢(1980-),女,四川西昌人,硕士,讲师,从事民事诉讼研究。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彝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1.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彝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有效途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经济正向着专业化、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对农民本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职业技术教育可以通过短训班、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培训中心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彝区失地农民进行相关的实用技能的培训,且培训时间较短,收效较快,这就成为了促进彝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2.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调整彝区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彝区的农村经济模式相对单一,大多还是采用的传统农业耕种模式。但这种生产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而且同时我国目前所进行的结构性调整导致了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即现有城乡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不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3.职业技术教育能有效培养彝区农民自主创业的意识。因为凉山彝区的农村地处山区,长期以来人们的思想意识较为落后。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在凉山尽管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制教育,但是文盲和半文盲率还是在全国偏高。由于文化的缺失,导致了当地彝族群众的就业面临着重重困难。而职业技术教育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在彝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很好的调动彝族群众的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由于凉山目前已推出了“9+3”彝区免费职教计划,这就使得职业技术教育有了普及的空间。

二、凉山彝区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师资力量短缺。山彝区农村,尽管在普九工作的推动下,在各乡村都建立了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学校,但由于工作环境相对较艰苦,因此很难留住老师。而对于职业技术教育而言,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在整个凉山州尽管已经开展了“9+3”彝区免费职教计划,但是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要求更高,但彝区的教学环境偏差,这就使得职教的师资资源更为匮乏。

2.缺乏实践平台。彝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很少,很多职业教育学校的实践教学难成体系。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平台,就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至实践中,这也就很难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的。

3.传统观念导致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偏见。很多人的眼中都认为只有普教才是正经的教育模式,而职业技术教育完全属于不入流的教育方式。

三、对策研究

1.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改变传统偏见。在彝区发展职教,一定要抓住当地人民群众的排斥心理。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抓住“9+3”彝区免费职教计划这个宣传重点,让更多的彝族群众了解职教,明白职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处,从而改变人们传统的偏见思想。

2.在办学方式上要符合彝区特色。首先,要考虑到彝族群众的语言问题。因此在凉山彝区兴办职教,在教材的选择上,一定要贴合实际需要,最好用双语教材。这样可以解决很多少数民族群众不认识汉字的问题。

3.着力打造适合彝区特色的专业课程。 在彝区开展职教,一定要考虑到彝区的地方特色。比如特色产业,特色行业。在凉山彝族漆器,苦荞茶,旅游等都可以成为特色专业。而且这些专业对当地老百姓来说,很容易接受。在这样的基础上打造的特色课程,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大众需要。很容易吸引生源。

4.强化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很多彝区群众不了解就业形势,也不知道如何很好的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去找工作。因此,我们可以从当地的高校以及劳动人事部门派遣专门人员去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和培训。让他们对就业有全新的认识。同时,让这些学生学会如何利用专业技术知识为自己谋求一个理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文显,张洪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若干趋势[J].吉林

教育出版社,2008(13):13-15.

[2] 李绍达.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职教发展思路初探[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02(2):15-18.

[3] 国家民委教育部.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

数字农业建设范文3

 

 

在我国2000年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谈谈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以供参考。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 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1]。 

有的学者认为[2],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与网络体系不健全;已开发的大量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作物品种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农业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等大多不涉及空间维度,难以适应当前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于来源多种多样、格式也不尽相同的各种数据的实时性、地域性、综合性处理还需作出很多努力。 

2.2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一方面,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业从业者,知识老化,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利用农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人员缺乏,当前,就连最基本的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方面的人才也不多,更谈不上能够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2.3农业信息化效益不明显 

数字农业还刚刚起步,在国内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实用性、普遍性的技术应用还很少,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 

2.4农业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完成某种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各种农业数据往往格式与结构不同,而且往往掌握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或研究机构中。因此,未来建立在网络上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要具备获取和分析分布式存储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所谓的WebGIS能够协同处理来自不同组织和机构的农业数据[2]。 

 

3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台州在数字网络建设、原始数字化数据积累、数字化信息采集及其处理等 

方面的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起动发展数字农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借鉴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4,5],提出建设台州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就是要在台州已有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建立可视化的台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直观形象的农业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视频体系,实现农业信息的现代化综合管理、分析、共享和,彻底改造台州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台州农业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3.1整合已有的农业信息 

在国家、省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各级农业部门为依托,建设中央一省一市县信息骨干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并与其他网络互联,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农业资源和经济信息网络系统。 

3.2信息表达要直观、形象,并要实现信息系统的联网 

把市内的地形、地貌、交通、村镇、行政区划等基础地理信息以及耕地分布、土壤类型、种植结构、水肥状况、农作物生长发育、气象、病虫害、农民知识、乡镇企业、农业法律法规等各种农业信息以图形图像等直观形象的可视化电子地图与相关信息的形式在投影视频系统上进行显示和表达,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逐步做到与省级、国家级类似的信息系统进行交互式查询等。 

3.3强化对科研、管理等的服务工作 

通过对基础地理信息和农业专题信息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追踪分析等,实现农业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在全市三维农业电子模型上,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高效、直观、形象地为农业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4参考文献 

数字农业建设范文4

论文摘要 阐述数字农业的概念及其作用,指出数字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意识及利用信息能力不强、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并对数字农业的建设进行了展望和设想。

在我国2000年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谈谈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以供参考。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 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1]。

有的学者认为[2],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与网络体系不健全;已开发的大量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作物品种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农业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等大多不涉及空间维度,难以适应当前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于来源多种多样、格式也不尽相同的各种数据的实时性、地域性、综合性处理还需作出很多努力。

2.2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一方面,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业从业者,知识老化,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利用农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人员缺乏,当前,就连最基本的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方面的人才也不多,更谈不上能够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2.3农业信息化效益不明显

数字农业还刚刚起步,在国内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实用性、普遍性的技术应用还很少,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

2.4农业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完成某种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各种农业数据往往格式与结构不同,而且往往掌握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或研究机构中。因此,未来建立在网络上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要具备获取和分析分布式存储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所谓的WebGIS能够协同处理来自不同组织和机构的农业数据[2]。

3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台州在数字网络建设、原始数字化数据积累、数字化信息采集及其处理等

方面的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起动发展数字农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借鉴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4,5],提出建设台州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就是要在台州已有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建立可视化的台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直观形象的农业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视频体系,实现农业信息的现代化综合管理、分析、共享和,彻底改造台州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台州农业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3.1整合已有的农业信息

在国家、省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各级农业部门为依托,建设中央一省一市县信息骨干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并与其他网络互联,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农业资源和经济信息网络系统。

3.2信息表达要直观、形象,并要实现信息系统的联网

把市内的地形、地貌、交通、村镇、行政区划等基础地理信息以及耕地分布、土壤类型、种植结构、水肥状况、农作物生长发育、气象、病虫害、农民知识、乡镇企业、农业法律法规等各种农业信息以图形图像等直观形象的可视化电子地图与相关信息的形式在投影视频系统上进行显示和表达,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逐步做到与省级、国家级类似的信息系统进行交互式查询等。

3.3强化对科研、管理等的服务工作

通过对基础地理信息和农业专题信息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追踪分析等,实现农业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在全市三维农业电子模型上,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高效、直观、形象地为农业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4参考文献

[1] 蒋建科.“数字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J].农资科技,2003(5):41.

[2] 薛领,雪燕.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空间信息网格(Grid)技术的发展[J].农业网络信息,2004(4):4-7.

[3] 曹宏鑫,王家利,郑宏伟.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村信息化[J].农业网络信息,2004(1):17-20.

数字农业建设范文5

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和改革创新的必然需要。档案信息化是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即档案信息化最核心的要素,转为电子档案,以磁盘、光盘等作为介质进行存储,从而为数字化、网络化目标和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平台。作为未来档案信息资源主体,对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是验证其能否长期安全地提供有效阅读现利用的有效手段。因此,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既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档案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需要[3]。

2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重视度不够信息化建设,尤其是高等农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高等农业院校档案管理机构通常容易被忽视,不受领导重视的部门,对其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管理应用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

2.2专业人才不足在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化训练,不具备专业的信息化知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信息的采集、开发与利用缺乏实践经验,从而使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影响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2.3缺乏信息化系统标准目前,各高等农业院校档案馆缺乏统一的发展标准和规划,而要实现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要统一档案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软件的管理标准,同时也要统一电子文件的管理标准和纸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共享。

2.4数字化进程缓慢之前高等农业院校的档案管理多数是由纸质文档建立的数据库,其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将全部纸质档案文档材料数字化,是一项极其复杂浩大的工程,同时,高等农业院校信息档案资源陈旧,系统更新缓慢,且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无法有效实施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2.5设备落后,缺乏资金许多高等农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对档案信息化资金的投入少之又少,而档案信息化建设则需要配备其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字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档案信息处理系统等软件设备,资金不足,无法配备信息化建设的必备基础设施,技术得不到提升,则会制约档案信息化的工作的发展。

3加强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增强档案信息化意识,制定发展规划高等农业院校领导对档案信息化要充分予以重视,认识其对学校各项事业开展与发展的重要性,对档案信息化的资源配备,信息共享,协作开发等问题能够进行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月科学计划,各部门相互协作以加快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3.2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加快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是促进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档案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纽带,档案馆工作人员负责对高知识含量信息的设计,生产和操作,因此,高等农业院校不仅要加强对在职的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其信息化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还要适时引进具备信息化专业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管理队伍,进而加快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3.3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标准档案部门的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库,即对档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有效题供档案信息,只有对档案信息资源库进行合理配置,方便利用,才能有效地满足和保证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设统一标准和规范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应加快制定统一信息化系统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以及规范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3.4增加资金投入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维护均需要大量经费,为了维持档案业务的正常运行,学校应增加资金投入,将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建设纳入到校园网络建设的总规划和预算中,从而加快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4结束语

数字农业建设范文6

信息化是渠道建设的方向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村信息化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这里将“信息化”与其他四化并列令人关注,该创新提法体现了党对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也反映出信息化建设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渠道,位居营销领域的4大要素之一,它承担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方面的功能,一直被各个企业重点研究和建设。“得渠道者得天下”,渠道是企业的咽喉。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为关注,农业领域也不例外。世界农业渠道信息化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已形成了从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到的健全的、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信息产品的供给方式主要有三种: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私人提供。但农村市场经济不发达,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居住分散、消费难成规模等,限制了多种方式的作用空间。

在农业领域,信息化发展进程各有不同,目前中国数字农村网旨在打造“全球最具价值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目前农业行业内中国数字农村网的信息化暂时处于领先地位,信息化将是渠道建设的方向。

中国数字农村网包括农业门户、县站联盟、农产品批发,其中农业门户依托全国强大的农村信息站和总部采编力量和良好的媒体合作关系,及时、全面、准确的报道最新“三农”动态、追踪“三农”热点、解读“三农”政策。并依托全国渠道整合全国农产品经纪人、农户、批发市场商户、贸易公司等等,为其提供线上线下的营销服务。在第16届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中,中国数字农村网一举获得了”后稷奖“和”优秀展示奖“,成为农高会举办16届以来首家获批此殊荣的电子商务企业。首创的M2M电子商务模式也获得了”神农氏创新成果奖“,并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理事单位,信息化建设对中国数字农村网的快速成长起到了显著成效。

渠道信息化对企业的贡献

渠道管理系统使中国数字农村网“农村信息化”又迈出了一大步,它为公司及各界关爱三农人士提供了一个即时了解市场信息的平台,包罗的三农信息更广泛。如系统主要分三大块功能:一、商档案管理;二、商销售库存管理;三、货物流向管理。以上功能不仅为中国数字农村网提供了大量的市场信息,更能迅速地了解商交易情况及库存情况,并为此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同时也为商提供了一个管理平台,使其清楚地了解某一时间段内哪种农产品销量最好,为接下来的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并且渠道管理系统与服务系统数据接口,使公司能更好地监控渠道物流走向,作为以区域销售模式为主的工作站来说,这一管理模式能更有效地保障商的利益。

渠道信息化,主要体现以下方面的优势。第一,信息的对称化。管理信息的对称化原则是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原则。在商与公司合作的时候,商对公司的情况都有知情权,而知情权主要靠信息化,没有信息化,根本构不成知情权。第二,管理规则硬性化。使得中国数字农村网完全实现政令通畅,极大的提高了中国数字农村网商的作战能力。第三,管理成本节约化。信息化管理的时候就可以把节约降低到最小限度。第四,管理状态的公开化,就是给管理系统提供一个平台,所有的管理状态都能够公开化。第五,管理意愿平台化,即任何人都可以对管理组过程或原则发表意见。中国数字农村网的相关部门将会在第一时间内给予相应的答复,彻底实现信息沟通的及时和无障碍化。第六,管理无定计划。管理者可以在任何地方对企业进行管理,真正体现了企业的经营艺术化。

以上方面的优势,是传统的渠道建设方法所无法完全具备的,它有效地实现了企业整体价值链上每一个环节的融合,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信息化,是渠道建设的方向,也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方向。

渠道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

是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目前以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为特点的种养殖业规模户,产前缺乏健全、稳定的投资机制,生产过程中没有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等风险保障,产后找不到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后续服务。投资方向、规模大小全凭农户“跟着感觉走”,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服务体系和中介组织,生产经营保障机制不健全,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生产规模无法扩大。

中国数字农村网把那些多年从事生产经营项目一致,生产经验丰富的农民,技术实力较强的个体户,销路广阔的商企联合起来,组成内联规模户、外联市场的中介机构,及时为规模户提供生产经营信息,切实保障规模户生产增收、产品增效。加强种养殖规模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协作,做大同类产品生产经营蛋糕,参与市场竞争,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种养殖业规模生产经营户健康发展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