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瘤的早期症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黑色瘤的早期症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黑色瘤的早期症状

黑色瘤的早期症状范文1

文/海珊

一些发生在体内的恶性肿瘤,可在皮肤上表现出异样改变。识别这些危险信号,有助于推断某些脏器是否存在恶性肿瘤,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鱼鳞癣

成年人皮肤偶然发现有局部的蛇皮状皮损,表明有可能潜在某些恶性肿瘤。其中,以恶性淋巴瘤为多,如霍奇金病、组织细胞肉瘤、T细胞淋巴瘤等。也曾有报道,骨髓瘤、乳腺癌、肺癌、宫颈癌患者可出现鱼鳞癣。

红皮病

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水肿、脱屑,可伴有全身发热。发生红皮病的原因较多,但其中约有5%-10%的病人可发生T细胞淋巴瘤或内脏肿瘤。

皮肌炎

皮肌炎是一种皮肤肌肉发生的弥漫性炎症性疾病。皮肌可见红斑、水肿,尤其是眼睑部出现紫红斑、浮肿,可有肌肉疼痛、乏力及活动障碍等表现。据研究,此类成人患者中,伴发内脏恶性肿瘤者占20%-40%,其中以肺癌、胃癌、贲门癌为最多见;女性则以乳腺癌、宫颈癌多见。

黑棘皮病

病变多发于下、腋下、脐部、腹股沟、外生殖器及头颈部等皱褶部位。病变初期,皮肤色素沉着、干燥粗糙,然后皮肤呈灰棕色或黑色,皮纹加深,表现为小隆起如天鹅绒状,也可呈瘤状或疣状突起。该类病人大多数伴有内脏恶性肿瘤,其中以胃癌为多见,其次为胰腺癌、肝胆管癌、结肠癌、直肠癌等。研究证实,皮疹与内脏肿瘤同时发生率占61%。

皮肤结节触痛

皮肤结节触痛伴游走性静脉炎,提示有胰腺癌的可能。如出现结节性红斑样皮疹,要考虑白血病的可能。

皮肤变黑

引起皮肤弥漫性色素沉着、皮肤发黑,临床上常见有脑垂体肿瘤、肾上腺肿瘤及黑色素瘤。如皮肤上的黑痣经日晒后迅速增长、痒痛,则提示恶变的可能。

皮肤或黏膜瘙痒

顽固性皮肤瘙痒,屡治不愈,要考虑是某些癌前病变或癌症本身在皮肤上的特殊表现,如霍奇金病、蕈样肉芽肿、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等,都会出现全身性皮肤瘙痒。曾有报道,脑瘤病人可出现鼻腔黏膜剧烈瘙痒。

多形性红斑皮疹

皮肤出现类圆形红斑及水肿,皮损中心可有小水疱或呈彩虹样。多形性红斑大部分为良性病变;但有少数病人可发现白血病、肺癌、乳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

喝水不解渴 小心三类病

文/杨明霞

有的人每天喝水也不少,喝完水后仍然不解渴。遇到这种情况要提高警惕了,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干燥综合征

口干是干燥综合征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唾液减少,吞咽干的食物十分困难,舌及口角开裂疼痛,易生龋齿。半数左右患者腮腺肿大,部分患者有颌下腺或附近淋巴结肿大的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疼痛,以肘、膝关节多见。严重者可致肾小管受损,造成心律失常等危险后果。患干燥综合征者眼内还常有异物感、烧灼感,且鼻结痂。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它的口干症状多不为患者和医生所注意,以致造成漏诊和误诊。

糖尿病

糖尿病人常有口干、口渴症状。糖尿病人尿量和排尿次数增多,体内失去大量水分而口干喜饮,因此,口干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糖尿病的诊断较容易,高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只要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就能鉴别清楚。

黑色瘤的早期症状范文2

老王过去当过篮球运动员,身体一直很健壮,虽已是50多岁的人了,还经常到球场上去过过球瘾。又到单位每年一次的体检时间了,老王又唱起了他的老调调:“查什么身体,我都3年没查了,你们看我有什么事?有那时间,还不如去打会儿篮球呢!”就在老王说这话半年后,他开始感到头痛。起初他仍不当回事,后来头痛越来越重,厉害时还伴有恶心、呕吐,这才去医院看病。经颅脑CT扫描,发现其右侧大脑有一肿块,医生们考虑为脑转移瘤。胸片检查发现,老王的右肺上叶有一肿块,考虑为周围型肺癌。医生们给老王行开颅手术,切除了脑瘤,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脑转移。但是,此时肺癌已进入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后虽经多方努力,老王的生命也只延长了8个月。

脑部的转移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颅内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约占颅内肿瘤的10%。易发生颅内转移的原发肿瘤,最常见的是肺癌,其次还有白血病、鼻咽癌、乳腺癌、绒毛膜上皮癌、消化系统肿瘤和黑色素瘤。它们大多是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颅内。颅内转移瘤的病程较短,可能出现的症状也较多。大多数病人都有头痛、恶心、呕吐,有的可有视力减退、癫痫、精神异常(如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还有的可有偏瘫、失语、复视、眼球震颤等神经受损的表现。在转移瘤的诊断方面,CT扫描是一种既简便又可靠的方法。相当一部分脑转移瘤病人,其脑部症状可出现在原发肿瘤之前。常常是行开颅手术以后,才明确为转移瘤,再做相应检查便发现其原发病灶。更有少数病人甚至找不到原发肿瘤。脑转移瘤的治疗较困难,多主张综合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等。如此治疗可缓解病人症状,延长生命。

脑转移瘤中来自肺部的最多。肺癌可分为周围型和中央型。早期肺癌,尤其是周围型肺癌,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大多是在x线检查时被发现。癌肿在较大的支气管中长大后,可引起刺激性咳嗽,多为阵发性干咳。若继发肺部感染,可以出现脓痰。另一个常见症状是血痰,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地少量咯血。肺癌治疗效果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讲与治疗的早晚有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病人,有近半数可以得到治愈。病人在出现症状后才去就诊,往往已近中晚期,要达到治愈的目的是很困难的。

现在许多单位都有体检制度,希望大家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走过场的事。许多早期疾病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肿瘤的发病机率增高,更不宜掉以轻心。前文提到的老王,若能例行体检,肺部癌变就可在发生转移以前被查出。如果那样,他的生命之路就不会如此之快地走到尽头。

黑色瘤的早期症状范文3

关键词:阴道肿瘤;治疗

        本研究分析了2005年1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探讨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发病年龄:最大73岁,最小11个月,中位年龄43岁。21例患者中有10例已绝经,占48%(10/21)。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Tco)的标准。分期:I期10例,Ⅱ期6例,Ⅲ期4例,Ⅳ期1例;早期(I~Ⅱ期)患者占74%。病理类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鳞癌及黑色素瘤13例,腺癌4例,内胚窦瘤及肉瘤、痛肉瘤及阴道上皮瘤样癌各1例。

        1.2临床表现:21例患者中,首发症状以不规则阴道流血多见,占38%(8/21),其次为发现阴道肿物,占19%(4/21),接触性出血占12%(5/42),阴道排液占10%(2/21)。

        1.3诊断标准: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1)肿瘤原发部位位于阴道,除外来自生殖器官或生殖器官外的肿瘤转移至阴道的可能。(2)肿瘤侵犯至宫颈阴道部,并达到宫颈外口区域,应诊断为宫颈癌。(3)肿瘤局限于尿道者应诊断为尿道癌。

        1.4治疗方法:采用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

        2结果

        21例患者中,鳞癌6例,黑色素瘤7例,腺癌4例,内胚窦瘤及肉瘤、痛肉瘤及阴道上皮瘤样癌各1例;I期10例,Ⅱ期6例,Ⅲ期4例,Ⅳ期1例。治疗上采用了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3讨论

        3.1阴道恶性肿瘤患者年龄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罕见,仅占妇科恶性肿瘤的3%~5%。

其不同病理类型的发病年龄有所不同,本组资料显示,鳞癌、腺癌及黑色素瘤好发于绝经前后的妇女,而阴道内胚窦瘤及葡萄状肉瘤则多见于幼女,与文献报道相符。Hellman等总结了341例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指出阴道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年龄有关,年轻女性的发病可能与人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年龄大的妇女发病可能与激素和阴道的创伤有关。

黑色瘤的早期症状范文4

关键词 马;皮肤瘤;诊断;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S82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98-02

近年来,随着马产业的快速发展,马的疾病也随之增多,而马皮肤肿瘤疾病,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1]。对皮肤肿瘤而言,一些肿瘤很容易识别,而另一些肿瘤判断起来非常困难。因此,肿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现将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 马皮肤瘤的诊断

一些皮肤肿瘤如黑色素瘤,有非常明显的特点,而其他皮肤瘤特点就不是很明显。 一些皮肤瘤可以通过活组织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分析进行诊断[2-3]。而有些皮肤肿瘤如类肉瘤,通过活组织检查也很难确诊。因此,对肿瘤及周围组织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检查非常有必要,同时,对肿瘤周围组织进行剪毛,有助于判定肿瘤组织的大小、范围,对身体其他部位也要仔细检查,看其他地方有没有皮肤瘤,另外要检查淋巴结的情况。如果不能通过活组织检查,通过检查肿瘤发生的部位和肿瘤的形态,可以初步判定肿瘤的类型。同时,要注意皮肤瘤常常与一些皮肤病引起的节结相混淆。尽管恶性皮肤瘤发生率很低,但是一些肿瘤会向内脏器管转移。对一些不明原因的消瘦或一些慢性病,要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4]。

2 马常见皮肤瘤

2.1 纤维瘤

纤维瘤在大龄马中比较常见,常见于头部、腿部、颈部及腹侧部,有时也发现长在蹄叉处。纤维瘤与类肉瘤很相似。全部切除对纤维瘤的治疗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要避免切口损伤到周围健康的组织。另外,冷疗也有一定的效果。纤维瘤形态多样,一般倾向于向周围侵袭而不是扩散(图1)。

2.2 淋巴瘤

对于中老年的动物来说,淋巴瘤比较常见,一般见于动物的头部、颈部和腿部。肿瘤表面形成溃疡灶及结痂,易与慢性外伤相混,手术切除对淋巴瘤的治疗比较有效。淋巴瘤形态多样,皮肤出现节结且缓慢增大。在一些病例中,临床症状有水肿、体重降低、肠道障碍及贫血,这些症状比较常见。另外,当皮肤的损伤较为明显时,很可能其肠道也发生了淋巴瘤。对于这样的病例,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图2)。

2.3 鳞状上皮细胞瘤

鳞状上皮细胞瘤常发生于皮肤及其他器管,如肠管。常见于眼睛和外生殖器周围,对于一些青年马,发生在部位的鳞状上皮细胞瘤易转移,从而引起溃疡和组织坏死(图3)。

2.4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种由黑色素细胞引起的良性肿瘤,一般发生于6岁以上白色或灰色的马,常见于、阴门、尾部及包皮周围,也有的发生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包括身体内部。它们很少转移。由于黑色素瘤的体积、数量及生长的部位而引起很多问题。数量多,体积大。手术切除应该注意的是,它能够刺激切口部位的异常细胞向周围加速增殖(图4)。

2.5 类肉瘤

类肉瘤是马属动物最常见的皮肤肿瘤,由表皮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引起。常发生于3~12岁成年马,常见于皮肤比较薄、被毛少的部位,但是也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创口部位也易感染类肉瘤。当动物发生类肉瘤,极易感染其他肿瘤,苍蝇的活动也与肿瘤的传播有关。它并不是导致肿瘤的转移而是感染到皮肤及皮下组织。类肉瘤外观变化多样,其常见的形态见图5。活组织检查极易激发肿瘤损伤部位,使随后的治疗更困难。通过全面的观察和检查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手术切除要非常小心,若肿瘤细胞没有完全切除,肿瘤极易复发。应根据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一些类肉瘤,无法通过手术切除。而另外一些,结扎是比较好的办法。对一些增长速度非常慢的类肉瘤,可以保持原样,不用治疗,一般不建议采用电烙铁进行治疗,对有些病例来说,这种方法能够加速病情的恶化。注意:类肉瘤是很常见的节结性皮肤病(图5)。

2.6 神经纤维瘤

神纤维瘤发生于神经组织,一般见于上眼睑,与类肉瘤非常相似。常发生于中老年的马,手术切除后常常复发,因为异常细胞不易全部切除(图6)。

2.7 其他

以上介绍了一些马常见的皮肤瘤,还包括其他些不常见的皮肤瘤,如基底细胞瘤、表皮肥大细胞瘤、巨细胞瘤、血管瘤、血管肉瘤、脂肪瘤、淋巴管瘤、皮脂腺瘤、汗腺瘤、角质瘤等。

3 马皮肤瘤的治疗方法

3.1 手术治疗

对良性肿瘤来说,首选的治疗原则就是手术切除,但手术时间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种类、大小、位置、症状和有无并发症而有所不同。而对于恶性肿瘤来说,手术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治疗手段,但前提是肿瘤尚未扩散或转移,手术切除病灶,连同部分周围的健康组织,应注意切除附近的淋巴结。

3.2 放射疗法

对恶性肿瘤来说,放射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疗法,就是利用各种射线,如深部X射线、γ射线或高速电子、中子或质子照射肿瘤,使其生长受到抑制而死亡。

3.3 激光治疗

光动力学治疗(PDT)是一种新的治疗措施,应用光生物学原理可用于各种肿瘤和疾病的治疗。

3.4 化学疗法

最早是用腐蚀药,如硝酸银、氢氧化钾等,对皮肤肿瘤进行烧灼、腐蚀,目的在于化学烧伤形成痂皮而愈合。50%尿素液、鸦胆子油等对状瘤有效,还有烷化剂的氮芥类,如马利兰、甘露醇氮芥类、环磷酰胺(癌得星)、噻哌等药物,植物类抗癌药物如长春新碱和长春花碱等,抗代谢药物如氨甲喋呤、6-硫基嘌呤等均有一定疗效。

3.5 免疫疗法

近年来随着免疫基本现象的不断发现和免疫理论的不断发展,利用免疫学原理对肿瘤防治的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已作为对肿瘤手术、放射或化学治疗后消灭残癌的综合治疗法。

4 参考文献

[1] 李一平,李晓明.甘肃马肿瘤流行病学调查[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4(2):149-152.

[2] 朱坤熹.家畜病理解剖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黑色瘤的早期症状范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35~50岁,平均43岁,均未绝经。均以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接触性出血2~6个月就诊,无其他不适。妇科体检:7例子宫颈见明显赘生物,2例子宫颈肥大伴中-重度糜烂,l例宫颈表面粗糙,可见蜡油样坏死物。症状体征与普通宫颈癌类似,均无全身内分泌症状。影像学检测未发现其他器官有占位性病变。10例均经活检病理证实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其中2例为门诊病例,8例为住院病例,本组术后按FIGO1994年临床分期标准[2]均判定为Ⅰb期1例、Ⅱ期5例、Ⅲ期4例。4例术前、术后活检病理诊断均存在一定差异。10例患者中1例失访,随访时间23-39个月,无瘤生存,另4例均已死亡;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Ⅲb期),17个月(Ⅲ期)、26个月(Ⅱ期)和34个月(Ⅰb期)。

2 结果

病理特点 巨检:肿瘤呈结节状、菜花样或糜烂,大小为2-5(平均3.5)cm,切面灰白,质中等偏硬伴坏死,与一般宫颈癌大致相同。镜检:瘤细胞形态与其他部位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相似,瘤细胞较小,呈雀麦形,但较淋巴细胞大,细胞质少,境界不清,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深染,核仁不明显;另一型中间型细胞为圆形至多边形,中等大小,有中等量淡染或嗜酸性细胞质,核染色质粗,核仁可见。核分裂相多见,多数病例可达20-50/10HPF。瘤细胞弥漫分布或实性片块状或条索状、小梁状( 图1,2,3);1例可见菊形团样结构;3例分别伴有鳞状细胞癌、宫内膜样腺癌,低分化腺癌。常见脉管内浸润。7例均广泛浸润宫颈全层。6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例伴腹股沟深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 5例经免疫组化标记后确诊。标记显示小细胞成分CK5/6、LCA、desmin阴性,CK8、Cg-A、synapsin,、NSN阳性。4例VEGF阳性(图4)。

3 讨论

SCCC临床特点好发于中青年,与宫颈其他肿瘤相似,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排液或阴道出血;其临床生物学行为恶性度高,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3];确诊时50%~60%的患者淋巴、血管已有侵犯,易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有文献报告[4]宫颈小细胞癌进展快,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为14%。本组资料中4例均死亡,存活期分别为13、17、26 和34个月。

SCCC属于小细胞恶性肿瘤范畴,其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依赖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大体上SCCC无特异性,可表现为息肉状或向内浸润,并常有表面溃疡形成及出血、坏死,瘤体灰白、灰黄色,质硬。镜下肿瘤细胞由大小和形态一致的细胞组成,因而导致其表现相当单一。细胞小而圆,胞质少,细胞边界不清,核深染,分裂象多见,以实质片状形式浸润宫颈间质,常伴有坏死。组织学上SCCC分为单一小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后者常合并鳞癌和腺癌。SCCC的免疫组化至少有一种神经内分泌标记为阳性,免疫组化对诊断SCCC有帮助,可以提高SCCC诊断的准确率[5]。

根据本组结果显示,SCCC与以下几种小细胞病变鉴别:(1)小细胞鳞癌,癌细胞小,卵圆形,有少量嗜伊红胞质,核圆形、深染,似SCCC,但其内总可以找到具有像大细胞非角化鳞状细胞癌的巢团样结构或角化物旋涡和单个细胞角化,也不表达Syn、cgA等神经内分泌标记物。(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SCCC瘤细胞小而圆,大小极为一致,胞质稀少或缺如,核染色质细颗粒状、深染,无核仁或不显著,核分裂象多见,常见广泛坏死。而NHL多数瘤细胞多为中等大,核仁显著,核分裂象可见,少见坏死,免疫组化方面表达LCA,而上皮性和神经内分泌标记则阴性。(3)恶性黑色素瘤,SCCC瘤细胞小而圆,形态单一。而恶性黑色素瘤除了可有小圆形瘤细胞外,还常有肉瘤样梭型瘤细胞区域,并常见胞浆内黑色素,HMB45和Melan-A阳性表达。(4)粒细胞肉瘤,非常罕见,镜下为小到中等大瘤细胞,核圆形,可见核仁和少量胞浆,核分裂象多见,可有坏死,少数区有类似嗜酸性髓细胞分化或单核较幼稚粒细胞分化特点,MPO阳性表达。(5)神经母细胞瘤,瘤细胞常排列成菊形团或假菊形团样结构而与SCCC不同,而且其不表达CK、CEA等上皮性标记物。(6)子宫间质肉瘤,镜下由短梭形瘤细胞组成,排列成片状或束状,富于类似螺旋动脉样的小血管是其重要特点,Vim和CDl0常阳性表达。(7)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瘤细胞多星小而圆,也可呈短梭型,一般核仁不明显,常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免疫组化CD99阳性,而SCCC则CD99阴性表达。总之,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预后很差的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对其确认必须建立在对小细胞癌成分的正确诊断基础上。

参考文献:

[1] 王冬,周琦,李进.子宫颈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J].重庆医学,2005, 34(5):761.

[2] 曲渊,张彤,姜智.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46-47.

[3] 张冠军,王春宝,岳晓霞.宫颈小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8, 15(6):211.

黑色瘤的早期症状范文6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脏肿瘤;诊断

肾脏肿瘤是泌尿系统中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约90%以上为恶性。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 发现较晚, 往往预后不佳, 因此对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肾肿瘤分为肾实质肿瘤和肾盂肿瘤两类。实质的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在成人为肾细胞癌,在儿童为肾母细胞瘤(Wilms瘤)。肾继发性恶性肿瘤临床上并不多见,常见的原发肿瘤是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转移至肾脏,其他如、卵巢、大小肠、甲状腺、胃淋巴瘤、霍奇金病等恶性肿瘤亦有肾转移的报道[1]。良性肿瘤中以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构瘤)最常见。肾细胞癌早期最常见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肾脏肿瘤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本文对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32例肾脏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以加深其影像表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健康体检及门诊超声检查发现受检者3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32~77岁,平均55岁,均为单发,位于左肾19例,右肾13例。无临床症状超声体检发现肾肿瘤26例,因无痛性肉眼血尿查超声者6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或穿刺组织活检证实。

1.2仪器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4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常规经腹壁进行多切面扫查肾脏,并测量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和周边关系,血流灌注等情况。

1.3方法 受检者采取平卧位、侧卧位及俯卧位进行纵切、横切、冠状切等多角度扫查。重点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与肾脏的关系。应用频谱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供应情况,并测量血流的阻力指数。

2结果

本组多普勒超声诊断肾脏肾脏肿瘤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透明细胞癌28例,状肾细胞癌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均为单侧单发,左侧19例,右侧13例,患侧伴肾积水和/或输尿管癌栓的7例,肾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3例,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6例。

2.1肾肿瘤的声像图表现 肾肿瘤大小2cm~9cm,肾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肾脏轮廓局部向外突起,肾表面不光整。肾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大的肿瘤形态会不规则。肿瘤回声与其相邻的肾组织回声之间的境界清楚。肿瘤回声与肿瘤大小相关,肿瘤越小,往往呈低回声,肿瘤越大,回声越高,呈高回声。肿瘤内部出血、液化、坏死、钙化呈不均匀回声区。有部分肾细胞癌的周边有低声晕圈。

2.2肾周血管及淋巴结的异常改变 有3例晚期肾癌患者在肾静脉、下腔静脉中发现不规则实质低回声团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管内血流充盈缺损、受损或中断,为肿瘤血行转移所致,6例发现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为淋巴转移。

2.3肾恶性肿瘤的彩色血流图像异常 彩色多普勒(CDFI)血流信号检测肿瘤内部血流信号有18例呈环绕抱球状显示。肿瘤内部有散在点状或条状彩色血流信号8例。肿瘤内部血流丰富2例,肿瘤内部少血流型4例。

3讨论

肾脏原发性肿瘤可分良性和恶性。但以恶性占大多数,肾良性肿瘤少见。肾细胞癌癌是最常见的成人肾恶性肿瘤,约占肾恶性肿瘤的75%。肾癌多见于50~60岁男性,多发生于一侧肾。肾盂癌患者男性多见,血尿为其主要症状。肾母细胞瘤(Wilms瘤)是婴幼儿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2~4岁小儿。早期肾癌不出现症状,无痛性肉眼血尿往往是最早的信号。生长在肾的周边部或向外发展的癌肿,血尿出现很晚,甚至不出现血尿,晚期肾癌有发热、恶液质等症状 。

肾癌声像图的特点是肾内出现占位性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良好的球体感。大于5cm的肿瘤形态会有不规则。肿瘤常向肾表面隆起,向内挤压,侵蚀肾实质和肾窦回声,使其缺损,肿瘤回声与其相邻的正常肾组织回声之间的境界清楚。肿瘤内部回声与大小关系密切,≤2cm的小肿瘤往往呈低回声,2~4cm肿瘤半呈中等回声;4~5cm的中等肿瘤多呈低回声区;巨大肿瘤内部出血、液化、坏死、钙化,呈不均匀回声区。中等大小的肾癌在探测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往往可以见到低回声区内有多个结节,在每个结节的边缘,回声稍低于结节中心区[2]。这种图型对诊断肾细胞癌有帮助。有一部分肾细胞癌的周边有低回声晕圈,晕圈有窄有宽,窄者仅1mm,宽者可达2~3mm,晕圈也是肾细胞癌的证据之一[3]。

肾细胞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有4种表现:①少血流型 肿瘤内部很少彩色血流信号,多见于5cm的大肿瘤。②星点型 肿瘤周边彩色血流不多,仅肿瘤内部有少数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多见于2~3cm和4~5cm的肿瘤。③抱球型 沿肿瘤周边彩色血流丰富,呈抱球样分布,肿瘤内部有散在的点状和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多见于3~4cm的肿瘤。④丰富血流型 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均丰富,表现为五彩缤纷的火球状血流图,偶见于3~4cm的肿瘤。

超声具有灵活、方便、无痛苦、无放射线和费用较低等优点,有文献报告超声诊断肾肿瘤的准确率高达93.5~97.1%,被公认为诊断肾肿瘤的首选方法,甚至已用于普查肾肿瘤。肾盂肿瘤达到足够大时,肾窦回声分离,出现低回声区。肿瘤越大,显示愈清楚。小于1cm的肿瘤,不易被检出有漏诊,效果不及肾盂造影。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可以肯定的,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诊断依据,是临床首选及必要的检查手段。必要时可结合肾盂造影等检查方法,对可疑病变进料行进一步确诊及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77.