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产业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产业调研范文1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211-02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和难点。阜新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有一百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煤炭产业在阜新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煤炭资源逐渐减少和开采成本上升,阜新以煤炭为主的主导产业群显现一系列问题,产业结构单一、接替产业尚未形成、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就业压力巨大、蕴藏着极为严重的不安定因素。2001年12月国务院召开专题办公会议,将阜新确定为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把阜新的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的发展战略。
一、阜新产业结构调整状况
经过10年的转型试点,阜新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2006年6月阜新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会议确定了“三大基地和六个重点产业集群”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战略。阜新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打造全国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新型能源、煤化工“三大基地”,同时,挖掘潜在优势,重点发展液压、皮革、板材家具、铸造、氟化工、新型材料“六个重点产业集群”,以此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
以煤电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新兴替代产业框架基本形成。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新兴能源及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业配套等多元化工业经济结构逐步形成。
其一,2010年10月,阜新市拉开了千户企业阜新行项目对接合作活动周的序幕。举办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推介会。会上共与南京雨润集团、青岛中粮航引、天玉现代农业等15户企业签订了合同,总投资额24.4亿元。
其二,随着阜新风电产业的做大做强,阜新市被国家确定为风电设备国产化示范基地,风电装备制造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10年底,阜新的风电装机容量突破百万,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47.5万千瓦,占辽宁电网风电装机容量的33%,“风电之都”的雏形已经显现。
其三,阜新煤化工基地规划面积24.7平方公里,基地拟规划建设两大系列项目,构筑八条产业链,最终形成以清洁燃料、有机原料、合成材料为主导的三大产品结构。基地首个引进的重大项目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于2010年开工建设。一期投资245.7亿元。到2020 年,基地累计投资1 0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 200亿元,利税300 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近5 万人,最终把阜新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煤化工示范基地,使煤化工产业成为阜新经济转型的接续替代产业和重要的支柱产业。
其四,“六个重点产业集群”已累计新开工项目228个,规模以上企业达122户,产值达90.7亿元。
来自阜新经信委的统计数据:2012年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8.8亿元,同比增长51.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排在全省第一位。
二、阜新职业教育现状
截至2011年,阜新市有中等职业学校21所,其中教育局直属3所、行业办学6所,县区政府办学4所,民办7所,企业办学1所。在校生23 399人,其中一产专业3 452人、二产专业6 547人、三产及社会公益类专业13 400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有教职员1 994人,其中专任教师为1 268人,高级教师651人,中级584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2%,有3所职校为国家级重点学校。
(一)阜新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确立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国家、省、市财政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职业教育。
第二,进入“十二五”,阜新市已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机遇期、推进转型的加速期。阜新将以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为主线,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致力于将煤电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为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实用型人才,提升服务转型的能力。
第三,阜新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从实际出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变成重点,明确提出“产业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走一条符合市情的发展道路。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迫切需要加快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产业体系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阜新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阜新的职业教育和其他省市一样,存在共性问题,但也有其特殊性。
1.基础能力薄弱,经费投入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阜新市1979年创办了第一所职业学校,是全国开办职业教育最早的学校之一,开办之初受到国家、省市高度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专家到校参观指导。进入新世纪,由于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地方经济一蹶不振,教育投入不足,使得基础能力建设远远落后于大连、沈阳、鞍山、朝阳等省内诸多城市。
2.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布局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教育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阜新被确定为转型示范市后,制定了“三大基地”和“六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基地和部分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但因教学资源分散,培养能力不强。新兴产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和增强学校培养能力的瓶颈。
3.师资实践能力差,用人渠道不够畅通。据不完全统计,阜新的职业学校,教师大多是从普通初、高中转行过来的,专业基础较差且年龄偏大,后劲不足。近些年到校工作的教师,来源单一,大都从大学毕业,无企业工作经验,动手实践能力差,甚至实践能力赶不上中职在校生,从企业引入人才渠道尚需畅通。
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提出,职业教育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潜在的人才规格需求,开办相应的新专业,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服务产业转型,围绕项目集群开办专业集群
体育产业调研范文2
一、开渔后渔业生产总体稳定中暴露多重问题
一是高值产品渔获量大幅萎缩。根据渔业生产规律,由于今年雨水较多,巴浪鱼等低值产品捕获量较大,而生产利润空间大的鱿鱼、蟹等高价值产品的产量则明显减少。在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东山县,上述两种产品出口货值占全部水产品出口货值的四成左右。以鱿鱼产品为主打的东山新福水产集团反映鱿鱼捕获量减少一半以上。同样以鱿鱼产品为主打的宁德夏威食品反映鱿鱼捕获量大幅减少,部分存量较大的企业也捂货待涨,原料价格已经由7000元/吨上涨到16000元/吨。福清贸旺公司表示,2015年收获量较大且市场反映良好的马面鱼今年几乎没有收获,导致许多订单面临被取消。
二是渔业捕捞收入明显下滑。一方面是高价值产品捕获量减少;另一方面渔船作业成本居高不下,在东山县,一艘中型双拖渔船到距离码头约70海里左右区域作业,一天的费用高达5万元。此外,2016年渔业油补政策出现大幅调整,财政部、农业部在2015年联合发文要求调整渔业油价补贴,省海洋渔业厅于2016年初发文提出了具体措施,通过调整优化补贴的方式,力争2019年,将油价补贴降低至2014年水平的40%。特别大中型渔船油价补贴资金大幅下降,渔船船东反映平均降低约40%。渔获物销售价格难以弥补成本,渔船出海的捕捞积极性受到一定打击。
三是冷冻储存能力和生产加工能力出现结构性失调。东山多家生产企业表示,生产鱿鱼、蟹肉等产品的工人薪酬较一般杀鱼工高出0.5-1.0元/公斤,部分杀鱼工人转型做鱿鱼蟹肉等产品,熟练杀鱼工数量出现较大缺口,熟练杀鱼工数量出现较大缺口。加之鱼糜类产品生产企业偏少,对海捕杂鱼等品种进行深加工的能力有限,在海捕杂鱼渔获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将无法加工完成的原料暂时保存于冻库中,占用了其他产品的储存空间,冻库运转效率降低,成本支出增加。
四是养殖水产品扩大生产受限。受环境保护、海域管理等多重因素影响,养殖水产品扩大生产受到限制。如宁德齐民农工商公司表示因三都澳青山海域作为海防基地重要航道,政府部门大幅减少海域使用权证的签发,且养殖证和海域使用证使用期限短,仅有1年,虽大黄鱼订单同比增加了50%,但合法养殖产出无法满足订单。漳州常山泉丰公司反映因环保原因,牛蛙养殖场难以获得合法养殖许可,出口原料缺口较大。
二、水产品加工出口行业发展存在瓶颈
一是“融资难”问题未得到有效改善。开渔后是渔业生产旺季,水产品加工企业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收储原料,融资需求较大。但行业中小企业众多,申请贷款难度较大。近两年,各商业银行纷纷紧缩银根,减少授信额度,水产品出口行业利润微薄,难以高成本融资方式。部分企业在行业快速发展期对行业前景判断过于乐观,大量融资上项目,在盈利下滑和银行资金抽离的双重压力下陷入经营困难,个别甚至处于破产倒闭边缘。如我省水产行业龙头企业福建东亚水产由于资金困难今年出口总量减少一半。
二是粗放式发展模式未彻底转变。我省水产品行业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结构单一、无序竞争等现象较为普遍。在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东山县,60家水产出口企业中年出口规模上亿美元的仅有5家,占8%;10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40家,占67.8%;能够以自主品牌开拓市场的仅有6家,占10%。简单分割冷冻的粗加工产品仍是出口主力,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利润被国外客户严重挤压,企业对成本十分敏感。由于产业引导不足,和同质化竞争加剧,部分企业压级压价销售,无货乱报价扰乱秩序的情况屡见不鲜,损害了行业整体利益。
三是贸易壁垒影响仍存。韩国颁布《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法》和《农药肯定列表制度》,加大水产品口岸查验频率,且出现以模糊标准判定我省出口产品感官、净重不合格,以技术性贸易措施压低价格的现象;出口欧盟水产品自2015年1月1日起不再享受普惠制优惠待遇,而东南亚等国却并未受欧盟普惠制方案调整影响,这进一步削弱我省水产品出口欧盟的竞争力;美国实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新规》,对我国出口水产品加严检查;俄罗斯新注册企业批准较慢,已批准的企业出口俄罗斯遭遇到注册产品名称模糊、随意变更、执法标准不一的情况等。
三、有关建议
一是多措并举促进渔业生产健康发展。加强渔业捕捞监管,严格实行休渔政策,加大对“绝户网”等非法捕捞方式的查处力度,划定海洋保护红线,全力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大力发展远洋捕捞,鼓励进口水产品缓解原料紧张局面。扶持水产养殖业发展,提高养殖业在渔业生产中的比重,加强养殖源头监管工作,帮扶企业完善养殖企业和农户备案制度,进一步规范养殖过程用药管理。同时积极发展冷链物流,促进水产品流通。
二是群策群力营造优质外部环境。各部门形成合力应对开渔后水产加工出口旺季,大力推行产品分类、风险分级管理,加快通关速度,进一步帮促出口贸易发展。此外,要切实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发展现货仓单质押、养殖权质押、订单担保等多种形式的信贷模式,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构建符合水产品加工企业融资特点的融资服务体系。在税收、贷款、政府补贴等方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大力扶持,特别是研发新型种苗、创新养殖技术、开发深加工产品的企业,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体育产业调研范文3
为进一步摸清全镇非煤矿山企业的现状,找准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总结经验、制定对策,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X月XX日至XX日,组织开展了全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XX、XX等矿山进行现场检查和调研,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查看、座谈交流、搜集整理相关信息等方式,对全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镇非煤矿山基本情况、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
(一)XX镇现有正在正常生产的非煤矿山6家,其中露天2家,洞采4家,共有从业人员127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0名,特种作业人员44名,全部持证上岗,大多数是外来务工者和本地农民。
(二)近几年来,随着对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通过采取安全监管、检查、专项整治、安全许可、“打非治违”等一系列措施,全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得到逐步推进,非煤矿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工作任重道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现象。部分现场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违反操作规程,现场管理不到位等。
(二)存在习惯性违章现象,存在侥幸和从众心理。有的从业人员偶尔有违章作业,见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在平时作业中便不按安全操作流程,久而久之,把违章长期化、习惯化。
(三)存在安全生产管理效能不足情况。有些企业虽然重视安全生产,但在管理过程中安排不到位,导致效果不足,存在安全隐患。
(四)存在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现象,部分从业人员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隐患整改不到位。
(五)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安全设施配备不到位,设备配套不齐全,职业卫生防护不到位,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也留下了安全隐患。
三、今后改进的措施及建议
(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学习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上级关于安全生产指示精神,让安全生产意识在从业人员中入脑入心;加强非煤矿山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知识培训,主要涉及法律法规、各项操作规程等,提高其对习惯性违章危害的认识,不断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文化素质,让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提出的建议和要求。
(二)加强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严格按照“五落实”的要求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完善“三违”处罚制度,发现违章作业问题从严处罚,督促企业立足于安全生产,加大安全生产人力和资金投入,及时制定和更新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体育产业调研范文4
关键词: 广场休闲体育产业;SWOT分析;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142-020 引言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与文化是濒临相连的,西安市悠久的文化历史,为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具有西安地域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西安市休闲体育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历史基础。
2011年国务院颁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西安是中国唯一一个被定位“历史文化基地”的城市。西安是发展迅速、产业兴旺的城市。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安的发展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加速提升的新阶段。经济增长连续9年保持了13%及以上的速度,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健身的需求日益提升,从而迎来了休闲时代的到来,休闲体育产业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广场休闲体育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欢迎和青睐。因此,对于健身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实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构建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文化品牌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以下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展开分析。并对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新城广场、南门广场、西安市电子商城广场、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西安市樱花广场的实地走访中调研。
1 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的SWOT分析
1.1 优势(Strengths) 西安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地处中国的地理中心,作为联接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西安已形成了以航空、铁路、公路为主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西安北濒黄河水系最大的支流——渭河,南有被称为中国国家公园的秦岭,东与骊山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南至北秦岭主脊;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自然景观优美,市政设施齐全,现代化水平较高,便利的铁路、公路、航空、港通运输环境,已经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标志性的门户城市。由此看来,西安市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为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便于资金、人才的聚集的良好市场环境和体育商品服务信息。
随着近年来西安市全民健身工程的顺利实施,投资兴建了一大批以全民健身为中心的体育场地设施,如:大雁塔北广场,新城广场、南门广场、西安市电子商城广场、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西安市樱花广场等等,从而形成了以“西安市都市圈”为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的休闲体育产业集群效应,并为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硬件保障。
体育产业调研范文5
一、体育产业环境的涵义
对于环境的概念的一致理解是“某一事物周围的境况”,而体育产业环境,是指体育产业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状况。体育产业环境主要包括三个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它们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共同对体育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
从体育产业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任何一个阶段的体育产业都是以其所处的环境作为背景而展开的。每一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各不相同,是因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按照它的社会发展状况和具体的经济环境制定适合自已的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都恰当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教育等一些特定的环境。毫不夸张地说:体育产业环境差异是造成各国或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环境在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同样,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和产业化发展都离不开体育产业环境的研究。如果抛开体育产业环境去孤立地探讨体育产业理论,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与体育产业环境不相适应的体育产业理论,不但不可能有效地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反而会给体育产业化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把握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机遇期,及早地建立适合西部体育产业环境的体育产业发展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并使之逐步实现产业化是每一位关心西部发展的体育工作者应该首先思考、研究的课题。
二、西部体育产业环境分析
我国西部体育产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体育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体育产业质量有所改善,体育产业效益明显增强。与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西部体育产业虽然是后来者,但正因为这样西部体育产业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后发优势。它可以促使其汲取前者的经验、教训,以更优化的方式去配置资源,避免犯与前者同样的错误,并加快增长速度。后来者只要对时机判断得当,把握住机会,科学调研,科学管理,是能够后来居上的。
(一)经济环境
在所有的体育产业环境因素中,经济因素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最为重要。它不但直接对体育产业产生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对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来间接地对体育产业产生影响。
西部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民族多种多样、经济底子薄、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不一,但不见得都是劣势,仔细分析从中我们反而能看到别的地区所不具有的经济环境优势。
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因素中,与体育产业最为密切的是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的投融资体育体制等。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核心是利用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自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正因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已经出台的有利于西部发展经济产业政策就是最好的体现。国家或地区的投融资体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首先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如果政府能在资金上加以引导和倾斜,加大体育事业的投入,就可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其次,政府通过制定鼓励政策,积极吸引多种投资主体进入体育产业,能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更多的启动资金;再有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由政府建立一定规模的产业组织是必要的。只有当市场初步拓开,并取得一定投资效益后,其它投资主体才会进入该产业;最后,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鼓励企业以上市的方式、贷款的方式来筹集大量的社会资金。这需要国家和政府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为西部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2、体育产业增长的重要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各种要素的投入,二是技术进步。实证研究发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特别是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全球化的最初阶段,世界各国逐渐开始了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各种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等无形资产也开始了交易的历程,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不断被引入到后发国家或地区。这样,在后发国家或地区,技术进步阶段被无形的分为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两个阶段。由于技术自主创新的成本大大高于技术模仿的成本,并且自主创新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一些后发的体育产业国家或地区在大规模积累之后,通过引进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就有可能迅速地追赶上来。但后发国家或地区能否超过先进的国家或地区,关键在于后发国家或地区追赶上来之后和先进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比拼。而占据人才、吸引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日本的体育产业赶上美国,并在棒球和高尔夫球产业方面超越美国就是佐证。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科学和技术等因素的总和。进入新世纪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政通人和,内外环境俱佳,法制社会渐入人心,人们有了更多的参政议政的权利,搞好西部体育产业要充分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集思广益,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想象力、创造力大力发展、挖掘西部特有的民族体育、民俗文化,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传媒,从体育产业宣传的力度、广度、方式、内容上下功夫,加大人们对体育观念和健康理念的再认识,促进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振兴。美国NBA的经久不衰;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自然环境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拥有12个省(区、市),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该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绚丽的多彩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如西北的黄河风光、雪域高原、大漠戈壁,西南的民族风情,深山峡谷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神往。由此也造就了西部特有的丰富的体育产业文化底韵。无论在漂流、攀岩、冰雪、探险等体育自然资源,还是划龙舟、射箭、赛马、摔跤、舞龙舞狮、上刀山下火海、民族舞蹈等体育产业方面都具有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条件。然而,自然环境并不等于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在全世界体育产业升温的同时,必须深刻到西部地区在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殊性,客观分析其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分析体育产业项目市场开发的社会效益、人文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从而实现西部体育产业的理性、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三、结合西部体育产业环境特征,发展西部体育产业
1、扬长避短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体育产业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十分明显。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自不必说,就是西部各城市之间也明显存在差距。我国西部地区目前人口3.67亿,占全国的28.6%,但GDP为20080.9亿元,仅占全国的19.2%,人均GDP为5514.6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尚未实现温饱的2800万贫困人口绝大部分也分布在这一地区。因此,努力发展外向型体育产业带动内向型体育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自身产业经济,将有限的资金、技术、资源比较集中的投入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以支持和带动各地区总体水平的快速、持续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开发和利用体育无形资产,充分发挥和挖掘其潜能。
2、国家和西部地区政府要为西部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
西部体育产业要实现真正的后发优势,仅有开放型的经济环境是不够的,激励相容的有效制度配套同样必不可少,否则,后发优势也可能转化成后发劣势。
长期以来,西部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沿袭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致使西部体育产业的政策与我国开放的经济环境有太多的不协调之处,走了一条与区情、区力不相符的发展道路,政府单一的供给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另外,西部体育产业政策、法规存在着不足:一是没有从理论上对体育产业的相关概念进行较为准确的界定。这个问题不解决,有关政策的制定、产值的统计就无法进行;二是有关的优惠制度与政策划分不清,新的税制规定,体育经营部门的税收应为3~5%,而实际上,很多体育经营场所的收费是按照文化娱乐行业标准15~20%收税的,这无疑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负面的影响;三是有关法律不健全、职责不清,政府过多地干预体育产业的市场行为。wWw.gWyoO
体育产业调研范文6
作为首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落户省份,广东体育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成功举办2010年广州“第16届亚运会”和2011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后,广东体育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点之一。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广东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为1992.7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3%。[1]
体育产业基地制度,是国家为推动体育产业专业化发展,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一项制度性安排。[2]自深圳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成立以来,广东省一方面加快深圳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则积极推动其他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申报国家级或省级体育产业基地。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2]133号),广东省在“十二五”期间培育要一批上规模的体育产业基地,通过发挥体育产业基地的综合带动与辐射效应,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壮大,逐步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建设和培育体育产业基地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持续提高产业基地的竞争力。产业经济学研究表明:产业发展有其独特规律,政府单方面行为并非必然地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并形成独特竞争优势。[3]为此,合理掌握各个体育产业基地(包括已建和拟建)的竞争力状况,明确各个体育产业基地的优势、潜质及不足,这对广东省最大限度发挥体育产业基地制度的“制度效率”,优化本省体育产业资源配置,持续提高体育产业基地核心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对广东省有关地区建设或培育体育产业基地的竞争力状况进行测评,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2 相关文献回顾
近年,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国内学者对体育产业基地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形成不少有益研究成果。然而,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是在体育产业基地相关概念[4]、建设经验[5]、推进路径[6]等方面展开研究,而较少涉及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问题。
体育产业基地,是体育产业集聚的高级形式。体育产业基地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体育产业的竞争力体现。卢金逵,倪刚和熊建萍(2009)[7]以波特“钻石模型”为基础,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体育产业因素和相关产业及政府支持因素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展开进行了评价。刘兵(2010)[8]运用比较与逻辑分析方法,构建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分别从区域体育资源、体育支持因素、区域体育管理、区域区位条件、区域体育需求、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六个方面评价体育产业竞争力状况。周良君和李凡(2011)[9]以都市体育为研究切入点,采用德尔菲法从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支持和政府因素,构建中外都市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17个国内外主要都市的体育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朱汉义(2013)[10]以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为基础,从需求、区位、生产要素、产业规模角度构建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对浙江、江苏和上海的体育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李国强,王大鹏(2013)[11]以京津冀都市圈休闲体育产业为研究重点,从人口、经济、体育设施、体育赛事、相关产业等要素出发,构建休闲体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京津冀都市圈10个城市的休闲体育竞争力情况。戴维红,许月云和许红峰(2013)[12]运用专家调研法、比较分析法等,从体育服务业、体育制造业、体育销售业和体育建筑业等方面,构建了我国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分析我国十个省份体育产业的竞争力状况。
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影响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前,尽管不少学者对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进行研究,并构建相关评价模型。体育产业基地作为一种新的产业载体,其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然而,当前国内学者对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的研究仍较为稀少,而且主要以定性描述,或宏观研究为主,缺乏定量与实证分析。
3 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由目标层、要素层、方案层和指标层构成。这些指标需要以相关竞争力理论为基础,以全面、准确、合理地反映体育产业基地的竞争力情况。
(2)数据可得性原则。为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其指标体系的选择应以量化指标为主。而且,各个量化指标的数据来源具有普遍性、易获取性和可靠性特征。此外,各个评价指标的数据计算应尽可能简单、明确,以有利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3)可操作性原则。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评价指标选择数量太少,则难以全面衡量产业基地的竞争力;评价指标过多,则会存在数据收集、统计、计算等工作繁重,使得评价工作难以进行。因此,在评价指标数量选择上,需要考虑到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
3.2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模型
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钻石模型,以评价产业的竞争力状况。波特认为,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要素、需求状况、产业支撑,以及政府行为等。[13]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体育产业竞争力。体育产业基地的生产要素、需求、产业、政府行为等状况,将对产业基地竞争力产生直接影响。据此,本文构建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模型,以客观反映体育产业基地的现实状况和发展潜力,如图1所示。
图1 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模型总体框架
1.生产要素: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需要以一定生产要素为基础。这些生产要素可以表现为人力资源、生产技术、经济基础等。体育产业基地生产要素越丰富,将更有助于提升基地的竞争力。
2.产业要素:体育产业基地的形成,离不开体育相关产业的支撑。体育产业要素,是影响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一般地,可以用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产业增加值等指标进行衡量。体育产业基础发达的地区,其所设立的体育产业基地将更具生命力。
3.需求要素:存在广泛的有效需求,是一个产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体育产业基地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建立在广阔的市场需求之上。衡量市场需求的主要指标有人口数量、收入水平、支出状况等。
4.政府要素:体育产业基地制度,是国家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安排。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支持。政府部门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将直接影响到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的打造与变化。
3.3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模型框架,构建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衡量广东省各地级市已建或拟建体育产业基地的竞争力。该指标体系一共包括19个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构建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拟达到以下四个目标:一是能够客观评价已建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状况,以及广东省相关城市拟建体育产业基地的潜质;二是在数据允许的前提下,能够合理描述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的动态变化情况;三是能够描述各已建或拟建体育产业基地的优势及不足,揭示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及未来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四是能够为从整体上评价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的合理性与协调性提供分析框架,以持续提升体育产业基地的竞争力,推动体育产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4 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方法
由前文文献梳理可知,目前国内学者进行竞争力评价时主要采用德尔菲法、比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调研法等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进行赋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家打分。上述分析方法在指标选择、权重赋予、最后评分方面,难免会受专家知识结构、学识经验等影响,致使评价结果带有主观色彩。
为避免评价结果的主观性,部分学者采用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借助统计软件,以较客观地确定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获得了较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鉴于此,本文将运用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客观评价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状况。
4.1因子分析方法
20世纪初,Chales Spearmen和Karl Pearson 首先提出了因子分析方法,用于人类智力测试数据的分析与评价。此后,因子分析方被广泛使用于医学、经济、管理等领域,成为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因子分析方法以各指标变量的相关性大小为基础,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公共因子,以反映问题的主要特征。此外,因子分析方法将几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视为权重,从而构造出一个较客观的综合评价函数。总体来看,因子分析的核心在于用较少的公共因子替代原来多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以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用以下数学模型表示:
其中, 、 … 为原有变量; 、 … 为公共因子,m
(1)检验原有变量是否适合因子分析。通常采用KMO 和 Bartlett球形度方法进行检验,具体标准如表2所示。
(2)提取公共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α因子提取法、映像分析法等从原有变量中提取公共因子。
(3)命名公共因子。根据旋转因子载荷矩阵,重新归类原有变量,使公共因子具有良好的解释性并进行命名。
(4)计算各因子得分。根据因子分析给出的权重,结合变量数据,计算各个公共因子得分,并对得分结果进行分析。
4.2主成分分析方法
在因子分析过程中,如何有效提取公共因子是整个分析过程中的关键。目前,学者们大多是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提取公共因子。主成分分析主要是通过线性变换,将原本P个相关变量 ,转换成为另一组不相关变量 ,可表示为:
其中, 、 … 是原有变量中的第1、2…p个主成分,并它们在总方差中所占据的比例依次减少,即其综合解释原有变量的能力越来越弱。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提取排列考前的几个方差贡献率较大的成分,实现以较少的变量数量反映原有变量绝大部分信息的目标。一般地,主成分分析法包括以下四个步骤:一是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二是计算协方差矩阵;三是求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四是求变量的因子载荷矩阵。
5 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实证分析
5.1数据来源及处理
5.1.1 研究对象选择
广东省作为我国体育产业大省,其体育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深圳成功申报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后,广东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视。2012年广东省针对体育产业出台“粤府办([2012]133)号”文,提出要逐步培育和建设以地方特色(优势)体育项目为载体的国家或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以此推动广东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结合体育产业集聚主要以行政区域为基础而逐步发展的规律特征,借鉴国内深圳、成都、晋江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成功实践,并参考《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中以市、县为单位进行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的界定,本文将广东省2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以综合评价各个省市体育产业竞争力状况。
5.1.2研究数据来源
本文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省各个地级市2013年的统计年鉴、广东省体育局官网、各个地级市体育当局官网,以及《广东省2013年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5.1.3数据处理
在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单位不同,而且各数据的量纲也存在差别,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SPSS18.0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公式为:
式中Z为标准化Z得分, 为总体中的一个变量值, 为样本均值, 为样本方差。
5.2实证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实证分析广东省21各地级市已建或拟建体育产业基地的竞争力状况。在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将进行标准化后的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得到KMO 和 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具体如表3所示。
结合表2的检验可知,在KMO方法下,本研究所选取的指标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另外,在Bartlett球形度检验方法下,所选指标则是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
运用SPSS18.0的Factor模块,对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同时,选择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公共因子,得到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详见表4。
从表4可知,经主成份分析法提取后,原有19个变量可以提取出四个公共因子,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9.908%。这意味着,所提取的四个公共因子可以解释原有19个变量中89.908%的信息。此外,从特征值来看,这四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因此,可以认为,提取4个公共因子是合适的,既可达到简化指标的目标,又保留了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在提取公共因子后,接着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因子载荷矩阵表,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到,在原有指标体系中,有7个指标与第一个公共因子存在高度相关性,其载荷均大于0.90。据此,本研究选取7个指标代表第一个公共因子,即 (体育产业从业人数)、 (体育中介数)、 、(体育组织单位数) (体育用品制造企业)、 (体育用品销售企业)、 (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 (健身休闲企业数);经分析发现,这些指标更多是体现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为此,本研究将第一个公共因子命名为产业竞争力。其次,第二个公共因子则主要是反映了 (体育产业总产值)、 (体育类专利数量)和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三个指标更多是体现了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基础与实力,所以将第二个公共因子命名为禀赋竞争力。再次,第三个公共因子反映了 (在校大学生数)、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城市人口数量)、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 (家庭体育消费支出);经分析发现,这五个指标主要体现了区域体育消费需求状况,故将第三个公共因子命名为需求竞争力。最后,第四个公共因子主要反映了 (大型体育场馆数)、 (年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数)、 (年体育文件数)和 (文体事业财政支出占比);这四个指标更多是体现了政府对当地体育事业/产业发展的支持情况,因此将第四个公共因子命名为环境竞争力。
完成公共因子命名后,结合表4中的方差贡献率和表6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可以得到一个包含四个公共因子及各变量权重的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7。
由表7可知,若用F表示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的综合值,那F等于四个公共因子,即产业竞争力、禀赋竞争力、需求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之和,用公式表示:
另外,每个公共因子的得分也可以通过表7给出的权重进行计算。各公共因子的得分可分别由以下公式求出: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出2013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体育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数值,以及各市的具体排名,见表8。
由表8可知,从区域角度对广东省各个地级市的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见表9):一是珠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基地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该区域的产业竞争力、需求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粤东和粤西地区的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较为薄弱,各项竞争力指标得分均低于全省均值;三是粤北地区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具有一定潜力,其禀赋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表现较为突出;例如,清远市清新县是中国体育旅游强县、中国漂流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以及恒大皇马足球学校的所在地。
另外,从各个地级市来看,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深圳市的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最强,其综合竞争力得分为1.571分,位居全省之首。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落户城市,其体育产业发展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政策基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深圳体育产业基地产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得分均位居全省之首。其次,广州市以1.551分位居第二,其综合竞争力得分与深圳相差不大。广州作为首府城市,其拥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人才优势、政策优势,以及成功举办2010年亚运会、广州足球快速发展等,其已基本具备建设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的产业、需求、禀赋和环境基础。同时,作为全国四个一线城市之一,广州市拥有大规模城市人口,以及较高的体育消费需求,这是建设体育产业基地的重要支撑。再次,清远市体育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以0.635分名列第三。尽管得分上与深圳、广州存在明显差距,但是清远市以其独特的体育禀赋优势作为支撑,其建设体育产业基地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基础。从单项得分看,清远市禀赋竞争力得分为1.769分,这远高于省内其他地级市。佛山、东莞、中山、惠州等地级市的体育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排名依次下降,而汕尾、云浮、河源等由于经济基础较弱,体育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等,其排名则较为靠后。
6 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1)以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为基础,结合现有体育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果,构建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产业竞争力、禀赋竞争力、需求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四个一级指标及19个二级测量指标,实现对已建或拟建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状况的客观评价。
(2)运用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确保指标权重赋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权重测算结果表明,产业竞争力高低是影响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的最关键要素,其权重为0.5942;其次分别是禀赋竞争力、需求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
(3)通过对2013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广东省不同区域的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存在差异;其中,珠三角地区竞争力较为强劲(0.668分),粤北地区的竞争力发展则具有一定潜力(0.375分),粤东与粤西地区则较为薄弱。另外,从各市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看,受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城市规模、政策环境差异等影响,各市竞争力差距明显,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7倍有余。其中,深圳市得分位居全省首位(1.571分),其次为广州市(1.551分),再次为清远市(0.635分),而排名后三位的则是汕尾市(0.267分)、云浮市(0.255分)、河源市(0.221分)。
6.2建议
(1)以竞争力为基础,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布局体育产业基地
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的核心在于持续提高基地的竞争力,以持续发挥产业基地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自2006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制度正式实施以来,国内稍具条件的省市大都积极申报。近年来,随着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基地建设与培育中也暴露不少问题。例如,部分地方政府的基地申报出现政绩化倾向、基地的批设缺乏科学论证、基地定位和规划不清晰、基地后续管理与配套缺失等[14]。为此,广东省坚持以各市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为出发点,掌握各拟建体育产业基地的竞争力现状、优劣及发展潜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本省体育产业基地申报工作,将有助于推动本省体育产业发展,持续提升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最大限度发挥体育产业基地的“制度效率”。
此外,体育产业基地是产业集聚的高级形式。体育企业等主体在空间地理上的集聚,有助于发挥企业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持续提升体育产业基地的竞争力。然而,体育企业等相关资源是有限的;不同体育产业基地对资源的竞争,其结果是一个零和博弈。因此,体育产业基地的数量并非多多益善。体育产业基地的申报需要考虑区域产业、禀赋、需求、环境等资源的分布状况,尊重体育产业发展规律,才能优化区域体育资源配置,促进体育产业基地持续发展。当前,广东省已在深圳建立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并对珠三角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与示范效应。因此,考虑到体育产业基地对资源的竞争,以及更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效应与带动效应,广东省可将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置于珠三角以外地区,实现全省体育产业的由点带面、梯度对接和全局辐射,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壮大,持续提升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
(2)以产业为核心,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
体育产业发展,是影响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体育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并逐步在空间地理上产生集聚,是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条件之一。例如,深圳、晋江等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大都考虑到当时区域内的体育企业已经初具产业集聚规模,并以此为基础批设体育产业基地。为此,广东省一方面既要持续提高深圳体育产业基地的集聚水平,通过优化产业园区内企业的产品结构,持续增强园区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变,从而巩固和提高深圳体育产业基地的竞争力水平。另一方面,针对正处于培育期的拟建体育产业基地,则需要通过适当引导,不断提高体育企业的集聚水平,让具有产业关联的企业能以较低成本集聚一起,逐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3)以禀赋为条件,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打造独特竞争优势
体育资源禀赋,是影响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的另一主要因素。体育资源禀赋高低,决定了一个地区建设体育产业基地的先天性条件。体育资源禀赋越丰富,其相关的体育资源、体育文化、体育产业等就更为发达,这将更有助于其培育或建设体育产业基地。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清远市的禀赋竞争力位居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首,具有较优异的先天性条件。此外,结合国内体育产业基地的定位来看,大多数都是以自身资源禀赋为出发点,以充分发挥禀赋优势为定位方向。为此,在拟建体育产业基地的培育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并制定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则是打造体育产业基地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
(4)以需求为导向,树立体育消费品牌,积极拓展体育消费市场
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消费市场需求的支撑。为此,体育产业基地的培育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而展开,为市场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当前,人们体育参与、体育欣赏、体育消费等需求日益增加,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为此,广东省要提升体育产业基地竞争力,需要不断树立产业基地的体育品牌,通过品牌企业、品牌赛事、品牌服务等,持续扩大体育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