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货膨胀的优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货膨胀的优点范文1
从国际上来看,物价连动债券最早出现在一些高通货膨胀的国家,如巴西、以色列、土耳其等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英国在1981年、美国在1997年也开始发行这种国债。现在,这两个国家此类国债的总发行额,已经占到全世界总发行额的80%。
在发行之前的1996年,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把这类产品称之为“通胀保护国债”(treasuryinflationprotectionsecurity,TIPS),在1997年1月正式发行后,又使用“通胀指数国债”(treasuryinflation-indexedsecurity,TIIS)这个名称。不过,市场参与者仍喜欢使用TIPS来称呼它。其他类似的称呼还有好几种。本文使用“物价连动国债”这个术语,主要原因有:一是这种债券随物价指数而波动,收益随通货膨胀的发生而增加,也可能会随通货紧缩的发生而减少。因此,称之为“通胀保护”,就有失偏颇;
二、物价上涨并不一定意味着通货膨胀,后者不是随时发生的,但是物价却是随时在变动的。用“物价变动”,更能代表普遍情况;三是日本发行的类似国债,就称之为“物价连动国债”,这样便于统
一、借鉴以及比较。
1物价连动国债的含义及产生
传统债券的票面额和票息率一般都是固定的,因此,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将会影响债券持有者的实际收益。如果物价上涨率高于预期,则对债务人(传统债券的发行者)有利,对债权人(传统债券的赎买者或者投资者)不利。
物价连动国债,是一种用来对冲物价上涨风险的金融创新工具。它的一般结构是先按通货膨胀比率来调整债券本金,再按固定的票息率对调整后的本金进行计息。例如,可设10年期物价连动国债的年票息率为3%,物价上涨率为2%,面额单位为100。那么,到了1年后的付息日时,应付票息分成下面两步来计算:第一步,调整本金。调整后的本金=债券面额×物价上涨比例=100×1.02=102;第二步,确定利息。应付利息=调整后的本金×预定票息率=102×0.03=3.06。另外,到了10年期满还本时,应还本金为100×1.0210=121.9元(假设10年内的物价上涨率均为2%)。
就这样,国债的利息和赎回价值随着通货膨胀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它的实际收益率就不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从而使国债的购买者免于通货膨胀风险,并获得稳定的实际收益。
2物价连动国债的优点
物价连动国债的价值能够随着物价上涨的幅度而调整,这样,即使物价上涨,也不会损害该国债的内在价值(或者购买力)。根据国外的经验来看,发行物价连动国债,还基于以下考虑。
2.1发行物价连动国债可以降低政府的借债成本
对于传统国债的购买者来讲,他们将获得的实际收益率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变化。国债的购买者将因为这种实际收益率的不稳定(也就是风险)而要求得到一种风险补偿,也即要求提高国债的利息或者赎回价值。这部分补偿被称为通货膨胀风险金,它的存在增加了政府发行国债的成本。而如果政府发行物价连动国债,由于国债购买者无须承担通货膨胀风险,政府就无须支付通货膨胀风险金,从而降低政府的借债成本。CampbellandShiller实证研究表明,通货膨胀风险补偿溢价在0.5%~1%之间。SackandElsasser研究指出,美国财政部1997年发行的三只TIPS节省了债务成本约12亿美元。
2.2物价连动国债提供了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通胀的预测对投资者和宏观决策层都具有十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投资者需要对其投资的真实收益有一个合理的判断,而宏观调控部门则需要一个准确的途径及时了解市场的通胀预期以提高通货膨胀控制政策的有效性。当投资者的风险态度为中立型,并且国债在市场上流动性很强时,物价连动国债的收益率,就等于传统国债收益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即预期通货膨胀率=传统国债收益率-物价连动国债收益率。
如果发行多种到期日(例如3年、5年、10年、15年……)的普通国债和物价连动国债,并对市场中相同时间跨度的普通国债和物价连动国债的收益率进行对比,则可获得市场对将来不同时间跨度的通货膨胀率预期,这种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是通过其它途径难以得到的。当然,由于税收以及流通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将使得这种普通国债与物价连动国债之间的比较变得复杂化。但是,对于决策部门来讲,这种比较仍然是相当重要的,政府可以据此对通货膨胀情况作出更准确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
2.3发行物价连动国债,有助于建立并发展一个长期的债券市场
人们对将来通货膨胀不确定的担心程度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使得发行长期普通债券的成本非常高。在高通货膨胀条件下,长期的债券市场就更难以建立。而发行物价连动国债无疑将改变这一状况。实际上,智利、墨西哥和波兰发行物价连动国债的目的就在于此。
2.4物价连动国债的发行将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新的投资渠道,并将促进金融产品的多样化
物价连动国债对于养老基金尤其具有重要作用。在养老保险中,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各有利弊。现收现付制的优点是无通货膨胀之忧,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这种代际抚养的经济压力过大,社会保障基金入不敷出,财政不堪负担,宣告了现收现付制的失败。而与现收现付制相比,基金积累制有抵御人口老龄化的优点,但是它的最大问题是保值增值问题。基金只有保值才能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基金只有增值才能显示出积累制的优越性,才有可能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而物价连动国债,就为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投资渠道。
原先在谈到养老金投资中用来对冲物价上涨因素的工具时,一般都考虑股票。但是,有研究指出,在中国股票市场上,股票实际收益与通货膨胀仅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股票并不是一种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理想保值品。也就是说,当通货膨胀上升,股票的名义收益率不能完全根据通货膨胀的变化做出一一对应的调整时,股票的实际收益最终下降,股票将不能给投资者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
国外研究中也有类似的结论。从过去30年(1975年1月~2003年12月)的数据来看,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并没有很强的正的相关性。
2.5物价连动国债可以分散投资风险
按一般的投资组合理论,构成组合的投资品种间相关性越小,则越有利于组合的安全。而通过研究发现,物价连动国债与传统金融资产的相关性很低。因此,投资者把物价连动国债纳入自己的投资组合中,与其它的金融资产搭配在一起,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3物价连动国债的问题
除了上述的优点之外,物价连动国债也存在一些美中不足。
3.1物价连动国债的“时滞”问题
在计算物价连动国债的利息和赎回价值时,要用到物价指数。而价格指数的统计与计算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使得物价连动国债所能采用的价格指数稍稍有点儿“过期”,即产生了“时滞”。时滞现象将影响物价连动国债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时滞越严重,这种能力越弱。
3.2名义税收制度会影响物价连动国债的市场吸引力
物价连动国债的功能之一是使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而这个功能要受到税收制度的影响。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人们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如果税收制度建立在名义收入基础之上,这部分收入就要征税。这样,在出现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时,人们就要多交税;在出现低于预期的通货膨胀时,人们就要少交税。目前,我国的税收还没有与通货膨胀关联起来,对于资本利得税的征收也没有明确的说法,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发行物价连动国债,那么,物价连动国债的购买者仍将承担一部分通货膨胀风险,这将降低物价连动国债的吸引力,从而影响到物价连动国债的顺利发行。
3.3与传统国债相比,物价连动国债的流动性稍差一点
其主要原因在于,物价连动国债的投资主体,主要是以长期持有为目的的年金基金以及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它们是为了对冲将来物价上升的风险,才购买此类国债的,而不是为了投机目的。因此,在流通市场上的交易量就小得多。我国现在虽然还未发行此类国债,但是由于它的内在性质,决定了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无疑是它的最重要投资者,从而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流动性差这个问题。
4我国债券市场引入物价连动国债的思考
目前我国国债的期限结构还不很合理,我国在以往几年的国债发行中,期限多以3年左右的债券为主,中长期国债品种十分缺乏。而物价连动国债的期限一般比较长,最高为30年。发行物价连动国债可以很好地促进我国国债期限结构的完善,避免和缓解偿债高峰的压力。
通货膨胀的优点范文2
关键词:通货膨胀 会计原则 历史成本 应对措施 会计核算方法
当前通货膨胀已再度成为社会各界的敏感话题。尽管我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使物价趋于稳定,然而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通货膨胀仍将困扰我国经济生活。会计信息系统总是建立运行于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不同的经济环境给会计信息会带来不同的影响,通货膨会造成会计信息的歪曲,给会计核算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也就成为我国会计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会计理论、会计原则的影响
1、“币值稳定假设”发生动摇
传统会计所依据的第一个重要会计原则是稳定货币单位原则,即假定货币是稳定的计量单位,即使变化也是微乎其微。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由于通货膨胀的持续发生,基本上否定了币值稳定假设。名义货币单位在物价变动环境下,所得到的结果必然缺乏经济上的实际意义。而且通货膨胀率在各个年度并非稳定不变,使得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只能反映历史的财务状况,而不能反映现行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资产价值,是不同时期的不同货币购买力的购置价格。从表面上看,会计核算使用的是相同货币,但其实际经济含义,与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货币进行计量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币值稳定”假设的动摇,致使传统会计以历史成本入账的原则在物价波动较大的环境下,显得较难适应。
2、“历史成本计价原则”面临挑战
在物价稳定或波动幅度不大时,传统会计要求以历史成本入账的原则能很好的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而这一原则在物价波动较大的环境下,显然无从适应。一般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物价持续上涨的过程,或是货币价值持续下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按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对不同时期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作客观记录,虽然表面上都是以同一货币单位表示,但本质上已不等值,用此方法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已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报表使用者就难以正确估量企业的经营业绩,难以真实地估计企业的偿债能力,无法根据财务报表正确地做出投资、筹资和经营决策。
3、“稳健性原则”依据失真
稳健性原则是按会计不确定性程度大小“谨慎”的选用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一种要求。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下,历史成本是计量和确认会计要素的基础,这一基础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就会对会计稳健性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通过销售收入、折旧、存货和贷款等要素发挥作用。企业在通货膨胀时期往往就会因物价上涨而引发企业销售收入纵向比较指标的增幅大于正常生产经营期间,当期的销售收入增长幅度将大于历史水平。会计信息的失真使稳健性原则依据的前提条件失实,缺乏实施的客观依据,从而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乐观地估计行业的发展前景。
4、“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对应失衡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收入应该与其投入的成本、费用之间相互配比。企业的收益就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结果的最终表现,在物价稳定情况下,这种配比反映的结果无疑是符合实际的。然而,通货膨胀的发生,资产的历史成本与现实成本有相当大的差别(特别是折旧费一项)。一般的固定资产也需在几年内才能收回它的原始投资,假若在此期间该项固定资产价格上涨一倍,那么成本项目中仅此一项的历史成本就比现时成本少一倍,且成本中其他资产(如原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等)都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由于成本的形成与收入的发生的时间差,在历史成本计量的传统会计下,可能引起较高的收入与较低的历史成本相配比,这样计量的最终结果就是虚假利润的产生以及名义收入的增加,必然导致收入与费用配比后的企业收益与实际不符。
(二)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影响
1、基础会计数据的失真
在物价上涨时期,通货膨胀直接影响到企业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就货币性资产而言,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性资产的名义价值没有发生变化,但其实际价值会随着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而下降,结果是使资产负债表中记载的期末货币性资产能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期初货币性资产不能反映真实的价值,导致期初与期末货币性资产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对非货币性资产的影响表现为资产的实际价值不会因币值的变动而发生变化,其以货币为尺度反映的账面价值,却会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与实际价值发生差异,导致低估。显然,通货膨胀对负债的影响与它对资产影响相反。
2、财务会计报表的失真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高估收益,低估成本,并且没有反映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变动损失和货币性负债的购买力变动收益,势必导致利润虚增,计算出来的利润不能正确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物价上涨所产生的币值损益和持有损益所造成的。虽然历史成本原则强调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但由于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以历史成本计量费用,此时成本并未真正得到回收,结果必然高估企业收益,如果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则会计报表必将失真。
3、财务预测决策的偏误
财务会计建立的最终目的就是给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企业经营数据,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投资、筹资策略。通货膨胀直接导致企业财务计量结果失真,这样就毁掉了财务决策的依据,直接投资人也会因此做出错误的投资决定。另外,会计报表逐级上报,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提高依据,如财务信息失真,就会给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影响的应对措施
(一)采用可以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会计核算方法
1、对固定资产的估值
(1)在国家有关资产评估的法规、政策指导下,采用物价指数法、国家定价法、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或汇率变动法等资产评估方法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重估,作为每年调整的基数。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对现有固定资产的价值重估,使各个时期的购买能力或兑现能力具有更好的可比性,从而避免可能形成的资产损失,对国家、企业均具有现实意义。国家物价调查及物价指数公布制度, 使这一调整方法具有现实可能性和科学性。
(2)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在后期少提折旧,使其在物价没有上涨更大幅度时使折旧额的大部分先计提完毕,从而与实际消耗的价值水平相当,以便减少因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的损失,使固定资产价值得到尽可能完全的补偿。这一方法有利于企业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补偿,避免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其缺陷是没有解决固定资产后期利润虚夸的问题。
(3)对某些价格变动剧激的重要资产,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允价值被更为广泛的应用。这种做法可使固定资产的现时价值和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符合实际,消除因通胀而形成的部分虚计收益,但因固定资产繁杂而增加核算难度。
(4)对固定资产可使用不提折旧法,以使其账面价格接近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实际净值,这种方法可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净值接近实际,反映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资产的现时规模,但却会严重歪曲企业当期实际收益。
2、对存货的估值
对存货采用指数调整法或每月以最后进价作为重置成本重新计价;同时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现行的收入与近期成本相配比,避免了由于通货膨胀使企业存货价值补偿不足而引起的虚盈实亏。这样可以使企业的再生产能力比较接近于真实情况,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一定程度解决成本补偿不足问题。
3、对无形资产的估值
(1)对土地使用权、商标权、专利权等预计使用年限确定,而且减值风险较低的无形资产,采用直线法摊销。
(2)对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商标等无形资产,有预计使用年限,但考虑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其价值的影响呈加速变化的,可采用类似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加速摊销”,以尽快收回投资,这也符合会计核算原则之谨慎性原则。
(二)选择适合具体国情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1、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也称之为不变购买力水平会计,它是以价值稳定、购买力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会计计量单位进行会计计量,揭示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影响的会计模式。从而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按货币的现时购买力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作为会计计量单位的尝试,在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和可信度的改革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某种思路。虽然我国现阶段的物价指数的计算体系仍需不断完善,但是该资料易于获得,节省资源并且更加客观,可验证性强。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优点概括起来有:一方面,方法简单。另一方面,增强了财务报表数据的可比性。由于调整依据相同,使按照一般物价指数重编的财务报表具有可审计性。
2、现行成本会计模式
现行成本会计也称现实重置成本会计,基本原理是可以以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基础进行日常会计处理,可以在会计年末一次性重估现行成本,进而确认现行成本变动额,并重编现行成本财务报表。现行成本会计有一定的优点:其一,可以维护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有利于企业资源和利润的合理分配;其二,能较为恰当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但是它没有考虑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需要各项资产在任何时点的现行成本,从而造成大量的主观估计,缺乏客观性。
3、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综合以上两种会计模式,就产生了较为理想的构想――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这种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是,计量基础是现行成本,计量单位是不变币值。此模式认为,为了全面反映并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既要改变计量单位,又要改变计量基础,即同时考虑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和资本本身价值的变动,用一般物价指数和现行成本分别计算物价水准变动和资产现行成本提高的影响。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基本上保持了不变币值式和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优点。能稳定会计的计量单位,又能在现行成本的基础上提供更为可比的信息。这种会计模式表达恰当、构思理想,但由于实际操作起来繁琐,取得会计信息成本较高,故要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局限性很大。
通货膨胀会计从产生到发展,对西方财务会计整体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冲击了传统的历史成本原则,推动了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解决了通货膨胀给财务会计信息带来的一些问题。但由于西方各国在确定应税收益规定上大多要求须用历史成本计量,使得应用通货膨胀会计方法受到很大阻力,我国可在前人探索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适应我国国情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三)采用财务报表重编或补充性揭示的披露方法
1、重编财务报表
就是按报告日的购买力货币或现行成本等重新编制企业的财务报表,以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重编财务报表的方法有三:一是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二是现行成本会计;三是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行成本会计结合起来。第一种方法最为可取,即采用政府公布的一般物价指数,将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等项目进行调整、换算,使其按当前的一般购买力重新表述,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2、在报表附注或者补充报表中揭示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为了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会计人员可以通过括号、附注、附表等方式来揭示影响,对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报表项目可以用括号注明其市价、重置成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可以列明货币币值与以前货币币值稳定状况下的比率,企业的利润增量中有多少是由于价格因素变化引起的。
通货膨胀的现实,客观上要求我国会计理论体系能够尽早与国际接轨,开展有助于描述和反映通货膨胀的会计核算,以提供更为可靠的财务报告。然而,由于我国通货膨胀会计研究与实践基础比较薄弱,要尽量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影响,仍需要进一步创造条件。目前,历史成本原则仍然是我国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要想使会计信息继续保持其应有的可靠性,必须在企业对外报送财务报表仍以历史成本报表为主的同时,在会计年度终了时企业应提供有关通货膨胀的补充信息,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反映出真实可靠的情况。因此,从长期考虑,我们应从国家、企业、个人的长远利益出发,在会计实务中实施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同时,大力发展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技能,进一步完善物价指数指标体系,及时提供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信息,为大范围地推行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傅蕴英,韩静轩.浅论通货膨胀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J]. 财会研究,2011,(17)
[2]王倩.浅析通货膨胀条件下公允价值的应用[J]. 会计实务,2011,(9)
[3]金永利,金静静,高健.通货膨胀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及调整[J]. 商业会计,2011,(2).
[4]冯国平.浅析通货膨胀会计[J]. 财会研究,2008,(7)
[5]金永利,金静静,高健.通货膨胀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及调整[J]. 商业会计,2011,(2)
通货膨胀的优点范文3
【关键词】通货膨胀 财务会计 定义 影响 解决方法
就目前而言,通货膨胀已然再度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虽然中国政府选用了诸多方式,希望使物价趋于平稳。但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通货膨胀依然会给中国经济及国民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会计信息系统通常创建运行于相应的经济环境下,不一样的经济环境给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亦是不一样的。通货膨胀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出现,同时它还会给会计核算带来诸多新的挑战。正因为如此,所以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便成了中国财务会计领域探讨的一大热点。
一、通货膨胀定义概述
通货膨胀,顾名思义是指市场中流通的货币数量大于实际的货币需求量,也就是供大于求,这会导致货币实际的购买力下降,最终导致货币贬值现象的出现。当政府在某段时间内在市场中过多地增发现金、纸币、信用货币等产品时,货币总的社会供给量便会大于总的社会需求量,如此便会造成一段时间内物价非正常性的持续上涨。但是通货膨胀不是狭义的单指一种或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指整个流通市场中的物价总水平或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而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所有商品加权平均的取值,该取值称为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是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
二、通货膨胀给财务会计造成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给财务业务造成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对企业的财务业绩产生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例如对销售产品及提供劳务的定价,企业总产值,总资产的计量方法,企业资金的运行及操作情况的方向把控,实际收入状况与相应的成本耗费计算等诸多方面。
1.通货膨胀会导致流通中的货币价值降低,造成严重的货币贬值现象出现,但是市场上却会出现物价持续且非正常性的疯涨。如果企业这时候采用市场中流通的现金、纸币等货币资金作为衡量企业自身资产的标杆,那么此类企业便会出现资产虚高等不良现象,同时其管理者所做出的投资决策也会与实际运行不符。当然,其成本计价的选择也会对企业资产的计量产生深远的影响,举例来说,成本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的公司,如果在通货膨胀中不改变计价方式,那么其利润便会出现虚高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表面上产品的价格可能远远高于当时生产该产品时的成本费用,但事实上该企业或许没有盈利,甚至还存在亏损。所以说,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用一成不变的成本会计计量方法来定价或是计算成本是不合理的。
2.通货膨胀对于计量企业自身价值的影响。企业的自身价值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健康运转的根本。在通货膨胀或是其他形式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企业的自身价值也是获得银行信贷或者其他投资来源的重要参考指标。企业的资产可以划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两类。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最大的区别在于,非货币性资产在未来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带有不确定性。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表面上企业的货币资金价值保持不变,但是实际上这些货币、资产的购买力却在下降,换句话说企业的资产规模被缩小了。就非货币性资产来说,公司账务处理中的的账面价值与公司处在通货膨胀环境下的市场价值所存在的差距是特别大的。
3.在产生通货膨胀的情况时,绝大多数公司都会加大对资金的需求,这是由于通货膨胀产生时原材料、人工、燃料等各类费用、成本都会相应升高。与此同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物价持续上涨过程中,大多数的公司会选用大量储存原材料的方法,以防止未来原材料价格疯涨情况的出现。然而储存原材料是要求企业有雄厚的资金成本的,如此一来,储存原材料的做法就会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运转产生负面影响。
4.对于非生活用品加工企业来说,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其销售市场会大大的缩减。因为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会持续上涨,这样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便会产生改变,这一现象在生产资料加工企业及非生活必需品加工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此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人们便会尽可能的降低自己的支出,从而减少自身消费后支出大于收的入情况。
(二)通货膨胀给财务理论造成的影响
一般而言,理论来源于实践,来自于人们大胆的假设。然而,社会的多样性以及繁杂性会造成许多假设不复存在,导致理论失真的情形出现。
1.财务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应用的一个关键前提条件就是计算过程中货币要保持稳定。这是会计学领域的基础假设。在通货膨胀影响下,最典型的情形就是币值非正常性的持续增长,处于不稳定的调整状态,导致会计计量结果产生偏差,如此便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精准性。显然,通货膨胀的产生对于货币计量稳定性这一假设的影响是非常明显及巨大的。
2.通货膨胀也会对“历史成本原则”产生影响。“历史成本原则”是指资产按照购买或者建造时的价格进行登记,一般很少将资产未来价值的变化纳入参考的范围。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原有的货币价值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此一来,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采用市场中流通的货币衡量公司资产价值相比,其结果会相差甚远,如此会计计量对企业资产价值评估和反馈的准确性和参考性均会降低。
3.会计学领域内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是“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指出,一个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三者之间应该有密切的配比关系。而利润收益就是收入、费用相互配比的最终结果。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收入虚设、成本及费用偏低的情况便会出现,同时企业的利润亦会相应虚增,且此种计价结果会误导决策者的投资计划,不利于企业稳健的运行发展。
(三)通货膨胀给财务决策造成的影响
财务会计产生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将真实、有效的数据提供给管理者进行参考,方便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方案和经营决策。通货膨胀会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计量数据失真,相应的这些数据的参考价值将大大降低,这样就毁掉了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公司在做经营方针和决策时依旧以这些财务数据为参考资料,那么该公司的将来的运转便会受到特别大的负面影响。
三、消除通货膨胀给财务会计造成影响的解决对策
(一)选用能够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会计核算措施
1.对固定资产的估值。第一,企业会计人员理应在政府相关资产评估法规及政策的引导下,选用如下几种资产评估手段对固定资产的价值展开重估,并将评估结果视为每年调整的基数:①物价指数法;②国家定价法;③重置成本法;④汇率变动法;⑤收益现值法等。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会计工作者理应重估现有资产价值,让各个时期的购买水平,抑或兑现水平拥有较高的可比性,进而防止可能出现的资产损失。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亦应编撰相应的物价调查与物价指数公布制度,如此这一调整手段便可兼具现实可能性与科学性。第二,选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于固定资产选用前多提折旧,于后期少提折旧,让其于物价未出现较大加速时先完成折旧额的部分计提,进而和现实消耗的价值水平一致,力求降低由于技术前进及劳动生产率提升造成的损失,让固定资产获得尽可能多的补偿。此手段能够为公司固定资产成本于使用时期加速补偿供给便利,降低公司可能遭遇的风险,然而其不足即未能消除固定资产后期利润虚高的不良现象。
2.对存货的估值。就存货的估值而言,我们可选用指数调整法,抑或每月把最后进价看成重置成本重新计价,并且着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让现行收入和近期成本对应,以规避因为通货膨胀让企业存货价值补偿欠缺而导致虚盈实亏现实的出现。如此能够使公司的再生产能力相对接近现实情况,并且能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较好地缓解成本补偿不足的现象。
(二)选用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1.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身为会计计量单位尝试手段之一,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于促进会计信息可比性及可信度改革提升层面给人类供给了某种思路。就目前来看,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主要具有如下几类优点:第一,方法简单;第二,提高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比性。
2.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现行成本会计即重置成本会计,其最大的特征是能够将现行成本看成计量基础展开日常会计处理,能够于会计年末对现行成本展开一次性重估,从而明确现行成本变动额,并再次编写现行成本财务报表。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一样,此类会计模式同样具有两大优点:第一,能够维护公司的现实生产能力,有助于公司资产与利润的科学分配;第二,可以相对科学地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然而此模式却未曾顾及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需要各类资产于任一时点的现行成本,进而导致了报表数据主观性过强局面的出现。
3.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即不变币值会计模式,它是前两种会计模式的有机融合。该模式汲取了不变币值式及现行会计模式的长处,可以平衡会计计量单位,亦可以在现行成本前提下供给可比性更强的信息。此种会计模式兼具表达恰当及构思理想的特点,然而鉴于其实际操作相对繁琐,同时获得会计信息的成本也非常高,所以此模式所具有的局限性也比较大。正因为如此,所以会计工作者在选用此种会计模式前理应做好充足的对比及准备工作。
(三)选用重编财务报表,抑或补充性提示的披露措施
1.重编财务报表。重编财务报表即依据报告当天的购买力货币,抑或现行成本等因素重新编写公司的财务报表,以精准展现公司的财务状况及运营成果。就目前而言,重编财务报表的措施一般有如下几种:其一,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其二,现行成本会计;其三,把前面两类措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上述三种措施中,第一种措施是最可取的,也就是选用政府提供的一般物价指数,对财务报表里的如下项目展开调整及换算,使其依据当下的一般购买力重新介绍,从而达到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目标:①资产;②负债;③权益;④收入等。
2.在报表附注,抑或补充报表里阐明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为了确保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及可比性,会计工作者可以选用括号及附表等手段来阐明影响。就价格波动幅度特别大的报表项目而言,会计工作者可选择用括号标明其市价及重置成本,亦可于会计报表附注里阐明货币币值和以前货币币值稳定环境下的比率,同时标明公司的利润增量里有多少是因为价格因素改变造成的,以有效地降低通货膨胀给我国财务会计造成的影响。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货膨胀的出现会给我国财务会计带来非常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财务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会计从业人员们理应以自身工作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有效地消除通货膨胀给自身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力求向报表使用者供给相对精准的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倩.浅析通货膨胀条件下公允价值的应用[J].会计实务,2011(09).
[2]金永利,金静静,高健.通货膨胀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及调整[J]. 商业会计,2011(02).
[3]张林.浅析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及应对[J].财经界(学术版),2012(04).
通货膨胀的优点范文4
[摘 要]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建议政府采纳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呼声越来越高。由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出发,客观地阐述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越性,根据中国当前的具体国情及其适用条件,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暂时尚缺乏可行性。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06-0037-03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及特点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含义是:在货币政策框架中不再设定中介目标,而是直接钉住稳定货币这一最终目标。中央银行独立或与政府共同确定通货膨胀目标区,中央银行预测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向,并将此预测与已经确定的反通货膨胀目标相比较,根据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和操作。如果通货膨胀预测结果高于目标或目标区上限,则采取抑制性货币供给调整;如果通货膨胀预测结果低于目标或目标区下限,则采取松动性货币供给调整;如果通货膨胀预测结果在目标区范围内或非常接近目标,货币政策取向则保持不变。这种制度安排要求中央银行把实现低通货膨胀作为自己的职责。它的一般程序是,中央银行与政府(通常是财政部门)联合向公众宣布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量化目标,这个目标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然后中央银行负责实现这个目标,并定期公布有关政策决策、政策操作和政策效果的信息。通货膨胀目标制具有兼顾规则性与灵活性、可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中央银行的信誉、对通货膨胀的控制更直接和稳定、减小经济波动、有助于央行摆脱通货膨胀压力,实现既定目标等特点。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适用的条件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适用的条件
1.弹性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在固定汇率制下是不可操作的。因为目前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需要将本币分别与世界三大主要货币―美元、欧元或日元挂钩。这些国家利率的设定必须维护其所钉住的固定汇率,这就意味着其利率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所钉住的汇率国的利率的影响。
2.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虽然政府和中央银行协商后,可由任一家设定,也可由双方共同制定,但是,货币当局对所承诺的保持短期或长期政策目标稳定性和持续性的能力取决于中央银行不受政府财政部门的干预,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确保目标实施的独立性。如果中央银行没有操作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中央银行及其所推行的货币政策就不具备可信度,不能影响市场预期,其所制定的通货膨胀目标则可能完全无效。
3.利率开放和较完善的证券市场。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还需依赖利率开放和较为完善的证券、股票市场。利率既影响民间对证券市场的投机动机,也影响企业的投资决定。但若一个国家证券市场不发达,利率基本没有开放,或受到较为严格的管制,企业从银行的贷款主要受政府政策的约束。那么,利率对企业和公众的投资刺激和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就是有限的。
4.对央行的要求非常严格。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可能由很多因素引起,例如需求过度、供给冲击、财政赤字、政治不稳定等。即使中央银行预测通胀率的模型非常科学,在预测期到目标期的一年多时间
里还会存在很多难以预料的变数,所以中央银行有时难以实现既定目标。这时,中央银行必须对公众作出解释,并能够使人相信价格上涨确实是由于不可控的短期冲击所引起,否则就会引起公众对央行操作能力的怀疑,他们会把这些突发性的冲击以及目标通胀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纳入自己的预期,从而使通货膨胀目标制引导公众预期的作用降低甚至落空。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1.从体制条件看:(1)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较弱,除了人事上部分独立外,所有有关货币政策决策的重要事项都必须报国务院批准。这些方面会使中央银行在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受制于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考虑,使相应的货币政策操作可能缺乏呼应,从而会使中央银行公布的通货膨胀率有实现不了的风险。(2)政策的信息披露即透明度。从2001年1季度开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对每季度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研究,并向公众公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阐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操作意见及前景。形势分析会与执行报告提高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在公众与中央银行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这有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制定。但同国外实行通货膨胀定标的国家相比,中国中央银行的信息披露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阎。(3)中央银行信誉度方面。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中国中央银行的信誉度不是太好,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为完成当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而调整货币政策,使之缺乏系统性,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机会主义和短视行为,使得人们的预期很不稳定,进而对信誉造成影响,最终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4)浮动汇率制方面。中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种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值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定标与固定汇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因为在固定汇率制下,中央银行为了确保汇率目标的实现,必然要通过基础货币的扩张或收缩进行外汇干预,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进而对价格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很难通过可信而又透明的方式向公众表达自己优先考虑价格稳定而不是其他货币政策目标的信息。
2.从经济条件看:(1)物价指数的选择方面。前几年中国通常使用零售价格指数而不是国际通行的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价格水平的变动。中国零售价格指数的缺陷在于它仅涵盖消费品,不包括份量越来越大的服务项目,更不包括投资品,反映的内容不全面、不准确,且不利于国际化比较。近年改为用CPI来衡量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变化,且计量方法还不成熟,在通货膨胀目标选择方面无法与国际接轨。(2)通货膨胀水平及目标区的选择方面。中国虽然每年也制定出通货膨胀目标,但此目标在1998年以前基本上是一种行政性的指令目标,而在1998年以后是一种预测目标,此目标是否反映社会福利的目标,没有作深入定量的分析。(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传递的主要工具,在中国还远未实现市场化。利率不是通过市场力量形成的,而是中央银行制定的。因此,利率的高低既不利于反映资金需求,也不利于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4)金融市场的完善与健全在中国尚需时日。中国金融市场近年发展迅速,但金融产品种类少,同中国经济总体水平相比,金融市场还太小。同时,由于管理滞后,违规违法行为也屡见不鲜。所有这此都限制了金融市场反映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现阶段通货膨胀目标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换句话说,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暂时缺乏可行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会将其拒之门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以下做法是有借鉴意义的。
通货膨胀的优点范文5
关键词:反通货膨胀;可信度;机制转换
中图分类号:F123.16;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60(2009)04-0009-06
当经济主体相信货币当局将严格执行其公布的反通货膨胀经济政策时,一国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就是可信的。可信的政策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经济主体的通货膨胀预期,帮助货币当局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但是,如果经济主体认为货币当局的政策是不可信的,那么他们将保持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本币贬值率预期,进而增加对外币的持有量以弥补在购买力上的损失。即使之后通货膨胀率下降、汇率保持稳定,先前政策的不可信也将使经济主体依旧持有一定量的外币,这种做法必将增加货币当局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
一、文献综述
学术界对于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可信度检验并没有统一的研究方法。理论模型集中分析了经济主体和货币当局的策略和不同政策工具产生的影响,而实证检验在选取适合的变量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分歧。这是因为政策的可信度检验涉及经济主体调整预期的过程,受到经济状况、政策制定者态度和其他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研究。
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是变量法。这类研究大都通过检验回归模型中系数的稳定性来衡量政策的可信度。Batchelor等(1991)将政策可信度的检验指标作为一系列独立的变量出现在模型中,主要包括石油价格的变化率、不同利益集团对控制通货膨胀和其他政策目标的偏好程度、收入政策等等。研究结果认为石油价格和不同利益集团政策目标的改变都增加了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然而政府通过稳定收入政策而增加经济政策可信度的措施却无法减少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Drazen 等(1994)进一步区分了政策的可信度和政策制定者的可信度。政策可信度的检验模型强调政策制定者的偏好,而现实的经济情况才是决定政策成败的关键。比如在失业率持续升高的情况下,不管货币当局如何宣称坚持执行原定的政策,政策的持续性最终将被质疑。Agénor等(1992、1993)将变量分解为长期和短期两种类型,其中短期变量的改变可以用政策的不可信来解释。利用汇率水平与官方汇率和黑市汇率的差额,他们认为巴西1986年的克鲁扎多计划(Cruzado Plan)虽然一开始迅速地得到了经济主体的信任,但是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部分研究也将误差预测技术运用到测算反通货膨胀政策可信度的检验上。Christensen(1987)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分析了1982年10月以来德国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认为反通货膨胀政策并没有随着不同时期的工资水平而进行调整,因此该政策是不可信的。Kremers(1990)针对爱尔兰的检验发现爱尔兰加入EMS的措施增加了其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可信度。Benjamin(1990)使用一般均衡模型探讨了货币贬值政策的效果,通过经济主体对货币贬值不同预期的形成情况来反映政策的可信度。当预期没有实现时,经济主体自然认为政策是不可信的。结果发现,政策的不可信对政策持续性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对汇率政策本身的影响。
在使用Bayesian学习过程来研究的文献中,政策的可信度被理解为经济主体估计政策成败和连贯性的比率。Baxter(1985)检验了阿根廷和智利在20世纪70年代汇率政策的可信度。在她的分析中,经济主体利用财政赤字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来衡量政策的持续性,使用Bayesian回归过程得到阿根廷政策的可信度在下降而智利的利率、通货膨胀率和政策的可信度成反向关系。但是Baxter没有考虑到除了财政赤字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外,其他的经济指标也可以成为经济主体判断政策可信度的依据,或者货币当局也可能隐瞒经济数据。因此,Weber(1991)在使用Bayesian学习法的改进模型中还考虑了货币当局公布经济政策和经济主体形成判断之间的时滞因素。他定义了两种类型的可信度,平均可信度(Average Credibility)衡量的是预期的政策成果和之前公布的政策之间的差异,边际可信度(Marginal Credibility)则衡量公布的政策对公众预期的影响程度。在Bayesian过程中,政策的可信度涉及到在不同的假设前提下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而这些假设前提与货币当局允许通货膨胀冲击经济的持续程度有关。
还有一种研究方法是变参数(Timevarying Parameters)和机制转换法(Regime Switching Approach),其核心是使用Kalman滤波技术使参数可以根据其他政策变量的变化而变化。Mankiw等(1987)假设参数遵循logistic曲线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在机制转换中利率渐进的变化过程,转换的时机和系数的估计来源于模型中最优化最大似然函数的结果,但是由于只假定了一个转换点,使得估计只在政策是可信而且在长时间内持续时才有效。Kaminsky等(1993)使用Markov转换分析了阿根廷、巴西、以色列和墨西哥的事后实际利率和反通货膨胀政策不可信之间的关系。他们假设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是一个机制转换过程(包括高通货膨胀率和低通货膨胀率两种机制),比较事前实际利率和事后实际利率可以衡量经济主体的通货膨胀预期。结果发现在这些国家中,当反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开始实施时,政策是不可信的;当经济主体对政策的了解更为深入时,政策的可信度增加。但是,他们的分析忽略了财政政策等其他可能影响经济主体通货膨胀预期的因素。Ruge-Murcia(1995)综合考虑了更多的预期影响因素,假定理性的经济主体根据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和政府的支出来调整自己的货币需求。其结论是,以色列在1982―1987年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在大部分时期内是不可信的,并且政府通过控制价格水平来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方法是最有效的。
从总体上看,前三种研究方法的缺陷是比较明显的。众所周知,增加政策的可信度包含了一个渐进学习的过程并且根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利用变量衡量政策可信度的主要缺陷是不同变量的选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模型的准确性。误差预测技术的模型并没有考虑到经济机制的变化和其对经济主体预期的影响,同时选取的变量可能不足以体现经济主体预期的变化,因此也无法全面地体现政策的可信度。Bayesian学习法没有区分时间序列模型中改变预期的变量的变化和政策可信度的变化,也可能忽略了影响预期的重要变量以及政策可信度对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前三种方法的运用中回归系数稳定性的检验是在不同的期间进行的,但是在同一期间内系数的不稳定性也会影响模型的准确性。而如上文所述,第四种模型的Kalman滤波技术克服了这一问题。因此,本文率先使用变参数和机制转换法来分析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可信度问题。
二、理论模型
如果货币当局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不可信,那么经济主体将减少本币的持有量而增加外币的持有量。假定货币需求(mdt)、名义利率(it)分别表达为式(1)、式(2):
mdt-pt=yt-αit+εt(1)
it=rt+E(πt+1It)(2)
其中,pt、yt、rt、πt和E(πt+1It)分别表示价格水平、收入水平、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和在信息集(It)下经济主体对下期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信息集(It)包含利率、通货膨胀率和政府支出等信息。
将式(2)代入式(1),经一阶差分后得到式(3):
(mdt-mdt-1)-(pt-pt-1)=(yt-yt-1)-α(rt-rt-1)-α[E(πt+1It])-E(πtIt-1)]+(εt-εt-1)(3)
令名义货币需求增长率dt=mdt-mdt-1, πt=pt-pt-1, n=yt-yt-1, υt=rt-rt-1, et=εt-εt-1,则式(4)成立,即货币需求增长率受到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预期和实际利率变化的影响。
dt-πt=n+α[E(πtIt-1)-E(πt+1It)]-αυt+et(4)
与货币需求相对应,增加货币供应量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方法,因此货币供应增长率(st)可以表示为:
st=a+γ(Gt-Tt)+ζt=a+γDt+ζt(5)
其中,Dt、Gt分别表示财政赤字、政府支出。
政府收入Tt=τ-φπt-1+ηt(6)
将式(6)代入式(5)得到式(7),即当期的货币供给受到当期政府支出和前一期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st=(a-γτ)+γGt+γφπt-1+ζt-γηt=c+γGt+ψπt-1+ζt(7)
假定货币市场均衡时,dt=st,得到:
αE(πt+1It)-αE(πtIt-1)+ψπt-1-πt=n-c-γGt-μt-αυt(8)
其中,μt=ζt-et。
将式(8)进行二阶差分(计算过程略),得到式(9)。通货膨胀预期取决于通货膨胀的滞后值、预期的加权未来政府支出和经济主体关于预期和已经实现政府支出的对比值,政府减少支出将导致通货膨胀预期下降。
E(πtIt-1)=κ+λ1πt-1+γα∑∞j=0λ-(j+1)2E(Gt+jIt-1)-λ1γ[Gt-1-E(Gt-1It-1)〗-λ1μt-1-λ1αυt-1(9)
其中,κ=n-cα(1-λ), λ1+λ2=1+αα, λ1×λ2=ψα。
结合式(8)和式(9)得到,通货膨胀是其滞后值、经济主体在(t-1)期和t期时对既定信息集下政府实际行为与预期差异、经济主体对在现在和过去信息集下对未来政府行为预期差异这三个变量的函数。如果经济主体发现政府过去提高了或者预期将提高支出水平,那么通货膨胀率将上升。式(10)中的误差项表示信息集没有包含经济变量的现值和通货膨胀的滞后值。
πt=κ+λ1πt-1+γ[Gt-E(GtIt)]+γβ[Gt-1-E(Gt-1It-1)]+μt+αυt+βμt-1+
αβυt-1+γλ2(β+1)∑∞j=0λ-(i+1)2[E(Gt+iIt)-E(Gt+iIt-1)](10)
其中,β=αλ11-αλ1=ψλ2-ψ。
由式(2)得到:
it=it-it-1=(rt-rt-1)+E(πt+1It)-E(πtIt-1)=E(πt+1It)-E(πtIt-1)+υt(11)
由式(9)、(10)和(11)可知,利率的变化受到前期通货膨胀和政府支出的直接影响,见式(12):
it=λ1κ-λ1(λ1-1)πt-1+γα∑∞i=0λ-(i+1)2[E(Gt+i+1It)-E(Gt+iIt-1)]+υt+βυt-1+
γβα[Gt-1-E(Gt-1It-1)]+βαμt-1+γλ2βα∑∞i=0λ-(i+1)2[E(Gt+iIt)-E(Gt+iIt-1)](12)
三、实证检验
(一)实证检验模型
从理论模型中可以看出政府支出遵循自回归过程,表示为:
Gt=βst+Gt-1+σstεt(13)
其中,st表示政府支出在t时刻的机制(状态),假定st=1时政府支出处于高水平,st=2时政府支出处于低水平。
假设变量遵循Markov链,则转移概率(transition probability)可以表示为:
P(st=1st-1=1)=p11
P(st=2st-1=1)=p12=1-p11
P(st=1st-1=2)=p21=1-p22
P(st=2st-1=2)=p22
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P=p11p12p21p22,其中p12=Pr(st=2st-1=1),即在(t-1)期政府支出为高水平(st-1=1)的情况下,在t期政府支出为低水平(st=2)的概率。
根据理论模型的推导,经济主体依照通货膨胀率、利率和前期政府支出的信息集来评判政策的可信度。如果转移概率Pr(st-1=2It)>0.5,则政策在t时是可信的;如果Pr(st-1=2It)
将式(13)和转移概率矩阵代入理论模型可知,通货膨胀率和利率的差异取决于通货膨胀滞后值、前期政府支出水平和经济主体的预期概率。
πt=κ+λ1πt-1+γβSt+γ(+δ+θ)Gt-1-γδGt-2+γ(Lt-1-Lt-2)HB+γσstεt+μt+αυt+θμt-1+αθυt-1
it=λ1κ-λ1(λ1-1)πt-1+γα(δ+θ)Gt-1-γαδGt-2+γα(Lt-1-Lt-2)HB+υt+θαμt-1+θυt-1
其中,δ=λ+ψ(λ-)(λ-)(λ-ψ)>0, H=(P+λδI)P(λI-P)-1, B=[β1,β2]′, Lt-1=Pr(st-1=1It)Pr(st-1=2It)。(Lt-1-L
(二)实证检验结果
使用中国1978―2006年政府支出与GDP的比值(G/GDP)、通货膨胀率(π)和本外币存款利差(i-if)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1.单位根检验
采用ADF检验,滞后期的选择采用downward search方法,结合Akaike信息准则和Schwarz准则确定。从表1可以看到,各个变量原序列检验得到的t统计量值都比显著性水平为10%的临界值小,所以可以拒绝原假设,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即I(0)。
2.单变量估计
从表2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三个等式都包含了两种机制,所有系数都显著不为零。政府支出占
GDP的比值在高支出水平时期达到8.2%,在低支出水平时期达到5.9%。通货膨胀率和本外币存款利差在不同时期的差额分别高达18.32%和18.72%。政府支出和利差的方差在高支出水平时期都比低支出水平时期大,但是通货膨胀率的方差却在低支出水平时期更大。当期机制与前期保持一致的概率,即pii=Pr(st=ist-1=i),在三个等式中都很高。如果通货膨胀率在前期处于高支出水平,那么在当期维持高支出水平的概率是94.2%;如果在前期处于低支出水平,那么在当期维持低支出水平的概率是98.6%。如果利差在前期处于高支出水平,那么在当期维持高支出水平的概率是94.6%;如果在前期处于低支出水平,那么在当期维持低支出水平的概率是98.6%。然而,政府支出维持前期高、低支出水平的概率分别是93.5%和91.8%,说明与前两个政策相比,政府支出的相关政策可信度较低。
3.二元变量估计
在理论模型中,政策的可信度检验必须考虑到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使用二元变量估计得到的政府支出为式(14),括号中的数值为标准差,在90%的置信水平下系数显著不为零。从高支出水平向低支出水平的转换引起政府支出占GDP的比值下降了(β1-β2)=1.5143%,长期降幅将达到(β1-β2)/(1-)=2.064%。转移概率分别为p11=0.9465,p22=0.913。二阶差分方程的根分别为λ1=0.157,λ2=32567.3。
Gt=5.8366+0.2663Gt-1+1.42εt (当st=1时)
(0.5298)(0.1489)(0.1853)
=4.3223+0.2663Gt-1+1.009εt (当st=2时)(14)
(0.7734)(0.1489)(0.1981)
式(1)表示的货币需求函数中α=1.3。式(6)表示的政府支出中φ=0.0169,表明在(t-1)时,通货膨胀率增加1单位将导致t时税收收入增加0.0169单位,而政府支出的减少将使得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增加φγ(β1-β2)/(1-)=0.2368%。式(7)表示的货币供给函数中γ=9.254,ψ=0.157,证明理论模型的假设成立,即高能货币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来源。从高支出水平向低支出水平的转换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γ(β1-β2)=14.013%,长期降幅将达到γ(β1-β2)/(1-)=19.1%。
通货膨胀率的函数式可以表示为式(15),其中扰动项εt和μt的相关系数ρεμ=-0.371。
πt=-49.65+0.157πt-1+9.254βst+2.464Gt-1-0.000032Gt-2+(Lt-1-Lt-2)HB+
(35.352)(0.11)(5.09)
9.254σstεt+μt+1.3υt+0.000005μt-1+0.0000065θυt-1(15)
(5.1)
二元变量估计的结果说明,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可信度增加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预期,帮助货币当局实现反通货膨胀的目标。在经历较低通货膨胀率和政府支出水平的期间,政府的政策往往被认为是可信的。但是可信度的变化容易受到政府支出增加的影响。即使政府支出没有回复到高水平的同时通货膨胀率也很低,政府支出的些许增加也将会导致政策可信度的降低。如果公众发现政策不可信,他们将保持较高的政府支出和通货膨胀预期,进而减持本币,这种做法必将增加反通货膨胀政策实施的难度。
四、结论
有效性一直是中央银行实施反通货膨胀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不乏政策可信度因素的影响。无论采用何种反通货膨胀政策,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公众与中央银行的配合,即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信任。从提高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可信度从而确保政策实施效果的角度看,我国央行在反通货膨胀政策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政策体制,中央银行事先公开宣布年度或者中期通货膨胀的控制目标,并且承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作为政策的最终目标,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外部冲击作出反应,使反通货膨胀政策的操作与其所承诺的目标保持一致。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政府或者中央银行确定出一定时期内所要实现的通货膨胀目标后,政策的具体操作则由中央银行自主施行,政府不干预中央银行的日常具体政策操作,这种制度使中央银行在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具有了目标规则的约束和相机抉择操作的双重优点。第一,它为中央银行实施反通货膨胀政策提供了一个名义锚,使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不能随意更改。第二,通货膨胀控制目标的公布和政策实施的说明有利于得到公众的理解和响应。第三,控制通货膨胀目标责任的制定及政策绩效的社会评价,形成了对中央银行的有效约束,从而使政策本身更具稳定性和可靠性。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当前通货膨胀目标制还不能运用于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政策框架还有延续一段时间的理由。但是,借鉴这一政策体制,对于提高我国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可信度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未来我国乃至国际社会反通货膨胀政策框架的主流。
另一方面,应该建立畅通的中央银行与公众沟通的机制,尽量公开反通货膨胀政策决策和操作的有关信息,及时让公众了解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明确政策取向和政策操作的原因,为公众的经济行为提供决策依据,引导公众形成合理预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公众对中央银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越了解,形成的预期也就越准确,从而使得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与公众对通货膨胀预期之间的差距越小,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可信度也就越高。近年来,各国中央银行对政策透明度问题日益重视也说明了这一点。正是因为中央银行在政策实践中发现,提高政策透明度有助于稳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如果把信息不对称理论引入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就会发现,中央银行在掌握当前的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影响物价稳定的各类因素和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等方面都比公众更具有信息优势,这种非对称信息给公众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这会使调控主体与被调控对象处于非合作博弈的状态,从而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性。为了降低公众面临的不确定性,作为政策决策部门的中央银行及时有效地披露反通货膨胀政策决策和实施信息,会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公众的疑虑和预测误差,使双方走向合作博弈,使社会整体福利得以改进。
参考文献:
AGENOR P R, TAYLOR M P. 1992. Testing for credibility effects [J].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taff Papers, 39(3):1-33.
AGENOR P R, TAYLOR M P. 1993. Analysing credibility in highinflation countries: a new approach [J]. The Economic Journal, 103(417): 329-336.
BATCHELOR R, ORR A. 1991. Inflation uncertainty, inflationary shocks and the credibility of counterinflation policy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35(7):1385-1397.
BAXTER M. 1985. The role of expectations in stabilization policy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5(3):343-362.
BENJAMIN N. 1990. Devaluations and credibility in structural adjustment policy [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12(4): 659-669.
CHRISTENSEN M. 1987. Disinflation,credibility and price inertia: a Danish Exposition [J].Applied Economics, 19(10): 1353-1366.
DRAZEN A, MASSON P R. 1994. Credibility of policies versus credibility of policymakers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9(3): 735-754.
KAMINSKY G, LEIDERMAN L. 1993. High real interest rates in the aftermath of disinflation: actual or expected [Z]. Finance and Economics Discussion Papers, Federal Reserve Board.
KREMERS J. 1990. Gaining policy credibility for a disinflation [Z].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taff Papers, 37.
MANKIW N G, MIRON J A, WEIL D N. 1987. The adjustment of expectations to a change in regime: a stud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federal reserv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7(3):358-374.
RUGEMURCIA F J. 1995. Credibility and changes in policy regim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3(1): 176-208.
WEBER A. 1991. Reputation and credibility in the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J]. Economic Policy,(12 ):588-602.
Test for Credibility of Counterinflation Policy
YAN Jiajia
(Management School, Fuzhou University, Fujian 350001)
通货膨胀的优点范文6
关键词:通货膨胀 物价变动会计 会计类型选择
在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一般被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的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现象。它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1]通货膨胀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通货膨胀冲击了币值不变的会计计量假设。货币计量是会计的一个基本假设,而货币计量是以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的。所以币值不变假设是会计学中货币计量假设的一个附属假设,它要求以稳定的货币计量尺度来计量会计主体的一切经济业务,即货币的币值应当是稳定不变的,即使发生变动,货币币值的变动也不至于使会计计量结果达到信息使用者无法接受的程度。[2]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物价水平不断升高,相同的货币量在不同的时点代表了不同的购买力,使前后时期会计信息丧失了可比性和可理解性,也使会计核算发生了偏差。
其次,通货膨胀影响了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要求资产按照其购置时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该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我国现行会计计量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作为基础,各项资产的历史成本一经确定下来不得随意调整其账面价值。然而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由于物价水平的变动,货币成为一种不统一的计量尺度,资产的账面价值已不能反映资产价值实际的变化及其现行价值。用历史成本计算的产品成本,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不能同步进行,企业不能以等量的资金进行等量的实物补偿。成本补偿不足,必然影响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最后,通货膨胀动摇了配比原则。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运用传统会计方法只能是以现实收入与历史成本配比。即销售收入是以现实出售产品的价格入账,而产品的成本则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二者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实质上根本没有可比性,而以二者相配比计算所得的损益必然与企业实际出现差异,进而形成企业虚增利润和虚盈实亏的情况。同时二者的不配比还可能导致企业进行无物资保障的超量分配,并使企业承担不应有的纳税义务。这些都违反了配比原则的初衷。
总而言之,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冲击动摇了会计的币值不变假设、历史成本原则、收支配比原则等,也使得不同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会计指标在前后各会计期间难以进行比较。从而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相关性,加大了报表使用者的理解难度,进而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为了解决这一会计难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在通货膨胀较为剧烈的时期采用物价变动会计。
理论上物价变动会计是指采用一定的会计模式对通货膨胀作出调整的会计方法和程序。通过这些方法和程序,能够反映或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
但在物价变动会计中主要包含了两种不同的基本模式类型,这两种会计模式的优缺点各不相同,适用的具体情形也不一样。如何才能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更好的选择恰当的物价变动会计类型呢?笔者认为只有真正弄清了物价变动会计所包含的两种基本会计模式的优缺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在各种具体通货膨胀情况下更好的选择出适合该情形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一、不变币值会计
不变币值会计是一种反映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影响的会计模式类型,它又称为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一般购买力会计、或稳定币值会计等。它是对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一种改进,主要是用不变币值货币取代名义货币单位进行会计计量,以揭示通货膨胀影响的会计方法与程序。[3]
需要指出,这种会计模式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历史成本会计模式,而只是对其进行的某些改良。因为在这种会计模式下,日常的会计处理与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基本相同,通货膨胀的影响不要求通过账户来反映,而只是在按传统的方法编制财务报表后,在报告期末再根据一般物价指数对历史成本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进行调整,并确定物价变动利得或损失,进而按不变币值重新编制财务报表。
不变币值会计模式作为改变会计计量单位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时期,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发展和进步。然而不变币值会计模式也存在不足。其主要优缺点可概括如下:
(一)不变币值会计的主要优点
1.增强了会计报表的可比性和有用性
如果一个行业的企业都采用不变币值会计模式编制报表,由于一般物价指数是由政府公布的,各企业报表数据调整的基础相同,所以增强了行业之间财务数据的横向可比性。如果一个企业每期都采用这一会计模式,则因为统一了调整口径,因此也提高了前后期财务指标的纵向可比性。同时因为不变币值会计模式增强了会计报表的可比性,这就使得行业中各企业的财务数据在管理层进行决策时变得更加有用。
2.操作方法简便
在不变币值会计模式下,只需要在报告期末根据一般物价指数对历史成本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相关调整,按不变币值重新编制财务报表,而无须对日常会计核算的方法进行改变,因而其操作比较简便。
3.易于审计
由于该会计模式的调整依据是一般物价指数,而一般物价指数又是由政府定期公布,这就使得按不变币值重编的财务报表比较容易接受审计,而且对其审计的结论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二)不变币值会计的主要缺点
1.一般物价指数的选择存在争议
争议之一是选择什么时点的一般物价指数。一般物价指数既可以选报告期末的指数,又可选报告期平均指数和基期平均指数。现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选择的是报告期末的一般物价指数,但也有的国家选择了基期或报告期平均一般物价指数。争议之二是是选择何种指数作为一般物价指数,可供选择的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城市消费物价指数、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等。各个国家的选择不尽相同,我国采用的是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而美国则选择了城市消费物价指数。
2.不能确切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不变币值会计模式下,由于忽略了个别物价变动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影响,这样就使个别物价变动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影响程度与根据一般物价指数测定的影响程度可能相差很远。同时不变币值会计模式只是对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一种调整,并不能很好的解决企业通货膨胀时期收入与成本的配比问题。这些都使不变币值会计不能确切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不利于企业决策
在不变币值会计模式下,由于作为调整依据的一般物价指数存在的固有缺陷,导致无法正确区分持有损益和经营损益,因而企业不能据此做出相关的正确决策。另外重编的不变币值财务报表中列示的购买力利得,只是一种计算上的差额,并不意味着企业留存收益的增加,因此企业不宜据此制定相应的股利和投资决策。
二、现行成本会计
现行成本会计是一种反映特定物价水平变动影响的会计模式类型,它也是一种现行价值会计。现行价值会计是对传统会计模式的改革,是放弃历史成本原则,用现行价值代替历吏成本,以改进会计的计量基础。因此现行价值会计的特点是:仍然保留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计量单位,但以现行价值作为日常财务会计记录和由此形成的财务报表的计量基础。
由于现行价值可作多种理解,因此现行价值会计便有多种类型。人们通常把现行价值分为现行购买价格和现行销售价格两大类。前者一般包括重置成本、现行成本、现行重置成本、现行再生产成本、现值和现行市价;后者一般是指现行销售价格和可实现净值。[4]然而当今世界作为比较成熟的现行价值会计的计量基础却主要还是现行成本。所以实务中所采用的现行价值会计也主要是现行成本会计。
(一)现行成本会计的主要优点
1.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增强了报表的可理解性
在现行成本会计模式下资产按现行成本计量,负债按预计需要支付的现金及其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这样不仅能较为正确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现实价值,而且可以避免利润虚盈实亏的情况,使企业的净资产也较为接近产权的实际,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5]此外在此会计模式中如果采用实体资本保持观念,将现行成本变动的影响作为资本保持调整,并将其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一个独立项目(如"现行成本调整"), 进而使得报表使用者能够较为容易的理解报表,增强了报表的可理解性。
2. 能够较好的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利润
现行成本会计模式下收入是现实的收入额,成本是按现在重新购置或重新生产某项资产所付出对价计量,而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是在现行价格的基础上形成的。将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并扣除持有损益后的结果极其接近企业的实际经营收益。所以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该会计模式也能较为正确地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利润。
3.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和正确决策
首先,现行成本会计区分了持有损益与经营收益,揭示了企业资本保持情况,因而不会导致收益、税收、股利分派等方面的误解,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及其管理层的经营业绩。其次,采用现行成本,可以消除企业内部各部门因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导致的成本差异,从而可在统一的价格基准上确定利润动因,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相关决策。
(二)、现行成本会计的主要缺点
1. 可比性较差
财务数据可比性较差是由于各期的现行成本反映的是资产在各个会计期间不同的价值,而根据这样的数据进行的会计核算,导致了前后会计期间缺乏可比性。
2.主观性较强
现行成本的确定需要大量的物价资料,其中有些可以参阅政府公布的特定物价指数,有些则需要企业根据市场有关资料进行估计,同时现行成本的确定还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极易产生有关资料取舍的疏漏和计算上的误差。
3.应用成本较高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大量的物价资料不易取得,即便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取得了必要的物价资料,但要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资产进行现行成本估价也非常 困难。这样就使得企业应用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成本大大增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通货膨胀比较剧烈的情况下应采用物价变动会计。而至于采用何种物价变动会计,则需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形而定。如果企业为了增强各期财务报表的可比性,或者是为了节约编制财务报表的成本,应当选择不变币值会计。如果企业为了更好的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反映自身实际的经营利润,或者为了更好的进行决策,就应当选择现行成本会计。
然而,企业通货膨胀时期不管选择采用何种物价变动会计类型,都应当以最大限度的确保企业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为目的,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为基础,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为追求。
参考文献:
[1]葛家澎. 通货膨胀会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
[2]赵德武. 会计计量理论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郭琦. 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研究[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