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防治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下水防治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下水防治措施

地下水防治措施范文1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保护;利用问题;防治建议

地下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我国北方、西北等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地下水能够保证区域内居民用水、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平衡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频繁开采地下水,开采呈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上升。虽然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国家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不合理使用等问题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1.地下水的价值

1.1地下水的资源价值

为人类生活提供水资源。地下水自古以来都是人们的饮用水之一,地下水的数量较为稳定,且开采费用较低,在众多国家都受到居民的青睐[1]。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农业发展中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十分广泛,农业发展中对地下水的使用占据了全球地下水使用的70%以上,尤其是我国一部分干旱地区对地下水的依赖性较大。但是,众多地区存在地下水资源不合理应用现象,对地下环境的压力逐渐增加。利用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的同时,一部分不合理灌溉措施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的严重现象,被污染的地下水造成土壤污染,渗透到地下水中再一次污染地下水,恶性循环下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岌岌可危。例如,长时间用污水灌溉的土地,其中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已经从原有的重碳酸硫酸钙(钙镁)型水演变成了重碳酸氯化钙(钙镁)型水,其矿化程度也逐渐提升。通常情况下,城市水污染出现具有延续性,农村水污染具有季节性,这也是造成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地下水。随着世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大量地下水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根据相关资料研究,工业用水在全球水资源利用中占比19%左右,并且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而随着我国工业发展,对于地下水资源利用也需要加以转变。

1.2地下水的环境价值

水是一切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代谢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地球上各个生命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地下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循环之一,通过植物的蒸发,水上升到大气层中成为大气水分,随着气候与温度的变化,水蒸气液化成为水,通过降雨和降雪再一次回归自然[2]。地下水是水资源储存和改善的手段和平台,能够展现出区域环境的质量,以及自身的协调配置功能,能够平衡区域用水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具有相似性,即便是在地下环境中,水也是在不断流动的,而地表水中约有15%的水资源会以不同的形式流入地下。换言之,将研究视角放在全球范围内,地表水中约有30%的水资源均是地下水提供的,对于江河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降低梅雨季节、旱季阶段的地表水位落差。能够看出,一旦对地下水的开采数量超过了地下水资源自动补给的能力,便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短缺,一部分依赖地下水资源补给的河流湖泊干涸,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现象具体表现为:一部分水生植物消失,依赖水资源生存的动物消失,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地表水域周围的绿洲逐渐萎缩,出现沙漠化、土地风沙化的不良自然现象,加剧自然环境发展的压力,也为相关部门的保护工作产生了阻碍[3]。鉴于此,需要有效控制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力度,保证地表水、地表植物、生态环境的稳定提升。

2.地下水污染状况

地下水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居民日常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等方面发挥自身的功能,且能够有效维持生态平衡,是水资源系统生生不息的重要保障。但是,地下水自身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很少受到环境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从近几十年的地下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情况分析,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极深,由初步的点状污染衍生成为条状污染、带状污染,并且污染的程度也在逐渐蔓延,向深层地下水方面发展。根据相关数据研究可知,全国范围内深度不一的地下水资源均受到污染,其中约有50%以上的城市和地区地下水资源污染严重,即便是浅层地下水也不能直接饮用[4]。地下水资源污染与地表水资源污染之间具有差异性。首先,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即便是一部分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已经受到严重污染,通过我们的肉眼辨别也很难看出其中存在问题,而地表水一旦出现污染则会直接在颜色、气味上表现出来,且能够观察到水生植物死亡、动物死亡等情况。当人类和动物饮用了被污染的地下水,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生理变化,而是会造成长时间、延续性的影响。其次,地下水污染基本上不存在可逆性,地下水一旦污染便难以有效治理和恢复,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流动速度较慢,交替和补充周期较长。而地表水流动速度较快,并且能够受到降雨和降雪的水资源补充,被污染的水资源能够逐渐稀释,直至恢复。一旦地下水出现污染现象,在未来几十年里都很难恢复如初。大量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及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成为地下水的污染源。据统计,1980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2010年为620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生活污水占34%[5]。

3.地下水污染主要问题成因分析

3.1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影响显著

根据2018年全国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城市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比重为57.4%,而其余污水则流向化粪池、排污河等,通过渗透、灌溉等不同形式污染地下水。截止到2018年年末,我国正在运行中的垃圾处理厂,约有30%以上缺少必要的防渗措施,且有超过2亿吨的工业垃圾在后续处理中未得到有效处置,造成土壤污染和环境污染。铬渣和锰渣堆放场渗漏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问题不容忽视。我国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投入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2.8倍;大量化肥和农药通过地表径流入渗、土壤渗透等方式污染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三氮”和有机污染[6]。

3.2地下水环境监管基础薄弱,污染底数不清

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未出台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国在一部分大中型城市中开展了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和治理工作,但是放眼全国,仍旧有很多城市和地区的地下水未得到详细勘察,对于地下水的现状和使用情况没有准确的描述。我国目前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文件中,仅有很少部分涉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条款,即便是企业或者个人出现了不科学使用和开采现象,也很难做到“有法可依”。针对企业污染现象也仅有环境信息披露可约束一二,我国地下水环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缺乏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没有形成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合力。

3.3地下水开发利用过度,投入严重不足

当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多少少存在地下水资源开采量过大、开采措施不规范的现象,其中开采量过大也称为地下水超采,指的是区域内地下水开采量超过了多年平均地下水的开采量,地下水开采量过多已经超过了自然环境中的自我补充能力,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现象。现如今,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较高,但是水资源利用率并不理想。经过相关调查研究能够看出,我国地下水开采量每年已经超过了1000亿m3,占据我国地下水整体量的30%左右,地下水仍旧具有较高的使用和开采能力。但是,整体的开采结构失衡,大量地区出现地下水使用和开采不科学情况,大量地下水被浪费,农业、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用水多方短缺,难以在短期内有效补充[7]。我国地下水开发之前的调研与开发之后的管控工作处理效果不佳,一部分地区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漏斗的体积逐渐增大。然而,面对此类严峻的情况,各个省市地区的环境部门领导仍未重视起来,对管理和防控工作认识仍旧十分片面,在工作中投入的资金和精力“双低”,难以有效解决地下水资源治理和保护工作中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领域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当下一部分企业造成污染的速度明显高于区域治理的速度,“杯水车薪”的防控手段滞后性不言而喻。

4.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4.1完善地下饮用水开采保障工作

应当将区域内地下水进行划分,建立饮用水保护区域,制订区内部的保障机制,尽快建设水资源保护区域、水污染治理区域等。针对质量较好的地下水区域应当建立健全保护机制,避免水资源受到污染。针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地下水需要制订防控、治理措施,严格制订水资源保护措施,并设定专项部门对水资源保护效果进行监督监管。对存在地下水的地上区域进行管理,避免地上建设工业污染源、垃圾填埋场、加油站等设施,影响地下水资源的质量。

4.2控制城镇地下水污染源

在城市地下环境中存在大量下水管道、加油站、垃圾处理站等场所,以上场所的不合理管控均会造成有毒物质、污染物渗透到土壤中,影响土壤质量与地下水质量。针对已经出现污染现象的区域应当严格防治污水管渗漏,垃圾处理站需要进行顶部防渗漏处理,提升渗液引流工作的质量,降低渗液对地下水的侵袭和污染[8]。在城市企业监管监察中,需要严格排查存在污染现象的企业,对其实施环境会计披露,在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制高点上进行批评教育、处罚关停。控制工业污染物、有毒物的排出,降低其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重点监察铬渣、锰渣堆放场,促使相关企业按照我国既定标准进行化学物质堆放,有效隔绝地下水污染源。

4.3控制农村地下水污染源

在上文论述中已经提及,农业对于地下水的污染基本上是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尤其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和水资源紧缺的平原地区需要强化监督管控的力度,推广农机、农艺、滴灌、科学施肥等现代化的种植措施,将农民使用的化学化肥逐渐以生物化肥代替,在使用农药过程中遵循“低毒、低残留、低污染”的原则,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可推广种植产量较高、化肥农药需求较少的农作物,降低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压力。

4.4借鉴国内外保护经验

世界领域对地下水的使用和依赖无须赘述,我国自地下水管理过程中应当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管控强度。首先,需要对本国的地下水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当下我国地下水使用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从区域范围和国家范围整合现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其次,吸收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将其转化成为“中国特色”的地下水管控措施,为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9]。

4.5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当下我国各个相关部门已经先后开展了地下水保护工作,对不同区域中的地下水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应当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地下水使用监管网络,基于互联网平台建设全国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针对不同地区制订地下水保护措施,形成对地下水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确保每一个地区和部门都能够实现应急管理。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的监督监管力度,制订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法律,立法过程中需要体现整体性[10]。由于地下水资源存在具有空间性,且不是独立的,与周围环境中的植被、农作物、工业生产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保护和管控过程中需要秉承着全局性的原则,保障自然环境、生产生活、地下水资源之间能够良性发展。地下水资源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下水质量的转变对环境的影响也十分严峻,需要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能够以全局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局部问题与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

5.结语

根据上文的论述能够看出,地下水资源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诸多保障和便利,也是人们生存在地球上的保障之一。针对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应当建立健全保障和监督机制,给予地下水资源使用更为便捷、稳定的保障,进而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进。

参考文献:

[1]史宇.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1):3678.

[2]刘曙光.浅谈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J].农民致富之友,2020,(24):166.

[3]杨波.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9):4422.

[4]朱良超.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0,11(8):122-123.

[5]刘利军.环境保护的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6):113,126.

[6]王晶.浅谈古浪县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0):46-49.

[7]徐秋云,朱永峰,魏鹏等.高青县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及保护措施[J].山东水利,2020,(4):66-67.

[8]温辉.关于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思考和建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4):2553.

[9]葛金玲.地下水资源保护现状及管理路径[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4):45-46.

地下水防治措施范文2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 农药

1前言

水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气、液、固三种状态而存在,遍布于海洋,地面的江河湖泊,地下浅层和深层的水,高山积雪与寒冷地区的冰雪、大气中的水蒸气等等之中。水在自然界循环中形成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层等天然水体。同时,在自然界循环中,几乎每个环节都有杂质混入,使水质发生变化,形成不同水质的水。人类社会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作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在使用过程中随时都有杂质混入,使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变成了相应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到天然水体,构成了水的社会循环。

2 地下水污染源分析

按照污染物产生的行业类型,可以将地下水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 。

2.1 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主要是指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工业废水如电镀废水、酸洗废水、轻工业废水(如纺织印染废水)、冶炼工业废水、石油化工有机废水等有毒有害废水,若直接流入或渗人地下水体,都是导致地下水化学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废气如SO 、H S、CO、CO 、氮氧化物等随降雨落到地面,通过地表径流下渗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工业废渣如高炉矿渣、钢渣、粉煤灰、硫铁渣、电石渣、赤泥、洗煤泥、硅铁渣、选矿场尾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等,由于露天堆放或者地下填埋防渗防漏措施不合理,风雨淋滤后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污染地下水。

2.2 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主要包括剩余农药、化肥以及不合理的污水灌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机氯农药年施用量为86.23×10 t,有机磷农药24.26×10 t,平均施用强度10.8 kg/hm 。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造成地下水大面积农药与化肥污染。另外,中国有污水灌溉农田近133×10 hm ,农灌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约有70% ~80% 的污水不符合农灌水质要求。每年由于污水灌溉渗漏的大量污水,直接造成污染地下水,使污灌区75%左右的地下水遭受污染 。

2.3 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一方面,目前生活垃圾主要采取填埋的方式,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刷,其溶出物会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不能有效处置后排放,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有的直接排入附近水体,有的通过化粪池直接渗漏,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均产生影响。

2.4 自然污染源

在有些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天然背景不良,有毒有害成分超标。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调查统计,中国部分地区分布有高砷水、高氟水、低碘水等。

3 解决方法和技术

(一)物理法

1.屏蔽法

是在地下建立各种物理屏障,将受污染水体圈闭起来,以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蔓延。常用的灰浆帷幕法是用压力向地下灌注灰浆,在受污染水体周围形成一道帷幕,从而将受污染水体圈闭起来。其他的物理屏障法还有泥浆阻水墙、振动桩阻水墙、块状置换、膜和合成材料帷幕圈闭法等。适合在地下水初期用作一种临时性的控制方法。

2.被动收集法

是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挖一条足够深的沟道,在沟内布置收集系统,将水面漂浮的污染物质收集起来,或将受污染地下水收集起来以便处理的一种方法。在处理轻质污染物(如油类等)时比较有效。

(二)水动力控制法

水动力控制法是利用井群系统通过抽水或向含水层注水,人为地区别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从而将受污染水体与清洁水体分隔开来。根据井群系统布置方式的不同,水力控制法又可分为上游分水岭法和下游分水岭法。水动力法不能保证从地下环境中完全、永久地去除污染物,被用作一种临时性的控制方法,一般在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初期用于防止污染物的蔓延。

(三)抽出一处理法

抽出一处理法是最早使用、应用最广的经典方法,根据污染物类型和处理费用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在受污染地下水的处理中,井群系统的建立是关键,井群系统要控制整个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处理地下水的去向主要有两个,一是直接使用,另一个则是多用于回灌。后者为主要去向,用于回灌多一些的原因是回灌一方面可以稀释受污染水体,冲洗含水层;另一方面可以加速地下水的循环流动,从而缩短地下水的修复时间。此方法能去除有机污染物中的轻非水相液体,而对重非水相液体的治理效果甚微。此外,地下水系统的复杂性和污染物在地下的复杂行为常常干扰此方法的有效性。

(四)原位处理法

1.加药法

通过井群系统向受污染水体灌注药剂,如灌注中和剂以中和酸性或碱性渗滤液,添加氧化剂降解有机物或使无机物形成沉淀等。

2.渗透性处理床

适用于较薄、较浅含水层,一般用于渗滤液的无害化处理。在污染羽流的下游挖一条沟,该沟挖至含水层底部基岩层或不透水黏土层,然后在沟内填充能与污染物反应的透水性介质,受污染地下水流人沟内后与该介质发生反应,生成无害化产物或沉淀物而被去除。

3.土壤改性法

利用土壤中的黏土层,通过注射井在原位注入表面活性剂及有机改性物质,使土壤中的黏土转变为有机黏土。经改性后形成的有机黏土能有效地吸附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

4.冲洗法

对于有机烃类污染,可用空气冲洗,即将空气注入到受污染区域底部,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污染物中的挥发性组份会随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污染物的挥发性组份随空气一起溢出,再用集气系统进行收集处理。

5.生物处理法

原位生物修复的原理实际上是自然生物降解过程的人工强化,它是通过采取人为措施,包括添加氧和营养物等刺激原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强化污染物的自然生物降解过程。另外,强化措施还可以从微生物的角度人手。在地表设施中对微生物进行选择性的培养,然后通过注射井注入到受污染区域。一般情况下,原位生物修复要与井群系统配合进行,即通过抽水机与注水井的配合,以加速地下水的流动及氧和营养物的扩散,从而缩短处理时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大地下污染监管和治理力度,发动全社会参与,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高远至.斩断污染地下转移的黑手[J].半月谈,2OlO,8:13.

地下水防治措施范文3

1 已出现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1. 1 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降落漏斗逐年扩大

据多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市区平原区大范围地下水位已经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地下水动态类型呈现出入渗径流—开采型和开采—下降型。作为自来水供水水源地的城北水源地、城西水源地自投产至今30余年间,地下水位累积下降达47. 2~50. 5m,平均地下水位年降速为1. 31m~1. 68m。由于各主要供水水源地地下水位的大幅度持续下降,不仅导致了区域地下水水位大面积下降,而且在集中开采区域出现了地下水降落漏斗。据研究, 1982年,城西水源地首先在大同机车厂和柴油机厂出现两个状似圆形和椭圆形的降落漏斗区,面积分别为3. 2km2和2. 3km2。

1984年,城北水源地御河铁路桥北出现状似心状面积为1. 4km2的降落漏斗区。1988年,城北水源地白马城、城南水源地智家堡又相继出现两个降落漏斗区,到1998年,城西水源地两漏斗区合并成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的大漏斗区。目前现已形成四个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总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年均降落漏斗平均年扩展8km2左右。资料分析,降落漏斗仍在进一步扩大。

1. 2 地面沉降,地裂缝产生

大同城市地质勘察研究表明,大同市地面沉降始于70年代,进入80年,地面沉降面积逐年增大,形变加剧。市区平原区约400km2范围内出现了区域性地形变,形变速率为7~10mm/a。目前,平原区出现两个地面沉降中心区,位置分布在时庄—西韩岭和陈庄—梓家村一带。1988~2000年年累计形变分析表明,由形变区边缘至中心的形变程度增加,形变扩散范围增大。尤其是南郊区,以西韩岭为中心约160km2范围内,表现出垂直形变显着,形变量加速发展的趋势。地面沉降区,最大累积沉积量124mm,平均沉降速率为24.8mm/a;一般累积沉降量为40~50mm,平均年沉降速率为8~10mm/a,远大于大同盆地区域性自然沉降速率3mm/a。

市区地裂缝现象发现于1983年,当时在大同机车厂生活区,发现一条发育1. 3km地裂缝带。10多年来,地裂缝不断发展,目前已发展到11条,总长度达38km。

1. 3 地下水水质污染加重

据大同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因市区地下水过度开采,市区浅层、中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杂,绝大部分为原生污染,个别地段为次生污染,且污染程度较重。据研究,从80年代以来污染区的数量和污染程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污染区由1982年的3处增加到现在的9处,污染物极值超标倍数由1982年的62. 5倍增加到现在的875倍多。

2 地下水超采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2. 1 与水位下降及地面沉降等关系

以理论上讲,地下水开采导致了地下孔隙压力下降,这将引起颗粒间有效应力的增加,由于地面以下这一地段介质的应变,从而引起这部分的体积减少。同时过量开采地下水,水位下降会在水体内产生水平及附加拉张应力,诱发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因此,肯定讲,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与地下水超采有相当大的关系。

首先从空间位置上看,地下水超采与地形变位置基本一致。市区的城西漏斗区、城南漏斗区、白马城漏斗区、城北御河铁路桥漏斗区均位于主要供水水源地内。地面沉降区集中在降落漏斗区内,地裂缝集中于漏斗区及其边缘地带,充分说明两者在空间分布上相关明显。

  其次从时间特征关系上看。城西水源地、城北水源地为先期开采地下水的水源地,市区最先出现的两个地下水降落漏斗区正位于开采区内,而市区最早出现的机车厂地裂缝和铁路分局地裂缝也分别位于这两个漏斗区的边缘一侧。可以看出,由于地下水开采,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过量开采,形成降落漏斗区,进而诱发了地面沉降,加速了地裂缝活动和产生。

另外从开采强度关系上看。随着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强度的增加,降落漏斗逐渐扩大,地裂缝活动也相应出现并逐渐加剧。80年代后,由于地下水大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相继出现和产生。随着城西水源地超采,十里河漏斗区1989年以后向北部的 五里店、马军营一带扩展,伴随着十里河漏斗区的向北扩展,322医院地裂缝、文化里地裂缝及凿井队地裂缝等从1989年以后相继出现。

2. 2 与地下水污染的关系

在地下水开采初期及采补平衡期,地下水质污染主要来自于地面点污染,污染程度与污染源有关。地下水超采期,地下水位已远低于河道水位。因市区地表水河流水质已遭严重污染,其污染物随地表水渗漏转化进入地下,引起地下水污染。因此,地下水超采条件下,地表水将成为地下水的第二污染源。

3 防治建议及对策

开采地下水资源促进了大同市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由于强采导致了地下水位急骤下降,从而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的产生,因此通过人工控制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清除或减弱由其引起的潜在灾害应提到我们的工作日程上来,我们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 1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地下水开采量

在行政措施方面,应建立一整套严密、科学、统一、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审批手续,保证地下水合理开采。在经济制约的措施方面,可参照国外经验制定合理水费价格,并对利用余水回灌地下的用水户实行优惠政策,运用经济杠杆确保各用水户节约用水,建立合理的用水结构。

在技术措施方面,依据大同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调整开采结构,合理布设井群、提高地表水利用率,积极开发新水源,将

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规划开采量范围内。 3. 2 从源头上防治污染

各用水户对其排放的废水首先要进行内部处理。对城市生活污水等要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对这些处理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对难以处理或处理后仍无法利用的污水要有专用排水渠道,不准随时随地排放,以减少对河道主要供水段的污染。

3. 3 加强地形变及水位、水质动态监测工作

地下水防治措施范文4

【关键词】地下室漏水 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C3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砖混结构地下室漏水是工程中较常见的现象,漏水现象的发生给使用者带来很多不便甚至造成损失,因而这类的投诉不断,也使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都感到相当大的困扰.防止地下室漏水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地下工程防水漏水渗水究其原因即有客观因素,也有设计、施工、材料,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对地下室的渗漏易采用以防为主,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细部结构防水应精心施工的原则,对地下防水在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二、工程概况

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为3.2万平方米左右,屋顶为坡屋顶;地下室墙体采用MU10粘土砖、M10水泥砂浆砌筑,墙体外面采用水泥砂浆粉刷、两层3厚SBS防水层、120砖墙保护层.工程竣工后经过第一个雨季时,上下水管道、电器穿线管与外墙体接合部、变形缝处及局部地下室外墙面部分出现渗水漏水现象,设计对防水工程只谈采用什么材料和确定工程的防水等级,很少画出节点做法和细部大样,这样就没有从源头上去规范防水工程的一些做法。

三、施工环节

施工方面的因素在造成地下室渗漏原因中占的比重很大。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优秀的防水设计,合格的防水材料,是做好防水的基础,倘若施工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设计施工,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不同材料优化施工方法,常常会导致防水失败。因此,确保施工质量,是防止地下室渗漏的关键。

四、地下室漏水的原因分析

1、结构混凝土刚性自防水局部失效的原因⑴结构混凝土的局部施工浇筑质量缺陷造成通道。根据缺陷状态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情况:由混凝土结构不严密产生的通道。它主要是由浇筑中混凝土漏振产生的振捣不实或施工过程出现的暂停,或与旧混凝土接搓不按施工缝作业,从而形成带状混凝土局部松散;模板板缝支设不严密产生缝隙漏浆形成的局部混凝土不密实;模板支撑总体不牢,上部浇筑引起下部模板变形产生的混凝土裂隙;通过地下室自防水混凝土的支撑铁件或预埋件没有严格实施防止漏水措施(不加焊止水环)引起的预埋件与混凝土之间的裂缝;地下室结构施工缝处理不当,在施工缝处产生穿水通道;当结构混凝土为大体积时,由于措施不当,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过剧烈的温度升降变化造成混凝土裂缝。⑵由于地基沉降不均引起的结构局部缺陷。如沉降不均引起的底板的开裂或沉降不均产生的墙体受力改变产生的开裂,这些开裂形成的穿水通道。⑶在地下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的结构变形增大而开裂。在有些梁板式地下室结构中,底板混凝土承载力小于由地面渗水饱和增大了的地下水浮力,有时设计刚度不足使底板产生向上弓起变形,这些弓起变形达到一定值时,板就会产生微小的径向裂缝,形成小的穿水通道。

2、地下室细部构造不当引起的漏水。(1)设备安装需要穿过的地下室结构的通道周围的漏水。设备安装穿过地下室结构时,都会做预埋套管,预埋套管均设止水环。套管与结构混凝土之间结合是紧密的,一般不会漏水,但防水层与套管的细部做法不当,使设备管与套管之间产生漏水通道,主要是柔性防水层与套管结合不合理,或设备管道与套管之间不严密产生穿水通道。(2)后浇带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施工构造不当引起的漏水。地下室的后浇带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构造方法要依地下室大小、深度、平面形状、地下水压力及周围土质而定,该部位的构造不当引起漏水的原因多是构造造型不当,用料不符,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不严引起的。(3)地下室防水细部构造引起的漏水在实际工程中所占到的比例相当大,但是多数工程中的发生漏水的原因并非是规范中和图集中的构造图存在错误,而是在工程实际中由于很多原因(如为了节省造价),没有采用新型的防水构造做法。

五、地下室防水质量控制

1、地下室防水工程设计质量控制。(1)考虑设计方案的适用性、防水材料的耐久性和合理性以及节点的详细处理,也必须考虑操作工艺和技术的可行性、成品保护和管理维修制度等因素。(2)遵循“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排水是防水的另一个方面,如果能迅速将雨水排走,则可以减少防水层的负担,减少渗漏的发生,故要执行防排结合的原则。(3)防水应以防为主,还要尽量把水快速排走,这样方可减轻防水层的负担。有关排水坡度、落水口的内径和最大汇水面积等要求必须在设计中明确。(4)复合防水,加强保护:复合防水是采用几种不同的防水材料组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独立承担防水能力的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整体防水层,达到优势互补,以确保防水效果的一种防水工艺。在进行复合防水方案的设计时,应注意材料的化学结构和极性相似、溶解度参数相近,只有这样的材料组合才不会产生脱离现象。在防水层上加保护层,则可以保护柔性防水层不受紫外线的照射和雨水的直接冲刷,不受外力损坏,降低防水层温度,减缓其老化过程,延长柔性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2、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1)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必须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捡查记录。未经建设(监理)单位对上道工序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2)地下防水工程必须由相应资质的专业防水队伍进行施工,主要施工人员应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单位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3)对穿墙管道必须采用套管加焊止水环等方法进行重点处理。(4)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5)在防水施工的全过程中,监理单位根据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防水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并根据不同工程特点对防水工程的质量进行动态管理。防水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防水工程质量的最后关键环节。(6)考虑设计方案的适用性、防水材料的耐久性和合理性以及节点的详细处理,也必须考虑操作工艺和技术的可行性、成品保护和管理维修制度等因素。

六、结束语

地下室防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全面践行以防为纲,严字当头的原则,纠正结构防水和表面防水本末倒置的错误观念,让结构防水和表面防水相结合,切实提高地下室防渗漏的效果,从而提高地下室使用的安全和效率,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为节能、节材、节地、节水、减排和保护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天,贾冬青.地下室渗漏水原因及预控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12,38(4):105-106

[2]梁敦维.建筑工程施工常见问题防治系列手册,防水工程.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陈湘龙,何修白.地下工程防水的施工方法[J].科技资讯,2006,(17):127-128

[4]北京土木建筑学会.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地下水防治措施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渗漏;防治措施;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地下室防水防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混凝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砂石中含泥量大、混凝土水灰比大、混凝土养护不规范、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施工缝处理不仔细等。(2)钢筋的问题。地下室墙体的钢筋不合理,地下室外墙钢筋的直径过粗、间距太大,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减小了,所以造成了墙体裂缝,使得地下室渗水。还有一方面是钢筋,时间长了被空气氧化,引起比较严重的渗水。(3)变形缝问题。地下室施工中出现一些类似沉降缝、抗震缝、温度缝等变形缝,会出现很严重的漏水现象,原因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没有固定好止水带,止水带发生移位、扭曲或者根本没有固定在混凝土中。(4)外防水问题。外防水层防水材料质量差;施工质量有问题;底板在施工过程中不小心碰破防水层,没有修补也会导致渗漏。(5)后浇带问题。降水停止在后浇带混凝土浇注之前,因防水受到水的浮力而破坏;后浇带在清理过程中不小心损坏了防水层;后浇带处施工缝没有处理好,造成一部分混凝土不密实。

2、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2.1 防水卷材施工工艺

首先,基层表面必须平整、牢固、不得有起砂、空鼓、开裂等缺陷,其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最大空隙不大于5mm,且每m不多于1处。粘贴施工的基层表面应尽可能干燥,含水率小于9%。如基层潮湿不符合施工要求,可采用汽油喷灯将基层烘烤干燥。基层若高低不平或凹坑较大时,应用l:3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平立面交接处的阴阳角均应做成均匀一致、平整光滑的圆角,圆弧半径不小于50mm。突出基层表面的尖锐硬物、砂浆疙瘩等需铲除,不能铲除时采用水泥砂浆作抹面覆盖处理,抹面圆弧半径应大于300mm;尘土杂物清除干净,阴阳角、管根部等处更应仔细清理,若有污渍、铁锈等,应采用砂纸、钢丝刷、溶剂等清除干净。地下室底板大面积采用空铺法施工应先将卷材沿基准线全幅铺开,后从一头将卷材揭起口沿卷材长幅中线对折,之后则用裁纸刀将隔离纸划开,过程中应避免将卷材划伤,后将隔离纸从卷材的背面撕开一小段后则可迅速将隔离纸全部撕开,之后则可对准基准线粘铺就位,后应先将半幅长的卷材铺开就位并将解下的隔离纸拉住后迅猛后拉将其全部拉出,若出现撕裂则应停止拉铺,待清理干净后方可继续拉铺;滚铺法。该方法是掀隔离纸与铺贴卷材同时进行,施工时先将一钢管插入卷材中心的纸芯筒,后由两人将其抬至待铺位置,将卷材向前展出约500mm,由第三人掀剥开始部位的隔离纸并将其卷到已经用过的纸芯筒上,后将剥离好的卷材对准基线轻轻摆铺后压实,待起始端完成铺贴后一人缓缓剥离隔离纸并卷入纸芯筒后向前移动,同时抬卷材的两人同时沿基准线向前滚铺卷材,应保证两人行进速度相同并协调,铺设完一卷后则应用长柄滚刷由起始端开始将卷材下部空气排出,后用振动器将卷材压实并粘贴牢固。

2.2 侧墙防水施工

在施工侧墙防水卷材前应先将各个接茬部位的卷材揭开,并应将卷材表面清理干净,若卷材发生局部损伤则应及时对其修补,在铺设时应有底面折向立面的卷材和永久性保护墙的接触部位采用空铺法进行施工,并与临时性维护结构模板的接触部位采用临时粘贴的方法固定,待卷材铺好后应立即将其顶端临时固定,其中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成品保护以防止施工的防水层被破坏。

2.3 特殊部位处理

穿墙管根: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穿墙管处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穿墙管外侧防水层应铺设严密,不留接茬,增铺附加层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防水卷材铺设到预埋套管管根处应保证该部位及周边管材与基面贴紧无空鼓、翘边,并在穿管安装后应在管根周围向外延伸150mm范围内及离管根250mm范围内的管壁上另涂刷2mm厚防水涂膜;若结构变形或管线伸缩量较大或有变更要求则应采用套管防水。

后浇带:后浇带施工前防水,施工前应将带内混凝土进行凿毛、清洗,后浇带防水有底板防水和墙板防水两部分;底板的防水处理:底板混凝土施工前应先在垫层上施工一道防水,以增强抗渗效果,防止地下水渗入,为防止施工水、雨雪水流人后浇带,须在后浇带两侧设挡水墙,并在两侧抹防水砂浆。墙板防水处理:为了使外墙能及时回填土方,可在外墙后浇带外砌370mm墙做挡土墙,在墙表面施工一道防水层。后浇带施工中的防水。后浇带施工时为了提高其防水能力,应采取如下措施:采用无收缩的二次浇筑混凝土,通过后浇带断面的形状(如凹、凸形、坡口形),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用高压水冲洗等,留置止水带(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条),二次混凝土充分振捣密实等。

3、地下室渗漏问题的防治措施

3.1 防水砼蜂窝、麻面、孔洞渗水问题的防治

根据蜂窝、麻面、孔洞及渗漏水、水压大小等情况,查明渗漏水的部位,然后进行堵漏和修补处理。堵漏和修补处理可依次进行或同时穿行。可采用促凝灰浆、氰凝灌浆、集水井等堵漏法。蜂窝、麻面不严重的可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法。蜂窝、孔洞面积不大但较深,可采用水泥砂浆捻实法。蜂窝、孔洞严重的,可采用水泥压浆和砼浇筑方法。

3.2 防水砼施工逢及裂缝渗漏的防治

根据渗漏、水压大小情况,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不渗漏的施工缝,可沿缝剔成八字形凹槽,松散石子剔除,用水泥素浆打底,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对于地下室裂缝的渗漏,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对不渗漏的裂缝,可用灰浆或用水泥压浆法处理;对于结构所出现的环形裂缝,可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后埋式止水带、粘贴式氯丁胶片以及涂刷式氯丁胶片等方法。

3.3 防水卷材空鼓或预埋件部位漏水的防治

(1)对防水卷材层空鼓部位,应剪开重新分层粘贴。(2)对预埋件部位的漏水处理,应先将周边剔成环形裂缝,后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方法处理;严重的需将预埋件拆除,制成预制块,其表面抹好防水层,并剔凿出凹槽供埋设预制块用。埋设前在凹槽内先嵌入快凝砂浆,再迅速埋入预制块。待快凝砂浆具有一定强度后,周边用胶浆堵塞,并用素浆嵌实,然后分层抹防水层补平。(3)如果埋件密集,可用水泥压浆法灌入快凝水泥浆,待凝固后,漏水量明显下降时,再参照方法(2)处理。

3.4 管道穿墙或穿地部位渗水的处理

热水管道穿透内墙部位出现渗漏水时,可剔大穿管孔眼,采用预制半圆砼套管理设法处理。即热力管道带填料可埋在半圆形砼套管内,两个半圆砼套管包住势力管道。半圆砼套管外表是粗糙的,在半圆砼套管与原砼之间再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塞处理。热力管道穿透外墙部位出现渗漏水时,需将地下水位降低至管道标高以下,用设置橡胶止水套的方法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室防水工程关系到建筑物本身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是一个建筑的基础。在进行地下室防水施工时,必须优选防水材料,加强防水混凝土施工,对防水卷材的施工严加控制,并对特殊部位进行重点防水处理,从而保证建筑地下室的防水功能,延长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吴元琴.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地下水防治措施范文6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质量控制

1 地下室工程渗漏水原因分析

1.1 工程设计方面

(1)对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的设置和防渗要求不具体,造成施工的随意性,而导致抗渗效能差。

(2)设计地下室时防渗标高不够,没有考虑到自然条件的非常情况,如多雨季节出现的地下水位抬高而致防水标高以上部分的内渗漏。

(3)设计部门各专业配合不够,会签不认真,预埋件遗漏或位置有误,造成返工,破坏结构,影响地下防水。

1.2 施工方面

从施工方案的编制,材料的选择到施工段的划分、施工程序等各个环节,如控制不好都可能造成渗漏。

(1)施工单位不重视特殊工程应采取特殊措施,没有针对地下室防水功能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措施方案,仍按一般结构工程组织施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不严,致使地下室结构防水性能达不到应有的效能。

(2)施工前没有进行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抗渗性能试验,抗渗混凝土级配不善,影响实际抗渗性能。

(3)混凝土浇注前未进行供料速度与施工浇注需求速度关系的计算,造成因供不应求而不能连续浇注,致使前后浇注混凝土之间形成冷缝,从而产生渗漏通道。

(4)施工缝留设不合理,出现凹槎;凿毛不规范,槽内清理不干净;二次浇灌时又不事先铺浆等,均造成抗渗性能下降而引起渗漏。

1 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集中处,未作坍落度调整并采用细石砼,仍用一种粗骨料和坍落度,导致下料困难,振捣不及时或振捣不实,引起这些部位出现蜂窝、孔洞,形成抗渗的薄弱部位

(6)地下室墙壁支模用的对拉螺栓和预埋穿墙套管,未在中间焊接止水环片,形成渗水通道。

(7)泵送混凝土浇筑段的上层砂浆较厚,没有另加碎石振捣,致使施工缝处混凝土比重较轻,直接影响结构抗渗性能。

(8)混凝土配制时配合比控制不严,浇注时振捣不均匀、不规范,直接影响到实际强度和密实度的均衡性,影响到结构混凝土抗渗性能。

(9)在做柔性防水施工时,由于混凝土基层面不干燥粘结不牢,易剥落、损坏;防水涂料涂刷不严密、不均匀、或有漏刷等,均能引起局部渗漏。

(10)地下防水工程施工队伍素质差,操作不规范或选料质量不标准,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抗渗性能和使用寿命。

(11)在防水混凝土工程和附加防水层施工完毕后,未采取及时回填土等保护措施,造成干缩和温差而引起开裂。

2 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

在防水工程质量监控中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设计是工程防水质量的关键。在设计前就要根据建设单位对地下室的功能要求,为设计方提供防排并举,刚柔结合,嵌涂合一,复合防水,多道设防等多种防水方案,供设计方参考、选择。

(2)严把图纸设计关。要了解设计对地下室防水的抗渗等级,防水构造做法,以及对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的具体要求。与设计人员一起认真分析设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提高其对地下室防水工程的重视,作好图纸会审工作。

(3)选择一支技术水平高、素质好的防水工程施工队伍,按程序精心施工。要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业绩、人员组成和质保体系,重点抓住事前、事中质量控制,根据设计、施工规范要求列出质量预控点,加强跟踪检查。

(4)严格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抗渗混凝土配制的专题试验,待合格后,按所确认的配合比进行配制。即使采用掺外加剂法,建议还要采用粗、细骨料两级配法(0.5~2,2~4cm)配制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比重,增强其结构抗渗性能。

(5)重视混凝土浇捣的旁站监理,严格按经过计算后确定的方案进行浇捣,避免产生冷缝所造成的渗水通道。

(6)监控施工机具的选用和操作。重视混凝土的振捣环节,保证一个浇筑头(面)有一个振捣器,严格按混凝土由后往前浇,而振捣则由前往后振的顺序进行施工作业,防止漏振。

(7)根据混凝土配筋的疏密度,选择适当的坍落度和骨料级配,防止浇捣不密实。若用泵送混凝土,则最后要在面层增加部分碎石(按比例)振捣,以弥补粗骨料下沉,提高混凝土比重和均匀性。

(8)注重防水构造施工的质量控制。如:1)底板和墙的交接处严禁留设施工缝,如需留,则一定要留设在墙身距底板500mm左右处,而且最好呈公槎(凸)型;2)设金属止水板时,宽、厚度要符合规范要求并要焊接接头。为锚牢固,两边应做好短锯齿状;3)变形缝处的橡胶止水带,一定要使两边的拉铁丝固定在钢筋上,浇注混凝土时严防从一侧倾倒,振捣时两边均匀插振,以确保止水带的准确位置;4)穿墙套管,一定要在中部位置焊上金属止水盘,并预埋准确;支模用的穿墙螺栓也要在中间焊接金属止水盘,拆模后抹灰前要贴墙割断,并用油漆防腐;凡容易形成渗水通道的地方均应焊上金属止水盘。

(9)地下混凝土结构模板不宜拆除过早,否则极易造成混凝土结构内伤,形成意想不到的渗水通道。

(10)采用性能好,质量可靠的新型防水材料是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的保证。在工程施工前应收集各种防水材料性能及使用情况资料,参加调研,参与选择施工方便、性能优良的防水材料。防水材料进入现场,必须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出厂合格证及准用证,还需经抽样送试合格后方可使用,并要求施工方派专人进行工序把关验收;每道工序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11)重视水浮力对地下室结构安全的危害。通常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当高层建筑的全封闭基础(如箱型基础、地下室整体)完工后,尽管有桩基在地基中的锚固作用,还是相当于一个坐落于饱和土中的水池,有可能被浮起。因此,这一问题必须认真考虑对待。经计算, 在完成地下室4层后, 地下静水位若保持在-1.5m左右,地下室有被浮起的可能。为此,采取了以下对策:

1)增加建筑自重。经测算,完成地上3层主体结构后,浮力与抗浮力可平衡。

2)降低地下水位。根据计算结果,进行人工降水,要求保证地下水位标高在- 4.5m以下。对浮力这一问题事先足够重视, 并采取了有效措施,可保证了地下室结构的安全。

(12)基坑挡土支护措施对工程结构的影响。众所周知,高层建筑的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埋置深度,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的要求和结构本身的抗倾覆和抗滑能力。高层建筑优先选用箱形基础,正是出于这一点考虑,通过底板、侧墙等,将结构与桩基连成一体,通过共同作用来抵御外力,因此,不能低估侧墙四周土对基础的嵌固作用。但目前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中,基坑支护的结构措施却直接影响了这一作用。

3 结语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防水的一个相当重要组成部分,一定严格执行《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 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标准,防止发生渗漏等质量事故,因为有些渗漏质量事故是无法补救的。要求施工单位对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要高度重视,这一点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